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 液体的压强》教案
西北政法大学研究生-搞笑的对联
 
9.2 液体的压强 
 
1.
知道液体压强的产生,了解液体压强与固体压强的区别; 
教学目标 
2.
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学会使用压强计; 
3.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会在实验中记录必要的数据,能通过对数据的
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
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认识液体压强的特点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液体压强的规律探索实验 
实验探索法、讨论法
教学用具 
两端开口的玻璃圆筒、侧壁开口的玻璃圆筒、橡皮膜、压强计、水、盐水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  学  步  骤 
 
1.
复习提问
 
 什么叫压强?写出压强大小的计算公式。 
压强的单位是什么? 15帕斯卡表示什么意思? 
 
导
以上问题,由学生回答,回答
有错的请另外的学生纠正或补充,然后由
入
教师评讲。 
新
课 
2.
新课引入
 
放在水平面上的固体,由于受到重力作用,对支承它的物体表面有压强。<
br>液体也受到重力作用,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能流动,盛在容器内对容器底
部、侧壁和内部有没有
压强?如果有压强,会有哪些特点呢? 
1. 
研究液体对容器的压强
 
演示实验:将少量水倒在平放在桌上的玻璃板上,水在玻璃板上散开;将
新
课
教
学 
水倒入上端开口、下端扎有橡皮膜的玻璃圆筒内(倒水前
,让学生观察橡皮
膜表面与筒口相平),请同学们说一说,观察到什么现象?(橡皮膜向下凸
出
);把水倒入侧壁开口处扎有橡皮膜的圆筒(倒水前,也让学生观察橡皮
膜表面与侧壁筒口相平),又请
同学说一说,观察到什么现象?(橡皮膜向
外凸出)。 
 - 4 -
 
 根据以上实验表明,液体由于受重力作用,对容器底部有压强;由于液体<
br>具有流动性,对阻碍液体散开的容器壁也有
压强。 
演示:实验装置如右图,指导观察,得出
实验结论。
液体对容器侧壁的压强随着深度增加而
增大。 
2.
研究液体内部的压强
 
 介绍压强计:介绍时,用手指轻轻按一按
金属盒口的
橡皮膜(不宜重按,避免U形管中的水冒出管口),请同学们观
察压强计U形管中两管液面出现的高度差
,力稍大点,两管液面的高度差也
增大,表明:U形管两管液面的高度差越大,橡皮膜表面受到的压强也
越大。 
 实验步骤: 
将水倒入水槽,观察U形管两边的液面,将金属盒放入水中,再观察
液面的变化情况; 
逐渐将金属盒放入水中的不同深度,观察在此过程中,U形管中液面
高度差的变化情况; 
保持金属盒在液体中的同一深度,调节金属盒朝着各个方向,观察U
形管中的液面变化情况; 
比较金属盒在水和盐水中同一深度时,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 
 课堂讨论 
 当把压强计连
着的扎有橡皮膜的金属盒放入水中(或盐水)时,在U
形管中观察到什么?(U形管的两管液面出现高度
差) 
 
 
出现这个高度差,说明什么问题?(学生答:表明液体内部有压强) 把橡皮膜朝不同的方向,U形管两管液面还有没有高度差?又说明什
么问题?(仍有高度差,表明液
体内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将橡皮膜保持在同一深度,朝着不同的方向,这个高度差是否相等?说明什么问题?(这个高度差相等,表明液体内同一深度处向各个方向
的压强相等) 
 橡
皮膜在3厘米、6厘米、9厘米处时,这个高度差有什么不同?又
说明什么问题?(6厘米处这个高度差
比在3厘米处大,9厘米处这个高
度差更大,表明液体内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用水和盐水做实验的U形管两管液面的高度差,在同一深度为什么盐
- 5 -
 
水比水大?又说明了什么问题?(因为盐水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表明
在同一深度处,液体密度越大的压强也越大) 
 小结: 
通过讨论、归纳得出:液体内部各
个方向上都有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
液体的压强增大。同一深度上各个方向的液体压强大小相等,液体的
压强还
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作
业 
 
阅读课文、练习册 
 
板
书
设
计 
液体压强的特点
一、液体对容器的压强 
1.对容器底部有压强(重力)
2.对容器的侧壁有压强(流动性) 
液体对容器侧壁的压强随着深
度增加而增大。
二、液体内部的压强特点 
1.各个方向上都有压强 
2.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3.同一深度各个方向上的压强大小相
等 
4.压强还与液体密度有关
本课重点是让学生通过实验,研究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关键是要学生做
教
后
这个实验的操作较为困难,学生实验时教师要多加指导。 
记 
好实验。课内,老师讲解实验步骤、实验注意事项和要研究的问题非常必要。
实验中指导学生正确实验、
进行观察,如实记录数据,对正确得出结论,
非常重要,这是实验成败的关键之所在,也是指导学生学好
物理的重要方法。
第17课时:液体压强的计算 
教材:《初中物理第一册》第十章第三节
4. 巩固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的知识; 
教学目标 
5. 在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规
律的基础上学会对液体压强的计算,记住液体
压强的计算公式,并能利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6. 初步培养学生由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的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突出液体内部压强公式推导的思路和方法 
教学难点
 
