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数学备课全集

巡山小妖精
969次浏览
2020年09月12日 07:06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安徽高考录取分数线-做人的名言




第一单元 数数
单元教学内容:第一单元(第2----5页)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 是第2——5页的内容,第2、3页是一幅美丽
的画面,图中有教师、学生、鲜花、树木、楼房,人和物 的数目注意
用到10以内的各数。新教材丰富的教学资源,不仅将数扩展到20,
而且画面中, 每个数量出现了多种角度数的话,还会数出很多,这就
给予学生创设了充分观察、探究的空间。在教学中 ,注意采用多种形
式,让学生数画中的事物,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的能力,并不要求都
数到,只 要教师心中有数,在学生数出以后能给及时正确的评价即可。
单元教学目标:
1、在和谐愉悦的探讨氛围中,了解学生的数数和认数情况。
2、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体验与人合作交流的快乐。
3、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使学生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激发学
生学习的兴趣。
4、充分利用材料资源,渗透思品教育。
单元教学重、难点:
1、学生数数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的的数感。用多种形式,
激发学生爱数学的情感。
2、引导组织好学生小组学习,使学生初步感知合作学习的快乐
及要求。
教学准备:课件、卡片等。



单元课时安排:约1课时。
第一课时 数一数
教学内容:第2——5页(数一数)
教学目标:
1、在非常和谐愉悦的氛围中,初步了解儿童认数、数数情况。
2、通过观察等探求活动,使学生初步建立数感,初步培养学生
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合学生体验与人合作、交流物快乐,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参
与意识。
4、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及其对人对物的爱的情感,初步培养学
生会听、会说、会补充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初步建立数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及合作与参
与的意识。
教学准备:课件,学生分成四人一小组。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 br>教师拿出一份礼物————金龟子的信,让学生随着美丽的画面
和动听的音乐听信:亲爱的小朋友 们,你们好,从今天开始,你们将
成为一名真正的小学生了,在学校里,你们将会在老师的带领下,学< br>到许许多多有用的知识,学会许多的本领,会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着巨
大贡献的人,你们高兴吗?数 学书里都是一些有趣的游戏和活动,充



满了神奇,学好数学非常有 用,它可以帮助你解决一些你生活中的困
难,你们想学习数学吗?那么,从现在开始,你们的数学胡老师 将会
把你们带进数学的王国里,让你们学好数学,用好数学,到那时,你
们一定会成为一名出色 的小学生的,你们有信心吗?
二、认真观察,小组讨论,了解数数情况
课件出示书中第2——3页的画面。课件数一数课件
1、这是什么地方?你认为它美丽吗?
2、请你说一说:这幅图是什么意思?图上的物体分别有多少?(先
小组讨论,互相说,教师深 入到小组里了解情况,并且在个别组里探
讨数数规律,然后再请小朋友说)
3、评价:你认为你们组有什么优点,别的组呢?
三、操作感知,及时强化
1、数周围的实物(可带领学生走出教室,数一数学校里的事物各有
多少)
过渡:小 朋友,美丽的校园就是我们的乐园,让我们一起到儿童乐
园中去玩吧!(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进校园)
找找数娃娃
美丽的校园藏着许多数娃娃,你愿意找到它们吗?找到后与好朋友
(包括老师)交流,练练点子表示数。
2、开放性练习
猜一猜,想一想、说一说,验一验
手里最多能拿几根粉笔?



盘子里最多能放几个苹果?
笔筒里最多能放几支笔?
四、总结提升 兴趣的延伸
谈话:数学与我们的生活紧紧相连,每一个数学王国的成员都正
眨着智慧的眼睛看着我们,你们想与它们交朋友吗?你打算今后怎样
做?学生自由谈论。
教学反思:
由于学生刚从学前教育转入正规教育,不适应的环境是显而易见
的,学生 上课普遍比较好动,因而教师的着力点应该主抓纪律。“数
一数”教学内容大多数学生已初步掌握,主要 是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
是重点。

第二单元:单元分析

单元教学内容:第6―――13页(比一比)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比多少、比长短 、比高矮这几个部分,
按知识间具有的内在联系,将第 二单元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比多
少,另一部分是比长短和比高矮,这样化分是为了突出长短和高矮之
间的内在联系,比长短是在水平面上比的,而比高矮是在垂直面上比
的,但它们的方法是相通的 ,是相同数学思想在不同情况下的应用。
可以说,比高矮是比长短教学的延续。本单元体现了数学与现实 生活
的联系,为全册教材开了个好头,因为一方面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与



社会生活的的密切联系,知道数学是有用的知识,对产生亲切感,另
一方面,也激发了刚入学儿童对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并且
本单元在编排上还具有开放性和创造 性的特点。通过本单元的学习,
还要给学生创造合作与交流的机会,给了学生充分的学习自主权,同时还体现了比较方法多样化的特点,鼓励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
法进行比较。
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比多少、比长短和比高矮,掌握自己认为适用的比
较方 法,知道多少,长短和高矮是比出来的。
2、通过学生操作、观察等活动,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语言表
达和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
3、在与他人合作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初步形成合作交流的意识。
4、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感受数学与曰常生活的联系。
单元重、难点:
1、学会运用自己认为适用的比较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语
言表达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初步体验合作与交流的快乐。
单元课时安排:3课时
1、比多少………………………………1课时
2、比长短………………………………1课时
3、比高矮………………………………1课时




第一课时 比多少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7页内容及第8页“做一做”,练习一中第
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一一对应,知道“同样多”的含义;初步
学会用一 一对应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知道多、少的含义。
2、通过听童话故事,培养学生团结友爱、互相关心、互相帮
助、热情待人的良好品德。
3、使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初步体验数感,激发学生学习数
学的兴趣,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
教具准备:课件,小兔头图片,小猪头图片,砖头图片,木头图片。
学具准备:铅笔、橡皮、梨片图、苹果图、三角形、圆片、花朵片各
若干个。
教学过程:
一、听故事,提问题,教学“同样多”
1.故事:三只小猪长大了 ,要离开爸爸、妈妈自己生活了。他
们各自盖了一间小房子。大哥盖了一间草房子,二哥盖了一间木头房
子,小弟盖了一间砖头房子。房子盖好了,他们高高兴兴搬进了自己
的小屋。可是有一天,来了 一只又饿又渴的大灰狼,他先来到大哥的
房子前,使劲一吹,大哥的草房子给吹倒了,大哥逃到了二哥家 里。
可大灰狼又使劲一吹,结果二哥的木头房子也给吹垮了。没办法,哥



俩赶紧逃到小弟家里。这次不管大灰狼怎么吹,砖头房子一动也不动。
后来,三只小猪一起动脑筋赶走了那只坏透了的大灰狼。三兄弟都竖
起大拇指说:“还是砖头房子最坚 固。” 这一天,天气可好了,河
里的小鱼高兴地在水里游来游去,咦!为什么那边的草地上那么热闹?小鱼“哗啦”跳出水去一瞧,哦,原来三只热心的小猪在帮他们
的邻居小兔盖最坚固的新房子呢 !他们你搬木头我搬砖,干得可欢呢!
小房子很快就盖好啦。那边的石桌上放着许多好吃的,肯定是
热情好客的小兔招待小猪的。
(1)三个猪兄弟为什么要帮小兔盖房子?
进行德育教育:团结友爱、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热情好客。
(2)(课件出示)图上有几只小兔?每个小兔搬多少砖?课件比多
少.ppt
学生一边回答,教师一边贴小兔头图片、砖头图片。
(3)一只小兔搬一块砖,有没有多余的砖头?有没有多余的小兔?
学生回答后教师说明: 一只小兔对着一块砖,没有多余的小兔,也没
有多余的砖头。我们就说:小兔和砖头同样多。(板书:< br>同样多。)
(4)提出要求:学生模仿说一遍。
(5)提问:图上还有哪些物体同样多呢?(随意比较)

二、指导操作。(完成教科书第8页“做一做”第1题)
1.教师引导学生摆“同样多”。



(1)教师摆六块橡皮后,请学生对着橡皮摆铅笔,要求铅笔和橡
皮摆得同样多。
(2)全班学生独立摆“同样多”。
在梨片(5个)下面摆苹果片,摆的梨片要和苹果片同样多。
教师和学习有困难学生一起摆弄,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摆好后回答:梨片有几个?一个苹果片对着一个梨片……有没有多余
的。梨片和苹果片怎样呢?
三.教学“多些、少些”。
(1)图上有几只小猪?一共有几根木头?
学生一边回答教师一边贴小猪头图片,木头图片。
(2)一个小猪头对着一根木头比,最后 有没有多余的小猪头?有没
有多余的木头?是小猪多还是木头多?谁多谁少?
学生交流后请小组长代表回答。教师板书:多、少。
教师说明:木头多、小猪少,我们还可以说木头比小猪多,小猪比木
头少。
学生模仿说出谁多谁少,谁比谁多,谁比谁少。
(3)图上还可以比什么?(随意比较)
四.操作。(“做一做”第2题)
(1)第1行摆5个△,在△下面摆○,△要比○多1个。第2行摆
几个○?
(2)第1行摆4朵红花,摆的黄花比红花少1朵,第2行摆几朵黄
花?



3.运用新知, 教科书练习一第1~4题。
1.第1题:左图是猴子多,右图是骨头多。(避免学生产生思维定
势)
2.第2 题:学生观察,看到公鸡和鸭子虽然摆的一样长,但疏密不
同,进而判断摆的密的鸭子的只数多些,而公 鸡只数少些。
3.第3题:学生在观察到第一排蛋糕同样多的基础上,只需比较两
盒中的第 二排。第二排多的就多些,反之,就少些。
4.第4题:此题是在同一排中比较多少,当第5次循环 出现珠子时,
只出现了一个黄色珠子,所以黄珠子多而红珠子少。
四、总结
教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比一比”,知道在比较时,一定要一个对着
一个比,就会得到正确的结果。
教学反思:
导入新课部分我能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设计与本节课内容相
关的游戏, 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数学,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思维。通
过这一游戏,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能充分 体现数学生活化的观
念,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是处处存在的,使学生能采用不
同的手 段处理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在教学过程中,还要进一步解放思
想,不仅要解放老师的思想,还要解放学生 的思想。老师和学生都要
有面向全体学生的观念,即减少生——师之间的 一一对话,而增加
一个学生和全体学生之间的对话。



第二课时 比长短
教学内容:教科书9页,做一做及练习一5、6题。
教学要求:
1.通过学生观察,初步感知物体有长有短;通过学生操作学会
一般比较物体长短的方法;知道长和短是比出来的。
2.培养学生操作、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爱护学具的良好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掌握比较方法,会比几个物体的长短。
教、学具任务:
1.十二袋不同的物品。
2.两支不同颜色、不同长度的铅笔。
教学过程:
一、感知物体有长、有短
1.引导观察
谈话:每组桌子上有两个纸袋,你们想知道 里面装什么东西吗?
两个人一袋把它们倒出来看一看,有什么?
2.交流、汇报
(1)问:你发现了什么?
(2)小组交流
(3)学生汇报。



学生可能说出:三支铅笔,一支是红色,一支是白色,一支是绿
色; 两把尺子,一把是白色,一把是蓝色;三根毛线,一根是红色,
一根是粉色,一根是蓝色等。
4)引导学生说出:物体有长、有短。 cháng duǎn
板书:长、 短
二、探究比较长、短的方法
1.提问:你是怎么知道这些物体有长、有短的呢?
2.小组合作探究方法。
3.小组汇报。
学生可能说出:(1)看出来的。(2) 把学具横着平放在桌面上,
一头儿对齐或竖着戳在桌面上,比出物体的长短。(3)两头儿都不
对齐。从而比出物体的长、短......
4.揭示比较的一般方法。
我们不管把铅笔竖着 戳在桌面上或手上,把尺子平放在桌面
上,还是把小棒平放在桌面上,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一般把要比 的
几个物体一端对齐。
5.出示铅笔图,引导学生说出谁比谁长,谁比谁短,并板书长、
短。
三、反馈练习
1.教师谈话:现在, 我们做一个比较长短的游戏,你们可以自由
结组,想比什么就比什么,愿意比什么就比什么。
2.学生活动。



