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温柔似野鬼°
736次浏览
2020年09月14日 07:18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明尼苏达大学-小班教育笔记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全册教案

课时安排:
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5课时
第二单元 :表内除法(二)……………………………………15课时
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5课时
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7课时
第五单元:混合运算………………………………………………8课时
第六单元:有余数的除法…………………………………………7课时
第七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13课时
第八单元:克和千克………………………………………………3课时
第九单元:数学广角——推理……………………………………3课时
第十单元:总复习…………………………………………………7课时


1



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
单元教学计划
教材分析:
本单元学生主要学习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掌握统计数据的记录方
法,并能根据统计图 表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使学生了解统计的意义和
作用,初步了解统计的基本思想方法,认识统 计的作用和意义,逐步形成统计观
念,进而养成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态度。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使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能利用统计
表的数据提出问题并 回答问题。
数学思考: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问题解决: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
单的分析。
情感态度: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 精神。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
题、回答问 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使学生亲历统计的过程,在统计中发展数学思考,提高学生解决
问题的能力。
课时安排:5课时


2



第一课时
总课时数
教学内容
1 教学课题 数据收集整理(一) 授课类型 新授课
教材第2页的例1。
教学目标:
1、体验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
教学目标
及重难点
2、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
析。根据统计表的数据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及解决策略。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过程 ,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
题、回答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合作讨论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统计问题的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堂作业本。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内 容
一、情境引入
二次备课
1、教师引导提问:同学们,你们入学都要穿上我们学校的校服,你
们喜欢我们校服的颜色吗?(指名3~5个学生说一说)。
师:有的同学喜欢这个颜色,有的同学不喜欢,如果我们学校要给一
年级的新生订做校服,有下面4种颜色,请你们当参谋,给服装厂建议下
该选哪种颜色合适。
(指名学生回答,并说明理由。)


2、教师小结:你们刚才说的只是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决定你想穿的校
服的颜色,不能代表学校大多数同学想穿的,那如何知道哪种颜色是大多
数同学喜欢的呢?(学生可能回答,调查全校学生喜欢的颜色。)
二、互动新授
1、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



(1)教师提问:刚才我们确定了要在班级里进行调查,我们班级的
人数也不少,应该怎样调查呢?你有什么好的办法?(指名学生回答。)
学生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
3


(2)出示统计表。
颜色
人数
红色

黄色

蓝色

白色




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完成这张统计表呢?
(3)学生说出各种不同的方法。(学生可能回答:把自己喜欢的颜色

写在纸张上、举手、小调查等。每人报喜欢的颜色,我们在自己的表中做

记号,如画“正”;举手表示自己在哪一个范围的,老师数一下,再把结

果填在表中……)
(4)教师提问:你认为以上各种方法中,哪一种方法最方便?


师:在这些方法里,举手表示是比较简便的方法,现在由老师发布指

令,每人只能选一种颜色,最喜欢哪种颜色就举手表示。
“用举手数一数”的方法,师生合作完成统计表。
师生活动,教师说颜色,学生举手,教师数人数,学生填表格。



2、从这张统计表中,我们可以知道些什么?(让学生自由发言,说

出自己的发现。)

(1)师:从统计表中你能看出全班共有多少人?怎样计算?(把每

种颜色喜欢的人数加起来,如果与全班人数不相符,说明我们在统计的过

程中出现了错误。)

(2)师:喜欢说明颜色的人数最多,那么这个班订做校服,选择该

种颜色,那全校选这种颜色做校服合适吗?为什么?

组织学生分析表格,教师根据分析的情况加以引导,突出统计的意义。

三、巩固拓展
1、完成教材第3页“做一做”,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去哪里春游。


(1)采用比较简便的方法,师生合作完成“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强

调数据的准确性),学生独立完成“表格的填写”。
(2)小组内讨论完成“表格的分析”。
(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提问,全班进行反馈。)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引导小结)
4






课后作业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学校审批


第 周 年 月 日

评价及建议
5



第二课时
总课时数
教学内容
2 教学课题 数据收集整理(二) 授课类型 新授课
学习用记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教学目标:
1、学会用记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根据统计结果回答问题、发现问题,
教学目标
及重难点
进行简单的预测和较为合理的判断。
2、让学生进行一些社会调查,体验 实践性和现实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并接受其中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难点:学会用记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堂作业本。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内 容
一、情境引入
二次备课
教师谈话:同学们,新的学期已经开始了几天,我们的学习生活正逐
渐步入正轨,今天,老师要请你们帮忙,为老师评选一名数学科代表。
教师出示评选条件:
1、数学成绩优秀。
2、数学成绩一般,但非常希望能提高数学成绩。
3、愿意为大家服务,乐意为数学老师服务。
师:你想推荐谁当数学科代表?(学生自由发言并说出理由。)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筛选出两位学生的名字写在黑板上,如张三、李四。
二、互动新授——学习用记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1、收集数据。


教师引导:刚才我们通过筛选选出了两位合适的同学,那么,这两位
同学哪个更合适呢?我们要从这两位同学中选一位,你有没有合适的方
法?
学生讨论,说说选择的方法。
教师提问:用我们上节课学习的举手统计的方法可行吗?为什么?



6


小结:举手投票,存在很多人情因素,有时会出现其他同学不公平、
不服气的情况,影响同学之间的和睦相处,那有没有更公平、公正的方法
呢?(学生自由发言。)
出示小精灵的话:可以用投票的方式来决定谁能担任科代表。


教师讲解投票的方法,拿出准备好的小纸张,从黑板上选一个你心目
中的科代表的名字。
学生动笔写,将写好的纸张折好,由小组长收上来。
2、学习记录方法。
教师将收好的纸张放在讲台桌上。




师:现在老师要从这些纸张里拿出一张,报出名字,同学们要想办法
把它记在纸张上,老师报一个,你记一个,一直到把这些纸张记完。请小
组讨论一下,你们准备用什么方法来统计数?(提示学生:纸张很多,报
得又很快,必须抓紧时间统计,最好能分工合作。)
指名学生说,肯定学生的方法,如画“○”、画“∣”、画“正”等。
及搜狐请方法独特的学生到黑板上板演,其他学生用自己想到的方法记
录。
讲述:记录完的讨论一下,哪种方法记得既清楚又方便,将不同的方
法展示在黑板上让大家瞧一瞧。
完成统计表。
姓名
票数
张三

李四






根据统计结果,应该选( )担任数学科代表。
(3)小结。
谈话:刚才同学们选择了自己喜欢的方法,你们能说说是怎样记的

吗?
把你喜欢的方法说给大家听一听,要说出喜欢这种方法的理由。
三、小组活动。
小组内部不同方法选举出自己小组内的小组代表。
四、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一起说以说吧!
7







(教师指名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收获后引导学生集体小结本课内容。)
课后作业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学校审批


第 周 年 月 日

评价及建议
8



第三课时
总课时数
教学内容
3 教学课题 授课类型 新授课
教材第3页的例2。
教学目标:
1、根据统计结果回答问题、发现问题,进行简单的预测和较为合理的判断。
教学目标
及重难点
2、让学生进行一些社会调查,体验实践性和现实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并接受其中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让学生选择记录方法作记录,并体会哪种记录方法既清楚又方便。
教学难点:根据统计表提出问题并初步进行简单的预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堂作业本。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内 容
一、谈话导入。
二次备课
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用记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的方法,谁来
说一说我们学习了那些用记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的方法。
指名学生回答后小结。
二、探究新知——教学例2。



1、过渡:同学们,光明小学要举办讲故事大赛,某班要从王明明和
陈小菲中选一位参加比赛,他们也是用投票的方式来决定谁参加比赛。
多媒体课件出示投票结果。


师:你能看懂他们用了哪些记录方法吗?(画“√”、画“正”、画“○”)
2、填写统计表,分析数据。
把上面的统计结果填入下表。
姓名
票数
王明明
15
陈小菲
22







学生收集、整理数据,填写表格。
回答问题:
根据统计结果,应该选谁参加比赛?(陈小菲)
9


有两位同学缺勤没能参加投票,如果他们也投了票,结果可能会怎
样?(让学生讨论可能性。)
指名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即使把缺勤同学的两票同学的两票加到王
明明的票数中,也不影响投票结果,所以,结果不会改变。
2、从上面这道题中,你有没有学到新的记录方法?(让学生自由说。)
教师:你喜欢哪种记录方法,下次你统计事物数量时,就可以用上这
种记录方法。
三、巩固练习。
完成课本第3页“做一做”。
四、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一起说以说吧!
(教师指名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收获后引导学生集体小结本课内容。)
课后作业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学校审批

第 周 年 月 日 评价及建议
第四课时
总课时数
教学内容
4 教学课题 练习一(一) 授课类型 练习课
教材第4页——第6页的练习一。
10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体验如何收集信息,如何分析统计表。
教学目标
及重难点
2、使学生在练习中,在收集、整理、分析、决策过程中相互交 流、相互沟
通、相互促进,掌握本单元内容。
教学重点:体验统计过程,能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教学难点:分析、提出合理化建议。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堂作业本。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内 容
一、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1题。
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参加哪个课外小组。
1、课件出示第1题的表格图。
用“举手数一数”的方法,师生合作完成统计表。
师生活动,共同填表格。
2、根据表格内容回答问题。
参加( )小组的人数最多,参加( )小组的人数最少。
我们班参加计算机小组的有( )人。
我喜欢( )小组,喜欢这个小组的有( )人。

二、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3题。
出示统计表,从统计表中,你能看出天气情况吗?
1、根据统计图,完成统计表。
2、根据统计表逐题回答教材上的问题。
3、从统计表中你还知道什么?
三、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4题。
















二次备课
1、谈话:同学们,我们班谁的家里有车?(家里有车的同学举手,
了解学生家里有车的情况。)
这么多同学家里有车,随着社会水平的提高,各种各样的车辆越来越
多,你们看,几个同学正在统计一个路口10分钟内所通过的各种交通工
具的数量。根据他们的记录结果,你知道道路上的面包车、大巴车、小轿
11


车、摩托车各开过多少辆吗?
2、小组内分工,分发记录单。
学生填写,汇报,教师展示。
种类
辆数
3、回答问题。
面包车
6
大巴车
8
小轿车
33
摩托车
12






这个路口10分钟内通过的哪种车最多?哪种车最少?(小轿车最多,

面包车最少。)

如果再观察10分钟,哪种车通过的数量可能最多?(放手让学生讨

论,说出理由。)
四、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一起说以说吧!
(教师指名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收获后引导学生集体小结本课内容。)
课后作业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学校审批


第 周 年 月 日

评价及建议
12


第五课时
总课时数
教学内容
5 教学课题 练习一(二) 授课类型 练习课
教材第4页—第6页的练习一。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体验如何收集信息,如何分析统计表。
教学目标
及重难点
2、使学生在练习中,在收集、整理、分析、决策过程中相互交流、相互沟
通、相互促进,掌握本单元内容。
教学重点:体验统计过程,能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教学难点:分析、提出合理化建议。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堂作业本。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内 容
一、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5题。
1、出示统计表,要求学生根据统计表回答问题:每种书有多少?
2、回答问题(1)和(2)。
3、讨论:图书室要新买一批图书,你有什么建议?
二、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6题。
1、师:同学们,你们最喜欢吃的水果是什么?
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吃的水果情况,并将结果填入第6题表格内。
出示统计表。
提问:要完成这项统计,你准备怎么办?









