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部编版三年级下册全册说课稿

别妄想泡我
591次浏览
2020年09月15日 17:59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三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试卷-工程部文员岗位职责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全册


稿


2020年05月


1古诗三首
【说教材】
《绝句》这首诗抓住迟日、江山、春风、花 草等景物给读者描绘了一幅明丽纷繁的春景图,
表达了诗人对初春时节大自然一派生机、欣欣向荣景象的 赞美与热爱。
《惠崇春江晚景》成功地写出了早春时节的春江景色,诗人以其细致、敏锐的感受,捕捉 住
季节转换时的景物特征,抒发了对早春的喜悦和赞美之情。
《三衢道中》通过写诗人行于三 衢山道中的见闻,在景物的描绘中融入了自己愉悦的心情,
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之美的喜悦与赞美。
【说教学目标】
1.训练学生行行朗读,字字思考,推敲诗文的意思;启发学生处处想象,揣 摩诗的意境,体
会诗人的感受。
2.培养学生观察、想象、概括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3.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古诗学习经验, 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古诗学习的方法。为此我让学生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本诗。
【说教学过程】
《绝句》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已经学过了不少古诗,谁能背给大家听听?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三首古诗,它们都描
写了春天的美丽景色。出示课题:绝句。
(二)初读感知。
1.教师范读全诗,学生注意听不认识字的读音。
2.学生借助拼音初读全诗,圈出生字,多读几遍。
(三)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1.出示带拼音的生字。
2.这些生字谁会读?
指名认读,“开火车”读,重点指导“崇”字的读音。
3.去掉拼音,小组检查认读生字。
4.猜字游戏:老师手中拿了一个生字娃娃。
谁来猜猜,老师拿的是哪个生字娃娃?
(四)将生字宝宝放回诗中,多读几遍。
1.学生自由读诗。
2.指名读词。
3.指名朗读全诗。
(五)借助插图,了解诗意。
1.首先欣赏诗歌的插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2.具体解释每个字词的意思,读懂诗句。
(1)“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这两句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
(2)一个“飞”字和一个“睡”字描绘出了两幅怎样的画面?
3.学习诗中运用的动静结合等修辞手法。
(六)创设情境,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1.教师配乐描叙诗境,学生想象画面。
2.学生自读整首诗。
3.指名扮演小诗人,表演读。
4.师生配乐合作读。
(七)选择作业(三者选其一)。
1


1.自选乐曲配乐背诵全诗。
2.给诗配画。
3.杜甫还写过哪些诗,找一找,读一读。
《惠崇春江晚景》
(一)板书课题。
从诗题“春江晚景”入手,全班交流。(同学们你们见过江边傍晚时分的美景吗?或许我们看
不 到惠崇画的《春江晚景》这幅画,但我们可以从苏轼的诗中想象画作里的美景。)
(二)音视导入,学生自读。
生自由阅读1分钟后,说出诗歌中描绘的景物。
(三)反复诵读,把握节奏和韵律。
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引导学生把握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四)细读诗歌,感受景色。
1.具体解释每个字词的意思,读懂诗句。
2. 朗读诗歌,小组交流学习:
(1)你认为这首诗写的是早春还是晚春?为什么?
(2)“春江水暖鸭先知”这句诗是用什么样的画面来表现季节的变化的?
3.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感悟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三衢道中》
(一)导入新课: < br>我们刚随着苏轼去欣赏了惠崇的“春江晚景图”,接下来我们再跟着宋代诗人曾几去爬爬三衢
山, 看看山上的风景又如何呢?
(二)吟诵感悟,想象画面。
全班齐读,思考下列问题:
1.诗人是什么时间游览三衢山的?他的行程是怎样的?
2.诗人沿途都看到了哪些风景?心 情如何?(一“溪”、一“山”、茂盛的树,还听到了黄鹂的
叫声。)
(三)指导朗读。
通过全班齐诵、个人吟诵等多种方式展现自己对诗歌的理解。读出诗歌中表现出的诗人对春
天 、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四)布置作业。
写一篇描写春天的文章。

2燕子
【说教材】
《燕子》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一单元中的一篇经久不衰的 优美散文,课文描写了燕子
的外形和它在烂漫无比的春天从南方赶来,在天空中、湖面上飞行,在电线上 休息的情景。动静
结合,有声有色,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春天和燕子的喜爱之情。
【说学情】
只有了解读者的阅读现状,才能充分发挥文本的魅力。经过了两年多的学习,学生 已经积累
了一些识字的经验,学习重点逐渐向阅读过渡,也掌握了一些阅读方法,如:朗读、默读;借助
图画、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等。但是孩子们对于事物的观察还远远不够,对于燕子这
种候鸟的了解只能说是少之又少,体会燕子的外形特点和活泼可爱,是一个难题。
【说教学目标】
基于对学情的分析,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发展需要,结合课文内容,我预设了以下教学目

