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总复习全套教案

绝世美人儿
823次浏览
2020年09月12日 22:28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个人师德总结-教育孩子的心得体会



小学数学总复习教案
总复习(1)
教学内容:总复习(一)数的概念
教学目标: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数的概念,掌握有关性质,并能 正确地判
定数的范围。
教学重点: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灵活理解数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 知识整理

自然数 十进制的计数法 多位数的读法
整数 零
….(小于0)

小数的意义 小数大小的比较
有限小数
数 小数 小数的分类
无限小数(循环小数)

小数的性质

……
2、基数、序数概念
3、整数和小数的数位顺预表。
4、整数、小数的读法
5、万、亿做单位记数
较大的数可用万、亿作单位进行改写不是整万、整亿的数可用小数表示 。如:1800
0000=180万 110600000=1.106亿
6、近似数表示:(1)四舍五入法(常用)
(2)进一法 (3)去尾法
二、练一练
(1)p.91填空
a. 学生练习
b. 反馈:说出正误理由,并讨论如何改正。
(2)p.92判断
a. 学生练习判断。
b. 反馈并说明理由。
(3)
a.一个五位数加上1就变成六位数,这个五位数是( ),一个五位数减去一就变成四位
数,这个五位数是( )。
b.把下列各数从小到大用符号连接起来 0.7 0.75 0.75 0.76 0.75。



c. 用0、1、2、3、………9这十个数字,每个数字只能、用一次,写出一个最接近十
亿的整数。
d. 课本、92页第3题。
三、总结:
本课复习了哪些内容?我们是怎样复习的 ?你认为哪些知识非常重要或者以前对哪些
题目要犯错通过今天的复习想提醒大家?
四、提高练习
1、用2、3、4分别去除一个数,正好都能整除,这个数最小是( ),把它写成
两个质数相加的形式是( )。
2、互质的两个数的积是68,这两个数是( )和( )或( )和( )。 3、甲、乙、丙三个小朋友绕操场滚铁环,绕一周甲要3分,乙要6分,丙要9分。
3人同时从同一 地点出发,至少要( )分,3人才能同时在出发地点相会。





总复习(2)
教学内容:总复习(二)整除概念
教学目标:1、理解整除的意义,掌握整除及有关的基本概念,能正确的判断。
2、理解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
教学重点:弄清数的整除的有关概念,并能正确判断。
教学难点:灵活理解整除的概念。
一、知识整理
1、 复习整除的意义。
出示:下列各式中,哪些式子表示整除?
12÷4=3 20÷0.5=40 35÷7=5
45÷45=1 4.2÷1.4=3 78÷7.8=10
(1) 学生思考后回答。
(2) 问:为什么这些式子表示整除?谁能说说整除和除尽有什么关系?
出示:





请把这两个概念填到相应的位置上。
2、 复习概念系统。
(1)数的整除单元里,你学过哪些概念?这些概念之间有这样的关系?
(2)看书93页并填空。
(3)看图回答:
这些概念中,最基础的概念是什么?
与倍数有关的概念是哪些?



与约数有关的概念是哪些?
能否把这些概念分为两大类?
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各是什么?这些特征除了判断 以外还对哪些概念非常重
要?(如:奇数、偶数)
3、 复习质数、合数、质因数和分解质因数。
(1)下列各数 中,( )是质数,( )是合数。
36、 11、 15、 23、 51、 91、 111、 67、 1736、
回答:什么是质数?什么是合数?你在判断时有哪些方法?
(2)把上面的合数分解质因数。
(3) 反馈并提问:谁能说一说质数与质因数有何区别?
说出36=2×2×3×3, 根据这个式子你能说出36有哪些约数?这些约数中,36的质因
数是哪几个?
二、基本练习
1、课本第94页“练一练”1、2。
(说出正误的理由,并讨论如何改正。)
2、在3、4、7、2、9、中,质数有( ),互质的数有( ),
12的质因数有( )。
三、课堂总结
1、 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说说收获最大的几点?
2、 你想提醒同学们哪些概念特别容易混淆?这样把它辨别清楚?
四、课堂作业
一、作业本 p51
二、
判断:
1、 所有自然数不是质数就是合数。( )
2、 能被1和本身整除的数是质数。( )
3、 公约数有1的两个数是互质数。( )
4、 3和6都是约数。( )
5、 96分解质因数是96=2×2×2×3×3。( )
6、 能同时被2、5、3整除的最大三位数是990。( )
7、 因为a÷b=c,所以a一定能被b整除。( )
8、 13的约数都是质数。( )
9、 所有的偶数都能被2整除。( )
10、1、2、27、59这组数中,1是最小的质数。( )
11、2的所有倍数,既是偶数,又是合数。( )
12、 没有约数2的自然数是奇数。( )
13、 一个质数的最小倍数还是质数。( )
14、互质的两个数一定是合数。( )
15、如果两个数的积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那么这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就是1。

总复习(3)
教学内容:总复习(三)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
教学目标:理解并掌握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互质数的意义。
能正确地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能正确地判断互质数。



教学重点: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
教学难点:求三个数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
教学过程:
一、知识整理
1、有关概念复习。
(1)什么叫公约数?什么叫最大公约数?什么叫互质数?什么叫公倍数?什么叫最小
公倍数?
(2)学生练习:课本96页填空。
(3)补充练习:a.8和20的公约数有( ),最大公约数是( )。8和20的公倍数
有( ),最小公倍数是( )。
b.在2、4、20、51、120、360、中,80和60的公约数有
( ),它们的最大公约数是( ),30和40的公倍数有( ),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是
( ),质数有( )。
(4)公约数与最大公约数,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各有什么区别?
2、有关技能复习。
(1) 18和24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
A.练后反馈。
B.提问:谁能说一说求18和24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3、练 习:求24、18和30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反馈并讨论:三个数的最大公
约数和最小公倍数在 用短除法除时有什么不同?在计算时又有什么不同?
二、基本练习
1、求下列各组数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
(1)24和60 48和72 15和25 51和170
(2)11和9 14和42 25和24 78和13
练后讨论:第二组中各对数的特点和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的计算方法。
2、求下列各组数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
(1)12、 20和30 42、63和105
(2)3、 5和7 ,14、7和35, 3、5和9
练后讨论:第二组数中有何不同的地方?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3、继续练习:
课本96页第2、3题(练后讨论思考方法)
三、课堂总结:
本课复习整理了哪几个知识点?说说你的收益?
四、课堂作业:
1. 作业本》p.52