二次备课
2、引导学生找出一些易操作的方法:举手或组内报名,小组汇报等。
并说出统计的过程:收集整理数据→填写表格→进行分析。
采用比较简便的方法,师生合作完成“收集整理数据”。(强调数据的
准确性。)
3、从你的统计中,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建议?
回答教材上的问题。
讨论:根据调查结果,说说买哪几种水果合理。
三、完成教学“练习一”的第7题。
13






1、出示条形统计图。
读懂统计图。
图中1格代表( )份。
说说每天的销售情况。




2、哪天卖出的《电视报》的数量最多?哪天最少?(星期六最多,
星期一最少)
3、你还能发现什么?你能提出什么建议?(学生自由发言。)
4、如果每格表示2份《电视报》,上面的数据应该怎么表示?
小组讨论,互相说说。
指名回答说出数据。





教师小结:如果数据比较大,用一格有时候能表示更大的量,因此,
我们在读条形统计图时,先要读懂每格表示多少。
四、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一起说以说吧!
(教师指名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收获后引导学生集体小结本课内容。)
课后作业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学校审批

第 周 年 月 日 评价及建议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
单元教学计划
教材分析:
14


本单元的学习 内容是认识表内除法,包括平均分、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
6的乘法口诀求商,让学生体会除法运算的 意义。这是学习除法计算的开始,是
今后学习表内除法(二)以及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数学思考:使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 问题,
获得使用数学的成功经验,逐步形成用数学来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问题解决:能够 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初步认识乘、
除法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 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
决问题。
教学难点:除法的含义,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课时安排:15课时

第一课时
总课时数
教学内容
6 教学课题 平均分的认识(一) 授课类型 新授课
教材第8页的例1和第9页的例2。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及重难点
1.使学生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得结果同样多。
2.通过分一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概括能力。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教学准备 实物卡片,准备10张正方形卡片、15个○卡片、20根小棒。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内 容
一、准备
二次备课
1.出示准备春游食品的情境图。以小精灵聪聪的身份说二(1)班明
天要去春游。小朋友正忙着准备春游食品呢!我们来看一看,他们都准备
15


了哪些食品。
2.让学生观察画面,并请学生说一说了解到的情况。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引入“平均分”。
师:把6颗糖,分成3份,怎样分?
(1)讨论分配方案。突出每种食品“应该每份同样多”。
(2)动手分一分。分好后,请各组推代表展示分配结果。
(3)发现:每份中的各种食品同样多。说明:每份分得同样多,叫
平均分。
2.巩固“平均分”。
让学生用10张正方形卡片代替面包,分一分。分好后,同桌检查一< br>下:是不是分成了5份,每份是不是同样多。然后,按分的结果填空。
3.尝试平均分物品。
(1)按教科书第14页例2提出: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
(2)请各组用实物图卡片(或○卡片)分一分。
(3)交流。请学生说一说,怎样分的,分的结果。
















(4)教师归纳平均分的方法: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可以每次
每份分一个或几个。最后,要使每份分得同样多。
4.独立进行平均分。


(1)让学生用小棒代替矿泉水,独立完成把1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3
份的任务。
(2)交流。请学生说一说,怎样分的。
三、巩固练习。
1、教科书第8页“做一做”第1题。
2、教科书第8页“做一做”第2题。
四、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一起说以说吧!
(教师指名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收获后引导学生集体小结本课内容。)







16


课后作业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学校审批

第 周 年 月 日 评价及建议
第二课时
总课时数
教学内容
7 教学课题 平均分的认识(二) 授课类型 新授课
教材第10页的例3。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及重难点
1.巩固“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得结果同样多。
2.初步体验除法运算与生活实际的密切关系。
3.通过分一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难点:巩固“平均分”的概念。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堂作业本、筷子、苹果、盘子、小棒。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内 容
一、复习铺垫。
1.把12个苹果平均放在4个盘中,想一想应该怎样放?
把12个苹果放在4个盘中,想一想应该怎样放?
比较:这两句话一样吗?不同点是什么?(强调“平均分)
二、探究新知——教学例3.





二次备课
1.出示教科书第10页的例题3。计算机课件演示教科书第15页的例
题3的画面。
2、请一个同学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画面的内容。
17



3、教师:每4人为一小组讨论一下,应该租几条船?
4、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5、教师:如果4个一份可以分成几份? (让学生自己动手分一分,
再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
三、巩固练习。
1、教科书第10页“做一做”第1题。
学生用小棒摆一摆,再填空。
2、教科书第10页“做一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一起说以说吧!
(教师指名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收获后引导学生集体小结本课内容。)
课后作业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学校审批

第 周 年 月 日 评价及建议
第三课时
总课时数
教学内容
8 教学课题 平均分练习课 授课类型 练习课
教材第11页、第12页的练习二。
18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及重难点
1.巩固“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得结果同样多。
2.初步体验除法运算与生活实际的密切关系。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难点; 巩固“平均分”的概念。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堂作业本。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内 容
一、练习二的第1题。
让学生根据“平均分”概念判断“谁分得对”。练习时,先让学生弄


二次备课
明白题目要求,再让学生独立进行判断。让学生在运用“平均分”概念进
行判断的练习活动中,巩固对“平均分”的认识。
二、练习二的第2题。
1、让学生根据题意准备学具卡片。
请学生说一说,准备了几个“笑脸”。
2、让学生独立完成把平均贴到三条线上的任务。
2、交流:请学生说一说分的过程和结果。
三、练习二的第4题。
1、用情境图呈现分蜂蜜活动。练习时,先让学生观察画面,并根据< br>画面提供的信息和问题,确定“把多少个蜂蜜平均分给小熊”“按每只小
熊几个蜂蜜来分”,给学 生自主探索的空间。










2、在学生明白把16个蜂蜜,按每只小熊4个蜂蜜分之后,让学生独
立“圈一圈”完成分蜂蜜任务。然后让学生交流分的过程和结果,比如学
生说出“没4个蜂蜜圈在一起……”通过圈和说,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平均
分的方法,加深对平均分的认识。
四、完成教科书第17页练习二的第4题。
让学 生独立完成后,问:你是怎样想的?(有24个香蕉,平均分给3
只小猴,每只小猴可以分几个?就是把 24平均分成3份每一份是多少?)
提问:香蕉的数量都是24个,为什么两次每只猴子分的数量不一样





呢?(因为平均分的份数不同,所以每一份也就不同。总数相同平均分的份
19


数越多每份就越少,平均分的份数越少每份就越多。)
注意让学生交流、展示平均分的结果,促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平均分
的表象。
五、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一起说以说吧!
(教师指名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收获后引导学生集体小结本课内容。)
课后作业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学校审批

第 周 年 月 日 评价及建议
第四课时
总课时数
教学内容
9 教学课题 除法的含义及读写法 授课类型 新授课
教材第13页的例4。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及重难点
l.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懂得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用
除法计算。
2.使学生初步学会除法的算式和写法。
教学重、难点:知道除法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堂作业本。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内 容
一、引入新课
1.出示12个竹笋和4个盘子。
20

二次备课


再出示题目: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可以放几个?
提问: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是什么意思?(强调每盘要放同样多)
学生独立分竹笋,然后汇报分的结果:先把竹笋每盘放1个,每次分
完,再把剩下的竹笋按照前面的方法继续分,直到分完为止。分的结果是
每盘放3个。
小结:把12个竹笋,放在4个盘子里,就是把12个竹笋平均分成4
份,每份是3个。
教师:像这样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或把15个橘子平均
分成5份等,都是属于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的问题,
都是平均分,在数学上我们用一种新的方法——除法来表示。(板书课题:
除法)
二、探究新知。
1.以前我们学过加法、减法、乘法的符号,那今天我们学习除法,
除法的符号是“÷”。




指导书写:写除号时,先画一短横,上下各一点,横线要平直,上下
两点要对齐。
2.出示教科书第18页的例题4。
教师:“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几个?”这道题应
该怎样列式?
①要分的竹笋是几个?(12个)把12写在除号的前面。
②把12平均分成几份?(4份)把4写在除号的后面。
③每份是几?(是3)把3写在等号的后面。
教师一边说一边板书:12÷4=3
④教师再让学生回忆刚才的除法算式是怎样列的?让同桌的同学互相
说一说。










⑤教师:12÷4=3这个除法算式“表示把12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
是3。”这个算式读作:12除以4等于3。
⑥让学生自己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并读一读算式。再互相
说一说。
3.出示:15÷3=5
21





教师:请一个同学读一读这个除法算式。(15除以3等于5)
请一个同学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表示把15平均分成3份,
每一份是5)
这一节课学了什么?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第13页的“做一做”第1题。
1.完成教科书第13页的“做一做”第2题。
四、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一起说以说吧!
(教师指名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收获后引导学生集体小结本课内容。)
课后作业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学校审批 第 周 年 月 日

评价及建议
第五课时
总课时数
教学内容
10 教学课题 认识除法的各部分名称 授课类型 新授课
教材第14页的例5。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及重难点
1.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懂得把一个数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多
少份,也是用除法计算。
2.使学生掌握除法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懂得把一个数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
22


求能分多少份,也是用除法计算。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堂作业本。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内 容 二次备课



一、引入新课
1.教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除法的初步认识。
2.分小圆片:教师拿出8个小圆片
要把这些小圆片分给另一些同学,每个同学分2个,可以分给几个同
学?接着教师让学生注意 观察,老师是怎样分的。想一想:刚才老师是怎
样分的?同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
二、探究新知——教学例5。
1、教师:每4个放一盘是什么意思?(每一份是4个竹笋)




2、用自己的学具动手摆一摆20个竹笋,按每4个放一盘,可以放几
盘?(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对操作错误的同学给予个别指导)
学生分完后,教师请一个 同学到黑板前面来演示分的过程。(教师要
强调四个四个的分,每4个放一盘,也就是每4个为一份)



3、让学生回顾分的过程和结果,提问:我们刚才是怎样分的?分的结
果是怎样?
小结:我们分竹笋的时候,把4个竹笋放一盘,求能放几盘?实际上


就是把一个数量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这种方法也叫以
用除法来计算。
4、指导算式的写法。


①竹笋的数量是20个,这是表示要分的数量,写在除号的前面。每4
个放一盘,就是每份是 4,写在除号的后面。分的结果是可以放5盘,5
是分的份数,写在等号的后面。
板书,20÷4=5
23




②让学生说一说除法20÷4=5表示什么意思?(表示有20个,每4个
分一份,分成了5份)
③认识除法各部分的名称。
20 ÷ 4 = 5
被除数 除数 商
5、小结: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了除法,就是把一个数量按照每几个分





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用除法来计算。并认识了除法各部分的名称。
三、巩固练习。
2.练习;教科书第14页“做一做”第1题。


提问:一共有多少个小圆片?每堆几个小圆片?可以分成几堆?(先让学
生动手摆一摆)
怎样列除法算式?(要摆的小圆片是12个,除号前面写12;每堆6个,
除号后面写6;可以分成2堆,等号后面写2。)请一个同学读一读这个除
法算式。(12除以6等于3)再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这个除
法算式表示什么?(把12按照每6个一份可以分成2份)可用同样的方法完
成下面两道小题。
3.练习。教科书第14页的“做一做”第2题。
让学生自己说一说,再同桌的互相说一说。
四、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一起说以说吧!
(教师指名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收获后引导学生集体小结本课内容。)
课后作业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24


学校审批

第 周 年 月 日 评价及建议
第六课时
总课时数
教学内容
11 教学课题 除法初步认识练习课(一) 授课类型 练习课
教材第15页—第17页的练习三。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及重难点
1、巩固除法的含义,及除法的各部分名称。
2、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为后面学习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打基础。
教学重、难点:巩固除法的含义,及除法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堂作业本。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内 容
一、完成教科书练习三的第1题。
二次备课
练习时,可以增加一些除法算式卡片,以增加学生练习的机会。同时,
注意采用“开火车”“接力赛”“抽卡游戏”不同形式组织练习,让学生在
愉快的练习活动中掌握知识。
二、完成教科书练习三的第2题。


先让学生依据题意用学具卡片分一分,并交流分的结果。之后,让学
生填写除法算式,并对照分苹果活动说出除法算式的实际含义。促使学生
体会除法的意义。
提问:每只小熊分的同样多是什么意思?(平均分成2份)谁会列算式?
为什么这样列算式?(因为是把6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3,所以把要
分的苹果的个数写在除号的前面,平均分给2只小熊,把平均分的份数写
在除号的后面,每一份是3,3写在等号的后面。)
三、完成教科书练习三的第3题。 让学生讨论后写算式,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列算式?(因为它是把10
个西瓜平均分成2份,每一份 事。因此把要分的西瓜的个数10个写在除




号的前面;平均放在2个箩筐中,把平均分的份数2写在除号的后面,每
一个箩筐中装5个,5写在等号的后面。让学生在练习中进一步了解除法
25


的意义,巩固对除法算式的认识。
四、完成教科书练习三的第4题。
独立完成后要学生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
五、完成教科书练习三的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讲评。
六、完成教科书第21页练习四的第6题。
要求学生认真读题,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然后再列式。
七、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一起说以说吧!
(教师指名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收获后引导学生集体小结本课内容。)
课后作业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学校审批

第 周 年 月 日 评价及建议
第七课时
总课时数
教学内容
12 教学课题 除法初步认识练习课(二) 授课类型 新授课
教材第15页—第17页的练习三。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及重难点
1、巩固除法的含义,及除法的各部分名称。
2、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为后面学习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打基础。
教学重、难点:巩固除法的含义,及除法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堂作业本。
教 学 过 程
26


教 学 内 容
一、完成教科书练习三第6题。
先让学生独立写出除法算式,然后再全班讲评。
(1)6除以3等于2。 6÷3=2 (复习除法的读法)



二次备课
(2)被除数是12,除数是3,商是4。 12÷3=4 (复习除法的各部
分名称)
(3)28串葡萄,每4串一份,分成了7份。28÷4=7 复习把二个
数量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也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4)把20个饺子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4个。20÷5=4 (复习把一
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二、完成完成教科书练习三第8题。


看图写算式。呈现给学生实物图,请学生写出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
练习时,先借助画面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再让学生根据实物图写出乘
法算式和除法算式。之后,让学生展示自己写出的算式,说一说每个算式
表示的意思,使乘法、除法的内在联系自然渗透。
三、找朋友:完成教科书练习三第11题。


一部分的同学拿口诀,一部分的同学拿乘法算式。先由拿乘法算式的
同 学读算式,然后问“我的朋友在哪里”,拿口诀的同学就说“你的朋友
在这里”。也可交换着玩。
四、完成教科书练习三第10题。
要学生自己独立完成,然后全班讲评。重点要问学生为什么这样列
式?





