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表格式教案

温柔似野鬼°
725次浏览
2020年08月16日 06:17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2012年高考真题-读后感作文400字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课题: 认识东、南、西、北第 课时
教学时间
2012- -
周次 第 周
教学目标
知识 目标:通过生活情境和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辨认东、南、西、
北四个方向,知道地图上东、南、西、 北四个方向
能力目标:在东、南、西、北中,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
辨认其余三个 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
情感目标:借助现实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 识,发展空
间观念,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实景中辨认东、南、西、北,并能运用这些词来描绘物体所在方向;
知道地图上的方向。
教学难点 实景中辨认东、南、西、北,并能运用这些词来描绘物体所在方向;
知道地图上的方向。
教学方法 引导法、探究法
教学模式 自主、和谐、高效
教学准备 东、南、西、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儿歌铺垫,引出新课
同学们,你们会背有关东、南、西、北方向的儿歌吗?
学生背儿歌:早晨起来,面向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
是南。
读了这 首儿歌,你们能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
探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认识东 、南、西、北方向)
二.在生活情境中,探索、体验新知
1、以4人小组为单位,根据儿歌让学生在学校操场上辨认东、南、西、北
方向。
2、生 观察:你怎样记住我们学校的东西南北方向?各个方向各有什么建筑
物?小组同学互相说一说,然后把看 到的主要的景物记录下来,并标明方向。允
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标注物体。
3、到教 室,请各小组的记录纸贴在黑板上,汇报交流各种不同的方法,上
方定为什么方向,为什么这样定?


4、学生讨论各种不同方法后,教师讲解地图上通常的方向:上北、下南、
左西、右东。
引导 学生按地图的记录方式,重新整理自己的记录,完成校园示意图。再结合示
意图用“东、南、西、北”说 一说各种景物所在的位置。
三.分层练习,巩固新知
1、说一说教室里东、南、西、北各有什么?
2、用东、南、西、北这些词语说一说你座位周围同学所在的方向。
3、你说我做
5人一组,1人指挥,4人做动作。(1人指挥站中间,4人听指挥站4个方
向。)
4、合作完成教科书练习一的第2题。
先观察,你从对话中了解到什么?(可以确定了两个方向:北和西)你能说说哪
边是
东、哪边是南吗?说说房间是怎样布置的?东南西北方向各有什么?
5、在教室玩“走方向的游戏”。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内 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1-5页。学生

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经验,并通过第一学年的

学习,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本课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学习

辨认东、西、南、北四个方向。成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通过灵活、有趣和富有创意的练习,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课题:简单的线路图第 课时
教学时间
2012- -
周次 第 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知道地图上的方向,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
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能力目标:使学生知道地图上的方向,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
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情感目标: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教学难点 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教学方法 引导法、探究法
教学模式 自主、和谐、高效
教学准备 有关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汇报课外认方向的情况。
2、说说教室和校园的东西南北各有什么。
3、玩“认方向”的游戏。
二、探究新知
1、观察例3图,你是怎么找到“北”边的?(图上标有)
2、少年宫怎么走?请你先用手指出路线图,同桌互相看看指对了吗?
3、同桌互相说:去体育馆怎么走?去商店怎么走?去电影院怎么走?去医院怎
么走?
三、巩固练习
1、认一认地图上的方向:(挂图)
2、做一做:
从图上获知“北”,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练习指一指。
完成问题。
四、拓展练习
1、练习一的3 学生独立思考——同桌讨论——全班交流


2、练习一的4看地图。
五、课堂总结:
在这节课中你学会了什么?对今后的生活有什么帮助?
六、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在新课的教学时,我先让学生独立作图,可以把自己喜欢的方向定为上方,依次把其他

三个方向标出,再根据我的描述绘制出我女儿房间的示意图,最后小组内进行交流、展示。

在交流中,学生发现由于各人选定的上方不一样,感到看图很不方便,联想到平时出门

旅游也需要看地图,如果没有统一标准,那会非常麻烦的,因此大家一致认为很有必要 “统

一”规定。由于课前布置了预习任务,所以学生很快就提出了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课题: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第 课时
教学时间
2012- -
周次 第 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除了东、西、南、北这四个方向 外,还有东南、
东北、西南、西北这四个方向。
能力目标:结合具体情境给定一个方向(东、 南、西或北),能辨认
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
教学难点 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
教学方法 引导法、探究法
教学模式 自主、和谐、高效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布置课前预习:
1、查找有关辨别方向的工具。
2、寻找生活中什么时候会用到方位的知识。
二、 谈话导入
(出示课本情境图)
通过前几堂课的学习小明学会辨认东、西、南、北四个方向。今天他带了一个指
示方向
的工具,再次来到校园中的操场上,准备继续学习更多与方向有关的知识。你们
猜他带的是
什么?( 指南针)
三、 学习新课
1、了解指南针的历史和使用方法,增强民族自豪感。
(出示指南针图)由学生汇报交流预习收集的资料,教师给予归纳,并重点指导
怎样利
用指南针辨别方向:
介绍指南针的有关知识。


2、根据指南针现在的指示说说校园里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各有什么建筑。
3、借助指南针盘面上的标记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这四个方向。
问:多功能厅、食堂分别在校园的什么位置?你是怎么知道的?
引导学生归纳:从“东”出发 ,东和北之间的方向就叫东北,东和南之间的方向
就叫东南。从“西”出发,西和北之间的方向就叫西北 ,西和南之间的方向就叫
西南。
4、找出校园的东南方和西北方有什么建筑。
四、巩固练习
1、给出一个方向由学生讨论后制成方向板:北
2、利用方向板辨认教室中的八个方向。
3、坐在座位上,说一说你的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分别是哪位同学?
4、出示我国行政区域图,问:这是哪国的地图?适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五、全课总结
1、这堂课学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2、生活中什么时候会用到方位的知识。
3、在中国地图上找一找东西南北著名的旅游区。
六、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材所提供的练习只有练习二的第2题,因此我又增设了几道补充练习,

,学生根据教师的语言描述把动物卡片

都是以游戏的形式呈现。如“送小动物回家”

贴到相应的位置。又如“我是小小绘图师”等,学生在活动中,既巩固了新知,有增

进了友谊。

虽然“位置与方向”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比较抽象,学生不容易掌握,但如果教师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课题:认识线路第 课时
教学时间
2012- -
周次 第 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在辨认8个方向基础上,学会看简单的线路图。并能用恰
当词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
能力目标:在对简单物体的位置关系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
正确辨别方向,认识线路图
教学难点
正确辨别方向,认识线路图
教学方法 引导法、探究法
教学模式 自主、和谐、高效
教学准备 地图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师:小朋友在双休日都喜欢和家长去什么地方?用什么方式去呢?
生:乘公交车。
师:每路公交车都有一定的行车路线,我们在乘车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生:看车是不是经过我们要去的地方。
生:看车开的方向是不是和我们要去的方向一致。
生:看我们要坐几站才下车……
师:大家提的这些都很有必要了解清楚。今天老师带大家去动物园看看,那么可
以乘坐
几路车呢?首先要学习如何认识路线。(出示课题:认识路线)
二、自主探索,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1、引入:师出示1路车路线图。
师:有了这张路线图,你们一定能很快知道各个站点在动物园的哪个方向,谁来
说一说?
师:小朋友观察真仔细,你能在小组内说一说1路车的行车路线吗?
从火车站出发向 行驶…… 先引导学生在组内说一说,再全班交流。


师:谁还能说一说你想从哪个站点出发到哪个站点的路线?
请几个学生说一说自己的行车路线。
2、出示动物园的导游图。
3、师:我们乘坐1路车来到动物园,这里的动物可真不少,谁来说一说有哪些
动物?
4、你最喜欢哪种动物,它在动物园的什么位置?请你在小组内说一说。
师:猴子在熊猫的什么方向?狮子在大门的什么方向?学生指名回答。
接下来由学生提问,学生指名回答。
5、小朋友真聪明,我这儿还有一个要求:我想从大门出 发去看完所有的动物,
再从大门出来,我应该先去哪儿,再去哪,请帮我安排一条路线吧。
a)同桌合作完成路线图。
b)指名介绍路线图。
c)集体评价。
三、巩固练习:
1、自己阅读课本第10页,对书上提的问题,在图上标出来,让小组内同学评
一评。
2、独立完成课本第12页的第5题。
3、完成第6题。
(1)先让学生看图辨方向,弄清图上方位。
(2)叙述行走路线。
四、全课小结:
小朋友们今天学习了新的知识,说一说今天最感兴趣的什么?为什么?
五、作业
板书设计:

东西南北方位







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 材所提供的练习只有练习二的第2题,因此我又增设了几道补充练习,都是以
游戏的形式呈现。如“送小 动物回家”,学生根据教师的语言描述把动物卡片贴到相应的位
置。又如“我是小小绘图师”等,学生在 活动中,既巩固了新知,有增进了友谊。
虽然“位置与方向”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比较抽象,学生不容易掌握。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课题:口算除法
第1课时

教学时间 2012-2-22 周次 第 2 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利用迁移规律,使学生顺利学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
整百、整千的数除法计算。
能力目标:巩固学过的除法计算,激活学生已有的口算经验


情感目标:使学生 尽可能用较为简洁的语言表述计算过程,逐步培养
学生的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学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除法计算。
教学难点
尽可能用较为简洁的语言表述计算过程,逐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
力。
教学方法
教学模式 自主、和谐、高效
教学准备 小棒
教学过程:
一、预习导学:
1、课件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观察、讨论。
讨论:他们分别在做什么?怎么做?提供了什么条件?
2、引导学生根据情景,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在小组里交流问题,及算式
思路。
3、教师根据学生提供的问题及有关算式,板书,并导入新课,出例1。
二、精讲点拨:
1、揭示课题:口算除法1
2、出示例1(依次出现)
(1)赵伯伯平均每次运多少箱?
60÷3= ______ (箱)
师:
1)讨论,可以怎样想?怎样解答出结果?
2)各小组汇报解题思路。
3)师归纳方法:
A、因为 20×3=60
60÷3=20
B、因为 6÷3=2
60÷3=20
C、把60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0。
4)、答:赵伯伯平均每次运20箱。


(2)王叔叔平均每次运多少箱?
算式:600÷3=_____(箱)
讨论并交流:你是怎样计算的?
(3)李阿姨平均每次运多少箱?
算式:240÷3=______(箱)
小组讨论交流,并汇报。
师:归纳:
A、240是24个十,24个十除以3等于8个十,所以240÷3=80
B、3×80=240
240÷3=80
谁还能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如:
24÷3=8
240÷3=80
三、当堂训练:
1、P15“做一做”
(1)第1题
指名说说题意,并列出算法算式,
40÷2=20(只),并讲出思路。
(2)第2题
用开火车的形式回答,说说口算方法。
(3)P15的“你知道吗?”

