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温柔似野鬼°
865次浏览
2020年08月16日 05:31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陕西省留学服务中心-工程造价实习报告



第一单元 位置与方向
第一课时 东 南 西 北
教学内容:例1及练习。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 南、西、北四个方向,能
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
物体所 在的方向。
2、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创造情景让学生说说“前、后、左、右、向左、向右、向后转”。
复习和感受方位。
2、组织学生活动:面向黑板,指一指前、后、左、右。
3、师:“谁认得东、西、南、北方向?你是怎样认识的?”
4、出示课题:东西南北
二、新知:
1、早晨,太阳从哪边升起?引出东。
2、指一指哪边是东?教室的东边有什么?(黑板)
3、东和西是相对的,那西边是哪边呢?教室的西边有什么?
4、组织全班活动,起立,指一 指东和西。指左边练习表达:这边
是北。指右边:这边是南。练习用教室的北和南各有什么说一说?
5、完成书本填空和做一做:
课件出示例1:
图书馆在操场的东面,体育馆在操场的( )面。教学楼在操场
的( )面,大门在操场的( )面。
完成“做一做”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一第2题
先观察,你从对话中了解到什么?(可以确定了两个方向:北和
西)
你能说说哪边是东、哪边是南吗?说说房间是怎样布置的?东南
西北方向各有什么?
2、在教室玩“走方向的游戏”。
3、小组讨论:你怎样记住我们学校的东西南北方向?各个方向各
有什么?
4、小组讨论:你怎样记住我们许昌市的东西南北方向?
5、背儿歌:早晨起床面向太阳,前边是东后边是西,左边是北右
边是南。
四、小结。
课外作业:认方向。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例2、例3及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地图上的方向。
2、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教学重点: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教学难点: 画示意图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汇报课外认方向的情况。
2、说说教室和校园的东西南北各有什么。
3、玩“认方向”的游戏。
二、新课:
(一)课件出示例2:
1、观察校园图,你能画出校园的示意图吗?怎样画,能让别人看
懂方向?
2、学生同桌合作画。
3、交流汇报:把学生画的多种情况展示出来。
4、请大家观察这几种不同的示意图,你觉得怎么样?(没有统一
的标准,太乱了。)
5、为了方便交流,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现在,你能按这个要求画出示意图 吗? 并注意标上“北”的方
向。
6、学生独立绘制“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示意图。
(二)课件出示例3情景图:
1、观察例3图,你是怎么找到“北”边的?(图上标有)
2、两个小朋友在做什么?少年宫怎么走?请你先用手指出路线
图,同桌互相看看指对了吗?
3、同桌互相说:
去体育馆怎么走?去医院怎么走?去商店怎么走?去电影院怎么
走?
三、巩固练习
1、认一认地图上的方向:(挂图)
2、做一做:从图上获知“北”,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练习
指一指。
四、总结:在这节课中你学会了什么?对今后的生活有什么帮助?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例4以及练习。
教学目标:
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认识东北、东 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
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
并 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教学重点:
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
向。
教学难点:
在生活中实际应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画一画方向示意图:
2、我们知道了这四个方向,那么,每两个方向之间又称为什么方
向呢?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
二、学习新知:
1、课件出示例4图,观察:多功能厅在哪两个方向之间?这个方
向称为“东北方向”。
2、我们知道了“东北方向”,你能说出下面的这几个方向是什么
吗?
3、我们又认 识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你打算怎样记住
这四个方向?请你把他们记下来。
4、请自己画一个标有8个方向的方向示意图。
5、观察例4图:请说说校园的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各有什么?
三、练习:
1、说说生活中什么时候会用到方位的知识?
2、第10页第1题:在黑板上标出自己家的位置。
四、总结:
这节课中你有哪些收获?你会用到这方面的知识吗?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第9页例5以及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八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八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教学难点:
正确的运用方位词进行描述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请用手势指出你认识的8个方向,同桌互相看看指对了吗?
2、老师说方向,你们就用手指向那边方向:北、西南、东北、西、
东北等。
3、课件出示中国地图:请你分别指出东、西、南、北、东北、东
南、西北、西南这8个地区。
二、新知:
1、课件出示例5挂图:这是什么图呢?(动物园导游图)请认一
认图上画有哪些动物馆?
2、请在图中指出8个方向:
3、解决问题:
熊猫馆位置?从大门出发可以怎样走 ?(在动物园的西北角,可
以先往北走到狮山,再向西北走。)
还可以怎样走?也请你把行走 路线描述出来。指名到黑板的挂图
前说说行走路线。同桌互相提问各个馆的行走路线,比一比,谁
说得准!
4、每个动物馆的行走路线是不是唯一的?你能说出了几条?你在
说同一动物馆而 不同的几条行走路线时,有什么发现吗?
5、小结:如果从不同的路线走,说的方向就有所不同了。
三、巩固练习:
1、说一说,1路公共汽车的行车路线。
2、第10页第2题:
全班读题:熟悉学生的描述。
四、总结:
收获?指导学生对学习进行评价。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一课时:口算除法
教学内容:教科书13-15页图示和例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 解算理的基础上,初步掌握用一位数除两位数、除整百整十数的口算
方法,能正确、迅速地进行口算.
2.培养学生认真口算和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口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用一位数除的算理,正确进行口算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口答(1)24是由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
(2)42个十,90个十各是多少?
2.口算:36÷3 24÷2 30÷3 60÷6
二、教授新课:
课件出示主题图 :根据你的观察,你看看这幅图里面有哪些数学信息?你能用你已
有的知识解决途中提出的问题吗?
1、3次就能运完这60箱,赵伯伯平均每次运多少箱?
你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和你小组里的同学商量商量。也可以用你们手中的工具
帮助你说明你的思路。
小组汇报:解题思路
①、想口诀 :二三得六 2×3=6 6÷3=2 60÷3=20
②、把60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0。 60÷3=20
2、王叔叔有600箱西红柿,他运3次就运完了,王叔叔平均每次运多少箱?
你是怎样计算的?小组里面说说。 600÷3=200(箱)
3、小结:除数是一位数 的口算除法,可以想口诀,还可以用以前学的乘法运算来思
考,还可以用数的组成的知识来解决。只要能 正确的计算,什么方法都可以。
三、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估算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6页例2及“做一做”,练习三第3、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会学习除法估算的必要性,了解除数是一位数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
2、 引导学生根据具体情境合理进行估算,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应用数学的
能力。
教学重点: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除法估算,表达估算的思路。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口算卡片、每个小组每人准备30根小棒;情景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 复习旧知,巩固技能:
课件出示口算: 1800÷3 2400÷6 250÷5 420÷6
学生开火车直接说得数。看哪一组开得又对又快。
二、引入情境,激发兴趣:
1、课件出示,呈现李叔叔三人的情境图:
师:李叔叔他们三人想怎么把蔬菜运走呀?(用三辆车一次把这124箱蔬菜全部运
完。)
你们能提出什么问题吗?同桌交流、讨论。请学生提出问题。
老师板书:李叔叔他们三人平均每人大约运多少箱?
三、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师:你能大概猜一下他们每一个人运了多少箱吗?可以用什么方法快速地解决它
呢?
生讨论后反馈结果。请一学生叙述估算的过程。
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1)把124看成120,120÷3=40(箱)
(2)把124拆成120和4,再分别 和3除,每人平均分了40箱,还剩4箱,又分了
一次,最后还剩下一箱,每个人大约运了41箱。
师板书:124÷3≈41(箱)
四、小结:
师:估算经常在我们的生活中出现 ,它是一种非常有用的方法,当我们遇到数字较
大的题目,比如分东西,而你又不能准确地算出该平均分 多少物品给每个人时,我们就
可以用估算来计算。
五、巩固练习,加深印象:
做P16 “做一做”第1、2题
六、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口算练习



