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接凝集实验报告

别妄想泡我
512次浏览
2020年08月15日 18:56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北京人事考试网上报名-郭美美事件始末


篇一:直接凝集反应实验报告
免疫学·直接凝集反应实验报告
实验一:玻片凝集实验
1.实验原理:
颗粒性抗原(细菌、红细胞等)与相应的抗体结合, 在适量电解质(通常是0.85%nacl)存
在的条件下出现凝集现象,称为凝集反应。凝集反应的方 法有两种:①直接法;②间接法。
颗粒性抗原(如完整的细菌或细胞)与相应抗体在体外直接结合而出现 的凝集反应,称为直
接凝集反应。如玻片凝集反应和试管凝集反应。将可溶性抗原预先吸附于一种与免疫 无关的
颗粒性载体表面,然后与相应的抗体结合,出现凝集现象,称为间接凝集反应。如rf因子检
玻片凝集试验是使用已知抗体与未知颗粒性抗原在玻片上直接结合而出现的凝集反应。此类反应较简单迅速,常用于抗原或抗体的定性检测。
本次实验使用玻片凝集试验的原理进行人类ab o血型的鉴定。abo血型系统是按照血液中红
细胞表面的抗原分子来命名的。人类abo血型抗原有两 种:a抗原和b抗原。a型血红细胞表
面具有a型抗原,血液中具有抗b抗体;b型血红细胞表面具有b 型抗原,血液中具有抗a
抗体;ab型血红细胞表面具有a抗原和b抗原,血液中不具有抗a、b抗体; o型血红细胞表
面不具有a、b抗体,但血液中含有抗a、b抗体。若用已知的抗a血清和抗b血清与受 试者
红细胞上的相应抗原结合,即可引起红细胞凝集,根据凝集反应结果便可判断出受试者的血
型。
2.实验方法:
(1)取洁净载玻片一张,用马克笔分为两格并注明a、b分区。
(2)倒置标准抗血清试剂瓶,悬空轻挤出抗a血清一滴,滴在a区内;同法在b区内滴加抗
b 血清一滴。
(3)使用消毒液对左手无名指进行消毒,待消毒液自然干燥后,使用无菌三棱采血针快速 刺
破手指。
(4)用木棒的两端取血,分别在抗a血清和抗b血清中搅拌均匀。
(5)用无菌棉棒压迫手指止血。
(6)静置玻片数分钟后,观察红细胞凝集反应结果。
3.实验结果:
4.结果分析:
实验二:试管凝集实验
1.实验原理:
试管凝集反应是在试管内将待检血清对倍稀释后,加入等量的已知颗粒性抗原 与待检血清混
合,然后观察试管内有无凝集快出现。如出现凝集块者为阳性反应。混合后仍均匀浑浊,无
凝集块出现者为阴性反应。根据血清凝集效价判定待检血清中相应抗体的含量。即在试管内
用已 知颗粒性抗原检测未知抗体的相对含量的半定量试验。本次实验是以定量的伤寒杆菌为
抗原,根据是否发 生凝集反应来检测血清中是否含有对应的抗体;根据各试管凝集程度的不
同,来判断抗体的效价。
2.实验方法:
(1)取试管6支,用马克笔进行标记,依次放入试管架中。
( 2)在第一支试管中加入生理盐水0.9ml,其余各管加生理盐水0.5ml。然后在第一只试管
中加 入伤寒免疫血清0.1ml,用吸管将它与生理盐水吹打混匀后,取出0.5ml加入第二支试
管中;再 将第二只试管的液体吹打混匀,取出0.5ml加入到第三支试管中,其余各管依次按
照上述步骤将血清 对倍稀释。至第五支试管时,将试剂混匀后,取出0.5ml弃之不用。是第


