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全册
集邮册-小学教师工作总结
 
第八单元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第5课时  5、4、3、2加几
【教学内容】 
教材第95页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5、4、3、2加几可以用交换加数的方法和想大数加小数进行计算。 
2、培
养学生用9、8、7、6加几技能学习5、4、3、2加几的计算,从而提高学
生学习知识的迁移能力和
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和认真负责的态度。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5、4、3、2加几可以用交换加数的方法和想大数加小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用9、8、7、6加几技能学习5、4、3、2加几的计算,从而提高学生学
习知识的
迁移能力和计算能力。 
【教具准备】 
教师准备:
口算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口算。 
    9十5=
9十3=  8十5=  8十3=  9十4= 
    9十2=  8十4=  7十5=
6十5=  8十6= 
2、8十9=? 
让学生口算并说思考过程。 
    师:
同学们用了不同方法进行计算。这节课,我们继续用这些方法学习5、
4、3、2加几的20以内的进位
加法。(板书:5、4、3、2加几) 
二、新知探索 
 1、出示5十7=,同桌合作学习。
    问:5十7等于多少?怎样计算呢? 
    ①学生独立试做5十7。 
②同桌交流并探讨多种计算方法。 
    ③学生汇报各种算法,教师板书。 
④师:同学们在计算时喜欢哪种方法并能计算准确,就选择哪种方法。 
2、小组合作,探究5十8、4十8、3十9。 
    ①学生分析每道题的算法,把得数写在书上。
    ②汇报不同的算法,师板书。 
③讨论:在20以内进位加法中除了例题中写出的,5
加几、4加几、3加几、
2加几的题还有哪些? 
师提示1:20以内是指得数从11到20。 
    师提示2:进位加是指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
    学生抢答汇报得数。 
 3、看书质疑。 
 4、做一做。 
①看图列式。(第1题) 
    学生看图,说图意,列式计算。 
②第2题和第3题。 
学生自己做题,观察上下两道题有什么规律。通过观察,发现加数调换了位
置,和不变。 
5、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运用了很多方法来计算5、4、3、2加几,有凑十法、还有调换加数位置,想大数加小数,只要计算准确,无论用哪种方法都可以。    
三、练习应用
 1、先说得数,再说算式。(练习二十二第l题) 
每个图形的角上都有一个数,用外面的数加里面的数。按照外面的数变化按
顺序先说得数,再说算式。
    学生汇报。 
 2、看谁算得又对又快。(练习二十二第3题) 
时间一分半,答完之后,集体订正。 
 3、练习二十二第4、5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4、练习二十二第2题。 
先让学生看懂这个表,让学
生把得数填在书上表内。(教师对学习有困难的
学生,可以鼓励他先说问题,再计算。)
四、反思总结 
创立合作讨论的氛围,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意识,让每一个学生都在小组中发表
自己的看法,互相交流、补充、完善,学生在开放自主的环境里,思维也会开阔、
活跃起来。
板书设计: 
5、4、3、2加几 
课后反思: 
 