教学内容:教科书17页练习四
教学目标:
1、 经过多练多想,让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熟练掌握除法口算的基本法则。
2、 熟练掌握除法口算后,能在生活中学会运用。
教学重难点:
注意发现学生错多、难以明白的一些典型例题给学生讲解。
教学过程:
一、听算
6÷2 60÷2 600÷2 6000÷2
8÷4 80÷4 800÷4 8000÷4
10÷2 2×5 60÷3 20×3
24÷3 240÷3 2400÷3 120÷3
70÷7 10×7 54÷6 48÷8
二、课件出示:估算比赛:
用你自己喜欢的方法估一估:
125÷2 378÷5 435÷7
297÷4 469÷8 194÷6
三、课件出示:笔算比赛:
8÷2 80÷2 800÷2 8000÷2
18÷3 180÷3 1800÷3 90÷3
54÷9 6×9 81÷9 7×9
8×9 7×9 27÷3 6×7
5×8 40÷5 45÷5 21÷3
用一定时间算出以上题目,师生评价,表扬发奖。
四、说一说:
自己在除法口算中自己有些什么体会,你有什么发现想和大家一起分享。
五、总结:大家想想自己在除法口算中总结了哪些经验?
六、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



教学内容:教科书P19—P20的例1、例2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初步学会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除法算式的演算格式。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口算卡片、投影仪、小棒
教学过程:
一、沟通旧知,建立联系
1.口算 600÷6 27÷3 240÷8 160÷4
2.笔算 9÷3 37÷9
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P19植树情境图,让学生说图意。 2.引导观察:图中告诉我们哪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可以提出什么问题?怎样列
式?(根据学生的 回答师板演)
3.师:42÷2等于多少?你是怎么想的?(生:40÷2=20 2÷2=1 20+1=21)同学们
会口算出答案,那么怎样用竖式计算呢?(揭示课题)
三、自主探索,领悟算法
1.课件出示例1:
(1)用竖式计算,你们会吗?试试看
(2)比较一下,你喜欢哪一种算法?说说理由。
(3)师边用电脑演示边讲解:笔算除法的计算顺序和口算一样,要从被除数的最高
位除起。
2.教学例2 :
(1)学生独立计算后反馈。
(2)师:让我们借助小棒来验证(师生共同摆小棒,师边演示边讲解)
(3)比较例1和例 2笔算竖式的区别,强调:笔算除法时,如果十位上除后有余数
怎么办?余数和除数有什么联系?
(4)指导看书质疑
3.练习反馈 P20 做一做 1
四、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五、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五课时:一位数除三位数(商是两位数且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目标:



1、理解掌握用一位数除三位数(商是两位数且有余数)的笔算方法,培养学生有序
思考能力。
2、让学生在活动中积极地探索并理解算理,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用一 位数除三位数(商是两位数且有余数)的笔算方法。教学
难点:被除数的最高位不够商1,怎么办?商的 最高位定在哪里?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争当小老师。
1、课件出示书22页例3的情境图。
师:寒假期间 ,小梦和小欣兄妹俩在家整理照片。他们数了数共有238张照片,相
册每页可插6张照片,问:要插多 少页?(列式238÷6)
师:先估算一下“238÷6≈”。
2、师;如何笔算?
请每个学生试算在本子上。试算完毕,开展“争当小老师”的活动。
全班交流。(重点可针对 以下问题进行讨论:先用6除几?2个百除以6不够上一
个百,怎么办?23个十除以6,商应该写在哪 位上?商是几位数?)3、通过观察、讨论、
发现每一题的笔算过程“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接着做 什么——最后做什么”,探
索出笔算除法的运算程序。
师生共同小结:



的下面。
④ 减。用23个十减去18个十等于5个十,5写在十位上。
⑤ 查。检查余数5是否比除数小。
⑥ 放。把被除数个位上的8放下来,和余数5个十合起来是58个一。
⑦ 除。用6除58,等于9。
⑧ 乘。……(再重复上面的笔算步骤。)
4、师:笔算的结果正确吗?如何知道?
二、问题延伸,寻求最佳的解决方法。
进 而解决例3的延伸问题:“如果一本相册有24页,1本相册能插得下这些照片吗?
2本呢?”。
三、基本练习,独立完成课本第22页的“做一做”。
四、课堂总结。说说今天学到了什么?
五、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先判断。商是几位数?
除。用23除以6,等于3,3写在十位上。
乘。用口诀“三六十八”算出商3个十乘以6等于18个十,写在 23个十

第六课时:一位数除三位数(商是两位数且有余数)练习课
教学目标:



1、学会判断商是几位数的方法。
2、通过辨析错题,找出原因,从而探求出一位数除三、四 位数应注意的地方,进而
总结出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法则。
教学重点:通过辨析,总结出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法则,并能正确运用。
教学难点:学生归纳、总结出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法则的能力的培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开展“小诊所”活动,人人争当“好医生”。课件出示一些典型的错题,如:
315÷2 807÷5 713÷89

317÷8 183÷4 317÷2

提出要求:“小诊所”里来了6个病人,同桌合作,一起当医生,给它们把把脉、
找出病根,开 出药方。
全班交流,交流时重点引导学生说出“病根在哪里?怎么治?”
二、商是几位数
课件出示书24页第5题,重点分析276÷6和640÷3。
问:商是几位数?
要使它的商是三位数,百位上又可以填几?
引导学生小结出:判断商是几位数,关键是比较除数和被除数最高位的大小。
三、激发问题,拓宽思路。
1、出示书24页第6题。
先让学生读题,问:你有哪 些问题?先自己小声说,再同桌说。交流时,要求不提
相类似或重复的问题。
2、完成书24页第7题。
3、重点引导学生自己读题,找出关键字“一种、哪种、各、这些 、只买”。学生独
立解题,集体反馈。
四、课堂总结。说说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七课时:除法的验算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学生知道商和除数相乘等于被除数,会用乘法验算除法。
2.通过新旧知识的类比,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索新知。
教学重点:会用乘法验算除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争当小老师。
1、课件出示书25页例4的情境图。
他们算得对吗?你能帮他们算算付的钱对吗?
可以用不同的方法。你是用什么方法的?(学生汇报)
通过同学们刚才做出来的多种方法,我 们发现商和除数相乘,再加上余数,结
果等于被除数。这样我们就可以用商和除数相乘的方法来验算除法 计算得对不对。这节
课我们来学习除法的验算。(板书课题)
2、练习验证
出示54÷8
请同桌二人合作,一人计算得数,另一人验算,看是否正确。
教师有针对性地展示几个同桌计算的结果。
3、小结:验算时,先在竖式的右边写上“验算: ”,然后把商写在上面,除数写在
下面,列出乘法竖式。在今后做题时,凡题里要求验算的,要写出验算 的竖式,没有要
求验算的,也要用口算或在草稿纸上用笔算进行验算。
二、巩固练习
1、书25页做一做剩余两题。(学生单独练习)
2、反馈:根据学生的实际错误进行讲解。
3、小结:除法验算的方法是什么?
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4、用竖式计算。
85÷4 112÷9

985÷9 423÷4

三、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八课时:练习六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提高除法计算的正确率,熟练验算的方法。
2、使学生知道除法验算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提高除法计算的正确率,熟练验算的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课件出示)
一、基本练习
1、先判断商是几位数,再计算下面各题,并且进行验算。
148÷2 676÷4 791÷7
249÷8 343÷5 514÷3
2、按要求把下列数正确的填入圈内
25 33 16 40 51
28 94 35 100 45
被2除余数为0的 被3除余数为0的 被5除余数为0的





