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典型应用题归纳汇总30种题型

温柔似野鬼°
710次浏览
2020年09月14日 01:00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号码百事通-战友聚会主持词


小学数学典型应用题归纳汇总30种题型

1 归一问题
【含义】 在解题时,先求出一份是多少(即单一量),然后以单一量为标准,求出所要
求的数量。这类应用题叫做归一问题。

【数量关系】 总量÷份数=1份数量
1份数量×所占份数=所求几份的数量
另一总量÷(总量÷份数)=所求份数

【解题思路和方法】 先求出单一量,以单一量为标准,求出所要求的数量。

例1 买5支铅笔要0.6元钱,买同样的铅笔16支,需要多少钱?
解(1)买1支铅笔多少钱? 0.6÷5=0.12(元)
(2)买16支铅笔需要多少钱?0.12×16=1.92(元)
列成综合算式 0.6÷5×16=0.12×16=1.92(元)
答:需要1.92元。

2 归总问题
【含义】 解题时,常常先找 出“总数量”,然后再根据其它条件算出所求的问题,叫
归总问题。所谓“总数量”是指货物的总价、几 小时(几天)的总工作量、几公亩地上的总
产量、几小时行的总路程等。

【数量关系】 1份数量×份数=总量
总量÷1份数量=份数
总量÷另一份数=另一每份数量

【解题思路和方法】 先求出总数量,再根据题意得出所求的数量。

例1 服装厂原来做一套衣服用布3.2米,改进裁剪方法后,每套衣服用布2.8米。原来
做791套衣服的 布,现在可以做多少套?
解 (1)这批布总共有多少米? 3.2×791=2531.2(米)
(2)现在可以做多少套? 2531.2÷2.8=904(套)
列成综合算式 3.2×791÷2.8=904(套)
答:现在可以做904套。。

3 和差问题
【含义】 已知两个数量的和与差,求这两个数量各是多少,这类应用题叫和差问题。

【数量关系】 大数=(和+差)÷ 2
小数=(和-差)÷ 2

【解题思路和方法】 简单的题目可以直接套用公式;复杂的题目变通后再用公式。


例1 甲乙两班共有学生98人,甲班比乙班多6人,求两班各有多少人?
解 甲班人数=(98+6)÷2=52(人)
乙班人数=(98-6)÷2=46(人)
答:甲班有52人,乙班有46人。
4 和倍问题
【含义】 已知两个数的和及大 数是小数的几倍(或小数是大数的几分之几),要求这两
个数各是多少,这类应用题叫做和倍问题。

【数量关系】 总和 ÷(几倍+1)=较小的数
总和 - 较小的数 = 较大的数
较小的数 ×几倍 = 较大的数

【解题思路和方法】 简单的题目直接利用公式,复杂的题目变通后利用公式。

例1 果园里有杏树和桃树共248棵,桃树的棵数是杏树的3倍,求杏树、桃树各多少
棵?
解 (1)杏树有多少棵? 248÷(3+1)=62(棵)
(2)桃树有多少棵? 62×3=186(棵)
答:杏树有62棵,桃树有186棵。
5 差倍问题
【含义】 已知两个数的差及 大数是小数的几倍(或小数是大数的几分之几),要求这两
个数各是多少,这类应用题叫做差倍问题。

【数量关系】 两个数的差÷(几倍-1)=较小的数
较小的数×几倍=较大的数

【解题思路和方法】 简单的题目直接利用公式,复杂的题目变通后利用公式。

例1 果园里桃树的棵数是杏树的3倍,而且桃树比杏树多124棵。求杏树、桃树各多
少棵?
解 (1)杏树有多少棵? 124÷(3-1)=62(棵)
(2)桃树有多少棵? 62×3=186(棵)
答:果园里杏树是62棵,桃树是186棵。
6 倍比问题
【含义】 有两个已知 的同类量,其中一个量是另一个量的若干倍,解题时先求出这个倍
数,再用倍比的方法算出要求的数,这 类应用题叫做倍比问题。

【数量关系】 总量÷一个数量=倍数
另一个数量×倍数=另一总量

【解题思路和方法】 先求出倍数,再用倍比关系求出要求的数。

例1 100千克油菜籽可以榨油40千克,现在有油菜籽3700千克,可以榨油多少?
解 (1)3700千克是100千克的多少倍? 3700÷100=37(倍)


