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小升初数学衔接辅导(含答案)

萌到你眼炸
830次浏览
2020年09月13日 06:45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重庆公共运输职业学院-阅兵仪式观后感


暑期小升初数学衔接辅导(含答案)
专题一 负数
1、 相关知识链接
小学学过的数:
(1) 整数(自然数):0,1,2,3…………
(2) 分数:
1131
,,,1,
……………
2342
(3) 小数:0.5,1.2,0.25…………
提问:
(1) 温度:零上8度,零下8度,在数学中怎么表示?
(2) 海拔高度:+25,-25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3) 生活中常说负债800元,在数学中又是什么意思?
2、 教材知识详解
负数的产生:我们 把其中一种意义的量规定为正,把另一种和它意义相反的量规定
为负,这样就产生了负数。
【知识点1】正数与负数的概念
1
,125等比0大的数叫做正数。
3
1
(2) 负数:像-5,-1.2,-,-125等在正数前面加上“-”号的数叫做负数,负数比
3
(1) 正数:像5,1.2,
0小,“-”不能省略。
注:(1)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是正数负数的分界点
(2)并不是所有带有“-”号的数字都叫做负数,例如0
【例1】下列那些数为负数
5,2,-8.3,4.7,-
【知识点2】有理数及其分类
(1) 有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整数包括正整数、0、负整数、分数(包括
正分数 和负分数)。注:分数可以与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相互转化。
(2) 有理数分类:
1
,0,-0
3




正整数:如1,2, 3,…

正有理数


11

正分数:如,,5. 2,…


23

0
按性质分类:
有理数




负整数:如-1,-2,- 3,…


负有理数


11
负分数:如-,-,5.2,…



23




正整数:如1,2, 3,…< br>
整数


0

按定义分类:


负整数:如-1,-2,- 3,…
有理数





11


正分数:如
2

3
,5.2 ,…

分数






负分数:如-
1
2
,-
1
3
,5.2,…
【 例2】把下列各数填在相应的集合内,-23,0.5,-
2
3
, 28, 0, 4,
整数集合{ }
负数集合{ }
负分数集合{ }
非负正数数集合{ }

【基础练习】
1、零下3
0
C记作( )
0
C;( )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在0.5,-3,+90%,12,0,-
3
2
这几个数中,正数有( ),负数有( )
3、银行存折上的“2000.00”表示存入2000元,那么“-500.00”表示(
4、将下面的数填在适当的( )里
1.65 -15.7 2340 96%
(1)冰城哈尔滨,一月份的平均气温是( )度。
(2)六(2)班( )的同学喜欢运动。
(3)调查表明,我国农村家庭电视机拥有率高达( )。
(4)杨老师身高( )米。
(5)某市今年参与马拉松比赛的人数是( )人。
5、在○里填上“>”、“<”、或“=”
-3 ○ 1 -5 ○ -6 -1.5 ○ -
3
2
-
1
2
○ 0 0 ○ 5%
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0既是正数也是负数; B.一个有理数不是整数就是分数;
13
5
, -5.2.





C.0和正整数是自然数 ; D.有理数又可分为正有理数和负有理数。
7、下列实数
A.
2

31

π

3.141 59
,2.1984374……,
1
2
中无理数有( )
7
B.
3
个 C.
4
个 D.
5

【基础提高】
1、 判断正误:
(1)有理数分整数、分数、正有理数、负有理数、零五类。 ( )
(2)一个有理数不是整数就是负数。 ( )
2、在-2,0,1,3这四个数中比0小的数是 ( )
A.-2 B.0 C.1 D.2
3、零上13
0
C记作+13
0
C,零下2
oC课记作 ( )
A.2 B.-2 C. 2
o
C D. -2
o
C
4、在数
1
,2,-2,0,-3,.14中,负分数有( )
3
A.0个 B.1个 C.2个 D.3个
5、一包盐上标:净重(500

5)克,表示这包盐最重是( )克,最少有( )克。
6、观察下面一列数,根据规律写出横线上的数,
-;
1
1
111
;-;; ; ;……
234
1
(3)0 (4)3a (5)-2b
3
7、求下列各数的相反数
(1)-5 (2)
8、甲、乙两人 同时从某地出发,如果甲向南走100m记作+100m,则乙向北走70m记作什
么?这时甲、乙两人 相距多少米?




9、在一次数学测验中,某班的平均分为86分,把高于平均分的高出部分的数记为正数。
(1)平平的96分,应记为多少?
(2)小聪被记作-11分,他实际得分是多少?




10、某化肥厂每月计划生产化肥500吨,2月份超额生产了12吨 ,3月份相差2吨,4月份
相差3吨,5月份超额生产了6吨,6月份刚好完成计划指标,7月份超额生 产了5吨,请
你设计一个表格用有理数表示这6个月的生产情况。









专题二 数轴
1、 相关知识链接
(1) 有理数分为正有理数、0、负有理数。
(2) 观察温度计时发现:直线上的点可以表示有理数。
2、 教材知识详解
【知识点1】数轴的概念
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2 -1
注:(1)规定直线上向右的方向为正方向。
(3) 数轴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
【例1】下列五个选项中,是数轴的是( )
0
1 2
3
A. B. C. D.

E.


-1 0 1 1 2
-1 0
1
-1 0 1
-1 -2
0
1 2
3
【知识点2】数轴上的点与有理数的关系
所有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0表示原点,正有理数可以用原点右边的
点表示,负有理数可以 用原点左边的点表示。但反过来,不能说数轴上的所有点都表示有
理数。
【例2】如图,数轴上的点A、B、C、D分别表示什么数?



【知识点3】相反数的概念
(1) 几何定义:在数轴上,原点两旁离开原点距离相等的两个 点所表示的数,叫做
互为相反数;如图所示1和-1

也称这两个数互为相反数。
-1 0 1
(2) 代数定义: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我们说其中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相反数,


特别地,0的相反数为0。
【例3】(1)
1
的相反数是 ;一个数的相反数是
7
,则这个数是 。
2
(2)分别写出下列A、B、C、D、E各点对应有理数的相反数
【知识点4】利用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在数轴上表示的数,右边的数总是比左边大;
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正数大于一切负数。
【例4】a、b为两个有理数,在数轴上 的位置如图所示,把a、b、-a、-b、0按从小到大
的顺序排列出来。



变式:已知a>b>0,比较a,-a,b,-b的大小。


【基础练习】
一、判断
1、在有理数中,如果一个数不是正数,则一定是负数。 ( )
2、数轴上有一个点,离开原点的距离是3个单位长度,则这个点表示的数一定是3 ( )
3、已知数轴上的一个点,表示的数为3,则这个点到原点的距离一定是3个单位长度。( )
4、已知点A和点B都在同一条数轴上,点A表示3,又知点B和点A相距5个单位长度,
则点 B表示的数一定是8。 ( )
5、若A,B表示两个相邻的整数,那么这两个点之间的距离是一个单位长度。 ( )
6、若A、B两点之间的距离是一个单位长度,那么这两点表示的数一定是两个相邻的整数( )
7、数轴上不存在最小的正整数。 ( )
8、数轴上不存在最小的负整数。 ( )
9、数轴上存在最小的整数。 ( )
10、数轴上存在最大的负整数。 ( )
二、填空
11、规定了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的直线叫做数轴; 12、温度计刻度线上的每个点都表示一个__________,0°C以上的点表示________,
_________的点表示负温度。
13、在数轴上点A表示-2,则点A到原点的距离是 ______个单位;在数轴上点B表示+2,
b 0 a


则点B到原点的距 离是______个单位;在数轴上表示到原点的距离为1的点的数是___ ___;
14、在数轴上表示的两个数,______的数总是比________数小;
15、0大于一切________;
16、任何有理数都可以用___________上的点来表示;
17、点A在数轴上距原 点为3个单位,且位于原点左侧,若将A向右移动4个单位,再向
左移动1个单位,这时A点表示的数是 _________________;
18、将数

111
,,0,0 .2,
117100
,从大到小用“>”连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19、所有大于-3的负整数是______________,所有小于4且不是负 数的数是_____________。
三、选择
21、下列四对关系式错误的是 ( )
(A)-3.7<0 (B) -2<-3 (C) 4.2>