课后作业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27



学校审批

第 周 年 月 日 评价及建议
第八课时
总课时数
教学内容
13 教学课题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一)
授课类型 新授课
教材第18页的例1。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及重难点
1.初步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
2.经历探索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了解用乘法口诀想商的思路。
教学重、难点:初步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堂作业本、12个○卡片。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内 容 二次备课






一、复习铺垫。
把12个○卡片平均分一分,并写出除法算式。
请学生交流自己的分法和写出的除法算式。
二、探究新知。
1.引出除法算式12÷3。
呈现例1放大图,讲述猴妈妈给小猴分桃的事。
提出第(1)个问题:12个桃,每只小猴分3个,可以分给几只小猴?
请学生列出除法算式:12÷3。
2.探讨计算方法。
(1)引导:我们会用动手分一分的方法解决“可以分给几只小猴”



的问题。如果不动手操作学具,怎样算出结果呢?请各小组探讨计算方法。
(2)交流。请学生说一说探讨出的计算方法。
28


(3)根据学生探讨的情况,给予积极评价。并且,突出强调:可以
用乘法口诀想商。
3.尝试用乘法口诀求商。
(1)出示例1的第(2)个问题,并让学生列出算式。
(2)请学生用乘法口诀想:商几?
(3)交流。请学生说一说想商的过程和使用了哪句口诀。
(4)交流想商的过程。







根据学生的交流,教师重述:求12÷4的商,想4和几相乘得12,因
为三四十二,所以商是3。
三、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第18页“做一做。”
四、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一起说以说吧!
(教师指名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收获后引导学生集体小结本课内容。)
课后作业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学校审批

第 周 年 月 日 评价及建议
第九课时
总课时数
教学内容
14 教学课题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授课类型 新授课
教材第19页的例2。
29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根据一幅图(分完的结果)写出两个除法算式,从而进一步理
教学目标
及重难点
解除法的含义。
2.通过看一个除法算式,说出它表示的不同意思,使学生对除法的含义有
比较全面的认识。
学习重、难点:能根据一幅图写出两个不同的除法算式。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堂作业本。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内 容
一、复习铺垫。
1.说出得数,并说出用哪句口诀。
6×2= 4×3= 2×5= 3×3=
2.填空。
2×( )=4 3×( )=6 4×( )=8
( )×3=12 ( )×4=20 5×( )=15
说一说( )里的数是用哪句乘法口诀想出来的。
3.把12个○卡片平均分一分,并写出除法算式。
请学生交流自己的分法和写出的除法算式。
二、探究新知——教学例2.
(1)教师:每4个放一屉是什么意思?(每一份是4个包子)











二次备课
(2)用自己的学具动手摆一摆24个包子,按每4个放一屉,可以放几
屉?(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对操作错误的同学给予个别指导)
学生分完后,教师请一个 同学到黑板前面来演示分的过程。(教师要
强调四个四个的分,每4个放一屉,也就是每4个为一份)



(3)让学生回顾分的过程和结果,提问:我们刚才是怎样分的?分的结
果是怎样?
小结:我们分竹笋的时候,把4个包子放一屉,求能放几屉?实际上


就是把一个数量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这种方法也叫以
用除法来计算。
(4)指导算式的写法。
30



①包子的数量是24个,这是表示要分的数量,写在除号的前面。每4
个放一 屉,就是每份是4,写在除号的后面。分的结果是可以放6屉,6
是分的份数,写在等号的后面。
三、巩固练习。
完成课本第19页的“做一做”。
四、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一起说以说吧!
(教师指名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收获后引导学生集体小结本课内容。)
课后作业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学校审批

第 周 年 月 日 评价及建议
第十课时
总课时数
教学内容
15 教学课题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授课类型 练习课
教材第20页——第22的练习四。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根据一幅图(分完的结果)写出两个除法算式,从而进一步理
教学目标
及重难点
解除法的含义。
2.通过看一个除法算式,说出它表示的不同意思,使学生对除法的含义有
比较全面的认识。
教学重、难点:能根据一幅图写出两个不同的除法算式。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堂作业本。
教 学 过 程
31


教 学 内 容
一、练习四的第1题。
二次备课
依据画面请学生解决“每个小朋友几个气球”的问题。让学生说一说
题意,再计算。
二、练习四的第2题。
1、让学生根据画面信息,完成填空。
2、让学生独立填写除法算式。
3、交流。请学生说一说除法算式的实际含义,并说出,用哪句口诀
想商。
三、练习四的第3题。







按题意组织送信游戏,说明要求:认真计算,商是几,就投给哪种水
果。请每个学生当选邮递员,并把“信”交给学生,让学生完成送信任务。
完成后,看一看每种水果的信,检查是否都送对啦。最后,特别请学生观
察哪几封信送进了玉米。并想一想,这些除法算式有什么特点。促使学生
发现:被除数和除数相同,商是1。
四、练习四的第8题。
1、四人小组说说题意,并提醒学生用今天学习的方法计算。



2、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再填写。如:要算12除以2等于几怎样想?
用哪句口诀?在口诀的括号里应填什么?商是几?那么,12除以2等于
几?在此基础上独立做÷ 6=□。教师巡视,注意对差生的辅导,集
体订正。
五、练习四的第12题。
小组活动,让算式找到自己的朋友。
六、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一起说以说吧!
(教师指名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收获后引导学生集体小结本课内容。)
课后作业
板 书 设 计
32






教 学 反 思



学校审批

第 周 年 月 日 评价及建议
第十一课时
总课时数
教学内容
16 教学课题
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授课类型 新授课
教材第23页的例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运用所学除法知识解决实际问
教学目标
及重难点
题。
2、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用于生活,并很好地为生活服务。
3.带着复习已学的乘法口诀,为用乘法口诀求商做准备。
教学重、难点:运用所学除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堂作业本、18根小棒。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内 容 二次备课



一、复习和准备
1.说一说平均分是怎样分物品的。
2.操作练习。先让学生拿出 8根小棒,把它们平均分成4份。摆在
桌子的左面。学生摆完以后,指名说一说是怎样摆的。教师根据学 生的回
答,在黑板上贴出小棒。并问: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然后在小棒
下面板书:
8÷4=2


再让学生拿出8根小棒,把它们按每2根一份,看能分成几份。摆在
桌子的右面。学生摆完后,仿照上面的提问和教学过程,教师在黑板上贴
出小棒,并写出除法算式:
33


8÷2=4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分得的结果和除法算式:看一看两次分小棒的结果
相同吗?(不同。)它们的除法算式相同吗?(不相同。)为什么?(因为
分的方法不一样, 除法算式就不同。)如果只看分的结果,能确定是用哪
一种方法分的吗?(不能。)今天我们就要学习:
看一幅图怎样写两个除法算式。
二、探究新知——教学例3。
1、出示例3教学情境图。
2、提问: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3、讲解:15个蚕宝宝,平均放到3个纸盒里,就是把15平均分成3
份,求每个纸盒里放几只?就是求每份是多少?
4、生根据教师讲解独立列是计算。
5、集体订正。



6、出示例3的第2个问题:15只蚕宝宝,每个纸盒放5只,要用几
个纸盒?
7、指名学生说一说对本题题意的理解。
8独立完成。



9、师引导小结; 15只蚕宝宝,每个纸盒放5只,要用几个纸盒?就
是把15每份分5个,可以分成这样的几份?
三、巩固小结。


1、提问;比较例3的两道题,你能发现什么不同的地方和相同的地方?
2、小组内交流讨论,汇报结果。
3、集体小结。
课后作业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34



学校审批

第 周 年 月 日 评价及建议
第十二课时
总课时数
教学内容
16 教学课题
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
题练习课
授课类型 练习课
教材第24页、第25页的练习五。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运用所学除法知识解决实际问
教学目标
及重难点
题。
2、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用于生活,并很好地为生活服务。
3.带着复习已学的乘法口诀,为用乘法口诀求商做准备。
教学重、难点:运用所学除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堂作业本。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内 容 二次备课

35


一、完成练习五第1题。
1、学生自读题目,审题。
2、指名学生说一说这两道题由什么相同之处,不同之处。
3、学生独立列式计算,集体订正。
二、完成练习五第3题。
1、指名学生说一说这两道题的计算方法一样吗?
2、独立完成,小组内订正。







3、教师小结:8个“福”字,一个大门贴两个,可以贴几个大门?意
思就是把8平均每份分2个,可以分成这样的几份?
三、完成练习五第6题。
1、学生独立填写表格。
2、小组内订正,并说一说计算方法。
3、教师小结。
四、完成练习五第7题。






1、提问:能直接比较吗?(强调:必须先要计算出题目中的算式,
才能进行比较大小。)
2、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五、完成练习五第9题。
1、学生尝试完成本题。
2、小组内交流,讨论:怎样求出花儿盖住的数?
3、组代表汇报结果,集体订正。
六、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一起说以说吧!
(教师指名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收获后引导学生集体小结本课内容。)
课后作业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36



学校审批

第 周 年 月 日 评价及建议
第十三课时
总课时数
教学内容
18 教学课题 整理和复习(一) 授课类型 复习课
贵南总结本单元所学知识。
复习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
教学目标
及重难点
2、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
诀求商。
复习重点: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
复习难点:除法的含义和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堂作业本。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内 容
一、本单元知识归纳。
1、小组比赛背乘口诀。
2、让四人小组说说本单元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3、全班汇报四人小组讨论的结果。
4、师生共同梳理第二单元的内容。(1)除法的含义。(2)用2~6的
乘法口诀求商。(3)用除 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从上面的(1)、(2)、(3)方面进行复习。
1、除法的意义。
A、老师呈现实物图,让学生根据实物图填写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
37

二次备课









并要求学生“指出除法算式中的被除数、除数、商”。
B、让学生相互说说这3个算式之间的关系。


C、练习。(老师出示一些乘法算式、除法算式,让学生说出算式中的
被除数、除数、商。再出示一些用同一句乘法口诀计算的算式,让学生进
一步解乘法和除法之间的关系。)
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A、口算卡片,再采用倒计时的方法抢算。
B、让算得快的小朋友结合具体的算式说说怎样想商。
C、再组织以四人小组为参赛单位的摘 平果游戏。让学生在欢乐的气
氛中熟练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3、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A、出示问题:
把12个苹果,平均放到3个盘子里,每个盘子放几个?
把12个苹果,每个盘子放6个,需要几个盘子?
B先让学生观察,再让学生说说你从这幅图中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B、让学生根据得到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重点展示用除法计算的问
题。
C、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D、让学生在四人小组中交流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一起说以说吧!
(教师指名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收获后引导学生集体小结本课内容。)
课后作业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38



学校审批

第 周 年 月 日 评价及建议
第十四课时
总课时数
教学内容
19 教学课题 整理和复习(二) 授课类型 复习课
教材第26页的内容。
复习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
2、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目标
及重难点
3、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
诀求商。
4、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复习重点: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
复习难点:除法的含义和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堂作业本、小棒。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内 容
一、完成课本第26页的第1题。
1、提问:什么事“平均分”?
2指名学生说一说,用自己手中的小棒摆一摆。
3、根据职级摆出的小棒,写出两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
4、同桌之间检查订正。