2. 甲、乙、丙三个小朋友绕操场滚铁环,绕一周甲要3分,乙要6分, 丙要9分。
3人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至少要( )分,3人才能同时在出发地点相会。

3.三根铁丝的长分别是24厘米,36厘米,48厘米,如果把它们都截成相等的小段
而没有 剩余,每一小段最长为( )厘米。
反思:本节课除了要让学生理解、掌握好概念以外,还要 重视方法的整理,以使学
生在解决有关问题时做到既快又正确。通过判断和辩论,更加牢固地理解和掌握 这些概
念。学生掌握地还行。






总复习(4)
教学内容:总复习(三)分数的意义
教学目标:进一步理 解、掌握分数(百分数)的意义和性质,能正确地进行约分和通分,提
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能正确约分、通分
教学难点:能正确约分、通分
教学过程:
一、知识整理
边复习边填写:
意义 单位 大小比较
真分数

分数 分数 带分数

假分数

约分 整数
性质
通分
1、 复习分数的意义
(1) 什么叫分数?分数与除法有什么关系?
37
(2) 说出 , 米的意义和它的分数单位。
53
(3) 练习
8
的分数单位是( ),它有(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9
51131
里有( )个 ,10个 是( )。2 有( ) 。 661144
提问:上述分数中,那些是真分数?哪些是假分数?谁能举出一些等于1,大于1和实
际上是整数的假分数?
2、 复习分数的基本性质。
(1) 什么叫分数的基本性质?
(2) 练习:
1235716
约分: , , ,
18569178
5341173
通分: 和 ,1 和3 , 和1 。
671560810
(3) 反馈后完成课本97页第3、4表格。
3、 复习分数的大小比较。
533349318
(1) 比较 和 。 , 和 。 、 和 。
7778715425



(2) 提问:你是 怎样比较分数大小的?
二、基本练习
1、 填空:课本98页“练一练”1。
(1) 学生练习
(2) 反馈讨论计算方法。
2、 课本第98页第2题选择:(练后讨论思考方法)。
3、 判断:
3
(1) 米=0.75米=75%。( )
4
12
(2) 2米平均分成5份,每份占它的 ,是 米。( )
55
3
(3) 的分子、分母都乘以一个数,它的大小不变( )
7
(4) 把一个分数化成分子、父母比较小的分数叫约分。( )
(5) 分子、分母是互质数的分数叫最简分数。( )

三、课堂总结:
本课复习了哪几个知识点?能不能把你认为比较重要的知识讲给大家听听?谁有补
充?
四、课堂作业:《作业本》53页。





总复习(5)
教学内容: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计算
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理 解、掌握有关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法则,能正
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整数、小数、分数的意义和法则。
教学难点:整数、小数、分数的意义和法则。
教学过程:
一、复习内容整理
1、四则运算的意义。(包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
2、四则运算的法则。(并说一说加减法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3、填写四则运算各部分间的关系。
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加数+加数=和 被减数=减数+差
被减数-减数=差
减数=被减数-差


一个因数=积÷另个因数



因数×因数=积
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除数=商
除数=被除数÷商

4、述0和1在计算中的特性:
a+0=a a-0=a a×0=a 0÷a=0
1
a×1=a 1÷a= (a≠0) a÷1=a
a
练一练:课本100页第4题。
二、整理应用:
1、计算下列各题:
175+49= 540-138= 64×37= 1692÷47=
54+1.42= 30-2.5= 1.03×6.3= 442.8÷36=
a. 一说各个算术的运算意义和法则。(选择有代表的几题)
b.说说它们运算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2、填空;
(1)已知a+b=c , 那么c-( )=a c-( )=b
(2)已知 a×b=c, 那么 c÷( )=a c÷( )=b
3、课本99页第2题。(说一说分数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法则)
4、练一练:课本100页:1、判断 2、选择
5、课本101页:第3题
反馈:说出正误的理由,并讨论如何改正。
三、思考题:
1、若a>b ,a 与 b的和减去它们的差,差是( )。
2、在一个除法算式中,商7余2,被除数、除数、商和余数的和571。被除数和除数
各是( )。
四、课堂作业:
作业本 p54
反思:通过学生自己的练习来达到复习巩固 的目的,该课是以学生为主体,提高对四则
运算的基本方法的掌握。学生计算的准确率很高。



总复习(5)
教学内容: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使学生进 一步理解、掌握有关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法则,能正
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正确进行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内容整理。
1、 填空



(1) 在一个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要( )
依次计算;如果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 ),后算( )。
(2)在一个有括号的算式里,要按照先算( )里面,后算( )外面的顺
序计算。
二、练一练
(1)先在 里填写运算顺序,在计算。
35.1÷7.5+2.4×1.38-6.8