1.熟知字词句,有感情朗读课文,积累优美语句。(知识目标)
2.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观察描写事物的能力。(能力目标)
2


3.感受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情感目标)
教学重点:
1.体会燕子的可爱和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描写生动的方法。
教学难点:
1.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
2.体会作者在观察的基础上如何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的。
【说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我通过创设情境,加深体验,使学生受到情感熏陶,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
兴趣。
2.赏读教学法:运用自主感知朗读法、抓关键词品读法、对比品评法、设置情境悟读法等
进行不同层次、不同方式的朗读训练,让学生充分地自己读,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
的熏陶; 在读中积累语言,学习表情达意的技巧。
3.图文结合法:充分利用教材的插图资源,以直观的方 式,引导感知燕子的外形美,感悟
春天的生机勃勃,欣赏燕子飞行、停歇时的优雅姿态。
4.小组合作学习法:我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每个小组根据学习卡的要求研读文章段
落,在小组合 作中体会文章情感,在合作中发现文章的写作特点。通过分析讨论主动地获取知识,
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 意识、创新精神和学习探究问题的方法。
【说教学手段】
我准备用多媒体、板书、动画 、简笔画等手段辅助教学,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开放而富有
活力的学习氛围,让孩子们拥有充分的交流时 间,提供展示的机会,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说教学过程】
(一)课前展示,精彩炫我
学生利用多媒体展示课前预习中在网上搜集的有关于燕子的图 片,并简单概括一下你展示
的这张图片中的燕子的形态和特点。这一环节可以刺激孩子对网上搜集资料增 添兴趣,并使学生
得到充分的展示。
(二)情境导入,感受春景美
多媒体播放 小燕子歌曲的视频触动孩子对童年生活的回忆,增强趣味性,也从另一个角度
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对于直观的表象更具吸引力,更易
于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三)细读品味,质疑探究
1.提出问题,寻觅春景美。
我提问:“同学们,上节 课我们已经初读了《燕子》这篇文章,你们喜欢燕子吗?”“我们现
在这个季节有燕子吗?燕子在什么季 节才会来呢?”接着导入“对啊,燕子只有在春天才会来到
我们的身边,请同学们翻开课本,默读文章第 二小节,找出春天有哪些景物,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请你在文章中标注出来。”在学生回答过程中我进行 提炼板书(板书:风、雨、柔柳、花、草、叶)。
【设计理念: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十分 重要的地位,新课程要求学生在小学语文
学习的第二学段初步学会默读,通过我的问题引导,学生有目的 地默读,训练阅读能力。】
“这么美的花,这么美的树,这么美的柳丝,它们是怎么来到春天的呢? ”结合课文语境以
及板书,学生理解“赶集、聚拢”这两个词语,体会作者用拟人的手法描写的烂漫无比 的春天。
在同学们沉浸在美丽的春景中时,我询问学生:“你们喜欢春天吗?是啊,我们班的同学都
被这美的景色吸引去了,南方的小燕子也按捺不住了呢。”生齐读:“那么伶俐可爱的小燕子,也
由南方飞来,加入了这个光彩夺目的图画中,为春光平添了许多生趣。”
【设计意图:我通过直观 的动画、有针对性的问答、入情入境的范读使学生体会燕子对于春
天的作用。学生沉浸在我创设的情境中 自然学的轻松。】
2.赏读感悟,发现燕子美。
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下面问题:文 中哪个自然段写了从南方赶来的小燕子?写了燕子的哪
些方面?各自有什么特点?这样一只小燕子给你一 种什么样的感觉?引导学生细读描写燕子外形
3