二次备课
5、同桌之间说出算式中的被除数、除数、商。在说一说计算除法算
式时所用的乘法口诀。
二、完成课本第26页的第2题。
39



1、学生将1~6的乘法口诀表补充完整。
2、同桌互动:


同桌任意指一句乘法口诀,对方说出一个乘法算式和两个除法算式。
三、完成课本第26页的思考题。
1、指名学生说一说你是如何理解题意的?
2、提问:怎样求园和方框等于多少?
3、小组内交流讨论。组代表汇报结果。




4、教师小结:因为4个方框等于8,页就是说把8平均分成4份,其
中的一份就是一个方框。同理12是3个园相加的和,就是12里面有3个
几?
课后作业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学校审批

第 周 年 月 日 评价及建议
第十五课时
总课时数
教学内容
20 教学课题 整理和复习(三) 授课类型 复习课
教材第27页的练习六。
复习目标:
教学目标
及重难点
1、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
诀求商。
2、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爱护大自然的教育。培养学生认
40


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复习重点: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
复习难点:除法的含义和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堂作业本。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内 容
一、练习八第1题。
1、学生独立完成,看谁算的又对又快。
2、集体订正答案,指名学生说一说计算方法。
3、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求商的计算方法。
二、练习八第2题。
1、学生独立完成本题。
2、指名学生板演,展示。
3、集体小结,总结算法。
三、练习八第3题。
1、独立审题,同桌之间互说题意。
2、指名学生说以说两个问题之间的不同。
3、独立列式计算,集体订正。
四、练习八第4题。
1、老师出示本题。先让学生审题,再让学生说说你从这题中得到了
哪些数学信息。
2、让学生根据得到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重点展示用除法计算的问
题。
3、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4、让学生在四人小组中交流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一起说以说吧!
(教师指名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收获后引导学生集体小结本课内容。)





















二次备课
41


课后作业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学校审批

第 周 年 月 日 评价及建议
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
单元教学计划
教材分析:
本单元 包括三部分内容:认识轴对称、平移和旋转、剪一剪等。这些内容都
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 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
间想象能力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 有的生活经验,随
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
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使学生学会辨认轴对称图形;结合实例,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
象。
数学 思考: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经历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旋转或轴
对称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能有条 理地表达图形的变换过程,发展空间观念。
问题解决:经历运用平移、旋转或轴对称进行图案设计的过 程,能灵活运用
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情感态度:通过观察、操作活动,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
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学会欣赏数学美。
教学重点:从实物对称抽象出轴对称图形,感知旋转与平移现象。
教学难点:正确判断、区别旋转与平移现象,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逻
辑思维能力。
42


课时安排:5课时

第一课时
总课时数
教学内容
21 教学课题 对称 授课类型 新授课
教材第29页的例1。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教学目标
及重难点
2、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得到培养,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同
时感受对称图形的美。
教学重点: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能判断出轴对称图形。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堂作业本。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内 容
一、欣赏图片,建立表象
出示教材第28页单元主题图。


二次备课
谈话:同学们,你们去过游乐场吗?这些玩具大家都玩过吗?那你对
这个场景肯定不陌生了,你能给大家介绍下这个游乐场里有哪些好玩的项
目吗?(请认识的学生介绍项目。)
小结:你瞧,这个游乐场可好玩了,高高的上空有缆车、摩天轮,下
面还有小火车、滑滑梯、飞机,孩子们在这里玩得可高兴了,他们还在这
儿放风筝呢,这里不仅好玩,还藏着好多数学知识,想不想认识它们呢?
这节课我们就要在这样的游乐场里学习数学知识。
二、互动新授
1、小组合作,探究对称。
教师点击蜻蜓风筝和蝴蝶风筝的图形。




谈话:你看,这是在游乐场上的蝴蝶风筝和蜻蜓风筝,认真观察,它
们在形状上有什么特征?(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
教师小结并过渡:像这些物体,它们的左右两边是完全一样的,我们
43


把这种现象称为“对称”,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着许多这样的物体,让我
们一起去欣赏下吧。(教师出示叶子、蝴蝶和天安门图。)
师生谈话:从这些物体中,你发现它们都有什么特征呢?把你的发现
在小组内说一说。
学生自主交流。


谁愿意来把你们组的发现说给大家庭?(学生在汇报时,教师尽量鼓
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对学生一些不准确的表达无须过分强求,不
必可以纠正。)
2、教学“对称”


师:同学们刚才观察得非常仔细,发现了这些各式各样的图形都有一
个共同的特征,就是它们的左右两边都是完全一样的。这种现象在数学上
称为——对称,这些物体就是对称现象。
3、剪一剪——认识轴对称图形。


(1)师: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对称图形,老师这里给每个小组都准
备了一些纸张,大家能够用剪刀试着剪出一个对称图形码?
在剪之前先想一想怎样剪才能剪出对称的图形,然后动手试一试。
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剪一剪。
组织学生将自己小组剪出的对称图形进行展示并汇报各自的剪法。
(2)引导学生明确剪对称图形的方法。





要剪出一个对称图形,可以先把纸张进行对折再剪,最后沿对折的地
方打开,这就形成了一个对称图形。
教师小结:像这样剪出来的图形都是对称的,它们都是轴对称图形。
同桌交流,将剪出的图形对折,看看是否完全重合,说说同桌剪的是
不是轴对称图形,怎样判断?
教师引导:我们剪轴对称图形时,先要对折,那就是说,把你手上的
图形对折,如果能完全重合,就是轴对称图形。
学生操作,判断。指名上台演示,说说判断的理由。(展示时,教师
注意让学生从不同的方向,横着、竖着、斜着的方向对折,感受不同角度
进行判断。)
4、引导学生认识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44



谈话:将对折的图形打开,你有什么发现?(中间有一条折痕。)
师:这条折痕就是这个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同学们,用铅笔画出你们所剪图形的对称轴。
学生认识对称轴,画出对称轴。
5、同桌之间互相找找剪出来的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学生找,互相说。
6、说一说,在我们的周围你能找出轴对称图形吗?
三、拓展延伸,巩固深化
1、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29页“做一做”。
说说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说明理由。










引导学生在头脑中将图形对折,看看是否完全重合。四、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一起说以说吧!
(教师指名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收获后引导学生集体小结本课内容。)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从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认识了轴对称图形,只要
我们留心观察,我们生活的周围处处可以看见轴对称图形,正是因为有了
这些图形,我们的生活才会装扮得这么美丽。
课后作业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学校审批

第 周 年 月 日 评价及建议
45


第二课时
总课时数
教学内容
22 教学课题 平移 授课类型 新授课
教材第30页的例2。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及重难点
1、让学生初步感受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初步体会平移的特点。
2、通过学生讨论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参与意识和动手能力
3、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难点:感受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初步体会平移的特点。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堂作业本。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内 容
一、感受平移,提出问题
二次备课
今天这节课,老师跟小朋友们一起来研究平移这种我们生活中经常见
到的运动方式。(出课题)
1、交流预习内容


昨天晚上同学们自己预习了平移这个内容,小朋友们通过预习你们知
道了什么?你还有什么问题吗?(学生说自己预习时了解到的,并提出问
题,学生互相帮助解决)
2、举生活中的例子。
二、探究新知——教学例2。
1、像观光梯、缆车、推拉门的运动方式有什么共同特点?
(都是沿着直线运动的)
我们把这样的运动方式称为平移(板书:平移);
2、刚才看到的游乐项目哪些是平移现象?
滑滑梯、坐小火车。
3、你还见过哪些平移现象?
学生举例,边说边用手势表示所说物体的运动方式。
4、教材第30页:哪几座小房子可以通过平移相互重合?
学生分组讨论。
46













三、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第30页做一做。
四、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一起说以说吧!
(教师指名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收获后引导学生集体小结本课内容。)
课后作业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学校审批 第 周 年 月 日

评价及建议
第三课时
总课时数
教学内容
23 教学课题 旋转 授课类型 新授课
教材第31页的例3。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及重难点
1、让学生通过生活中例子初步感知旋转这中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2、通过学生的操做体会旋转,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感知旋转。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堂作业本。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内 容
一、体会感受
1、观察电风扇、风车等旋转的物体
47

二次备课


2、请同学们用手比划一下它们是怎么动的。
3、举生活中有没有象这样子的一些运动呢,请呢举例子说明。
象这样的一类的现象我们把它叫做什么什么呢?
判断:哪些物体的运动属于旋转。
二、感受旋转的方向。
1、展示两类按照不同方向旋转的物体,让学生进行分类。
2、说说你为什么要这样分。
3、出示钟面,让学生观察,秒针是怎么样旋转的。
4、给旋转按不同的旋转方向起个名字。









小结:象这样一类跟秒针一样从左往右转动的叫作顺时针转动,而跟
它相反的转动叫逆时针旋转。
三、动手做一做
1、自己表演一个旋转。让你手里的东西旋转起来。
2、按照指示按照不同方向转动。
3、动手完成课本42页做做一做。
四、展示旋转美,创造旋转美
1、出示紫荆花图,让学生想想它是怎么样被创造出来的?
2、用旋转创造出美丽的图案。
五、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一起说以说吧!
(教师指名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收获后引导学生集体小结本课内容。)
课后作业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48


学校审批

第 周 年 月 日 评价及建议
第四课时
总课时数
教学内容
24 教学课题 剪一剪 授课类型 新授课
教材第32页的例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在剪纸的过程中,感受图形的对称和平移。
2、过程与方法:通过亲自动手剪一剪和观察图形的形成过程,培养初步的
教学目标
及重难点
空间观念和抽象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剪纸活动中, 注意让学生感受其中蕴含的数学知
识及数学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边思考边操作的良 好学
习品质。
教学重点:能剪出连续的对称图案。
教学难点:发现连续的对称图案与折纸之间的变化规律。
教学准备 彩纸数张、剪刀、铅笔等。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内 容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教师先展示已经剪好的图形让学生观察。


二次备课
每个图形上的小人都是一模一样的,同学们想知道老师是怎么剪出来
的吗?
为什么有的小人是并排排列的,有的是围成一圈的呢?
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剪出这样的图形呢?
(揭示课题:剪一剪)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出示例4
(1)你能剪出这样的图案吗?
学生观察。思考。
(2)你知道了什么?
49










每个小人都是轴对称图形。
2、教师出示一个小纸人的图形,沿中线对折,让小人重合为半个小
人。
一个小纸人的图形是什么图形?
(对称图形)要剪一个小纸人,怎样剪得又快又好看?



(只要把纸对折,再在对折线边剪下半个小人,然后展开,就能剪出
一个小纸人)
3、指导学生剪一个小纸人。
(1)先把纸对折。
(2)再沿对折线画好半个小人(如右图)。
(3)沿画好的线剪开,然后展开。
组织学生动手剪一剪,剪好后在小组中相互交流。
为什么只画了半个小人,就能剪出一个完整的小纸人呢?