 
第八单元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第4课时
8、7、6加几的巩固练习 
【教学内容】 
教材第93、94页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训练学生用不同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 
3、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的算法多样化。 
【教学难点】
掌握用交换加数的方法口算8、7、6加几。 
【教具准备】
教师准备:
口算卡片
。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 口算(抢答) 
6+5    6+7   8+6
9+3   8+8    9+8    9+7   8+4   6+8 
6+8    7+4
9+4     8+5   8+7    7+9    5+7   5+8   8+2
二、新知探索 
1、 练习二十一的第1题
先出示转盘,让学生弄清题意,转动转盘,知道用中心的数依次去加外面的每一个数。
然后让同座相互说,在让四人小组进行接力赛,看哪组算的又对又快。 
2、
练习二十一的第6题 
让学生讲图意,问:右边有多少个△?你会用算式表示吗? 
学生回答,
左边有8个△,一共有15个△,求右边有多少△?教师板书:8+□=15问:谁
来说说是怎样算的?
3、练习二十一的第8题 
出示猴子图,你们知道图上画的是什么?
一些猴子、鹿、小鸟。一共有多少只猴子吗?指名说一说图的意思? 
原来有
只猴子,又跑来     猴子。求一共有多少只猴子? 
7+4=11
指名板书,其余同学在书上完成。集体订正。 
说一说你7+4=11你是怎样想的?
把4分成3和1,7加3等于10,10加1等于11.一共有11只猴子。
还可以怎样想呢?把7分成6和1,4加6等于10,10加1等于11.
你还能提什么数学问题? 
4、用数学(练习二十一的第3题)
采用上车的方式,使学生明白只有把算式的结果与车号一样,就可以上车。 
三、练习应用 
第94页练习二十一的2、4、7、9、10。 
四、反思总结 用游戏的形式吸引学生的兴趣,练习8、7、6加几的进位加法用“凑十法”熟练
口算8、7、6加
几的进位加法。8、7、6的好朋友分别是2、3、4。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8、7、6加几的巩固 
 
第八单元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第2课时  9加几的巩固练习
【教学内容】 
教材第90页内容。 
【教学目标】
1、在交流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各种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体验到算法的多样化。
2、在体验算法多样化的基础上理解“凑十法”。
3、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用“凑十法”口算9加几的思维过程。 
【教学重点】
在体验算法多样化的基础上理解“凑十法”。
 
【教学难点】
体验“凑十法”的优越性
。 
【教具准备】
教师准备:
口算卡片、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口算,并说说两题之间有什么关系? 
9+1+5
9+1+4           9+1+8 
9+6            9+5
9+9 
二、新知探索
1、指名说说“9+6”、“9+5”、“9+9”这三题计算时怎样想?
2、出示口算卡片。 
(1)开火车口算: 
  9-2=    9+6=
9+10=    9+2=     
7-5=    9+9=    10-5=   9-5=
9-6=    9+4=    9+8=    9+0= 
(2)指名口算:
4+5+3=    6+3-2=    9-2+4=    
9-4+3=
10-l+5=   2+7+9= 
(3)做游戏:找朋友。 
(教师把9加几的算式卡片和
10—18的数字卡片发给学生。一位学生拿着卡片
“9+2”走上讲台说:“我的朋友在哪里”,另一
位同学拿着数字卡片“11”也走
上讲台说:“你的朋友在这里。”大家齐读:9+2=1I)
3、指导练习 
这是一道开放性题,题中给出蜜蜂采花蜜的情景图,图下是口十口=口,没有提
出要计算的问题。学生可以根据图意计算“有多少只蜜蜂”,也可以根据图意计
算“有多少朵鲜
花”。 
三、练习应用 
完成第90页练习二十剩下习题。
四、反思总结 
师:今天我们又复习了9加几的计算,还复习了应用题和填括号里的计算题,<
br>大家都学得不错,希望课后同学们还要多练习,尽快提高计算速度。 
板书设计: 
9加几的巩固练习 
 
课后反思: 
 