3、在□内填上正确的数
29×3=90-□ 12×3=□÷3
□+63=25×4 150÷3=□×2
4、经过刚才的练习,现在我们来个比赛(P27 5)
校对答案
二、综合练习
1、P26 2 学生独立完成
2、P26 4 读题思考,小组讨论,看看谁的方法好
3、P27 6请你帮帮王叔叔解决以下问题
三、小结
四、分层作业
1、P 27 7(成绩好的学生做)
2、找出相同的除数
61÷□=□……5
68÷□=□……5
75÷□=□……5
3、找出相同的被除数
□÷4=□……3
□÷5=□……3
□÷6=□……3
五、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九课时: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0除以任何不是零的数都是0”。
2.能熟练掌握一位数笔算除法法则的基础上,学会正确、熟练计算“商中间有零的除
法”。
教学重难点:商中间有0的两种情况。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我们来看一幅画,(课件出示)张老师给大家来讲一个故事。
孙悟 空找来4个西瓜,说每人分一个。猪八戒非常积极说:“我来分。”贪吃的猪八
戒看到西瓜嘴都馋了,他 想反正有4个我吃掉一个吧,就这样他一个又1一个把4个西
瓜全吃完了,这下他怎么分给孙悟空、沙和 尚和唐僧啊?
二.新课
1、课件出示例题6 309÷3=
(1)要求学生按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法则列竖式进行计算。
(2)当学生计算到十位时,教师重 点指导:由于被除数是0,0除以3得0,所以
十位要商0。0和除数3相乘得0,0减0得0。
(3)计算完毕后,向学生说明中间用3除0的那一步,可以省略。并要求学生用虚
线圈起来。
(4)问:竖式中用3除0的这一步可以省略,那么,商十位上的“0”可不可以省
略呢? 为什么?(不可以省略,因为0起的是占位的作用)
(5)现在,我们把这题用简便写法完整的做一遍。(找一同学板演)
(6)巩固算理:
①404÷4=11。讨论:这题的结果正确吗?商中的两个“1”应在什么数位上?为什
么?商的十 位上为什么要写0?应该怎样改正?
②做一做: 402÷2 609÷3
2、420÷3=
先由学生独立试做。
汇报、交流
明确:在除的过程中哪位不够商1就在那一位上商0占位。
3、试一试
750÷5 980÷7
对比例题,今天学习的除法有什么共同点?(板书课题:商中间有0的除法)。在
计算中应注意什么?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研究的是“商中间有零的除法”。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十课时: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2)



教学目标:
1、掌握一位数除多位数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笔算的一般方法。
2、能正确计算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笔算除法。
教学重点:
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笔算除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课件出示:春天到了,同学们要去春游了,就要准备出发了,我们三年 级有218
人每2人准备一袋食物,需要准备多少袋?你能用我们学过的知识来帮助老师解决这个
问题?
二、探究新知
1、探究商中间有0的笔算方法
说说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列算式:218÷2
小组讨论计算方法,投影反馈
方法一: 方法二:
109 109
2)218 2)218
2 2
1 18
0 18
18 0
18
0
师生评议:哪种方法好,为什么?
2、练一练
出示例题7(课件演示过程)
你能独立解决这个问题吗?
学生独立做,展示交流。学生质疑问难。
3、小结:今天大家有什么收获?
三、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十一课时:

练习八



教学内容:教科书33页5至8题
教学目标:进一步巩固被除数中间或末尾不够除时要商0的笔算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口算: 35÷7 32÷8 63÷9 63÷7
42÷6 56÷8 28÷4 15÷3
3、 列竖式计算,并从中选一题说说自己的算法
218÷2 704÷5
4、 游戏:比比谁跑得最快
⑴700÷7 7200÷9 4000÷8 880÷4
⑵600÷2 5400÷6 5500÷5 390÷3
二、综合练习
1、643盆花平均放进5个花坛,每个花坛放多少盆,还剩几盆?
⑴读题,学生独立完成,请学生板演
⑵集体订正
2、3位老师带50名学生去参观植物园。怎样买票合算?
票价 成人10元 学生6元 团体6元
⑴学生独立思考怎样买票合算。
⑵四人小组讨论:你是怎么想的
⑶全班汇报。
三、数学游戏
1、每人从0-9的数字卡片中任意拿出4张,编成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题
2、求出商和余数
3、记下余数,作为自己的得分
4、每人重复上面的三个步骤,继续玩,看谁先得20分
5、思考:从这个游戏中你发现什么?
四、课堂作业
1、算出每种物品的单价
物品
单价
数量
总价

笔记本

5本
60本
电吹风

3架
209元
电话机

6架
630元
电饭煲
2个
900元
2、文化用品厂有840本日记本,每7本打一包,一共能打多少包?
3 、一个城市去年设的人工鸟巢216个,今年设的人工鸟巢是去年的2倍,今年设的
人工鸟巢多少个?
3、服务部运来8盒乒乓球,每盒12个,正好4天卖完,平均每天卖出多少个?
4、学校图书馆买来200本书,放在2个书架上,每个书架有4层。平均每层放了多少本
书?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一课时 年 月 日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6——49页上的内容。
教学目的: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 知道大月、小月、平年、
闰年的知识,记住各月及平年、闰年的天数。
教学重点:时间单位年、月、日计时法。
教学难点:计算一年内有多少日。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口答:2小时=( )分 60秒=( )分
60分=( )小时 1星期=( )天
二、新授。
1、课题:认识年、月、日。
提问引入 :我们以前学过了一些时间单位,如小时、分、秒,谁知道还
有哪些时间单位?引入年、月、日,并板书 课题。
2、认识年历。(课件出示年历主题图)
教学生学会看年历,并且指导学生一边观察一边思考,一边回答问题:
一年有几个月?每个月的天数都一样吗?各有几天?哪几个月是31
天?哪几个月是30天? 二月有多少天?
3、认识平年和闰年。
问:二月有多少天?一定是28天吗?(出示几张不同年份的年历)
使学生明确:二月有28天的那一年叫平年,有29天的那一年叫闰年。
下列年份中,哪些是平年,哪些是闰年?
1955 2100 1976 1987 1900 2400
4、学会记大月与小月的方法。
归纳:习惯上有31天的月份叫大月,有30天的月份叫小月。
介绍用拳头记忆大月、小月的 方法:举起左手拳头,背向自己,数月份。
凸的是大月,凹的是小月。
5、学会计算全年天数。
简便的算法有:
(1)31×7=217(7个大月) 30×4=120(4个小月)
平年217+120+28=365(天) 闰年217+120+29=366(天)
(2)平年:30×12+7-2=365(天)闰年:30×12+7-1=366(天)
小结:平年365天,闰年366天。
三、巩固。完成教科书第83页的“做一做”题目。
第2题做完后让学生看年历验证。
四、小结。
五、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练习课
教学内容:练习课
教学目的:通过练习巩固上节课所学内容,注意学困生的辅导。
教学重难点:注意平、闰年的判断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归纳时间单位表。
(1)课件出示时间单位表。(未填的)如下表:
(2)提问:
①我们已学过哪些时间单位?要求按从大到小的顺序讲。
②一年有几个月?每月31日的有哪几个月?每且30日的呢?
③平年二月多少日?闰年二月呢?
④一日几小时?一小时几分?一分几秒?
(3)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把上表填完整。
2、复习闰年平年的判断方法:
判断下列年份是平年还是闰年
1230 1338 1978 1979
学生上台板演,集体批改纠正错误。
3、3年=( )个月 120小时=( )日
让学生独立填空后,指名说说是怎么想的。
二、练习题(课件出示)
1、填空
闰年有( )天,平年有( )天。
1900年的二月有( )
连线:
闰年 平年
1800 1267 1945 1949 1964
2、解决问题:
小明今年12岁了,但他只过了两个生日,那他是那年出生的 ?

学校的棕榈树是1990年1月1日种下的,那到2003年的1月1日一
共长了多少天?