学生会比学具、跳绳、胳膊、手、脚等。
四、巩固练习
1.练习一第6题图,先让学生说出图意,然后完成在书上,订正
时说一说想法。
2.练习一第5题,并让学生完成在课本上,订正时说一说比的方
法。
五、全课小结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中,我感受最深的是——正确的评价有利于学生的发
展 ,评 价的方式是新课程改革中的一个重要目标,评价的正确与否
和学生的发展有着直接的联系。评价中采取多 表扬,少批评,这样能
激励学生学习的兴趣。我在上课时,让学生来比一比长短、以及比一
比远 近。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认真观察、自主探索,以及合作
交流,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只要回答出 一个关于长短,我就立即给
予表扬,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提高。
第三课时 比高矮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第一册第10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学生观察比较,感知人或物体有高有矮。



( 2)通过组织各种实践活动,使学生探索、学会比较高矮的方法,
体验长短、高矮都是比出来的,都是比 较物体长度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在真实的情境中让学生经历体验比较高矮方法的过程,加深对
高矮概念的认识。
(2)在比的活动中,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和语言表达
能力。在教师指导下,能在日常生 活中发现和提出有关比较的简单数
学问题,并会交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活动中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
兴趣。
(2)通过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
教学准备
形状相同但高矮不同的两个瓶子、绳子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概念
(一)引导观察
教师选四名高矮差距较大的学生到讲台,让学生观察:
问:看到他们四个同学,你想告诉老师什么?
(二)交流汇报
学生观察后,先同位说一说,再汇报:



(学生可能说衣服的颜色不同、男女性别不同、有胖有瘦、有高有
矮等,教师都给予肯定。)
启发引导说出学生有高有矮。教师板书:高矮
二、 自主合作,探究方法
(一)引入研究的内容师:谁愿意来比一比高矮?
(师选两个高矮差不多的学生,分别从左右两边上,站在讲台两边,
让学生判断谁高谁矮)
学生观察后汇报(学生可能说:看不出或说甲高、乙高、一样高)。
(二)探究比较高矮的方法
1、问:怎样知道人或物有高有矮呢?
2、小组合作,探究方法
(小组讨论交流比较高矮的方法 ,教师参与其中。)
3、小组汇报、交流
学生可能说出:(1)两人站在一起比。(2)、两人拉紧绳放在头
顶,看那头高。
(3)用尺子量( 4)用小棍搭个小桥让他们通过。(5)靠墙作记号
等。只要有道理,教师就给予肯定。)
(三)引导看书(学生看书上的小朋友是如何比较的,并说一说)
(四)强化比较的方法,规范语言
1、师:谁还想再来比一比?
(1)师选一男(高)一女(矮)两生上台比一比。
要求:比一比,说一说,谁比谁高,谁比谁矮?



学生比较后会说:“男生高。”教师趁机和男生站在一起,让学
生比一比:
“我们俩 比,谁高谁矮?”学生会说:“老师高。”教师抓住机会
问:“为什么你们刚才说男生高,现在又说老师 高?到底这个男生是
高是矮呢?”
(2)小组讨论,应怎样把话说清楚,说完整。
汇报时,引导学生说出谁比谁高?谁比谁矮,规范语言。
2、师:再请两个同学来比一比?(指名两生上来。)
学生比时,让一生站在讲台上,一生站 在讲台下。教师问:“这
样比行吗?为什么?”再让一生抬起脚后比。问:“这样比行吗?为
什 么?”
(学生一定会说:这样比不行。师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可能有
a不合理。b 站的不一样高。c应站在同一水平线上比等 ) 3、
出示两个瓶子(下面不齐,并用纸遮住,只让学生看到上半部分)
问:猜一猜,这两个瓶 子哪个高?哪个矮?大多数学生会说:上
面高的哪个高。这时教师再打开让学生比一比
三、实践应用,加深理解
(一)练习一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要让学生充分说,也可和其他动物比。)
(二)摸高活动和搭高活动
1、学生站在地上摸。
2、跳起来摸。(活动后学生谈体会)



(三)游戏
1、同学们,学校要举办运动会,从每个班选10名 最高的学生参加
入场式,咱们班这么多学生,你能用今天学的知识帮老师选出来吗?
先想一想, 再小组说一说,再告诉老师?
(学生独立思考后,再小组讨论、汇报。)
2、自由结合成小组(5--8人)按高矮排成队,比一比,看哪组又
快又好。
(学生自由活动。后说一说是如何排的。)
五、课堂总结,发表感受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遗憾?
(让学生自由大胆的发表感受。)
六、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课下看一看生活中(如:校园里、家中)哪些物体可以 比长短,
哪些可以比高矮,说给同学或家长听。
教学后记:《比长短》是通过实际活动让学生 初步学会比物体长度的
问题,我将新授部分分三个层次进行教学。第一层次是比身高,具体
直接 。学生通过生活经验可以想出很多办法对长度进行比较,老师第
一次引导学生对方法进行择优。第二层次 是学生各自带来绳子进行比
较,在小组合作之下又有好多比较长度的方法,这次学生会有意识的
互相比较谁的方法更加合理。第三层次比较的是固定不动物体的长
度。一年级的学生思考问题还是比较片 面的。所以为了不让学生产生
思维的定势,这个层次是不可缺少的。让学生知道不同的情况下要选



择不同的方法进行长度的比较。又一次让学生体验到了灵活运用方法对长度进行比较的重要性课的最后向学生介绍了一种数格子的比较
方法,学到了更多比较方法。


第三单元:单元分析

单元教学内容:1――5的认识和加减法(第.14页――――第31页)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内容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5以内各数的认
识,另一部分是5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 。本单元的安排是:先教学
1―――5的认识和加减法,再教学0的认识和加减法,这部分教材,
是数概念中最基础的知识之一,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在这一阶
段通过让学生初步经历选择恰当的 方法5以内数的口算,为学生了解
数学的用处 和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打下扎实的基础。本单元的重点
是教学生写数字和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感。
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认、读、写5以内各,并注意书写工整。会用5
以内各 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事物的顺序,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
2、使学生掌握5以内数的顺序和各数的组成。
3、使学生认识符号“>”“<”“=”的含 义,知道用词語(大于、
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4、使学生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会用自己理解的方法口算



5以内的加减法。提倡算法多样化。
5、能运用5以内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初步 建立
数感,运用数学来表示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交流。
单元重难点:1、教学生写数字和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感。
2、解决好多种算法与数的组成计算的关系。
3、注重集合、对应、统计思想的渗透,不给学生讲这
些名称。
4、数的认识,比较 大小,加减法的认识过程中,要发
分类为基础。也就是在分类的基础上提炼出数而进行
大小的比 较和加减法。
单元课时安排:1、1――5的认识…………………………3课时
2、加减法的初步认识……………………5课时
3、0的认识和有关的加减法……………2课时

第一课时 l~5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4~16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 生会用l~5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知道1~5的数序,
能认读l~5各数,建立初步的数感。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体验与同伴互相交流学习的乐趣。



4.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1~5基数含义的理解。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 教师准备l~5的数字卡片、点子图;学
生准备1~5的数字卡片、5个小图片、5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从现实中抽象出数
1.谈话:(课件出示)观察第14、15页主题图,你看到了什么?数
一数有几个?1册 1册
2.跟周围的小伙伴交流,同时教师到各组共同交流并指导。
3.学生汇报。
4.教师根据汇报情况把卡片1~5贴在黑板上进行认读,同时让学生
找出自己的数字卡片,并摆在桌子上。
二、反馈实践
1.谈话:老师说一个数字,你能用小棒表示出来吗?你还能用其他
方式表示吗?



2.谈话:老师拿出3个苹果,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和老师
同样多的苹果数吗?
3.同桌之间考一考。
三、感知数的顺序
1.逐次感知1~5的顺序。
学生先摆1个圆片,再摆1个是几?这个2是怎么得来的?依次
感知3、4、5的来源。
2.整体感知。
出示点子图,请学生给它们5个排排队。
四、开放性活动
1.联系生活,丰富联想。
谈话: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事物能用1~5表示?
请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事例。
(1)小组交流。
(2)汇报。
2.猜数游戏。



提问:这个数比2大,可能是几?这个 数比4小,可能是几?
这个数比3大而且比5小,可能是几?只有这一种可能吗?
3.用你们 桌子上的圆片、小棒、卡片等摆出你喜欢的图形,并跟你
的同伴说说分别用了几个学具。
小组活动。
五、全课小结
教学后记:通过熟悉的生活场景,学生很有兴趣,对数学学习充满了
向往。



第二课时 比大小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7页的内容,第21页第5题、第6题。
教学目标:
1.使 学生认识“>”“<”和“=”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同
时知道这三种符号的读法和作用。
2.使学生知道用“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建立符号感。
3.培养学生互相谦让、团结友爱的良好品德。



4.培养学生初步判断、分析及处理问题的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图片:9只小猴、4个梨、3个挑、2根香蕉;1~5数字
卡片;学具盒。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一)认读1~5各数
(二)排序
1.教师报数请学生拿:2、5、3、1、4。
2.4、2、5、1、3,请学生把以上几个数字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
列。
同桌互相检查、纠正。
二、探究新知
(一)观察主题图,回答问题
要求:看图听故事。(课件演示)1册



教师播放配音故 事“小猴吃水果”(同时出示主题图)。有一
天,猴兄弟在花果山上玩耍。他们又是玩水又是捉迷藏,玩 得可高兴
了!到了中午,他们又累又渴,于是他们跑到花果山上采了许多水果,
来到草坪上吃。 可是,在分水果时出现了小小的问题,同学们,你们
能帮小猴们分水果吗?(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帮助他 人的良好品德。)
提问:1.图上有哪些水果?分别是多少?
2.图上有几只猴子?如果每只猴子吃1个梨、1个桃、1根香蕉,
够不够?
(二)引导学生操作学具,学习“>”“<”和“=”
1.教学“=”(猴和桃比)。 (1)指导学生操作学具,用一一对应的方法竖排出来,说出谁
多谁少。教师出示相应图片及数字。
(2)教师说明:当桃和猴谁也不多,谁也不少时,我们就说3
只猴和3个桃相等。(板书:“ =”),等于号是两条一样长的线,
请学生跟读“3等于3”。
2.教学“>”(猴和香蕉比)。
(1)学生操作学具,得出猴比香蕉多,也就是3>2(板书3>2)。



(2)请学生观察“>”,教师及时板书简笔画,“一条大鱼和
小鱼 ,大鱼在前读大鱼”,学生学说顺口溜帮助其进行形象记忆。
3.教学“<”(猴和梨比)方法同2。
“一条小鱼和大鱼,小鱼在前读小鱼。”
4.请学生观察三道算式,小组讨论,看有什么发现 。学生回答
后,教师用顺口溜帮助学生进行记忆:大数在前用大于,小数在前用
小于,相同数间 用等于;大大嘴巴朝大数,尖尖嘴巴朝小数。
5.发散思维。
(1)看看还有谁和谁能比,几大于几,几小于几?
(2)同学们,你们知道小猴在分水果时 出了什么问题吗?(培
养学生判断、分析问题的能力)你们说说怎样分才公平。(培养学生
处理 问题的能力)小组讨论后让学生各抒己见。
三、知识运用
(一)教科书第18页“做一做”第1题教师读题,请学生听清
题意。
1.左图:两边各有几只灯笼,谁多谁少,几大于几?
2.右图:两边各有几只小猴,谁多谁少,几小于几?



学生独立填写,教师注意巡视,及时批改。
3.请学生读一读两道算式。
(二)做 教科书第21页练习二第5题学习小组的同学互相说图
意,松鼠和松果各有多少,各用数字几来表示,几 小于几?
2.花和蜜蜂各有多少,各用数字几来表示,几大于几?
(三)游戏:看谁找得快
1.教师出示数字2和4,问:中间用什么符号连接?请学生快速
在学具盒里找出今天学的符号 ,举起来,看看谁最快。
2.小组游戏:请学习小组的组长出示两个数字,其他同学找符
号。
3.填第22页第6题,相互评价。
四、全课总结
教学后记:本节课的教学很好的 培养学生互相谦让、团结友爱的良好
品德,培养学生初步判断、分析及处理问题的能力。

第三课时 第几

教学内容:第几(教科书第18页),完成第22页的第7、9、10题.