四、总结评价:今天我们学习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布置:练习册
板书设计:
60÷3=
20×3=60 60÷3=20
6÷3=2 60÷3=20
知识目标:利用迁移规律,使学生顺利学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
的数除法计算。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课题:除法估算第2课时
教学时间 2012-2-23 周次 第2 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计算,并能合理解释估算的过程。
2.能正确估算除法的商
能力目标:能正确估算除法的商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应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意识。
教学重点
能正确估算除法的商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应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意识
教学方法
教学模式 自主、和谐、高效
教学准备 教材,多媒体
教学过程:


二、预习导学:
出示口算除法,以开火车形式进行
60÷2 150÷3 90÷3 60÷3 500÷5
250÷5 1600÷4 320÷8 140÷7 630÷8
师:计算结果,并说口算除法的基本方法
二、精讲点拨:
1、出示主题图
2、让学生提出有关除法的问题,在小组内交流。
3、师,根据学生的提问,有意识的导入“大约”的字样。
4、揭示课题: 除法的估算
5、出示例2
李叔叔他们三人平均每人大约运多少箱?
(1)怎样列算式?怎样解答?小组讨论、交流,并汇报。
(2)师板书:124÷3≈_____(箱)
师,归纳:
A、124≈120
120÷3=40
答:平均每人大约运40箱。
B、124=120+4
120÷3=40
4÷3=1……1
答:还剩4箱,每人再运1箱,平均每人大约运41箱。
三、当堂训练:
(一)做一做(P16)
1、先要求学生说说题意,并列出算式,小组交流,讲估算方法,集体讲评。
2、抢答题,估算。
(二)练习三 (P17)
第3、4题,口答
四、总结评价:今天我们学习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布置:书后练习


板书设计:
124÷3≈_____
124≈120 120÷3=40
124=120+4 120÷3=40 4÷3=1……1
教学反思:
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计算,并能合理解释估算的过程能正确估算除法的商。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课题:除法口算的巩固练习第3课时
教学时间 2012-2-24 周次 第 2 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培养学生利用口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技能。、
进一步提高估算能力
能力目标:进一步提高估算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利用口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技能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利用口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技能
教学难点
进一步提高估算能力
教学方法
教学模式 自主、和谐、高效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三、预习导学:
口算:
40÷4= 80÷4= 350÷5= 400÷8=
540÷9= 630÷7= 5000÷5=
9000÷3= 3000÷5= 210÷7=
学生口算后,抽几题让学生说说计算思路。
二、练习
1、P17、5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订正时,让学生说计算思路。
2、P18、6
先让学生说题意,再让学生完成在课本上。
3、P18、7
学生读题后,先让学生说说先求什么,再求什么,然后才让学生列式计算。
4、P18、8
先小组讨论交流,师讲评。讲评时,让学生说说估算方法。第(2)小题鼓励
学生多提问题。
5、P18的“思考题”
先让学生找规律再填写。
三、总结评价:
今天我们学习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四、作业布置:布置有关乘、除法口算估算习题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培 养学生利用口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技能。、培养学生利用口算解决简
单的实际问题的技能。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课题:
一位数除两位数
第4课时
教学时间 2012-2-28 周次 第 3 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初步掌握用一位数除两位数,商两位数(被除数十位可以< br>整除)的计算方法和竖式的写法。
能力目标: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和计算能力。
情感目标: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初步掌握用一位数除两位数,
商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和竖式的写法 。
教学重点
掌握用一位数除两位数,商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和竖式的写法。
教学难点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和计算能力
教学方法
教学模式 自主、和谐、高效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四、预习导学:
1. 口算:
60÷3 280÷7 3000÷5
2.情境引入:植树节快 到了,三年级两个班的同学们共植树42棵,问平均
每个班种多少棵?先思考用什么方法计算,再讨论怎 么计算?
二、精讲点拨:
出示例题1 42÷2=(棵)
1、小组汇报讨论结果:算式表示什么意思?怎么计算?
2、小组用分小棒的方法检验:42 由4个十和2个一组成,可以先把4个十
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20,再把2个一平均分成2份,是每份 1,加起
来是21。
(1)将十位上的4除以2商2,商2表示2个十,写在十位
(2)用除数2乘以商2个十,积4个十,写在被除数4下面。
(3)4减4得0,个位移下来。


(4)将个位上的2除以2,商1表示2个一,写在个位。
(5)2减2得0。得数:商21
三、当堂训练:
1、竖式计算:
46÷2 63÷3 48÷4 96÷3
2、列式计算:
(1)被除数是68,除数是2,商是多少?
(2)84除以4得多少?
四、总结评价:今天我们学习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布置:书后练习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掌握用一位数除两位数,商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和竖式的写法。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课题:一位数除两位数第6课时
教学时间 2012-2-29 周次 第 3 周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 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初步掌握用一位数除两位
数(被除数十位上的数不能被整除),商两位数的计算 方法和竖式
的写法;
能力目标:商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和竖式的写法。
情感目标:使 学生在教师的鼓励和帮助下,在不断克服困难中,获得
成功体验,从而逐步树立起学习信心。


教学重点
商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和竖式的写法。
教学难点
商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和竖式的写法。
教学方法
教学模式 自主、和谐、高效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五、预习导学:
昨天我们学习了一道三年级同学 植树的题目,谁还记得是怎么计算的呢?
(思考回忆)今天四年级的同学也来植树了,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
二、精讲点拨:
出示例题2 52÷2=(棵)
1、学生尝试解答计算,讨论这道题和昨天的42÷2有什么区别?你是怎么
解决的?
2、用 分小棒的方法检验答案:先把四4捆平均分成2份,再把剩下1捆另
2根也平均分成2份,加起来26根 。
3、老师板书、讲解笔算过程:先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
(1)将十位上的5除以2商2,商2表示2个十,写在十位
(2)用除数2乘以商2个十,积4个十,写在被除数5下面
(3)5减4得1,这个1表示 1个十,再和个位上的2个一合并成12(重点理
解十位上的余数1是什么意思)
(4)将12除以2,商61表示6个一,写
在个位。
(5)12减12得0。得数:商26
4、让学生说一说52÷2和42÷2笔算竖式的区别,说一说52÷2应该注意
什么。
三、当堂训练:
1、列竖式计算
91÷7 85÷5 64÷4 75÷3
2、练习四第2题。
3、练习四第2题。


四、总结评价:
今天我们学习什么内容?在进行除法竖式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五、作业布置:练习册

板书设计: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课题:一位数除三位数练习第6课时
教学时间 2012-3-1 周次 第 3 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 生学会用一位数除三位数商二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
确地进行笔算。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会正确计算。
能力目标:引导学生总结出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
的计算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学会用一位数除三位数商二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笔算。
教学难点
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方法
教学模式 自主、和谐、高效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六、预习导学
1.复习,口算下列各题:
2.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师:寒假期间,你同你的父母去旅游了吗?(生随意说)


师:小梦和小欣也出去旅游了,他们去了桂林,桂林的山水可美了,你们想
看看吗?(投 影出几张照片,师边出示边解说。)
师:同学们,桂林美吧?他们在那一共拍了238张照片,为了能 够更好的观
赏,需要把它们整理一下,你们愿意帮他们一起整理吗?
二、精讲点拨:
1.提出问题
师:咱们把这238张照片放在每页可插6张的相册里,一共需要多少页相册
呢?
2.解决问题
列式:238÷6=
A.估算
先来估算一下,大约可以插多少页?(238÷6≈40(页))
B.计算
先请学生独立计算。
师:在计算中你遇到了什么困难?
(1)被除数的第一位不够除,怎么办?
(2)商应该写在什么位置?
(3)十位上余下的5个十怎么办?
师:根据刚才提出的问题,下面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
C.汇报
(1)如果被除数的最高位不够除,那么看前两位,把它看成23个十,用
23除以6进行试商。
(2)引导商应该现在十位上面,并追问为什么写在十位上面。
(3)十位上余下的5个十要和个位上的8个一合起来,再继续除,直到余
数比除数小为止。
三、当堂训练:先估算,再计算
1 .书上做一做,练习五
2 .想一想:什么时 候商是两位数,什么时候商是三位数?(百位上的
数比除数小时,商是两位数;百位上的数比除数大或者 和除数一样大时,商是
三位数。)
四、总结评价:
今天同学们帮小梦,小欣整理了 相册,我们用到了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知识,
谁来说说怎样计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呢?(三位数除以一位 数,先看被除数的百
位够不够除,如果不够除要看前两位,这时应把商写在十位上。)
五、作业布置:
书后练习。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使学生学 会用一位数除三位数商二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笔算。在
理解算理的基础上会正确计算。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课题:除法的验算第7课时

教学时间 2012-3-6 周次 第 4 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除法验算的方法。
能力目标:会正确地运用乘法对除法进行验算。
情感目标:加强对学生进行良好的验算习惯和书写习惯的培养。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除法验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地运用乘法对除法进行验算。
教学方法
教学模式 自主、和谐、高效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七、预习导学:
1口算
42÷6 24÷8 35÷7 36÷9
7×6 3×8 5×7 9×4
二、精讲点拨:
1.导入
模拟主题图提供的素材,创设师生合作购买红、蓝笔记本的活动情景。
小明用100元买蓝色笔记本,每本蓝色笔记本5元,他可以买几本蓝色笔记
本?
根据题意列式:100÷5=20


将这道除法算式中的商和除数相乘,你发现了什么?20×5=100
(商和除数相乘,结果等于被除数)
要检验除法算得对不对,可以用商和除数相乘的方法来验算。
揭示课题:除法的验算
2、小明用100元买红色笔记本,每本红色笔记本7元,他可以买几本红色笔记
本?
a、100÷7的验算最后为什么还要加上2?
b、100÷5与100÷7的验算方法有什么不同?
c、验算的书写格式是怎样的?
3、小组交流,教师巡视辅导
4、学生汇报,教师板演
a、100÷7用商和除数 相乘,所得积要再加上余数才等于被除数,所以100÷7
的验算最后要加上2。
b、100÷5是没有余数的除法,验算时用“商和除数相乘等于被除数”的方法;
100÷7是有余数的除法,验算时用“商和除数相乘,再加上余数等于被除
数”的方法。
5、教师点拨
检验有余数的除法,可以把商和除数相乘,再加上余数,若结果等于被除数,
说明计算正确。
三、当堂训练:
1、P25的 “做一做”
计算下面各题,并且验算
54÷8 209÷3 856÷7
2、用乘法检验下面各题的得数,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354÷6=59 498÷5=97……3
四、总结评价
今天学习的内容是除法的验算。除法的验算有几种情况?哪几种?
(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没有 余数的除法,验算时,用“商×除数=被除数”的
方法;另一种是有余数的除法,验算时,用
“商×除数+余数=被除数”的方法。)


五、作业布置:
数学练习册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除法验算的方法。理解并掌握除法验算的方
法。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课题:除法的验算练习 第8课时
教学时间 2012-3-7 周次 第 4 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熟练掌握除法验算的方法。
能力目标:会正确地运用乘法对除法进行验算。
情感目标:加强对学生进行良好的验算习惯和书写习惯的培养。
教学重点
熟练掌握除法验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
会正确地运用乘法对除法进行验算。
教学方法
教学模式 自主、和谐、高效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八、预习导学:
根据左边的算式,填写右边的括号
126×7=882 882÷7=( )
443÷3=147……2
147×( )+( )=443
二、精讲点拨:
1、练习六(P26)第3题。
侧重:
①渗透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为学习相关知识做准备;
②渗透集合思想。
2、练习六(P26)第2、4题是解决实际问题的练习。
第2题,是连续两问的实际问题,可放手让学生独立解答。
(2)先算9辆车能坐多少人,4 5×9=405,能坐405人,405>389,所以租
9辆车够了。
3、P27、5题
采用比赛的形式,比一比谁做得又对又快。
4、练习六(P27)第6题,将估算和笔算用于解决同一个问题之中。


假定 每箱水果重30千克,4箱草莓重30×4=120千克,120<128,说明草莓
每箱比30千克略 重一些;6箱杏重30×6=180千克,180﹥144,说明每箱杏不
足30千克;5箱水蜜桃重3 0×5=150千克,150<171,说明每箱水蜜桃比30千
克重一些。由此可判断每箱杏最轻。
5、练习六(P27)第7题,是有关倍数含义的实际问题,供学有余力的学
生选做。
其数量关系是:成人人数(2个儿童人数)+儿童人数=456,求得儿童人数=
456÷3,即15 2人。
三、总结评价
四、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通过学习,使学生熟练掌握除法验算的方法加强对学生进行良好的验算习惯
和书写习惯的培养。