平年1年有多少天?是几个星期零几天?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1949年10月1日成立的,到今年10月1日是多少
周年?
3、完成课本51页 第5 题,第6题、第7题。
三、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24时计时法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2--53页上的内容。
教学目的:使学生学会应用24时计时法,能够进行一些简单的时间问
题的计算。
教学重点:时间单位24时计时法的应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课件出示课本52页图,生观察,问:你们看到了什么?21:00表示几
时?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新的计时法。(板书:24时计时法)
二、用24时表示时间(课件演示)
1、我们的钟面时针一周要几小时?那一天要转几周?
2、那一天一共有几个小时呢?(24)
3、所以我们把从0到24时的计时方法叫做24时计时法。
4、用24时表示下午和晚上的时间:
早上从1时到12时就用1——12时来表示。
但时从中午12时开始,下午1时我们用24时计时法又该怎么表示呢?
同学们讨论一下?
5、那下午2时用24时计时法又怎么表示呢?
6、小结方法:
同学们怎么样很快的知道我们通常习惯的表示时间的方式,改成用24
时计时法来表示?
下午以后的时间只要用12加上我们通常说的几时就可以得到24时计时
法表示的时间
比如:晚上9时 就用12+9=21 所以就时21时。
三、习简单的时间计算
1、教学例三
学生说题意:下午2时40分从北京坐火车,17时45分到达石家庄。
路上用了多少时间?
2、学生讨论。
3、汇报:你是怎么计算的?
4、师生共同总结:1、统一时间表示法。
2、用图表示
3、用24时计时法计算经过时间,只要到达时刻减去发
车时刻,就是经过时间。
四、练习:
1、抢答比赛:老师说时间学生说24时计时法表示。
2、完成课本P53页 做一做。
3、完成练习13的第一题。
五、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 练习课
教学内容:练习十三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让学生能比较熟练的运用24时表示法,并能准确的计算
出一天内经过的时间。
2、注意平、闰年的判断方法。
教学重难点:简单的时间计算。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一、练习。(课件出示)
1、用24时计时法表示出下面的时刻:
下午4时是( )时 上午8时是( )时
晚上10时是( )时 深夜12时是( )时
2、13时是下午( )时 17时是下午( )时
21时是晚上( )时 14时是下午( )时
3、连线
18:06 23:38 5:00 13:00
下午6:06 晚上2:00 下午5:00 早上5:00
4、和平街新设一个邮筒,需要在邮筒上标出3次信,早上8时3 0分第
一次取信,以后每隔4消失取一次信,请你标出每次取信的时间。
5、春雷画展每天的开放时间是8:00——17:00,这个画展每天展出
多长时间?
6、看图填空(图在课本55页)
春风饭店晚上的营业时间是从下午 到晚上 。
一天共营业多长时间?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7、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洋洋晚上9时睡觉,第二天早上6时起床,她一共睡了( )小时。
课外小组14:30开始活动,经过1小时20分结束,结束时间是()
8、一场球赛,从19时30分开始,进行了155分,比赛什么时候结束?
二、小结。
三、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五课时 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内容:制作年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制作年历的数学活动过程中,巩固关于年月日的知识,从年到
月再到日,掌握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2、引导学生在探索年历制作方法的同时,体验年历在生活中 的作用,激发
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以及收集,整理,分析信息的能力。
3、培养学生之间的交流借鉴。资源共享的合作意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的各项工具,材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回忆旧知
我们学习了年月日的知识,现在想请大家自己动手来制作今年的年历,有兴
趣吗?
1、谁来说说这单元我们学习了有关年月日的什么知识?
2、介绍不同的年历
展示收集到的年历,并作简单的介绍。
二、小组合作,共同制作(看见出示制作过程)
1、制作2005年1月的月历
2005年1月1日是星期六
小组合作教师参与。
说说制作过程
2、计算每月1日是星期几
这是今年每月1日的星期数,可是少了几个,你们有办法补充完吗?
独立计算,小组交流
1月1日
星期六

7月1日
星期五
4、动手制作年历:
每个小组做2个月,老师做12月
5、展示交流:
给我们制作的作品提点建议?
三、拓展练习
课后自己制作2008年的年历
2月1日
星期二