21
5
(D)
3
1
2
>0
22、已知数轴上A、B两点的位置如图所示,那么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A点表示的是负数 (B)B点表示的数是负数
(C)A点表示的数比B点表示的数大 (D)B点表示的数比0小
2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最小自然数是0 (B)最大的负整数是-1 (C)没有最小的负数 (D)最小的整数是0
25、在数轴上,原点左边的点表示的数是( )
(A)正数 (B)负数 (C)非正数 (D)非负数
26、从数轴上看,0是( )
(A)最小的整数 (B)最大的负数 (C)最小的有理数 (D)最小的非负数
【基础提高】
1
、 下列各图中,是数轴的是( )

0 1
A.
0 1
B.
-1
0 1
C.
1
D.
2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正数和负数互为相反数
B

0
是最小的整数
C
.在数轴上表示
+4的点与表示-
3
的点之间相距
1
个单位长度
D
.所有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
3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
B
.数轴上的原点表示
0
C
.在数轴上表示
-3
的点与表 示
+1
的点的距离是
2


-1 -2 -3 -4 -5 1 2 3 4 5
D
.数轴上表示
-5
1
3
的点,在原 点负方向
5
个单位

1
3
4
、数轴上表示
-2.5

A

3 B

4
7
的点之间,表示整数的点的个数是( )

2
D

6 C

5
5、 若-x=8,则x的相反数在原点的______侧.
6、 把在数轴上表示-2的点移动3个单位长度后,所得到对应点的数是_____.
7、 数轴上到原点 的距离小于3的整数的个数为x,不大于3的整数的个数为y,等于3的
整数的个数为z,则x+y+z =_____.
8、数轴的三要素是___、____、____.
9、在数轴上0与2之间(不包括0,2),还有___个有理数.
10、在数轴上距离数1是2个单位的点表示的数是________;
11、指出下图所示的数轴上各点分别表示什么数.
A,B,C,D,E,F分别表示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在数轴上描出大于-3而小于5的所有整数点.
-5 -4 -3 -2 -1 0 1 2 3 4 5

13、 判断下面的数轴画的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请指出错在哪里?

14、
A
在数轴上表示
1
,将点
A
沿数轴向右平移3个单位到点
B
,则点
B
所表示的数为
A.3 B.2 C.
4
D.2或
4



15、画出数轴,把下列各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并按从小到大的顺序,用“<”连接起来。
11
0,,3,0.2,4,6.5,4
32


16、比较下列每组数的大小
15555
1
(1)
8
和-
6
(2)-
7
和-
6
(3)
7

6







专题三 绝对值
1、 相关知识链接
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是互为相反数;在数轴上位于原点的两旁,且与原 点距离相
等的两个点所对应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
2、 教材知识详解
【知识点1】绝对值的概念
(1) 几何定义:在数轴上,一个数所对应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 做该数的绝对值。数“a”
的绝对值记作“|a|”,如|+2|=2,|-3|=3,|0|=0.
(2) 代数定义: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
对值是0.即: a(a>0), a(a

0)
|a|= 0(a=0), 或|a|=
-a(a<0), -a(a<0)
注:a.绝对值表示一个数对应的点到原点的距离,由于距离总是正数或零,则 有理
数的绝对值不可能事负数,即a取任意有理数,都有|a|

0.
b.离原点的距离越远,绝对值越大,离原点的距离越近,绝对值越小。
c.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绝对值相等。如:|2|=2,|-2|=2
【例1】求下列各数的绝对值。
(1)
3
1
(2)+4.2 (3)0
2
【知识点2】两个负数大小的比较
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例2】比较下列有理数的大小
(1)-0.6与-60 (2)-

34
1296
与- (3)-与-
45
1189


【基础练习】
一、填空题
1.一个数
a
与原点的距离叫做该数的_______.
6611
2.-|-
7
|=_______,-(-
7
)=_______,-|+< br>3
|=_______,-(+
3
)=_______,
11
+|-(
2
)|=_______,+(-
2
)=_______.
3._______的倒数是它本身,_______的绝对值是它本身.
4.
a< br>+
b
=0,则
a

b
_______.
1
5.若|
x
|=
5
,则
x
的相反数是______ _.
6.若|
m
-1|=
m
-1,则
m
____ ___1. 若|
m
-1|>
m
-1,则
m
_______1.
1
若|
x
|=|-4|,则
x
=_______. 若|-
x
|=|
2
|,则
x
=_______.
二、选择题
1.|
x
|=2,则这个数是( )
A.2 B.2和-2 C.-2 D.以上都错
11
2.|
2
a
|=-
2
a
,则
a
一定是( )
A.负数 B.正数 C.非正数 D.非负数
3.一个数在数轴上对应点到原点的距离为
m
,则这个数为( )
A.-
m
B.
m
C.±
m
D.2
m

4.如果一个数的绝对值等于这个数的相反数,那么这个数是( )
A.正数 B.负数 C.正数、零 D.负数、零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一个有理数的绝对值不小于它自身 B.若两个有理数的绝对值相等,则这两个数相等
C.若两个有理数的绝对值相等,则这两个数互为相反数 D.-
a
的绝对值等于
a

三、判断题
1.若两个数的绝对值相等,则这两个数也相等.
2.若两个数相等,则这两个数的绝对值也相等.
3.若
x
<
y< br><0,则|
x
|<|
y
|.
( )
( )
( )
四、解答题
1.若|
x
-2|+|
y
+3|+|
z
-5|=0计算:(1)
x
,
y
,
z
的值.(2)求|
x
|+|
y
|+ |
z
|的值.





2.若2<
a
<4,化简|2-
a
|+|
a
-4|.

< br>xx
3.(1)若
x
=1,则x为正数,负数,还是0。(2)若
x< br>=-1, 则x为正数,负数,还是0.
【基础提高】
一、填空题
1.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绝对值_____.
2.一个数的绝对值越小,则该数在数轴上所对应的点,离原点越_____.
3.绝对值最小的数是_____.
4.绝对值等于5的数是_____,它们互为_____.
5.若
b
<0 且
a
=|
b
|,则
a

b
的关系是___ ___.
6.一个数大于另一个数的绝对值,则这两个数的和一定_____0(填“>”或“<”).
7.如果|
a
|>
a
,那么
a
是_____.
8.绝对值大于2.5小于7.2的所有负整数为_____.
9.将下列各数由小到大排列顺序是_____.
211

3

5
,|

2
|,0,|

5.1|
10.如果
-< br>|
a
|=|
a
|,那么
a
=_____.
11.已知|
a
|+|
b
|+|
c
|=0,则
a< br>=_____,
b
=_____,
c
=_____.
12.计算
1
(1)|

2|×(

2)=_____ (2)|

2
|×5.2=_____
11
(3)|

2
|

2
=_____ (4)

3

|

5.3|=_____
二、选择题
13.任何一个有理数的绝对值一定( )
A.大于0 B.小于0 C.不大于0 D.不小于0
14.若
a
>0,
b
<0,且|
a
|<|
b
|,则
a
+
b一定是( )
A.正数 B.负数 C.非负数 D.非正数
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个有理数的绝对值一定大于它本身 B.只有正数的绝对值等于它本身
C.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 D.一个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则这个数一定是负数
16.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若|
x
|=|
y
|,则
x
=
-y
B.若
x
=
-y
,则|
x
|=|
y
|
C.若|
a
|<|
b
|,则
a

b
D.若
a

b
,则|
a
|<|
b
|

专题四 有理数的加法
1、 相关知识链接
(1) 加法的定义:把两个数合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2) 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3) 加法分配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2、 教材知识详解
【知识点1】有理数加法法则
(1) 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数学表示:若a>0、b>0,则a+b=|a|+|b|;
若a<0、b<0,则a+b=-(|a|+|b|);
(2) 异号两数相加,绝对值相等 (相反数)时和为0;绝对值不相等时,取绝对值较
大的数的符号,并且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 值。
数学表示:若a>0、b<0,且|a|>|b|则a+b=|a|-|b|;
若a>0、b<0,则a+b=|b|-|a|;
(3) 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例1】计算:
(1)(+8)+(+2) (2)(-8)+(-2) (3)(-8)+(+2)
(4)(+8)+(-2) (5)(-8)+(+8) (6)(-8)+ 0
【知识点2】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
加法交换律:a + b = b + a
加法结合律:(a + b)+ c = a +(b + c)
【例2】计算 4.1+(+
【基础练习】
11
)+(-)+(-10.1)+7
22


1.如果规定存款为正,取款为负,请根据李明同学的存取款情况
①一月份先存10元,后又存30元,两次合计存人 元,就是(+10)+(+30)=
②三月份先存人25元,后取出10元,两次合计存人 元,就是(+25)+(-10)=
2.计算:
(1)



(4)(—5

(7)(—6)+8+(—4)+12;



(9)0.36+(—7.4)+0.3+(—0.6)+0.64; (10)9+(—7)+ 10 +(—3)+(—9);




3.用简便方法计算下列各题:
(1)





1

1







2

3

(2)(—2.2)+3.8; (3)
4
+(—5
1
3
1
);
6
11
2
)+0; (5)(+2)+(—2.2); (6)(—)+(+0.8);
65
15
4

1

31


2



7

3

73
(8)
1101157
()()()()
34612
(2)

919
(0.5)()()9.75
22

1231839
()()()()()
5255

(4)
(8)(1.2)(0.6)(2.4)

(3)
2



4377
(3.5)() ()()0.75()
3423

(5)



3、用算式表示:温度由—5℃上升8℃后所达到的温度.