教学目标:
1、具体的情境图中,让学生学会区分基数和序数的, 理解几个
和第几的不同,并通过生活实例使学生充分感知无论第几都只有一
个,它表示事物的次 序,而几个则表示事物的多少。
2、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推理、判断的能力,以及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3、使学生感知与同伴合作学习和乐趣,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用数
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理解序数含义,会区分基数与序数,明确数的方向决定的次序。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师生交流今天,老师 要带大家云一个你们非常熟悉的地方,想
知道是哪里吗?课件第几.ppt
2课件出示的书中 第18页的图画。动物园的售标处,井然有序的
排队买标。师:问:小朋友,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有 哪些人?他
在什么地方吗?1册
二、探求新知
1、初步感知
师:(1)请大家猜一猜谁最先上车?你是怎么知道的?
(2)那小朋友排在第几?排在他前面的阿姨呢?后面的两位叔



叔呢?
(3)你是怎么知道阿姨排在第2的?
(4)请你说一说:两位叔叔排在第4和第5的理由。
(5)教育学生在公共场合应该自学排队,遵守公共秩序。
2、初步感知基数与序数
(1)请大家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人在排队买票?有谁能指一指排
在第5地是谁?
(2 )动画展示:穿红衣服的阿姨已经走了,后面的人次上前。
问:有几个人在排队?这时谁排4?小朋友排 第几?解放军叔叔呢?
3、进一步体会基数、序数的含义
(1)请几位同学上讲台先请大家数 一数共几人?再问一问从左
数第3人是谁?××同学是从右数的第几?他还可以排第几?
(2)分小组做排队游戏
三、反馈练习:
1、课件出示:5只小鸟把左边的4只小鸟圈起来,给从左数的第4
只小鸟涂上颜色。
2、举一些日常生活中关于“第几”的例子先4人小组互相说,然
后向全班汇报。
四 :作业:书第8页“做一做”的第2题看图片可以说一说:照片上
共有几个人?从右数,爷爷排第几?奶 奶和爸爸排第几等?
教学反思:
低年级小朋友对于排队这一现象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真正要



掌握“第几”这节课内容具有一定的难度,尤其是“第几”与“共
几”更是难以区分。
第四课时 几和几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9~20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掌握5以内数的组成。
2.使学生能熟练地说 出5以内数的组成。培养学生的观察、操
作、表达能力,初步的自学能力,初步的迁移类推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做练习的良好学习习惯,积极动脑思考的学习
品质,及合作互助、创新意识和评价 意识。
教具、学具准备
1.数字卡片、5根小棒、5个小方块。
2.数字卡片、5根小棒。
教学设计
复习旧知



1.复习数数。前面我们学习了哪些数?谁能数组大家听?
2.复习比较大小出示数字卡片1-5,谁能给大家提问题?
进行新课
1.创设游戏情境,小组学习5的组成。
a.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今天 老师想请大家做一个分小棒的游戏,想不想做?准备5根小
棒,看谁动作又轻又快。把5根小棒分成两份 ,看谁方法多。分完和
你的同位交流一下。(教师巡视指导。)
b.交流展示。
指名分法不同的学生到前面来展示。
①刚才大家想了那么多办法,可是看起来又有点乱,请大 家开动
脑筋想个好办法:怎样才能清楚地看出又一个也不落下?同位商量,
指名展示。
②(教师巡视发现有按顺序分的)老师发现这位同学有一种好办
法,下面请他来教教大家。
c.全班学生再自己边说边按顺序分一分(板书分合式)。
d.小结。



通过分小棒我们得到了5的组成。
e.引导观察,发现规律。
你发现了什么?谁愿意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
那么我们看到5能想到什么呢?(推小棒)
2.做一做
a.老师还准备了5个小方块,想请大家一个猜一猜的游戏,
①(右手拿3个小方块藏在背后,左手出示2个)右手有几个?
②右手藏1个
③右手藏2个
刚才大家猜的都很准。那老师要问一问你们:为什么猜得这样
准?有什么办法?
b.抢答。
下面我们来比赛,看谁反应快!对口令。
3.小组自学4、3、和2的组成
a.刚才我们通过分小棒编出了5的组成。下面请你在小组中试着
编出4、3和2的组成。



b.填方框(第19页下面)。
看图边读边填。指名板演。做完的同位检查。订正。
4.指导看书。
边说边填。指名板演。订正。
5.做一做。
a.动手操作。教师出示数字卡片5,学生摆学 具,同桌操作。在
操作的基础上用5的组成连线。
b.对口令。
巩固练习课件练习
1.男女分读组成。
2.第8题。
边说边做,做完同位检查。全对的、书写好的可以各得一个小
印章。订正。
全课小结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教学后记:



本节课根据 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及培养目标,创造性地使用教
材,设计知识发生、发展的全过程,通过摆一摆、说一 说、找规律、
做游戏,使学生积极参与了富有趣味的学习过程。教师教法灵活,激
发了学生的学 习兴趣,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注意指导小组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动手 能力。在游戏中创
设情境,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力,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新意识。教
师注重让 学生进行自评、互评等评价方法的使用,培养学生的评价意
识和评价能力。总体来看,既突出了教学重点 、突破了教学难点,又
注重了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体出了新课
程标 准的基本理念。
第五课时 加法
教学内容:教科书23页例题及做一做,27页练习三第2题
教学要求:
1. 通过操作、演示,使学生知道加法的含义;能正确读出加法
算式;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有许多问题要用 加法来解决。
2.通过学生操作、表述,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
力;培养学生 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3.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
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知道加法的含义。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5个圆片、5根小棒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引导学生从1数到5,再从5数到1。
2.出示数字,读数。
3.按顺序填数:
( ) 3 ( ) 5。
二、探究新知
1.引导观察,感知加法的含义
(1)过电脑反复演示,让学生感知到:1名同学与2名同 学走到
一起,把1只红纸鹤与2只蓝纸鹤放到一块儿。 1册
(2)学生之间交流感受与体会。
教师引导学生同桌相互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3)教师说明:1名同学与2名同学走到一起,把1只红纸鹤和
2只蓝纸鹤放到一块儿就是合起来的意思。(教师边说边用手势表示
合起来)
2.学习加法算式
(1)由人或纸鹤的数量抽象出数字1和2。
(2)教师说明:把1和2合起来,在数学上我们用符号“+”来
表示,教师板书“+”。
(3)引导学生数一数合在一起是多少?用数字几表示?在学生
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板书“=”, 并在等号后面写上3。
(4)教师进一步说明:把1和2合起来,用加法计算。(板书:
加法)
(5)读加法算式。
教师范读,同桌互读,学生自己读。
3.发散联想
(1)教师引导、启发,使学生说出生活中其它能用1+2=3来表
示的加法事例。
(2)(再指纸鹤图)问:这幅图还以用怎样的加法算式表示?



教师启发学生说出:
①有2只蓝纸鹤,有1只红纸鹤,合起来是3只纸鹤,2+1=3。
②有2个小朋友,又来了1个小朋友,合起来是3个小朋友,2+1=3。
③有2个男同学,1个女同学,一共有3个同学,2+1=3。
④有1个女同学,2个男同学 ,一共有3个同学,1+2=3。
……
三、巩固发展,学会学习课件练习
1. 动手操作,体验加法含义。
(1)做一做的左图
①教师示范,边操作边说明含义。
②学生操作,表述含义。
(2)做一做的右图
学生独立看图操作,表述含义。
(3)独立操作,边摆边说
①教师说明要求:用桌子上的5个圆片摆出不同的加法算式。



②学生操作。
③汇报交流
4+1、1+4、3+2、2+3、1+3、3+1......
2.看图,体验加法含义。
打开教科书23页,认真观察气球图,启发学生说明图意,并用
加法算式表示。
3.看算式摆一摆。
出示练习三的第2题,学生边摆边口述。进一步加强对加法含义
的理解。
4.联系生活,丰富联想
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事例,并用加法算式表示。
四、全课小结(略)
教学后记:
《加法》一节的教学,是在学生认识了1~5的数 、比大小、第
几、几和几(组成或分解)后进行的。教材通过两幅直观图,为我们
提供了丰富的 教学资源。第一幅图展示的资源是一个小朋友与两个小
朋友走到一起,一只红纸鹤和两只蓝纸鹤放到一起 ,初步渗透加法的



含义。然后说明把1和2和起来用加法计算,从 而抽象出加法算式。
第二幅图展示的是把三个红气球与一个蓝气球合起来,可以用加法计
算,让 学生感知加法的含义。做一做,通过先摆圆片,再说算式,让
学生进一步体验加法的含义。
本 节课的教学要使学生知道加法的含义,理解把两个数合起来用
加法计算;能正确读出加法算式,不要求学 生写加法算式;通过教学
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有许多问题要用加法来解决,培养学生动手
操 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第六课时 5以内的加法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加法的意义,会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2、使学生初步体会用“数的组成”来计算5以内的加法是最简单的
方法。
3、通过学生操作、表达使学生经历加法的计算过程。
4、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5、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体验,增强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掌握对自己合适、喜欢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师:多媒体课件,苹果树图、小草图
生:小棒或学具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电脑演示:从美丽的大森林外景到草地内景再到陆续飞落草地吃
食的小鸟并对四只小鸟加以特写。同时还伴随着清脆的鸟叫声。
2、问:老师想知道有几只小鸟,谁愿意帮我?你是怎么知道的?
3、多媒体继续演示:又飞来一只小鸟(学生观察)1册
问:这时你又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些什么?
4、“一共有几只小鸟?”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4+1= )
二、合作交流,探索发现
1、 小组合作,探索多种算法



问:4+1等于几?你是怎样算出来的?请把你的方法告诉你小组的同
学们。
2、全班交流算法。
(对得出不同算法的小朋友给予鼓励,并板书5)
师:刚才有 一位小朋友是用我们学过的4和1拭目以待组成来计算的,
这个办法很好,你能用这种方法也来试着算一 算吗?同桌互说。
三、分层练习,辨析理解
1、“做一做”第1题
(1)先请学生看图说图意,,再请小朋友在全班交流。
(2)学生汇报算式;3+2=5 ,2+3=5
师: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观察上面的这两个算式,你能发现什么?
(使学生初步感知: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的规律)
2、“做一做”第2题
要求学生边摆边列算式。
四、寓练于乐,巩固深化



1、游戏一:贴苹果
要求:在苹果图片上写出“5以内的加法算式”并贴到苹果树上去。
游戏方式:以小组合作方式,大家摆学具说算式,一人写算式。
评价方式:请学生当“小法官”
2、红花配绿叶
要求:这绿叶上的算式,找到相应的“红花”答案
游戏方式:以小组合作方式,比一比哪能个小组找到的“红花”答案
多。
评价:给找到正确答案多的小组奖励“团结协作智慧星”
五、完成第27页的第1————4题
教学后记:在教学中我使学生初步感知了交换两个加数 的位置,和不
变的规律,对学生以后学习减法有很大的帮助。

第七课时 5以内的减法
教学内容: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一年级上册5以内的减法。
教学目的:



1.通过活动,初步感知数的计算与生活的联系。
2.在具体的情境和游戏活动中,体会减法的含义。
3.培养学生同桌合作学习,合作操作的能力。
4.培养学生大胆猜想与语言的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1.理解、体会减法的含义。
2.联系生活实际,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磁性小棒5根。
学具准备:
每个学生准备5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提示课题
1.口算(开火车),用卡片。
师:小小火车开起来,请你开到我这儿来。