*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课题:商中间有0的除法 第9课时

教学时间 2012-3- 周次 第 4 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初步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零的数都得“0”的道
理。


能力目标:
理解和掌握一位数除多位数商中间有零的算理和算法。

情感目标:能主动思考、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商中间有零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和掌握商中间有零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方法
教学模式 自主、和谐、高效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九、预习导学:
1、读出下面各数:说出每个数中的“0”表示的数值。
12 102 120 1002
2、口算下面各题:
0×2= 3×0= 0×9= 1×0=
以上这几题的结果是什么?为什么都等于“0”?(零和任何数相乘都得零)
3、用竖式计算:36÷9=4
问:为什么要商4。(因为4×9=36,所以36÷9=4)
二、精讲点拨:
1、创设情景,引入“猪八戒吃西瓜”的故事
⑴利用教学挂图,让学生在小组中讲猪八戒吃西瓜的故事。
⑵请2名学生在全班讲这四幅图的意思,并引出相关的数学问题。
A、4个西瓜,师徒4人,平均每人吃几个?
B、当猪八戒把西瓜全吃光了,其他三人还能分到西瓜吗?
C、三人一个西瓜也分不到怎样用算式表示?引导学生通过故事情景写出0÷3=0
学生计算后提问:此题为什么要商0?(因为0×5=0,所以0÷5=0)
(3)练习:
0÷2= 0÷3= 0÷10= 0÷8=
(4)根据以上例题和练习,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出:0除以任何
2、教学例6
出示题目,理解题意,列出算式。
(1) 309÷3=


要求学生按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法则列竖式进行计算。
(2)420÷3=
让学生尝试练习后,集体讲评。
三、当堂训练:
(1)做一做:P29
学生独立练习后,集体讲评。
(2)练习七第1~4题。
学生独立练习后,集体讲评。
四、总结评价
今天我们学习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布置:
数学练习册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理解和掌握一位数除多位 数商中间有零的算理和算法。使学生初步理解“0”除以任何
不是零的数都得“0”的道理。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课题: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第10课时

教学时间 2012-3- 周次 第 4 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经历 一位数除多位数的笔算过程,学会计算商中间
有0和有余数商的末尾有0的除法。
能力 目标:理解商中间有0和商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
计算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
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受计算是解决问题的工具,认识除法计算在生活、
生产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掌握除到被除数的某一位不够商1时,应在这一位写0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除到被除数的某一位不够商1时,应在这一位写0的计算方法。
教学方法
教学模式 自主、和谐、高效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十、预习导学:
出示:103×3=
你能算出积,并把它改写成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算式吗?根据学生回答板
书:
309÷3=103
二、精讲点拨:
1、师揭示学习内容,引出例7情境图
提出:用除法算式解决乘车问题,实现“除法计算在生活、生产中的作用”
教学。
个别学生交流,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出除法算式:832÷4
2、学生尝试、探究、讨论商中间有0的计算方法。
先让每个学生自己试算832÷4=
然后让学生解说试算的过程,突出在竖式:832÷4
引导学生交流:不够商1时怎么办?
小结:除到被除数的某一位不够商1时,应在这一位写0 ,同时在用竖式书
写时,这一过程可以省略。
3、商中间有0的计算练习。
P31的“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
4、学生讨论有余数商的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
出示例7(2)后,让学生观察算式562÷4的竖式与832÷4的区别;
引导学生讨论、小结562÷4的计算方法。
三、当堂训练:
1、P32的“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重在让学生形成一定的笔算技能。


2、练习八第2、3、4题;
学生独立完成。
师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分析、改正。
3、P32的“数学游戏”
重在以游戏活动提高学生计算的兴趣。
四、总结评价
今天我们学了什么?注意什么?
五、作业布置:
数学练习册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理解商中间有0和商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
算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课题:认识横向条形统计图 第1课时

教学时间 2012-3- 周次 第 5 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向学生介绍 两种条形统计图,使学生会看这两种统计图,
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
能力目标:使学 生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通过
分析寻找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作出进一步的判断和 决策。

情感目标:
教学重点
会看两种统计图
教学难点
起始格与其他格表示不同单位量的条形统计图。
教学方法
教学模式 自主、和谐、高效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十一、 预习导学:


(出示挂图、引导学生观察并理解图意)
如果超市的王经理,现在很想知道超 市上周四种品牌矿泉水的销售情况,还
想知道下周该进些什么品牌的矿泉水。你有什么好办法?(统计)
二、精讲点拨:
1、出示空白的纵向条形统计图,让学生观察。
说说这个统计图与以前见过的统计图有什么不同?
2、它的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
3、根据统计表,你能完成下面这份统计图吗?
学生讨论并说明如何完成统计图。
4、提问:如果用横轴代表销售量,用纵轴代表不同的品牌,该怎样设计这样
的统计图?
5、小组合作学习
6 、小组汇报
7、出示规范的横向条形统计图让学生完成。
你能跟同学说说完成这样的条形统计图时要注意什么?
8、讨论:如果下周要进货,哪种品牌的矿泉水应该多进些?你能说说理由吗?
9、引导学生进行小结
在前几个学期,我们已经学会了收集数据和整理数据的方法,会用统计 表和
条形统计图来表示统计的结果。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统计、、、、、、让学生理解、
体验统计 的1、展示数据2、科学预测、决策作用。
三、当堂训练:
1、40页第一、四题
2、思维训练
请你收集本组同学收看电视节目情况,并制作成横向条形统计图。然后提出相
应问题。
注意:表示数量的数轴上,每一格表示的数量单位都是相同
四、总结评价: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布置:
数学练习册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通过分析寻找信息 ,并
根据这些信息作出进一步的判断和决策。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课题:一种特殊的条形统计第2课时
教学时间 2012-3- 周次 第 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能够根据复式统计表,正确绘制条形统计图。
能力目标:明确起始和其他格表示的单位量不同。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做事的严谨性。
教学重点
表示数量的数轴上,起始格是用折线表示的。

教学难点
表示数量的数轴上,起始格是用折线表示的。

教学方法
教学模式 自主、和谐、高效
教学准备 例2的空白统计图,投影仪
教学过程:
十二、 预习导学:
1、我们学校的校医非常关心我们同学的身体健康,经常要了解我们同学的
体重, 身高等,(出示班级座位图)如果老师想要了解三(2)班第一组6位同
学的身高的情况,你有什么办法 能让老师一眼就看明白?
2、提问:你打算怎样完成这份统计图?
二、精讲点拨:
1、出示几个空白的条形统计图,让学生根据统计表尝试完成条形统计图。
2、如果用条形统计图表示这个小组学生的身高,每格表示多少个单位比较合
适?


3、出示教材上的统计图,让学生观察,讨论。
你能说说破这个统计图跟我们 以前学过的统计图有什么不同吗?用折线表示的
起始格代表多少个单位?其他格代表多少个单位?这样画 有什么好处?
4、小组合作学习,学生汇报。
在统计图的纵轴上,起始格和其他格表示的单位量是不同的
5、让学生按照例子把其他两个同学的条形补充完整。
6、学生讨论:什么情形下应该使用这样的统计图?这种统计图的优点是什
么?
7、观察体重统计图,看看这个图中的起始格表示多少个单位?其他每格表
示多少个单位?
8、这个统计图跟我们刚才学习的学生身高统计图有什么不同?
9、独立完成书上的统计图,小组进行学习小结。
三、当堂训练:
1、巩固练习:40页2、41页3、5
2、你想对这些同学说些什么?
出示“中 国10岁儿童身高、体重的正常值”,引导学生把学生的身高、体
重与正常值进行对比,找出哪些学生的 身高在正常值以下,哪些学生的体重超出
了正常值,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3、实践作业:让学 生从报纸、书籍上找到更多形式的统计图表,并找出相
应的信息,可以培养学生从各种渠道收集信息的能 力。
四、总结评价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引导学生把学生的身高、体重与正常值进行对比,找出哪些学生的身高 在


正常值以下,哪些学生的体重超出了正常值,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课题:平均数第3课时

教学时间 2012-3-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能力目标:初步学会简单的平均数的方法
情感目标: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教学重点
理解“求平均数”的含义,掌握求“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难点
区分“平均分”与“求平均数”这两个概念的不同含义。
教学方法
教学模式 自主、和谐、高效
教学准备 主题图、小棒
教学过程:
十三、 预习导学:
学校“捡回一个希望”角学生参加收集矿泉水瓶情境,谈话导入。
1、他们在干什么?其中有 一个红领巾小队收集的情况是这样的(给出数
据、、7个、、5个、、4个、、8个、、、、、、、)。
2、看了这些数据,你获得了那些信息?你是怎么发现的?
二、精讲点拨:
1、刚才有同学发现了这四位同学平均每人收集了6个矿泉水瓶,谁能说说平
均是什么意思?
2、他是怎么得到平均每人收集6个的呢?请同学们拿出学习材料,四人小组
讨论一下。最后, 推选一位同学介绍你们小组的学习成果。
反馈小组汇报
3、他们用到了估算的方法,我们一 起来估算一下,(教师把一根水平线移到
7块的高度),平均数会是这么多吗?(继续往下移动水平线到 4块的位置)会
周次 第 周


是这么多吗?(继续把水平线慢慢往上移)体验平均数。为什么呢?
4、通过 这样的方法,使得不一样多的数量,在总数不变的情况下同样多,就
得到了他们的平均数。你们能给这种 方法取个名字吗?
(板书)还有其他方法吗?(以多补少)
5、那平均数是不是就是以前学过的每份数呢?为什么?
(7+5+4+8)表示什么?
总数量(板书)4又表示什么呢?
总份数,那你们知道平均数可以怎么求吗?
6、 刚才同学们通过自己讨论,尝试,发现了平均数,学会了求平均数。知道
这个红领巾小队平均每人收集6 个。如果我们全班40名同学都去参加,一次可
以收集多少个呢?你是怎么想的?
三、当堂训练:
1、老师这里有一组来自会展中心博览会的消息。出示下列信息:
(1)美食节开幕后,第一天参观的有3万人;第二天参观的有4万人;第三天
参观的有1万人。
(2)李刚参加打靶比赛,第一次中了7环,第二次中了9环,第三次与第四次
共中了16环。
2、你能求什么问题?请大家做在练习本上。
反馈时强调:我们在求平均数时要找准总数量与总份数之间的对应关系。
4.拓展
(1)、生活当中还有那些地方也用到平均数呢?学生举例
如果老师想要了解三(5)班第一 组6位同学的平均身高的情况,你们想一想老
师还需要了解些什么?
(2)、老师了解了这么些数据:(出示)
你们能求出这一小组同学的平均身高吗?自己试一试。
(3)、请一位同学来说一说。
老师这里还有一组数,是第一排同学的身高,你能很快的求出平均身高吗?说
说你是怎么求的?
四、总结评价: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布置:
数学练习册;书后练习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区分“平均分”与“求平均数”这两个概念的不同含义。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课题: 平均数2 第4课时
教学时间 2012-3- 周次 第 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能用平均数来比较两组数据的总体情况


能力目标: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平均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
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方法
教学模式 自主、和谐、高效
教学准备
投影仪

教学过程:
十四、 预习导学:
1、出示两个篮球队的身高统计表,让学生根据统计表说一说谁最高,谁最
矮。
2、如果两个篮球队进行身高比较,你认为哪个队队员身高高些?
王强是欢乐队中最高的队员 ,我们能不能根据这个信息就下结论欢乐队总体
身高比开心队高吗?为什么?
3、讨论:怎样比较两支球队的整体身高情况。
二、精讲点拨:
1、合作学习
让学生自己进行平均数计算。
2、提问:142厘米表示什么?它是指欢乐队某个队员的身高吗?
3、144厘米表示什么?它是指开心队某个队员的身高吗?
4、你能告诉我们两个队的总体身高比较情况吗?
说一说我们在生活中哪些地方也需要运用“平均数”知识来解决问题?
出示上两周课堂评分。
[板书: 100分 98]
[板书: 99分 99]
[板书: 98分 99]
[板书: 100分 100]
[板书: 96分 98]
[板书: 98分 100]
你们认为第一周课课堂评分肯定比几分多,比几分少?
师生共同演算:平均分是多少?