4、有5筐菜,以每筐50千克为准,超过的千克数记为正,不足记为负,称重记录如下:
+3,-6,-4,+2,-1,总计超过或不足多少千克?5筐蔬菜的总重量是多少千克?



5. 一天下午要测量一次血压,下表是该病人星期一至星期五血压变化情况,该 病人上
个星期日的血压为160单位,血压的变化与前一天比较:
星期 一 二
降20单位

升17单位

升18单位

降20单位 血压的变化 升30单位
请算出星期五该病人的血压
【基础提高】
1.计算:
(1)3-8; (2)-4+7; (3)-6-9; (4)
8-12;

(5)-15+7; (6)0-2; (7)-5+9+3;
(8)10+(-17)+8;

2.计算:
(1)-4.2+5.7+(-8.4)+10; (2)6.1-3.7-4.9+1.8;

4.计算:
(1)12+(-18)+(-7)+15; (2)-40+28+(-19)+(-24)+(-32);


5.计算:
(1)(+12)+(-18)+(-7)+(+15); 2)(-40)+(+28)+(-19)+(-24)+(32);

(3)(+4.7)+(-8.9)+(+7.5)+(-6); (4)
12411

(

)

(

)

(
)

23523

专题五 有理数的减法及加减混合运算
1、 相关知识链接
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2、 教材知识详解
【知识点1】有理数减法法则
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即a-b=a+(-b),这里a、b表示任意有理数。
步骤:(1)变减为加,把减数的相反数变成加数;
(2)按照加法运算的步骤去做。
【例1】计算
(1)(-3)-(-5); (2)0-7; (3)7.2-(-4.8);

(4)(+4.7)-(-8.9)+(+7.5)-(-6) (5)-11-7-9+6
【知识点2】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和步骤
第一步:运用减法法则将有理数混合运算中的减法转化成为加法;
第二步: 再运用加法法则、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进行运算。
【例2】计算:(1)

【基础练习】
1. 已知两个数的和为正数,则( )
A.一个加数为正,另一个加数为零 B.两个加数都为正数
1351111

(2)
()()

34626312


C.两个加数一正一负,且正数的绝对值大于负数的绝对值 D.以上三种都有可能
2. 若两个数相加,如果和小于每个加数,那么( )
A.这两个加数同为正数 B.这两个加数的符号不同
C.这两个加数同为负数 D.这两个加数中有一个为零
3. 笑笑超市一周内各天的盈亏情况如下:(盈余为正,亏损为负,单 位:元):132,-12,-105,
127,-87,137,98,则一周总的盈亏情况是( )
A. 盈了 B. 亏了 C. 不盈不亏 D. 以上都不对
4. 下列运算过程正确的是( )
A.(-3)+(-4)=-3+-4=… B.(-3)+(-4)=-3+4=…
C.(-3)-(-4)=-3+4=… D.(-3)-(-4)=-3-4=…
5. 如果室内温度为21℃,室外温度为-7℃,那么室外的温度比室内的温度低( )
A.-28℃ B.-14℃ C.14℃ D.28℃
6. 汽车从A地出发向南行驶 了48千米后到达B地,又从B地向北行驶20千米到达C地,
则A地与C地的距离是( )
A.68千米 B.28千米 C.48千米 D.20千米
7. x<0, y>0时,则x, x+y, x-y,y中最小的数是 ( )
A x B x-y C x+y D y
1
的值是 ( )
2
1111
A -4 B -2 C -1 D 1
2222
8.|x-1|+|y+3|=0, 则y-x-
9. 在正整数中,前50个偶数和减去50个奇数和的差是 ( )
A 50 B -50 C 100 D -100
10. 在1,—1,—2这三个数中,任意两数之和的最大值是 ( )
A 1 B 0 C -1 D -3
二、填空题
11. 计算:(-0.9)+(-2.7)= , 3.8-(+7)= .
12. 已知两数为 5
52
和-8 ,这两个数的相反数的和是 ,两数和的绝对值是 .
63
13. 绝对值不小于5的所有正整数的和为 .
14. 若m,n互为相反数,则|m-1+n|= .


11
15. 已知x.y,z三个有理数之和为0,若x=8,y=-5,则z= .
22
16. 已知m是6的相反数,n比m的相反数小2,则m-n等于 。
17.在-13与23之间插入三个数,使这5个数中每相邻两个数之间的距离相等,则这三个数的和是 .
18.

12
的绝对值的相反数与
3< br>的相反数的和为______________。
33

【基础提高】
1、下列算式是否正确,若不正确请在题后的括号内加以改正:
(1)(-2)+(-2)=0 ( );
(2)(-6)+(+4)=-10 ( );
(3)+(-3)=+3 ( );
512
)+(-)= ( );
663
33
(5)-(-)+(-7)=-7 ( ).
44
(4)(+
2.已知两个数-8和+5.
(1)求这两个数的相反数的和;
(3)求这两个数和的绝对值;


(2)求这两个数和的相反数;
(4)求这两个数绝对值的和.
3.分别根据下列条件,利用
a

b
表示a+b:
(1)a>0,b>0; (2)a<0,b<0 (3)a>0,b<0,
a
>
b
(4)a>0,b<0,
a
<
b



4.选择题
(1)若a,b表示负有理数,且a>b,下列各式成立的是
A.a+b>(-a)+(-b); B.a+(-b)>(-a)+b C.(+a)+(-a) >(+b)+(-b)
(2)若
a
+
b
=
ab
,则a,b的关系是( )
A.a,b的绝对值相等;
C.a,-b的和是非负数;
(3)如果
x
+[-1




D.(-a)+(-b)B.a,b异号;
D.a,b同号或其中至少一个为零.
2
]=1,那么x等于( )
3
222211
A.或-; B.2或-2; C.或-
333333
(4)若a+b=(-a)+(-b),那么下列各式成立的是( )
D.1
22
或-1
33


A.a=b=0
5、计算
B.a>0,b<0,a=-b C.a+b=0 D.a+(-b)=0
(1)(+23)+(-27)+(+9)+(-5); (2)(-5.4)+(+0.2)+(-0.6)+(+0.35)+(-0.25);

(3)2

(5)8
13125
1
55
11
+[6+(-2)+(-5)]+(-5.6); (4)(-3)+(4)+[(-)+(+2)+(1+1)];
3535868
1212< br>13146
+[6+(-3)+(-5)]+(-3).
47477
专题六
有理数的乘除法

一. 重点难点:
1. 重点:
掌握有理数乘除法运算律
2. 难点:
熟练运用运算律进行计算
二. 知识要点:
有理数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与0相
乘都得0。
有理数中仍有: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有理数乘法的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相等。
有理数乘法的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等,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
相等。 < br>有理数乘法的分配律:一个数同两个数的和相乘,等于把这个数分别同这两个数相乘,
再把积相加 。
有理数的除法法则: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且绝对值相除,0除以任何一
个不 等于0的数,都得0。

【典型例题】

1
()(2)
[例1](1)
(3)9
(2)
2

解:
(1)
(3)927

1
()(2)1
(2)
2


[例2] 用正负数表示气温的变化量,上升为正,下降为负,登山队攀登一座山峰,每升高
1000米,气温变化 量为
6C
,登高
3km
后,气温有什么变化?
解:
(6)318