生答。
2.说一说你在生活中发现了哪些加法问题?生答。
3.出示小星星奖章。
师:小朋友们,你们看教师手上拿着什么?(生答)
师:对 ,这些小星星奖章要奖给在本节课里积极发言的金话筒、奖励给提出
问题最多的小博士、奖励给专心听讲 、虚心听取别人发言的小白鸽,大家有信心
吗?
二、创设情境,探索新知
1.出示纸鹤图。(课件)1册
(1)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我们再来看一
遍)
(2)把你看到的、想到的说给你的同桌听听。
(3)请交换,刚才听的小朋友把你看到的、想到的说给同桌听听。
(4)全班交流:好,下面谁愿意把你看到的、想到的说给全班同学听听?
(5)小结:小朋 友的想法都很棒,真了不起,他们是积极发言的金话筒,
老师给他们每人奖励一个小星星奖章。



(6)一个小朋友拿走了一个纸鹤,拿走是什么意思?(生答)去 掉也可以
说成是减去的,是从几只纸鹤里减去了几只纸鹤。3只纸鹤用数字几来表示,拿
走1只 用数字几来表示?(师板书3 1),从3只纸鹤里减去了1只纸鹤,要
用这个符号来表示(在3与1 的中间写上减号)(师:指着“-”这个符号是减
号,表示从3只纸鹤里减去了1只纸鹤,一起读一次“ 减号”,这个式子读作3
减1。)
(7)3减1得几?(生答后完成等式,谁会读这个式子。学生齐读两次。)
(8)在这个算 式中“3、1、2、-”分别表示什么,谁来说一说?还可以表
示什么?(表示3只纸鹤拿走了1只纸鹤 ,还剩几个纸鹤?还表示3个小朋友在
一起玩,走了一个,还剩几个小朋友?)
(9)小结: 这几位小朋友说得真好,他们是肯脑筋、积极发言的小博士,
老师给他们奖励一个小星星奖章。谁是认真 听讲的小白鸽呢?好,我们再来看下
面这幅图。
2.出示气球图。
(1)谁能用自 己的话说一说这幅图上画的是什么意思。(一个小朋友拿了
4个气球,放飞了2个,还剩几个气球?)
(2)根据画面内容,想一想可以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
(3)你能像刚才那样用一个式子来表示吗?(4-2=2)



(4)4、2、2分别表示什么意思,谁来说一说?
(5)请小朋友们来评一评,刚才这几位小朋友说得怎么样?
师:小朋友们,看一看,哪一组同学是坐得最端正,挺起胸膛专心听讲的小
白鸽?
3 .小结:刚才我们学习的这两道题目都是用什么方法来计算的?(师:对,
我们今天学习的是减法,两个 算式都是减法算式,请同学们再一起来读一读这两
个式子。)
三、操作、交流学习
1.请小朋友们看老师这儿,我先摆2个小圆片,然后拿走1个,谁能根据
老师的操作说一个减法算式? (说得真好,老师奖励你一个发言星。)
2.学生操作:一个同学摆学具,一个同学说算式,然后交换 过来。看哪些
同学合作得最好,能得到今天的合作星。
3.小结:从小朋友的合作操作中可以 看出,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都是从一
个数中去掉一部分,求还剩下多少,都用减法计算。
四、联系生活,领悟运用课件练习
师:小朋友们,想一想在生活中有哪些可以用减法来计算的,说一说好吗?
小结:小朋友们提出了这么多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你们认为自己棒不棒?夸
夸我们自己。



师:你认为我们这节课谁学得最认真,谁发言最积极,谁最会倾听别人的发
言?
五、总结回顾
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2.回家后向爸爸妈妈提出几个数学问题好吗?
教学后记:美丽的情景图让学生感知到了减法 的算理,很好的为减法
的教学做好了铺垫。学生在计算中能用多种方法去解决问题。如:看
减法 想加法;看减法想分成;看减法想点子图、想算珠……为今后的
减法应用题打下了基础.

第七课时 练习课
教学内容:练习课(第28页的第7————11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节课的巩固练习,对所学的加、减法有一个更进一步
的认识与 了解,并且能够熟练地计算5以内的加减法。
2、结合图进行减法的对比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加、减法之
间的联系。
3、渗透辩证、统一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5以内的加减法



教学准备:小卡片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按数的顺序填数
1( ) 3 4 ( ) 5
( ) ( ) 2 1
( ) ( ) 3 ( ) ( )
(学生口答)数的组成
二、指导练习
1、P28页的第8题第一幅图:让学们认真观察 :1册
1)4人小组的同学之间互相说图意,再指名说图意(一共有
4条黄瓜,奶奶摘了二条 ,还剩下几条)
2)要求还剩下几条,用什么方法进行计算,如何列式?请你
在书中完成。
3)全班集体评价出示铁锹图,教学方法同上。
2、P28页第9题看图把算式填完整。
先让学生看图说图意 把算式补充完整。
3、请你用5-3和2+3各编一个小故事
1)先每个同学在自己组里编,再请人在全班编。
2)评一评:谁编的最好?有什么优点?有什么不足的地方?
4、比一比,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第28页的第10题。
全班进行评价。



三、数学小游戏:回家每个同学发一个数学小卡片,在黑板上贴< br>上数字1、2、3、4、5,每个同学根据自己的卡片的得数,把这些小
卡片送回家,看谁送得又 对又快。
四、听算教师说算式,学生直接写得数,比一比,看谁做得又对又
快,能得100分。
1+3 4-2 5-1 4-3 2-1
1+1 2+1 3-2 3-1 2+2
3+1 4-11+4 2+3 5-2
5-3 5-4 3+2
(全班集体订正,对做得全对的同学给予鼓励)

第八课时 0的认识

教学内容:P29页:0的认识,完成相应的做一做及P30页1、2题
教学要求:
1、通过观察与实践活动,使学生知道的两种含义:表示没有
和起点。
2、规范0的写法,使学生能规范整洁的书写0。
3、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合作、探究的能力和认真书写的好习
惯。
4、通过紧密联系生活的实践活动,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初
步认识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教学重点:联系生活实际,体会“0”的含义



教具准备:课件、三只小猴图片,2只桃子、1只桃子和没有桃子的
图片
学具准备:1―――5的数字卡片和1张空白卡片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激情引趣课件0的认识.ppt
师: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位好朋友,看看是谁?看他的表情< br>是怎样变化的?猜一猜,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同时出示三幅
表情各异的猴子图。(学生描述三只 猴子的表情及其原因,可
以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只要合乎情理怎么说都可以)1册
二、揭謎底 ,教学第一种含义:什么也没有师:猴子吃桃子你们
猜对了,但要吃几个桃子,为什么有那么丰富的表情 ?让我们数数看
1、提示第一种含义―――什么也没有出示2个桃子,问:用几表示?
(小猴看 到2个桃乐呵呵)学生举起数字卡片2出示1个桃,问:用
几表示?(小猴吃了1个桃,嘴巴鼓鼓的)学 生举起数字卡片1出示
空盘子,问:用哪张卡片表示?有吗?师:什么也没有用:0“来表示。
板书:0的认识 板书0并领读“0”2、发散思维,充分想像1)老师
竖起2根手指问学生读 几2)老师握起拳头,一根手指头也没有,这
时一个指头出没有伸出来,谁知道可以用几表示?3)请说 一说有关
0的物体。
三、出示直尺,揭示第二种含义
1、揭示第二种含义―――― 起点出示直尺图师:表示什么也没
有时用0,直尺上也有0,看看0在哪儿?在几的前面。(直尺上从0



开始越往后数就越大,反过来,数越大,离0就越远)
利用这个原理可以用直尺量东西,这时0就表示起点。要用0
对齐物体的一端,看另一端到了 数几,达到的数越大,东西就越长。
强调:量东西长短时,0就是起点
2、学生活动,体会“ 起点”师:见过运动会上赛跑吗?运动员跑
步的起点就相当于“0”。见过跳远吗?0也可以表示跳远的 起点教师可
以示范性的量,说出大概远近强调:尺子的0起点要对齐跳远起跳的
0起点学生活动 :说一说在测量的时候,就注意什么?
3、发散思维,充分联想
想:生活中还有什么用0表示起点?
四、教学书写0
1、学生说说怎样写好0?应该注意什么?
2、师示范,学生认真观察,然后学生与教师一起书空
3、学生写0 在书中第29页描红,另请两位同学上台写,写
完后,全班评从优缺点。
4、在准备好的空白卡片上写0
五、巩固练习:
1、课件出示第30页的第1题
1)学生依次数出每个鱼缸里各有几条鱼,用数来表示
2)在书上填写,注意书写
2、摆一摆要求:
1)学生分组活动按顺序排列0―――5的数字卡片



2)排好顺序的派代表上台演示
3)鼓励不同的排法六、调查:0到底是双数还是单数,请大家
回家查一下资料或问一问家长。
教学后记:通过创造数学情境,让学生体验数学的乐趣,培养学习
兴趣,让学生体验有0的加减 法的意义。让学生知道0即能表示没有
还能表示起点。



第九课时 有关0加减法
教学内容:第20页有关0加减法,完成相应的“做一做”及第30页的
3―――8题和第31页的第9题
教学要求:1、要求学生能够看懂图意,并说出图意
2、会计算有关0的加、减法。
3、渗透空集的概念。
教学重点:理解0的含义和0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不借助图口算0的加法、减法。
教学准备: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昨天,我们学习了有关0的知识,有谁还记得,0表示什么?
还有不同的说法吗?
师:即可以表示起点,也可以表示没有。



二:探索新知1、电脑出示小鸟图,让学生认真观察课件0的
认识
1):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有三只小鸟正在鸟窝里聊天)
2)点击出现动画:三只小鸟从 鸟窝里飞走了。问:你又看到
了什么?这时鸟窝里还剩下几只小鸟? 飞走的3只小鸟是从几
只小鸟里面飞走的?
3)你能够把这个图的意思完整的说给大家听吗?
(先同桌互说,然后指名说,并比一比,看谁说的最好)
4)要还剩下几只小鸟有谁能列出算式?
板书:3-3=05)谁知道:算式里面的每个数字表示什么意
思?
2、电脑出示青蛙图,学生认真观察
1):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有4只小青蛙正在荷叶上休息)
2)点击出现第二张荷叶问:这张荷叶上有几只青蛙? 可以
用数字几表示?
3)你能够把这个图的意思完整的说给大家听吗? (先同
桌互说,然后指名说,并比一比,看谁说的最好)
4)这两张荷叶上一共有几只青蛙?谁能列出算式?
板书:4+0=45)谁知道:算式里面的每个数字表示什么意思?
3、观察上面的两个算式:3-3=0 4+0=4 你发现了什么?
(各小组讨论,然后指名回答)



归纳得出:相同的两个数相减等于零,任何数与零相加或相减
等于任何数。
三、巩固练习:
1、老师左手拿5支粉笔,右手一支也没有,两手一共有多少支
粉笔?(学生口答算式)
2、完成第29页的做一做 (全班集体评价)
3、第30页的第3、4题
要求:同桌的两个同学先互相说图意,然后再列式计算。
评价要求:先同桌互评,再全班进行集体评价。
四、综合练习:
1、P31页的第6题,比一比,看谁做的又对又快 对做的又对又
快的同学给予鼓励。
2、第39页的第5题 要求每个同学先说说每幅图的意思,然后再
列式计算,蝚后集体评价。
3、完成:第30页的第7、8、9题和思考题。
教学反思:
本节课已经 完成了预期的教学目标:理解和掌握有关0的加、减
法含义;正确地计算有关0的加、减法;简单渗透函 数思想,培养动
手能力和思维能力。学生学习得也很轻松,通过对图片的理解、算式
的观察,学 生自己发现了0的加减法的特点,并会使用这些特点进行
了有关的练习。