(2)、按指定的运算顺序,给下列算式添上括号。
45×28+35÷7--2
a.先加、再减、再除、最后减的算式是:
45×(28+35)÷7-2
b.先乘、再加、再减、最后除的算式是:
(45×28+35)÷(7—2)
(3)1×0.25—0.25÷1+0.25
a.先减、再乘、再加、最后除的算式是:
1×(0.25—0.25)÷(1+0.25)
b.先除、再减、再乘、最后加的算式是;
1×(0.25—0.25÷1)+0.25
三、计算;(先说一说运算顺序,再计算。)
[31+(10.4—2.4)×2.125]÷2.5
112
1 ×[(2.25+4 )×77%]—1
2613
1. 两位学生板演。
2. 集体讲评
四、课堂总结
1. 本节课复习了什么内容?
2. 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3. 要使计算正确,我们必须注意什么?(一看,二想,
三算,四查。)
四。、作业本 p55
总复习(6)
教学内容:简便运算
教学目标:掌握加法、乘法运算定律和减法、除法的运算性质,并能运用 运算定律和性质简
算,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应用定律、性质进行简算。
教学难点:应用定律、性质进行简算。
教学过程:
一、知识整理
1、 谁能说一说,我们学过的运算定律有哪些? (回答后填课本第102页表格,并反
馈。)



2、 出示: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111
0.25×19.8×4= 4.5+1 +2 = 125 ×8=
329
152111
7 + +4 = 15× +17× = 1 ×12.5×8=
577445
(1) 学生练习:
(2) 反馈讨论:这些题目你分别是怎么算的?为什么想到这样做?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3、 小结:计算时,首先要观察题目中的数字特点,再思考根据这种特点应用什么方法
或运算定律比较简便。
二、基本练习
1
1.42+0.78+0.56= 2 ×5.62×0.4=
2
55152
1 ×7.8+4.2×1 = ( + + )×12=
66463
(练后说说简算依据。)
三、变式练习
1、计算下列各题,能简算的要简算:
112
4 -1.65-1.35 3 +4 ×2.5=
547
5825
1 ×7.2+8.8÷ ( + )×4.2
81337
458
3.14÷5+3.14× 1 ÷7.2+8.8÷
5813
(1) 学生练习。
反馈评论。
2、发散练习:出示:42×15,你能用几种方法解。
四、课堂作业
1、 课本练习第103页第1题。(先练习后反馈)
2、 课本练习第103页第2题。
3、 讨论最后1题:
解:(1)
(11÷46+18÷23)×92
=11×(92÷46)+18×(92÷23)
=11×2+18×4
=94
解:(2)
(11÷46+18÷23)×92
11
=11× ×92+18× ×92
4623
=11×2+18×4
=94
五、课堂总结:
1. 作业:《作业本》第56页。
2.
练习卷






总复习(8)
教学内容:文字题
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解答文字题的步骤和方法,能熟练的把文字题 “翻译”成算式,
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步骤和写法
教学难点:关键词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复习内容整理
1. 文字题是用文字说明数量关系,指明计算方法,但未说明运算顺序的题型。
2. 解答文字题的步骤:
1. 认真审题,通过题中的数字名词和术语,分析数量关系。
2. 按照数量关系,列出算式,必要时添上括号。
3. 按照运算顺序计算。
3. 解答文字题的方法:
算术方法或用解方程等
二、练习
211
1. 从2 的倒数中减去1 除 的商,差是多少?
343
11
2. 与 的和除以它们的差,商是多少?
23
3
3.125减少它的12%再乘以 ,积是多少?
11
4.最小的质数与最小合数的和是最小两位数的百分之几?
5
5.一个数的2 .5倍比120的 少12,求这个数
8
学生列式计算,然后反馈讲评。
三、只列式不计算
(1)10 .5乘以0.5,加上2的一半,和是多少?
(2)10.5乘以0.5与2的和,所得的积的一半是多少?
(3)10.5与0.5的和,减去2的一半得多少?
(4)2的一半加上10.5,再除以0.5,结果是多少?
(5)2的一半加上10.5,除0.5的商,和是多少?
(6)10.5与0.5的积被2的一半除,商是多少?
课堂小结|:
解答文字题的步骤和方法。
四、作业:作业本57









总复习(9)
教学内容:简单应用题的结构和解答思路
教学目标:使学生熟悉各类简单应用题的结构,进一步提高分析数量关系和列式解答的能力
教学重点:分析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分析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知识整理
1、 复习常见数量关系
(1)、我们学过的数量关系有哪些?谁能说一说?
(2)、练习P105,填出数量关系。
(3)、讨论:这些数量关系可以分为几类?分别属于下列哪一类?

部总关系 相差关系 份总关系




(4)、小结:每个数量关系中 都有三个数量,将两个作为条件,另一个作为问题,构成
一个简单应用题。
2、 复习基本的结构变换。
(1)、出示:
一个工厂里有男工120人,女工40人,共有工人多少人?
学生列式后说一说,运用什么数量关系?哪个数量是条件?哪个数量是问题?
编题
☆ 学生练习编题
☆ 反馈:学生汇报,教师扼要板书,全体列式计算。
☆ 讨论:这些题目可以分为几大类,分别是哪一类关系?
小结:同一数量关系中,条件、问题可以转换,因此,题目的变化也有三种形式。
3、 复习数量关系的应用
(1)、补上问题或条件,再解答出来;
张大妈养了12只鸡,5只鸭 ?
张大妈养了12只鸡, ,养的鸡比鸭多多少只?
A、 学生练习
B、 反馈讨论:说出补上的问题或条件,再说出算式和结果。
(2)、练习P105,练一练1
A、 学生练习
B、 反馈讨论:说一说为什么要补上这样的问题或条件?数量关系怎样?
二、课堂练习P106第二题
1、 学生练习
2、 反馈,讨论
三、作业《作业本》P58
反思:数量关系是解决问题的基础,本节课尽管内容比较简单,但其在学生知识掌握上