答:气温下降18℃


59141
(3)()()()(5)6()
654
(2)
54
[例3] 计算:(1)
解:
5919
591
3
(3)()()
6548

654< br>(1)
41
41
(5)6()
566
5 4
54
(2)

111
()12
[例4] 用两种方法计算
462

111326
()12()12 1
121212
解法一:
462

111111
() 121212123261
462
解法二:
462


[例5] 计算:(1)
(36)9
(2)
解:
(
123
)()
255

(1)
(36)9(369)4

(2)

(
1231254
)()()()
2552535

1245
[例6] 化简下列分数:(1)
3
(2)
12

解:
12
(12)34
3
(1)
4515
(45)(12)4512
4
(2)
12


【模拟试题】
1. 计算:
(1)
(8)(7)

(3)
2.9(0.4)

(5)
(91)13






(2)
12(5)

18
()
9
(4)
4
(6)
56(14)

3

8
(8)
(10)
(6)(5)(7)

0.25
4
(1)
(7)
5

(9)
23(4)

(1)
acbd

2. 当
a3

b6

c3.6
d2.5
时,计算下列各式:


(2)
abcd

(3)
(ab)c

(4)
(ab)d

3. 用“

”“

”“=”填空:
a
(1)若
a0

b0
,则
ab
0,
b
0
a
(2)若
a0

b0
,则
ab
0,
b
0
a
(3)若
a0

b0
,则
ab
0,
b
0


【试题答案】

1.
(1)
56
(2)
60



(3)
1.16

(6)
4

(9)
24


2
(4)
9
(5)
7

42

(7)
5
(8)
3

(10)
210


2.
976

(1)4.2 (2)
50
(3)
32.4
(4)
5

3.
(1)



(2)



(3)






























专题七
有理数的乘方
一.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乘方及有理数乘方运算
难点:熟练掌握乘方运算
二. 知识要点
(一)求n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 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幂,在
a
中,a叫做底数,n
叫做指数,读作a的n次幂。
(二)有理数混合运算
1. 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
2. 同级运算从左到右进行
3. 如有括号先做括号内的运算按小括号中括号大括号依次进行。
(三)科学记数法
把一个大于10的数表示成
a10
的形式,使用的是科学记数法。
(四)近似值与有效数字
从一个数的左边第一个非0的数字起,到末位数字止,所有数字都是这个数的有效数字。
n
n
【典型例题】
[例1] 计算:(1)
(4)
(2)
(2)

解:
(1)
(4)(4)(4)(4)64

4
(2)(2)(2)(2)(2)16
(2)
3
34

[例2] 计算:
(2)(3)[(4)2](3)(2)

解:原式
8(3)(162)9(2)


8(3)18(4.5)57.5


[例3] 观察下面三行数:
322
2

4

8
16

32

64
…… ①
0

6

6

18

30

66
…… ②
1

2

4

8

16

32
…… ③
(1)第①行按什么规律排列
(2)第②③行与第①行分别有什么关系
(3)取每行第10个数求这几个数的和
解:
234
(2)(2)(2)
(1)第①行数是
2
、、、……
(2)对比①②两行数第②行数是第①行数加2,对比①③两行数第③行数是第一行数
的0.5 倍。
(3)每行数中,第10个数的和是
(2)
10
[(2)
10
2](2)
10
0.5

102410265122562


[例4] 用科学记数法表示 下列各数:
1000000

57000000

0

6711
解:
100000010

570000005.710

01.2310



[例5] 按括号内的要求,用四舍五入法对下列各数取近似值。
(1)
0.0158
(精确到
0.001

(2)
1.804
(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解:
(1)
0.01580.016
(2)
1.8041.8


【模拟试题】
1. 计算:
4
()
2

(1)
(3)
(2)
(2)
(3)
3

1004
(4)
(1)5(2)4

36
71133
()
63145
(5)
6
2. 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下列各数:
(1)
235000000
(2)
188520000

00
(3)
7010000000
3. 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
(1)
0.00356
(精确到
0.0001

(2)
3.8953
(保留3位有效数字)
【试题答案】

165

1.(1)
27
(2)
64
(3)
9
(4)
9
(5)
72

2.(1)
2.3510
(2)
1.885210
(3)
7.0110

3.(1)
0.003560.0036
(2)
3.89533.90



8811
专题八
有理数的巧算
有理数运算是中学数学中一切运算的基础.它要求同学们在理解有理
数的有关概念、法则的基础上,能根据法则、公式等正确、迅速地进行运
算.不仅如此,还要善于根据 题目条件,将推理与计算相结合,灵活巧妙
地选择合理的简捷的算法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运算能力,发展 思维的敏捷
性与灵活性.
1.括号的使用
在代数运算中,可以根据 运算法则和运算律,去掉或者添上括号,以
此来改变运算的次序,使复杂的问题变得较简单.
例1 计算:



分析 中学数学中,由于负数的引入,符号“+ ”与“-”具有了双重
涵义,它既是表示加法与减法的运算符号,也是表示正数与负数的性质符
号.因此进行有理数运算时,一定要正确运用有理数的运算法则,尤其是
要注意去括号时符号的变化.



注意 在本例中的乘除运算中,常常把小数变成分数,把带分数变成
假分数,这样便于计算.
例2 计算下式的值:
211×555+445×789+555×789+211×445.
分析 直接计算很麻烦,根据运算规则,添加括号改变运算次序,可
使计算简单.本题可将 第一、第四项和第二、第三项分别结合起来计算.


解 原式=(211×555+211×445)+(445×789+555×789)
=211×(555+445)+(445+555)×789
=211×1000+1000×789
=1000×(211+789)
=1 000 000.
说明 加括号的一般思想方法是“分组求和”,它是有理数巧算中的常
用技巧.
例3 计算:S=1-2+3-4+…+(-1)
n+1
·n.
分析 不难看出这个算 式的规律是任何相邻两项之和或为“1”或为
“-1”.如果按照将第一、第二项,第三、第四项,…, 分别配对的方式
计算,就能得到一系列的“-1”,于是一改“去括号”的习惯,而取“添
括号 ”之法.
解 S=(1-2)+(3-4)+…+(-1)
n+1
·n.
下面需对n的奇偶性进行讨论:
当n为偶数时,上式是n/2个(-1)的和,所以有

当n为奇数时,上式是(n-1 )/2个(-1)的和,再加上最后一项
(-1)
n+1
·n=n,所以有

例4 在数1,2,3,…,1998前添符号“+”和“-”,并依次运算,
所得可能的最小非负数是多少?
分析与解 因为若干个整数和的奇偶性,只与奇数的个数有关,所以
在1,2,3,…,1 998之前任意添加符号“+”或“-”,不会改变和的奇
偶性.在1,2,3,…,1998中有19 98÷2个奇数,即有999个奇数,所
以任意添加符号“+”或“-”之后,所得的代数和总为奇数, 故最小非负
数不小于1.
现考虑在自然数n,n+1,n+2,n+3之间添加符号“+”或“-”,显然


n-(n+1)-(n+2)+(n+3)=0.
这启发我们将1,2,3,…,1998每连续四个数分为一组,再按上述
规则添加符号,即
(1-2-3+4)+(5-6-7+8)+…+(1993-1994-1995+1996)-1997+1 998=1.
所以,所求最小非负数是1.
说明 本例中,添括号是为了造出一系列的“零”,这种方法可使计算
大大简化.
2.用字母表示数
我们先来计算(100+2)×(100-2)的值:
(100+2)×(100-2)=100×100-2×100+2×100-4
=100
2
-2
2

这是一个对具体数的运算,若用字母a代换100,用字母b代换2,
上述运算过程变为
(a +b)(a-b)=a
2
-ab+ab-b
2
=a
2
-b< br>2

于是我们得到了一个重要的计算公式
(a+b)(a-b)=a
2
-b
2
, ①
这个公式叫平方差公式,以后应用这个公式计算时,不必重复公式的
证明过程,可直接利用该公式计算.
例5 计算 3001×2999的值.
解 3001×2999=(3000+1)(3000-1)
=3000
2
-1
2
=8 999 999.
例6 计算 103×97×10 009的值.
解 原式=(100+3)(100-3)(10000+9)
=(100
2
-9)(100
2
+9)
=100
4
-9
2
=99 999 919.