使学生明确:小纸人是对称图形,把纸对折后,剪下半个小纸人,展开后
就是一个完整的小纸人。
3、指导学生剪两个连续的小纸人。
(1)怎样才能很快剪出两个连续的小人?
(2)试一试
① 先把纸对折两次。
② 再沿对折线画好半个小人。
③ 沿画好的线剪开,然后展开。
4、指导学生剪四个连续的小纸人。
三、思考
你认为剪连续的图案应注意什么?
①对折;②从闭口处画起;③连接处不能剪断。
课后作业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50



学校审批

第 周 年 月 日 评价及建议
第五课时
总课时数
教学内容
25 教学课题 单元综合练习 授课类型 练习课
教材第33页~第36页的练习七。
教学目标:
1、整理和练习图形和变换,巩固平移和旋转的表象。
教学目标
及重难点
2、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互相帮助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整理和练习图形和变换,巩固平移和旋转的表象。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
教学准备 彩纸数张、剪刀、铅笔等。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内 容
一、完成教材“练习七”的第1、2题。
二次备课
1、谈话:生活中还有很多图形是轴对称图形,老师收集了一些图形,
这里有轴对称图形吗?你是怎样确认的?
2、出示第1题的图形,让学生小组交流,说说自己的看法,指名汇
报。
3、教师小结:这里的五角星,乒乓球拍和飞机的图案对折后能完全
重合,都是轴对称图形,你能指出它们的对称轴吗?(学生互相指一指,
并指名上台指。)
4、谈话:我们接触最多的10个阿拉伯数字里也有轴对称图形,你能
找出来吗?
51


5、出示第2题的数字图,学生寻找。
6、交流汇报。
二、完成教材“练习七”的第3题,连一连。



1、学生读题,说说下面的图案分别是从哪张对折后的纸上剪下来的,
连一连。
2、学生连线,教师巡视,指名汇报。
三、完成刻板练习七第6题。
判断哪些物体的运动是平移。
四、完成课本练习七第10题。
1、动手完成剪一剪。
2、在全班展示作品。






课后作业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学校审批

第 周 年 月 日 评价及建议
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
单元教学计划
教材分析:
表内除法(二)是 在学习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继续学习用7~
9的乘法口诀求商。本单元的学习属于《数学 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领域的
内容,在《数学课程标准》第一学段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首先是对 表内除法
(一)单元除法意义的巩固,其次是为三年级学习“多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
52


做好知识储备。着重让学生在熟练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综合应用表 内
乘除法的计算技能解诀一些简单和稍复杂的涉及乘、除运算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让学生经历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掌握用乘法口诀
求商的一般方法。
数学思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初步尝试运用分析、推理和转化的
学习方法。
问题解决:使学生学会综合应用乘除法运算解决简单或稍复杂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1、使学生熟练应用乘法口诀求商;
2、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 几倍的数量关系的
过程,会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应用分析推理将 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数量关系转化
为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的除法含义。
课时安排:7课时

第一课时
总课时数
教学内容
26 教学课题 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 授课类型 新授课
教材第39页的例1。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及重难点
1、使学生明确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的算理。
2、初步会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能算出除法算式的得数。
教学重点: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堂作业本。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内 容
一、复习铺垫。
1、复习7、8的乘法口诀。
53

二次备课


2、根据图意,列出一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
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出结果的?
二、探究新知——教学例1
1、根据主题图,引导学生布置教室,提出问题。
2、(1)有56面小旗,挂呈行,平均每行几面?可以怎样列式?
板书:56÷8=( )
讨论:怎样计算?
板书:七八五十六,商是7。
(2)如果挂成7行呢?平均每行几面?
板书:56÷7=( )应该想哪句口诀呢?
3、根据主题图上小朋友的活动,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你能
列式计算吗?四人小组说一 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三、巩固练习——完成“做一做”第1题。
1、出示7×4 口诀:
(1)启发学生想一想,写出两道出发算式。
(2)分组讨论,想一想商是几,用哪句口诀,怎样想的?
2、再出示余下的题目,由学生独立计算,再交流。
四、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一起说以说吧!
(教师指名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收获后引导学生集体小结本课内容。)
课后作业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学校审批

第 周 年 月 日
54
评价及建议



第二课时
总课时数
教学内容
27 教学课题 用9的乘法口诀求商 授课类型 新授课
教材第38页的例2。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及重难点
1、使学生明确用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算理。
2、初步会用9的乘法口诀求商,能算出除法算式的得数。
教学重点: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堂作业本。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内 容
一、复习铺垫。
1、复习9的乘法口诀。
2、根据图意,列出一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
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出结果的?
二、探究新知——教学例2





二次备课
1、出示例2:节日里,小朋友们除了做了旗子之外,还不止了很多心
形的气球,同学们,仔细观察,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
2、预设:有27个气球,每行9个,共3行。


3、如果知道有27个气球,每行摆9个,怎么求一共可以摆几行呢?
(列式27÷9)
怎么计算呢?用哪句口诀呢?
(三九二十七)
4、如果知道有27个气球,摆了3行,怎么求每行摆几个呢?
(列式27÷3,根据口诀三九二十七可以计算出结果是9)
三、巩固练习。
1、完成“做一做”1——3题。
(1)让学生人人参与,将得数直接写在课本上。
55









(2)在同一时间内看谁对的多。
(3)尽可能的采用各个小组比赛的形式来完成,利用游戏的方式激发
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同时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四、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一起说以说吧!
(教师指名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收获后引导学生集体小结本课内容。)
课后作业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学校审批

第 周 年 月 日 评价及建议
第三课时
总课时数
教学内容
28 教学课题 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授课类型 练习课
教材40-41页练习八。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及重难点
1、通过练习使学生熟练的运用乘法口诀,正确迅速的 求积求商。
2、能比较熟练地进行除法求商。
3、进一步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熟练的运用乘法口诀,正确迅速的求积求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堂作业本。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内 容
一、复习
1、背1~9的乘法口诀。
56

二次备课


2、计算
6×3 12÷4 35÷7 4×4 5÷5 1×7 14÷2
1×1 6÷3 42÷6 2×6 8÷2 3×3 6×4
7×4 1×2 30÷5 49÷7 6÷1 21÷3 4÷2
3、用语言表达计算过程 42÷6=? 15÷5=?
二、巩固练习
1、教材40页练习八第3题。







强调:先计算出每题的结果,然后再排序。注意括号中应该填写算式。
2、教材401页练习八第4题。
比赛:男生完成左边一组,女生完成右边一组,看谁摘到桃子。
3、教材40页练习八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再随机点两题说说得出商的方法。
4、教材41页练习八第7题。
看清每班有多少队员参加比赛。






引导学生认真看插图,你能提出什么 问题,在练习本上列式计算。
5、教材41页练习八第9题。
四、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一起说以说吧!
(教师指名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收获后引导学生集体小结本课内容。)
课后作业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学校审批



第 周 年 月 日

57
评价及建议


第四课时
总课时数
教学内容
29 教学课题 解决问题 授课类型 新授课
教材第42页的例3。
教学目标:
1、通过“商店买东西”的情境,灵活运用有关除法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简
单的问题。新 课 标 第 一 网
2、通过独立探索、小组合作的方式学习,进一步加强对2——6的乘法口诀
教学目标
及重难点
计算除法的掌握。
3、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获得有价值的信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
得能力。
教学重点:运用表内除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做到学与用的有效结
合。
教学难点:获取有价值的信息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堂作业本。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内 容
一、复习导入
出示口算卡片,以开火车的形式完成口算练习。
二、探究新知——教学例3。
1、创设情境




二次备课
六一儿童节快到了,明明想要给自己买一些新玩具,可是面对那么多
好玩的商品,明明不知道手中的零花钱能买多少个玩具,同学们,你们愿
意帮助明明吗?现在,就让咱们一起跟着明明去商店看一看吧!(出示教
材图片)
师: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预设:知道了一些商品的价钱。玩具熊6元1个,地球仪8元一个,
皮球9元1个。汽车的价钱被遮住了。要帮助明明求出56元钱可以买几
个地球仪。
师: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哪些信息呢?
58



(小组交流汇报:需要知道地球仪的价钱,从图中可以知道一个地球
仪是8元钱)
2、合作交流,解答问题。


(1)请同学们思考,根据以上的数学信息应该如何解决问题。小组合
作,讨论解决的方法,教师巡视指导。
(2)汇报


预设:一个地球仪8元,求能买几个就是求56元里面有几个8元。
这属于平均分问题,应该用除法计算。
如何列式计算呢?
56÷8,想七八五十六,商是7。
3、独立思考,验证结果。




同学们真聪明,这么快就解决了问题,那么我们做得正确吗?你怎么
知道的?
(一个地球仪8元,7个一共78=56元,所以是对的。)
师:很好,我们可以用乘法来验证除法计算的结果是否正确。
4、想一想,如果24元买了6辆小汽车,一辆小汽车多少钱?
师:谁愿意交流一下,你是怎么计算小汽车辆数的?





预设:(1)24元钱可以买6辆车,就是将24平均分成4份,求每份
是多少。
(2)也是用除法计算。可以列式24÷6=4(元)
(3)一辆4元,6辆就是46=24(元),计算正确。
师: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还能够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小组内2人合作,一问一答,其他小组成员看一看他们的回答是否正确,
错误的相互改正,看谁提出的问题多,谁发现的问题多。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九”第2题。新课 标 第 一 网



先组织学生观察情境图,收集图中的数据信息,再让学生独立解决问
题,并指名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四、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一起说以说吧!
59



课后作业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学校审批

第 周 年 月 日 评价及建议
第五课时
总课时数
教学内容
30 教学课题 解决问题练习课 授课类型 练习课
教材第43-44页练习九。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求一个数包含几个另一个数的意义,掌握这种问题的数量关
教学目标
及重难点
系,懂得除法计算的道理,会解答这类问题。
2、能用除法求“一个数包含几个另一个数”的实际问 题。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良好的学习 习惯。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理解求一个数包含几个另一个数的意义,掌握 这种问
题的数量关系,懂得除法计算的道理,会解答这类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堂作业本。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内 容
一、复习
1、口算: 15里有几个3?
2、有12个苹果,每盘放4个,可以放几盘? 学生列式解答后,请
学生回答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二、巩固练习
1、出示教材第43页练习九第5题。
60

二次备课






(1)这道题是不是要我们把题中的所有算式都计算出来?
(2)这题重点要把握什么? (算出的商是下一步算式的除数)


(3)指导:第一道题是32÷8=4,下一步是28÷4还是35÷7?为什
么?
(4)放手让学生自己算,并画出线段,找出出迷宫的路线。
2、教材第44页练习九第6题。
(1)学生尝试提出问题,并说说用什么方法解决?为什么?




(2)老师提出问题,学生解答: 我们都坐过山车。一共需要多少钱?
需要多少辆过山车?
3、教材第44页练习九第7题。
4、教材第44页练习九第9题提示。 便宜是什么意思?
利用各种形式的练习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一起说以说吧!
(教师指名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收获后引导学生集体小结本课内容。)
课后作业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学校审批

第 周 年 月 日 评价及建议
第六课时
总课时数
教学内容
31 教学课题 整理和复习(一) 授课类型 复习课
教材第45页的内容。
6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有序整理和复习表内除法,发现除法算式的一些规 律,加强
学生对表内除法计算的掌握。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
教学目标
及重难点
2、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计算习惯。
3、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 动的兴趣,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在
交流中养成倾听他们的想法以及尊重他人、与他人进行合作的良 好习惯。
教学重点:通过有序地整理和复习,能熟练正确地运用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难点:能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堂作业本。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内 容
一、新课导入
二次备课
1、在这个单元中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呢?让学生阅读教材中的内容,
熟悉本单元的主要知识。
2、教师根据学生整理的情况,总结归纳板书本单元知识点。
二、探究新知
1、整理算式




(1)这一单元中我们学习了如何运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加上第
二单元学习的2——6的乘法口诀求商,我们学习了表内除法的所有算式,
现在让我们在卡片上写出这些除法算式。
引导学生明白为了写的时候不遗漏,不重复,不混乱,可以按照一定
的顺序和规律来写,可以参照乘法口诀表的排列方式整理除法算式。
(2)拿出自己准备好的空白卡片和深色水彩笔。组织学生根据45句
乘法口诀写出81道除法算式。
(3)让学生一小组为单位,按一定规律合作整理除法算式,培养学生
井井有条的思维习惯以及按规律办事的思想方法。
2、交流反馈X K b1 .C o m


(1)展示学生整理好的除法算式,然后组织学生说一说是按照怎样的
顺序整理的。
62


预设:小组1:我们是按照除数来写的,先写除数都是2的算式。
小组2:我们是按照得数来写的,先写得数都是2的算式。
(2)出示教材中的表格,组织学生观察。



从乐乐整理的表格中,你能发现什么?根据你的发现把余下的算式填出
来。
预设:生1:每一横行的得数相等,按照得数是1——9的顺序从上至
下排列。
生2:每一数列的除数都相同,并且按照除数是1——9的顺序从左至
右排列。
生3:乘法口诀有45句,但是除法算式却有81道,因为除了两个因
数相同的口诀外,每个口诀都可以写出两道除法算式。
3、口算练习
组织学生根据写出的卡片进行下面的活动。



(1)一名学生随意拿出一道算式卡片,说出算式,另外一名学生说得
数。同桌之间互问互答,看谁答得又快又准。
(2)以小组为单位,一名学生随意说出一个得数(1——9内),另外
几名学生找出相应的所有算式卡片。
三、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一起说以说吧!
(教师指名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收获后引导学生集体小结本课内容。)
课后作业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学校审批