的句子。在读中“ 品”,在“品”中读。在“品”中培养孩子的语感,熏陶孩子的情感,归纳出燕
子活泼可爱的特点。教师 跟进板书。
我问学生:有谁可以把燕子这种活泼可爱的感觉读出来?谁愿意来试一试?并且提示: 其
他同学认真听,你认为哪个地方可以读得更可爱?学生读得不到位的地方,我来范读。请学生朗
读的同时,根据学生朗读内容在黑板上画出燕子的简笔画。通过简笔画的形式,学生较为直观地
明白从 整体到部分的写作顺序。
(四)自主探究飞行美、停歇美
1.学习第3—4小节的要求是:
①燕子飞行时美在哪儿?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
②你们认为这一节是按照什么顺序写景的?
③从燕子的叫声中你想象一下它们可能在说什么?
在学生交流完展示问题答案的同时,教师跟进板书(飞行美:快 )。
2.学习第5小节的要求是:
你们觉得这一节哪些词句写得特别美,为什么?
在交流过 程中,我利用学生的探究发现紧扣文本主题,从文本出发,从文字入手,用换词法、
情景设置法、图片感 受法等不同的方法自主理解词语,适时引导学生在语境中学词,交流讨论,
感受词语意蕴,不断深化对文 本主题的认识。
例如:对比品评:“斜”字把燕子飞行的特点写出来了,给人又快又轻的感觉。杜甫曾 经写过
这样的诗句:“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斜”字不但写出燕子飞行轻快,而且写出燕子飞行 的
优美姿态。“掠”表现了燕子飞行速度十分快,飞行技术高超,突出燕子为春天增添的情趣。
3.再读第3—5小节,在语境中感受燕子的动态美和静态美。教师跟进板书(动静结合)。
(五)总结归纳,升华情感
我让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说一说春天吸引你的地方。从课内到 课外,从阅读到表达,让学
生更深切地体会到春天的美好,形成保护环境珍爱大自然的意识,进行情感教 育。
(六)扩展延伸,自由创作
《语文新课程标准》重视拓展学生的思维,发展创新能 力,针对本课的内容我设计了以下
课后作业,体现学生的自主选择性:
仿写:你最喜欢什么动 物。它长什么样子,请你模仿举一反三写燕子的写法,抓住小动物的
特点,写一段话。(运用第一段写作 方法,学以致用)
积累:在文中找出你喜欢的优美词句,工整的整理到你的摘抄本上。(注重积累)
绘画:想象心目中的燕子,画一幅《春燕图》,在下节课的学习中展示。(文章与感悟相结合,
文即是画,画也成文)
【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是整篇文章的袖珍版,是直观教学的体 现。在这堂课中,我设计了词语式的板书
形式,力求突出重点,做到简明概括。我的板书设计如下:

羽毛—乌黑发亮
外形 翅膀—俊俏轻快
尾巴—剪刀似的 平添生趣
飞行——斜飞、横掠 有趣的图画
停歇——几痕细线上的小黑点

3荷花
【说教材】
1.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的《荷花》。
本单元所安排的课文学习都是与生活相紧密联系,既写景,又透露出情,很好地做到了人与
4


自然的情景交融。让学生在接触自然、感悟自然的同时,能够更加地热爱生活 、热爱自然。《荷花》
这篇课文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比较经典的一篇记叙式写景课文,本文写了作者 叶圣陶爷爷在
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并展开想象的事。作者寥寥400个字,把满池荷花的美表现得淋 漓尽致,
同时也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作者因景美而入情,以情深而观景,由景入情,情景
交融,不仅写出了荷花的丰姿,而且突出了荷花的神韵,使读者既赏心悦目,又有身临其境的感
觉。
2.说教学目标
(1)能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感受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养成积累语言的良好习惯;
(3)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 语言表达能力,能让学生欣赏荷花的美丽,体会大自然的神奇美
妙,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重点、难点:
(1)理解荷花开放时的种种姿态,体会荷花的美。
(2)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说教法和学法】
在讲这篇课文的时 候,我会依据本课的性质及小学三年级学生的身理、心理特点和一些教学
理念,特设计如下教法、学法。
教法:我是这样来教这篇课文的。本堂课以情感为纽带,在这里,我就会注重以读为本,顺
学而 导,品词析句,读中体验,读中想象,读中悟写,读写迁移。通过多种形式、多个层次的朗
读,引领学生 走进文本。
学法:关于在学生如何学的方面,我会以学生为主,把课堂还给学生,并且给予学生充足的
时间自主阅读,圈圈点点,批批注注。在读、说、想、写、背的语文实践中不断夯实学生的语文
素养。
【说学情】
三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但他们的生活经验毕竟有限 ,对文中描绘的荷
塘美景,仅凭想象难以深刻感受,需要教师提供直观的图像帮助理解。所以在开始学习 课文之前,
我会出示一些荷花的图片,来提高学生对课堂的注意力和兴趣。
【说教学过程】
那么根据教材特点以及学生实际情况,在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四个环节:
(一)第一环节 在初读课文和激发动机中——入情
对于小学中年级的学生,他们对新课的学习大都会形成一种期盼的欲 望和关注的心理。因此,
我会以谜语导入新课,学生的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 ”的良好课堂基
调。这样我的教学也因为学生的入情,而进入了积极的状态。然后,请学生谈谈有关荷花 的知识,
唤起对荷花美的回忆,谈话后揭示课题
(二)第二环节 在感受课文描写的形象中——动情
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学生的情感总是与他们对教材的认识相连。而 作者的情感是寓于他们
所描绘的对象之中的。因此,重要的一环是要让学生去认识、去感受教材寓寄情感 的形象。因而,
我会在引导学生从初读进入细读的过程中,饱蘸着情感,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去描绘,用 图画的、
音乐的、表演的艺术直观,让学生仿佛看到、听到,整个心灵都感受到,在学生眼前再现课文中
描写的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形象。
教材中有一幅精美的插图,形象地描绘了几种不同姿态的白荷 花和碧绿的荷叶,色彩清丽,
充分展示了荷花素洁、高雅的本色。我依据这个材料制成鲜活的课件进行展 示,并可以配上富有
感染力的语言去描绘。
“那么我们课文哪一自然段具体写了荷花的美?” 从而引入第二自然段的学习。在第二自然
段中,因为优美的句子比较多,所以我就会让学生来进行比较阅 读,读一读,你认为哪个句子写
得最好。
(三)第三环节 在领悟课文的神韵中——移情
学生在感受课文形象为之动情时,情感趋向高涨,应牢牢把握,并顺势将教学过程推进,从
5