8月1日

3月1日


4月1日
星期五

5月1日


6月1日
星期三

9月1日 10月1日 11月1日 12月1日
星期四 星期六 星期二 星期四
小组汇报,说说理由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一课时 简单的数据分析(1)
教学内容:第38页例1
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条形统计 图的意义。学会看横向的条
形统计图。2、初步学会制作横向的条形统计图。
教学重难点:会看两种统计图,起始格与其他格表示不同单位量的条形
统计图。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瞧,这是课前老 师统计的咱们班小朋友最喜欢的体育项目统计表,
利用表中的这些数据我们就可以分析解决问题了,这就 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
——简单的数据分析。(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例1主题图
2.师:这是一家超市的老板在询问售货员上周矿泉水的销售情况
课件出示超市ABCD四种矿泉水上周的销售统计表,提问:从这个统计
表中,你知道了哪些信 息?
3.师:除了统计表,咱们还学过什么更好的方法来表示这些数据,使
它们更直观?出示 一个空白的统计图
谁来给大家说说这个统计图上的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每一
小格表示多少?
师:你们能根据上面的统计表画出下面的统计图吗?请大家拿出第一张
空白统计图,开始吧
4.生独立完成统计图
5.展示完成的统计图
6、课件出示例1的横向空白条形统计图
师:这是一个空白的条形统计图。比较一下,这两种 统计图有什么不一
样?我们把条形朝上画的统计图叫做纵向条形统计图。那么这种条形横着画
的 就称为……其实它和我们原来学的纵向条形统计图的道理是一样的。只是
有时候纸的空间太小,不够画出 这样纵向的条形统计图,才把它画成横向的
条形统计图,这样横轴和纵轴的位置进行对换,条形的方向也 相应发生变化。
请大家翻开课本P38,自己试着把书上这个未完成的横向条形统计图补
充完整,生独立完成。
7、展示完成的统计图,简单订正对错
三、巩固练习
同学们喜欢体育活动,小动物 们也喜欢体育活动呢。瞧,它们正在举行
跑步比赛呢。出示P40第1题
五、课外作业:请你 收集同学们收看电视节目的情况,并制成横向条形
统计图,然后提出相应的问题。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简单的数据分析(2)
教学内容:第39页例2及练习十中的习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 学会看起始格与其它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致的条
形统计图。2、会分析各种不同的统计图。
教学重点:
使学生学会看起始格与其它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会分
析各种不同的统计图。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制图铺垫
1、谁来说说自己现在的身高和体重?请5位同学将自己的身高和体重
写在黑板上的统计表中。
姓名 身高 体重
2、如 果让你将他们的身高情况制成条形统计图,你准备每格代表多少
厘米?(学生10厘米、20厘米等)
二、探究、经历折叠式统计图产生的过程与必要性
1、展示汇报,出示学生画的统计图,引导比较,发现问题。
⑴课件出示制好的具有代表性条形统计图
每张统计图提问:它能清楚地看出五位小朋友的差距吗?你满意吗?
(每格代表10厘米、5 厘米的条形统计图:不能明显反映数据间的差
异每格代表1厘米、2厘米的条形统计图:能明显反映数据 间的差异,但太
长)
⑵重点观察:每格代表2厘米、1厘米的条形统计图,教师慢慢的移动< br>统计图,提问:要从这张图看出学生身高的差距只要那些部分?(底下的名
字与0,上面的一部分 )那中间一部分怎么办(剪掉、盖住、折起来),教
师用一张长长的纸折一个样子?
⑶折叠的部分在图中怎样表示(师生共同在黑板上做草图)
⑷课件出示制好的折叠式统计图:仔细 观察,那一部分是折叠的,如
何表示,表示多少?与过去的统计图有什么不一样? 0~~~137表示什么意
思?
⑸我们该如何读数据
⑹估计一下,他们的平均身高在什么范围
⑺小结:什么时候要用折叠式条形统计图(数据比较大、数据相差比
较小)
三、拓展应用 < br>独立完成书P40页第2题、41页第3题。(重点突出:第二题:如果准
备进1000本新书( 四类),你准备如何分配)
七、实践作业:让学生从报纸、书籍上找到更多形式的统计图表,并找出相应的信息,可以培养学生从各种渠道收集信息的能力。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平均数(1)
教学内容:第42页例1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学会简单的平均数的方法。
2、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初步学会简单的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件出示情景图,创设学校“捡回一个希望 ”角学生参加收集矿泉
水瓶情境,谈话导入。问:1、他们在干什么?其中有一个红领巾小队收集的情况是这样的(给出数据、、7个 、、5个 、、4个 、、8个、、、、、、、)。
2、看了这些数据,你获得了那些信息?你是怎么发现的?
二、探索新知
1、刚才有同学发现了这四位同学平均每人收集了6个矿泉水瓶,谁能
说说平均是什么意思?
2、这四位同学收集的个数如果都一样多的话,每个人收集了6个,这
个数,你能给他取个名字吗?
3、他是怎么得到平均每人收集6个的呢?四人小组讨论一下。
小组汇报
(1)他 们用到了估算的方法,我们来估算一下,(教师把一根水平线移
到7块的高度),平均数会是这么多吗? (继续往下移动水平线到4块的位
置)会是这么多吗?(继续把水平线慢慢往上移)体验平均数。为什么 呢?
(2)、通过这样的方法,使得不一样多的数量,在总数不变的情况下同
样多,就得到了 他们的平均数。你们能给这种方法取个名字吗?(板书)还
有其他方法吗?(以多补少)
(3)、那平均数是不是就是以前学过的每份数呢?为什么?(7+5+4+8)
表示什么?
总数量(板书)4又表示什么呢?总份数,那你们知道平均数可以怎么
求吗?
4、刚 才同学们通过自己讨论,尝试,发现了平均数,学会了求平均数。
如果我们全班40名同学都去参加,一 次可以收集多少个呢?
四、巩固
1、 我们已经学会了求平均数的方法,你们能解决有关 平均数的问题
吗?老师这里有一组来自会展中心博览会的消息。课件出示下列信息:
(1)美 食节开幕后,第一天参观的有3万人;第二天参观的有4万人;
第三天参观的有1万人。
(2)李刚参加打靶比赛,第一次中了7环,第二次中了9环,第三次
与第四次共中了16环。
2、你能求什么问题?请大家做在练习本上。
五、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 平均数的应用
教学内容:第43页例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平均数的意义和求平均数的方法。
2、懂得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和作用。
3、培养应用所学知识合理、灵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平均数的意义和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应用所学知识合理、灵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水杯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2500-2000= 300×5= 96+25= 56÷8=
2、 师出示一杯水,告诉学生这一大杯水大约600克,而后把这杯水分
别倒入4个杯子中(每个杯子的水不 同)提出:你们能求出这4个杯子的水
的平均重量吗?
3、学生动手解决,并交流解决的方法。
二、创设问题情景,引导探究。
1.六一 节,老师带了许多糖果想送给大家吃,老师给奋飞组6人共分
36块,给前进组8人共分了40块,给蓝 天组5人共35块,你们认为哪一
组的同学分到的糖果多?怎么解决?
(1)组织交流解决的方法。
(2)小结:象这种情况下,每组的人数不一样,不能直接拿总 数来比
较,而是要求出每组同学的平均数来比较。
2.课件出示情景图,告诉同学穿兰色衣服 的是开心队,穿黄色衣服的
是欢乐队,引导学生观察后猜一猜:你认为哪一队的身高高?并说说理由。
3.出示统计表,组织学生收集有关数据,根据统计表估一估,欢乐队
和开心队的平均身高分别 是多少?并说说估的方法。
4.同桌合作,一人求欢乐队的平均身高,另一个求开心队平均身高,
后比较哪一队高?
5.组织交流计算的方法与结果。
6.组织讨论:从刚才的这件事,你有什么发现,并小结: 平均数能较
好地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
三、拓展与应用
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事要通过求平均数来解决一些问题。
四、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有没有什么问题需要帮
助的?
五、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五课时 综合练习
练习内容:
第44页至第45页的练习。
练习目标:
应用所学知识合理、灵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课件出示)
1、口算:
6×8+32= 87-35= 56÷8+4=
800-140= 500-250= 30×7=
800×5= 0÷40= 64÷7=
本单元我们学过了哪些知识?知道了什么?学会了什么?
二、指导练习
第一题,是 一道实践活动题,要让学生在进行实际调查的基础上,再估算平均身高和平均体
重。每个小组计算完了以 后,再在小组间对比一下,并和第39页中国10岁儿童身高、体重的正
常进行比较,看看能发现什么信 息。
第二题,先让学生根据图中的温度记录理解什么是最高温度,什么是最低温度,再把统计表
补充完整,最后计算出一周平均最高温度和一周最低温度。
学生了解最高温度、最低温度、一周平均 最高温度、平均最低温度等概念后,再让学生实际
记录本地一周的气温情况,再计算出一周平均最高温度 和平均最低温度。学生记录气温的方式可
以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获得信息。
第 三题,也是一道实践活动题,通过收集、整理数据、计算平均等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
统计能力。
第四题,让学生根据甲乙两种饼干第一季度的销量统计图,先比较他们第一季度月平均销
量的 多少,然后分析一下乙种饼干销量越来越大的原因,让学生初步体会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作
用,挖掘数据 背后隐藏的现实原因。第三小题是开放题,让学生根据统计图进一步发现信息,如
学生会发现两种饼干二 月份的销量是相同的,但甲种饼干的销量逐月下降,乙种饼干的销量逐月
上升,也可以预测一下两种下个 季度的销售情况。
第五题,让学生明确,王叔叔走的路程分为4段,一共骑了3天,而所求的是平均每 天骑的
路程,所以除数应是3而不是4。
三、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一课时
《面积和面积单位》
教学内容:课本第70-74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通过指一指、 摸一摸、比一比等活动,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
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 初步建立1平方
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正确表象。
2. 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并建立正确的表象。 在
操作中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授探究
1、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师:咱们班有哪些同学喜欢画画?(学生 举手)这时出示两张大小不同的白
纸,问:如果要在这两张白纸上进行涂色比赛,谁先涂完谁就是冠军, 你会
选择哪一张白纸?
2、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1)课件出示:两个面积接近但形状不同的长方形。
思考:用什么方法可以比出哪个面积小一些?为什么?
(2)提供学具(长方形、圆片、正方形、正三 角形纸片及绿色长方形、红
色长方形卡纸),动手摆一摆,看能不能比较出这两张彩纸的大小?
(3)展示操作要求。
①四人小组每两人选一个长方形彩纸,然后任选一种图片,在长方形上拼摆。
②摆完后小组交流两张彩纸的比较方法
③遇到困难时,可在小组内寻求帮助。
引导 后放手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在拿一拿、量一量、画一画、找一找、
估一估、试一试等活动中,充分感 知1平方厘米的大小,然后放手让学生自
行研究1平方分米、1平方米有多大并和身边的某个面建立联系 ,从而帮助
学生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
(二)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单位名称:
(1)一个纽扣的面积大约是1( ) (2)一张邮票的面
积是4( )
(3)数学课本封面的面积大约是3( ) (4)课桌高7
( )
(5)教室的面积是80( ). (6)
一棵大树高12( )
2、小小设计师
用水彩笔画出面积是12 平方厘米的长方形(方格纸中的每个格子是1平方
厘米)(发给每人一张方格作业纸 )
(三)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比较》
教学内容: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对比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面积的概念。
2、通过观察、比较明确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重难点:明确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说出下面两个图形的名称,分别指出各自的周长,面积。
(2)计算周长常用哪些单位?用手比划一下1厘米、1分米、1米各有多长。
正方形、长方 形四条边长度的和,叫做他们的周长。厘米、分米、米都是计
算长度用的单位,叫长度单位。
(3)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用手比划一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
方米有多大?
二、新课
面积单位比长度单位多了“平方”两字,但他们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计
量单位。
1、比较1厘米和1平方厘米的图形
课件出示例1, 观察、比较课本第74页例1图形,1厘米和1平方厘
米有什么不同?
汇报,引导学生看一看 、摸一摸,体验1厘米是指线段的长度,1平方厘米
是指图形表面的大小,1平方厘米正方形的边长是1 厘米。
2、比较1分米和1平方分米
请生自己先在纸上画出1分米和1平方分米,然后比较,同桌互相交
流自己的想法。
3、谁能说说1米和1平方米有什么区别?
请生用手势比划1米和1平方米。
三、巩固
1、选择合适单位填空
课件出示第76页第4题。
2、估一估、摆一摆:课本第75第2题
3、课件出示第76第3题(独立完成后交流,使学 生初步感知,面积相等的
图形,周长不一定相等。)
四、本课小结
跟小组同学交流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又掌握了什么知识?
五、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探究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
2、会应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教学重难点:掌握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正确应用。长方形、正方
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海宝图片、小正方形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请同学们说出你喜欢哪个样子的海宝,并观察这些图片的形状 。要
想知道这些图形的面积有多大,该怎么办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长方形、
正方形面积的 计算”。
二、动手操作,探究问题
师:请同学们拿出学具袋中的海宝图片,及若干个小正 方形,思考一下
怎样测量出这张图片的面积?
1、小组讨论测量方法。
2、全班汇报,交流
3、引导发现,长方形的长与每行正方形的个数,长方形的宽与所摆正
方形每列的个数之间的关系。
4、猜测:长方形的面积会和它的什么有关?
三、合作探究,验证猜想
(一)探究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请你们小组合作搭 出3种不同的长方形,然后一起看看,摆出的3个长
方形,长是多少厘米?宽是多少厘米?用了多少个1 平方厘米的正方形,面
积是多少?完成下面的表格。
长(厘米) 宽(厘米) 正方形的个数 面积(平方厘米)