第 周 年 月 日
63
评价及建议



第七课时
总课时数
教学内容
32 教学课题 整理与复习(二) 授课类型 复习课
教材第46页练习十。
教学目标:
1、使 学生通过有序整理和复习表内除法,发现除法算式的一些规律,加强
学生对表内除法计算的掌握。在此基 础上,进一步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
教学目标
及重难点
2、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计算习惯。
3、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对数学有 好奇心和求知欲。在
交流中养成倾听他们的想法以及尊重他人、与他人进行合作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通过有序地整理和复习,能熟练正确地运用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难点:能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堂作业本。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内 容
1、完成教材“练习十”第2题。
以开火车的方式回答各题,看谁算得又快又准。
2、完成教材“练习十”第3题。
(1)观察教材情境图,说一说从图中可以获得哪些信息。
(2)独立思考,指名回答。
(3)讨论交流,还能提出哪些用乘法或除法解决的问题,并解答。
3、完成教材“练习十”第4题。







二次备课
师:明明把被除数看颠倒了,得到的商是4,除数是6,我们是不是
可以求出颠倒后的被除数?是多少呢?(是24,用46得到的。)
师:颠倒前的数和颠倒后的数有什么关系?
(它们的十位数字和个位数字是相互颠倒的。)
师:那么能求出原来的被除数是多少了吗?(是42)




师:知道了原来的被除数就能求出这道算式正确的商,想一想,应该
是几?
64


(除数是6,这时候的商应该是42÷6=7)
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关系,学会熟练运用被除数
=除数商求解。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下!
学生交流,集体总结。



课后作业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学校审批

第 周 年 月 日 评价及建议
第五单元:混合运算
单元教学计划
教材分析: < br>本单元学习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包括只含同一级的混合运算,含有两级的
混合运算,含有小括号 的混合运算以及用综合算式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在
教学过程中结合具体情境,体验运算顺序规定的 合理性,帮助学生理解应该先算
什么,再算什么。解决问题主要是将两步计算的应用题,转化成混合运算 的解决
问题题,运用括号,能使列出的综合算式与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相一致,进一
步发展和 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二级运算的混合式题的 运算顺序,学会计
算含有乘除混合以及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
65

< p>
数学思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培养学
生迁移类推的能 力,提高计算能力。
问题解决: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掌握列综合算式解决两步
计算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习兴趣和敢于探索的科
学精神,训练学生养 成认真审题、仔细验算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能联系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理解并掌握两步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学难点:在认识 和理解混合运算顺序的过程中,积累学习的经验,形成计
算技能,并且能用两步计算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
课时安排:8课时

第一课时
总课时数
教学内容
33 教学课题 没有括号的同级混合运算 授课类型 新授课
教材第47页的例1。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及重难点
1.学生从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掌握同 级运算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2.学会用含有同一级运算的运算顺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掌握同级运算按照从左往
右的顺序计算。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堂作业本、口算卡片。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内 容
一、复习引入、促进迁移
1.口算。(开火车)
3×5= 4×8= 7×6= 36-17= 80-43=
9 ÷3= 8×5= 37-15= 8÷2= 36+7=
2.观察下面每个算式里含有哪些运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6+5-18 45-18+20






二次备课
指名口答,引导学生认识:只有加、减法计算的两步式题一般按从左
66


往右的顺序计算。
二、探索新知。
(一)出示主题图。



1.引导学生观察理解图示内容,让学生找数学信息和要解决的问题。
2.学生列式解答。
3.指名板演,追问:像53-24+38这样的综合算式,你还记得是按怎样的
运算顺序计算的吗?
(二)问题引领,合作探究 。


1.提出问题:在一个算式里含有加减法,该怎样计算呢?没有括号的
算式里,如果只有乘除,怎样进行计算?出示综合算式:15 ÷3 ×5=
2.学生小组讨论。
3.小组汇报。
4.解决问题。
师相应板书计算过程。
(三)总结归纳。
(四)学习脱式写法。
1.53-24+38=
教师边讲边示范。
2.15÷3×5=
学生模仿试一试写在本子上后集体汇报。
三、多层训练、巩固算法
⒈完成“做一做”
学生进行计算。提问:这组算式是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计算的?
四、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一起说以说吧!
(教师指名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收获后引导学生集体小结本课内容。)
课后作业
板 书 设 计
67

















教 学 反 思



学校审批

第 周 年 月 日 评价及建议
第二课时
总课时数
教学内容
34 教学课题 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 授课类型 新授课
教材第48页的例2。
教学目标:
1.掌握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够进行正确运算。
教学目标
及重难点
2.通过情境理解乘加的运算顺序,通过知识迁移应用到除加或除减混合运
算,学会解答两级两步混合运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含有两级的两步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知道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堂作业本。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内 容
一、复习旧知
(1)口答列式。
①32与18的和是多少? ②32减去18的差是多少?
③24除以8,商是多少? ④6和8的积是多少?
(2)算一算。
4×6÷8 70-25+13 8÷4×2









68

二次备课
说一说每道算式计算的第一步然后再计算。
二、学习新知
1.出示主题图


师:同学们,春天到了,看公园多美啊!你们想不想也到公园欣赏这
美丽的景色呀?但去之前小精灵带来了一个问题,你们能帮助它吗?(出示
问题)
学生列式计算写在本上,然后指名回答。
2.乘加
教师: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两个算式

4×3+7

7+4×3







师:观察这两个算式应该怎样计算呢?
学生1:4×3+7先算4×3=12(人)也就是在玩跷跷板的人,再用玩
跷跷板的人数加上旁边观看的人就是一共的人数。
教师:7+4×3又该怎样计算呢? 学生2:虽然7在前面,但也要先算4×3=12(人)再加上旁边观看
的人数,一共有19人。




教师小结:现在我们一起回顾一下这三位同学的想法,请你认真观察,
动脑筋想一想,这三种方法之间有什么联系吗?
3.乘减
出示算式: 6×2-8= 24-3×7=
提问:这两道算式该如何计算呢?同桌俩人说一说。
指名汇报,学生尝试算一算,然后指名板演。
小结:像这种有乘法,又有减法的综合算式,我 们要先计算乘法,再
计算减法。(找2个同学说)。
4.除加、除减








教师:同学们总结的真好,现在我们来做几组小练习,看看谁学得最
好,请你观察这个综合算式,应该先算哪一步,再算哪一步,最后口算出
结果。
28-6×3= 5×9-40= 54÷9—4= 20+48÷6=
教师:通过3、4题我们知道了像这种有除法,又有加法或减法的综
合算式 ,我们要先计算除法,再计算加法或减法。(找2个同学说)。




教师:那么通过我们上面的学习内容,你能总结一下在一个没有小括
69


号的混合算式里,有加法或减法,又有乘法或除法时,我们应该按着什么
样的顺序进行计算吗?
学生:在没有小括号的混合算式中,有加减或乘除法,先算乘除,再
算加减。(板书)
三、练习
1.说一说先算什么,再计算。
6×4+4= 25—3×7= 72÷8+4= 20—63÷9=
四、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一起说以说吧!
(教师指名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收获后引导学生集体小结本课内容。)
课后作业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学校审批

第 周 年 月 日 评价及建议
第三课时
总课时数
教学内容
35 教学课题 有括号的混合运算 授课类型 新授课
教材第49页的例3。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及重难点
1.引导学生再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小括号的作用,能正确计算带有小括
号的算式。
2.使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后进行计算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堂作业本。
70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内 容
一、复习铺垫。
1.口答题:


二次备课
(1)2+7×5,这道题里有( )法,又有( )法,要先算( )
再算( )。
(2)40-36÷4,这道题里有( )法,又有( )法,要先算( )
再算( )。
二、学习新知
1. 复习小括号的作用
出示算式:58-14+6 指名学生说计算顺序,在14+6两边加上小括号,




提问:现在算式58-(14+6)有先算什么,在算什么?小括号的作用是什
么?
2.尝试学习
出示算式
7×(7-5) (77-42)÷7
提问:这两题应该怎样计算呢?
(1)小组先讨论,然后完成在答题卡上,再小组内说一说先算什么,
再算什么?
(2)指名小组汇报,师相应板书。
3.小结:有括号的混合运算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三、巩固练习——完成课本第48页“做一做”。
1、让学生把先算的部分圈出来。
2、指名二人板演,其余的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3、集体订正,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这样算。
四、总结
带有小括号的算式的运算顺序怎样?能举例说明吗?
(教师指名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收获后引导学生集体小结本课内容。)















71


课后作业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学校审批 第 周 年 月 日

评价及建议
第四课时
总课时数
教学内容
36 教学课题 四则混合运算练习课 授课类型 练习课
课本第50页~第52页练习十一。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及重难点
1、通过练习使学生完整地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2、进行正确熟练的运算,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教学重点:熟练的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堂作业本。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内 容
一、问题回顾,再现新知。
1.问题回顾,再现新知


二次备课
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让学生说一说)今天
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两步计算实际问题及四则混合运算”。﹙板书课
题:两步计算实际问题及四则混合运算的练习课﹚
二、分层练习,巩固提升
1.基本练习,巩固提高 (练习十一第1题)。
抢答:口算练一练,赢在起跑线
72





利用口算卡片请同学们抢答,训练学生的口算能力,也可以用开火车
或任意指算式的方式学生直接快速说出得数。
2、说说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练习十一第4题)。
要求: 1.让学生划出运算顺序,同桌批改。
2.选择其中的两题进行计算。
3.反馈讲评





小结:运算顺序不同,计算的结果就完全不同,因此在进行计算时一
定要注意运算顺序。
3、计算我最棒 (练习十一第7题)。


抽学生进行板演,其他的同学做在自己的练习本上,学生计算完后集
体订正。
①两位同学进行板书(在学生做题时进行。)


②先请同学说说自己的解题方法,再请其他同学针对他的书写格式、
做题方法进行评判、得分。
③组内交流其余题的答案,集体订正。


④将做的正确书写又认真的学生的放在实物投影上展示给其他同学
们看,及时给与表扬以鼓励。
(教师追问计算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重点:小组内交流计算时应注意什么问题,我们最容易出错的地方是
什么,你有什么做题的诀窍可以和大家分享。
4、练习十一第13题。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课后作业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73



学校审批

第 周 年 月 日 评价及建议
第五课时
总课时数
教学内容
37 教学课题 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授课类型 新授课
教材第53页~第54页的例4。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及重难点
1.经历两步解决问题的过程。
2.能分步或列综合算式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能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能列综合算式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堂作业本。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内 容
一、创设情景,生成问题。
1.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参观康师傅的面包房,想去吗?
2.瞧瞧,康师傅今天要烤面包准备送给敬老院的爷爷奶奶吃呢?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 理解图意。
(1)学生先观察图,然后在小组内互说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二次备课
(2)小组内派代表在班上交流,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一下问题。(师相
应板书出三个数学信息。)
师:本题要解决什么问题?(板书:剩下的还要烤几次?)
师: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哪些数学信息呢?
师:剩下多少个面包需要烤,我们知道吗?
74





师:怎么求剩下的?必须知道什么数学信息?
(3)我们可以用图形来表示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系:用一个长方形
表示一共要烤90个面包。
2.自主探索
(1)学生独立思考。
(2)同桌讨论交流。
(3)全班汇报交流。





3.第一个算式解决的是什么问题?第二个算式解决的是什么问题
呢?
4.质疑,感知解决中间问题的必要性。明明要我们解决的问题是“剩
下的还要烤几次?”怎么大家都在先解决“剩下多少个面包需要烤?”如
果不先算出剩下的,能解决最后的问题吗?看来,解决剩下的非常的关键。
生活中有许多问题往往需要经过多次计算才能得到合理的结果。
5.列综合算式。
师:你会列综合算式表示解答过程吗?
学生尝试,指名学生板演,集体反馈(强调小括号在这的作用)




6.小结:如果一个问题需要多个步骤才能解决,要想好先解答什么,再
解答什么。我们可以分步解答也可以列综合算式来解答。
7.检验
你是如何检验的?指名回答。(多让几个孩子回答)
三、巩固练习——P54做一做。
1、学生看图,说一说知道的数学信息和要解答的问题。
2、学生独立思考并解答。
3、两名学生板演。
4、集体讲评。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作业









75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学校审批

第 周 年 月 日 评价及建议
第六课时
总课时数
教学内容
38 教学课题
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的练习课
授课类型 练习课
课本第55 页~第56页的练习十二。
教学目标:
1.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学生发现 问题、分析思考问题、解
决问题的能力及搜集信息和分析问题的素养。
教学目标
及重难点
2.通过组织学生自主观察题目,并在小组内讨论交流解决的方法,让学生在
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的生活性,体会数学的作用。
3.结合实际问题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
教学重、难点:进一步提 高学生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分析问题的
素养,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堂作业本。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内 容 二次备课