(2)可以榨油多少千克? 40×37=1480(千克)
列成综合算式 40×(3700÷100)=1480(千克)
答:可以榨油1480千克。
7 相遇问题
【含义】 两个运动的物体同时由两地出发相向而行,在途中相遇。这类应用题叫做相遇
问题。

【数量关系】 相遇时间=总路程÷(甲速+乙速)
总路程=(甲速+乙速)×相遇时间

【解题思路和方法】 简单的题目可直接利用公式,复杂的题目变通后再利用公式。

例1 南京到上海的 水路长392千米,同时从两港各开出一艘轮船相对而行,从南京开出
的船每小时行28千米,从上海开 出的船每小时行21千米,经过几小时两船相遇?
解 392÷(28+21)=8(小时)
答:经过8小时两船相遇。
8 追及问题
【含义】 两个运动物体在不同地点同时 出发(或者在同一地点而不是同时出发,或者在
不同地点又不是同时出发)作同向运动,在后面的,行进 速度要快些,在前面的,行进速度
较慢些,在一定时间之内,后面的追上前面的物体。这类应用题就叫做 追及问题。

【数量关系】 追及时间=追及路程÷(快速-慢速)
追及路程=(快速-慢速)×追及时间

【解题思路和方法】 简单的题目直接利用公式,复杂的题目变通后利用公式。

例1 好马每天走120千米,劣马每天走75千米,劣马先走12天,好马几天能追上劣马?
解 (1)劣马先走12天能走多少千米? 75×12=900(千米)
(2)好马几天追上劣马? 900÷(120-75)=20(天)
列成综合算式 75×12÷(120-75)=900÷45=20(天)
答:好马20天能追上劣马。

9 植树问题
【含义】 按相等的距离植 树,在距离、棵距、棵数这三个量之间,已知其中的两个量,
要求第三个量,这类应用题叫做植树问题。

【数量关系】 线形植树 棵数=距离÷棵距+1
环形植树 棵数=距离÷棵距
方形植树 棵数=距离÷棵距-4
三角形植树 棵数=距离÷棵距-3
面积植树 棵数=面积÷(棵距×行距)

【解题思路和方法】 先弄清楚植树问题的类型,然后可以利用公式。


例1 一条河堤136米,每隔2米栽一棵垂柳,头尾都栽,一共要栽多少棵垂柳?
解 136÷2+1=68+1=69(棵)
答:一共要栽69棵垂柳。
10 年龄问题
【含义】 这类问题是根据题目的内容 而得名,它的主要特点是两人的年龄差不变,但是,
两人年龄之间的倍数关系随着年龄的增长在发生变化 。

【数量关系】年龄问题往往与和差、和倍、差倍问题有着密切联系,尤其与差倍问题的 解题
思路是一致的,要紧紧抓住“年龄差不变”这个特点。

【解题思路和方法】 可以利用“差倍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例1 爸爸今年35岁,亮亮今年5岁,今年爸爸的年龄是亮亮的几倍?明年呢?
解 35÷5=7(倍)
(35+1)÷(5+1)=6(倍)
答:今年爸爸的年龄是亮亮的7倍,
明年爸爸的年龄是亮亮的6倍。
11 行船问题
【含义】 行船问题也就是与航行 有关的问题。解答这类问题要弄清船速与水速,船速是
船只本身航行的速度,也就是船只在静水中航行的 速度;水速是水流的速度,船只顺水航行
的速度是船速与水速之和;船只逆水航行的速度是船速与水速之 差。

【数量关系】 (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船速
(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水速
顺水速=船速×2-逆水速=逆水速+水速×2
逆水速=船速×2-顺水速=顺水速-水速×2

【解题思路和方法】 大多数情况可以直接利用数量关系的公式。

例1 一只船顺水行320千米需用8小时,水流速度为每小时15千米,这只船逆水行这
段路程需用几小时?
解 由条件知,顺水速=船速+水速=320÷8,而水速为每小时15千米,所以,船速为每
小时 320÷8-15=25(千米)
船的逆水速为 25-15=10(千米)
船逆水行这段路程的时间为 320÷10=32(小时)
答:这只船逆水行这段路程需用32小时。

