英汉文化差异与翻译

温柔似野鬼°
786次浏览
2020年08月05日 05:10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勇敢的心经典台词-对朋友的祝福语


英汉文化差异与翻译
摘要:语言 与文化密不可分,任何语言的生存发展都离不开其赖以生存的社会文化环境,社会
文化又在一定程度上制 约着语言使用者的思维方式和表达能力。本文围绕英汉文化差异在各
自语言中的体现, 来说明文化差异 、背景知识对翻译的影响。由此说明文化差异因素对翻译
的影响不容低估。本文对中英的文化、社会风俗 与礼仪差异进行了初步的探索,提出了一些
在翻译中弥补这一差异的例子,以及在翻译英语里面的习惯词 汇时应该注意的几个方面。
[关键字] 文化差异 一般风俗 翻译、影响
文化是一 种上层建筑.它是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的,而且与一个国家、民族的传
统文化密不可分。由于不同 的民族所处的生态、物质、社会及宗教等环境不同, 因而各自的
语言环境产生了不同的语言习惯、社会 文化、风土人情等等语境因素。不同文化背景造成人
们说话方式或习惯不尽相同。因此, 在交流中, 人们总喜欢用自己的说话方式来解释对方的
话语,这就可能对对方的话语做出不准确的推论, 从而产生 冲突和故障。了解这些文化差异,
对我们平时能更好的使用英语有很大的帮助。丰富的文化背景和相关专 业知识会有助于翻译
的准确性,所以,我们要在平时的学习中不断积累相关的专业知识,加强训练,才能 在翻译
中做到游刃有余。
翻译作为语际交际, 不仅仅是语言的转换过程, 而且也是文化移植的过程。在很大程度,
它与文化因素、背景知识有很大的关系。王佐良曾说:“翻译 的最大困难是两种文化的不
同。”吕淑湘也说, 翻译家必须是一个杂家。“杂”就是指知识要广博。可 见,解决好翻译
中的文化差异问题,了解背景知识是保证译作成功的关键。
英汉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观察与思维上的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英汉两个民族在观察与思维上是存在着差异的: 面对同一物体, 用以概括的概念也有出
入, 因而语言表达方式也不同。如对颜色的观察和使用,就有不同的概念。英语“black
tea”在汉语中不叫“黑茶”, 而叫“红茶”;“brownbread”是“黑面包”, 而不是“棕
色面包”。汉语的“青衣”, “青天”同是一个“青”字, 翻译成英文就只能分别译作
“black dress”和“blue sky”。汉语“黑眼睛”, 英语为“drakeyes”; 英语的“black
eyes”, 汉语为“挨打后出现的黑眼圈”; 汉语“黄色影片”, 汉语的“红眼病”,英语为
“green - eyed”。此外,英汉两个民族在逻辑思维上也存在着差异。例如: 英文句子You can
not be too careful in the exam. 若直译为“考试时你不要太细心”。那就大错特错了。
因为从句法上看,它是一个双重否定结构, 从思维方式上看, 它是一种逆向思维。其正确译
文是: 考试时你要特别细心。再如, The plastic container isfive times lighter thanthat
glass one. 其正确译法为: 这个塑料容器比那个玻璃容器轻五分之四。如果直译,这个塑料
容器的重量比那个玻璃容器要轻四倍, 在汉语中是说不通的。英语习惯上说“减少n 倍”,
即是汉语说的减少了n - 1 n ,如英语说减少3 倍,即是汉语说的减少2 3。这种情况显
然是由于英汉思维方式不同而造成的。因 此,对于这一类因思维差异而引起的表达不同的概
念, 译者同样要越过表达形式的局限进行意义上的对等翻译。
二、时间观念的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由于英汉文化的差异, 两个民族在时间观念上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如,英语中的“the