一、基本练习:口算(口算卡片)
二、专项练习
创设情境,回顾梳理。
再过几天就是小英的生日了,今天我们用所学的知识一起去装饰一棵
智慧树,作为送给小英的生日礼物。
1.出示情境图(彩灯有7个,娃娃一个)
76



(1)提问:从图中你能找到哪些数学信息?能提出什么问题?(课
件出示问题:买彩灯和娃娃一共需要多少元?)
(2)思考:要求一共需要多少元,怎么算?自己试一试,然后和同
桌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2.交流,解决问题。
彩灯3元个 娃娃 8元



先用彩灯3元个和一共七个彩灯求出买彩灯一共花了多少元,然后
再用买彩灯的钱加上娃娃8元,就能求出一共花了多少元。(学生一边说,
老师要出示思路)
三、提高练习。
1.练习十二第2题
(1)提问:怎样列算式?
和同位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2) 思考
(3)交流
2.练习十二第3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全班交流:你是怎样想的?
3.课本练习十二第4题
(1)学生独立解决问。
(2)交流评价:你是怎样想的?
四、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一起说以说吧!
(教师指名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收获后引导学生集体小结本课内容。)
课后作业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77



学校审批

第 周 年 月 日 评价及建议
第七课时
总课时数
教学内容
39 教学课题 整理和复习(一) 授课类型 复习课
课本第57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目标
及重难点
2.能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3.通过解题和计算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
力。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灵活解答两步计算的
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堂作业本。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内 容
一、回顾整理、形成网络
二次备课
1.师: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我们在学习混合运算时,都学了哪些知识,
记不清的同学也可以看看课本。
师:哪个同学能给老师举个例子呢?(引导学生分别举出各种混合运
算的算式,并请学生说清楚应该先算什么?后算什么?从而总结出规律)
师板书。
2.师:你能做出这几道题吗?在练习本上试一试。


师:看来,我们同学已经了解了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现在,老师要
考考你们,请看大屏幕,你能判断出这些计算题是对还是错吗?如果是错
78


的,错在哪里呢?
预设:学生可能判断正确,那么,引导学生说清楚运算顺序。


师:看来,简单的判断题是难不住我们同学的,那么,你们在解决实
际问题的时候也能做得极快又好吗?很好,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做几道应用
题。
二、拓展应用


1.总结解题思路,大屏幕出示第一道题: 小红看一本故事书,看了5
天,每天看8页,还有38页没有看。这本书一共有多少页?
2、学生独立解决(请学生自己读题,想清楚怎么求?先求什么,再
求什么?)
3、班内交流,集体订正。
三、实际应用。
1、小组内完成课本第57页第1题。
2、完成课本第57页第2题。
四、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一起说以说吧!
(教师指名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收获后引导学生集体小结本课内容。)
课后作业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学校审批

第 周 年 月 日 评价及建议
第八课时
总课时数

40 教学课题 整理和复习(二)
79
授课类型 复习课


教学内容 教材第58页的练习十三。
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目标
及重难点
2.能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3.通过解题和计算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
力。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灵活解答两步计算的
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堂作业本。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内 容 二次备课








一、基础练习。
1、完成练习十九第1题。
先找规律,再计算。
2、完成练习十九第2题。
学生独立审题,列式计算后集体订正。
2、完成练习十九第3题。
独立完成,小组内订正,讲解。
二、提高练习。
1、小明花了12元买了3个红气球,小刚花2元买了一个绿气球,一
个红气球比一个绿气球贵多少元?
学生独立解决,请生讲清楚怎么想的,如何列算式 ?


2、小白兔拔了35个萝卜,5个装一篮,送给小灰兔2篮,还剩几篮?
学生独立解决,出示学生的错题,在分析错题的过程中理清解题思路。
3、1个汉堡8元,1杯橙汁3元,买一个汉堡两杯橙汁一共需要用多
少元?
学生独立解决,展示学生做法。


4、小花4小时剪了36个窗花,小丽每小时比小花多剪2个,小丽每
小时剪多少个窗花?
80


学生独立解决,全班交流。
三、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一起说以说吧!
(教师指名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收获后引导学生集体小结本课内容。)
课后作业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学校审批

第 周 年 月 日 评价及建议
第六单元:有余数的除法
单元教学计划
教材分析
本单元内容是表内除法 知识的延伸和扩展,是在表内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
的。教学内容包括体会余数的含义及利用有余数的除 法解决问题两大部分内容。
教材注重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结合具体情境,选择数目小,学生熟悉 的
事物作为例题,配以实物图,让学生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掌握有余数除法的
计算方法。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使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
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认识余数。掌握除数是一位数,商也是一位数的有
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知 道余数要比除数小。
数学思考:通过例题教学,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使学
生感悟到人民的卓越智慧,提高审美意识。
问题解决:认识有余数的除法,加强概念,掌握算法,用有余数除法解决实
际问题。
81


情感态度:让学生能在具体情境中借助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展开 学习,激发学
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感受数学学习的价值。
教学重点: 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课时安排:7课时

第一课时
总课时数 41 教学课题 有余数的除法 授课类型 新授课
教学内容 教材第59页~第61页例1和例2。
学习目标:
1、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目标
及重难点
2、能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教学重、难点:商的取值 和单位的前后不一致性。使学生经历试商的过程,
理解竖式计算的算理,掌握试商的过程,掌握有余数除 法的竖式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堂作业本。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内 容
一、 谈话导入
二次备课
出示主题图:二(1)班可真热闹,想不想去看看呢?原来二(1)班
正在用小棒摆图形呢。学生说一说。
二、 探索新知
(1) 教学例1
①把6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摆一摆。
学生用学具摆。汇报:摆3盘,正好摆完。你会用算式表示吗?6÷
2=3(盘)
②把7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摆一摆







学生动手摆。汇报:摆3盘,还剩1个。你会用算式表示吗?学生思
考,讨论怎样表示还剩下的1个。小结:把剩下的1个叫作“余数”。
82


7÷2=3(盘)……1(个)
③比较这两个题,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学生分组讨论。相同:都是平均分草莓,用除法来计算。
不同:第一题恰好分完,第二题还有剩余。
引入课题:有余数的除法。
④说一说:你是怎样理解余数的?
学生结合例题说一说
小结:把物品平均分后剩余的部分,叫作余数。
⑵教学例2
用小棒摆正方形。
① 摆一个正方形要几根小棒?8根小棒可以摆几个正方形?
学生动手摆用算式表示:8÷4=2(个)
② 9根小棒可以摆几个正方形?学生动手摆。
你会用算式表示吗?9÷4=2(个)……1(根)
③ 10根小棒可以摆几个正方形?11根呢?12根呢?学生边摆边写
算式,教师巡视。
















④ 交流:10÷4=2(个)……2(根) 11÷4=2(个)……3(根) 12
÷4=3(个)
⑤ 引导学生观察:每道题的余数和除数有什么关系?你发现了什
么?
引导学生回答:余数一定是比除数小的。
师:说一说你们是怎样试商的?
请学生交流自己的好方法。
三、练习巩固
(1)课本60页的做一做第1题?
学生先圈一圈,再填一填
(2)课本60页的做一做第2题
先用学具按要求摆一摆,然后根据摆的结果填空。
⑶课本61页的做一做
学生用学生摆一摆,再讨论。
83














汇报交流:用小棒摆五边形,可能会余下1根 2根 3根 4根。
用小棒摆三角形,可能会余下1根或2根。
四、课堂总结
今天学到了什么?认为自己学得怎样?
课后作业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学校审批

第 周 年 月 日 评价及建议
第二课时
总课时数
教学内容
42 教学课题 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授课类型 新授课
课本第62页~第64页例3和例4。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试商的过程,理解竖式计算的算理,掌握试商的过程,掌握有
教学目标
及重难点
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方法。
2 通过动手分一分,摆一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有余数的除法,初步培养学
生观察、比较、综合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除法竖式的意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堂作业本。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内 容
一、谈话导入。
二次备课
在平均分一样的东西时,结果可能是正好分完,也可能分了之后不够
84


再分成一份,有剩余的。这两种情况都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有剩余的情
况就叫有余数的除法。
二、探究新知。
⑴出示例3请学生读题
13根小棒,每4根分一组,结果会怎样?
① 学生用小棒摆一摆,按要求分一分。指名学生将分的过程完整的
口述一遍。
② 列出算式:13÷4. 提问:为什么用除法计算?算式中的13和4
表示什么?
③ 除法还可以用竖式计算。 学生尝试写一写
④ 指导学生写除法竖式。小房子造起来,










被除数住进来,除数站在门外面,商要站在屋顶上。教师边说边板书。
⑤ 结合竖式,提问:分成了几组?也就说明13里面最多有几个4,
商是几。
提问:每4个分一组,分成了3组,共摆了几根?竖式中怎样算?4


和3的积12应该写在什么位置?这个12表示什么意思。13根小棒,分了
12根,还剩几根?那么在竖式中是怎样得到余下的1的?在竖式中1叫什
么?
⑥ 让学生完整的说说竖式计算的过程。
⑵如果16根小棒,每4根分一组,结果会怎样?竖式怎么写?
学生先分一分,再尝试写一写。 集体交流
⑶教学例4
43÷7=□……□
① 你会用竖式计算吗?学生尝试计算
② 你是怎样找商的?想:7和几相乘积接近43,而且小于43
③ 在计算时,还要注意什么问题?
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三、巩固练习











⑴课本62 63页做一做第1 、2题。学生先动手分一分,再填写。集
体交流。
85


⑵课本63页例4下面做一做第1题。学生独立练习。订正时说说自
己试商的过程。
⑶课本63页的做一做第2题
学生读题,列式计算。
⑷练习十四第1、 2 题
看图独立填写
⑸练习十四第3题
用学具分一分,写算式。
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竖式中每个数的含义。
四、课堂总结
本节课学了什么内容?怎样计算有余数的除法?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必须注意什么?
课后作业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学校审批

第 周 年 月 日 评价及建议
第三课时
总课时数
教学内容
43 教学课题 练习十四 授课类型 新授课
课本第65页~第67页练习十四。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及重难点
1 进一步掌握用竖式计算的方法,能正确的进行有余数除法的计算。
2 通过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3 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过程中获得成功愉快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
86


教学重点:能正确的进行有余数除法的计算。
教学难点:能运用有关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堂作业本。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内 容
一、基础练习
1、回忆上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
2、今天练习有余数的除法(板书课题)
二、巩固练习
1、练习十四第4题。学生独立练习。订正时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2、练习十四第5题。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3、练习十四第6题。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商。讨论:怎样能很快想
出商来。








二次备课
4、练习十四第7题。找出错处,并改正过来。指名说说错误的原因。
5、练习十四第8题.。独立完成。订正时交流:如何才能找到合适的
商?计算有余数除法时要注意什么?
6、练习十四第9题。写成卡片,做送信游戏。
7、练习十四第10题。思考:仔细观察上下两题,你发现了什么?