认识
p
gh
的物理意义 
- 6 -
 
教学方法
 
逻辑推理、讲授法 
教学用具
帕斯卡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  学  步  骤 
3. 
复习提问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关于液体压强,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导
 上面问题,由学生回答,由学生补充,然后进行讲评。
入
4. 
引入
新
我们进行海洋开发、船舶制造等都要求准确计算出液体在某一深度处压
课 
强的大小。同学们已经知道了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根据课文前的“?”和
图10—13,液体在某一深
度处的压强有多大,应该怎样计算呢?  
3. 
液体压强的特点和规律
 
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都有压强(由于受到重力和有流动性) 
 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液体的压
强随深度
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
等,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h 
 
4. 
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
 
 假设:既然液体内,
在同一深度处向各个方向的压
强相等,只要计算出向下这个方向的压强,这一深度
S
A 
新
课
教
学 
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知道了。要计算液面下
深度为h处A点受到的压强,可
设想从水面到A处有一液柱,底部有一液片,其面积S等于该液柱的横截
面
积,液片在水中所处深度等于液柱长,这个液片受到的向下的压强只与液片
上方的圆柱形液柱
有关,这个压强是由此液柱的重力产生的。 
 公式推导过程 
p
FGmg
Vg
Shg
gh
SSSSS
 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
p
gh
式中p为液体的压强(帕斯卡);ρ为液体的密度(kgm
3
) 
g
为常数9.8Nkg;    h为深度,指液面到该处垂直距离。 
 公式的物理意义 
 -
7 - 
 
 
 
对于同一种液体,压强与深度成正比; 
对于不同液体同一深度处,压强与液体密度成正比; 
公式中不包含面积S,表示液体的压强与所取的受力面积大小无关、
与容器的形状、液体的质量
、重力、体积均无关系。 
 做模拟帕斯卡桶实验,加深印象。(用塑料小瓶代替桶,用1米长的乳胶<
br>管代替长玻璃管。用刀片在塑料小瓶壁上竖划几条缝,把乳胶管密接在瓶口
上。把少量水倒入乳胶
管,把胶管提起到一定高度,瓶壁上的缝即被水压开,
水沿缝流出。) 
5.
例题
 
 做题前提醒学生注意统一单位。ρ用千克/米
3
,h用米。
 根据计算结果进一步强调p与S无关,而压力与S有关系。 
6.
归纳本课学习内容
 
 本课学习了液体压强的计算,可以按步骤计算,也可以利用公式
p=ρhg
计算。希望同学们对按步骤计算要认真理解、掌握,不要死记硬背计算公式。 
 利
用公式计算液体压强时,一定要按规定使用单位,即ρ——千克米
3
、h
——米、g—
—牛顿/千克,压强p的单位就是帕斯卡。 
 根据液体压强公式可知:液体压强跟液体的深度和液体的
密度有关;跟液
体的总重、盛液体的容器形状无关。注意理解公式的物理意义。 
作
业
 
章后习题4、5、6 
 
 
板
书
设
计
液体压强的计算 
一、液体压强的特点 
二、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 
pFGmg
Vg
Shg
gh<
br> 
SSSSS
g 为常数9.8Nkg;
h为深度,指液面到该处垂直距离 
三、公式的物理意义 
A
.
对于同一种液体,压强与深度成正比; 
B.
对于不同液体同一深度处,压强与液体密
度成正比; 
C. 公式中不包含面积S,表示液体的
压强与
所取的受力面积大小无关、与容器的形状、
液体的质量、重力、体积均无关系。
p
gh
式中p为液体的压强(帕斯卡);
ρ为液体的密度(kgm3) 
 - 8 -
 
本课重点是在归纳液体压强规律的基础上,分析液体内某一深度处压强的计算步骤和推导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在分析、推导前设想一段液柱(学生的
抽象思维),由于初二
学生思维能力的限制,补充做了演示实验使学生的思维
由形象过渡到抽象,使学生先有一个实际感受,再
进行想象,搭一个阶梯,就
比较容易了。 
教
本课分析较多,为了使学生在45分种内
不至于疲劳,让学生对例题自己
后
练习,并且分为三部不同条件进行练习,练习后再分析液体压
强跟哪些因素有
记
关,更为恰当。同时让学生通过练习、比较分析,这样得出结果就顺理成章。 
讲解中,对公式
p=ρhg中的h表示深度要特别强调,避免学生误认为h
是液体内某处到容器底部的距离,否则将在计
算中发生不必要的错误。 
对于布置的作业中的计算题,希望能要求学生按步骤计算和利用公式计算两种方法来完成,达到学生对公式物理意义的理解的目的。 
 
 
 -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