单元分析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两个部 分: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
圆柱和球)和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初步认识。< br>由于在现实中学生直接接触的大多是立体图形,所以把立体图形的认
识放在平面图形之前,这是符 合儿童的认知规律的。立体图形的初步
认识这一部分知识可以按三个层次进行:知识的引入―――知识的 教
学―――知识的应用,符合学生掌握知识的规律,在知识的引入和运
用上,要注意体现数学知 识的现实性和生活化。在这部分知识中,应
考虑到学生认识事物都有一个从形象――表象――抽象的过程 ,所以
对于每一种图形,都要按三个层次进行:从实物引入――抽象为一般
模型――给出图形名 称。最后,让学生说出身边哪些物体的形状分别
是这四种立体图形,使学生尝试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描述所 处的生活空
间,体现了数学的应用性。平面图形的初步认识这一部分知识要求充
分利用立体图形 和平面图形的关系来引入平面图形,让学生利用已掌
握的知识,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识。同时,本单元的 活动设计具有开
放性,可以满足不同特点学生的需要。
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与
长方 形、正方 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
图形。
2、通过、摆、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和特征。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和
能力。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5、在愉悦的氛围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
究和创新意识,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单元教学重、难点:
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法:直观教学、快乐教学、合作交流、联想迁移。
学法:操作法、小组合作学习、想像
单元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认识立体图形
教学内容:认识立体图形(第32页)完成相应的“做一做”及第36
页的第2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 体、圆柱
和球。知道它们和名称,初步感知其特征,会辨认这几种弄清形状的
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
的意识。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 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几种
形状的物体和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图形卡片
学具准备:各种形状的实物
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情
1、说学具:
1)师:同学们,瞧谁来了?(出示课件)1册 2)生:对!数学王国里的小宝贝想和我们共同学习,还给每个
小组的小朋友带来了一篮礼物,想知 道有什么礼物吗?赶快打开看
看,你认识什么,就给组里的小朋友说什么,每个人都说说。(学生
以组为单位说出礼物名称)
3)汇报:哪个勇敢的小朋友能大声说说你们的礼物?
其他小朋友仔细听,看看你们有不同的吗?(组内小朋友轮流说
学具)
2、提要求:这么多学具中,你们能把“相同的”放在一起吗?
四个小朋友共同试试看。



二、操作感知
A:分―――提示概念
1)活动:按教师提的要求,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
2)汇报:哪个聪明的小朋友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
师:他们是这样分的,和你们一样吗?(其他同学进行补充)
3)揭示概念
师:每种物体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你知道是什么吗?
教师根据学生所说在电脑分出的各类实物中出示名称:长方
体、正方体、圆柱体、球
4)活动
教师板书:球 问:请你高高举起球,互相看看拿对了吗?放回
学具篮中, 依次出现:圆柱、正方体、长方体(长方体不放回篮中)
B:摸―――感知长方体
a:感知长方体
(1)活动:请小朋友仔细看一看,摸一摸你们手中的长方体,
把你 看到的、摸到的长方体先和组里的小朋友说一说。
(2)汇报:



师:谁能用最大的声音告诉大家,你现在觉得长方体是什么样
子?你是怎么感觉到的?(学生口 答)
b:感知正方体、圆柱、球
① 活动: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体,现在你还想认识什么 的物
体,就拿出来看一看,摸一摸,再给同组的小朋友说说心
中的感受。
② 汇报:学生仿照长方体的汇报,依次说:
正方体:方方的,6个面,棱,顶点,不能滚动
圆柱:上下一样粗,圆的,能滚动
球:光光的,能滚动
学生每汇报完一种物体的特 征,老师:请不是拿这种物体的小朋
友赶快找一个看一看,摸一摸,看一看你有没有这样的感觉。
c:比较
① 电脑出示第33页的做一做的第一幅图
师:看了叮当带来的这幅图: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大家吗? (学
生讨论)
② 电脑出示圆和球的滚动图



师:圆柱和球能滚动,但它们滚动的一样吗?
师:请小朋友闭上眼睛想一想,长方体………(依次分四种图形)
一样吗?
e:出示 课题: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物体(板书:认识物体)它
们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f:联系实际说一说在你身边哪些物体的形状是这样的。
三、活动
1、数一数(电脑出示)
数一数刚才的机器人分别用了多少个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学生可以独立地数,也可以自由组合)
2、助人为乐。
师:你能想办法帮小明把冰箱推走吗?
2、搭学具
(1)活动:看看你们组的学 具,说说准备搭个什么?然后再分工,
由谁来搭,谁来传递,谁来讲解。讨论好了,就用你们的、智慧和 灵
巧的双手开始工作吧!(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
(2)各小组汇报:



四: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不仅认识了各种形状的物体,还用它们装扮了我们
的生活。
五、课后作业
P36页的第2题
课后反思: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 科书》第四单元《认识
立体图形》一课,本人在关注学生学习起点的基础上,采取同桌合作
的形 式进行教学,通过学生合作探究、相互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
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活动 中引导学生操作、观察、感
知四种物体(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形状特点。课堂上既使
用课件,又使用日常实物和立体模型,学生的兴趣高涨,积极自主探
究,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究其原 因,与执教者密切关注学生的学
习起点,有效地进行课前调查是分不开的。
学生是 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
者与合作者,应及时关注学生学习的起点。学习《认 识物体和图形》
这部分内容的是入学才一个多月的孩子,课堂学习的习惯尚未形成,
自控能力较 差,教学中需要设计一些趣味性较强的学习形式,向学生
提供充分的活动机会,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第二课时 平面图形的认识
教学内容:认识平面图形(第34页)完成相应的“做一做”及P36
页的第1、3、4、5题
教学目标:
1、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知道这些常见图
形的名称, 并能识别这些图形,初步了解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
用。
2、在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中 ,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以
及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在小组合作开放型的学习环境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
交流、敢于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从物体表面抽象成平面图形
教学准备:1、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等积木若干;剪刀、印泥、橡
皮泥等工具
2、学生每5人一组,每人备有3支水彩笔、1把尺子、1块
钉子板等。
教学过程:
一、搭玩积木,体验形体课件平面图形



师:(媒体播 放)春天来了,大自然多美呀!小白免想在这美丽的大
森林里搭一座小木屋,怎么搭呢?小朋友,你能帮 它设计一下吗?(学
生小组合作,用台上的积木设计一座漂亮的小木屋)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问:你们在搭时小木屋时,用到了哪些形状的积木?请大家把积木按
不同的形状分一分。
二、操作感知,建立表象
1、请摸一摸自己的积木拿在手里,看一看,摸一摸,跟旁边 的小
朋友说一说,你拿的是什么体,它的面是什么样子的。(学生边摸边
说)
2、问:谁知道圆柱的这个面是什么样子的?
(这一个面是圆圆的,平平的)
问:你有没有办法把它记下来呢?
3、师:请你用我给你们准备的工具(白纸、印泥、橡皮 泥等)工具,
在小组里说一说,你想用什么办法记下这些面,每个小朋友最好想得
不一样,比一 比,哪 个小组的办法多。(学生开始活动,并将自己
组记下的面贴在板子上,然后展示在大黑板上。
4、你们觉得哪个组的方法最多,我们就请哪个组的小朋友来介绍一
下他们的方法,好不好?
(指名学生演示、操作)
师:小朋友的办法真多!(用电脑演示,从长方体、正方体、三棱体上分别移下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今天,我们就来认



识这些图形,让我们来跟这些新朋友打声招呼吧!(生齐读图形名称)
三、巩固延伸,加深认识
1、请你说出我们教室里哪些物体面的形状是与这些图形是相同的。
2、再一起到小白 免新造好的房子去找一找,哪些物体的面也是这
些图形。(电脑播放小免的家,让学生寻找并交流)
3、师:小白免家门前有一块空地,它想围一块地种萝卜,小朋友
能不能用上今天学的本领 ,帮小白免围围呢?围好后跟你的小伙伴说
一说你围的是什么图形。
4、学生活动反馈
5、请你在方格纸上画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三角形吗?请你
试一试。
6、学生作品展示
7、师:现在许多图形都赶来开会了。(电脑播放)来了哪些图形,请
小朋友用三种颜色的水彩笔给这些图形涂上颜色,统计好个数,填在
表格里。(放轻音乐) 课件平面图形
8、反馈:选两种不同的涂法在投影上展示
问:你喜欢哪一涂法?为什么?
教师小结:用一种颜色涂同一种图形看上去比较清楚。
9、请小朋友每人拿出一个长方体,在纸上度着画出几个不同的长
方形。
四、全课总结、回归生活
今天我们学的这些图形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可见,请小朋友课后



留心观察一下,把它记下来,然后与家人一起交流一下。
课后反思:
教材把认识平 面图形的内容编排在《认识立体图形》之后,它
通过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关系引入教学。因为在现实生 活中学生
直接接触的大多是立体图形,随时随地都能看到物体的面。这样就
可以根据学生已有的 生活经验,通过丰富的学习活动帮助其直观认
识常见的平面图形。在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三 棱柱的
基础上,让学生用摸一摸、找一找、画一画等方法,从物体上“分离”
出面,研究面的形 状,形成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表象,
让学生体会到“面”在“体”上。这样安排既蕴含了面与 体的关系,使学
生在整体上直观认识这几种平面图形,也符合了低年级儿童的认知
规律,有利于 他们主动地认识平面图形。教材强调在活动中掌握知
识,其设计的若干具有开放性的活动,既可以将学生 所需掌握的知
识蕴含在活动中,又满足不同特点学生的需要。通过学生亲自动手
操作,有利于学 生培养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数
学思维,又自然地完成学习过程。并且教材选取的题材 符合儿童的
年龄特征,生动有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五单元:单元计划

单元教学内容:分类(P38―――P41)
单元教材分析:
分类一种基本的数学 思想,它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事物进行
有序划分和组织的过程。分类能力的发展,反映了儿童思维发展 ,特



别是概括能力的发展水平。分类能力既是幼儿逻辑思维能力发 展的重
要方面,又对促进幼儿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进行分
类时,首先要对客观 事物进行分析、综合,通过比较,发现事物之间
的联系与区别,并抽象、概括出事物的一般特点与本质属 性,本单元
主要是为了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初步的分类方法。
单元教学目标:
1、能按照某一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
2、能选择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不同的分类。
3、在分类的活动中,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和不
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单元教学课时安排:约2课时

第一课时 分类

教学内容:分类(单一标准) 第38页的内容, 完成相应的做一做
及第40页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观察商场实物的摆放情况,初步感知分类的意
义;通过操作学会分类的方法。
2、通过分一分、看一看,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
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4、让学生体会到生活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学会对物体进行分类的方法



教学准备:电脑课件 学具袋(6份不同的物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探求新知
1、感知分类电脑出示:(商场外景——商场物品近景——-商场物
品远景),让学生认真观察问:你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通过看
录象,使学生明确商场物品 有很多种。引导学生说出,商场是把一样
的东西放到了一起。1册
2、明确分类
(1)电脑出示:商场物品近镜头(文具柜台第一层是文具盒;第
二层是练习本;第三层是笔。一位售货 员正在往柜台里分类摆放文具)
问:你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阿姨是把一样的东西放到了一起。师:像这样把一样的东西放到了一起就叫分类。(板
书课题)
(2)猜一猜 继续观看电脑从而猜测阿姨拿的物品会放到哪一层,
使学生进一步明确要把同一类的物品放在一起。
二、巩固发展,体验分类
1、摆一摆出示商品柜台,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把相应的物品分
类摆放在柜台里。学生汇报物品是如何摆放的,教师指明分类的必要
性------ 通过分类使每种物品看得更清楚了,也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许
多方便。
2、完成“做一做”
(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类活动。



(2)小组活动, 组内互相交流是怎样分的,体验分类的方法,通
过分一分的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分类的作用。
(3)汇报交流教师注意不同的分法。
3、完成练习六的第1-------3题
(1)第1题,启发学生在书上圈一圈,并说一说是怎样圈的,为
什么这样圈?
(2 )第2题,指导学生独立完成。评价时,将学生的作品展示出
来。启发说出:4辆车是同一类的。
(3)第3题,教师说明题意,学生互相交流,使学生明确其中一
个与其他三个是不同类。 < br>4、补充练习每组一袋物品明确要求:先讨论一下应该怎样分,哪能
一组分得又对又快又准备。然 后汇报说明。
三、全课总结
教学后记
分类》这节课教学结束后,感觉较成功,反 思本节课的教学,我
认为以下几个方面做得比较好,总结出来,为以后教学积累经验。
面向全体学生组织教学活动,注意张扬学生的个性。数学学习
与其他的学习一样,都是一种个体化行为。 由于每个人生活经验的不
同,认识水平的差异,即使是面对同一个问题,也会有不同的看法,
而 教育目的不是统一思想,统一要求,而是不同的人获得不同的发展。
这节课较好地体现了这些理念。