长方形(1)
长方形(2)
长方形(3)
观察上表,你有什么发现?(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课件演示过程)
(二)探究正方形的面积公式
引导学生观察此时的图形是什么样的?从而得出正方形的面积等于边
长乘以边长。 (板书: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四、实践应用,巩固新知
1、在餐厅中设置了一 张长方形餐桌,桌面长14分米,宽9分米,要配
一块同样大小的玻璃,这块玻璃的面积是多大?
2、花园里有一个正方形荷花池,它的周长是64米,面积是多少?
五、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 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课本第78页例3
教学目标:
1、能正确使用公式求出长方形、正方形面积。
2、进一步明确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和周长计算的区别。
教学重难点:正确运 用公式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通过对比,使
学生进一步明确面积和周长的概念,从而选择正确 的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第1题的长方形、正方形各边标出长度,让学生计算面积和周长。
揭示课题: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与周长对比练习
二、新课
1、课件出示例3:一 张长方形的餐桌,桌面长14分米、宽9分米。要配上
同样大小的玻璃,这块玻璃的面积应该是多少平方 分米?
(1)学生尝试完成。
(2)交流方法。你从题里发现那些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
2、练习
(1)摸摸数学课本的面积,请你估计一下它的面积是多少?
(2)摸摸数学课本的周长,请你估计一下它的周长是多少?
(3)请测量并计算它的面积和周长。
3、讨论交流
周长和面积有什么不同?
三、运用、解决问题
同学们已经区分了周长和面积,你们现在能解决这些问题吗?
1、课件出示练习十九第5题:先独立进行估计,再进行测量并计算。展示
校对。
2、课件出示练习十九第6题:一个长方形花坛,长50米、宽25米。
(1)求这个花坛的占地面积。
(2)在花坛的四周围一圈栏杆,求围栏的长度。
3、练习十九第9题:先分组讨论,知道正方形的周长,求面积,必须先算
出什么。
4、课件出示练习十九第11题:在一张边长10厘米的正方形纸中,剪去一
个长6厘米、宽4厘米的长 方形。小明想到了三种方法(如下图)。剩下部
分的面积是多少?剩下部分的周长呢?
四、全课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练习十九第7、8、10题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五课时 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练习课
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练习十九,课本第79—81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巩固复习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2、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面积的对比练习。
教学重难点:
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面积的对比练习。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源于现实生
活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回顾再现
师:今天,小羊遇到了一个难题,你愿意来帮助它吗? (课件出示情景图)
太阳升起来了, 小羊“咩”的一声冲出了家门,想去外面走走,顺便吃
点青草。当它停下来时,在它面前出现了两块草地 ,一块是长方形,另一块
是正方形,小羊遇到难题了,“我到哪一块草地上才能吃到更多的草呢?”
出示长方形和正方形,请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订正。引入课题。
二、分层练习,强化提高
1、小明画了一个长8厘米,宽5厘米的长方形,如果把宽延长3厘米,
现在这个图形的面积是 多少?
2、聪明题:一张纸长3分米,宽2分米,如果要把这张纸剪成一个最大
的正方形,剪 去部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独立思考,完成后全班交流。
三、自主检测,评价完善(课件出示)
(一)、填空
1、一个长方形长是5厘米,宽是3厘米,面积是( ),周长是
( )。
2、一个长方形的面积是40平方米,长是8分米,宽是( )分米,
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 )。
3、一个正方形的面积是25平方厘米,它的边长是( )厘米,周
长是( )厘米。
(二)判断
1、黑板的长是4平方米。( )
2、把两个长方形拼成一个大长方形,面积不变。( )
3、边长是6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24平方厘米( )
(三)应用题
1、一个长方形的长是15厘米,宽是4厘米,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
各是多少?
2、一块正方形的菜园,有一面靠墙,用长24米的篱笆围起来,这块菜
地的面积是多少?
4、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120分米,长是36分米,求长方形的面积?
四、归纳小结。
五、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六课时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内容:书上第82-83页例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熟悉面积单位的大小。
2、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重难点: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和面积单位间进率的推导过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猜测引入:
我们已经学习了面积单位,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小结:下面我们就来动手动脑,探究一下“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板书
课题: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
二、探究新知(课件演示)
1、推导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请同学们拿出红色的正方形,它的边长是1分米,谁来说一说它的面积
是多少? (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1=1(平方分米))
如果这个正方形的面积用平方厘米做单位 ,是多少平方厘米呢?请同学
们开动脑筋,发挥四人小组合作的力量,动手做一做实验。
小结 :不管用什么方法,这个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如果用平方厘
米做单位都是100平方厘米。 < br>我们用平方分米作单位是1平方分米,用平方厘米作单位是100平方厘
米,那么1平方分米等于 多少平方厘米呢。(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2、知识迁移
(1)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从上面的实验过程中,我们知道了1平方分米=100平方 厘米,那么同
学再想一想:边长1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引导学生讨论,
进行 汇报。)通过讨论使学生知道了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那么每相邻的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呢?(每相邻的两个面积单
位间的进率是100)
(3)区分面积单位与长度单位间的进率。
长度单位:两个相邻长度单位间进率是10。
面积单位:两个相邻面积单位间进率是100。
(4)反馈练习:(课件出示)
8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5平方米=( )平方分米
300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三、全课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四、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设计:

第七课时 公顷、平方千米
教学内容:书上第84页 公顷、平方千米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知道公顷、平方千米是更大的面积单位,了解1公顷、1平
方千米的实际大小。
2、知道1公顷=10000平方米,1平方千米=100公顷。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了解1 公顷、1平方千米的大小。掌握土地面积单
位间的进率。建立1公顷及1平方千米的实际概念,能区分两 个单位。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巩固旧知,作好铺垫。
1、 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2、 用打手势表示一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大小。
二、 引入:
同学们,我们 一起来看看体育场的图片,你们有什么感想?那还能用我
们前面学过的面积单位进行测量吗?这就是我们 今天要学的比平方米更大
的面积单位:公顷和平方千米。(出示课题:公顷、平方千米)
三、新授
1、通常我们在测量土地面积时,要更大的面积单位,公顷和平方千米。
2、带领学生到操场进行实际测量,量出边长是10米的正方形土地,用
标杆及绳子把这100平方米围 起来,说明:100块这样大的土地就是1公顷。
3、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0000平方米,就等于1公顷。
打个比方,我们的 教室面积大约是50平方米,那200个教室的面积就
是1公顷。(10000平方米=1公顷) 4、(1)前面,我们认识了公顷这个面积单位,接着我们来认识比公顷
还要大的面积单位:平方千 米。平方千米也叫平方公里。
先来猜一猜边长是多少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平方千米?
(2)1平方千米到底有多大呢?你能想象的出来吗?
边长是1千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千米。相当于100公顷。(1平
方千米=100公顷)
知道我们祖国的陆地面积是多少平方千米吗?
四、巩固练习。(课件出示)
1、换算。
2公顷=( )平方米 50000平方米=( )公顷
2平方千米=( )公顷 4000公顷=( )平方千米
2、一块边长是400米的正方形麦地,有多少公顷?
五、课堂总结:说一说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六、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八课时 练习课
教学内容:综合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本单元所学知识,灵活运用。
2、使学生能正确的分析理解题目,从而正确解决问题。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正确理解分析题意,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回忆本单元学了那些知识?
2、板书
二、练习(课件出示)
1、填空3米=( )分米 3平方米=( )平方分米
900平方分米=( )平方米
1块塑料布长3米,宽2米,它的面积是( )平方米。
1块正方形木板,边长5分米,它的面积是( )。
2、判断
(1)、边长是4米的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相等。( )
(2)、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面积相等,周长也一定相等。
( )
(3)、一个长方形宽40米,长30米,它的周长是70米。( )
(4)用8分米长的铁丝围成的正方形,要比围成的长方形的面积大。
( )
(5)、用2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它的周长是8分米。
( )
三、学习总结:
四、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九课时 整理和复习
教学内容:课本第86、87页
教学目标:
让学生能根据实际情况选 用适当的面积单位,知道相邻两个面积单位之
间的进率,会进行单位换算。并能进行有关长方形、正方形 面积的计算
教学重难点:指导学生整理学过的面积知识,使学生形成完整清晰的知
识结构,并 能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题、明确复习目标
今天这节课让我们一起系统地整理和复习“面积”这一单元的有关知识。
板书课题:面积的整理 和复习
二、回顾整理,沟通联系
1、小组合作,自主整理。
对于面积的知识在这 一章我们已经学过了,那现在你打算怎样系统地整
理和复习这部分知识呢?(小组讨论整理这部分知识, 教师参与小组讨论。)
2、全班交流,构建知识。
教师倾听学生汇报,适时引导和点其他小组补充。
3、整理完善,沟通联系。
(1)面积的含义: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2)常用的面积单位及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3)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三、联系实际,巩固提高(课件出示)
1、填空
3平方米=( )平方分米
900平方分米=( )平方米
1块塑料布长3米,宽2米,它的面积是( )平方米。
1块正方形木板,边长5分米,它的面积是( )。
2、判断对错,并说明理由。
(1)5平方千米=500公顷
(2)边长4米的正方形,它的周长和面积相等。
(3)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面积相等,周长也一定相等。
(4)一棵大树高16平方米。
(5)用9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或大正方形,它们的
面积相等。
(6)用2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它的周长是8分米。
5、课本第87页第9题: 独立完成,讲评,交流自己的想法。
四、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本》第42页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一课时 口算乘法
教学内容:书本第58页例1及做一做、练习十四1----4题。
教学目标:
1、学生经历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乘法的过程,能比较正确熟练地进行口算。
2、学会运用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发现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乘法的规律,正确进行
口算。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课件出示)
1、口算:
40×4 60×5 30×3 300×7 200×8
12×4 24×2 13×3 32×3 11×5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出示情景图:
引导学生观察,从图中发现什么信息?你能根据图中所提供的信息提出用乘法
计算的问题吗?
教学例1(课件出示例题1)
1、指名说说你从图中获得什么信息?可以提什么问题?
(1)你会解决这些问题吗?(2)怎么解决?
(3)说说算式表示的意义。
(4)口算上面算式的结果。(同桌交流口算方法)
2、用你喜欢的方法解决第2个问题
(1)学生独立解答。
a.300×30, 60×30分别表示什么?b.你怎么口算?
(2)汇报口算方法:
(3)小组讨论:比较两种方法,寻找较简便的口算方法。
3、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小结
两个因数末尾都有0的乘法,口算时只要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两个因
数的末尾一共有几个 0。就在乘得的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三、巩固新知。
1、第58页做一做:
(1)看谁算的对又快。(2)指名汇报口算结果。
2、第60页第3题:
(1)独立完成。(2)同桌交流。
四、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
教学内容:第59页例2 练习十四第7、8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在参与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进行乘法的估算,说明估
算的思路。
2、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给学生创设主动探索估算知识的空间,培养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探索乘法估算的方法,学会乘法估算。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课件出示)
1、口算下面各题:
40×10 60×20 30×40 300×70 200×80
2、求下面各数的近似数:
32 18 87 95 58 42
3、下列竖式,你能估算各题的结果吗?你是怎么想的?
18×4 53×7 89×5
二、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第59页 例2情境图
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中提供 哪些信息?小明同学提出了什么问题?
2、教学例2: 你能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解决这个问题吗?试试看。
3、探讨估算方法。
(1)请学生思考、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出算式:18×22 22×18
(2)小组讨论:怎样估算得数?
(3)各组代表向全班汇报本组的各种估算方法。
方法一:18≈20 22≈20 20×20 = 400(个)
方法二:18≈20 22×20 = 440(个)
方法三:22≈20 18×20 = 360(个)
(4)小结:估算时,先把两位数看成最接近它的整十数,然后再进行计算。
3、尝试解决问题:第59页做一做:
① 看清题意,独立完成 ② 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算。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十四的第7题:
①人人动手独立完成 。②同桌交流,说说估算的方法。
2、练习十四第8题:(1)小组合作学习,理解题意。 (2)请个别同学全班交流。
四、课堂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乘法口算估算练习课
教学内容:书上第61—62页练习十四的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熟练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十、整
百数。
2、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3、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
作用。
教学重点:进一步熟练掌握两位数口算与估算
教学难点:提高口算的正确率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课件出示)
1、学生回顾上两节课学习的内容。揭示课题:口算估算练习课
2、开火车的形式进行口算练习:
50×10 70×20 40×40 500×70 600×80
选择一部分题目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口算的。
3、听算练习:
40×10 30×20 30×50 300×10 300×80
4、估算:(课件出示)
42×11 68×12 32×47
45×17 26×18 36×21
二、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练习十四第11题:
学生仔细读题,理解题目意思,并弄明白两个问题的不同。
同桌合作完成,集体讲评。
2、果园里有28行橘子树,每行32棵。果园里大约有多少棵果树?
先列出算式,想一想,是求近似值还是准确的值?该怎样解决?
学生独立完成。
三、综合练习:
1、独立完成练习十四第5、6题,比一比,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得最好。
2、分组进行“夺红旗”比赛(练习十四第9题)
①以小组为单位,按箭号所指的方向开始计时。
②请优胜组派代表介绍经验。
③给优胜小组插上小红旗。
3、合作完成练习十四第10、12题。集体讲评。
四、课堂总结:生生互相谈收获。
五、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不进位)
教学内容: 书上第63页例1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掌握笔算方法,掌握笔算竖式乘法的顺序及积的书写位置,理解算理。
2、在具体的情境中教学,调动学生积极性,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3、在探索算法与解决问题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
教学重点:在理解算理基础上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不进位)。
教学难点:理解乘的顺序以及第二部分积的书写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引入:同学们爱看书吗?四月是我们学 校首届读书节,书可以丰富我们的
知识。今天,老师带同学们去买书,看看买书中有哪些数学问题?(课 件出示)
2、提出问题:出示:一本书23元。问:你想到了哪些数学问题?
如果买2本要 多少钱?算式怎么列?买10本呢?算式怎么列?这些算式会算
吗?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
3、如果要买12本要多少钱呢?算式怎么列?(23×12)这是一道两位数乘
两位数的算式。板书 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
二、探究算法,解决问题
1、估算:估一估,23×12大约是多少?生解决
2、自主探索:准确的结果是多少呢? 完成后和小组成员说说计算的方法。
3、合作学习(师巡视,指导,参与交流,说一说计算的方法。)
4、组织学生汇报:谁来说说你们小组是怎样计算的?
5、研究笔算:
主要问题:
① 46是怎么来的?230又是怎么来的?276呢?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2
0是否 可以省略。在把两个乘积加起来的时候,个位上是计算6加0,0只○
起占位作用。为了简便,这个零可 以省略后不写,边说边把0擦去。
省略后23是否需要往后移?为什么3必须写在十位?23实际上是表示多少?
师边写边问:我们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要注意什么?最后算什么?
3)同桌互相说一说竖式中每一步的意思。 (课件演示过程)
三、巩固练习:
1、你能接着算吗?发现同学们做题时出现了这样的现象,查一查错在哪儿?
2、我们在笔算的时候要注意哪些呢?
3、一套连环画21本,每本14元;一套科技书11 本,每本29元。我带300元,
可以买哪一套书?
四、课堂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五、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五课时 不进位乘法笔算练习课
教学内容:笔算乘法的练习课(完成练习十五的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能解决用乘法计算的实际问题。
3、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难点:进一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课件出示)
1、口算练习:
60×20 80×20 60×40 300×70 30×80
12×40 330×2 240×2 60×3 33×30
3、笔算:
课件出示练习十五第2题:
39×11 31×31 23×33
22×24 12×41 21×32
说说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该注意什么?
4、正误辩析:
教师用小黑板出示4道计算出现错误的笔算式题,让学生判断正误,并进行改正。
二、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练习十五第3题:
(1)引导学生看图,同桌互相说:把图上的意思完整的说一说。
(3)独立列出算式,并用竖式笔算。(4)集体讲评。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十五第4题:
三、综合练习:(课件出示)
1、笔算:23×33 56×41