12 列车问题
【含义】 这是与列车行驶有关的一些问题,解答时要注意列车车身的长度。

【数量关系】 火车过桥:过桥时间=(车长+桥长)÷车速
火车追及: 追及时间=(甲车长+乙车长+距离)
÷(甲车速-乙车速)
火车相遇: 相遇时间=(甲车长+乙车长+距离)


÷(甲车速+乙车速)

【解题思路和方法】 大多数情况可以直接利用数量关系的公式。

例1 一座大桥长2400米,一列火 车以每分钟900米的速度通过大桥,从车头开上桥到
车尾离开桥共需要3分钟。这列火车长多少米?
解 火车3分钟所行的路程,就是桥长与火车车身长度的和。
(1)火车3分钟行多少米? 900×3=2700(米)
(2)这列火车长多少米? 2700-2400=300(米)
列成综合算式 900×3-2400=300(米)
答:这列火车长300米。

13 时钟问题
【含义】 就是研究钟面上 时针与分针关系的问题,如两针重合、两针垂直、两针成一线、
两针夹角为60度等。时钟问题可与追及 问题相类比。

【数量关系】 分针的速度是时针的12倍,
二者的速度差为1112。
通常按追及问题来对待,也可以按差倍问题来计算。

【解题思路和方法】 变通为“追及问题”后可以直接利用公式。

例1 从时针指向4点开始,再经过多少分钟时针正好与分针重合?
解 钟面的一周分为60格,分针每分 钟走一格,每小时走60格;时针每小时走5格,每分
钟走560=112格。每分钟分针比时针多走( 1-112)=1112格。4点整,时针在前,
分针在后,两针相距20格。所以
分针追上时针的时间为 20÷(1-112)≈ 22(分)
答:再经过22分钟时针正好与分针重合。
14 盈亏问题
【含义】 根据一定的 人数,分配一定的物品,在两次分配中,一次有余(盈),一次不
足(亏),或两次都有余,或两次都不 足,求人数或物品数,这类应用题叫做盈亏问题。

【数量关系】 一般地说,在两次分配中,如果一次盈,一次亏,则有:
参加分配总人数=(盈+亏)÷分配差
如果两次都盈或都亏,则有:
参加分配总人数=(大盈-小盈)÷分配差
参加分配总人数=(大亏-小亏)÷分配差

【解题思路和方法】 大多数情况可以直接利用数量关系的公式。

例1 给幼儿园小朋友分苹果,若每人 分3个就余11个;若每人分4个就少1个。问有
多少小朋友?有多少个苹果?
解 按照“参加分配的总人数=(盈+亏)÷分配差”的数量关系:
(1)有小朋友多少人? (11+1)÷(4-3)=12(人)


(2)有多少个苹果? 3×12+11=47(个)
答:有小朋友12人,有47个苹果。

15 工程问题
【含义】 工程 问题主要研究工作量、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三者之间的关系。这类问题在
已知条件中,常常不给出工作量 的具体数量,只提出“一项工程”、“一块土地”、“一条水渠”、
“一件工作”等,在解题时,常常用 单位“1”表示工作总量。

【数量关系】 解答工程问题的关键是把工作总量看作“1 ”,这样,工作效率就是工作时间
的倒数(它表示单位时间内完成工作总量的几分之几),进而就可以根 据工作量、工作效率、
工作时间三者之间的关系列出算式。
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时间=工作量÷工作效率
工作时间=总工作量÷(甲工作效率+乙工作效率)

【解题思路和方法】 变通后可以利用上述数量关系的公式。

例1 一项工程,甲队单独做需要10天完成,乙队单独做需要15天完成,现在两队合
作,需要几天完成?
解 题中的“一项工程”是工作总量,由于没有给出这项工程的具体数量,因此,把此项工
程 看作单位“1”。由于甲队独做需10天完成,那么每天完成这项工程的110;乙队单独做
需15天完 成,每天完成这项工程的115;两队合做,每天可以完成这项工程的(110+115)。
由此可以列出算式: 1÷(110+115)=1÷16=6(天)
答:两队合做需要6天完成。