latest news”译成中文就不能译为“最后消息”,而只宜译为“最新消息”。类似的例子如
the latest discovery of sth(最新发现) , the latest development of sth(最新发展) 等。
再看下面的例句“可是我们已说到故事的后 面去了”。“故事的后面”不能译成
“behindthe story”, 英文不这么说, 英语里表达相同意思的地道说法是视角相反的
“aheadof the story”(把后面的故事提前说了) 。因此, 这个句子可以译成“But we are
getting ahead ofthe story. ”译者如果缺乏对英汉民族在时间观念上的差异作深入的了
解,就会导致错误或误译。
三、宗教信仰的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欧美人信基督教的居多, 认为上帝可创造一切,因而有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 (上帝帮助自助的人) 的说 法。而中国人则信仰佛教,相信“佛主”在左右着人
世间的一切,与此有关的词语如“借花献佛”,“闲 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等。再如谚语:
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 三个和尚没水吃, 要神 形并茂地译成英语并不容易。主
要问题在于信仰基督教的英语国家对“和尚”这个概念比较陌生,而有关 和尚的典故更是鲜
为人知。因此,译成英语时形意很难兼顾。所以只能传意或重形取其中一种。
传意可用英语中现成的成语:One boy’ s boy;two boys are halfa boy; threeboys are
no boy. 再看下面实例: Being a teacher isbeing present at the creation ,when the clay
begins to breathe. 如果直译为“老师一直在创造中,犹如泥 土开始呼吸”是错误的,因为
信基督教的人认为,上帝创造了人,而人是来自尘土,又归于尘土。因此, 英语中的creation
往往与“上帝”有关,而dust 或clay 则常指“上帝创造的人” 。由此可见中西文化中不同
的宗教信仰浸透在各自的语言表达中。如果译者缺乏对这种文化个性的深刻了 解, 就难以鉴
别句子的文化内涵,对译文的准确性产生重大的影响。
四、生存环境的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英汉民族生存环境的差异在语言中的一个表现是习语的运用。习语的 产生与人们的劳动
和生活密切相关。由于地理方面的差异, 习语承载着不同的民族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如英
国是一个岛国,历史上航道业曾一度领先世界, 而汉民族在亚洲大陆生活繁衍, 人们的生活
离不开土地。例如, 形容花钱大手大脚, 英语是spend money likewater ,而汉语是“挥金
如土”。英语中有许多关于船和水的习语, 在汉语中没有完全相同的对应习语, 如to rest
oneone’ s oars (暂时歇一歇) , to keep one’ s head above water (奋力图存) ,to be
all at sea (不知所措) 等等。
另外, 在汉语的文化氛围中, 中国人心目中的东风是温暖的, 是春天的风, 只有西北
风才是寒冷的。而英国地处西半球, 北温带, 海洋性气候, 报告春天消息的却是西风, 看下
面的例子: How many winter days have I seen him,standing blue - nosed in the snow
and east wind ?(在许多冬日里我总看见他,鼻子冻得发紫,站在飞雪和东风之中) 。不同的
文化氛围造成的表达差异同样表现在: 在中国人心目中, 夏天与酷暑炎热联系在一起,“赤
日炎炎似火烧”,“骄阳似火”是常被用来描述夏天的词语。而英国的夏季显得温暖明媚,
是一 年中最宜人的季节,象中国的春天一样,给人一种美丽、温馨、可爱的感觉。这在莎士比
亚的一首十四行 诗中表现出来,他将爱人比作夏天: Shall I compare thee to a summer’ s
day ?Thouart more lovely and more temperate. (我可否将你比作夏日,你更可爱又更温
柔) 。
可见, 英汉两个不同的民族, 由于地理环境不同, 他们观察事物,反映客观世界的角度
和方式并不一致。所以翻译切忌照词典上的词义逐词逐句对译, 不合习惯的词使会使信息出
差错或觉得美中不足。
五、比喻和联想意义的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所有的语言中都有比喻。比喻使语言生动,形象。因此, 英汉两种语言中存在着大量的
比喻性词语, 由于社会习俗, 文化传统、劳动方式的不同, 其比喻及联想意义也有差异。最
典型的莫过于在对狗这种动物的态度上。大家知道, 英美人都喜欢养狗, 视狗为知己、伴侣;
立有狗户口, 供应狗粮食, 并且还辟有葬狗的墓地; 他们认为“狗”是man’ s best
friend 。因此,就有以狗的形象来比喻人的行为,如You are a lucky dog. (你是个幸运儿)
Every dog has hisday. (凡人皆有得意之日) 但对中国人来说,一方面认为 狗首先是看家的
动物,它有用但并不可爱,狗忠实、可靠,勇敢。另一方面, 狗又是一种卑微的动物, 它往往
使人联想到令人厌恶的东西。尽管近些年来养宠物狗的人数大大增加,狗的“地位”似乎有
所改变,但狗的贬义形象却深深地留在汉语言文化中。不过要注意到,西方人并非总是说狗的
好话,如 “That cur !”(那个狗东西) , 这些都是常说的骂人话。不过这些骂人话并不影
响狗的地位, 在英国和美国,狗仍然是人类最忠诚的朋友。
再就是英语中的“dragon”在英汉两个民族所 赋予它们的不同联想,也颇具代表意义。
在西方,dragon 所引起的联想与“龙”给中国人的联想大相径庭。他们认为dragon是邪恶
的象征, 是一种恐怖的动物(英语词典的释义为mythical monster like reptile) 应予消
灭。
然而在汉语言文化中,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它代表一种气势磅礴的民族 精神。中国人
历来把它视为权力、力量、吉祥的象征所以,在互译中英作品时, 一定要把握好词语的文化
内涵, 否则将严重损害原作的内容。
在中英文里, 比喻和联想意义差异的情况还有很多。比如, 中国人用鼠, 英国人用
chicken 比喻人胆小, 中国人用泥鳅,英国人用eel 表示人滑头; 中国人用牛,英国人用
fiddle 比喻一个人强壮等等, 另外, 中国人十分喜爱猫, 用“馋猫”比喻人贪嘴, 常有亲
昵的成分, 而在西方文化中,“猫”被用来比喻“包藏祸心的女人”。所以,翻译有关比喻词
语时, 要透彻理解其在源语中的文化涵义, 然后可根据情况进行套译、直译加解释或者是意
译。
六、地域政治及风土人情的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语言本身是表达思想的手段, 而所表达的思想则 又必然归属于某种专门知识如政治、经
济、历史、地理、社会、教育、文学乃至风土人情等。英汉两个民 族因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
政治环境与生活经历不同, 必然存在各自独特的民族个性,使语言有浓厚的民族色彩。例如:
Thosewere days when the sun never set on the British flag nor rose onmany an E
ast End home. 不了解英国的地理知识,大多数人会误译为“那些日子里, 太阳从未在英国
国旗上落下, 也未在东方家庭升起”。实际上,从地理上来看,英国伦敦分为西区和东区,西
区叫West End ,是富人居住的繁华地区;而东区,即East End ,则是穷人居住的地区。East
End 具有特定的政治内涵。因此其正确译文为:那是日不落大英帝国的黄金时代, 也是伦敦
贫民区千家万户从不见天日的岁月。
美国著名翻译理论家奈达说过“文化之间的 差异比语言结构之间的差异给译者带来更多
和更严重的复杂情况”。王佐良先生也曾经说过“不了解语言 当中的社会文化,谁也无法真
正掌握语言”。可见,要想译作传意, 甚至传神。首先心须克服两种语言所负载的不同的文
化差异,