交流:下面算式的得数是上面算式的被除数。被除数=除数×除数+商
8、练习十四第11题。先判断,再说明理由。
9、练习十四第12、13题。出示题目,学生弄清题意。反馈,指名说
说自己是怎样想的,每个算式的意义是什么。
10练习十四第14题。问:根据什么来填余数?
三、课堂总结



今天练习了有余数的除法,在计算时要想被除数中最多有几个除数,
还要注意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课后作业
87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学校审批

第 周 年 月 日 评价及建议
第四课时
总课时数
教学内容
44 教学课题 解决问题 授课类型 新授课
课本第67页和第68页的例5、例6。
教学目标:
1 运用有余数的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及重难点
2 探索并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发展应用意识
3经历发现知识的过程,感受学数学、 用数学的快乐。
教学重点: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有余数的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堂作业本。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内 容
一、复习旧知
1、在括号里最大能填几?(指名口答)
( )×6﹤25 8×( )﹤38 7×( )﹤40
2、列竖式计算。(全班齐练,三人板练,集体订正)
48÷5= 36÷6= 53÷7=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5
22个学生去划船,每条船最多坐4人。他们至少要租多少条船?
88

二次备课








① 知道了什么?学生回答。重点理解“至少”是什么意思。
② 怎样解答?
要求租多少条船,就是求22里面有几个4,用除法计算。
22 ÷4=5(条)……2(条)
为什么要租6条船?因为还多出2人,也要租一条船。
③ 解答正确吗?
每条船最多坐4人,5条船最多能坐20人,6条船肯定能坐22人。
解答正确。
⑵教学例6









按照下面的规律摆小旗。这样摆下去,第16面小旗应该是什么颜色?
① 学生读题,知道了什么?
② 想:怎样解答呢?学生独立思考,再交流。
③ 汇报。
A最后一面小旗是第13面,接着往下面画到第16面,是黄色。
B也可以用除法计算 16÷3=5……1
余数是1,就说明第16面小旗是某一组的第1组,应该是黄色。
三、巩固练习
⑴课本第67页的做一做第1题
学生独立练习。集体讲评为什么要运4次
(2)课本第67页的做一做第2题
学生独立练习。
① 为什么最多买3个,而不是4个
② 为什么最多买2个,而不是3个
(3)课本第68页的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一起说以说吧!
(教师指名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收获后引导学生集体小结本课内容。)

















89


课后作业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学校审批

第 周 年 月 日 评价及建议
第五课时
总课时数
教学内容
45 教学课题 练习十五 授课类型 练习课
课本第69页~第71页练习十五。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较熟练地掌握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认识生活中
教学目标
及重难点
处处有数学。
2 通过有目的的练习,让学生对有知识进一步感知、理解、掌握、运用。在< br>解决问题中理解和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堂作业本。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内 容
一、 基础练习——练习十五第3题。
1、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商和余数。
2、学生独立练习。
3、集体订正时交流:怎样很快写出商和余数,你有什么好办法?
二、巩固练习
1、练习十五第5题
90

二次备课






①第32盆应该摆什么颜色的花?
引导学生看图。问:花是按什么规律摆的?
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
③ 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思考交流。
2、练习十五第6题。
① 学生独立完成第一个问题。有几个星期?还有几天?
② 重点指导学生思考第二个问题。学生先思考,再分组讨论。
3、练习十五第7题
问:这是一个什么图形?
围一圈需要几个3米?学生独立练习,集体讲评。
4、练习十五第8题。指导学生理解题意。
一束花需要哪几种花?各要多少枝?
最多是什么意思?
三、自我评价
这个单元学完了,你觉得怎样?
课后作业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学校审批

第 周 年 月 日 评价及建议
第六课时
总课时数
教学内容

46 教学课题 练习十五 授课类型 练习课
课本第69页~第71页的练习十五。
91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较熟练地掌握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认识生活中
教学目标
及重难点
处处有数学。
2 通过有目的的练习,让学生对有知识进一步感知、理解、掌握、运用。在< br>解决问题中理解和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堂作业本。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内 容
一基础练习。
1、练习十五第1、2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练习十五第3题。引导学生先找出规律。
二、提高练习。
1、练习十五第9题。
①看图,图中告诉了大家什么信息?
②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
2、练习十五第10题。








二次备课
① 如果都住大房,至少要住几间?问:为什么不是3间而是4间?
② 如果都在小房,至少要住几间?问:为什么是6间呢?
③ 还可以怎样安排住房呢?
方法一 1间大房,4间小房
方法二 3间大房,1间小房
④ 这几种安排住房的方法,你认为哪种方法最后?





1间大房,4间小房或3间大房,1间小房。这样安排每个房间都住满
了。
3、练习十五第11题
①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尝试练习。



92


② 交流,可以这样想:
□÷3= ……1 □÷5=○……1 □<20
三、自我评价
这个单元学完了,你觉得怎样?
课后作业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学校审批

第 周 年 月 日 评价及建议
第七课时
总课时数
教学内容
47 教学课题 小小设计师 授课类型 新授课
教材第72页~第73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充分创设情境,让学生观察美的图案,感受图形中的对称美,体会平移、
旋转在图案设计中的 运用。
教学目标
及重难点
2在一系列的观察、交流、操作、展示、评比等活动中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
动手和作图能力,发展他们的推理能力及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观察美的图案,感受图形中的对称美,自己按要求创造美丽的图案。
教学难点:设计简单的图案,提高动手操作实践的能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堂作业本、卡片、剪刀。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内 容
一、创设情境
93

二次备课


你喜爱绘画吗?在神奇的数学王国里呆板的线段,生硬的铁架图形经
过处理也可变成许多美丽的图案。看:一个线段变成了一片美丽的树叶。
小三角形变成了晶莹洁白的雪花。一个圆,变成了漂亮的雏菊。这些图案
漂亮吗?你知道这些图案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吗?
学生自己想一想,再与同桌进行交流
二、自主探究
(1)如果就给一个基本的图形设计一个图案,你可以制作出来吗?
怎样制作?





小组合作:用这个基本图形拼一拼,看谁能制作出美丽的图案,涂上
自己喜欢的颜色。要求按一定规律涂色。
(2)活动一


剪下学具里的卡片。分组活动。思考能不能利用图形设计一个更漂亮
的图案?先讨论怎么贴。一起贴喜欢的图案。展示学生作品。
(3)活动二
①让学生独立设计自己喜欢的图案,再组织交流。
②展示作品
三、活动总结
通过这节综合实践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体会?




课后作业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学校审批


第 周 年 月 日 评价及建议
94


第七单元:混合运算
单元教学计划
教材分析:
教材先通 过向学生介绍熟悉的体育场的容量,从而引出万以内数的认识。教
材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与心理发展规律 ,按从易到难螺旋上升的编排原则,创设
了一幅幅现实的、有数学意义的画面,让学生认识千、万,知道 万位,掌握万以
内数的读写法,而且懂得对于较大的数,可以一百一百或一千一千地数,它不仅
是进行大数计算的基础,而且在实际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为更大的计数单
位的教学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结合生活实际,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经
历数数的过程,能认识万以内的数,结合实际物体知道这些数的组成与分解。
数学思考:经历估一估 、数一数、想一想、认一认、说一说、拿一拿、比一
比等数学实践活动,体验感受万以内数的大小,培养 数感。
问题解决:初步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认识“万位”及其位
值,能说出 万以内各数位的名称及相邻数位之间的进率,能掌握整百、整千数加
减法。
情感态度:进一步 学习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经历与他人交流活动,
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
1.会数10000以内的数,探索万以内的数的读法、写法及数的组成。
2.能比较万以内的数的大小。
3.会口算整百整千数的加减。
教学难点:
1.体会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2.掌握中间、末尾有0的数的读写法。
3.认识近似数,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课时安排:13课时

第一课时
95


总课时数
教学内容
48 教学课题 1000以内的数的认识 授课类型 新授课
教材第75页的例1。
教学目标:
1、建立经历数数的过程,知道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 br>一千,认识计数单位“千”。
教学目标
及重难点
2、认识1000以内的数,并会数1000以内的数。
3、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点:认识计数单位是“千” ,知道“个、十、百、千”计数单位之间
的练习,进一步掌握十进制。
教学难点;学会千以内数字的数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堂作业本、计数器。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内 容 二次备课










一、轻松导入
课件出示主题图:猜猜体育馆大约能坐多少人?
二、探究新知——教学例1。
1、课件演示75页例题1。
提问:这里一共有多少个小方块?你是怎么知道的?
2、演示1个1个地数,数出共有10个小方块。
这是几个十?几个一?思考:10个一是( )
板书:一个一个地数,10个一是( )
3、课件演示10排小方块,每排10个。
数一数现在有多少个小木块?说说你们的数法。
学生讨论交流后,课件演示数数的方法:一排一排地数,从10、20、
30、、、90、100。
提问:这是几个十?10个10是( )
板书:一十一十地数,10个十是( 一百 )
4、课件演示小方块,10排,每排100个。
提问:这么多的小方块,怎么才能数得又快又准?





96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寻求数数的好方法。
小结:一百一百地数,一共10个一百。


课件演示一排一排地拉出小方块,和学生共同数数,100、200、、、
900. 师:九个百再添上一个百是多少?(一千)
板书:一百一百地数,10个一百是(一千),从而引出课题,介绍“千”
这个全新的计数单位。
5、提问:通过刚才的数数,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后,小结:10个一是10, 10个十是100, 10
个一百是1000。这就是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
6、生活中的数。说说生活中1000以内的数。
三、巩固练习——完成教材第75页“做一做”。



1、让学生说一说计数器从右往左数每一档表示的数位名称,认清千
位从右起是第几位,与哪一位相邻?
2、借助计数器,共同完成第(1)题,教师拨珠子,学生数数。
3、让学生借助计数器数 数,然后轮流上台演示,一个人数数,一个
人拨珠子,自主完成(2)、(3)两题。
四、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一起说以说吧!
(教师指名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收获后引导学生集体小结本课内容。)
课后作业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学校审批

第 周 年 月 日 评价及建议
97


第二课时
总课时数
教学内容
49 教学课题 1000以内数的组成及读写 授课类型 新授课
教材第76页的例2。
教学目标:
1、学会读写千以内的数,掌握千以内数的组成。
教学目标
及重难点
2、正确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认识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3、培养学生读书、写数的能力,并在读写的过程中加深对“十进关系”的
理解。
教学重点:理解数位的意义及数的组成。
教学难点:掌握1000以内数的读、写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堂作业本、小棒、计数器。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内 容
一、谈话导入。

二次备课
出示例2图:同学们请看这幅图,数数看有多少个小圆点?比100少

还比100多?(指名学生说一说)
二、探究新知——教学例2.
1、教学三位数的组成。



(1)出示例2图:同学们请看这幅图,数数看有多少个小圆点?比

100少还比100多?(提示:可以数一数,还可以圈一圈。)

10个10就是100,这里有10多个10,比100多,这个数大于100。

先圈出100,一共圈出2个100,就是200,与三十五合起来就是二百

三十五。

(2)如果用小棒表示(课件展示)就是100一捆的木棒有2困,10

个一捆的木棒有3困,再加上5根小棒。

(3)根据这些小木棒,同学们思考一下这个数里面有几个百,几个

十,几个一? 学生思考后回答。

板书:这个数是由2个百,3个十,5个一组成的。引导学生读一读。

提问:那么怎么在计数器上拨这个数呢?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计算

98


器上拨235。
2、三位数的读、写。


(1)提问:我们已经学过了两位数的读写,想一想:这个数应该怎样
读、写?
(2)请学生板书“235”的读法和写法。
提问:二百三十呢?又该怎样读写?
学生思考后在练习本上写出。
(3)你能在计数器上表示出203吗?怎样读、写?





(4)师生共同总结三位数的读法: 读数时,一个数的百位上是几
就读几百,十位上是几就读几十,个位上是几就读几,数位中间的0就读
零,末尾的0不读。
写数时,一个数有几个百就在百位上写几,有几个十就在十位上写几,
有几个一就在个位上写几,哪一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在哪位上写0。
三、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第77页“做一做”第1、2题。
四、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一起说以说吧!
(教师指名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收获后引导学生集体小结本课内容。)
课后作业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学校审批

第 周 年 月 日 评价及建议
第三课时
99


总课时数
教学内容
50 教学课题 1000以内数的顺序 授课类型 新授课
教材第77页的例3。
教学目标:
1、掌握千以内数的数位顺序及千以内数的组成。
教学目标
及重难点
2、正确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认识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3、培养学生读书、写数的能力,并在读写的过程中加深对“十进关系”的
理解。
教学重、难点:掌握千以内数的数位顺序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堂作业本、点子图、计数器。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内 容 二次备课

一、复习铺垫。
1、分别在计数器的百位、十位、个位上各拨上两个珠子。

2、提问:百位、十位、个位上的2个珠子各表示什么意

思?
3、小结:2个珠子所在的数位不同,它所表示的意思也不同.
二、探究新知——教学例3。
1、出示例3点子图。




2、提问:同学们看看这幅图,数一数右面有多少个彩点,这么多彩

点要怎么数?

生1:先10个10个地数,数出100,又一百一百地圈,看看有多少

个一百。
2、提问:数一数,圈一圈的过程中,你们又哪些发现呢?
生1:10个10是100,
生2:900和100合起来是1000.
师:那么1000里面有多少个10呢?





3、总结:1000是由10个(100)组成,也可以说由100个(10)组

成, 还可以说是由1000个(一)组成。
三、课堂小结。
100


贵州人事考试中心-三八节活动方案


高三霸气励志标语-全国统考


作为生物的社会-建造师证书查询


澳洲留学中介-晋中学院教务处


中国食品安全-公司食堂承包合同


安全知识手抄报内容-安徽省财政厅网站


职称外语成绩查询-群口相声剧本


宁波城市职业学院-浙江工业大学分数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