例7 计算:

分析与解 直接计算繁.仔细观察,发现分母中涉及到三个连续整数:
12 345,12 346,12 347.可设字母n=12 346,那么12 345=n-1,12 347=n+1,
于是分母变为n
2
-(n-1)(n+1).应用平方差公式化简得
n
2
-(n
2
-1
2
)=n
2
- n
2
+1=1,
即原式分母的值是1,所以原式=24 690.
例8 计算:
(2+1)(2
2
+1)(2
4
+1)(2
8
+1)(2
16
+1)(2
32
+1).
分析 式 子中2,2
2
,2
4
,…每一个数都是前一个数的平方,若在(2+1)前面有一个(2-1),就可以连续递进地运用(a+b)(a-b)=a
2
-b
2
了.
解 原式=(2-1)(2+1)(2
2
+1)(2
4
+1)(2
8
+1)×(2
16
+1)(2
32
+ 1)
=(2
2
-1)(2
2
+1)(2
4< br>+1)(2
8
+1)(2
16
+1)×(2
32
+1 )
=(2
4
-1)(2
4
+1)(2
8+1)(2
16
+1)(2
32
+1)=……
=(2
32
-1)(2
32
+1)
=2
64
-1.
例9 计算:

分析 在前面的例题中,应用过公式
(a+b)(a-b)=a
2
-b
2

这个公式也可以反着使用,即
a
2
-b
2
=(a+b)(a-b).
本题就是一个例子.




通过以上例题可以看到,用字 母表示数给我们的计算带来很大的益
处.下面再看一个例题,从中可以看到用字母表示一个式子,也可使 计算
简化.
例10 计算:


我们用一个字母表示它以简化计算.



3.观察算式找规律


例11 某班20名学生的数学期末考试成绩如下,请计算他们的总分
与平均分.
87,91,9 4,88,93,91,89,87,92,86,90,92,88,90,91,
86,89,92 ,95,88.
分析与解 若直接把20个数加起来,显然运算量较大,粗略地估计一
下 ,这些数均在90上下,所以可取90为基准数,大于90的数取“正”,
小于90的数取“负”,考察 这20个数与90的差,这样会大大简化运算.所
以总分为
90×20+(-3)+1+4+(-2)+3+1+(-1)+(-3)
+2+(-4)+0+2+(-2)+0+1+(-4)+(-1)
+2+5+(-2)
=1800-1=1799,
平均分为 90+(-1)÷20=89.95.
例12 计算1+3+5+7+…+1997+1999的值.
分析 观察发现: 首先算式中,从第二项开始,后项减前项的差都等
于2;其次算式中首末两项之和与距首末两项等距离的 两项之和都等于
2000,于是可有如下解法.
解 用字母S表示所求算式,即
S=1+3+5+…+1997+1999. ①
再将S各项倒过来写为
S=1999+1997+1995+…+3+1. ②
将①,②两式左右分别相加,得
2S=(1+1999)+(3+1997)+…+(1997+3)+(1999+1)
=2000+2000+…+2000+2000(500个2000)
=2000×500.
从而有 S=500 000.


说明 一般 地,一列数,如果从第二项开始,后项减前项的差都相等(本
题3-1=5-3=7-5=…=1999 -1997,都等于2),那么,这列数的求和问题,都
可以用上例中的“倒写相加”的方法解决.
例13 计算 1+5+5
2
+5
3
+…+5
99+5
100
的值.
分析 观察发现,上式从第二项起,每一项都是它前面一 项的5倍.如
果将和式各项都乘以5,所得新和式中除个别项外,其余与原和式中的项
相同,于 是两式相减将使差易于计算.
解 设
S=1+5+52+…+5
99
+5
100
, ①
所以
5S=5+5
2
+5
3
+…+5
100
+5
101
. ②
②—①得
4S=5
101
-1,

说明 如果一列数,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前一项之比都相等(本例中是< br>都等于5),那么这列数的求和问题,均可用上述“错位相减”法来解决.
例14 计算:

分析 一般情况下,分数计算是先通分.本题通分计算将很繁,所以
我们不但不通分,反而利用如下一个关系式

来把每一项拆成两项之差,然后再计算,这种方法叫做拆项法.
解 由于



所以


说明 本例使用拆项法的目的是使总和中出现一些可以相消的相反数
的项,这种方法在有理数巧算中很常用.
练习一
1.计算下列各式的值:
(1)-1+3-5+7-9+11-…-1997+1999;
(2)11+12-13-14+15+16-17-18+…+99+100;
(3)1991×1999-1990×2000;
(4)472634
2
+472 635
2
-472 633×472 635-472 634×472 636;

(6)1+4+7+…+244;


2.某小组20名同学的数学测验成绩如下,试计算他们的平均分.
81,72,77,83,73,85,92,84,75,63,76,97,80,90,76 ,
91,86,78,74,85.


专题九 代数式及代数式求值
首先简要说明字母能表示什么?
字母可以表示任何数,用字母可以表达数量之间的运算关系,展示规律,简化公式的书写。
1、 相关知识链接
加法交换律:
乘法交换律:
乘法结合律:
乘法分配律:
长方形的周长=
长方形的面积=
长方体的体积=
圆柱的体积=
圆的周长=
圆的面积=
2、 教材知识详解
【知识点1】用字母表示运算律及公式
用a、b、c表示三个数,则
加法交换律:a + b = b + a
加法结合律:(a + b)+ c = a +(b + c)
乘法交换律:ab = ba
乘法结合律:(ab)c = a(bc)
乘法分配律:a(b + c)=ab + ac
长方形的周长=
长方形的面积=
长方体的体积=
圆柱的体积=
圆的周长=
圆的面积=
【例1】 用a,b分别表示梯形上底和下底,h表示高,用S表示面积,则梯形的面积
公式是
【例2】 如果小明今年a岁,爸爸今年的岁数是小明得倍,妈妈比爸爸小两岁,则妈妈
今年 岁。
【知识点2】代数式
由数和表示数的字母经有限次加、减、乘、除、乘方等 代数运算所得的式子叫做代数
式,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代数式。
例如:5、a、3b、5a+2b、
b
2
、2
a
、…………
a
注:(1)在代数式中不能出现“=”“

”“>”或“

”等表达数量关系的符号;
(2)代数式中除含有数、字母和运算符号外,还可以有括号,如a + b(m + n);
(3)代数式中的字母所表示的数必须是这个代数式有意义,如
【例3】 对于代数式
3x
b
中a

0.
a
y
,正确的读法是 ( )
2


11
的差 B.
x

y
的的差的3倍
22
1
C.
x

y
除以2的差的3倍 D.
x
的3倍与
y
的差的
2
A.
x
的3倍与
y

【例4】用代数式表示
(1) 比a与b的和的一半小1的数;
(2) 数m的一半和它本身的和;
(3) 与a的和是1的数。
【例5】在式子:①m+5;②ab;③a=1;④0;⑤π;⑥3(m + n);⑦3x>5中,是代
数式的有 。
【知识点3】代数式求值的方法与步骤
代数式求值的一般步骤:
(1) 用数值代替数式中的字母;
(2) 按照代数式指明的运算顺序计算出结果。
【例6】当x=
5

【例7】当x=5,y=2,z=-1时,求x—yz的值。
【基础练习】
1、x的5倍与y的差等于( )。
A.5x-y B.5(x-y) C.x-5y D.x
5
-y
2
时,求代数式x
2
—4x—5的值。
3
2、
设甲数为a,乙数为b,用代数式表示
(1)甲乙两数的和的2倍; (2)甲数的 与乙数的 的差;
(3)甲、乙两数的平方和 ;(4)甲乙两数的和与甲两数的差的积。
(5)甲与乙的2倍的和 ;(6)甲数的 与乙数差的 ;
(7)甲、乙两数和的平方 ;(8)甲乙两数的和与甲乙两数的积的差 。
3、当
a