16 正反比例问题
【含义】 两种相 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
应的两个数的比的比值一定(即商一 定),那么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
叫做正比例关系。正比例应用题是正比例意义和解 比例等知识的综合运用。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 应的两个数的
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反比例应用题是反比
例的意义和解比例等知识的综合运用。

【数量关系】 判断正比例或反比例 关系是解这类应用题的关键。许多典型应用题都可以
转化为正反比例问题去解决,而且比较简捷。

【解题思路和方法】 解决这类问题的重要方法是:把分率(倍数)转化为比,应用比和
比例的性质去解应用题。
正反比例问题与前面讲过的倍比问题基本类似。

例1 修一条公路,已修的是未 修的13,再修300米后,已修的变成未修的12,求这
条公路总长是多少米?
解 由条件知,公路总长不变。
原已修长度∶总长度=1∶(1+3)=1∶4=3∶12


现已修长度∶总长度=1∶(1+2)=1∶3=4∶12
比较以上两式可知,把总长度当作12份,则300米相当于(4-3)份,从而知公路总长为
300÷(4-3)×12=3600(米)
答: 这条公路总长3600米。
17 按比例分配问题
【含义】 所谓按比例分 配,就是把一个数按照一定的比分成若干份。这类题的已知条件
一般有两种形式:一是用比或连比的形式 反映各部分占总数量的份数,另一种是直接给出份
数。

【数量关系】 从条件看,已知总量和几个部分量的比;从问题看,求几个部分量各是多少。
总份数=比的前后项之和

【解题思路和方法】 先把各部分量的比转化为各占 总量的几分之几,把比的前后项相加求
出总份数,再求各部分占总量的几分之几(以总份数作分母,比的 前后项分别作分子),再
按照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计算方法,分别求出各部分量的值。

例1 学校把植树560棵的任务按人数分配给五年级三个班,已知一班有47人, 二班有
48人,三班有45人,三个班各植树多少棵?
解 总份数为 47+48+45=140
一班植树 560×47140=188(棵)
二班植树 560×48140=192(棵)
三班植树 560×45140=180(棵)
答:一、二、三班分别植树188棵、192棵、180棵。
18 百分数问题
【含义】 百分数是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百分数是一种特殊的分数。
分数常常 可以通分、约分,而百分数则无需;分数既可以表示“率”,也可以表示“量”,而
百分数只能表示“率 ”;分数的分子、分母必须是自然数,而百分数的分子可以是小数;百
分数有一个专门的记号“%”。
在实际中和常用到“百分点”这个概念,一个百分点就是1%,两个百分点就是2%。

【数量关系】 掌握“百分数”、“标准量”“比较量”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
百分数=比较量÷标准量
标准量=比较量÷百分数

【解题思路和方法】 一般有三种基本类型:
(1)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
(2) 已知一个数,求它的百分之几是多少;
(3) 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

例1 仓库里有一批化肥,用去720千克,剩下6480千克,用去的与剩下的各占原重量
的百分之几?
解 (1)用去的占 720÷(720+6480)=10%
(2)剩下的占 6480÷(720+6480)=90%
答:用去了10%,剩下90%。


19 “牛吃草”问题
【含义】 “牛吃草”问题是大科学家牛顿提出的问题,也叫“牛顿问题”。这类问题的
特点在于要考虑草边吃边长 这个因素。

【数量关系】 草总量=原有草量+草每天生长量×天数

【解题思路和方法】 解这类题的关键是求出草每天的生长量。

例1 一块草地,10头牛20天可以把草吃完,15头牛10天可以把草吃完。问多少头牛
5天可以把草吃完 ?
解 草是均匀生长的,所以,草总量=原有草量+草每天生长量×天数。求“多少头牛< br>5天可以把草吃完”,就是说5 天内的草总量要5 天吃完的话,得有多少头牛? 设每头
牛每天吃草量为1,按以下步骤解答:
(1)求草每天的生长量
因为, 一方面20天内的草总量就是10头牛20天所吃的草,即(1×10×20);另一方面,
20天内的 草总量又等于原有草量加上20天内的生长量,所以
1×10×20=原有草量+20天内生长量
同理 1×15×10=原有草量+10天内生长量
由此可知 (20-10)天内草的生长量为
1×10×20-1×15×10=50
因此,草每天的生长量为 50÷(20-10)=5
20 鸡兔同笼问题
【含义】 这是古典的算术问题。已知笼子里鸡、兔共有多少只和多少只脚,求鸡、兔
各有多少只的问题,叫做第一鸡兔同笼问题。已知鸡兔的总数和鸡脚与兔脚的差,求鸡、兔
各是多少的问 题叫做第二鸡兔同笼问题。