体现了数学的价值。如:学生在课堂实践活动环节中找“人”的分
类标准,有的学生说可以按男女来分,这时我抓住机会问他:你在生
活中什么时候见到过按男女 来分的呢?有个学生就说:“上厕所时就
是按男女来分的”。很形象的体现了数学对于生活的重要性,体 现了
数学价值。

第二课时 分类
教学内容:分类(不同的标准)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让学生选择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掌握分类的方
法,初步 感知不同标准分类的多样性。
2、采取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互相
学习、合作交流能力。并在课堂中指导学生如何尊重他人意见等与人
合作交流的方法。
3、采用小组之间互评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判断力和审美观。
4、让学生体裁会到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分类,处处有数学,并
养成有条有理的生活习惯。
教学重、难点:能选择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学具准备:衣服、鞋子、篮子、书及作业本、瓶子、小熊玩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学生每6---7个人一组围坐在一起,并在中间乱七八糟地堆放



着各种杂物,让学生感受到教室里的杂乱,从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揭示课题问:
(1)小朋友们,在我们这羊教室里堆放了好多东西,你们都看见了
有哪能些东西? < br>(2)这些东西这样放在教室里,好不好?为什么?你有什么好的建
议吗?师:今天,我们就来当 一回小管家,把这些东西收拾、整理、
分类摆放好。 板书:小管家 (学生齐读课题)
问:你知道管家是做什么的吗?
师:今天我们就来开展“最佳小管家”的比赛,看看哪能个小 组的同学
最能干,能把东西收拾得最快、最整齐、最美观。
二、新授
1、整理教室(复习单一分类)以小组为单位,先把杂的进行整体
划分。
师:同学们 ,这么多东西要收拾,靠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我们大
家一起来分,好不好?请你们讨论一下我们6个 小组如何分工才
好? (每个组选择一种物品)
师问:(1)我们全班一哄而上来收拾东西会有什么样的后果?
(2)我们怎样才能避免这种不安全的现象呢? (学生有序
的来捡走本组选中的物品)
(3)现在和刚才比,你们觉得有什么不同?你喜欢什么样的教
室?
2、整理桌面的东西(不同的标准分类)



师:(1)一大堆杂物 经过大家的努力,已经分类放在了每组的桌面
上了,想一想,这样就算收拾好了吗?
(2)你们能把它们收拾得更整齐、更合理,更便于我们在生活
中使用它们吗? (学生操作,学习小组汇报)
(3)你们小组是怎么收拾的?
(4)这样收拾有什么好处? 师:同学们桌面上的东西经过这样
一整理,既美观又便于我们找东西了,真好。对刚才同学们的整理,< br>你认为哪能一组整理的最好?可以当选“小管家”的称号?你们对
别人的整理还有什么看法和建议 吗? (学生提出建议,师问被
提建议的组是否接受这个建议?)
(5)老师想请一位 能干的同学们帮助他们,谁来?师:请大家想
一想你们手中的东西,除了像这样分一外,还能怎么分?请 你们试
一试 (学生操作,教师指导) 每一组学生重新汇报后,学生互
评哪一组好,好在哪里。
三、活动1册 1册
问 :想一想,你们组里的人可以按什么样的标准进行分类?学生活
动,教师指导,然后学生汇报情况。
问:(1)你们是按什么样的标准进行分类?
(2)还有哪一组也是这样分的?
(3)你们在生活中见过这样分的吗?
四、小结
问:(1)今天,你们学会了什么本领?



(2)平时,在什么地方看过、接触过分类? (学生自由发
言)
五、布置课外活动
1、请小朋友利用今天学到的本领做一次小管家,把自己的书
包、书柜、衣柜事理好。
2、主同学们设想一下,如果你是当地的某大超市、商场的设
计家或管理人员,你将怎么摆放物品和划 分商场呢?
课后反思:
引导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出分类的标准,并 鼓励
学生大胆尝试,发表不同的见解,根据自身需要、习惯分类。通过反
复交流,体验分类的思 想和方法。在张扬个性之余,渗透了做事要有
序,物品摆放要有规律的分类思想。正是在这空间之中,让 学生感受
到分类结果在不同的标准下的多样性,感受到同类物体在不同的标准
下的分类也能产生 不同意义和作用。教师要充分抓住学生“好动”这一
特点,在不同的分一分、说一说的过程中,体会到知 识的形成与应用,
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第六单元:单元计划
单元教学内容:6-10的认识和加减法(P42――――P83)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材主要由“6、7的认识和加减法”、“8、9的认识和加
减法”、“10的认识和有关10 的加减法”、“连加和连减”、“加减混合”



等内容构成。这些内 容不仅在日常生活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而且
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2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计算最直 接的基础。
本单元内容是全册教材的重点内容之一,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
非常重要的地位 。在教学中,可加强操作和观察活动,高度重视学生
对实物、模型、图画的深入观察和学具拼摆,引导学 生亲身经历观察、
操作的活动过程,让他们在活动中建立起6-10的数概念和加减法计
算的知 识表象,让学生全面感受数概念的形成过程,通过多种途径掌
握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感受学数学、用数学 的乐趣。
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熟练地数出6-10各数,会读、会写这些数 ,
并会用这些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2、使学生掌握6-10数顺序,会比较它们的大小,熟练地
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
3、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的含义,知道用这
些符号来表示数的大小。
4、使学生比较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
5、使学生比较熟练地进行1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
合计算。
6、使学生用10 以内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
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7、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热爱家乡、热爱自然、保护环境、
讲卫生等方面的教育,促进 学生在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健康发展。



单元教学重点:6―――10的各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单元教学难点:1、数概念的形成。
2、6―――10的加减法。
单元课时安排:约20课时。
1、6、7的认识和加减法 5课时
2、8、9的认识和加减法 5课时
3、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 4课时
4、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4课时
5、整理和复习 2课时
实践活动:数学乐园(1课时)
第一课时 认识6和7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2页、第43页,第48页练习七第2题、第3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演示,使学生熟练地数出6、7两数,会读、
会写这两个数,并会用这两个数 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
置,会比较它们的大小。
2、通过学生观察、操作、表述,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
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3、在教学过程中,渗透讲卫生、爱劳动、爱集体、与他人分工
合作等方面的思想和情感教育。
教学重点:区别6、7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写数字,培养学生的
数感。



教学难点:会正确书写数字6。
教具、学具准备:电脑课件、计数器。小棒若干、图片若干、尺子等。
教学设计:
一、复习准备
1.引导学生从0数到5,再从5数到0。(可用指名数、齐数、拍手
数等方式进行)
2.出示0~5六个数字,读数。
3.按顺序读数:( )2( )4( )。
二、探究新知
1.创设情境,学习数数和认数。
a.电脑课件展示第42页的主题图课件 课件6和7的认识
b.引导观察,启发思考。
在学生观察画面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说一说画面上有哪些
人和物,各有多少?
c.交流、汇报。
师:图上有些什么?
生:图上有同学、老师、桌子、椅子等。
师:图上有多少桌子、椅子?有多少人?
生:图上有6张桌子,7把椅子,7个人。
师:你是怎样数教室里的人数的?



生:先数教室里面打 扫卫生的同学和老师有6人,再数从外面走进来
的一位同学,一共是7人;还可以先数学生人数,再数老 师,一共7
人。
师:还可以怎样数?
生:先数已放好的6把,再数又搬来的1把,一共是7把。
d.抽象出画面中的数。
桌子的张数、同学的个数用数字几表示?(用数字6表示)板书:6
椅子的把数、师生的个数用数字几表示?(用数字7表示)板书:7
2.根据6、7的基数含义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
a.数一数主题图下面的人数和点子的个数。
b.小组合作,用小棒或学具摆出6和7,并上展示台展示,进一步
加强认识。
c.请学生举例,说一说生活中哪些事物可以用6、7两数表示。
3.教学数序。
a.学生认真观察计数器上的珠子有几颗?(5颗)再拨一颗是几颗
珠子?学生上台操作,发现是6颗。 再拨一颗是多少呢?(7颗)
b.通过直尺,直观教学数序。
让学生在自己的尺子上找一找5、6、7的顺序。
教师将直尺图利用课件展示出来,只写出0 、1、2、3、4、5。提问:
6和7应该写在什么位置呢?让学生自己去发现7以内的数的顺序。
4.比较大小。



a.利用学具,先摆5个圆片,在下面 再摆6个圆片,然后根据直观
很容易发现:5个圆片比6个圆片少,6个圆片比5个圆片多。板书:5<6 6>5
b.利用学具,先摆6个圆片,在下面再摆7个圆片,然后根据直观
不 难发现:6个圆片比7个圆片少,7个圆片比6个圆片多。板书:6
<7 7>6
5.明确6、7的序数意义。分组进行,边观察边讨论得出正确的答案。
a.先让学生找准起点,从第1瓶数到第7瓶,再观察第6瓶里有几
条金鱼。
b.认真观察找出装有6条金鱼的瓶子,再从左边数出装有6条金鱼
的瓶子是第4瓶。
c.从左边数起找到第7瓶,再数一数瓶里有多少条金鱼。
三、巩固练习
1.做抢答练习。5后面的数是几?6后面的数是几?7前面的数是几?
2.完成练习七第2、3题。
a.完成第2题。出示题目,明确要求,学生自行完成题目。小结。
b.完成第3题。教师引 导学生理解题目要求。学生小组合作完成练
习。适当引导学生对“6只”和“7只”作比较,加深学生对 基数意
义和序数意义的理解。
四、指导书写
1.电脑课件展示6、7的形象,指导 学生观察,启发想像6和7像什
么?(6像哨子,7像拐杖等。)



2.电脑课件展示6、7的书写笔顺及在写字格中的布局,学生观察学
习。
3.学生在书上写字格中描出6、7,书写要工整美观。
教后记:本节课在教学中注意向学生 进行讲卫生、爱劳动、爱集体、,
分工合作等方面的教育。6、7的认识这节课实验教材仍然重视学生< br>数概念的建立。在认数教学中,我利用摆小棒,6根和7根小棒分别
摆出喜欢的图形等方式,使学 生在丰富的操作和实际活动中逐步形成
数的概念,发展数感。我注意渗透了学生之间的评价意识,鼓励学 生
用“你真棒”“你的回答很好”等语言来发挥学生之间的评价功能,使学
生都爱上数学课,愿 意探究数学知识。
第二课时 6和7的组成
教学内容:44页――45页6和7的组成
教学目的:
1、认识6和7的组成。
2、通过学生动手操作,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对学习
的兴趣。
3、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6、7的组成。
教学准备:苹果图。
教学过程:
一、 引入
昨天我们学习了6和7,说一说你观察到身边有哪些事物可以



用6或7来表示的
二、 新授
1、 出示苹果图1册
老师这有6个苹果,我想把它分给两个小朋友(或小猴)你能帮我
分一分,有几种分法吗?
小组互相讨论有几种分法?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
学生汇报,师板书分法
2、 总结分法
看到这些分法,你能发现什么?我们可以将这些分法总结成这
样3种。
看到每一组,你可以想到什么?
3、7的组成
刚才老师拿掉了一个苹果,应该是7个,7 个苹果怎样分给2
个小朋友的?请拿出7个学具来分分看,有几种分法?
汇报分法,师板书分法,看到每一组,还能想到什么?
三、游戏巩固
1、猜数,师左手拿几个苹果,右手和左手合起来是6个,知道右
手是几个吗?
2、一生出3个手指头,另一个出一个数能和他组成6(7)
3、拍巴掌,学小猫叫等游戏组成6和7
四、作业
48页第1题



教学后记:学生对6、7的组成掌握较好,能快速的用对口令的方法
消化6、7的组成。

第三课时 6和7的加减法
教学内容:第45~46页内容和“做一做”,练习七的第4~8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根据一幅图写出两道有联系的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
并算出得数。
2.掌握6和7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3.使学生能够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重难点:6、7的加减法正确迅速的计算。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小棒、学生准备6只小鸡卡片、6只小青蛙
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去动物乐园吗?今天,老师就带你们一起到 动物
乐园玩一玩!好吗?现在就让我们请小动物上去来,行吗?
二、新授课
1.加法。
请1只青蛙和5只小鸡上去玩一玩,把它们请上去吧!
草地上一共有几只小动物?该怎样列算式呢?赶快记在纸上(学
生写算式)。



你们草地上有几只青蛙和几只小鸡?
读一读你的算式。板书:5+1=6
谁和他不一样?板书:1+5=6
咦!都是这些小动物,为什么能列出两道加法算式?
小结:由于同学们看的方向不同,所以根据一幅图列出两道加法算
式。
2.摆一摆。
你们还想请几只青蛙和几只小鸡来玩一玩?动手摆一摆。
一共有几只小动物?你能列出几道加 法算式呢?写在练习纸上。.谁
想说一说请了几只小青蛙和几只小鸡?(学生到前边展示)
怎样看图列式的?
有和他们摆的不一样的吗?(展示小鸡、青蛙)
怎样列式的?板书:3+3=6
为什么只能写一道算式?
3.看图列式。
一共有几只猫?你能列出两道加法算式吗?
说给同位听一听。板书:5+2=7 2+5=7
4.减法。
一共有几只小动物?它们累了,想回家,你们想让哪种小动物回家?
小青蛙走后,还剩几只小鸡?你能用算式表示出来吗?板书:6-1=5
如果小鸡先走,还剩几只小青蛙?算式怎样列?板书:6-5=1
(出示:虚线)虚线是什么意思?