的意义是显而易见的,教学是要利用好教材,适度拓展,沟通知识见的内在关 系,来提高学
生的数学能力。



总复习(10)
教学内容:复合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目标:使学生认识从简单应用题到复合应用题的变化过 程,初步了解复合应用题的结构
特征。
使学生学会从分析数量关系入手,初步掌握解题方法。
教学重点:分析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分析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识(口答)
①小明有图书12本,小红的图书是小明的3倍,小红有图书多少本?
②小明有图书12本,小红的图书是小明的3倍,两人共有图书多少本?
③小明有图书12本,小红的图书比小明的3倍少5本,小红有图书多少本?
④小明有图书12本,比小红的图书少10本,两人共有图书多少本?
反馈:1、②的基本数量关系是什么?
2、④的关键是要求出谁?为什么求小红的本数用加法?
师:这些都是两个数量相比较的应用题。例如 ①中根据“小红的图书是小明的3倍”这个条
件,我们可以把小明的本数作为1倍数,那么求小组的本数 就是求3倍数,用乘法;④中根
据“比小红的图书少10本”发现,谁比小红少,小明比小红少,小红本 数多,要求小红用
加法。
二、讲练
例题出示:
小明有图书12本,小红的图书是小明的3倍,小华的图书比小红的2倍少4本。小华
有图书多少本?
师:①例4与前几道题主要不同点是什么?
②学生复述条件、问题,教师出示线段图并讲解。
③“例4”的基本数量关系是什么?
④根据基本数量关系列式并解答。
⑤列式后讲解题思路。
反馈:①以前做的是两个量比较的应用题,现在是三个量在比。
(师:那么,今天我们就继续学习三个量相比较的复合应用题)出示课题:
复合应用题
③基本数量关系:小红的本数×2 - 4=小华的本数。
④列式计算后学生汇报(介绍两种方法)
板书: 12×3=36(本) | 12×3×2 - 4
36×2 - 4 | =36×2 - 4
=72 - 4 | =72 - 4
=68(本) | =68(本)
答:小华有图书68本。



⑤解题思路:这道题的基本数量关系是:小红的本数×2 - 4=小华 的本数。现在小红
的本数没有直接告诉我们,根据小明有图书12本,小红的图书是小明的3倍,用12 ×3求
出小红的本数,小华的本数就是12×3×2 - 4。
教师小结:首先找到基本的数 量关系,理清解题思路是解答复合应用题的关键。例题中基本
数量关系是:小红的本数×2 - 4=小华的本数,求出小红有图书的本数是这道应用题解答
的关键。
三、巩固练习:
1、口答练习(改变第一条件)
小明有图书12本,_______________,小华 的图书比小红的2倍少4本,小华有图书多少本?
①小红图书比小明多24本;
②小明的图书比小组多4本;
③小明的图书是小红的3倍。
反馈:1、学生口答,教师板演。
2、这几道题和例题相比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
(第一个条件变了,小红的本数在变,基本的数量关系没有变仍是小红的本数×2 - 4=小
华的本数)
2、基本练习(只列式不计算)
(1)果园里有苹果树20棵, 梨树的棵树是苹果树的3倍,桃树比梨树的2倍多10棵。桃
树有多少棵?
(2)果园里有苹 果树20棵,梨树的棵树比苹果树多46棵,桃树的棵数比梨树的3倍少15
棵。桃树有多少棵?
反馈:1、第1题的基本数量关系量什么?
2、第2题的解题思路是什么?
师:这两题都是求桃树棵数,由于桃树棵数都与梨树有关,所以求出梨树棵数是解题关键。
3、选择题:
(1)菜场卖出萝卜50千克,比卷心菜少卖出20千克,卖出青菜比卷心菜的 2倍多15千克,
卖出青菜多少千克?
正确的算式是( )
①(50-2O)×2+15 ②(5O+20)×2+15
③(50+20)×2-15 ④(50-20)×2-15
反馈:1、把划红线的条件讲具体
2、卖出萝卜50千克,卷心菜卖出比50千克多,还是比50千克少?
(2)菜场里卖出萝 卜50千克,卖出的卷心菜是萝卜的3倍,卖出的萝卜和卷心菜的总重量
是青菜的2倍,卖出青菜多少千 克?
正确的算式是( )
①50×3+2 ②(50+50×3)×2
③50+50×3+2 ④(50+50×3)+2
反馈:萝卜和卷心菜的总重量是青菜的重量的几倍数?
4、变式练习(只列式不计算) (1)同学们种树苗。二年级种14棵,三年级种的是二年级的3倍,四年级种的恰好是二、
三年级 的总和的2倍。四年级种多少棵?
(2)鱼池里有红金鱼10条,花金鱼比红金鱼多5条,热带鱼的条 数是红金鱼、花金鱼总和
的一半,热带鱼有多少条?
反馈:1、列式校对



2、第2题中“一半”是什么意思?求热带鱼就是求什么?
四、小结
在做三个量相比较的复合应用题中,必需先找到基本数量关系,理清解题思路,求出 关
键量,再逐步解答。
五、独立作业
1. 书架上有科技书42本,故事书本数是 科技书的2倍,童话书本数比故事书的3倍多
10本、书架上有童话书多少本?
2. 工厂 用煤,1月份用去1000千克,2月份用去的是1月份的3倍,3月份用去的恰
好是前两个月总和的2 倍,3月份用煤多少千克?
3. 小红看书,第一天看30页,第二天看的比第一天少5页,第三天 看的比第二天看的
4倍多5页,小红第三天看书多少页?



