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鲁迅的资料

绝世美人儿
814次浏览
2020年08月17日 04:43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浙江大学研究生分数线-感恩节日期


关于鲁迅的资料

作者简介之一

[鲁迅](1881—1936) 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
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的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思想影响。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
学 医,后从事文艺工作,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05年至1907年,以孙中山为首的革
命派和以康 有为、梁启超为首的改良派展开大规模的论战时,鲁迅站在革命派一边,发表了
《摩罗诗力说》、《文化 偏至论》等重要论文。1909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辛亥
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 政府教育部部员、佥事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
学等校授课。1918年5月发表中国现代文学 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对人吃人的
封建制度进行猛烈的揭露和抨击,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 石。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
杂志的工作,站在反帝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的最前列,并同早期共产 主义者李大钊等取一致
步调,坚决反对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妥协、投降倾向。
1918年至 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呐喊》、《坟》、《热风》、《旁徨》、《野草》、《朝花
夕拾》、《 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表现出爱国主义和彻底的革命民主主义的思想特
色。其中,1921 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品
之一。在这一时期,鲁迅开始 接触马列主义,阅读过《共产党宣言》、《国家与革命》等著作。
1926年8月,因支持北京学生爱国 运动,为反动当局所通缉,南下到厦门大学任教。1927
年1月来到当时革命中心广州,在中山大学任 教。“四·一二”蒋介石反革命政变后,愤而辞
去中山大学一切职务。其间,目睹青年中也有不革命和反 革命者,受到深刻教育,彻底放弃
了进化论思想。1927年10月到达上海,认真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 理论。1930年,左翼作
家联盟成立,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左翼文学运动的主将。这期间,先后参 加中国自由运
动大同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等进步组织,不顾国民党反动政府的种种迫害,积极参加革命
文艺运动,介绍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同国民党反动派御用文人及其他反动文人、反动文学
进行 不懈的斗争,逐步成为我国文化革命的旗手和无产阶级的伟大战士。1936年初“左联”
解散后,响应 党的号召,积极参加文学界和文化界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从1927年到1935
年,创作了《故事新 编》中的大部分作品和大量的杂文。后十年的杂文,是以马克思列宁主
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地、深刻地分 析了各种社会问题,表现出高瞻远瞩的政治远见和韧性的
战斗精神。这些作品收辑在《而已集》、《三闲 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
《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等 专集中。鲁迅对中国的文化事业作出了巨大的
贡献:他领导和支持了“未名社”、“朝花社”等进步的文 学团体;主编了《国民新报副刊》(乙
种)、《莽原》、《奔流》、《萌芽》、《译文》等文艺期刊;热 忱关怀、积极培养青年作者;大力
翻译介绍外国进步的文学作品和绘画、木刻;搜集、研究、整理了大量 中国的古典文学,批
判地继承了祖国古代文艺遗产,编著《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整理《 嵇康集》,
辑录《会稽郡故书杂集》、《古小说钩沉》、《唐宋传奇集》、《小说旧闻钞》等等。193 6年10
月19日病逝于上海。1938年出过《鲁迅全集》(二十卷),新中国成立后,鲁迅的著译已 分
别编为《鲁迅全集》(十卷),《鲁迅译文集》(十卷),《鲁迅日记》(二卷),《鲁迅书信集》,
并重印鲁迅编校的古籍多种。1956年,党和人民政府迁移重建了鲁迅墓。毛泽东亲自为鲁
迅 墓题字,并多次号召全党和全国人民向鲁迅学习。北京、上海、绍兴等地建立了鲁迅博物
馆、纪念馆等。

作者简介之二


鲁迅(1881—1936)伟大的文学 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人,无产阶级
文化思想的先驱。原名周树人,字豫才,生 于浙江绍兴城内一个没落的封建家庭。母亲鲁瑞,
农民的女儿,品格高尚,对鲁迅影响很大。七岁入私塾 “三味书屋”,读诗书经传,但他更喜
欢野史、杂记,同时又喜欢美术和民间文艺。十三岁时,祖父因科 场案被捕入狱,父亲又患
了重病,家庭由小康而坠入困顿。十六岁那年,父亲去世,家里“几乎什么也没 有了”。家庭
经济地位的变化,使鲁迅饱尝了世态炎凉的况味,看到了封建社会的腐败和封建道德的虚伪 。
鲁迅幼年及祖父下狱后常住外婆家,使他有机会接触农民的孩子,了解农民的痛苦生活和勤
劳 朴素的品质。所有这些,对鲁迅后来的思想和创作产生深远的影响。

1898年5月鲁迅入 南京江南水师学堂,后转入江南矿务铁路学堂。在南京四年,鲁迅从维
新派变法中接触了西方资产阶级民 主主义思想和近代自然科学知识。严复翻译的《天演论》,
使他接受了达尔文的进化论,相信“将来必胜 于过去,青年必胜于老人”的社会发展观。1901
年12月鲁迅从矿路学堂毕业,怀着“救国救民”的 信念决定去日本留学。次年1月入东京弘
文书院学习。为了表示与满清统治斗争到底、献身祖国解放事业 的决心,鲁迅毅然剪掉象征
种族压迫的辫子,并存照题诗,发出“我以我血荐轩辕”的庄严誓言。190 4年鲁迅到仙台医
学专门学校学医,以为“日本维新大半发端于西方医学”,想借此走“科学救国”的道 路。但严
酷的现实使他醒悟到改变“愚弱的国民”的精神尤为重要。于是弃医从文,立志以文艺来唤起< br>民众。1906年6月,鲁迅回到东京,积极参加反清爱国的革命活动,翻译与介绍了具有反
抗精 神的外国小说。1907年,他写了《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文章,站在革命民
主主义的立场 ,以进化论为主要武器,对形形色色的反动思潮进行猛烈的批判,提出改革中
国社会的政治主张。