 
第八单元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第1课时  8、7、6加几
【教学内容】 
教材第91页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已有经验
的基础上,自主探索得出计算8、7、6加几的各种方法;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凑十法”,并能正确熟练
地口算8、7、6加几。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及概括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对知识的迁
移类推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数学应用的意识。 
【教学重点】
能正确熟练地口算8、7、6加几。 
【教学难点】
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主探索得出计算8、7、6加几的各种方法。 
【教具准备】
教师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教师创设情境:体育课可好玩了,瞧,同学们都在跑步呢。观察主题图,从
图中获得了哪些数学信
息? 
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这时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请同学们帮忙算一下。
先在小组里讨论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好吗? 
2、小组合作讨论。
3、小组汇报交流。
4、教师小结:同学们想出的这几种办法都不错,这些方法中你最喜欢哪一种方
法?
二、新知探索 
1、如果用计算的方法,应该怎样列算式呢?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8十5。 
师:8十5应该怎样计算呢?请同学们在小组里用小棒摆一摆。
2、小组汇报交流。(由于学生有了9加几的基础,所以很容易想到用“凑十法”
来解决这个问
题。) 
3、师边板书边小结:同学们真聪明,都想到了从5根小棒中拿出2根,跟8根
小棒凑
成10根,10根小棒再加上剩下的3根,就等于13根小棒,这种方法真
不错。
问:其他小组还有不同的计算方法吗? 
4、师:刚才我们通过摆小棒,计算出
了8十5=13,现在我们不摆小棒,只看
算式,你能计算出8十4、7十6、6十5的结果吗?
学生汇报。(教师多让几个学生说想法。) 
5、师:同学们刚才都是把8、7、6分别凑成l
0,然后用lO再加上剩下的数,
这也就是我们今天共同研究的主要内容8、7、6加几的计算方法。
(教师板书课题) 
6、师:同学们真不简单,自己想出了做8、7、6加几的题的方法,这种
方法跟
我们学过的9加几的方法一样,都是利用“凑十”。那老师这里有一道题目8十
9,看哪
个同学想到的方法最多? 
学生汇报:
 
三、练习应用
完成教科书“做一做”。 
第1题  “圈一圈”,完成凑十的过程,再算出得数。
第2题  先让学生说出凑十过程,再填在书上。 
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四、反思总结 
本节课学习“8、7加几”是要引导小朋友实现策略的迁移,使学生进一步熟悉
运
用“凑十法”计算8、7加几的进位加法计算。 
板书设计: 
8、7、6加几
 
课后反思:
 
 
 
第八单元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第1课时  9加几
【教学内容】 
教材第89页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各种学习活动
,得出计算“9加几”的各种方法,初步掌握“凑十法”的
思维过程。通过比较,优化“凑十法”,并能
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2.通过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的经验上自己得出计算“9加几”的
各种方法。
通过比较,找到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
3.体会多种计算方法的乐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凑十法”并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教学难点】
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教具准备】 
教师准备:
课件。
学生准备:
13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小朋友们,十月份是我校的体育节,我们学校不仅举办了盛大的开幕仪式,
还举行了全校运动会
。为了给运动员解渴,他们还准备了一些饮料,已经喝了一
些,比赛快结束时,小明问:“还有多少盒?
” 
二、新知探索 
    1、组织学生讨论“一共有多少盒?”的问题。 
①小组讨论,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②组织全班学生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2、请小组代表向全班学生介绍本组的方法。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逐一显
示各种解决方法。 
①点数出结果。 
    从9接着数。 
从4接着数。
②推算出结果。10加4等于14,9比lO少1,所以9加4等于13。
③用“凑十法”计算出结果。 
3、理解“凑十法”。 
①操作:左边摆9根小棒代表箱子里的9盒饮料,右边摆4根小棒代表箱外
的4盒饮料。
    演示口算过程。 
②教师边提问边指导操作:回忆一下,刚才的同学是怎样移动饮料的
?该怎
样移动小棒呢?(指名演示) 
(箱子外面的四盒饮料拿走一盒,还剩几盒?10盒再加
上箱子外面剩下的3
盒饮料一共是多少盒饮料?所以9加4等于多少?)
③问:在这几种方法中你比较喜欢哪一种? 
4、解决“踢理的和跳远的一共有多少人?”
    5、引导学生观察画面,问:你还能提出哪些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小组讨论后
发表意见
,解决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三、练习应用 
    1、练习二十第l题。 
①先说图意,再列式。 
    ②集体评议,订正,并说一说计算方法。 
2、练习二十第2题。 
    3、练习二十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四、反思总结 
培养学生提出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
学生能在自提问题,解决问题和探
索方法的过程中,发现不同于常规的思维方法和途径,发现新旧知识的
联系,因
此要对他们进行层层深入引导,让他们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真正把学生
的主体
性放在突出的地位。 
板书设计: 
9加几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