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11-20各数的认识》
春天吃什么养生-关于道德的作文
 
11~20各数的认识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的物体的个数。 
2.
通过摆小棒,使学生正确理解11-20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3.
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教学重点:使学生正确地读出11-20各数,理解这些数的组成。
教学难点:注重学生通过操作进行学习,理解11-20各数的意义。
教学准备:20根小棒,1根橡皮筋,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引入 
师:小朋友们,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数? 
生:0~10。
师:现在看看谁的动手能力强,数出10根小棒。看看谁的方法好,数得快。
师:你是怎么数的? 
生1:2个2个数。 
生2:3个3个数的。
师:老师发现小朋友们数出来都是这样的 1111111111(边说边摆)
这样一根一根分开来摆的就是……? 
生:10个一
师:老师也数出了10跟。(摆出1捆)这是什么? 
生:一个十。
师:10个一多还是1个十多? 
生:一样多。 
师:也就是,1个十就是10个一。
二、 新课 
11 
师:现在仔细看看老师,添了几根?现在是几根了?
生:11根。 
师:比一比,这两种摆法哪种能一眼看出来是11?为什么?
生:(1捆和1根)的比较容易看出是11。一捆是10根,这是1根合起来就
是11根。
师:同意吗?(同意)那老师就把第一种拿掉了。想不想来摆一摆这样的11?
像这样摆11根,(看看谁的手最巧)把10根捆成1捆。再摆出1。 
【学生动手】
师:刚才我们捆的这一捆是几根?(10根) 
    也就是……(1个十) 
(指着1根)这是……(1个一) 
师:我们看着图再来说一遍(边出示图边问:这是?) 
1个十和1个一组成几?(11) 
        谁能来说一说? 
     (
选三个学生来说,再集体说,拿着小棒 ) 
15
师:看来大家学得不错。看看下面这图是几个十和几个一?(展示1捆和5
根) 
    组成几?为什么?你是怎么想的? 
生:15
师:这1捆是多少?(1个十) 
    这1根1根是几根?(5根)就说:5个一
    (怎么说?谁来做小老师) 
师:我们一起来说(一个十,五个一) 
他们组成……(15)(请一个小朋友完整地说一遍 ,男女分别说一次) 
 
19、20
师:都会说了吗?老师考考大家 
   (写19)这是几? 如果要让大家摆出一个19
你打算怎么摆? 
师:(学生回答后 你想得跟老师一样吗?) 
谁能看这这幅图说说19的组成 
    自己说一说
师:仔细看着大屏幕,老师再添一根;是几根?(20)
师:又满10根了,我们可以像刚才一样,把10根……(捆起来) 
现在有几个十了?(2个十;)我们就说 2个十组成20,也可以说20里
面有2个十 
(第二句学生来说一说) 
数序 
师:你看黑板上的数宝宝他们中间还少了什么? 
(写到12,12在哪里?16在哪里?) 
师:从11~20的数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下面我们一起来进行小小的翻书比赛,看谁动作快。 
    翻到第12面。下面翻之前回答老师一个
问题,如果要翻到18面,往后
翻还是往前翻?为什么?(往后翻,因为数字越来越大。) 
师:也就是18比12大。要是翻到20面,再翻几面?(2面) 
师:看来大家翻书翻得很快,把书放好。 
这些数,我们在翻书的时候找到过他们,生活中呢?哪里也能找到他们? 
老师先来说,学生再说。 
   师:尺子上页有11~20,看老师这把尺子上,还有些数少了。
谁能把他填好。 
   
  练习:1个十和2个一合起来是(     )。 
18是由(   )个十和(   )个一组成的。 
        (    )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小结:今天我们学了哪些数宝宝?(11~20) 
我们也知道了十几的数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知道二十里面有2
个十。 
  
 
教学反思:11-20各数的认识是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的内容,《11-20各
数的认识
》在整个数的学习体系中具有比较重要的地位,它既是10以内数的认
 
识和延
续,又是100以内乃至更大的数的认识的基础,同时也为20以内的进位
加法的学习打下算理基础。在
教学中我认为应在本节课教学中我从学生的认知规
律和知识结构特点设计了一系列动手操作和练习的活动
,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
玩;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体会到数学学习是一件很快
乐的事。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我力求做到以下几点:
一、通过充分动手操作,帮助学生熟练数数,掌握数的组成。 
研究表明,小学低年级学生必须
借助图象、操作等形象的感知才能在大脑中
形成相应的数学知识表象,然后通过表象的中介作用建立起相
应的数学概念。教
学中,我让学生自己摆小棒,在摆的过程中观察、掌握数的组成。这样的操作情
景,使学生的“思维发端于动作”以动诱思,以思促动,“数形结合”、“情理
互促”帮助孩子们在操
作中体验,在操作中感知。 
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简单的信息积累,更重要的是新旧知识经
验的冲突以及由此而引发的认
知结构的重组。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
基础出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探
索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过
程中,鼓励学生运用以前学习10以内数的方法,自主学习11—20数的顺序
和大
小比较,一方面培养学生类比迁移的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建构数学知识;另一方
面加强了生
生之间的互动,培养学生的相互合作能力。 
 总之,整节课中,我倡导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与动手实践
的学习方式,在关注
学习过程的同时,帮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自信心,增强上进心。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促使学生富有个性地学习,享受学习的乐趣。并在数学学习中获
得更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