六支试管不 含伤寒免疫血清,作为实验的阴性对照管。最后在各管中都加入0.5ml伤寒杆菌
菌液。
(3)轻摇试管架,混匀试管内液体,56℃水浴1小时后,观察实验结果。
3.实验结果:
(1)对照组:即第六支试管,上清液浑浊,管底可有沉淀的细菌,轻摇后分散呈均匀浑浊。
(2)实验组:按1-5管依次观察。阳性者管底出现不规则凝集物,较松散。阴性者与对照组
相同。
(3)凝集程度:
++++:液体澄清透明,细菌全部凝集于管底,轻摇可见大的凝集块。 +++:液体稍浑,细菌
大多数凝集于管底,摇动后凝块较前者小。 ++:液体中等混浊,液体中有明显的凝集物,
凝集块较小。 +:液体混浊,仔细观察可以看见液体中有很小的凝集颗粒。 -:与对照管
相同。
(4) 凝集效价:出现明显可见凝集物(++)时的血清最高稀释度为血清效价。篇二:细胞凝
集反应实验报告 山东大学
科目 细胞生物学实验 题目细胞凝集反应
细胞凝集反应
【实验目的】
1. 了解细胞膜的表面结构;
2. 掌握凝集素促使细胞凝集的原理;
3. 学习研究细胞凝集反应的方法。
【实验原理】
1.凝集素
凝集素是一类含糖( 少数例外)并能与糖转移结合的蛋白质,它具有凝集细胞和刺激细胞分
裂的作用。目前已发现近千种植物 中含有凝集素,在各种真菌、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人
体的各种组织和器官中及某些病毒体内也含有凝 集素,在各种真菌、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
人体的各种组织和器官中及某些病毒体内也含有凝集素。常 用的为植物凝集素,通常一起被
提取的植物命名,如伴刀豆凝集素a、麦胚凝集素、花生凝集素和大豆凝 集素等,凝集素是
他们的总称。
在细胞表面,组成细胞膜的糖脂和糖蛋白伸出寡糖链,形成细 胞外被(又称为糖萼)。凝集素
能与细胞外被中的糖分子连接,在细胞间形成“桥”,从而引起细胞凝集 。凝集素引起的血细
胞凝集,其细胞膜结构没有发生变化,与血液凝固中发生的复杂生物化学过程完全不 同;另
外,凝集素能与不同的糖蛋白特异结合,加入与凝集素互补的糖可以抑制细胞的凝集,但是
凝集素不是来源或参与免疫反应的产物,因此,ponder提出应称“凝集素组织化学”而不能
称为 “凝集素免疫组织化学”。
人们利用凝集素与不同的糖蛋白特异性结合的原理,识别和研究不同类型膜 结构的生物学特
征,以及进行血型鉴定。abo血型鉴定主要用于临床输血,在皮肤、肾等器官移植的时 候选
择abo血型相符的供体;不孕症和新生儿溶血症病因的分析及亲子鉴定等。另外,凝集素在
临床疾病防治、机体生理活动调控以及生物工程等方面展示出了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如:
植物凝集素 可抑制受精;芸豆凝集素可直接抑制hiv-1反转录酶的活性,减少hiv感染者的
病毒载量;细胞膜 表面糖复合物的糖链结构与肿瘤细胞增殖、侵染、转移等发展过程密切相
关,凝集素芯片技术实现了对癌 症的快速、高通量检测,有助于筛选出癌症相关的糖链标志
物。
2.细胞凝集
细胞 凝集是指细胞彼此聚集在一起,成为一簇不规则的细胞团。细胞膜是双层脂镶嵌蛋白质