1.亲属称谓
称谓是民族文化的体现,它们反映了习俗风尚和表达习惯。英文里的称谓比较笼统, 比较模
糊, 在使用上表现出相对的随便, 它不象中文里的称谓。英语的亲属以家庭为中心,只区别< br>男性、女性,却忽视配偶双方因性别不同而出现的称谓差异,显得男女平等。而汉语中,对
辈分的 强调和重视很明显。例如: 英文“grandparents,grandfather,grandmoth er”,而
中文则要细分。
父母同辈中的称谓:英文“uncle”和“aunt”,只分男女不再细分,但是中文要细分。
还有,英文中的表示下辈的“nephew和 niece”是不分侄甥的,表示同辈的“cousin”不
分性别。
2、考虑问题的角度
中国人喜欢以对方为中心,考虑对方的情感。比如:
你想买什么? 您想借什么书?
而英语中,往往从自身的角度出发。如:
Can I help you?
What can I do for you?
3.面对恭维
英汉两种文化 中客套用语的差异还表现在赞扬及答谢时的回答方面。比如听到别人赞扬,
英美两国的人和中国人的回答 不同, 英美人一般接受赞扬, 而中国人则一般表示受之有愧。
例如一位美国人称赞某位男青年的英语说是流利, 棒极了。这位男青年反而不好意思, 他按
中国习惯回答说“哪里,过奖了”。这样的回答可能被人误解 。别人可能认为这位男青年的
意思是: 你这么说, 不过是表示客气,并不一定是真心话。所以译这类有关赞扬的回答时,
应按英语表达习惯来说“Thank you. ”。在表示谢意的回答问题上, 比如导游人员和服务
人员为外宾做了什么事, 外宾说Thank you 后如何回答呢, 有人会说“这是我应该做的”,
如果直译为It is my duty. 外宾听了会理解成下列意思: 服务员或导游并不想做这件事,
但这是他(她) 的职责,所以不得不做。这与汉语所要表达的原意有很大出入。适当的回答是
I’ m glad to be of help. 或It’ s a pleasure.表示“我很乐意为你效劳”之类时客
套话。所以翻译(尤其是会话和口译) 这类词语时, 一定要考虑两种文化间的差异,决不能望
文生义,机械直译。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表达说 话人的意图以及所传达的信息。如:
“您的衣服真漂亮。”
“哪里,哪里,一点也不好看。”
“画作得很好。”
“过奖,过奖,画得不好,请原谅。”
西方人从来不过分谦虚,对恭维一般表示谢意,表现出一种自强自信的信念。如:
“Your English is very good.”