总复习(11)
教学内容:应用题的解答步骤
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解答复合应用题的一般步骤,并能正确地进行解答
教学重点:分析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分析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内容整理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与交流。
解答复合应用题的步骤。
1、 认真读题,找出条件和问题。
2、 分析数量关系,确定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3、 列式,计算
4、 检验并写出答案
二、基本练习
(1)、汽车4.5小时行180千米,每小时行几千米?
(2)、 一批小零件540千克,张师傅和李师傅每小时共能加工18千克,完成这批零件,
共需几小时?
(3)、每支钢笔8.5元,8支钢笔多少元?
(4)、一批煤,每天烧0.3吨,15天烧完,共有多少吨?
分析数量关系-----列式 ------计算--------反馈---------小结
三、方法复习
1、例:一 列货车和一列客车分别从相距480千米的甲、乙两站同时相对开出,货车每
小时行54千米,客车每小 时行66千米,两车开出后几小时相遇?
A、根据问题,说出基本数量关系,学生说,教师板书
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货车速度+客车速度
B、说出哪个条件是没有直接告诉我们的。怎么求?
C、列式解答
D、小结
2、P107第1、2题。
A、 第一天修的+第二天修的=两天共修的路程
B、 计划生产的童装套数÷每天生产的套数=所需天数
四、深化练习
1、 商店上午卖出电饭锅7只,下午卖出电饭锅13只,卖电饭锅的货款上午 比下午少
984元,问下午卖了多少元?
2、 学校食堂运来煤5.4吨,计划烧60天,实际每天节约0.03吨,实际每天烧了多少
天?
五、作业:《作业本》P66



总复习(12)
教学内容:按基本数量关系分析复合应用题
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基本数量关系分析应用题,明确解答步骤和方法。
教学重点:用分析法分析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用分析法分析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内容整理。
1、 分析应用题中条件和问题的内在联系,找出题中的基本数量关系,抓住了解决问题
的关键。
2、 讲解例题P108
要求两车开出几小时后相遇,按照“路程÷速度=时间”的基本数量 关系来解答,其
中“速度”是一个没有具体揭示的量,根据两车“同时相对开出”,这里的“速度”应< br>该是两车每小时共同行使的路程,也就是它们的“速度和”。先列出基本数量关系式。
相距路程 ÷ 速度和=相遇时间
480千米 (54千米+66千米)
列式:480÷(54+66)
二、“练一练”分析:
1、 炼钢总吨数 ÷ 天数=每天炼钢吨数

1950吨×3+1985吨×3 3天+4天

2、 每千克豆油 榨豆油
需要大豆数量 × 千克数
240千克32.4千克 270千克

3、速度 × 时间=路程
4千米+5千米 4小时




3、 五年级收集废纸数量 ÷ 人数=每人收集数量

两个年级共 四年级 47人
收集数量 — 收集数量
5、速度 时间=路程
50千米+65千米 3小时
6、合修路程 ÷ 工效 = 合修天数

450千米—甲队2天修的 15米+13米
15米× 2
甲队工效 × 修的天数 = 甲队修的路程
15米 2天+合修的天数 255米
全路程—甲队修的=乙队修的路程
450米 255米
三、小结
四、作业《作业本》P61





总复习(13)
教学内容:分数(百分数)应用题
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理解、 掌握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和数量关系,并能正
确地解答。
教学重点:分数应用题的结构
教学难点:理解分数应用题的结构特征
教学过程:
1、 分数加减应用题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



求一个数的几(百)分之几是多少
分数、百分数
乘除应用题 已知一个数的几(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

工程问题

2、 分数加减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答方法都与整、小数加减法的应用题完全相
同。
3、 分数(百分数)乘除法应用题,解答时先要确定单位“1”的是(即标准量),



再根据问题确定哪一种类型是用乘法还是用除法。
4、 练习P111第1题。
反馈
5、讨论:
出示:P110例
(1) 分析:把什么看作单位“1”?为什么?确定单位“1”的量应抓住题目中的什
么条件?
(2) 列式解答
11
反馈算式:10×40%-10× 10×(40%- )
33
11
思考:为什么10可以与40%, 直接相乘?为什么40%和 可以直接相乘?
33
二、基本练习。
1、练习P111第一题 反馈比较
2、先填出一个用分数表示两中书之间关系的条件,列式解答
科技书有720本, ,故事书有多少本?
三、变式练习
1、 根据具体条件确定问题的对应率。
2、 深化练习。
1
A甲仓有粮320吨,比乙仓多 ,乙仓有多少吨?
7
1
B、一本书,看了125页,比剩下的少 ,还剩下多少页?
6
四、课堂小结。
课堂作业。


总复习(14)
教学内容:稍复杂的分数(百分数)应用题
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稍复杂的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解答方法,并能正确解答。
培养学生认真分析和自觉检验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复杂百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复杂百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整理
1、 练一练
A汽车制造厂去年计划生产汽车7200辆,实际比计划超额15%,实际生产汽车多少辆?
B、汽车制造厂去年生产汽车7200辆,比原计划节约生产5%,原计划生产多少辆?
2、 反馈,讲评
解答稍复杂的分数(百分数)应用题要抓住三条:
一是要确定单位“1”的量(即标准量);
二是把稍发杂的分数应用题转化为简单的分数应用题;
三是根据单位“1”的量已知还是未知,确定用乘法还是用除法计算。



二、基本练习。P112第1~3题。
三、变式练习
1、 有甲乙两堆梨,其中甲堆占,若从甲堆取出2千克梨放入乙堆,那么乙堆的梨占总
数的5 5%,甲乙两堆梨共有多少千克?
3
24÷[55%-(1- )]=160(千克)
5
3
或24÷[ -(1-55%)]=160(千克)
5
2、 有一项工程,由甲队独做20天完成,由乙队独做15天完成,由丙队独做30天完
成。现在由甲乙两队 合做6天后,余下的由丙队独做,还需要多少天完成任务?
111
[1-( + )×6] ÷
20153
3、 反馈,讲评
四、课堂小结:解稍复杂的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步骤。
五、作业
222
思考题:第三次球弹起的高度:25× × × =1.6(米)
555反思:本节课复习的内容是三类基本的分数、百分数应用题和较复杂的分数、百分数应用题,
重点是 进一步掌握它们的特征和数量关系。我采取提组对比的方法进行训练,重在数量关系
和基本方法的掌握, 并通过观察比较,清楚每组题目中各小题的联系和区别,有效地促进了
学生方法的掌握。学生的兴趣比较 浓。