三、当堂训练:
1、课本练习十一第3题
⑴、组内收集数据
⑵、把收集到的数据按人数画表,整理到统计表中。
⑶、计算本组的平均成绩
⑷、同其他组交流
⑸、与其它比赛
⑹、说一说,比较方法
2、练习十一第4题
⑴、出示统计图,了解相关信息
⑵、出示思考题,尝试独立解答
⑶、交流解答过程
3、思维训练
练习十一第5题
⑴、完整读题,看懂题意
⑵、独立解答
⑶、交流解题过程
⑷、质疑:为什么除以3而不除以4
四、总结评价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能用平均数来比较两组数
据的总体情况.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课题:年、月、日第1课时

教学时间 2012-2-15 周次 第 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能用平均数来比较两组数据的总体情况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归纳概括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有趣的数学 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数学学习
的乐趣,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
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掌握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学难点
发现并掌握闰年的判断方法
教学方法
教学模式 自主、和谐、高效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十五、 预习导学:


课件演示: 小华今年10岁了,已经过了10个生日,他的妈妈今年36
岁了,只过了9个生日,小华就问他的妈妈 您比我大这么多岁,您过的生
日为啥比我少呢?他的妈妈笑而不答,要小华自己动脑筋想,可他怎么也< br>想不出来。同学们,请你们帮他想想这是什么道理?(学生可能想不出来)
你们想知道吗?
二、精讲点拨:
1、认识大月,小月
(1)观察
师:观察本组的年历,把你所观察到的填到统计表中,并思考下面的问题。
(2)组内交流
师:把你的发现和组内的同学说一说
(3)全班交流(老师任叫一年份的汇报)
师:你的年历是哪一年的?一月份有几天?其他组一样吗?二月呢?三月
呢?……
师:看了这统计表你有什么发现?
(4)老师小结:同学们说得很好,1、3、5、7、8、 10、12月都是31天,
这样有31天的月份叫大月。而2、4、7、11月都是30天,这样有30 天的月份
叫小月(板书)
(5)师:12个月的天数都知道了,那你会算或是知道一年有几天吗?
2、多种方法,记忆各月的天数
师:我们了解了各月的天数,下面请同学们展开你的想象,你 有什么好方法
记住每个月的天数吗?
独立思考
全班交流
师:同学们想的方法都不错,我们的教科书上也有几种,让我们看看
指导看书,课件演示:课件演示拳头记忆法和歌诀
3、小练习
师:同学们用自己的办法记住了各月的天数,现在老师可要考考你们了:
(1)老师的生日在12月份,你们说是大月还是小月?
×××同学的生日在四月,你们说是大月还是小月?
(2)师:咱们班男生多,还是女生多呢?(男生多)


那么,就让男生做大月,女生做小月吧。
我说的月份是大月,男生就站起来;我的说的月份是小月,女生站起来。
看谁的反应最快!
4、认识平年、闰年
师:刚才游戏中,老师说到2月份,为什么没有同学站起来?
(1)2月份是个特殊的月,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
师:既然特殊,我们就专门来研究一下2月,
(2)说一说:谁来说说你小组年份的二月是几 天?二月有两种情况,我们把
二月29天的那年叫闰年,而28天的叫平年吗?
(3)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吗?有规律吗?
师:是的,同学们的眼睛真亮,每3个平年,然 后一个闰年?或者说一个
闰年后连续出现3个平年?这个叫做“四年一闰。”下面来看一段片子,看看四
年一闰是怎样来的。(放短片:地球绕太阳旋转一周的时间叫做一年,这段时间
是365日5时 48分46秒。为了方便,人们把一年定为365日,叫做平年。这样,
每4年就少算了23时15分4 秒,即将近一天。人们就把这1天加在二月里,以
补上少算的时间,这样一年就有366天了,这样的年 份被称为闰年。
(4)怎样判断平年和闰年
师:这就是平年,闰年的由来。现在你能说说 ,奥运会举行的这年是平年
还是闰年?今年又是什么年?(学生尝试,也许有的学生会用推导的办法)
每4年里有3个平年,1个闰年,这些闰年的年份与4有非常大的关系呢?
比如,还有一种方法 用2008÷4,能整除,说明这一年是闰年,2008÷4不会除,
数太大了,是不是?老师还可以告 诉你们一个诀窍:用后两位数去除以4,能整
除说明就是闰年。
(5)练一练
判断下面的是平年还是闰年。
1992年1998年1904年(这是大部分学生出生的年份)
2000年 1995年 1900年
师:1900年是不是闰年呢?(看小知识)
三、当堂训练:
1.判断正误。
(1)每年都有365天。( )


(2)一年中有7个大月,5个小月。( )
(3)小华说:“我爸爸4月31日才从北京开会回来。”( )
(4)小明说:“我表弟是2000年2月29日出生的。”
( )
(5)1992年是闰年。( )
3.拓展练习。
小红在外婆家连续住了62天,正好是两个月,你知道小红是哪两个月去
外婆家的吗?
小丽在奶奶家连续住了两个月,她可能在奶奶家住了多少天?
四、总结评价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你学到了什么新知识?
五、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通过有趣的数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 兴趣,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培养学
生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课题:年、月、日练习课第2课时

教学时间 2012- 周次 第 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自主探索,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大
月、小月。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归纳概括的能力
情感目标:在探索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对比、概括能力,促进学
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教学重点
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掌握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学难点
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掌握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学方法
教学模式 自主、和谐、高效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归纳时间单位表。
师生复习时间单位。
①我们已学过哪些时间单位?要求按从大到小的顺序讲。
②一年有几个月?每月31日的有哪几个月?每且30日的呢?
③平年二月多少日?闰年二月呢?
④一日几小时?一小时几分?一分几秒?
2、复习闰年平年的判断方法:


判断下列年份是平年还是闰年
1230 1338 1978 1979
学生上台板演,集体批改纠正错误。
3、3年=()个月 120小时=()日
让学生独立填空后,指名说说是怎么想的。
二、实践操作,解决问题
1、填空
闰年有()天,平年有()天。
1900年的二月有()
连线:
闰年平年
1800 1267 1945 1949 1964
2、解决问题:
小明今年12岁了,但他只过了两个生日,那他是那年出生的?
学校的棕榈树是1990年1月1日种下的,那到的1月1日一共长了多少天?
平年1年有多少天?是几个星期零几天?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1949年10月1日成立的,到今年10月1日是多少周年?
3、完成课本51页第5 题,第6题、第7题。
三、回顾全课,畅谈感受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四、课后作业:
数学练习册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掌握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课题:24时计时法第3课时
教学时间 2012- 周次 第 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1日=24小时,知道24小时计时法,能用24
小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能力目标:使学生学会应用24时计时法,能够进行一些简单的时间
问题的计算。
情感目标:使学生建立较强的时间观念
教学重点
时间单位24时计时法的应用。
教学难点
教学中注意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初步了解24
时的基 本含义以及相互关系。
教学方法
教学模式 自主、和谐、高效
教学准备
钟表
教学过程:
一、预习导学:
让学生看课本52页图,问:你们看到 了什么?21:00表示几时?今天我们
就来学习一个新的计时法。(板书:24时计时法)
二、精讲点拨:
㈠、用24时表示时间
1、我们的钟面时针一周要几小时?那一天要转几周?
2、那一天一共有几个小时呢?(24)
3、所以我们把从0到24时的计时方法叫做24时计时法。
4、用24时表示下午和晚上的时间:


早上从1时到12时就用1——12时来表示。
但时从中午12时开始,下午1时我们用24时计时法又该怎么表示呢?
同学们讨论一下?
5、那下午2时用24时计时法又怎么表示呢?
6、小结方法:
同学们怎么样很快的知道我们通常习惯的表示时间的方式,改成用24时计
时法来表示?
下午以后的时间只要用12加上我们通常说的几时就可以得到24时计时法表
示的时间
比如:晚上9时就用12+9=21 所以就时21时。
㈡、学习简单的时间计算
1、教学例三
学生说题意:下午2时40分从北京坐火车,17时45分到达石家庄。路上
用了多少时间?
2、学生讨论。
3、汇报:你是怎么计算的?
4、师生共同总结:
1)、统一时间表示法。
2)、用图表示
3)、用24时计时法计算经过时间,只要到达时刻减去发车时刻,就是经过
时间。
三、当堂训练:
1、学生独立完成:连一连后交流各自的想法。
2、(1)下面的说法正确吗?(打手势)
① 18时就是下午8时。
② 工人上午8:00上班,下午16:30下班
③ 深夜12时就是24时,也是第二天的0时。
(2)师出示一个钟面,指针指着一个数(8或10)
想一想:现在钟面上所表示的是几时?”(可能早上8时,也可能晚上8时。)
四、总结评价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布置:


课后练习
板书设计: 24时计时法
一天=24小时

教学反思:
教学中注意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学习的兴 趣,使学生初步了解24时的基
本含义以及相互关系.使学生理解1日=24小时,知道24小时计时法 ,能用24
小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课题:24时计时法练习课第4课时
教学时间 2012-3 周次 第 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练习,让学生能比较熟练的运用24时表示法
能力目标: 通过练习,让学生能比较熟练的运用24时表示法,并能
准确的计算出一天内经过的时间。
情感目标:使学生养成珍惜时间,遵守时间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简单的时间计算
教学难点
简单的时间计算
教学方法
教学模式 自主、和谐、高效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用24时计时法表示出下面的时刻:
下午4时是()时上午8时是()时
晚上10时是()时深夜12时是()时
2、13时是下午()时 17时是下午()时
21时是晚上()时 14时是下午()时
3、连线
18:06 23:38 5:00 13:00
下午6:06 晚上2:00 下午5:00 早上5:00
二、巩固练习


1、和平街新设一个邮筒,需要在邮筒上标出3次信,早上8时30分第一次
取 信,以后每隔4消失取一次信,请你标出每次取信的时间。
2、春雷画展每天的开放时间是8:00——17:00,这个画展每天展出多长
时间?
3、看图填空(图在课本55页)
春风饭店晚上的营业时间是从下午1:30 到晚上9:30
一天共营业多长时间?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4、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洋洋晚上9时睡觉,第二天早上6时起床,她一共睡了()小时。
课外小组14:30开始活动,经过1小时20分结束,结束时间是()
5、一场球赛,从19时30分开始,进行了155分,比赛什么时候结束?
三、全课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需要帮助的吗?
四、课后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通过练习,让学生能比较熟练的运用24时表示法,并能准确的计算出一天
内经过的时间。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课题:口算乘法第1课时
教学时间 2012- 周次 第 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经历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乘法的过程,能
比较正确熟练地进行口算。
能力目标:学会运用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乘法解决简单的实
际问题。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发现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乘法的规律,正确进行口
算。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发现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乘法的规律,正确进行口
算。
教学方法
教学模式 自主、和谐、高效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十六、 预习导学:
1、听算:
20×5 30×6 4×70 100×5
500×3 1000×6 23×2 12×3
2、指名任选一道题说说口算方法。
3、抢答:
(1) 3个十是( )? 30是( )个十?
(2) 300是( )个百? 60是( )个十?
二、精讲点拨:
1、观察情景图:邮递员叔叔每天工作的情况。同学们从图中发现什么信息?
你能根据图中所提供的信息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吗?
2、学生交流,展示问题:
A、邮递员叔叔工作1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要送多少封信?
3、引导列式:
(1)解决这个问题该怎么列式?