结 构,脂和蛋白质又能与糖分子结合为细胞表面的分枝状糖外被。目前认为,细胞间的联系,
细胞的生长和 分化,免疫反应和肿瘤发生都和细胞表面的分枝状糖分子有关。
凝集素是一类含糖的(少数例外)并能 与糖专一结合的蛋白质,如植物血球凝集素,伴刀豆
凝集素和土豆凝集素等,它具有凝集细胞核刺激细胞 分裂的作用。凝集素使细胞凝集是由于
它与细胞表面的糖分子连接,在细胞间形成“桥”的结果,加入与 凝集素互补的糖可以抑制
细胞的凝集。
3.细胞凝集的反应技术
一、直接凝集反应技术
颗粒性抗原(细菌、螺旋体、红细胞等)与相应的抗体血清混合后,在 电解质的参与下,经过
一定时间,抗原抗体凝聚成肉眼可见的凝集块,这种现象称为凝集反应。
血清中的抗体称为凝集素。抗原称为凝集原。
细菌或其他凝集原都带有相同的电荷(阴电荷) ,在悬液中相互排斥而呈均匀的分散状态。抗
原与抗体相遇后,由于抗原和抗体分子表面存在着相互对应 的化学基团,因而发生特异性结
合,称为抗原抗体复合物。由于抗体与抗原结合,降低了抗原分子间的经 典排斥力,抗原表
面的亲水基团减少,由亲水状态变为疏水状态,此时已有凝集的趋向,在电解质(如生 理盐
水)参与下,由于例子的作用,中和
科目 细胞生物学实验 题目细胞凝集反应 了抗原抗体复合物外面的大部分电荷,使之是去了彼此间的经典排斥力,分子间相互吸引,
凝集成大 的絮片或颗粒。出现了肉眼可见的凝集反应。
但是,直接凝集反应技术也有缺点:特异性不高、抗原抗体无法获得或无法用于实验。
二、间接凝集反应技术
可溶性抗原(或抗体)吸附于免疫学反应无关的颗粒(称为载体)表面 上,当这些致敏的颗
粒与相应的抗体(或抗原)相遇时,就会产生特异性的结合,在电解质参与下,这些 颗粒就
会发生凝集现象。这种借助于载体的抗原抗体凝集现象就叫做间接凝集反应。
载体的存在使反应的敏感性得以大大提高。
间接凝集反应的优点:
(1)敏感性强 :间接凝集反应是最敏感型的血清学反应方法之一,可以检测到微量的抗体和
抗原;
(2)快速:一般1h-2h即可判定结果,若在玻板上进行,则只需几分钟;
(3)特异性强;
(4)使用方便、简单
三、载体
具有吸附抗原(或抗 体)的载体很多,如聚苯乙烯乳胶、白陶土、活性炭、人和多种动物的
红血球、某些细菌等。
良好的载体有以下几点基本要求:
(1)在生理盐水或缓冲液无自凝倾向;
(2)大小均匀;
(3)比重与介质相似,短时间内不能沉淀;
(4)无化学或血清学活性
(5)吸附抗原(或抗体)后,不影响其活性。
目前应 用最广的是人的o型红血球和绵羊红血球。而后者应用更广,因为其来源方便。另外
绵羊红血球的表面有 大量的(约1000个以上)糖蛋白受体,极易吸附某些抗原物质,吸附性
能好,且大小均匀一致。
【实验用品】


1. 材料
土豆块茎、家兔
2. 试剂
抗凝血剂、pbs、土豆块茎、生理盐水和其他等渗液。
3.器材
5ml注射器、酒精棉球、双凹片、载玻片、普通光学显微镜、托盘天平、滴管、离心管。
【操作步骤】
1. 取土豆去皮块茎2克,切碎并加10mlpbs缓冲液,浸泡24小时, 浸出的粗体液中即含有
可溶性土豆凝集素;
2. 用针管抽取一定体积的抗凝剂(1%肝素溶 液),并使抗凝剂充分浸润针管各部以及针头。
然后从兔子耳根处或心脏抽取兔子静脉血1ml,加生理 盐水3ml,在1000rmin条件下,离心
5分钟。重复三次离心,最后按沉淀的红细胞体积用生理 盐水配成1%的红细胞悬液;
3. 在双凹片的左孔滴加一滴pbs缓冲液,同时在双凹片的右孔处滴加一滴土豆凝集素;
4. 在双凹片的左右孔同时滴加一滴1%的红细胞悬液,然后使左右孔内的液体都充分混匀;
5. 左手捏 住双凹片的一端,右手轻轻摇晃双凹片,使凹槽内的液体充分的混合,如此摇晃5~
10分钟,观察结果 。
科目 细胞生物学实验 题目细胞凝集反应
6. 先以白纸为衬托,直接观察双凹片凹 槽内混合样品发生凝集的现象,注意左右凹槽内不同
现象的对比,对于发生凝集的一边注意观察凝集与不 发生凝集的区别。直接观察后在光学显
微镜下观察两凹槽内现象的区别,并用照相机拍摄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
1.肉眼观察,对照组中红细胞沉积在双凹片凹槽底部呈大红点;用凝集素处 理的实验组。颜
色越来越浅,透明度逐渐变高,经过1分30秒,背景颜色变为透明,红细胞呈颗粒状聚 集
2.低倍镜下可以看到对照组中红细胞分布较均一,无凝集;实验组中红细胞聚集在一起
对照组实验组
【实验结果分析与注意事项】
分析:
1. 把液体滴加到 双凹片上时,注意用量,防止悬液过多而溢出,使两个细胞悬液接触,导致
实验结果不可靠。
科目 细胞生物学实验 题目细胞凝集反应
2. 滴加1%的红细胞悬液时,可适当的多加点儿,便于实验结果的观察。
3. 用手晃动双凹片时,注意 摇晃的姿势:一只手用手掌处贴紧双凹片,另一只手抵住双凹片
的另一侧上下晃动。
4. 摇晃的时间可适当延长,提高红细胞凝集程度。
5. 浸出土豆凝集素时选发芽的或发青色的土豆。由 此可知发芽土豆不宜食用,因其所含土豆
凝集素可让血细胞发生凝集。
6. 区分血清与血浆,血清指血液自然沉降后所得上清液,而血浆是血液加抗凝剂后离心所得
上清液。
7. 凝血是指多个细胞聚集成不规则细胞簇,溶血是红细胞在低渗溶液作用下,肿胀破裂放出
血红蛋白的过程。
篇三:细胞凝集反应实验报告
姓名班级13级生命基地班 学号 同组者:
科目 细胞生物学实验 实验题目 细胞凝集反应
【实验题目】