细读进入精读。所谓精读,即读课文精彩片段词句,读出其神韵。课文语言不 仅承载着人、事、
景、物的形象,更重要的是通过形象寄托着作者的情感。因此精读时要将学生的情感移 入课文描
写的对象上,从而使已激起的情感深化。
我通过三条途径将学生的情感引向深层,产 生移情。1.借助比较区别;2.借助想象展开;3.
借助语言媒介。
课文第三自然段中没有对荷花的“姿势”进行具体描写,因此我设计了以下环节:
1.看图想象说话,“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有的 ,有的 ,还有的 。”
小组讨论,指名说,集体评议。
2.指图引读这一自然段最后一句话。讨论:作者为什么 把这一大幅画看作是“活的画”呢?
用这么美的词句来描写荷花,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这样的设计, 既锻炼了学生的想象力,又
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而且加深了对荷花美的认识,使学生更深地体会受到 作者对荷花强烈的
喜爱之情,可谓一举三得。
(四)第四环节 在表情朗读和语言训练中——抒情
表情朗读是抒发学生内心感受的一种常用形式。表情朗读虽然读的是 作者的语言,但包含了
学生自己的主观感受。他们往往用恰当的语气、语调、语速来表达,抒发他们对作 品中人物、角
色、场景的情感。
因此,在课文第二、三自然段中,我都设计了表情朗读。特别 是第二自然段,还安排了背诵
训练。在反复品读欣赏后,荷花之美跃然纸上。此时,学生的情感愈加热烈 ,这一背诵环节,不
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语言文字美的品味,而且促进了学生对优美语汇的积累内化,从 而更好地抒
发了学生的情感。
在课文的最后,我会让学生富有感情地来朗读整篇课文,以达到 对本文的情感升华。“学生—
—教材”之间的情感桥梁就是教师,由教师来传递情感,让学生随着教学过 程的推进,入情,动
情,移情,抒情。学生在充满情感的课堂教学中学会热爱生活,追求美好。
五、拓展延伸:
在本篇课文学习的最后,我会让同学们来赏析一下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 ,和同学们从中
一起体会并感悟这篇散文,来感受荷花另一种静谧的美。
六、板书设计: < br>好的板书不仅起着举纲张目的作用,还有画龙点睛的作用,为了更好的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
重点, 我设计了如下板书:
闻到 清香
荷叶:挨挨挤挤、碧绿
荷花 看到 冒、展开、露、饱胀 一大幅活的画

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

回到现实
七、作业设计:
1. 流利地背诵课文第2—4自然段。
2. 假如你看到了一池荷花,你会如何想呢,以此来写几段话。

4昆虫备忘录
【说教材】
《昆虫备忘录》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一 单元中的一篇课文,文章抓住了蜻蜓、瓢虫、
独角仙、蚂蚱的特点进行介绍,教给了人们知识,表达了对 生灵的喜爱之情。
【说学情】
只有了解读者的阅读现状,才能充分发挥文本的魅力。经过了 两年多的学习,学生已经积累
了一些识字的经验,学习重点逐渐向阅读过渡,也掌握了一些阅读方法,如 :朗读、默读;借助
6


图画、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等。 但是孩子们对于事物的观察还远远不够,对于昆虫的
了解更是少之又少,体会昆虫的可爱,是一个难题。
【说教学目标】
基于对学情的分析,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发展需要,结合课文内容,我预设了以下教学目