根据学生回答,师板书:第一个问题算式
300×10 60×10
(3) 说说算式表示的意义。
(4) 口算上面算式的结果。(同桌交流口算方法)
(5) 全班汇报:(可能会有以下几种)
a.300×10 因为10个100是1000,所以10个300是3000,则300
×10=3000(份)
b.300×10 先算3×1=3,接着在3的末尾添上300和10后面一共有
的3个0。
同理:60×10=600(封)(10个10是100,10个60是600)
4、用你喜欢的方法解决第2个问题
问题B:邮递员叔叔工作3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要送多少封信?
(1) 学生独立解答。
(2) 汇报口算方法:
师:你怎么口算?
5、小结:两个因数末尾都有0的乘法该怎样口算?
(口算时只要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 看两个因数的末尾一共有几个0。
就在乘得的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三、当堂训练:
1、做一做。看谁算的对又快。
2、开火车口算比赛。P60页 第1、2两题
3、P60第3题。(1)独立完成。(2)同桌交流。
四、总结评价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不明白的或需要提醒大家的吗?
五、作业布置:
课后练习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使学生经历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乘法的过程,能比较正确熟练地进
行口算。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估算第2课时
教学时间 2012-2-15 周次 第 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的估算,会说明估算的思
路。
能力目标: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情感目标:给学生创设主动探索估算知识的空间,培养估算意识,提
高估算能力
教学重点
探索乘法估算的方法,学会乘法估算
教学难点
探索乘法估算的方法,学会乘法估算
教学方法
教学模式 自主、和谐、高效
教学准备
口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十七、 预习导学:
1、你能说出下列各数的近似数各是多少吗?
69、22、74、87、99、18
2、你能估算下列各题的结果吗?你是怎么想的?
18×4 53×7 89×5
22×8 37×3 71×6
3、师:同学们都在多媒体教室里上过课,那么你们知道
多媒体教室里有多少排椅子?每排有多少个座位呢?
4、出示P59例2情境图
引导观察:你从图中知道了哪些信息?小明同学提出了什么问题?
二、精讲点拨:
1、师:“350名同学来听课,能坐得下吗?”你能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解决
这个问题吗?试试看。
(1)小组合作交流——你用什么方法估算?
(2)指名汇报。可能有以下想法:
要判断350名学生能否坐得下,必须估算出多媒体教室大约有多少个座位。
方法一:18≈20 22≈20 20×20=400(个)
方法二:18≈20 22×20=440(个)
方法三:22≈20 18×20=360(个)
所以,350名学生能坐下。


(3)激励小结:
(4)引导估算策 略:估算方法很多,只要合理就行,通常把两位数看成最接
近它的整十数,然后再进行计算。
三、当堂训练:
1、做一做:1)看清题意,独立完成
2)说一说你是怎么估算的。
2、P61第7题:1)看清题意2)独立完成
3)交流估算的方法,集体讲评。
3、P61第8题:
四、总结评价
这节课,你又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布置:
书后练习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的估算,会说明估算的思路给学生创设主动
探索估算知识的空间,培养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课题:口算与估算的综合练习第3课时
教学时间 2012-2-15 周次 第 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练习提高学生乘法口算的正确率,进一步培养学 生的
估算意识,逐步提高估算能力
能力目标:能灵活选择适当的算法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让学
生体会到计算的作用。
情感目标:


教学重点
探索乘法估算的方法,学会乘法估算
教学难点
探索乘法估算的方法,学会乘法估算
教学方法
教学模式 自主、和谐、高效
教学准备
口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夺红旗小游戏:P62第9题
①全体动笔,按箭号所指的方向开始计时。
②小组派代表参赛。
③给优胜小组插上小红旗。
2、估算小竞赛:P62第10题
独立完成,小老师点评。
二、综合练习
1、P62第11题
指名读题,看清有几个问题?
独立思考,指名板演,集体讲评。
2、P62第12题
引导:“平均每年增加200千克,20年后增加了多少千克?出生时原有多少
千克?”
小组讨论后再解答。
三、提高练习
估一估,哪些算式的积一定小于1200?你是怎么想的?
39×29 43×30 41×36 60×18 59×19
四、总结评价:
师:这节课,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哪些方面还要加油?
五、课后作业
数学练习册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先练习探索乘法估算的方法,学会乘法估算。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不进位)第3课时
教学时间 2012- 周次 第 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让学生经历发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全过程,体
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 br>能力目标:通过比较各种方法的优点和不足,寻找最佳方法,训练学
生掌握优化策略的思想和方法 。
情感目标:学会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重点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乘的顺序;理解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 乘第一个因数,乘得的数
的末位要和因数的十位对齐。
教学方法
教学模式 自主、和谐、高效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十八、 预习导学:
师:同学们一定买过课外书吧,在买书时我们会遇到哪些 数学问题呢?我们
去看看小利去买书的情景吧。
1、搜信息,提问题。他一共要付出多少钱?
2、请你先帮他估一估,大约付多少钱?
想知道准确的结果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二、精讲点拨:
1、列出算式:24×12,尝试解决问题
你能想办法算出得数吗?试试看
2、组内交流,整理方法
3、全班汇报,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1)24+24+24+ …… +24=288
2)24×2×6=288
3)12×6×4=288
4)20×12+4×12=288
………
4、比较一下哪种方法比较简便?
(可能)拆数使用比较广泛,因为每个两位数都可以拆成两数的和。
5、研究笔算的方法
师:在研究刚才这些方法时,有些同学却用了跟这三中不一样的方法,就是
竖式计算。
你们知道每一步的意思吗?学生讨论交流
24 24
×12×12
48……2×24的积 48……2×24的积
24 ……10×24的积
你发现了什么?(拆数)
6、再次引导笔算方法
师 :先用哪位上的数去乘24?乘得的数是多少?写在哪儿?再用哪一位上
的数去乘24?乘得的数写在哪 儿?为什么乘得的24中的4写在十位?
7、小结:是不是所有的两位数乘两位数都可以用竖式计算? 计算时要注意


什么?(数位)
三、当堂训练:
1、 做一做。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游戏:该走哪条路?正确的路就是回家的。
32 43
× 12 × 12
34 86
32 43
66 516
3、应用:P64第3题。
四、总结评价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应注意什么?
五、作业布置:
笔算练习
书后练习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通过比较各种方法的优点和不足,寻找最佳方法,训练学生掌握优化策略的
思想和方法。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课题:笔算乘法(不进位)练习课第5课时
教学时间 2012- 周次 第 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练习提高学生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正确率。
能力目标:能灵活选择适当的算法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认真计算和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方法
教学模式 自主、和谐、高效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激发兴趣
引出课题:今天我们走近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数学训练营。
二、合作探索 完成练习
1、我会算:完成p64的第2题。
①独立完成


②小组派代表参加系鞋带比赛。
③讲评订正。
2、我会想:补充例如。
2□
×□4
8 8
□□
7 □8
3、我会改:师针对学生计算时的错例补充错题。
4、我会用:P64第3、4题
指名读题,你知道了哪些信息?独立思考,指名板演,集体讲评。
5、补充:一箱雪津啤酒3 8元,李叔叔用500元能买到12箱啤酒吗?如果
钱有多那可找回多少钱?
小组讨论后再解答。
三、课堂总结:
在今天的数学训练营里,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通过练习提高学生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正确率。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课题:笔算乘法(进位) 第6课时
教学时间 2012- 周次 第 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让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过程,学会计算两位数
乘两位数进位的乘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
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进一步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了解决进位的方法。
教学方法 教授法,探究法
教学模式 自主、和谐、高效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十九、 预习导学:
口算铺垫,情境引题。
1、速算小能手 出示口算卡 学生写得数
60×5 30×6 4×70 12×5
5×3+6 2×6 +4 9×2+7 8×7+5
2、播放围棋的录像或出示挂图,介绍有关围棋赛的事例(或战绩)。
放大棋盘,让学生观察棋盘结构。使学生了解到:围棋的棋盘面由纵横19
道线交叉组成。
接着,把棋子放在纵横线的交叉点上,引出问题:“棋盘上一共有多少个交
叉点?”


二、精讲点拨:
1.各组讨论:解决这问题该怎样列式?怎样计算19×19?
请把想出的计算方法写在纸上。
2.组织交流。
各组展示本组的算法。可能有以下几种:
(1)估算。(2)拆数口算。(3)笔算。
3.师生评议。
(1)请学生说一说,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2)教师对学生 发表的意见作以肯定或补充。使学生了解每一种算法的特
点和适用范围。例如:估算的方法能很快算出大 约有400个交叉点,但它不能满
足解决问题的要求。
(3)重点评议笔算。
师: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9去乘第一个因数中的9满几十?应向前一位进
几?
4、小结:今天的笔算与昨天的有什么不同?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该怎么
进位?
三、当堂训练:
1.做一做。
2.完成练习十六第1题。
独立计算,集体订正。请学生注意:计算时要认真仔细。
3.解决问题。
请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十六第3、4题。
四、总结评价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在进行笔算乘法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
五、作业布置:
数学练习册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让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过程,学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乘
法。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课题:笔算乘法练习课 第 7 课时
教学时间 2012- - 周次 第 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笔算乘法
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所掌握的知识正确地进行 计算。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计算的准确性
情感目标:运用所掌握的知识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 计算准确性
教学难点 将计算运用到解决问题中
教学方法 教授法,探究法
教学模式 自主、和谐、高效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口算
23×30 40×30 60×700 32×40
80×70 90×42 65×100 700×2
60×72 48×20 37×20 87×30
二、计算
完成教科书第76页练习十六的第5题。
让学生用竖式的方法独立完成, 然后教师讲评,讲讲时要提醒学生哪一位上满几
十要想前一位进几。
三、解决问题
完成教科书第67页练习十六的第7、8题。
让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讲评时要学生说出解题思路和计算的过程。


提醒 :第8题,求的是56套明信片共卖多少钱?和每套明信片有12张,
有没有联系?要让学生分析出每套 12张是一个多余的条件。
四、游戏活动
完成教科书第67页练习第6题。
根据 班级具体情况,可多增加一些题目,有几道算式的结果要相同,争取让每一
位学生都拿到一道算是二。算 式的结果与蜜蜂身上的数相同的就可认为蜜蜂停在这朵花
上。
五、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通过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
运用所掌握的知识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课题:整理和复习 第 8 课时
教学时间 2012- - 周次 第 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估算、笔算方法进行回顾和
整理
能力目标: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提高计算的熟练程度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
教学重点
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提高计算的熟练程度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
教学方法 探究法,引导法
教学模式 自主、和谐、高效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教学教科书第68页
出示哥伦布竖鸡蛋的故事,让学生读一读故事 内容,再请学生说一说这一篇故事
主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提问:这篇文章大约有多少字?你想用什么办法解决?(以四人为一小组
讨论)
汇报 :(1)一个字一个字地数,就能数出这篇文章一共有多少个字,但如
果文章长的话,就不太适用。
(2)先数每行有多少个字,一共有几行,就可以。
教师:两种方法第二种比较适用,现在我们就采用第二种方法,算一算文
章大约有多少个字?
学生动手操作:
(1)每行最多有22个字,但有许多行的字数都比22少,估算每行大约< br>20个字左右,本篇文章共有13行,所以列式为20×13=260,这篇文章大约用
260个 字。
提问:20×13你是怎样口算的?
(2)每行最多有22个字,一共13行,列式:22×13。
提问:两位数乘两位数,列竖式怎样算?
二、完成教科书第69页练习十七的第1题。
学生口算后教师讲评。