2
4、当m=2,n= –5时,求
2mn
的值
11
,b
时,求代数式
(ab)
2
的值
36

5、已知当
x
1
,y1
时,2x-5y
2


6、一个塑料三角板,形状和尺寸如图所示,
(1)求出阴影部分的面积;
(2)当a=5cm,b=4cm,r=1cm时,计算出阴影部分的面
积是多少。



【基础提高】
一、填空题:
1、一支圆珠笔 a 元,5 支圆珠笔共_____元。
2、“a 的 3 倍与 b 的的和”用代数式表示为__________。
3、比 a 的 2 倍小 3 的数是_____。
4、某商品原价为 a 元,打 7 折后的价格为______元。
5、一个圆的半径为 r,则这个圆的面积为_______。
6、当 x=-2 时,代数式 x+1 的值是_______。
7、代数式 x-y 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
8、一个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字是为 a,十位上的数字为 b,则这个两位数是_____。
9、若 n 为整数,则奇数可表示为_____。
10、设某数为 a,则比某数大 30% 的数是_____。
11、被 3 除商为 n 余 1 的数是_____。
12、校园里刚栽下一棵 1.8m 的高的小树苗,以后每年长 0.3m。则n 年后的树高是__ m
二、求代数式的值:
1、已知:a=12,b=3,求





2、当 x=-,y=-,求 4x
2
-y 的值。





3、已知:a+b=4,ab=1,求 2a+3ab+2b 的值。


的值。
2
2


专题十 合并同类项
1、 相关知识链接
(1) 前面学习了字母表示数,用字母表示数可以把一般的数量或具有普遍意义的数
量关系正 确、简明的表达出来。
(2) 乘法分配律的逆运算:ab + ac = a(b + c)
2、 教材知识详解
【知识点1】代数式的系数与项
当代数式是数与字母的乘积时,字母前的数叫做这个代数式的系数,如1.5x的系数为1.5。
对于 代数式3x-2x-3,我们可以看做是3x,-2x,-3这3个代数式的和,其中这三个代数
式叫做 代数式3x-2x-3的项,每一项中字母前得数叫做这个项的系数。
注:(1)说明代数式系数的时候,要记得代数式前面的括号;
(2)只含字母的代数式的系数为1或-1,如a,nm的系数为1,-p的系数为-1;
(3)单独一个数的代数式(常数项),他们的系数是它本身,如-3的系数为-3;
(4)π是一个常数,含π的代数式的系数包含π,如-2πn的系数为-2π。
2
2
22
xy
2
2x
2
y
7xyx3y中的各项及各项的系数。 【例1】说出代数式

25
【例2】指出下列代数 式的系数:(1)
2x
22
;(2)
5

R
;( 3)
3abc

7
【知识点2】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的字母的指数也相 同的项,叫做同类项。如:xy
2

-3xy
2
是同类项,
1
πr和3r是同类项。
2
22
注:(1)同类项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① 所含字母相同;②相同字母的指数分别相同;
(2)同类项与项的系数无关,与项中字母的排列顺序无关,如2abc与-6bca是同类项;
(3)常数项都是同类项。
【例3】下列各题中的两项是不是同类项?为什么?
(1)2xy与5xy; (2)2ab与2ab; (3)4abc与4ab;
(4)3mn与-mn; (5)5与a; (6)-5与+3.
【知识点3】合并同类项及其法则
把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就叫做合并同类项。如:9a-6a=3a,-12xy+4xy=-8 xy,这种整式
的运算叫做合并同类项。
在合并同类项时,把同类项的系数相加作为结果的系数,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
333
33
2233


步骤:(1)准确找出同类项;
(2)利用合并同类项的法则,把同类项的系数相加,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
(3)运用有理数的加减法法则计算出结果的系数,写出最后答案。
【例4】合并同类项
(1)
4a3b7a8b
; (2)
3a
2
b18aba
2
b11ab5

【知识点4】去括号法则
括号前是“+”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后,原括号里各项的符号都不改变。
括号前是“-”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后,原括号里各项的符号都要改变。
注:要变都变,要不变都不变。
【例5】去括号合并同类项
(1)
2a(7ab)(6a3b)
; (2)
2(ab)3(ab)

【基础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3x与ax是同类项 B.6与x是同类项
C.3xy与-3xy是同类项 D.2xy与-2xy是同类项
2.下列各式合并同类项结果正确的是( ).
A.2x-x=1 B.x+x=x C.2a-a=a D.3x-5x=-2x
2m2
2223522333
32322332
22
3.代数式xy与nxy(其中m,n为数字,n≠0)是同类项,则( ).
A.m=1,n为不等于零的任何数 B.m=1且n=0
C.m=0,n为任何数 D.m=0且n=1
二、填空题
4.在代数式
4a
2
6a 5a
2
3a2
中,
4a
2
和______是同类项,
6a
和_____是同类
项,5和_______是同类项.
5.当a=_______时,
ax

4x
在x为任何数时值都相同.
6.若
3xy

xy
是同类项,则m=_____,n=_______.
7.合并同类项:
xyxy
=_______.
22
mn
2
2
2


8.代数式
4a
2
3a1
共有_______项.
9.代数式
r
的系数为______.
三、解答题
10.合并同类项
(1)
3x
2
7x62x
2
5x1
; (2)
a
2
bb
2
c3a
2
b2b
2
c


(3)
a
2
b ab
2
a
2
bab
2
; (4)
2a
2
3b
2
65b
2
2a
2
7



(5)(3x-5y)-(6x+7y)+(9x-2y) (6)2a-[3b-5a-(3a-5b)]


11.代数式求值:
xyxy0.5xy0.5xy
,其中x=3,y=-2.


【基础提高】
1.填空:(1) 如果
3xy与xy
是同类项,那么
k
.
x34y
(2) 如果
2ab与3ab
是同类项,那么
x
.
y
.
x12
k2
2
22
(3) 如果
3ab与7a
3
b
2y
是同类项,那么
x
.
y
.
3k26
(4) 如果
3xy与4xy
是同类项,那么
k
.
2
(5) 如果
3xy

x
是同类项,那么
k
.
2
2k
2. 合并下列多项式中的同类项:
(1)
2a
2
b

(3)
2a
2
b3a
2
b

3. 下列各题合并同类项的结果对不对?若不对,请改正。
224
(1)、
2x3x5x
(2)、
3x2y5xy

1
2
ab
; (2)
a
2
b2a
2
b

2
1
2
ab
; (4)
a
3< br>a
2
bab
2
a
2
bab
2
b
3

2
(3)、
7x
2
3x
2
4
(4)、
9a
2
b9ba
2
0


4. 按下列步凑合并下列多项式(①找同类项 ②整理同类项位置 ③合并同类项)
(1)
3xy4xy35xy2xy5
(2)
2a
2
b3a
2
b


(3)
a
3
a
2
bab
2
a
2
b ab
2
b
3
(4)
3x
2
4x2x
2
xx
2
3x1




(5)a-(a-3b+4c)+3(-c+2b) (6)(3x
2
-2xy+7)-(-4x
2
+5xy+6)



(7)2x
2
-{-3x+6+[4x
2
-( 2x
2
-3x+2)]} (8)4(a+b)+2(a+b)-7(a+b)


(9)3(x-y)
2
-7(x-y)+8(x-y)
2
+6(x-y);



5.求多项式
3x
2
4x2x
2
xx
2
3x1
的值,其中x=-2.






6. 求多项式
a
3
a
2
bab
2
a
2
bab
2
b
3
的值,其中a=-3,b=2.






2222
1
2
ab

2


专题十一 一元一次方程
1、 相关知识链接
(1) 等式:用等号“=”来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
(2) 代数式:由数和表示数的字母经过有限 次加、减、乘、除、乘方等代数运算所
得的式子叫做代数式,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代数式。
2、 教材知识详解
【知识点1】方程和方程的解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使方程左右两边的值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注:一个式子是方程必须满足两个条件:①是等式;②必须含有未知数。
【知识点2】一元一次方程
在一个方程中,只含有一个未知数x(元),并且未知数的指数是 1(次),这样的方程
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注:(1)一元一次方程的标准形式是ax+b= 0(a

0),其中x是未知数,a、b是已知
数,a叫做未知数的系数。
(2)判断一个方程是否为一元一次方程,关键是看化简成最简形式后是否满足一
元一次方程定义的三个 条件:①只含有一个未知数;②未知数的次数是1;③未知数的系数
不为零。三者缺一不可。
【例1】判断下列各式,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哪些是一元一次方程。
(1)-2+5=3 (2)3x-1=7 (3)m=0 (4)x>3
(5)x+y=8 (6)2x-5x+1=0 (7)2a+b
【知识点3】等式的基本性质
基本性质1: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 一个代数式,所得的结果仍是等式。用字
母表示为:若a=b,则a+m=b+m,a-m=b-m,其 中a、b、m为任意代数式;
基本性质2:等式两边同时乘以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 所得的结果仍
是等式。用字母表示为:若a=b,则am=bm,
2
ab
< br>(m0)
,其中a、b、m为任意代数式;
mm
【例2】用适当的代数式填 空,使所得结果仍是等式,并说明是根据等式的哪一条性质以及
怎样变形的。
(1)如果x-3=2,那么x= ;(2)如果4x=12,那么x= ;
(3)如果3-x=2,那么x= 。


【知识点4】解方程
求得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 一元一次方程ax+b=0(a

0),
先根据等式的基本性质1变形为ax=-b, 再根据等式的基本性质2得x=-
【例3】
【例4】
解方程:(1)3-y=6; (2)2x+10=2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b

a
ab

,则a=b
cc
1
C.若a
2
=b
2
,则a=b D.若

x=6,则x=-2
3
A.若ac=bc,则a=b B.若
【基础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各式中是一元一次方程的是( )
14x43x
x1y
B.
538
C.
x3
D.
x1

25465
1
2、方程
x2x
的解是( )
3
1
1
A.

