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诗歌浅析

别妄想泡我
951次浏览
2020年08月15日 08:02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什么是保送生-幼师工作总结



——《唐诗三百首》选读论文
唐朝 时期,诗歌成为一代显赫文学,其诗人之多,可谓不胜枚
举;其作品之盛,可谓洋洋大观。李白是盛唐文 化孕育出来的天才诗
人,其非凡的自负和自信,狂傲的独立人格,豪放洒脱的气度和自由
创造的 浪漫情怀,充分体现了盛唐士人的时代性格和精神风貌。他的
诗歌创作,充满了发兴无端的澎湃激情和神 奇想象,既有气势浩瀚、
变幻莫测的壮观奇景,又有标举风神情韵而自然天成的明丽意境,美
不 胜收。李白的魅力,就是盛唐的魅力。研究李白的创作风格和身世
遭遇有助于我们了解盛唐诗歌创作的基 本面貌。
一、李白的生平及思想品格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 居士。绵州昌隆
(今四川江油)人。李白出身于一个富有的,有文化教养的家庭。使
他“五岁诵 六甲,十岁观百家”。李白少年时代的学习范围很广泛,
除儒家经典、古代文史名著外,还浏览诸子百家 之书,并“好剑术”。
他的少年时代生长于蜀中。蜀中是道教气氛浓郁的地方,环境对他的
神仙 道教信仰影响甚大。道教影响,几乎伴随他的一生。大约18岁
左右,他学习纵横术。他青少年时期在蜀 地所写诗歌,留存很少,但
已显示出突出的才华。李白约在二十五、六岁时出蜀东游。在此后十
年内,漫游了长江、黄河中下游的许多地方,我认为,就是因为他青
少年时代受到这些东西的影响,使他 具有了狂傲飘逸洒脱的气质,使
他诗中也具有那种浓烈,奔泻而出的感情和奔放的气势。


开元十八年(730)左右,他曾一度抵长安,争取政治出路,但
失意而归。天宝元年(74 2),被玄宗召入长安,供奉翰林,作为文学
侍从之臣,参加草拟文件等工作。不满两年,即被迫辞官离 京。此时
期李白的诗歌创作趋于成熟。此后11年内,继续在黄河、长江的中
下游地区漫游,“ 浪迹天下,以诗酒自适”。他仍然关心国事,希望重
获朝廷任用。天宝三载,李白在洛阳与杜甫认识,结 成好友,次年分
手后未再会面。天宝十四载,安史之乱爆发,李白正在宣城(今属安
徽)、庐山 一带隐居。次年十二月他怀着消灭叛乱、恢复国家统一的
志愿应邀入永王李幕府。永王触怒肃宗被杀后, 李白也因此获罪,被
系浔阳(今江西九江)狱,不久流放夜郎(今贵州桐梓一带)。途中
遇赦得 归,时已59岁。晚年流落在江南一带。61岁时,听到太尉李
光弼率大军出镇临淮,讨伐安史叛军,还 北上准备从军杀敌,半路因
病折回。次年在他的从叔当涂(今属安徽)县令李阳冰的寓所病逝。
李白的思想性格:
盛唐士人积极入世、进取的人生态度,在李白身上被理想化了。
李 白是个功名心很强的人,有着强烈的“济苍生”、“安社稷”的儒家
用世思想。但他既看不起白首死章句 的儒生,不愿走科举入仕之路,
又不愿从军边塞;而是寄希望于风云际会,始终幻想着“平交王侯”,< br>建立盖世功业之后功成身退,归隐江湖。他的过于理想化的人生设计,
在现实人生中当然要不断遭 致失败。这使他常常陷于悲愤、不平、失
望之中。但由于他始终向往着这样的理想,他又始终保持着自负 、自