提问:整十整百数乘数十数应该怎样算呢?
三、完成教科书第69页练习十七的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讲评。
提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笔算时还应注意哪些问题。
四、解决问题
完成教科书练习十七的第3、4题。
通过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让学生自己独立分析,列式 解答,对于学生
的列式,要提问:为什么这样列式?
五、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通过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让学生自己独立分析,列式解答,对于学生的
列式,要提问:为什么这样列式?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学时间
课题:面积和面积单位 第 1 课时
2012- - 周次 第 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等 活动,使学生理解面积
的意义。在操作探究中,使学生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初步理 解面积单位的建立规则。
能力目标: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并正确建
立 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面积单位概念。在活动中


获得关于它们实际大小的 空间观念,形成正确的表象。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能力,使学生体验到数学来
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初步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建立1平方
米、1平方分米、 1平方厘米的面积单位概念。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初步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建立1 平方
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面积单位概念。
教学方法
教学模式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教师: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一个新的知识--面积和面积单位。板书:
面积和面积单位。
二、精讲点拨:
1、面积的含义。
(1)教师:同学们都知道,每个物体都有它的 表面,黑板有黑板的表面,
桌子有桌子表面,课本有课本的表面,我们的脸面有它的面。请同学们用手摸 一
摸。
学生:用手摸脸、桌面、书面,感受物体的表面。
教师:①黑板的表面和桌面,哪个大?②数学课本和练习本的封面,哪个小?
通过这样的动手操作,动脑分析,回答后教师小结:物体的表面是有大有小
的。
板书:物体的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黑板的表面比较大,我们就说黑板的面积比较大, 练习本的封面比较小。我
们就说;练习本的面积比较小。
(2)出示图形:
教师:观察这3个图形,说说哪个大?哪个小?(学生很容易看出哪个最大,
哪个最小。)
引导法,探究法,讲授法
自主、和谐、高效
挂图、口算卡片电教媒体,常用面积单位模型



教师:通过以上比较 我们知道围成的平面图形也有大小,我们把围成的平面
图形的大小,也叫做它的面积。
板书: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3)概括面积含义。
教师:什么叫面积呢?请同学们将这两句话合起来,用一句话来表示,想一
想应该怎么说?
学生:讨论、交流、发言。
最后归纳面积概念。板书:
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2、面积单位。
(1)出示一组图形(教材71页图),比较它们面积的大小。
(2)教师:判断图形面积的 大小,我们不能全部靠眼睛看,或者用重叠的
方法,我们要学会用其它方法。
教师:我们能用什么办法知道它们面积的大小呢?(方格纸量)
小组动手操作。
汇报交流:哪个面积大?为什么?
学生:第2个面积大,因为它含有15个小方格。而第1个只含有14个小方
格。
老师:如果我们不用统一大小的正方形纸片行不行?如果用统一大小的小圆
片行不行?
通过实验进行检验,得出不行?
教师: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来测量。


(3)常用的面积单位。
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
板书: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这几个面积单位到底有多大呢?
①平方厘米的认识。
教师:我们先来认识平方厘米(板书:平方厘米)。1平方厘米是 多大呢?
引导学生明确: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示意图。然后要求学生:
第一:打个手势,来表示一下平方厘米的大小。
第二:举例说明,哪些物体的表面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
第三:估一估,橡皮擦的正面(一个面)大约有多少平方厘米。
笔盒上面的面积大约有多少平方厘米。
教师: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去量课桌面积。你有什么 看法?怎么想?(不
方便。最好用大一点的面积)。
②平方分米的认识。
教师:比平方厘米打一点的面积单位就是平方分米。
然后让学生明确: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
教师也可以在黑板上画一个示意图,
怎样要求学生做到:
第一,用手势来表示一下1平方分米的大小。
第二,举例说明。哪些物体的表面积大约是1平方分米。
第三,估一估,桌面大约有多少平方分米。窗户上一块玻璃大约有多少平方
分米。
教师:用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去量教室地板的面积,你有什么看法,怎么想?
学生:不妨边。要用大一点的面积单位。
③平方米的认识。
猜一猜:比平方分米大一点的面积单位是什么?
教师:什么样的正方形,它的面积刚好是1平方米?
教师:你们能用手势做一个1平方米的大小吗?
学生要4个人,4双手合围才能做出一个面积大约是1平方米的图形。


教师在 黑板上画出一个面积积大约是1平方米的正方形,然后也让学生估一
估黑板的面积大约有多少平方米。估 一估教室地板的面积大约有多少平方米。
三、总结评价
今天我们都学到了哪些知识?
在学生说面积单位时请全班学生打手势来表示大小。
五、作业布置:
书后练习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能力,使学生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
活。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课题:面积单位与长度单位的比较 第 2 课时
教学时间 2012- -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进一步理解面积的概念。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比较明确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区别和联系。
情感目标:学会合作学习、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进一步理解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含义
教学难点
明确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方法 讲授法,探究法,引导法,合作法
教学模式 自主、和谐、高效
教学准备 常用长度单位,面积单位的模型。
周次 第 周


教学过程:
二十、 复习导学:
1、上一节课,我们都学到了哪些 面积单位?它们时多大?你能用手势来分
别表示它们大约有多大吗?
2、我们学过的常用的长度有哪些,它们是多长?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常用的面积单位:厘米、分米、米。
二、精讲点拨:
1、教学例1。
(1)比较1厘米和1平方厘米。
出示1厘米和1平方厘米的图形,让学生认真观察,说说它们有什么不同。
1厘米 1平方厘米
让学生明确:1厘米是一个长度单位,是一条线段 。它可以用来表示一个物
体有多长,(有多少厘米);1平方厘米是一个面积单位,是边长1厘米的正方 形,
它可以用来表示一个物体表面有多大。(有多少平方厘米)
说一说:要测量笔盒的一条边有多长,应该用什么为单位?
要测量笔盒的上面有多大,应该用什么为单位?
(2)比较1分米和1平方分米。
学生分组讨论并动手操作。
汇报交流:你是怎样做的?它们有什么不同?
(3)比较1米和1平方分米。
学生分组合作交流,再全班汇报。
三、当堂训练:
1、课本第75页的“做一做”第1、2、3题。
2、数学游戏:教材75页。
3、练习十八的第3、4题。
第3题是面积的计算和周长的计算。
四、总结评价
通过本节课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问题吗?


五、作业布置:
书后练习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通过观察、比较明确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课题: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第 3 课时
教学时间 2012- - 周次 第 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比较明确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区别和联系

能力目标:使学生能利用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正确进行长方
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通过对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
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通过对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
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 教授法,引导法,探究法
教学模式 自主、和谐、高效
教学准备 长方形、正方形模型(符合例题要求)等
教学过程:
二十一、 复习导学:
1、教师提问:


(1)什么叫面积?
(2)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大约有多大(用手势来表示,平方厘米,平
方分米,平方米)?
2、教师:你知道2平方厘米有多大吗?你怎么想?
要求学生:(1)用手比划大约有多大。
(2)说出想法。(包含有2个1平方厘米)
那么,6平方厘米有多大?2平方米有多大?你怎么想?
二、精讲点拨:
1、引导探究。
取出一个长方形学具:
(1)请同学估一估,它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厘米?
(2)取出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纸片。排一排、数一数:一共有几个
小正方形?
这个长方形包含有几个1平方厘米?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
启发谈话:如果要求长方形的 面积,我的每一个都用面积单位来排一排,数
一数,看它包含有几个面积单位,这样的方法可以吗?假如 要计算较大操场的面
积,我们应该怎么办?能不能用数学知识来解决长方形面积计算问题呢?
2、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索-- 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板书课题:长方形面积的计
算)
3、教学例2。
(1)课件出示:一个长方形,长5厘米,宽3厘米。你能求出它的面积吗?
(2)公式推导:
教师 :这个长方形的长是5厘米,如果沿着长摆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正方
形,可以摆几个?沿着宽能摆几个?你们发现了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引导小结:沿着长摆, 摆的个数与长的厘米数相同;沿着宽
摆,摆的排数与宽的厘米数相同。
说一说: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你是怎么想的?
板书:长的厘米数×宽的厘米数=长方形面积


这个推断对不对呢?其它长方形 的面积是不是也可以这样来计算呢?我们
自己拿几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成长方形看看。
通过自己的操作你发现了什么?(板书: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这个长方形的面积用公式计算:
(3)即时训练:计算长方形的面积:长15厘米,宽10厘米。
4、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
(1)出示边长4厘米的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有什么特征?这个图形面积
是多少?
(2)想一想:怎样来算它的面积?正方形面积公式可以怎么表示?
引导小结并板书: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
5、指导看书,熟记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
三、当堂训练:
1、完成教材78页“做一做”。
2、课本练习十九的第1、2题。
四、总结评价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布置:
书后练习十九2,3,5,6,7题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使学生能利用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正确进行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
计算。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课题: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应用 第 4 课时
教学时间 2012- - 周次 第 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进一步理解面积的意义,能正确使用公式求出长方形、正
方形面积。
能力目标: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进一步明确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
算和周长计算的区别。
情感目标:培养解决问题的灵活性。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正确应用公式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正确应用公式进行计算。
教学方法 引导法,讲授法
教学模式 自主、和谐、高效
教学准备 数学书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学:
1、用红色涂下面图形的面积,用蓝色涂出周长。








2、长方形周长=
正方形周长=
长方形面积=
正方形面积=


3、给第1题的长方形、正方形各边标出长度,让学生计算面积和周长。
二、精讲点拨:
1、出示例3
(1)学生尝试完成。
(2)交流方法
你从题里发现那些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求这块玻璃的面积是多少其实
就是求什么?
2、练一练:教材78页“做一做”。
(1)摸摸数学课本的面积,请你估计一下它的面积是多少?
(2)摸摸数学课本的周长,请你估计一下它的周长是多少?
(3)请测量并计算它的面积和周长。
3、讨论交流:周长和面积有什么不同?
(1)小组讨论;
(2)全班交流:意义不同、计量单位不同、计算方法不同。
三、当堂训练:
1、练习十九第4题。
(1)先估计面积,然后动手测量并计算面积。
(2)全班交流想法。
(3)要求它的周长怎么办?
2、练习十九第5题。
学生先估计,然后测量并求它的周长和面积,全班交流。
四、总结评价:
全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认为计算面积要注意什么?
五、作业布置:
数学练习册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进一步明确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和周长计算的区
别。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课题: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练习课 第 5 课时
教学时间 2012- - 周次 第 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能正确使用公式求长方形、正方形面积。
能力目标: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进一步明确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
算和周长计算的区别。
情感目标:培养解决问题的灵活性。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正确应用公式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正确应用公式进行计算。
教学方法 教授法,探究法
教学模式 自主、和谐、高效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学:
1、说一说: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公式。
2、涂一涂、算一算:用不同的颜色涂出下 面每个图形的面积和周长,并算
出它们的周长和面积。(单位:厘米)