小结:6里面去掉1还剩5,去掉5还剩1,所以,根据这幅图,我
们能列出两道减法算式。
摆一摆:你们的草地上一共有几只小动物?
那你们想让哪种小动物先走?用小棒表示虚线, 看着它们,你能列出
几道减法算式?写在纸上(学生展示)。
你们草地上一共有几只小动物?怎样列算式的?板书:6-2=4 6-4=2
你是怎样看图列式的?
.谁和他们不一样?怎样列式的?板书:6-3=3
为什么只列一道算式?
6.看图列式。(出示课件)
一共有几只山羊?
你能列出两道减法算式吗?板书:7-2=5 7-5=2
三、练习
1.看屏幕:(课件出示)根据图意,你能列出两道加法算式(或:
减法算式)吗?
2.下面,我们来一个小竞赛(出示口算卡片)。看算式,报得数。
3.在小组内玩一玩。
四、总结:我们学习了什么?

教后小结:课堂上,我设计了这样几个活动:a.你 还想让几只小青蛙
和几只小鸡来玩秋千,自己摆一摆;b.你们草地上的小动物也累了,
你想让 哪种小动物先回去呢?C.综合练习让学生在这四幅图中任意



选一 幅图,喜欢哪一幅就做哪一题。留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让学
习灵活地选择,同时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 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教后随笔:几个活动的设计留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让学习灵活地选择,同时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第四课时 用数学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7页的“用数学”。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感受数学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
3.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
熟练口算10以内加减法,能正确解答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练习用题卡。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秋天到了。天那么高,那么蓝。学校组织同学到郊外去
游玩,你想参加吗?
生:想。
师:好!我们出发。(课件:美丽的郊外)课件用数学-------.ppt < br>师:看,多美的乡村风光,美丽的草地、饱满的向日葵、美丽的蝴蝶、
丰收的果树,多美啊!你们 高兴吗?



生:高兴。
师:现在老师带大家到草地上去 玩,而且还要请喜欢数学的同学帮助
老师用数学解决实际的问题,你们能做到吗?
(出示课题:用数学)
生:能。
师:我们先看一下草坪上的小朋友遇到了什么问题。(出示第一幅图
并演示。)
师:你看到了什么?自己思考一下。
生思考后汇报:草地上有4个小朋友在捕蝶,又来了2个(课件演示)。
师:那么在这里让我们来认识一个新的数学朋友,你们高兴吗?
生:高兴。(出示大括号)
师:请你猜一猜这个朋友叫什么?
师:我们的新朋友叫大括号,他的意思是把两部分合并在一起。
师:你能根据这幅图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生:一共有几个小朋友?(课件出示:?个) < br>师:你的问题提得真好。“?”就代表了我们同学提出的问题。谁能
用学过的知识解决这个问题。 自己先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然后再分
小组讨论研究一下,要勇敢地说出自己的想法,研究后把答案写在 本
子上。
师:(巡视)哪个小组愿意展示一下自己的研究成果?
生:我们小组的列式是:4+2=6,草地上一共有6人。
师:谁有问题要问?



生:这题为什么用加法计算,4+2为什么等于6?
生:原来有4 人,又来了2人,求一共有多少人,就是要把两部分合
并在一起,把4和2合并在一起用加法来计算。
生:4和2可以组成6,所以4+2=6。
师:同学们真聪明。我太佩服你们了。这么快就帮 老师解决了问题,
而且还认识了一个新朋友,老师真替你们高兴。
现在老师带你们去一个叔叔家,看他在干什么。(出示第二幅画。)
师:看这幅画与第一幅比较有什么不同?
生:第一幅画大括号下面是 ?号,求一共有几人?第二幅画大括号
下面是7个,?在上面。
师:你说得很好,那你能为这道题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生:一共有7个向日葵,摘下2个,还剩几个?
师:这个问题我们分小组来解答。
师:请小组汇报,说清楚你们采用什么方法,为什么这么列式?
生:我们小组用减法来计算。 因为一共有7个向日葵,摘下2个,就
是从7里去掉2个,还剩5个,所以用减法计算。列式:7-2= 5。
师小结:同学们,你们真棒。这次郊游你们发现了很多问题,并用数
学知识解决了它们。 老师真替你们高兴。
二、反馈强化
(出示石榴树)
师:你会解决这个问题吗?自己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下。
学生独立完成后订正。



师:大家快来看,谁飞来了?(出示蝴蝶图)
师:你们能解决蝴蝶的问题吗?
学生写算式,集体订正。
三、当堂巩固
师:你们还想不想继续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生:想。
师出示一组题,学生独立完成并订正,选一题让学生说想法,对
做对的及时表扬。
教 师小结:同学们真聪明,帮助老师解决这么多问题,非常感谢
大家。那么通过今天的郊游,你想对大家说 什么吗?学生随意说,教
师适时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的教育。
完成书上第51页的第13题。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教学后记:数学知识很重要 ,它能帮助我们解决很多问题,因此,我
们要善于用数学知识并用心学好它。
第五课时 8和9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3~54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数数量是8、9的物体,体会8和9的基
数含义。
2.了解8和9在自然数中的排列顺序,会比较0~9各数的大小,
知道8、9的序数含义。



3.培养学生初步的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4.结合8和9的学习,向学生渗透环保教育和劳动教育。
教学重难点:正确读写8和9。
教具、学具准备:1.布置学生课前收集8和9的数据。2.学习纸等。
教学设计:
一、联系生活,谈话引入
利用张家界正在建设城市这一人人皆知的事实,配合书上的主题图,引入8、9的认识。激发学生爱美、爱家乡的感情。
二、教学8、9的基数含义
1 .(课件出示)教学主题画。引导学生看一看图上有什么,它们的
数量各是多少。主题图为师生提供了数 量为8、9的物体有:课件8
和9的认识.rar
(a.校园两旁有8棵树。b.花坛里有8 朵花。c.黑板上有8个字:热
爱自然、保护环境。d.黑板下摆放着9盆花。e.有8个同学和1位老
师在花坛旁劳动。f.有9只蝴蝶在花坛上飞舞。)
学生数以上“8、9”的物体时,开始是 凌乱的、无序的,教师小
结时,应引导他们按一定的方位、一定的顺序来数。如从上往下、从
外 到里、从大到小等等。
蝴蝶只数难数一些,可以让同学在小组内互相数一数,然后教师
再引导 同学按一定顺序(从上到下)数一遍,每数一只,就做上一个
记号。
2.展示课前每人收集的数量是8、9的物体的作业。



拿出课前收集的关于8和9的数据,先在小组内向同伴们交流;
然后每组推选出一份在全班交流、评议。 最后全班同学都把自己收集
的数据张贴在教室四周,全班同学自由交流、评议。
3.摆学具。
从学具中数出8个圆、9个三角形,摆两个图形,喜欢摆什么图
形就摆什么图形。
三、教学8、9的顺序
出示直尺图:
教师将教材中直尺图里的括号作了一些调整,让学生通过填空,
熟记0~9各数的顺序。
填好后再让同学们顺着数一遍,倒着数一遍。
最后可以让小组内的同学看着直尺上的数,提几个问题,让学生
间互问互答。
四、教学比较7、8、9的大小
1.出示点子图。先让学生数出这三幅点子图的点子数,然后 让
学生说出很快数出点子数的方法。
2.比较7、8、9的大小。
请同学们从这三 个数中随便选择两个,用以前学过的符号来表示它
们的大小。学生的答案有以下6种:7<8 8<9 7<9
8>7 9>8 9>7
3.用“>”、“<”号写出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让学生在书上填空,注意提醒学生书写要整洁、美观。



五、教学8、9的序数含义
1.做改编题(每个学生发一练习纸)。
左数第8盆开了( )朵花。开了8朵花的是第( )盆。
给左边的8个花盆涂上红色。给从左数第9个花盆涂上绿色。

教后小结:本节课教 学中,教师创设了一个别开生面的教学活动,让
学生课前收集如下信息:生活中哪些物体的数量是8和9 的?将课堂
教学空间延伸到了课外,使每一位学生在收集有关“8、9”的信息活
动中,真真切 切地领会了8、9的基数含义,感知了“8、9”符号的
作用。在课堂上,教师又将学生收集的信息在全 班展示,让每个学生
感到自己是成功的。
教学后记:本节课我设计了将8、9的基数、序数含 义糅合在一起的
练习,让学生通过此练习,弄清8、9的序数含义,又将它与基数含
义区分开来 。此练习虽有一些难度,但由于有6、7的序数含义的认
识作基础,学生掌握较好。

第六课时 8和9的组成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5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拼摆的过程中去感受8、9的组成。
2.引导学生通过联想,看到一组组成,会想到另一组组成。



3.让学生在参与学习中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增强小
组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掌握8和9的组成。
教具、学具准备:1~8的数字卡片;学生每人准备8个小五星,1~
8的数字卡片。
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1.复习:同学们,请你们想一想,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哪 两个数?
请你打手势表示下面各题圆圈中该填什么符号。7○8 8○9 8
○6 9○5
2.引入:下面我们再来猜一猜。
a.一个数比9小,这个数可能是几?
b.一个数,它既比9小,又比7大,你知道这个数是几吗?
c.上节课,我们不但认识了8 ,而且还学会了8的写法。这节课
就让我们来进一步认识8,了解8是怎样组成的。(板书课题:8的< br>组成)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创设情境:星期六,老师要带我们一(5)班的 学生去绿城广
场踢足球,准备带8个小足球去,可是用一个网兜又装不下,于是呀,
老师就把它 们分别装在两个网兜里。你知道老师可能会怎样分装这8
个小足球吗?
2.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a.请你拿出8个小五星来 代替8个小足球,按照不同的分法把它
们分成两堆。分分看,并把分的结果记录下来。
b.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把你分的结果在小组里汇报,教师巡视,
听取汇报。
c.请小组选一名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本组意见,其他小组做补
充。
d.根据学生汇报,教师板书如下:
e.让学生根据板书,再把8的组成完整地摆一遍。
3.小组讨论,巩固新知。
.刚才,同学们通过分五角星,知道了8的组成有这么多,可是要
把这么多的组成都记下来,可真不容易。请同学们再观察一下黑板上
的内容,你能想办法减少一 些记忆的内容吗?同桌互相说一说。找几
个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教师要引导学生说出:看一个,记两 个,
看到就想到。这样只记住4个即可。你们觉得这样记忆好吗?请四人
小组合作一下,试着用 这个办法来迅速记住8的组成,看谁最先会背。
.请几位最先举手的小朋友来背8的组成,背完后,教师问:你是怎
样记的?
指导学生看书答疑:这节课所学的知识在书上55页,请同学们看一
下,还有什么问题吗?
4用同样的方法教学9的组成。
三、反馈练习
1.师生举数字卡片来对8、9的组成。(如,师举1,生举7。)