1.熟知字词句,有感情朗读课文,积累优美语句。(知识目标)
2.学习作者观察描写事物的能力。(能力目标)
3.感受这四种昆虫的特点,培养热爱生灵的思想感情。(情感目标)
教学重点:
了解蜻蜓、瓢虫、独角仙、蚂蚱等昆虫的特点。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在观察的基础上如何抓住昆虫的特点进行描写的。
【说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我通过创设情境,加深体验,使学生受到情感熏陶,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
兴趣。
2.赏读教学法:运用自主感知朗读法、抓关键词品读法、设置情境悟读法等进行不同层次、
不同方式的朗读训练,让学生充分地自己读,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读中
积累语 言,学习表情达意的技巧。
3.图文结合法:充分利用教材的插图资源,以直观的方式,引导感知蜻蜓、瓢虫等昆虫的
外形特点。
4.小组合作学习法:我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每个小组根据学习卡的要求研读文章段
落,在小组合作中体会文章情感,在合作中发现文章的写作特点。通过分析讨论主动地获取知识,
从而培 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创新精神和学习探究问题的方法。
【说教学手段】
我准备用多媒体、 板书、动画、简笔画等手段辅助教学,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开放而富有活
力的学习氛围,让孩子们拥有充 分的交流时间,提供展示的机会,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说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昆虫的图片,让学生说说认识哪些昆虫。
2 .师导入:同学们,你们都喜欢可爱的小动物吧?那有人喜欢昆虫吗?了解这些昆虫吗?今
天,就让我们 跟随着汪曾祺大师一起去认识一些有趣的昆虫朋友吧。
(二)学习第一部分——复眼。
1. 明确蜻蜓有复眼,让学生了解“复眼”是什么。(复眼是一种由不定数量的小眼组成的视觉
器官,主要在 昆虫及甲壳类等节肢动物的身上出现,同样结构的器官在双壳纲身上也有出现。)
2.学习第2自然段,提问“凡是有复眼的昆虫,视觉都很灵敏。”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1)教师引导:同学们可以联系下文的内容来思考,看看这句话后面接着写了什么,和这句
话有什么 关系。
(2)指名回答。
(三)学习第二部分——花大姐。
1.请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第5—7自然段,说说这一部分介绍了瓢虫的哪些内容。
2.学习拟 人句——“折好它的黑绸衬裙”。“收拢硬翅”形象地写出了瓢虫落下来的动作,也
流露出作者对瓢虫的 喜爱之情。
(四)学习第三、四部分——独角仙和蚂蚱。
1.让学生了解独角仙的外形特征,初步感知“独角仙是昆虫里的霸王”。
2.重点研读“可 能”“约”等词,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使用“可能”“约”体现了说明文的
准确性。)
3.借助图片帮助学生理解蚂蚱为什么叫作“挂大扁儿”
4.研读句子,感受作者认真的观察态度,学习如何把事物写具体、写生动。
7


(五)布置作业
仿照作者描写昆虫的写法,写一写你喜欢的动物或植物。
【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是整篇文章的袖珍版,是直观教学的体现。在这堂课中,我设计 的板书形式,力
求突出重点,做到简明概括。我的板书设计如下:

5守株待兔
【说教材】
《守株待兔》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本单元课文都是寓言故事 ,即通过
寓言讲述一个道理。《守株待兔》讲的是古代宋国有个种田人,因偶然捡到撞死在树桩上的野兔 ,
从此他就守在树桩旁边,期待着再捡到兔子,结果不但没捡到野兔,田里的庄稼也全完了。这个
故事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都不要心存侥幸,不要指望不劳而获。
【说教学目标】
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拟定以下教学目标
1.认识1个生字,会写“守、株”等9个生字。
2.理解重点字、词、句的意思,领会寓言传达的寓意。
3.背诵课文,能够熟练地将故事讲给别人听。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能对照注释读懂课文内容,并懂得其中蕴含的道理。
理解“守株待兔”的寓意是教学的难点。
创新点:
为突破教学难点,让学生创造性 地学习,我认为可采用以下方式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
(1)图文结合,学生模仿动作,理解词意 ;
(2)做实验,体验“守株”的结果,从而揭示寓意;(3)设计“种田人认识错误”,启迪学生< br>创造性地想象,深化认识。
【说教法】
根据寓言故事的特点及本课文言文的语言特色 ,教学中以“拾兔”为线索,以读代讲,以读
促学,让学生在读中悟情明理,打好自主学习语文的基础。 再有,学生喜欢直观、形象、生动的
画面,为贴近学生实际,可采用简笔画、动片演示等手段,激发学生 学习兴趣。依据新课标的精
神,我运用了表演法、实践法等教学方法,激励学生全面参与,主动学习,培 养创新能力和实践
能力。
【说学法】
新课标要求,语文课程一定要使学生“掌握最 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学生掌握了正确的学习
方法,就会产生两个飞跃:一是由“学会”变为“会学” ,二是由“被动地学”变为“主动地学”,
达到“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的理想境界。其学习效率就 会大大提高,做到事半功倍。指导学
生自由选用“读、说、背、演”等学习方法,结合比较朗读、想象情 境、直观理解、做实验等学
习方法,真正达到“教是为了不教”这一教学的最高境界,在阅读习惯方面, 着重培养学生解疑
阅读,学会自学,学会积累的良好习惯。
【说练习】
积累和运用 是新课标强调的又一重要内容,在这个环节中,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点,
精心设计练习,训练学 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1)学生听老师范读,听学生朗读,在听中感悟语
言;(2)动画演示种田人拾 兔后的心理,抓重点词让学生练说;(3)个别读、齐读、小组读、比
赛读、引读等形式达到读书百遍, 其义自见的效果;(4)课后布置让学生续写故事,延伸课文的
内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说过程】
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新课标和教材,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 ”的教学
思想,体现以读为本,以读促学的教学方法,注重看、听、说、读、练的教学思想,可安排一个
8