3、比一比:通过第2题的计算,周长和面积有什么不同?
二、精讲点拨:
1、教材练习十九第8题。
(1)学生动手剪一剪,然后求面积。


(2)交流方法:
你从题里发现了什么?怎样求剩下部分的面积?
2、教材练习十九第9题。
(1)小组议一议:要求面积先要求什么?怎样求边长?
(2)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评价。
(3)说一说:通过计算,你知道了什么?
3、探索发现:教材练习十九第10题。
(1)小组合作,画出长方形并填表。
( 2)分析比较,发现规律:面积相等的长方形,长和宽越接近,周长就越
短,当长和宽相等时,周长最短 。
4、教材练习十九第11题。
(1)学生按题目要求,自己准备图形剪一剪,观察、计算。
(2)比较三种不同剪法,发现 问题:剩下部分的面积相同,周长不等。第
一种情况周长与原正方形周长相等,后两种情况的长都比原正 方形长,增加了多
少?
四、总结评价:
通过练习,你进一步学会了什么?求周长和面积要注意什么?
五、作业布置:
书后练习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 br>分析比较,发现规律:面积相等的长方形,长和宽越接近,周长就越短,当
长和宽相等时,周长最 短。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课题: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第 6 课时
教学时间 2012- - 周次 第 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进一步熟悉面积单位的大小,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
率。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逐步养成积极思考的
学习习惯,能准确地进行常用面积单位之间的改 写。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会进行常用面积单位之间的改写。
教学难点
面积单位间进率的推导过程。
教学方法 讲授法,引导法,探究法
教学模式 自主、和谐、高效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师准备面积是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白纸一张,一面画出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小格,学生每组准备一个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和
若干个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
教学过程:
二十二、 预习导学:
谈话:我们已经学习了面积单位,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学生回答,同时依次在屏幕上出现表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
米的正方形)。
猜一猜:每相邻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呢?请同学们猜测一下。(分
四人小组,猜测,然 后反馈:我们认为每相邻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我们认为是100。……)
看来 各小组讨论,得出意见难以一致,下面我们就来动手动脑,探究一下“面
积单位间的进率”请同学们把学 具袋拿出来
二、精讲点拨:
(一)推导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请同学 们拿出红色的正方形,它的边长是1分米,谁来说一说它的面积
是多少?(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 1×1=1平方分米)。
2、如果这个正方形的面积用平方厘米做单位,是多少平方厘米呢?请同学
们开动脑筋,发挥四人小组合作的力量,动手做一做实验。


(1)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2)请各小组汇报实验的结果: ①我们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摆在红色的正方形上,横排每排摆10个,
竖排每排摆10个,一共 可以摆10×10=100个,所以这个红色正方形的面积是
100平方厘米。
师:你们是用推导长方形面积公式用的“摆”的方法,主意不错!还有别的
想法吗?
②我们用直尺去量红色正方形的边,边长正好是10厘米,所以它的面积就
是10×10=100(平 方厘米)。
师:果然方便了不少,你们真聪明,大家同意他们的意见吗?
③老师告诉了 我们这个红色正方形边长是1分米,1分米=10厘米,这个红
色正方形面积是10×10=100(平 方厘米)。
师:这种方法真妙! 大家想的方法都很好,有的用摆,有的用量,还有的
直接 将分米换算成厘米来计算。同学们真聪明。但不管用什么方法,这个边长是
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如果用平 方厘米做单位都是 ……(100平方厘米)。
师:同一个正方形,我们用平方分米作单位是1平方 分米,用平方厘米作单
位是100平方厘米,那么1平方分米等于多少平方厘米呢。
板书: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二)知识迁移
1、启发:从上面的实验过程 中,我们知道了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分米,
那么同学再想一想:边长1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多 少平方米?如果以分米作
单位,它的面积又是多少平方分米?教师出示边长1米的正方形,并提出两个问
题:
(1)边长1米的正方形纸,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如果把它划分成 边长是1分米的小正方形,可以划分多少个?它的面
积是多少平方分米?你们知道了什么?引导学生讨论 ,自行解决,进行汇报。
板书: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3)那么每相邻的两个面积 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呢?(每相邻的两个面积单
位间的进率是100)。


2、区分面积单位与长度单位间的进率,进一步强化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长度单位:两个长度单位间进率是10。
面积单位:两个面积单位间进率是100。
三、当堂训练:
(1)练习填空:(出示投影片)
1米=( )分米 1分米=( )厘米
1平方米=( )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2)83页“做一做”。
8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5平方米=( )平方分米
300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评价时请学生说出想法。
(3)改错:7平方分米=70平方厘米 1800平方米=18平方分米
四、总结评价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布置:
数学练习册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逐步养成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能 准确
地进行常用面积单位之间的改写。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课题:公顷、平方千米 第 7 课时


教学时间 2012- - 周次 第 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活动使学生感受土地面积单位1公顷、1平方千米的
大小
能力目标:知道1公顷=10000平方米,1平方千米=100公顷
情感目标:进一步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使学生了解1公顷、1平方千米的大小
教学难点
使学生了解1公顷、1平方千米的大小
教学方法 讲授法,探究法
教学模式 自主、和谐、高效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预习导学:
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看看体育场的图片,你们有什么感想?(体育场太大了)
那还能用我们前面学过的面积单位进行测量了?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比平方米更大的面积单位:公顷和平方千米。(出示
课题)
二、精讲点拨:
1、通常我们在测量土地面积时,要用到更大的面积单位,公顷和平方千米。
它们到底有多大呢?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一下。
2、体验
(1)阅读课本知识,同桌交流自己的收获。
汇报强调:边长1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公顷。
边长1千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干米。
(2)实际感受
①带领学生到操场进行实际测量,量出边长是10米的正方形土地,用标杆< br>及绳子把这100平方米围起来,或让学生手拉手,围站在正方形土地的四周看一
看。教师向学生 说明,100块这样大的土地就是1公顷。
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0000平方米,就等于1公顷。
打个比方,我们的教师 面积大约是50平方米,那200个教室的面积就是1


公顷。
板书:1公顷=10000平方米
②边长是1千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千米。相当于100公顷。
也就是说如果一个足球场的面积约7000平方米,那就有140个足球场面积
是1平方千米。
板书:1平方千米=100公顷
3、了解生活中的相关知识。
四人小组先了解课本中的“生活中的数学”,再互相说说你在那见过1公顷、
1平方千米。
4、换算(生独立完成,交流自己的想法):
30公顷=( )平方米 6平方千米=( )平方米
80公顷=( )平方米 5平方千米=( )公顷=( )
平方米
70000平方米=( )公顷 4000公顷=( )平方千米
三、当堂训练:
练习二十第2、3题。
四、总结评价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布置:
1.书后练习
2.数学练习册
板书设计:


30公顷=( )平方米 6平方千米=( )平方米
80公顷=( )平方米 5平方千米=( )公顷=( )
平方米
70000平方米=( )公顷 4000公顷=( )平方千米




教学反思:
带领学生到操场进行实际测量,量出边长是10米的正方形土地,用标杆及
绳子把这100平方米围 起来,或让学生手拉手,围站在正方形土地的四周看一看。
教师向学生说明,100块这样大的土地就是 1公顷。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课题:整理和复习 第 8 课时
教学时间 2012- - 周次 第 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意义,掌握 面积单位
间的进率,会进行面积单位之间的改写,正确进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
面积计算。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逐步养成积极思考的
学习习惯,能准确地进行常用面 积单位之间的改写。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探索有关面积相关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
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意义、进率、改写;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
教学难点
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意义、进率、改写;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
教学方法 探究法,引导法
教学模式 自主、和谐、高效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说一说:①什么是面积?
②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什么是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
更大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什么是1公顷、1平方千米?
③怎样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
2、涂一涂、算一算:用不同的颜色涂出下面每个 图形的面积和周长,并算
出它们的周长和面积。(单位:厘米)










议一议:周长和面积有什么不同?
3、填一填:
1米=( )分米 1分米=( )厘米 1千米=( )米
5平方米=( ) 平方分米 9平方分米=( ) 平方厘米
6平方千米=( ) 平方米 300平方分米=( )平方米
40公顷=( )平方米 8000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5平方千米=( )公顷=( )平方米 4000公顷=( )
平方千米
二、指导练习,深化提高
1、教材练习二十第5题。
(1)学生独立做。


(2)交流方法:你计算中你知道了什么?
2、教材练习二十第8题:学生判断并说明理由。
3、教材练习二十第9题: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
三、课堂作业:
练习二十第6、7题。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使 学生进一步掌握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意义,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会进
行面积单位之间的改写,正确进行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课题:认识小数第 课时
教学时间
2012- -
周次 第 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结合具体内容认识小数,知道以元 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实际含
义。

能力目标:
知道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 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
示。

情感目标:
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学会读写小数

教学难点
学会读写小数

教学方法 引导法、探究法
教学模式 自主、和谐、高效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小数
1.学生出示商品标价牌。
师:同学们,课前大家去调查了自己最感兴趣的物品的价格,并制成了
标价牌,谁愿意跟大家交流一下?
学生上台展示标价牌,并交流商品的价格。
(教师在黑板上依次贴出这些商品的标价牌。)
2.区别整数与小数。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能不能把标价牌中的数分成两类?怎样分?
根据学生的回答,移动 磁性黑板上的标价牌分成整数和小数两类。左边这组数是
我们以前学过的,都是整数。谁还能举出其它整 数的例子吗?
3.引入课题。
右边这组数它们有一个什么特点?(数中间都有一个小圆点)。象这样
的数叫做小数,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些关于小数的初步知识。(板书课题:认识
小数)
二、认识小数
1.小数里的这个小圆点我们把它叫做小数点;小数点左边的部分是整
数部分;小数点右边的部分是小数部分。你会读小数吗?
让学生试读标价牌上的小数。
提醒学生注意整数部分与小数部分读法的不同。
2.认识以元为单位小数的实际含义。
哪些同学已知道,标价牌上的小数它们分别表示多少钱?(学生回答,
教师板书,如:)
元 角 分
4. 5 0 4元5角
0. 7 0 7角
0. 6 5 6角5分
3.完成课本第88页表格中的填空。


要求学生轻声读出货架上三种食品标价 中的小数,填写分别表示____元____角
____分。
4.你还在哪里见过小数。
三、教学例1
1.学生交流自己的身高是1米多少厘米?
2.只用米作单位,该怎样表示?同学们可以自己先看书,再跟小组的
同学讨论讨论。
3.引出以米为单位的一位小数。
出示米尺: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多少分米?用分数表示是 110
米,还可以写成0.1米。3分米是几分之几米,还可以用小数写成几米?
想一想:为什么小数点的前面写“0”?
4.引出以米为单位的两位小数。
指着米尺问: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多少厘米?用分数表示是
1100 米,还可以写成0.01米。
3厘米是几分之几米,写成小数是多少米?18厘米呢?
让学生把答案填写在课本上。
想一想: 0.03米、0.18米,小数点后面第一位数表示什么?第二位呢?
5.小组讨论。
王东身高1米30厘米,写成小数是( )米。
全班交流,写成1.30米和1.3米都是对的,(因为30厘米就是3分米)。
6、什么样的分数能改写成一位小数?什么样的分数能改成两位小数?
7.学生类推。
完成课本第89页做一做。
四、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练习二十一第1题,巩固对小数含义的认识。(让学生填在课本上)
2.完成练习二十一第2题,巩固小数的读法,并让学生说,在这题中获得了哪
些信息。
五、课堂总结
六、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小数里的这个小圆点我们把它叫做小数点;小数点左边的部分是整
数部分;小数点右边的部分 是小数部分。你会读小数吗?让学生试读标价牌上的
小数。提醒学生注意整数部分与小数部分读法的不同 。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课题:
小数的大小比较
第 课时
教学时间
2012- -
周次 第 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结合“货比三家”的具体情景,经 历比较小数大小,以及与同伴
交流的过程