B. C. 1 D. -1
3
3
3、若关于
x
的方程
2x43m的解满足方程
x2m
,则
m
的值为( )
A. 10 B. 8 C.
10
D.
8

A.
4、下列根据等式的性质正确的是( )
12
xy
,得
x2y
B. 由
3x22x2
,得
x4

33
C. 由
2x33x
,得
x3
D. 由
3x57
,得
3x75

2x110x1
5、解方程
1
时,去分母后,正确结果是( )
36
A.
4x110x11
B.
4x210x11

C.
4x210x16
C.
4x210x16

A. 由

6、电视机售价连续两次降价10%,降价后每台电视的售价为
a
元,则该电视机的原价为( )
A. 0.81a 元 B. 1.21a元 C.
aa
元 D. 元
1.210.81
8、某商店卖出两 件衣服,每件60元,其中一件赚25%,另一件亏25%,那么这两件衣服卖
出后,商店是 ( )
A.不赚不亏 B.赚8元 C.亏8元 D. 赚8元
9、下列方程中,是一元一次方程的是( )
(A)
x4x3;
( B)
x0;
(C)
x2y1;
(D)
x1
21
.

x
二. 填空题:
1、
|2x|4
,则
x
________.


2

已知
|xy4|(y3)
2
0
,则
2xy
__________.
3、关于
x
的方程2(x1)a0
的解是3,则
a
的值为________________ .
4、现有一个三位数,其个位数为
a
,十位上的数字为
b
,百位 数上的数字为
c
,则这个三
位数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
5、甲、乙两班共有学生96名,甲班比乙班多2人,则乙班有____________人.
三、解方程:
1、
2(x1)4
2、

3、
13

8x

2
< br>152x

4、

【基础提高】
1、方程
2x
(A)
x
11
(x1)11

22
x1x4
2

23
1
的解是( )
2
1
1
;
(B)
x4;
(C)
x;
(D)
x4.

4
4
2、已知等式
3a2b5
,则下列等式中不一定成立的是( )
...
(A)
3a52b;
(B)
3a12b6;

25
b.

33
3、方程
2xa40
的解是
x2
,则
a
等于( )
(C)
3ac2bc5;
(D)
a
(A)
8;
(B)
0;
(C)
2;
(D)
8.

4、解方程
1
x3x

,去分母,得( )
62
(A)
1x33x;
(B)
6x33x;

(C)
6x33x;
(D)
1x33x.

5、下列方程变形中,正确的是( )
(A)方程
3x22x1
,移项,得
3x2x12;

(B)方程
3x25

x1

,去括号,得
3x25x1;

23
t
,未知数系数化为1,得
x1;

32
x1x
(D)方程
1
化成
3x6.

0.20.5
6、某数的3倍比它的一半大2,若设某数为
y
,则列方程为_ ___.
(C)方程


7、当
x
___时,代数式
4x2

3x9
的值互为相反数.
8、在公式
s
9、解方程
1

ab

h
中,已知
s16,a3,h4
,则
b
___.
2
112
x(32x)1

xx1

525

53x8x1


10、已知
x
的值.

19x2
x20

26
1
1
2xm1x m

1

是方程的根,求代数式

4m
22m8



m1


4
2
423

2

专题十二

1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
2点、线、面、体

一. 重点、难点:
了解常见几何体的特征,特别是棱柱的特征,知道棱柱的侧面、底面、侧棱等;
会从不同方向 观察常见几何体所看到图形与它们的展开图的画法,知道棱柱与圆柱的区
别,通过展开和折叠,加深对柱 体底面、侧面的理解。

二【典型例题】
[例1] 把图中的几何图形与它们相应的名称连接起来。


棱柱 圆锥 球 长方体 棱锥 正方体 圆柱
答案:(按图形顺序从左到右依次是)
棱锥;球;圆柱;棱柱;正方体;圆锥;长方体


[例2 ]给出以下四个结论:
(1)一个圆柱的侧面一定可以展开成一个长方形
(2)一个圆柱的侧面一定可以展开成一个正方形
(3)一个圆锥的侧面一定可以展开成一个扇形
(4)一个圆锥的侧面一定可以展开成一个半圆
其中结论正确的是( )
A. (1)(3) B. (2)(3) C. (2)(4) D. (1)(4)
分析: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长方形,但未必是正方形;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扇形,但未
必是半圆。
答案:A

[例3] 画出下面图形的主视图、左视图和俯视图。


答案:


[例4] 两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积木,每个 正方形上相对两个面上写的数字之和都等于
1

现将两个正方体并列放置,看得见的 五个面上的数如图所示,则看不见的七个面上的数字之
和为( )
A.
20
B.
21
C.
19
D.
18



分析:用整体思想去考虑,两个正方体共12个 面,6对。所以,所有面的和是6个
1

设其他七个面的数字之和为
x,则
x1234516
,所以
x21

答案:B

[例5] 将直角三角形绕一条边所在直线旋转一周后形成的几何体不可能是( )。
答案:C

[例6] 画出下面立体图形的主视图、左视图和俯视图

答案:



[例7] 一个五棱柱如图所示,它的底面边长都是4厘米,侧 棱长6厘米,则(1)这个五棱
柱共有________个面;这个五棱柱共有_______条棱,它 们的长分别为__________。

答案:(1)这个五棱柱一共有7个面;这个五棱柱 一共有15条棱,它们的长分别为5
条侧棱的场地都等于6厘米,围成两底面的十条棱长都等于4厘米。

[例8] 这些图形都是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吗?


答案:(1)、(2)、(4)、(5)、(6)都是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但(3)不是。

【模拟试题】

一. 选择题:
1. 如图,经过折叠后可以围成一个长方体的是( )
2. 如图,是四棱柱侧面展开图的是( )

3.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为( )
① 柱体的两个底面一样大 ② 圆柱、圆锥的底面都是圆
③ 棱柱的底面是四边形 ④ 棱柱的侧面一定不是长方形
⑤ 长方体一定是柱体 ⑥ 长方体的面不可能是正方形
A. 2个 B. 3个 C. 4个 D. 5个
4. 如图,如果把它展开,可以是图( )




二. 填空题:
1. 一个棱柱有14个顶点,所有棱长相等且和是42cm,则每条棱长是_________cm。
2. 一个棱长为5cm的正方体的表面面积为____________。
3. 如图,下列图形能折叠成什么图形?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4. 有 14个边长为1m的正方体,在地面上摆成如图的形式,然后把露出的表面涂上颜色,
那么被涂上颜色的 总面积为____________。


三. 解答题:
1. 下列立体图形是什么图形,可由什么样的平面图形旋转而成。

2. 如图示的圆柱,底面周 长为4cm,高为4cm。一只蚂蚁从A到C,它先沿直径从A到
B,再由B竖直向下到C处,另一只小 虫由C点在侧面爬行,按最近的侧面路径到达A点,
问蚂蚁的行程短,还是小虫的路程短?短多少?画出 图形,量一量,比较一下。



【试题答案】

一. 1. C 2. A 3. B 4. D
二. 1. 2
2. 150cm
2
3. 圆柱、五棱柱、圆锥、三棱柱
4. 33m
2

三. 1. 答:
圆锥,是由直角三角形绕它的一条直角边旋转而成;
圆柱,是由长方形绕它的一边旋转而成;