课时完成。下面具体说教学步骤:
(一)启发谈话, 引入新课。从学生实际生活中,所见到事物谈起,说有没有妄想过不劳而
获的成功,引入课题,释题质疑 。
(二)图文结合,理解词意。借助工具书和课本中的注释,理解词和句子的意思,尝试着用
自己的话翻译课文。
(三)指导朗读,启发想象。
(四)突出重点,解决难点。
1.课文写的是谁的故事?(一个宋国种田的人)
2.理解“走”在课文中的意思是“跑”,与我们现在常说的意思不一样。
3.这个宋国人为 什么要“守株待兔”?(因为他尝到了不劳而获的甜头,就不想再付出劳动
了)
4.故事的最 后,这个宋国人为什么会“身为宋国笑”?(因为农夫只想着不劳而获,守着树
桩等着兔子送上门,这种 愚蠢而又贪婪的想法引人发笑,所以会被笑话。)
5.你从这个故事中懂得了什么道理?(做事不能想 着不劳而获,天上没有掉馅饼的事情,要
靠劳动和付出获得最真实的汗水,这样的果实才是最甜美的。)
(五)总结学法,引导自学。检查效果,完成练习。
(六)角色表演。假设情境,创造思维,练说:种田人认识错误后的情境。
(七)归纳总结,提示寓意。
【说板书设计】
一个好的板书,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能把课文的思路、教师的教路、学生的学路融为一体,
本着板书为教学服务的目的,板书如下:
兔 碰 株 死
人 守 株 一无所获

6陶罐和铁罐
【说教材】
《陶罐和铁 罐》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中的一篇寓言故事,它趣味性强,寓
意深刻,讲的是国王御厨 里的两个罐子的故事。铁罐自以为坚硬,看不起陶罐,经常奚落它。而
陶罐却不与它计较,埋在土里许多 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为文物,而铁罐却不复存在。故事告诉我
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待别 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理解课文说明的道 理,学会全面地看问题,懂得要多发现别人
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二是继续学习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 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童话故事三年级的孩子已经接触了不少,他们想读、乐学,但要理解 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却
有一定的难度。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及教材特点和本班学生实际,我确定以下教学目 标
1.认识“陶、罐”等10个生字,会写“骄、傲”等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国王、骄傲”等词语。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抓住文中描写人物动作、神态和语言的 句子,体会铁罐的傲慢、蛮横无理和陶罐的谦虚有
礼、不软弱。
4.读懂课文内容,学习正确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
【说教法】
1、指导观察法
遵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充分发挥文中插图的作用,以图带文、图文并茂,既激发了学生的兴
趣, 也自然地加深了对课文的学习。
2、表演教学法
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表演读,旨在 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调动学生的兴趣,诱发学
生的情感,使他们投入课文所设置的情境中。
9