能力目标:
体验小数比较大小的策 略的多样性,会比较简单小数的大小,发
展数感。

情感目标:
教学重点
学会小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难点
学会小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方法 引导法、探究法
教学模式 自主、和谐、高效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复习旧知


1、为了给女儿添置文具,昨 天中午,老师去逛了三家文具店,意外地发现“完
全相同”的文具,它们的标价……
2、生活中由于种种原因,同一种商品有时标价是不一样的,谁能举例告诉大家。
3、如果是你,你准备到哪家商店去买?为什么?
二、讨论交流、得出方法
1、看哪家文具店便宜,你们认为只要……
2、对,只要看哪个价格小,就是要便宜,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小数的大小比
较。
3、4.9元和5.1元,哪个价格便宜?
4、那你们是怎样比较4.9元要便宜呢?
5、把你比较时的想法和同桌说一说。
(反馈学生的多种比较方法)
6、通常在数 学上为了清楚地表示出这两个小数的大小,可以用“>”或“<”
来连接,你认为4.9元( )5.1元,应该用什么符号连接?
三、尝试比较、巩固方法
1、如果老师还想买其他的文具,你有什么建议?
2、为什么买书包到丁丁店便宜?你能清楚地把你的意思表示出来。
3、这个式子你认为表示 得对吗?从这个式子中,我们都知道8.2元要小,所以
丁丁店便宜,有谁知道他可能是怎么比较出8. 2元要小的。
(反馈学生的多种比较方法)
4、可老师想买橡皮,要知道哪家店最便宜,比较大小时,你认为与前面有什么
不同?
5、三个数比较,你行吗?比一比,看谁能表示得最清楚,让大家一看就知道哪
个价格最小,也就是最 便宜。
(2.36元<2.63元<2.65元
6、从这个式子中,我们能看出价格最小是几吗?
7、谁知道,他是怎么比较出2.36元是最小的?
8、所以,你认为哪个式子表示的最清楚?
四、加深练习、巩固拓展


1、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地方也要用到小数的大小比较,如在运动会的跳
高比赛中,要想知道谁 是第一名,只要看……
看了他们的跳高成绩,你能比较出哪个成绩跳得最高,比一比,看谁表示的最清
楚。
2、他表示的对吗?有谁知道他是怎么比较出1.2米跳得最高的?
3、我们讨论的 问题,就在书本第90页,书上还有一种比较的方法,是借助
卷尺的,请你先在空格内填出这2个点表示 的数。
4、你能看懂他是怎么表示比较的?
5、这种方法我们以后在比较时,也可以用一用。
五、综合练习(略)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七、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结合“货比三家”的具体情景,经历比较小数大小,以及与同伴交流的过程。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课题:练习课 第 课时
教学时间
2012- -
周次 第 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进一步认识小数,初步理解小数的含义。

能力目标:
熟练地比较小数的大小,能解决一般的问题。

情感目标:
教学重点
正确比较小数大小

教学难点
正确比较小数大小

教学方法 引导法、探究法
教学模式 自主、和谐、高效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填单位名称
7.89元=7( )8( )9( )
4.54米=4( )5( )4( )
2、填适当的数
0.56米= 米 =( )厘米
0.89元= 元=( )角( )分
6.18米=( )米( )厘米=( )厘米
3、写出小数:练习P93—8


二、比较大小
1、借助数轴上比较大小。P92-3
2、比较以元、米、分米做单位的小数。P92-4
3、借助情景比较大小,解决实际问题。P92-5,P92
以上各题在学生独立比较后,让学生说说为什么?深化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三、分析思考
P94-10
让学生提出问题后思考,体会我国人均绿地的与其他国家的差距,结合本市申请
生态绿
化城市的需要。
四、你知道吗?
五、课堂总结
六、随堂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借助情景比较大小,解决实际问,以上各题在学生独立比较后,让学生说说
为什么?深化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课题:
简单的小数加减
第 课时
教学时间
2012- -
周次 第 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并掌握计算方法

能力目标:
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笔算小数加、减法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迁移类推能力。

教学重点
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教学难点
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教学方法 引导法、探究法
教学模式 自主、和谐、高效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认一认商品的标价。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3
(1)出示主题图:看图,说说图上画了什么?你从图中获得什么信息?
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教师根据学生获得的信息所提出的数学问题板书在黑板上。
(3)教师从学生的众多问题中选择一个加法的问题和一个减法的问题。我
们今天就来解决这两个问题。
(4)(教师选择例3)提问:该怎么解决?小组讨论解决的方法。教师巡视,
及时掌握学生讨论情况。
(5)集体反馈。
教师引导学生从自己的学习实际情况出发,寻找适合自己知识水平的解决
方法。


(6)集体讨论:0.6+0.8
教师先提示:这道式子 是小数加法。小数加法与以前所学的加法是相同的,
也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教师板书:小 数加法)。
小数加法又该怎样计算呢?(教师板书:计算)
(7)引导学生两式比较:
一道是以元为单位相加,它是一道小数加法题,
一道是 把元改写成角,把小数加法题转化成一道整数的加法题,通过观察比
较知道:整数加法计算时要把相同数 位上的数对齐,再从个位加起;小数加法也
是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列坚式时只要把小数点对齐,就 能使相同数位上的
数对齐.
(8)学生试笔算0.6+0.8
学生在进行笔算之前教师先与学生探讨数位对齐的问题。教师并示范。(一
人板演,其他人在本上做)
引导学生说一说,用坚式计算0.6+0.8时,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
么?
观察、思考:在小数加减法中,要使相同数位的数对齐,只要什么对齐就
行了?
(9)反馈练习:列出2.8+2.1 6.4+0.9的竖式(订正时注意是不是小数点
对齐)
(10)引导学生总结:小数加法与以前所学的加法在计算上有什么相同的地
方?怎样计算小数加法?
2.教学例4:
(1)教师选择例4
(2)这道题你会解决吗?应该怎样列式?
(3)组织学生讨论:该怎样列竖式并正确计算出得数?
(4)引导学生说一说小数减法的小数点为什么要对齐?
(5)这个竖式怎样计算?
学生尝试:(一人板演,其他人在本上做),教师巡视指导.
3.引导学生讨论并总结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使学生明确它们都是相同 数位上的数相加减,都从最低位算起,而且同样是
“满十进一”或“退一作十”。只是小数加减法注意了 小数点对齐,相同数位也
就对齐了。
三、巩固练习:
观察商店图,解决问题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教师根据学生 获得的信息所提出的数学问题板书在黑板上。教师从学生的众
多问题中选择一个加法的问题和一个减法的 问题。我们今天就来解决这两个问
题。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课题:解决问题(一)第 课时


教学时间
2012- -
周次 第 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
题。
能力目标: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

情感目标:通 过解决具体问题,让学生获得一些用乘法计算解决问题
的活动经验,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使学生学会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使学生学会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方法 引导法、探究法
教学模式 自主、和谐、高效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二、自主探究,解决新问题
1.创造情境,引出问题。
展示运动会开幕式上广播操表演情境,吸引学生“进场”。接着, 定格在表演广
播操的一个方阵上(与例1一致),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2.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请学生独立观察画面,收集解决问题的信息数据,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3.组织交流。
请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在“说”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解决问题
的步骤和方法的 理解,并获得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三、自主解决问题。
1、请学生独立解决教科书第99页“做一做”中的问题。注意留给学生充足
的时间。
2、组织交流。
鼓励学生展示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由于学生观察事物的角度不同,收集到< br>的数学信息不同,思考探索的解决方法也就不同。解决“一共有多少个?”的方
法可能会出现多种 。例如:①5×6×8②5×6×(5+3)③5×6×7+5×6④5×6
×7+30⑤30×8⑥3 0×5+30×3


3、学生说得有道理,答案正确,就给予肯定和鼓励,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
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巩固练习
1、请学生解决练习二十三中第1、3、4题中的问题。
(1)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可以不受习题顺序的限制,想先解决哪个问题,就
先解决那个。
解决问题时,如果有不理解的词语,可以问同学和老师。
(2)适时鼓励学生,寻找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3)组织交流。
①在小组内交流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
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表达解决问题过程和结果的学习活动。
②各组推出代表向全班学生展示解决问题的方法。
2.请学生联系身边的事,提出需要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的问题,并解决问
题。
五、课堂总结(略)
六、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通过解决具体问题,让学生获得一些 用乘法计算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感
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课题:解决问题(二)第 课时
教学时间
2012- -
周次 第 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
题。
能力目标: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
题。
情感目标: 通过解决具体问题,让学生获得一些用除法计算解决问题
的活动经验,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使学生学会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问题。
教学难点
使学生学会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问题。
教学方法 引导法、探究法
教学模式 自主、和谐、高效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联系例1,谈话引入
在运动会上进行了广播操表演,第二个项目是团体操表演。(同时出示情景图)
二、自主探究,解决新问题
1.创造情境,引出问题。
展示运动会开幕式上团体操表演情境,吸引学生“进场”。由小朋友提出问题(每
个小
圈有多少人)。
2.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请学生独立观察画面,收集解决问题的信息数据,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3.组织交流。
请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在“说”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解决问题
的步骤
和方法的理解,并获得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三、自主解决问题。
1、请学生独立解决教科书第100页“做一做”中的问题。
注意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
2、组织交流。


鼓励学生展示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
由于学生观察事物的角度不同,收集到的数学信息不同,思考探索的解决方法也
就不同。
解决“能装多少箱?”的方法可能会出现例如,
①960÷6=160 160÷8=20 ②960÷6÷8 ③960÷(6×8)
学生说得有道理,答案正确,就给予肯定和鼓励,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增强学
生学好
数学的信心。(特别是第3种)
四、巩固练习
1.请学生解决练习二十三中第10、14、16题中的问题。
2.请学生联系身边的事,提出需要用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的问题,并解决问
题。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通过解决具体问题,让学生获得一些用除法计算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感受
数学在日 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课题:解决问题练习第 课时
教学时间
2012- -
周次 第 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熟练地解决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能力目标:学生获得一些用乘法计算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感受数学
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 br>情感目标:学生获得一些用乘法计算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感受数学


在日常生活中 的作用。
教学重点
学会解题的方法,发展学生的思维。
教学难点
学会解题的方法,发展学生的思维。
教学方法 引导法、探究法
教学模式 自主、和谐、高效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P101-2
A、学生独立解决。
B、全班交流。
C、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2、P105-15
A、学生独立解决。
B、全班交流。
C、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3、你还有什么问题?
二、自主练习
学生练习15、6、7、8、9、11、12、13
1、学生练习时教师巡视,并对有困难的学生提供帮助。
2、根据学生的错误情况,教师进行针对性讲解。
三、课堂总结
四、随堂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学会解题的方法,发展学生的思维。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课题:
设计校园
第 课时
教学时间
2012- -
周次 第 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活动,让学生更加理解东、西 、南、北、东南、西南、东北、
西北八个方位。

能力目标:
通过让学生自主 调查、讨论,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设计出
自己喜欢的校园。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从多角度观察、分析问题的习惯,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
能力。

教学重点
自主调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设计出自己喜欢的校园。
教学难点
自主调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设计出自己喜欢的校园。
教学方法 引导法、探究法
教学模式 自主、和谐、高效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河北金融学院分数线-师德师风建设总结


四川航天学院-三会一课记录


招警考试-校本研修总结


个人简历表格版-新年致词


高职高考分数-班主任培训心得体会


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国税网


mdis-客户资料登记表格


世界人口日是几月几日-单词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