细胞凝集反应
【实验目的】
1、了解细胞的表面结构。
2、掌握细胞凝集的原理。
3、掌握细胞凝集实验的操作方法。
【实验材料与用品】
1. 试剂:pbs缓冲溶液、0.9%的氯化钠溶液(生理盐水)
2. 器具:酒精棉球、双凹片、载玻片、普通光学显微镜、托盘天平、滴管、离心管
3. 材料:兔子静脉血
【实验原理】
1. 凝集素
凝集素(lectin)是一类含糖的(少数例外)并能与糖专一结合的蛋白质,它具有凝集
细胞和刺激细胞分裂的作用。目前已发现近千种植物中含有凝集素,在各种真菌、无脊椎动
物、脊椎动物 、人体的各种组织和器官中及某些病毒体内也含有凝集素。常用的为植物凝集
素,通常以其被提取的植物 命名,凝集素为它们的总称。
在细胞表面,组成细胞膜的糖脂和糖蛋白伸出寡糖链,形成细胞外被(糖萼)。凝集素
使细胞 凝集是由于它与细胞表面的糖分子连接,在细胞间形成“桥”的结果,加入与凝集素
互补的糖可以抑制细 胞的凝集。
2. 细胞凝集
细胞凝集是指细胞彼此聚集在一起,成为一簇不规则的细胞团, 目前认为,细胞间的联系、
细胞的生长和分化、肿瘤的发生与免疫反应都与细胞表面的分枝状糖分子有关 。
3. 细胞凝集的反应技术姓名班级13级生命基地班 学号 同组者:
科目 细胞生物学实验 实验题目 细胞凝集反应
(1)直接凝集反应技术
颗粒性抗原与相应 的抗体血清混合后,在电解质的参与下,经过一定时间,抗原抗体凝集成
肉眼可见的凝集块,这种现象称 为凝集反应。血清中的抗体称为凝集素。抗原称为凝集原。
细菌或其他凝集原都带有相同的电荷(阴电荷 ),在悬液中相互排斥而呈均匀的分散状态。抗
原和抗体相遇后,由于抗原和抗体分子表面存在相互对应 的化学基团,因而发生特异性结合,
称为抗原抗体复合物,由于抗体与抗原结合,降低了抗原分子间的排 斥力,抗原表面的亲水
基团减少,此时已有凝集趋势,在电解质参与下,中和了抗原抗体复合物的大部分 电荷,使
之失去了经典排斥力,分子间相互吸引,凝集成较大颗粒。出现了肉眼可见的凝集反应。
(2)间接凝集反应技术
可溶性抗原(或抗体)吸附于免疫学反应无关的颗粒表面上,当这些 致敏的颗粒与相应的抗
体(或抗原)相遇时,就会产生特异性的结合,在电解质的参与下,这些颗粒就会 发生凝集
现象。这种借助于载体的抗原抗体凝集现象就叫做间接凝集反应技术。
4. 载体
具有吸附抗原(抗体)的载体很多,如聚苯乙烯乳胶、白陶土、活性炭、人和多种动物
的红血球、某些细菌等。
良好的载体有以下几点基本要求:
(1)在生理盐水或缓冲液中无自凝现象;
(2)大小均匀;
(3)比重与介质相似,短时间内不沉淀;
(4)无化学或血清学活性;
(5)吸附抗原(或抗体)后,不影响其活性;