3、鼓励欣赏法
教师及时的点评,甚至学生之间的互 评,都是以鼓励、欣赏为主,主要是激励学生充分地展
示才能,满足他们希望得到赞许,体会成功的心理 特点,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增强朗读的信心。
【说学法】
1.合作学习法
在学 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注重讨论、交流、合作、体会。让学生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同时,
能联想自己已有 的知识积累。
2.美读训练法
以“看”“听”“说”“读”“悟”为主要训练方式,把“读 ”的训练贯穿在整个教学中,通过
师与生、生与生面对面地提高、思考、讨论、交流、体会、练读逐步实 现教学目标,让学生在具
体的阅读实践中得到锻炼。
【说教程】
(一)看图谈话,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读童话故事吗?说说你读了哪些童话故事?(学生 自由发言)今天我们一起学习
一个童话故事(随机课显:陶罐和铁罐的图片)你认识他们吗?在学生叫出 他们的名字后出示课题,
引导学生换偏旁识记“陶”,并指导书写“陶”。 童话故事对于三年级的学 生而言极有吸引力,
让生说说读了哪些童话故事?更能激起学生不吐不快之感,我想此时孩子们的兴趣已 被激发,再
加上看了立体的、鲜活的图片,孩子们会迫不及待想接触文本,想了解故事的来龙去脉。此时 ,
我抛出一句:他们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故事?去读读第6课就明白了,就这样我巧妙地把孩子引入自主阅读状态,这样就进入了第二个环节。
(二)读通课文
读通课文是理解课文的基础 ,在这一环节,我主要给足时间与空间让学生自主阅读文本。在
阅读中,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并运用 已掌握的方法自主识记生字词。学生是带着自己的经验
与感受与文本对话,对文本的解读带有很强的个性 化,因此我让学生读通课文后说说“你读懂了
什么?”,这里,我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地交流读书 体会,在点评中,我做以下的点拨,以
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1.在学生发言中,注意让学生读好文中人物的对话。
2.对字词有不明白之处,可让学生之间相互帮忙,充分利用学生自己的资源。
(三)抓住对话,深究“人物”的内心活动
这一环节是教学的重点,有了前面的铺垫,我首先 出示词语(骄傲、傲慢、谦虚、轻蔑、恼怒、
宽容、不再理会)在学生齐读后进行分类,随机板书。 < br>然后引导学生再次走进文本,读读课文,找找、画画从哪些语句看出铁罐的傲慢、骄傲,陶
罐的谦 虚、宽容?在学生汇报交流中,我主要做了以下点拨引导:
1.理解一些词语的意思,如“奚落”,我 先让学生说说“奚落”的意思,然后引导学生联系生
活说说你曾在什么情况下奚落过谁?或你曾受过谁的 奚落?
2.用指名读、师生合作读、评议读、赛读、加动作表演读等多种方法读好人物的对话,重点< br>指导读好以下几个句子:
(1)“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陶罐争辩说,“我们生来 就是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
相碰撞的。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就比你差。再说……”
(2)“ 住嘴!”铁罐恼怒了,“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
片,我却永远在 这里,什么也不怕。”
此环节,我引导学生多种方式读课文,学生在一次又一次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 走进了人物
的内心,感悟了人物的品质,也潜意识领悟了故事的道理。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领略了 祖
国语言的精妙。学生不仅积累了语言,还提高了思维能力,自主能力。此时,学生已取得获得知
识的快乐,也更加关注了陶罐和铁罐的命运,于是我以“陶罐和铁罐的最终命运到底如何?”这一
问题 过渡到下一部分内容的学习,即默读课文10---- 17小节内容,重点抓住人们对陶罐赞赏的语
言及陶罐说的话,感悟陶罐的品质。
(四)延伸文本
10


我说:“如果此时陶罐与铁罐就站 在你面前,你想对谁说句什么话?学了课文你想对自己或身
边的谁说句什么?”请选择其中的一个话题写 写。(这样不仅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也在写话中明
白了道理,突破了难点,同时也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 到了教育,还提高了学生写作的能力。)
(五)布置作业,读写结合
我说:“如果陶罐和铁 罐再次相遇,他们之间又会发生什么故事呢?”请你也来当一回童话大
师,写一写这个故事,写完后读给 爸妈听,让他们给你打打分。(这个作业为指导学生写作指明方
向,长期这样训练,学生的写作水平一定 得以提高)