总复习(15)
教学内容:简易方程
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方程、解方程和方程的解的含义,掌握简易方程的 解法,以及用方程
的解法,以及用方程解答应用题的步骤和方法。
教学重点:用方程解答应用题
教学难点:找等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内容整理。
1、 方程、解方程、方程的解的含义。
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方程的解: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
解方程:求方程的解的过程。
2、 解方程。(根据四则运算之间的关系求得未知数的值)
(1) x±b=c
例0.98-x=0.7
(2) ax=c
例2.5x=60



(3) ax±b=c
例5x±4=60
*(4) ax±bx=c(先把方程转化成ax=c的形式再解)
3、 用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
例:商店运来8箱苹果和10箱梨,共重410千克。每箱苹 果重22.5千克,每箱梨重多
少千克?
(1)弄清题意,用字母表示未知数 设每箱梨重X千克。
(2)找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总 重
苹果重 梨重
+ =

22.5×8 + 10X = 410
(3)解方程。
(4)检验,写出答案。
二、综合练习
1、 完成第1、2题(课本)。
2、 讨论第4、5题。
独立完成-----指名板演-----集体校对------质疑
三、布置作业
1、 第3题及第4题的其余部分。
《作业本》P64。
2、练习卷






总复习(16)
教学内容:比和比例
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比和比例,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性质,能正确地求
比值 、化简比,并能正确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
教学重点:求比值和化简比的区别
教学难点:求比值和化简比的区别
教学过程:
一、复习比和比例的意义
1.播放:课件



① 公安人员是根据什么破案的?
② 故事中蕴含了哪些数学知识?
2.今天我们将复习比和比例。请你说一说我们应该先复习 什么?为什么先复习比、再复习
比例?(板书课题:比和比例)
2. 多媒体分步出示下图:

比 比例

意 两个数相除又叫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
义 做两个数的比 式子叫做比例

各 0﹒9︰0﹒6=1﹒5 5︰6 = 20︰24
部 ↓ ↓ ↓ 内
分 前 后 比 项
名 项 项 值 外
称 项

基 比的前项和后项都 在比例里,两个内
本 乘上或除以相同的 项的积等于两个外
性 数(0除外)比值不变 项的积。
质 例:0.9︰0.6 例:5︰6=20︰24
=9︰( )=3︰( ) ( )×( )=( )×( )

指导学生观察表格的结构。结合学生的叙述,
教师逐步放映出内容。
3. 讨论:比和分数、除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讨论:比的基本性质和比例的基本性质有什么用途?
二、复习比和比例的基本性质
1、 什么是比的基本性质?它与哪些性质有联系?什么是比例的基本性质?
2、 练习:课本P116表格。
3、 讨论:求比值和化简比有何区别?
依据不同;方法不同;结果不同。
4、 练习:P117第三题。
三、复习正、反比例的意义
1、 复习意义:
(1) 什么是成正比例的量?什么是成反比例的量?
练习:P117第2题。
四、综合练习
1、 按要求回答:
3
学校图书室科技书占图书总数的 ,那么
8
(1)科技书与图书总数的比是( )
(2)科技书与其他书的比是( )
(3)其他书与图书总数的比是( )



3
(4)( )是( )的 。
5
2、 判断:课本第117第一题。
3、写出李师傅昨天和今天做零件个数的比和所用时间的比。这两个比能组成比例吗?
为什么?
4、甲数除以乙数的商是1﹒4,甲数和乙数的比是多少?
5、解比例:35︰X = 13︰2
6、 写出比值为12的比例。

五、教学小结
六、作业:《作业本》第65页{60}。





总复习(17)

教学内容:平面图形的面积
教学目 标:1.通过复习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公式,使学生形成知识网络,通过整理使知
识进一步系统。
2.熟练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系统整理平面图形的周长、面积公式及推导 过程,区分平面图形周长,面积
的不同点。
2.熟练运用公式计算。
教学难点:1.公式的推导过程。
2.建立平面图形的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导入,引导回忆小学阶段学过的平面图形。
2.出示平面图形。
3.启发学生回忆平面图形中都学过什么知识?
二、探究新知
1.出示128页两组图

(1)引导学生观察:从图中发现了什么?
(2)互相交流:什么叫平面图形的周长?
什么叫平面图形的面积?
(3)引导学生从直观——抽象,说明:



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是两个概念。
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面积相同但周长不同。
组合图形的周长相同但面积不相同。
整理和复习,必须注意全体同学参与,由直观——抽象进 一步感知,再次形成表象,
形成正确概念,才能正确掌握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概念。
2.复习平面图形的周长
(1)回忆平面图形周长公式的学习顺序。

(2)长方形的周长
由一般规律——长方形周长,引导长方形公式的推导过程。启发学生思考 :计算长方
形周长必须知道什么?
计算长方形周长用什么计量单位?
反馈练习


这是一个什么图形
(这一道a=5厘米 b=5厘米 c=?把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内在联系沟通,为复习正方
形周长做好孕伏。)
(3)正方形周长
启发学生运用知识的迁移,回忆正方形周长公式的推导,参照长方形周长的练习,学
生互相提条 件,求正方形周长,同时注意指导学生注意正方形边长的单位名称及数的范围。
(4)圆的周长 学生自动总结推导圆周长公式的过程,同时明确只要有了圆的半径,就可求出圆的周
长。如r=1米 c=?启发学生分组进行练习。
在此基础上,教师揭示:回忆一下,有关圆的周长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引导学生:知道直径可以求圆的周长,举例说明
知道周长可以求圆的半径,举例说明
知道周长可以求圆的直径,举例说明
教师组织学生、引导学生参与整理和复习过程,自己提出 问题、自己解决问题,使学
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5)完善平面图形周长的知识结构




3.复习平面图形的面积
(1)长方形面积公式及公式推导。
(2)正方形面积公式及公式推导。
(3)圆面积公式及公式推导。
(4)长方形、正方形、圆面积反馈练习。
分组互相提条件、问题进行计算。
分组讨论:有关圆面积计算还可以怎样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联想:已知半径、直径、周长求圆的面积。
出示投影:

求圆形面积
(5)完善长方形、正方形、圆面积公式及知识结构

(6)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公式及公式推导
观察图形:

回忆 这些图形怎样转化为已学过的图形进行计算。引导学生讨论、交流,进一步掌握
公式的推导过程。
分组练习,提出条件,计算面积。
投影出示:




(7)完善平面图形面积公式及知识结构

三、巩固发展
巩固 发展,就是将学生整理和复习进行综合练习,通过不同形式将学生的知识进行强
化训练,发展学生的空间 观念,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本课练习分别设计为:
1.填空:
(1)( )成一个图形的所有边长的( )叫做这个图形的周长。
(2)物体的( )或围成平面图形的( ),叫做它们的面积。
(3)计算平面图形周长的计量单位用( )单位,常用的有( )。
(4)计算平面图形面积的计量单位用( )单位,常用的有( )。
2.判断:
(1)四边相等的四边形,都是正方形。( )
(2)半径的长短决定圆的大小。( )
(3)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
(4)梯形的面积公式=(上底+下底)×高。( )
3.选择:
(1)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有[ ]
①正方形 ②长方形 ③梯形 ④平方四边形
(2)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共同点是[ ]
①对边相等 ②四个角都是直角 ③四个角的和是360°
(3)下面图形中,对称图形有[ ]
①线段 ②角 ③梯形
(4)三角形的底是10米,高是4米,面积是[ ]
①40平方米 ②20米 ③20平方米
4.计算:(口述)
(1)一个 长方形,一个正方形和一个圆的周长相等,已知长方形长10厘米,宽5.7厘
米,求每个图形的面积。



(2)一块0.25公顷的三角形棉田,量得底是125米,它的高是多少?
四、全课小结
五、板书设计







总复习(18)
教学内容: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
教学目的:通过复习组合图形面积 的计算,使学生熟练地掌握分析图形和进
行面积计算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分析综合能力
和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分析组合图形的结构,掌握计算组合图形的方法。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概括计算组合图形的常用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过程:
(一)复习基本面积计算公式:
教师谈话:今天我们上一节组合图形面积计算的综合练习课。(板书课题)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 ,我们学过了哪些基本的平面几何图形,它们的面积计算
公式是什么?(每人说一个,教师归纳板书)
(注:学生理解和熟练掌握基本公式,是正确解答组合图形求面积的基础,
复习铺垫,为综合练 习作准备。)
(二)探讨研究解决组合图形面积计算的方法技巧。
今天我们研究平面几何图形中较复杂的组合图形的计算方法。
什么是组合图形?
(由几个简单图形组合而成的图形叫做组合图形。)
求组合图形面积的基本步骤是什么?
(a把组合图形合理地拆分成几个简单的基本图形,或割补成一个基本图形。
b找出计算面积所需的数据。
c利用公式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
今天我们重点研究组合图形面积计算的方法及技巧。
1.投影出示:

这道题是由几个基本图形组合而成的?
(这道题是由三角形、长方形、梯形三个基本图形组成的。)
解题的基本思路是什么?



谁能用最精炼的语言概括,把一个组合图形拆分成几个基本图形,再求面积
和运用的什么方法?
(可以概括为合并求和法)(教师板书)
2.投影出示:
求阴影面积?
这道题是由几个我们学过的基本图形组合而成的?
(这道题是由圆形和三角形组成的。)
求阴影面积,解题的基本思路是什么?
(S阴影=S圆-S△)
把一个组合图形划分成几个基本图形,再求面积差运用的什么方法?
(可以概括为去空求差法。)(教师板书)3.投影出示:
求:阴影面积?
这道题是由几个基本图形组合而成的?
解题的基本思路是什么?

把几个 基本图形的面积相加,再减去一个或几个基本图形的面积,谁能概括
一下运用的是什么方法?
(可以概括为合并去空法。)(教师板书)
4.投影出示:

认真观察图,开始阴影是两个三角形,接着转化为一个三角形,面积变化了
吗?为什么? (因为两个三角形的高相等,转化后三角形的底是原来两个三角形底之和,
高是原来三角形的高。
第一个三角形底×高加第二个三角形底×高=两个三角形底之和×高。
所以开始阴影是两个三角形,接着转化为一个三角形,面积不变。)
不改变原图形面积的大小 ,为了便于计算,改变图形的形状,运用的是什么
方法?(可以概括为等积变形法。)(教师板书)
5.投影出示:透明彩色胶片做活动教具。

先出左图提问:要求阴影面积,怎么做简便?请哪位同学到前面演示?
(学生割补后成第2图)
解题的基本思路是什么?
(把原图形割补成一个半圆,求出半圆面积就行了。)这道题运用的是什么
方法?
(割补法。)(教师板书)
6.投影出示:透明彩色胶片做活动教具。



先出左图提问:要求阴影面积,怎么做简便?请同学到前边演示?
(学生割补后成第2图)
解题的基本思路是什么?
(把扇形向右平移,拼成一个正方形,求出正方形面积就行了。)
这道题运用的什么方法?
(平移法)(教师板书)
7.投影出示:透明彩色胶片做活动教具。

先出左图提问,谁会做?
(S阴影=S扇+S□-S△-S扇)
这样计算比较麻烦,有没有简便方法?
(把左边阴影,顺圆弧顺时针旋转,与右边阴影相接, 阴影结合成三角形,
求出三角形面积就可以了。)
你运用的什么转化方法?
(旋转法)(教师板书)
结合这道题讲,还有其它转化方法吗?
(把左边阴影图形按中心线翻折,两部分阴影部分相接成三角形。)
你运用的什么转化方法?
(翻折法。)(教师板书)
这道题同学们讨论出三种求解方法,哪些方法好呢?好在哪儿呢?
(第二、三种比较好,运用了旋转、翻折的技巧,转化成三角形求面积,一
步就解决了,思路灵 活,计算简便。第一种运用的是合并求差法,需要三步,
计算繁琐。)
我们大家共同研究出八 种计算几何图形面积的方法,解题时一定要认真审
题,灵活运用这八种解题技巧,选择恰当的解题策略, 锻炼自己思维的灵活
性和敏捷性。(注: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层层推导,从而概括出解答组合图
形面积的八种方法和技巧,充分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
原则,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 培养了分析概括能力。)
(三)运用技巧,解决实际问题。
分三组集体笔练,每组一题,选代表讲解思路。
(1)求组合图形面积:单位:厘米