信和豁达、昂扬的精神风貌。他把盛唐士人入世进取的精神高度理想
化了。 神仙道教信仰在李白的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当他仕途失意的
时候,便进一步走向道教。道家和道教信仰 给了他一种极强的自我解
脱的能力,他的不少诗表现出人生如梦、及时行乐的思想,而其实是
渴 望任随自然、融入自然,在内心深处深藏着对于人生自由的向往。
在他的人格里,有一种与自然的亲和力 。山水漫游、企慕神仙,终极
目的是要达到一种不受约束的逍遥的人生境界。他的狂傲不羁的性
格,飘逸洒脱的气质,都来自于这样的思想基础。他的明朗、自信、
奔放的感情,也基于这样的人生向往 。李白人格的最突出的特点,便
是独立不羁,不受任何约束。这是盛唐精神高度升华的产物。
从诗人一生来看,不管是身处顺境,还是屈居逆境,诗人的襟
怀始终是豁达开朗,纵有忧愁,亦不是愁眉 不展,哀痛欲绝,而是忧
愁缠绕之中,能独立派遣、寻找欢乐,驱散愁云,这就显示出诗人乐
观 的心境和对人生的热爱和追求。这种积极的人生观和豁达的性格灌
输到诗作中,就必须使自己作品的风格 变得豪放雄迈、明朗潇洒、落
拓不羁。
二、李白的艺术个性

在盛唐诗人中 。李白是艺术个性非常鲜明的一位;在中国诗歌
史上,他的作品的艺术个性也是独一无二的。
李白的诗歌创作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主要表现为侧重抒写豪
迈气概和激昂情怀,很少对客观物象和具体 事件做细致的描述。李白


作诗,常以奔放的气势贯穿,讲究纵横驰骋,一气呵成,具有以 气夺
人的特点。洒脱不羁的气质、傲世独立的人格、易于触动而又爆发强
烈的感情,形成了李白 诗抒情方式的鲜明特点。它往往是喷发式的,
一旦感情兴发,就毫无节制地奔涌而出,宛若天际的狂飙和 喷发的火
山。
李白受儒、道、侠思想和盛唐气象的熏染,又一生怀才不遇,这对
其 诗风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
李白诗歌的风格有多维度的呈现,但以雄奇飘逸、真率自然为
主 。具体说来,又具有雄壮豪放、神奇瑰丽、飘逸洒脱、天真率直、
清新自然等特点。
(一)豪放雄壮
豪迈奔放,谓之豪放。司空图在《诗品》中用“吞吐大荒”、“处
得以狂”来 形容豪放的情状;以“天风浪浪”,“海山苍苍”来描绘豪
放的气势。
就主体而言,李白的思 想感情、思维方式、气度、骨力等内在的
素质必然表现在作品中,显现在风格上,从而具有如下特点:情 感激
荡,格调昂扬;想象奇特,出格夸张;志向高远,襟怀旷达;气吞宇
宙,力拔山河;傲骨嶙 峋,狂放不羁。
就客体而言,李白描写对象,往往拥有巨大的体积、伟大的力量,
而显示出特 有的壮美、崇高美,或者显示出浑茫、浩淼的无限阔大的


景象,因而表现出如下的特点: 气势峥嵘,场面壮阔;境界缥缈,极
目无限。
李白的诗歌确实带有一 种雄壮之气。在创作的过程中,诗人的感情
往往如喷涌而出的洪流,不可遏止地滔滔奔泻,其间裹挟着强 大的力
量。例如《蜀道难》感情就特别强烈,写到激情处,甚至当头棒喝蜀道
上的行人:“其险 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读起来给人一
种惊心动魄的感受。《宣州谢月兆楼饯别校书叔云》 感情也十分强烈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这种博大豪壮的情怀,可以说
正是李白 诗歌的基调。
(二)神奇瑰丽
李白诗歌的奇主要在于它善于运用丰富而奇诡的想象,创造出 绚
丽多姿的艺术形象,并寄托着诗人的情感意蕴和精神境界。诗人常将
想象与比喻、夸张、象征 、拟人等手法相结合,把现实与理想、人间
与幻境、自然与人事,巧妙地熔铸成篇,创造出神奇瑰丽的艺 术境界。
1李白诗歌的想象变幻莫测,往往发想无端,奇之又奇,如:“西
岳峥嵘何壮哉! 黄河如丝天际来, ⋯⋯巨灵咆哮擘两山,洪波喷流射东
海。”(《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黄河落天 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赠裴十四》)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将
进酒》) 。
2李白还好写一些奇幻的 境界。如《古风》第十九写他升天神游