2.同桌两人打手势来对8、9的组成。
四、课堂小结:这节课, 通过同学们自己的努力,找到了8、9是怎
样组成的,并且学会只要记住一组,就会联想到另外一组。


教后小结:采用了启发、引导学生讨论的方法,通过组织四人小组讨
论、 同桌互相交流等方式,营造了民主和谐的学习气氛,使学生人人
都动口、动脑参与学习,在探求知识的过 程中,领悟到了好的学习方
法,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教学后记:本堂课我采用了小组讨 论法,通过组织四人小组讨论、同
桌互相交流等方式,使学生人人都动口、动脑参与学习,在探求知识< br>的过程中,领悟到了好的学习方法,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第七课时 8和9的加减法
教学内容:第56、57页的内容,练习八的第7、8、9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感受加减法之间的联系,会计算8、9的
加减法。
2.通过课堂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像能力、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索意识、评价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难点:初步建立数感,培养学生心算计数。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圆片(7个红的、2个白的);7个红色圆
片、3个白色圆片。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尝试计算8的加减法
1.看图说话。(课件出示恐龙图画)1册
师:漂亮吗?图上画着什么?谁还想说,并且和他说的不一样?
2.让学生看图写算式。要求:小组分工合作。3人写算式,1人记录。
3.汇报交流,相互评价。
二、操作悟理,感受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1.小组合作,进行操作活动(1人记录算式)
A、摆9个红圆片,2个白圆片,(老师领着学生整齐地摆出来)
师:摆一摆你们的圆片,计算以下题目:(老师边写算式边叙述)
7个添上2个是几个?(7+2)
2个添上7个是几个?(2+7)
从9个里面去掉2个剩几个?(9-2)
从9个里面去掉7个剩几个?(9-7)
(板书:7+2= 9-2= 2+7= 9-7= )
B、摆6个红圆片,2个白圆片。
计算:6+2= 8-2= 2+6= 8-6=
C、小组汇报计算结果(说明:以上计算都不要求学生说算法)。
2.发掘计算的方法。



想一想:5+3=( ) 8-3=( ) 3+5=( ) 8-5=
( )
师:说说你是怎么想出来的?
3.老师点拨,激发学生归纳加减法间关系的欲望。
如:“5+3=8,3+5就一定等于8吗?”
和“你怎么知道:5+3=8,那么8-3就等于5?”
(学生在争论的同时势必要利用黑板上的算式对加减法间的关系进
行不完全的儿童化的归纳)。
4.帮助学生积累一个计算减法的方法。计算:7+1=( 8 )抢答:8
-7=( )
师:怎么想出来的?
5.通过谈话,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方法的意识。你这一节课的一个收
获吗?它能用在哪里?
(学生可能会举例子,如:要算8-6=?就想6+(2)=8)
三、小结:同学们,你在这节课学会了什么?
板书课题:8、9的加减法
四、学以致用:分层次出示练习八的第7、8题
第7题注意指导学生搜集数据,理解题意。第8题要配以故事情境的
描述。
计算:7+2= 9-2= 让学生说出他们的想法。
师:还能列其他加减法算式吗?(2+7=9 9-7=2 7-2=5)
要求学生说说是怎么想的。指导学生在田字格上书写作业





教后小结:学生不是白纸,他们也有了自己的认知经验,这是他们继
续求 知的基础,故在教学中,我们要尊重学生的认知体验。如:在本
节课里学生要学习8、9的加减法,我先 让学生根据“恐龙图”进行
8的加减法的尝试性计算,使学生再现了已有的计算方法,然后通过
操作活动,使学生感受加减法之间的联系,学会计算,使学生在实践、
探索中产生“思考”。

第八课时 快乐的大森林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8页,练习八的第13、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加减法的意义和10以内的加减法的计算方
法。
2.创设情境,培养和提高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能够正确掌握算 理,能根据已知量和问号之间的关系
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列式并计算。
4.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感知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
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5.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热爱自然、保护环境方面的教育。
6.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集体的智慧,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与
合作精神。



教具、学具准备:小黑板1块、课件。
教学设计:
一、创设精境,引新设疑
激情设疑。课件出示森林画面。课件用数学.ppt
师:快看,这就是“快乐的大森林”。瞧!这里都有些什么?
生:小鹿、小猴、小河……
师:你们有什么感想?
生1: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
生2:大森林里可真美。
生3:我们要保护大森林,热爱小动物。
师:大家说得都很好!
二、合作探究,体验发现
1.主动探究,体验加法的含义。
师:请仔细观察(课件出示蘑菇园)。
师:通过观察,你知道了什么?
生:左边有6个蘑菇……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1:我是一个一个看出来的。
生2:左边蘑菇上面写着“6个”,所以根本不用数,一看就知道了。
师:你的这种方法可真好!你还知道些什么?
生:右边有2个蘑菇,小问号问我们:“共有几个蘑菇?”
师:谁来帮小蘑菇算一算:一共有几个呢?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1:6+2=8一共有8个蘑菇。
要求“共有几个蘑菇?”就是把“左边的6个”和“右边 的2个”合
起来,所以用6加2等于8。
生2:老师,2+6=8也对吧?
师:谁能回答这位同学的问题?

师:小朋友们这么聪明可爱,小蘑菇为感谢你们对 它的帮助,特意邀
请你们一起去看节目表演──小鹿跳舞。
2.小组合作,体验减法的含义。a.引导观察,组织讨论。
(出示:小鹿图)
师:请大家注意观察,你看到些什么?请说给你的同座听。
生1:有3只小鹿在跳舞。
生2:一共有9只小鹿。
生3:左边的小鹿在看那3只小鹿跳舞。
师:根据这幅画,你能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吗?
请先自己想想,然后四人小组讨论。
讨论时请注意:一个人说的时候,其他人要认真听,等他说完了,别
人再说。
小组同学思考,互相讨论。教师行间巡视、倾听,并与之交流,适时
启发。
b.汇报结果,尝试小结。
汇报结果。



师:谁先来说说,你们要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组1:有9只小鹿,3只小鹿在跳舞,不跳舞的小鹿有几只?
组2:有9只小鹿,6只小鹿在休息,请问几只小鹿在跳舞?
师:我们先来看“不跳舞的小鹿有几只?”这个问题该怎样列算式解
决?
生1:9-3=6
师:你是怎样想的?
生1:一共有9只小鹿,从9只小鹿中去掉跳舞的3只小鹿,就得到
不跳舞的小鹿,是6只。
师:“跳舞的小鹿有几只”又该怎样解决呢?你又是怎么想的呢?
生2:总共有9只小鹿,从 总共的9只里去掉休息的6只小鹿,就得
到跳舞的小鹿有3只,所以用9-6=3。
尝试小结。
师:通过解决我们提出的这两个问题,你发现了什么?
(着重启发,引导学生理解:从总数中去掉一部分,就得到另一部分)
3.联系生活,整体感知,加深理解。
师:根据小鹿图,大家不仅自己提出了问题,而且还自 己解决了问题。
为表示祝贺,爸爸特意买了4个桃子,妈妈买来5个桃子。请你根据
他们各自买 来桃子的个数,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好吗?
(随着谈话,用小黑板出示爸爸、妈妈买来的桃子)
学生思考,和同桌小声商量。
师:谁先来说?



生1:爸爸买来4个桃子,妈妈买来5个桃子,他们一共买来几个桃
子?
4+5=9
生2:爸爸、妈妈一共买了9个桃子,爸爸买了4个桃子,请问妈妈
买了几个桃子?
9-4=5
生3:爸爸、妈妈一共买了9个桃子,妈妈买了5个桃子,请问爸爸
买了几个桃子?
9-5=4(学生回答完毕,要用“”卡片和“?”卡片把提出的问题
在小黑板上表示出来。)
师:像这样加、减的例子,生活中还有许多。
想一想:你能试着举出几个吗?
生:略
师:看来,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许多问题。
三、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教科书第58页“做一做”。
师:知道吗?你们的聪明好 学把森林里的其他动物都吸引来啦。它们
要和我们比一比,赛一赛,你们有信心吗?
生:有!
师:赶快打开书第58页下边,看看是谁在考查我们。
生1:是小猴子。
生2:还有小鸭子(欢喜、愉悦地)。



师:请先把小鸭图和小猴图的图意给你的同桌小伙伴说一说,然后再
把算式填完整。
学生互说图意,气氛热烈。教师行间巡视,着重辅导学困生。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填的?又是怎么想的?
生:……结合学生回答,教师电脑演示,进行订正。
2.第63页的第13、14题。 要求:互说图意,独立填空。此刻,教师要行间巡视,辅导学困生。
然后,指名汇报,并结合学生回 答,教师电脑演示,集体订正。
提问:第14题是两幅企鹅图,为什么第一幅是用减法计算,而第二
幅却是加法计算呢?
四、小结收获,渗透联系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2.这些知识能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


教后小结:“9-6 =3”这一算式的得来实质上是进行逆向思维的过程,
那么,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必须能 够了解并结合儿童
的认知水平,创设符合其水平的思维情境和条件,创造性地驾驭、使
用教材这 一知识的载体,从而使学生思维活跃,兴趣盎然。

第九课时 10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4~65页及练习九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认识10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数感。
2.学会10的 数数、认读、写数、大小比较和10的分与合,对10
的数概念获得全面认识和掌握。
3.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观察能力及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4.引导学生感受数10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掌握10的组成。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
1、老师请大家猜一猜。
a.有一个数,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还表示起点,它是谁?
b.能与0做邻居的又是谁? c.在我们所学过的数字中谁最大?
2、故事:9知道它最大可骄傲了,它对1~8各数字说:“你们
谁都没我大,特别是你──0,表示一个物体都没有,你真是太小了,
不能和我比。”0听了可 伤心啦。1走到0的身边,和0想出了一个
很好的办法对付9。这时,9没话可说了。大家猜一猜,1和 0想了
一个什么办法?
学生可能猜出许多不同的办法,教师引出1和0的想法:
1和0联合起来,站在一起组成“10”,10比9大。
二、探究学习



关于数“10”,你知道它可以表示什么吗?它排在数字的什么位
置 ?它可以怎么分又怎么合?它与我们生活有什么联系?如果你一
旦掌握了它的数学知识,就可以做许多奇 妙的事情。这节课大家一起
去研究它,好吗?
1.学习10的含义及10以内数的顺序。1册
a.做与10有关的一个动作,或说一句话。
我们的身边或我们生活中与10有关的奇妙的事很多,你能用动作或
一句话表示出来吗? 师:同学们举了很多例子,像这样:人的手指、脚趾、一组的人数、
气球个数、花的盆数等等,都可 以用10来表示。
b.做排队游戏。请小朋友们数数第一排有几个人?(8人)
(老师站进去)现在有几个人?(9人)
如果想让第一排有10个人,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数一数现在有几个人?谁是第10个人?你是从哪边数的?还有谁也
可以是第10个人?怎样数 ?
2.10的位置与大小。
a.尺子上的数字。同学们经常用到尺子,请小朋友观察,9在 8的后
面,10在哪里,为什么?让学生感悟,9再添上1就是10,10在9
的后面,10比 0~9的数都大。
师:数的顺序不仅可以在尺子上表示,还可以在直线上表示(把尺子
抽象成直线)。
请同学把空格中的数字补上。

学习两会精神心得体会-感恩教师的手抄报


养老院可行性报告-工作表现评语


写自然景观的作文-基督教圣诞节歌曲


黄玫瑰的花语-河北体育学院教务处


哈尔滨金融学院地址-2017年放假安排时间表


家长的评语-工作职责怎么写


电话销售开场白-2013四川高考


天津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新年祝福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