【数量关系】第一鸡兔同笼问题:
假设全都是鸡,则有
兔数=(实际脚数-2×鸡兔总数)÷(4-2)
假设全都是兔,则有
鸡数=(4×鸡兔总数-实际脚数)÷(4-2)
第二鸡兔同笼问题:
假设全都是鸡,则有
兔数=(2×鸡兔总数-鸡与兔脚之差)÷(4+2)
假设全都是兔,则有
鸡数=(4×鸡兔总数+鸡与兔脚之差)÷(4+2)

【解题思路和方法】 解答此 类题目一般都用假设法,可以先假设都是鸡,也可以假设都
是兔。如果先假设都是鸡,然后以兔换鸡;如 果先假设都是兔,然后以鸡换兔。这类问题也
叫置换问题。通过先假设,再置换,使问题得到解决。

例1 长毛兔子芦花鸡,鸡兔圈在一笼里。数数头有三十五,脚数共有九十四。请 你仔
细算一算,多少兔子多少鸡?
解 假设35只全为兔,则


鸡数=(4×35-94)÷(4-2)=23(只)
兔数=35-23=12(只)
也可以先假设35只全为鸡,则
兔数=(94-2×35)÷(4-2)=12(只)
鸡数=35-12=23(只)
答:有鸡23只,有兔12只。
21 方阵问题
【含义】 将若干人或物依一定 条件排成正方形(简称方阵),根据已知条件求总人数或
总物数,这类问题就叫做方阵问题。

【数量关系】 (1)方阵每边人数与四周人数的关系:
四周人数=(每边人数-1)×4
每边人数=四周人数÷4+1
(2)方阵总人数的求法:
实心方阵:总人数=每边人数×每边人数
空心方阵:总人数=(外边人数)-(内边人数)
内边人数=外边人数-层数×2
(3)若将空心方阵分成四个相等的矩形计算,则:
总人数=(每边人数-层数)×层数×4

【解题思路和方法】 方阵问题有实心 与空心两种。实心方阵的求法是以每边的数自乘;
空心方阵的变化较多,其解答方法应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

例1 在育才小学的运动会上,进行体操表演的同学排成方阵,每行22人, 参加体操表
演的同学一共有多少人?
解 22×22=484(人)
答:参加体操表演的同学一共有484人。

22 商品利润问题
【含义】 这是一种在生产经营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包括成本、利润、利润率和亏损、
亏损率等方面的问题。

【数量关系】 利润=售价-进货价
利润率=(售价-进货价)÷进货价×100%
售价=进货价×(1+利润率)
亏损=进货价-售价
亏损率=(进货价-售价)÷进货价×100%

【解题思路和方法】 简单的题目可以直接利用公式,复杂的题目变通后利用公式。

例1 某商品的平均价格在一月份上调了10%,到二月份又下调了10%,这种商品从原价到二月份的价格变动情况如何?
解 设这种商品的原价为1,则一月份售价为(1+10% ),二月份的售价为(1+10%)×
(1-10%),所以二月份售价比原价下降了


1-(1+10%)×(1-10%)=1%
答:二月份比原价下降了1%。
23 存款利率问题
【含义】 把钱存入银行是 有一定利息的,利息的多少,与本金、利率、存期这三个因
素有关。利率一般有年利率和月利率两种。年 利率是指存期一年本金所生利息占本金的百分
数;月利率是指存期一月所生利息占本金的百分数。

【数量关系】 年(月)利率=利息÷本金÷存款年(月)数×100%
利息=本金×存款年(月)数×年(月)利率
本利和=本金+利息
=本金×[1+年(月)利率×存款年(月)数]