1909年夏,离日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教书。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鲁迅非常兴奋 ,热
情地欢迎、支持这一革命。1912年1月,孙中山领导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鲁
迅应教育总长蔡元培之邀请,赴南京教育部任职,后随部迁往北京,先后任社会教育司科长、
佥事。他 亲眼看到袁世凯称帝和张勋复辟的丑剧,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和妥协,“看来看去,
就看得怀疑起来,于 是失望、颓唐得很了”。他在寂寞和苦闷的心情中抄写碑帖,整理古籍;
同时考察中国的历史,思索中国 的前途。《唐宋传奇集》和《嵇康集》等大多是这个时期辑
录整理的。

俄国十月革 命的胜利,给正在沉思、探索的鲁迅以强烈的震动,使他看到了“新世纪的曙光”
和人民革命的希望。“ 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使鲁迅的革命精神更加振奋。从1918年起,
鲁迅参加《新青年》的编辑工作 。这一年四月,鲁迅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揭
露封建制度和孔孟之道的吃人本质,发出“救 救孩子”和推翻这个社会的号召。在现代文学史
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从此,鲁迅“一发而不可收”,接 连发表了《孔乙己》、《药》等优秀短
篇小说和大量匕首投枪式的杂文,以彻底反封建的思想和犀利冷峻 的艺术风格,显示文学革
命的实绩。

1920年秋天开始,鲁迅先后在北京大学、 北京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教中国古典文学,并坚持
文学创作。《中国小说史略》就是根据教课讲义整理成的 文学史专著。1921年12月鲁迅写
成著名小说《阿Q正传》。作品通过雇农阿Q这个典型,鞭挞封建 制度对农民的残酷压迫和
精神奴役,深刻批判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这是鲁迅的代表作之一,也是现代 文学史上一
座丰碑。1923年和1926年相继出版了短篇小说集《呐喊》和《彷徨》,展示了辛亥革 命和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广阔的生活画面。散文诗集《野草》也是这个时期的作品。



1925年,围绕“女师大风潮”,鲁迅同封建势力和资产阶级自由派进行尖 锐的斗争。1926年
1月,在大革命高潮声中发表著名杂文《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提出“打落 水狗”彻底革命
的口号。在“三·一八”惨案中,面对反动军阀的血腥暴行,鲁迅愤慨地指出:“血债必 须用同
物来偿还,拖欠得愈久,就要付更大的利息。”同年八月,因受反动军阀的迫害,鲁迅离开
北京到厦门大学执教,著有《汉文学史纲要》和优秀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五篇。这些散
文笔调优美 、含蓄,感情深沉、激宕,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1927年1月到广州中山
大学任教,发表了著名 文章《庆祝沪宁克服的那一边》,热烈赞颂革命,发出“永远进击”的
号召。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 革命政变,血腥屠杀共产党员和进步学生,鲁迅因营救中山
大学学生无效,愤而辞去该校一切职务。血的 事实使鲁迅“轰毁”了进化论思想,认识到“青
年必胜于老人”的偏颇,向共产主义的思想飞跃。

1927年9月底,鲁迅到上海定居。从此专门从事文学创作和文艺运动。在1928年文学 论
争中,鲁迅比较系统地学习马克思主义,深刻地进行自我解剖,确信“惟新兴的无产者才有
将 来”。长期阶级斗争的磨炼和艰苦的自我教育,使鲁迅确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成为一
名共产主义战士 。

鲁迅最后的十年,在党的领导下,在新文学的战场上,冲锋陷阵,浴血奋战。他参加“左 联”
的领导工作,并先后参加了革命互济会、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等进步组
织。他还主编和与人合编过《语丝》、《奔流》、《前哨》等革命刊物,倡导过文艺大众化运动
和新兴木 刻运动,培养了不少革命作家。他以杂文为武器,同形形色色的资产阶级文人进行
英勇、坚决的斗争,揭 露他们充当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走狗的丑恶嘴脸。1935年10
月,中国工农红军经过二万五千里 长征,胜利到达陕北,鲁迅怀着极大的喜悦,向中共中央
和毛主席发了贺电,表达了对党和毛主席的崇敬 和热爱。

鲁迅为革命为人民鞠躬尽瘁,积劳成疾,但谢绝到国外就医。“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
孺子牛”,坚持在中国战斗到最后一息。1936年10月19日在上海逝世,终年五十六岁。 鲁
迅的“治丧委员会”由毛泽东、蔡元培、宋庆龄、茅盾等人组成。上海各界敬献的“民族魂”旗
帜,覆盖着他的遗体。中共中央从延安发来唁电,谨表哀悼。当鲁迅遗体在虹桥公墓安葬时,
成千上万 的群众赶来送殡。解放后,鲁迅遗体移葬虹口公园,毛主席亲书“鲁迅先生之墓”
六个大字,出版了《鲁 迅全集》二十卷,《鲁迅书信集》和《鲁迅日记》各两卷。鲁迅著作
已被译成五十多种文字广为传颂,为 世界各国人民所热爱。

一亩等于多少平方米-灯谜大全及答案


千年包公-法国女留学生


苏大应用技术学院-关于诚信的演讲稿


中南大学教务网-个人简历工作经历


走进初三-2015全国卷


包身工-往事作文


用心去工作-围城读后感


杜鲁门州立大学-好句摘抄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