的美丽幻想:“西岳莲花山,迢迢见明星。素手把 芙蓉,虚步蹑太清。
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邀我登云台,高揖卫叔卿。恍恍与之去,
驾鸿凌 紫冥。”又如《梦游天姥吟留别》,诗人借写梦游天姥山,却引
出了一个虎啸鸾鸣、仙人纷至的神奇境界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
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
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 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这种境界
可谓奇之又奇。
3李白也好写一些奇异的景物。如 《蜀道难》写蜀道,它不仅写
了神话传说,把人们带入了“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的
神话世界和“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的神奇想象中;而且
它把蜀道上的自然景物也写得非 常奇异。写山势高危,行路艰难,就说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
猿猱欲度愁攀援。”上有突兀而立的高山,直插云霄,耸立天外,挡住了
太阳的运行;下有深 不可测的河川,冲波激浪,曲折回旋,展露骇人的
声势。这两句融夸张和神话为一体,直写山高川险,突 出蜀道艰险难
行。接着又借黄鹤和猿猱来反衬山势高危,山高得连千里翱翔的黄鹤
也不得飞度, 轻疾敏捷的猿猱也愁于攀援,不言而喻,人行走就难上加
难了。
(三)飘逸洒脱
< br>杜甫《春日忆李白》说:“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


俊逸鲍参军。 ”宋人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说:“子美不能为太白之飘
逸,太白不能为子美之沉郁。”(诗评) 苏轼 《东坡题跋·书李太白诗》
也说:“李白诗飘逸绝尘。”所谓飘逸,既是指李白浪漫洒脱的风采,
也是指其诗歌超脱、潇洒的一种艺术风格。
李白是一个才情浪漫、飘逸不群的诗人, 杜甫《饮中八 仙歌》说: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
仙。”这是一 种多么飘逸的风采呀! 他狂傲不羁、飘逸洒脱。“天生我
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将进酒》) 这是何等的气魄呀! 他
可以潇洒到“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的程度,他整日幻想
着那“驾鸿凌紫冥”的 神仙生活,以至于他的死也被后人传说成是“跳
江捉月”、“骑鲸升天”,死也死得潇洒飘逸。李白的歌 行体诗歌,最具
有飘逸潇洒的艺术风格。如他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梁园吟》等作
品,以自 身主观情感和意向为轴心展开篇章,飞腾想象,虚实相间,笔
势大开大合,完全打破诗歌创作的一切固有 格式,空无依傍,笔法多变,
达到了任随性情之所至而变幻莫测、摇曳多姿的神奇境界。不仅感情
一气直下,而且还以句式的长短变化和音节的错落,来显示其回旋振
荡的节奏旋律,造成诗的气势,突 出诗的力度,呈现出豪迈飘逸的诗歌
风貌。
李白个性飘逸不群,他蔑视礼法权贵,追求个性自 由。他的这种人
格精神在对月亮的描写中也得到了充分的折光反映。李白现存诗900
余首, 其诗作内容丰富,意象繁多。据前人统计,在李白诗中,明月意象


共出现76 次,而提到月的诗句不下400 处。在李白的笔下,月亮是那
样纯洁、那样光明、那样令人向往。它不 仅是美好事物的象征,也成
了诗人理想的寄托。天上事与人间事相通,月亮也具有了人的生命和
感情,可以与人进行情感的交流。明月与诗人的交流既体现了诗人的
个性特质,又是诗人表达飘逸情趣的 载体。或者说正是由于李白那特
有的诗人气质及超凡的想象,才使他的诗带上了浓郁的潇洒飘逸的神韵。
(四)天真率直

李白《古风》其一云:“圣代复玄古,垂衣贵清真。”《 古风》其三
十四云:“一曲斐然子,雕虫丧天真。”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韵》云:
“剧谈怜野 逸,嗜酒见天真。”李白论诗主张“清真”,反对字雕句琢,
认为那样便丧失了诗歌的“天真”之气,杜 甫也称赞他“嗜酒见天真”,
可见李白具有天真的个性。的确,李白性格天真,灵魂透明。他胸无城府,襟怀坦白,敢讲真话。他的大喜大悲,他的喜怒哀乐,总是表露得淋
漓尽致。李白的诗歌,无论 在语言上、手法上,还是在思想内容上,都
能让我们看到一个狂放不羁、傲岸率性的诗人形象,诗人不刻 意追求
什么语言和方法,在自由与放纵之间创造了一种全新的诗风,他的“天
真”,是一种天然 之真,是开朗与豁达,是一种海纳百川的胸襟和气度,
是一种不受任何拘束的烂漫的心情。
(五)清新自然
李白诗里亦不乏清新明丽的优美意象。“绿水净素月,月明白鹭飞。”