【解题思路和方法】 简单的题目可直接利用公式,复杂的题目变通后再利用公式。

例1 李大强存入银行1200元,月利率0.8%,到期后连本带利共取出1488元,求存款
期多长。
解 因为存款期内的总利息是(1488-1200)元,
所以总利率为 (1488-1200)÷1200 又因为已知月利率,
所以存款月数为 (1488-1200)÷1200÷0.8%=30(月)
答:李大强的存款期是30月即两年半。
24 溶液浓度问题
【含义】 在生产 和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溶液浓度问题。这类问题研究的主要是溶
剂(水或其它液体)、溶质、溶液、 浓度这几个量的关系。例如,水是一种溶剂,被溶解的
东西叫溶质,溶解后的混合物叫溶液。溶质的量在 溶液的量中所占的百分数叫浓度,也叫百
分比浓度。

【数量关系】 溶液=溶剂+溶质
浓度=溶质÷溶液×100%

【解题思路和方法】 简单的题目可直接利用公式,复杂的题目变通后再利用公式。

例1 爷爷有16%的糖水50克,(1)要把它稀释成10%的糖水,需加水多 少克?(2)
若要把它变成30%的糖水,需加糖多少克?
解 (1)需要加水多少克? 50×16%÷10%-50=30(克)
(2)需要加糖多少克? 50×(1-16%)÷(1-30%)-50
=10(克)
答:(1)需要加水30克,(2)需要加糖10克。
25 构图布数问题
【含义】 这是一种数学游戏,也是现实生活中常用的数学问题。所谓“构图”,就是设
计出一种图形;所谓“布数 ”,就是把一定的数字填入图中。“构图布数”问题的关键是要符
合所给的条件。

【数量关系】 根据不同题目的要求而定。


【解题思路和方法】 通常多从三角形、正方形、圆形和五角星等图形方面考虑。按照题
意来构图布数,符合题目所给的条件。

例1 十棵树苗子,要栽五行子,每行四棵子,请你想法子。
解 符合题目要求的图形应是一个五角星。
4×5÷2=10
因为五角星的5条边交叉重复,应减去一半。

26 幻方问题
【含义】 把n×n个自然数排在正方形的格子中, 使各行、各列以及对角线上的各数之
和都相等,这样的图叫做幻方。最简单的幻方是三级幻方。

【数量关系】 每行、每列、每条对角线上各数的和都相等,这个“和”叫做“幻和”。
三级幻方的幻和=45÷3=15
五级幻方的幻和=325÷5=65

【解题思路和方法】首先要确定每行、每列以及每 条对角线上各数的和(即幻和),其次是
确定正中间方格的数,然后再确定其它方格中的数。

例1 把1,2,3,4,5,6,7,8,9这九个数填入九个方格中,使每行、每列、每条
对角线上三个数的和相等。
解 幻和的3倍正好等于这九个数的和,所以幻和为
(1+2+3+4+5+6+7+8+9)÷3=45÷3=15
九个 数在这八条线上反复出现构成幻和时,每个数用到的次数不全相同,最中心的那个数
要用到四次(即出现 在中行、中列、和两条对角线这四条线上),四角的四个数各用到三次,
其余的四个数各用到两次。看来 ,用到四次的“中心数”地位重要,宜优先考虑。
设“中心数”为Χ,因为Χ出现在四条线上,而每条线上三个数之和等于15,所以 (1
+2+3+4+5+6+7+8+9)+(4-1)Χ=15×4
2 7 6
9 5 1
4 3 8
即 45+3Χ=60 所以 Χ=5
接着用奇偶分析法寻找其余四个偶数的位置,它们
分别在四个角,再确定其余四个奇数的位置,它们分别
在中行、中列,进一步尝试,容易得到正确的结果。
27 抽屉原则问题
【含义】 把3只苹果放进两个抽屉中,会出现哪些结果呢?要么把2只苹果放进一个
抽屉,剩下的一个放进另一个 抽屉;要么把3只苹果都放进同一个抽屉中。这两种情况可用
一句话表示:一定有一个抽屉中放了2只或 2只以上的苹果。这就是数学中的抽屉原则问题。

【数量关系】 基本的抽屉原则是 :如果把n+1个物体(也叫元素)放到n个抽屉中,
那么至少有一个抽屉中放着2个或更多的物体(元 素)。
抽屉原则可以推广为:如果有m个抽屉,有k×m+r(0<r≤m)个元素那么至少有一个
抽屉中要放(k+1)个或更多的元素。