圆台,是由直角梯形绕直角腰旋转而成;
球体,是由半圆绕直径旋转而成.
2. 解:

4
蚂蚁走的路线(左图)由A到B再到C,走的路程为

≈5.27cm;
要得到小虫走的路线,现将圆柱体的侧面展开(右图),则小虫由A到C,走的路程约
为4.4 7cm;
所以,小虫走的路程短,短0.8cm。
4
专题十三 直线、射线、线段
一. 重点、难点:
掌握直线、射线、线段的有关概念、性质和表示方法;
弄清直线、射线、线段的区别和联系,掌握线段的画法,会使用简单的几何语言;
会利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这个重要性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典型例题】
[例1] 判断题(用√、×标出对错)。
1. 线段是两个端点间的部分。( )
2. 因为射线只有一个端点,因此有一个点就可以确定射线。( )
3. 连结A、B两点就得到两点间的距离。( )
4. 反向延长射线OA到B。( )
5. 若线段AB=2AC,则点C是线段AB的中点。( )
答案:
1. × 线段的定义是直线上两点和两点间的部分,包括两点在内。
2. × 射线是由端点和方向共同确定的。
3. × 距离是量,连结A、B两点只能得到线段AB,不是距离。
4. √ 射线不可延长,但可反向延长。
5. × 没有明确C点在线段AB上。

[例2] 填空:
如图,共有______条直线,它们是____________;共有 ______条射线,其中可以用图中
的字母表示的射线有_____条,写出以F为一个端点的射线是 _________;图中共有______
条线段,其中以B为一个端点的线段是_____。
D
F
E
A
C
B

分析:扣紧直线、射线、线段的概念,借助于图形逐一解答。
答案:共有3条直线,它们是直 线AD、直线AB、直线BF;共有16条射线,其中可
以用图中的字母标示的射线有10条,以F为一 个端点的射线是射线FA、射线FD、射线FB;


图中共有13条线段,其中以B为一个 端点的线段是线段BC、线段BD、线段BE、线段BF、
线段BA.

[例3] 如图,选择正确的答案( )
A. 射线AB与射线CD一定相交
B. 直线CD与射线AB一定相交
C. 射线CD与射线BA一定不相交
D. 射线CD与直线AB一定相交
分析:可根据其延伸方向具体操作一下
答案:D


[例4] 填空
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如图,点P在直线____ _上,在直线_____外,也可
以说成直线____过点P,而直线_____不过点P。

答案:点P在直线AB上,在直线CD外,也可以说成直线AB过点P,而直线CD不
过点P。

[例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延长射线OA B. 延长直线AB C. 延长线段AB D. 作直线AB=CD
答案:C
< br>[例6](1)如图1,建筑工人在砌墙时,拉上一根细绳,这样砌出来的墙就会很直,这运用
什 么原理?
图1
(2)如图2,在修建高速公路时,有时需要将弯曲的道路改直,这里有什么根据吗?


图2
答案:
(1)根据“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2)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1
[例7] 如果 点B在线段AC上,那么下列各表达式中:AB=
2
AC,AB=BC,AC=2AB,
AB+BC=AC,能表示B是线段AC的中点的有(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答案:C

1
[例8] 已知线段AB ,延长AB到C,使BC=
3
AB,D是AC的中点,若DC=2cm,则线段
AB的 长是( )
A.4cm B. 3cm C. 2cm D. 1cm
答案:B

[例9] 已知线段AB=12cm,直线AB上有一点C,且BC= 6cm,M是线段AC的中点,求线
段AM的长。
分析:题目中只说明了A、B、C三点在同 一条直线上,无法判断点C是在线段AB上,
还是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所以要分两种情况来求AM的 长。
答案:
当点C在线段AB上时,如图3
图3
∵ AB=12,BC=6
∴ AC=AB-BC=12-6=6
∵ M是AC的中点

1
∴ AM=
2
AC=3cm
当点C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时,如图4

图4
∵ AB=12,BC=6
∴ AC=AB+BC=12+6=18
∵ M是AC的中点
1
∴ AM=
2
AC=9cm
综上,线段AM的长为3cm或9cm

[例10](1)已知,点C在线段AB 上,AC=6cm、BC=4cm,点M、N分别是AC、BC的
中点。求线段MN的长度。


(2)若AB=a,其他条件不变,能否求出MN的长度?
答案:
(1)
∵ 点M是AC中点

1
∴ MC=
2
AC
∵ 点N是BC中点
1
∴ NC=
2
BC
1
1
∴ MN=MC+NC=
2
(AC+BC)=
2
(6+4)= 5cm
(2)
由(1)中的推算过程可知:
1
MN=
2
AB
1
∴ 当AB=a时,MN=
2
a.

1
[例11] 如图,一条直线上顺次有A、B、C、D四点,且C为AD中点,BC- AB=
4
AD,求
BC是AB的多少倍?
答案:
方法1:
∵ C为AD的中点

1
∴ AC=
2
AD
1
即 AB+BC=
2
AD,2AB+2BC=AD ①
1
∵ BC-AB=
4
AD,4BC-4AB=AD ②
由①②得 4BC-4AB=2AB+2BC,即BC=3AB
方法2:
设AB=
x
,BC=
y
,CD=
z

1< br>
xz


xyz

4



1

y
3
z
yxz

2
解得

4


依题意,有


y3x
,即BC是AB的3倍.

【模拟试题】

一. 选择题:
1. 直线AB上有一点M,直线AB外有一点N,由点A、B、M、N四点可以确定( )


条直线。
A. 2 B. 3 C. 4 D. 5
2. 将线段AB延长到C,再把线段AB反向延长到D,这个图中共有( )条线段。
A. 3 B. 4 C. 5 D. 6
3. 如果线段AB=5cm,BC=4cm,那么A、C两点的距离为( )
A. 1cm B. 9cm C. 1cm 或9cm D. 以上答案都不对
4. 如图,B是线段AD的中点,C是BD上一点,则下述结论中错误的是( )
A. BC=AB-CD
1
B. BC=
2
AD-CD
1
C. BC=
2
(AD-CD) D. BC=AC-BD
A
B
C
D

二. 填空题:
1. 三条直线两两相交,有___________个交点;
2. 如图,AC+CD-AB=_____ ___,AB+BD-AC=________,AC+CD=BD+_______;

3. 如图,点C是线段AB上一点,点M是线段AC的中点,点N是线段BC的中点。
(1)若AB=20cm,AM=6cm,那么NC=__________;
(2)若MN=12cm,则AB=___________;
(3)若AC:CB=3:2,NB=5cm,则MN=__________;

4. 在直线
l
的同一方向上,画AB=3cm、AC=2cm、AD=5cm,在D A的延长线上画DE=6cm、
A
M
C
N
B

11
DF=8cm,则点A是_______的中点,点C是_______的中点,BD=
3_____=
3
______,
FC______AD。

三. 解答题:
1. 如图,点E、点F分别是线段AC、DB的中点,且AB=20cm,CD=8cm,求EF的长。

2. 如图,C、D分别是线段AB上的两点,且AC:BC=3:7,AD:DB=4:1,若CD= 8cm,求
AB的长。
A
C
DB
A
E
C
D
F
B





【试题答案】
一.
1. C 2. D 3. D 4. C

二.
1. 3或1;
2. BD,CD,AB;

3. NC=4cm,AB=24cm,MN=12.5cm;
11
4. BF,DE,BD=
3
BF=
3
DE,FC=AD;



三.
1. 解:
∵ 点E是AC中点
1
∴ EC=
2
AC
∵ 点F是BD中点
1
∴ DF=
2
BD
1
∴ CE+DF=
2
(AC+BD)
∵ AB=20,CD=8
∴ AC+BD=AB-CD=20-8=12
1
∴ CE+DF=
2
×12=6
∴ EF=CE+CD+DF=6+8=14
∴ EF=14cm.
2. 解:
设AC=3
x
,BC=7
x
,AD= 4
y
,DB=
y

8

x


5


3x7x4yy

y
16

5


依题意,有

4y3x8
解得

8
∴ AB=10
x
=10×
5
=16cm

湖南城市学院专业-学年个人总结


池州人社局-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外交学院研究生院-汶川地震英雄事迹


民间故事作文-协议书怎么写


锦州市教师进修学院-篮球赛策划书


邕江大学-造句笑话


长春建筑学院图书馆-我成长我快乐作文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分数线-幼儿园小班家长会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