(《秋浦歌》其十三)“竹色溪下绿,荷花镜里香。”(《别储邕之剡中》)
“玉阶生 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玉阶怨》)
这些由清溪、明月、白鹭、竹色、白 露等明净景物构成的清丽意象,
极大地丰富了李白诗歌的艺术蕴含。因此,李白诗的意象,便有壮美与< br>优美两种类型。李白诗歌的语言清新、明快,不拘于格律,不雕琢字句,
一切统一于自然。他在《 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赠江夏韦太守良
宰》中称誉别人的作品“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正好可 用来说明
诗人自己的语言风格。如“清风明月不用一钱买,玉山自倒非人推。”
(《襄阳歌》)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 “青
天有月来几时? 我今停杯一问之。”(《把酒问月》)“小时不识月,
呼作白玉盘。”(《古朗月行》) 这些诗句无不 清新秀美,自然天成。
李白还有些诗句写得很豪壮,甚至用散文句式入诗,但也同样非常自
然, 如“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等

三、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及影响

综观李白诗歌的作品,我们不难看出:李白是个艺术 个性非常鲜
明的一位;在中国诗歌史上,他的作品艺术成就也是多方面的。
他的诗歌带有强 烈的主观色彩,主要表现为侧重抒写豪迈气概和
激昂情怀,很少对客观物象和具体事件做细致的描述。李 白作诗,常
以奔放的气势贯穿,讲究纵横驰骋,一气呵成,具有以气夺人的特点。
如《上李邑》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以大鹏自喻,
足见其气势不凡。


李 白的抒情方式最具鲜明的特点是,它往往是喷发式的,一旦感
情兴发,就毫无节制地奔涌而出,宛如天际 的狂飙和喷溢的火山。与
喷发感情表达方式相结合,他的诗歌想象变幻莫测,往往发想无端,
奇 之又奇。诗歌中的意象多为:大鹏,巨鱼,长鲸,大江大河,沧海
雪山等壮美雄奇之物。“黄云万里动风 色,白波九道流雪山”、“月下
飞天镜,云生结海楼。”这为其提供了更多更广阔的想象空间,制造了更多的浪漫,意象亦极为阔大壮观。
李白在《望终南山寄紫阁隐者》一诗中说:“有时白云起 ,天际
自舒卷。心中与之然,托兴每不浅。”他对白色的透明体,有一种本
能的喜欢,最感亲切 的是月亮,其《月下独酌》:“举杯邀明月,对影
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 须及春。我歌
月徘徊,我舞影零乱。”月的形象在李白的诗中反复出现。他的诗歌
语言风格,具 有清新明快的特点,明丽爽朗是其词语的基本色调。他
那些脱口而出,不加修饰的诗,常呈现出透明纯净 而又绚丽夺目的光
彩,反映出其不肯苟同与世俗的高洁人格。
李白诗歌对后世的巨大影响,首 先是他诗歌作品中反映出来的人
格力量和个性魅力。他那“天生我材必有用”的非凡自信,那“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独立人格,凛然傲骨,那与自然冥一的潇洒风神,
曾经吸引过无数文人志士。他 的诗歌的豪放的风格、变化莫测的想象、
清水出芙蓉的美,对后来的诗人也有很大的影响,在中国诗歌史 上,
李白是一位旷世奇才,有不可更替的不朽地位。





江苏省仪征中学-描写颜色的句子


树德中学宁夏校区-部门年度工作总结


激光治疗近视的危害-全国两会精神


七夕节祝福语言-个人爱好


浙江考试院官网-品管部职责


清远中考-小学辅导员工作总结


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网-廉政教育


泉州公务员-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