通俗地说,如果元素的个数是抽屉 个数的k倍多一些,那么至少有一个抽屉要放(k+1)
个或更多的元素。

【解题思路和方法】 (1)改造抽屉,指出元素;
(2)把元素放入(或取出)抽屉;
(3)说明理由,得出结论。

例1 育才小学有367个1999年出生的学生,那么其中至少有几个学生的生日是同
一天的?
解 由于1999年是润年,全年共有366天,可以看作366个“抽屉”,把367个1999年
出生的学生看作367个“元素”。367个“元素”放进366个“抽屉”中,至少有一个“抽
屉”中 放有2个或更多的“元素”。
这说明至少有2个学生的生日是同一天的。
28 公约公倍问题
【含义】 需要用公约数、公倍数来解答的应用题叫做公约数、公倍数问题。

【数量关系】 绝大多数要用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来解答。

【解题思路和方法】 先确定题目中要用最大公约数或者最小公倍数,再求出答案。最大
公 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求法,最常用的是“短除法”。

例1 一张硬纸板长60厘 米,宽56厘米,现在需要把它剪成若干个大小相同的最大的
正方形,不许有剩余。问正方形的边长是多 少?
解 硬纸板的长和宽的最大公约数就是所求的边长。
60和56的最大公约数是4。
答:正方形的边长是4厘米。
29 最值问题
【含义】 科学的发展观认为,国 民经济的发展既要讲求效率,又要节约能源,要少花
钱多办事,办好事,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效益。 这类应用题叫做最值问题。

【数量关系】 一般是求最大值或最小值。

【解题思路和方法】 按照题目的要求,求出最大值或最小值。

例1 在火炉上烤饼,饼的两面都要烤,每烤一面需要3分钟,炉上只能同时放两块饼,
现在需要烤三块饼,最 少需要多少分钟?
解 先将两块饼同时放上烤,3分钟后都熟了一面,这时将第一块饼取出,放入 第三块饼,
翻过第二块饼。再过3分钟取出熟了的第二块饼,翻过第三块饼,又放入第一块饼烤另一面,
再烤3分钟即可。这样做,用的时间最少,为9分钟。
答:最少需要9分钟。
30 列方程问题
【含义】 把应用题中的未知数用字母 Χ代替,根据等量关系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方程,通过解这个方程而得到应用题的答案,这个过程 ,就叫做列方程解应用题。


【数量关系】 方程的等号两边数量相等。

【解题思路和方法】 可以概括为“审、设、列、解、验、答”六字法。
(1)审:认真审题,弄清应用题中的已知量和未知量各是什么,问题中的等量关系是什么。
(2)设:把应用题中的未知数设为Χ。
(3)列;根据所设的未知数和题目中的已知条件,按照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4)解;求出所列方程的解。
(5)验:检验方程的解是否正确,是否符合题意。
(6)答:回答题目所问,也就是写出答问的话。
同学们在列方程解应用题时,一般只写出四项内容 ,即设未知数、列方程、解方程、答语。
设未知数时要在Χ后面写上单位名称,在方程中已知数和未知数 都不带单位名称,求出的Χ
值也不带单位名称,在答语中要写出单位名称。检验的过程不必写出,但必须 检验。

例1 甲乙两班共90人,甲班比乙班人数的2倍少30人,求两班各有多少人?
解 第一种方法:设乙班有Χ人,则甲班有(90-Χ)人。
找等量关系:甲班人数=乙班人数×2-30人。
列方程: 90-Χ=2Χ-30
解方程得 Χ=40 从而知 90-Χ=50
第二种方法:设乙班有Χ人,则甲班有(2Χ-30)人。
列方程 (2Χ-30)+Χ=90
解方程得 Χ=40 从而得知 2Χ-30=50
答:甲班有50

陕西党校-员工工作总结


东平湖-英语读书笔记


女作家-五年级工作总结


名人传读后感300字-中秋节资料


红色经典图书-上海交通大学研究生招生网


情人节鲜花价格-口语交际


吉林体育学院-吉林发票


山东财政学院东方学院-2017年4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