目前使用最广泛的是人的o型红血球和绵羊红血球。后者使用更广,因其来源方便,另
外绵羊红血球的表面有大量的糖蛋白受体,极易吸附某些抗原物质,吸附性能好,且大
小均匀一致。姓名班级13级生命基地班 学号 同组者:
科目 细胞生物学实验 实验题目 细胞凝集反应
【实验步骤】
一、大体流程 取兔子静脉
血配置1%红细胞悬液
二、具体操作
1、称取土豆去皮块茎2g,加10mlpbs缓冲液,浸泡24小时,浸出的粗提液中即含有可溶性
土豆凝集素。(老师已做好)
2、抽取兔子静脉血液(加抗凝剂)1ml,加生理盐水3ml ,在1000rmin条件下,离心5min,
显微镜下观察 摇晃5-10min 观察 土豆凝集素+红细胞悬液 混合 pbs+红细胞悬液 混合
(对照)
姓名班级13级生命基地班 学号 同组者:
科目 细胞生物学实验 实验题目 细胞凝集反应
重复3次离心,最后按压积红细胞体积用生理盐水配成1%红细胞悬液。
3、分别用滴管吸取土豆凝集素和1%红细胞悬液各一滴,置双凹片左孔内,充分混匀。
4、 同时分别用滴管吸取pbs缓冲液和1%的红细胞悬液各一滴,置双凹片右孔内,充分混匀,
做对照实验 。
5、摇晃5—10min后,观察有无发生细胞凝集并置显微镜下观察。
【实验结果与分析】
i.如图1、图2所示:刚开始计时时,两侧溶液均无凝集现象;4mi n左右时,可看到双凹片
左侧溶液中出现凝集现象,一部分血细胞在中央聚集呈沙粒状,溶液周围较澄清 ;而右侧溶
液无凝集现象。说明土豆凝集素可以使血液发生凝集,而pbs缓冲液则不能。
图1: 刚开始时双凹片两侧溶液对比图 图2:4min时双凹片两侧溶液对比图
ii. 如图3、图4所示:在10×10显微镜下观察,可看到左侧溶液中血细胞聚集,凝结成块
状,而右侧溶 液中血细胞分散均匀,呈透明状。
图3: (10×10)显微镜下观察图(左侧)图4:(10×1 0)显微镜下观察图(右侧)姓名班
级13级生命基地班 学号 同组者:
科目 细胞生物学实验 实验题目 细胞凝集反应
iii. 在高倍镜下观察如图5所示,可较清楚的看到血细胞聚集在一起,还可看到少数未发生
凝集的血细胞;
高倍镜下(10×40),
观察到的凝集现象
由以上的观察可知:细胞凝集的 时间较快,4min左右就可以发生明显凝集现象;细胞凝集
的时间也受到土豆凝集素的浓度,以及血细 胞的浓度影响,一般来说,凝集素的浓度越高,
血细胞的浓度越高,细胞凝集的时间也会越短,凝集现象 也越明显,但在本次实验中未进行
不同浓度对凝集时间的影响的实验; 从空白对照还可以看出,细胞发生凝集时凝集素必不可
少的,没有细胞凝集素,细胞几乎不发生凝集。
实验反思:
第一次滴加完溶液后,在晃动双凹片的过程中因操作不熟练,使两个孔中的液体 混到了一起,
因此重新滴加了一次;在使用双凹片时要注意摇动的技巧,不可前后或左右单一地摇动,应
该一手固定,一手成环形方向摇动,使凹槽内的液体转动起来,同时注意滴加的液体不宜过
多, 若加多了可用吸水纸吸掉部分多余液体,避免两个凹槽内的液体相互接触;


【注意事项】
1. 实验前确定好双凹片的反正面,做好适当标记 ;
2. 注意控制加入双凹片孔中的液体的量,以免使双凹片的2个孔中的液体混合;
3. 摇晃双凹片时要注意摇动的技巧,不可前后或左右单一地摇动,应该一手固定,一手成
环形方向摇动,使凹槽内的液体转动起来;
4. 显微镜下观察时,注意淀粉球和细胞的区分;淀粉球呈白色球状,略大于细胞;

招商成长-大班上学期个人总结


全国征兵网-教育新理念


情人节图片-安全生产检查总结


广东三本院校-丧事主持词


今年几点立秋-有关时间的名言


计算机考试答案-期中小结


纽卡斯尔大学世界排名-出纳述职报告


玄武山-大学军训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