2、买来21袋茶叶,每袋24元。买这些茶叶共用去多少元?
3、长途电话的收费标准为每分钟1元2角,妈妈打长途电话共用了13分钟,应
付多少钱?
4、一个餐桌可以坐12位客人,21个餐桌一共可以坐多少位客人?
四、学习总结:说说这节课有什么收获?笔算乘法要注意什么?
五、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六课时 笔算乘法(进位)
教学内容:书上第65页例2、做一做,练习十六第1、2、3题
教学目标:
1、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过程,学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乘法。
2、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口算方法和笔算方法的理解,培养解决问
题的能力。
3、让学生经历运用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乘法计算的运
用价值。
教学重点:学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乘法。
教学难点: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课件出示下围棋的画面,介绍有关围棋赛的事例(或战绩)。
放大棋盘,让学生观察棋盘结构。引出问题:“棋盘上一共有多少个交叉点?”
请学生说一说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从而列出算式19×19。
二、探讨计算方法
1、估一估19×19大约是多少?
2、各组讨论:怎样计算19×19。
请把想出的计算方法写在纸上。
3、组织交流。
各组展示本组的算法。不容易说清楚的,就写在黑板上。
4、师生评议。
(1)请学生说一说,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2)使学生了解每一种算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3)重点评议笔算。
三、练习(课件出示)
1、 用竖式计算第65页“做一做”中的4道题。
完成计算后,组织交流。说出笔算的过程,加深学生对笔算过程的了解。
2、争当小医生:下列题目对吗?有错的请改正
3、完成练习十六第1题
独立计算 ,集体订正。根据班上出现错题的情况,和学生一起讨论错误的原因,
请学生订正错题。请学生注意:计 算时要认真仔细。
四、课堂总结:
1、请学生讨论笔算乘法时要注意什么问题,并交流。
五、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八课时 整理和复习
教学内容:第68页的内容和练习十七的第1——4题
教学目标:
1、回顾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估算、笔算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基本归纳、整理
能力。
2、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考虑问题,体现解决问题的多样化。
3、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估算、笔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呈现故事,提出问题(课件出示)
1、老师讲“哥伦布竖鸡蛋”的故事
猜一猜,听完这个故事用了多少时间?(1分52秒)
2、这个小故事在书上68页,想一想,这篇文章大概有多少字? (小组内交流。)
3、汇报展示不同的方法。
(1)一个字一个字的数。
(2)先数每行有多少个字,再数共有多少行。 (3)22×13≈200。
(4)可以用笔算,22×13=286。
二、归纳知识
1、小组内交流自己整理知识的方法和方式,并进行整理
2、小组代表汇报,大家进行评判。
三、巩固拓展(课件出示)
1、 练习十七第1题:比一比看谁算的又对又快
(2)估算练习
42×18 39×11 57×28 42×12 63×47
你是怎么估算的?能有几种方法?
2、尝试编题并解决问题
请学生寻找生活中可以用口算、估算、笔算乘法解决问题的例子,由小老师亲自
请学生回答
3、 完成练习十七第3、4题
(1)读题后学生独立思考,这两道题你选择什么方法做,为什么?
(2)小组讨论:你选择什么方法做,为什么?
(3)汇报:你是怎么想的?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4)小结:我们在解决问题时要把题目的意思弄明白再去做。
四、总结收获:
今天我们复习了哪些内容?通过复习你有哪些收获?
五、布置作业:



第七课时 笔算乘法练习课
教学内容:笔算乘法的练习课(完成练习十六的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笔算方法。
2、能解决用乘法计算的实际问题。
3、在练习中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进一步掌握两位数两位数的进位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提高笔算的正确率。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课件出示)
1、开火车进行口算练习:
40×20 60×20 80×40 400×70 12×30
12×40 44×20 230×2 70×3 11×400
2、笔算练习(进位与不进位的对比):
23×31 33×31
39×27 17×28
(1)学生笔算。
(2)请学生观察比较:上行的题目和下行的题目有什么异同?
(3)学生讨论交流: 相同点和不同点。
(4)说说笔算乘法要注意什么?
二、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练习十六第3题 ?
(1)引导学生看图,获取信息。
(2)同桌互相说:把图上的意思完整的说一说。
(3)独立列出算式,并用竖式笔算。
(4)集体讲评。
2、课件出示,生独立完成练习十五第4题、第8题。
学生独立思考,解决反馈。
三、学习总结:
说说这节课有什么收获?笔算乘法要注意什么?
四、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八月十五作文-教师个人年度总结


研究生答案-西南财经大学分数线


写信作文400字-云南招考频道官网


新刑法-北京民族大学


ks5u高考资源网-经典雷人语录


商场活动推广-德育工作


日常礼仪-尽职调查报告


宁德鸳鸯溪-禁毒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