选用的是什么方法?
(合并求和法。)
(2)求阴影面积:单位:厘米

选用的是什么方法?(去空求差法)
(3)求阴影面积:单位:分米
S阴影=S△+S半圆-S扇形
a=b=6 r=6÷2=3



n=90°÷2=45°
选用的是什么方法?
(合并去空法。)
以上三道题只要认真审题,灵活选用解题方法,还是比较好解答的。下面再
练的题,如果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很难解答,甚至有的题目无法解答。看
哪位同学最聪明,想 出的策略最巧妙,最迅速,最准确。
(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进取心,使学生在心理
上、精神上做好深层探索的准备。)
(四)化静为动,巧解难题
(4)求阴影部分的面积:单位:厘米
S阴影=S扇形
r=5
运用的是什么方法?
(运用的是割补法)
(5)求阴影部分的面积:单位:米

运用的是什么方法?
旋转法或翻折法
2.S阴=S□ S=52
运用的是什么方法?
(翻折、平移法综合运用。)
(6)下面图是两个同样大的圆,半径为1厘米,而且两个阴影 部分的面积
相等,那么连接两个圆心的线段O1O2的长是多少厘米?

(等积变形。将两个扇形拉开,把上边阴影变形后补在半圆的空缺处。)
(注:此题如果用静 止的观点看问题,在小学阶段,无法解决。采用等积变
形的技巧,转化成非常简单的问题。经常进行此类 型题目练习,可以培养学
生思维的变通性。)
思考题:(供有余力学生选作)
等腰 梯形上底2厘米,腰与上底同样长,下底是上底的2倍,梯形的高为
1.73厘米,O′O分别为小圆及 大圆的圆心,求月牙形阴影面积是多少平方
厘米?(题中各得数均保留两位小数)

(五)小结



我们共同研究出八种计算几何图形面积的方 法和技巧,合并求和、去空求差、
合并去空、等积变形、割补、平移、翻折、旋转。
解答组合图形面积的关键是什么?




总复习(19)
教学内容: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教案
教学目标:1.通过对立 体图形的复习,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掌握各个立体
图形的概念、特征。
2.通过复习使学生掌握立体图形表面积、侧面积、体积的计算公式。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立体图形的认识。
1.师生共同回忆学过的立体图形有哪些?用字母分别表示的部 分叫什么?它们的特
点是什么?有什么关系?师生边回忆这归纳形成网络如下。

2 .师生共同分析立体图形可分为两类:一类包括长方体、正方体,因为它们每个面
都是平面,正方体是特 殊的长方体。另一类包括圆柱体、圆锥体,因为它们的侧面
是曲面。
3.根据以上复习,进行判断练习。
(1)一个长方体最多可有两个面是正方形。( )
(2)圆柱的侧面展开图都是长方形。( )

第二环节: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
1.认识了立体图形后,回忆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 的计算公式,想一想表面积指
什么?体积指什么?边回忆边归纳形成网络如下。
表面积:一个立体图形所有的面的面积总和。体积:一个立体图形所占空间的大小。
2.观察网络图,想想立体图形之间有什么联系?
4. 根据以上公式计算后填表。(只列式不计算)

第三环节:巩固练习。



1.选择正确的答案填入括号。
(1)把一个棱长6厘米的正方体切成棱长2厘米的小正方体,可以得到多少个?( )
A.3个 B.9个 C.27个
(2)一个圆锥体和一个圆柱体体积相等,底面积也相等, 这个圆锥体的高是圆柱体
的高的几倍?( )
A.1倍 B.3倍 C.9倍
(3 )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10厘米、8厘米、7厘米。这个长方体会不会
从一个边长是7厘米的 正方形的木板洞中漏下去?( )
A.会B.不会
2.下图是一个长方体零件,中间有一个圆柱形的孔,求该零件的体积?(单位:厘
米)

3.一个圆柱形水池,直径是20米,深2米。
(1)求这个水池占地面积是多少?
(2)挖成这个水池,共需挖土多少立方米?
(3)在池内的侧面和池底抹一层水泥,水泥面的面积是多少?
4.一个圆锥形麦堆,底面直 径是2米,高1.2米,如果每立方米的小麦重0.78吨,
这堆小麦重多少吨?(得数保留整吨数)
5.一个长方体油桶的容积是18升。它的长是25厘米,宽是16厘米。要制造这样
的10个 油桶,至少需要铁皮多少平方米?
6.把一个长9厘米,宽7厘米,高3厘米的长方体铅块和一个棱长 是5厘米的正方
体铅块,熔铸成一个圆柱体,这个圆柱体的底面直径是20厘米,高是多少?
7.把两块棱长1.5分米的正方体木块粘接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
积各是多少?

第四环节:综合提高性练习。(供学有余力的同学解答)
1.把一个圆柱形木材对 半锯开,求半根木材的表面积和体积。(单位:厘米,得数
保留整数。)

2.一个 长方体水池,长15米、宽8米,池内水深1.57米,池底有根出水管,直径
2分米。放水时出水管内 的水流速度为每秒2米。放完池中的水需几分钟?

捕蝴蝶-北京市八中


思路决定出路读后感-英语六级备考


韦编三绝是什么意思-表态发言材料


中注协官网-7的乘法口诀


今年中考作文-毕业生薪酬排名


情人节是多少号-信阳人事


文明礼仪演讲稿-遵纪守法演讲稿


绽放作文-铅球加油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