“Thank you.”
所以,要注意当说英语的人称赞你时,千万不要回答:“No,I don't think so.”这种回答
在西方人看来是不礼貌的,甚至是虚伪的。
4. 接受礼物
中国人收到礼物时,一般是放在一旁,确信客人走后,才迫不及待地拆开。受礼时连声说:

哎呀,还送礼物干什么?”
真是不好意思啦。”
“下不为例。”
“让您破费了。”
西方人收到礼物时,一般当着客人的面马上打开,并连声称好:
“Thank you for your present.”
5.一般风俗
跟中国相比,车辆在马路的左边行驶;驾车者会给行人让路;在自动扶梯上,靠右站好
让别人通过;提出 请求时要说,接受了帮助或服务后要说,无论事情
多么微不足道;拜访朋友前要提前通知对方,不速之客 会让人讨厌;避免在晚上10点后打
电话到别人家;晚上11点后打电话很可能被英国人当作有紧急事件 ;使用主人家的电话前
要征得许可,并且要商量怎样付电话费等等。在中国的宴会上,客人在最后一道菜 吃完后会
迅速离开;而在英国文化中,留下来进行社交谈话被视为礼貌的行为。特别要注意的是,如果被邀请去主人家吃饭,一吃完就离开是非常不礼貌的。
6餐桌礼仪
安静地吃东西并且 吃完自己碟子里的所有事物是礼貌的行为。剩下食物可能意味着客人
不喜欢这些食物。把叉放在盘子上, 把刀放在它旁边表明你已经吃完了。如果你还在吃,就
把刀和叉分开放在碟子上。 英国人喜欢在吃饭的 时候聊天。但要同时说话和吃东西是很难
的。而在吃东西的时候张大嘴,哪怕是说话,是不礼貌的行为。 诀窍是:吃东西和说话交替
进行;只往嘴里放少量食物。如果你必须张大嘴,用一只手遮住它。
7习惯和爱好
自己动手和园艺是许多英国人的爱好,因为在英国人工非常昂贵。如果主人在 自己的花
园上化了很多工夫,他们很可能会为它感到骄傲。因此,恭维他们的花园是进行进一步谈话的很好的开始。


8 交友
通常,英国人不喜欢过于亲热,觉得这样肤 浅而且不真诚。太多的热情和关注会让他们
感到奇怪和不自在。所以和他们建立友谊确实要花些时间。隐 私对于英国人来说十分重要。
个人问题,或例如婚姻、恋爱关系、财政、健康等话题应当避免,除非对方 是很好的朋友。
酒吧是英国人喜欢与朋友相聚的社交中心
9 交际套语
各国、各民族都有礼貌语言,但其内容、形式和用法都不尽相同, 这也涉及国情。中国
人在路上碰到熟人时, 多半会问对方“吃饭了吗?”或“上哪儿去?”在汉语文化 中,这是一
种比较随和、友好和亲昵的方式。如果将这两句问候语直译成英语Have you had yourmeal
?和Where are you going ?那么,大部分讲英语的人听了会不高兴, 他们感到难以接受和
理解。不仅如此, 他们还可能会说,你是在干涉他们的行动自由呢!

交际套语应该符合习惯用法,才显的自然,得体, 有礼,否则听起来就显得生硬,粗
鲁,甚至误解。下面就举一些典型套语的译法:
(1)参观 或者会谈等场合,常听见中方的人说“请多提宝贵意见。”若直译为:“Plea
se give us your valuable comments。”问题就来了:你的意见应该是valuable 的,不宝
贵的意见请免开尊口。正确的译法是:“Please give us your comments。”或“We welcom
e your comments。
(2)“怎么样,今天就谈到这里吧?”生硬、突然的说法:Well,shall we stop her
e for today?地道的习惯用语:Thank you for….。Shall we call it a day?

冬天来了作文-邀请函样本


五邑大学专业-双簧剧本


重庆公务员考试成绩查询-天津中考吧


河南信息统计学院-学弈读后感


支教教师工作总结-湖南人事考试院


幸福的方法-作文题库


武汉外经贸学院-浙江省自主招生网


助一臂之力-代理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