7鹿角和鹿腿
【说教材】
《鹿角和鹿腿》它是部编版版小 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这是一则寓言故事,
出自著名的《伊索寓言》。课文按事情发展 的顺序,生动记叙了鹿在池塘边欣赏自己两束美丽的角,
抱怨细长的腿,狮子扑来了,鹿四条细长的腿让 它逃脱了,而美丽的角却让它险些送命,这个故
事告诉我们: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不要因为它的长处而 看不见它的短处,也不要因为短处而否
定长处。
【说学情】
三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一 定的阅读方法,初步具备了独立阅读和与他人交流阅读感受的能力,
但他们阅读经验尚停留在感知层面, 对文章的寓意还不能准确把握。
【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和学生的特点,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理解鹿对自己的角和腿的前后不同态度。
3.体会故事中的寓意:尺有所长, 寸有所短。不要光图外表的美丽,更要讲实用和它的存在
价值
【 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鹿对自己的角和腿的前后不同态度。
难点
能够结合自己生活当中的实际来理解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说教法学法】
培养学生 良好的人文素养和语文素养,以及自主合作精神、创新精神,是新课标的重要的理
念,为了体现这一理念 我运用了“情景教学法”“合作法”“朗读点拨法”来展开我的教学,构建
开放而富有活动的语文课堂。 教学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
代替学生的学习。所以我运用了朗读感 悟法,合作学习法来使学生披文,入境,入情构建新知,
做到听、想、讲、读的有机结合。
【说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谈话导入。
1.先出示课文画面,引导学生观察美丽的鹿。
生动的画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 的积极性,这就让这堂课成功了一半,在让学
生观察鹿的同时也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 能力。
2.教师谈话导入。
课文中的这只鹿它欣赏自己的身段和鹿角,却报怨自己的腿长得 不好看。可一只狮子的出现
却彻底地改变了它原先的看法,
3.板书课题、读题。
(二)初读感知,扫清障碍。
1.先请学生自由读文,找出生字,同桌之间互相认读生字。
2.小组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全班讨论解决。
11


这样就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自己掌握生字、自己提出问题。
(三)品读课文,读中感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 情趣,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
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会逐步加深,所以在此环节中我重视朗读,让学生 充分地读,让学生在
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感受到美的熏陶。
1.用上提示的词语,让学生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生自由回答。降低了概括的难度。
2.鼓励学生充分地朗读课文,注意语言的朗读,语气要有所区别,先让学生采用自由读、小
组读的方 式,让学生自读自悟。这样就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3.全班讨论、交流,可采用个别读、小组读的方式。
记得《语文课程标准》中有一句话这样 说道:“应尊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在朗
读训练中,我鼓励学生读出对文中情感的不同体验 ,并结合具体语段来说说自己的朗读体会,充
分表现出自己的个性。同学之间互相评论,相互促进,更加 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同时,教师随机点拨,如第一段、二段,要读出鹿的悠闲和发现自己水面倒影的惊 喜。第三
段和第四段是鹿对自己的角和腿的不同评价,要读出截然不同的语气,对角的喜爱、赞美:“啊 ,
我的身段多么匀称,我的角多么精美别致,好像两束美丽的珊瑚!”要读出自我欣赏,自我赞美的感情。“啊!”“多么”“多么”拉长读,抒情一些。而对腿,则是不满和报怨:“哎,这四条腿太细
了,怎么配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呢?”要读出叹息、报怨是情绪,“哎,太细了。”强调低语速慢,
“ 怎么”感情强烈,要表达出内心的不满,在对比朗读中区分两种不同的态度和感情。第五段和
第六段,情 节紧张,变化快,“忽然听到”“猛一回头”“哎呀”“正在追逐”朗读时要语速加快,
突出形势的危急 。
在每次学生说体会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边试读边说体会,越具体越好,说完后,让他完整地
示读一遍,鼓励学生加上动作,可适时引导学生指导集体朗读该句,这样就做到了在读中悟,在
读中学, 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四)心灵对话,交流体验。
1.我先创设说话情境:“同学们 ,通过合作研读,你们一定会有所启发吧!”引导学生打开思
路,放开思路,放开谈,可以就课文的内容 谈,也可以联系实际举生活中的实例,说说自己的体
会。要鼓励学生生活中类似的实例来说明自己的观点 。充分让学生思考,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见
解。
2.还可以引导学生把课文和《陶罐和铁罐》作比较学习,把两篇课文联系起来说说共同之处。
这样通过交流,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都得到了一定的锻炼和提高,通过比较,学
生的思路和 视野会更加开阔,同时也学会了用多种方式来进行阅读。
(六)拓展延伸,鼓励展示。
启发学生阅读兴趣,谈一谈寓言故事《伊索寓言》
通过这一环节又再次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8 池子与河流
【说教材】
本课是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池 子与河流》是一首寓言诗,描述了池子
与河流的对话,文章巧妙运用对比烘托人物形象。文中的对比,分 为两个方面,一是生活态度的
对比,池子贪图安逸,沉迷享受,而河流积极进取,奔流不息;二是不同结 局的对比,池子枯干,
河流长流不断,通过鲜明的对比,赞美了河流积极进取的精神。
【说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能够正确读写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懂得河流长流不断,池子一年年淤塞的原因。
3.学习“河流”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说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2


了解河流长流不断而池子却一年年于思的原因。
难点:
体会“河流”与“池子”两种截然不同的处世态度,学习“河流”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说教法】
1.美读感悟法。
本文是一首寓言诗,读起来朗朗上口,因此“美读” 是本课最重要,也是最主要的方法。“阅
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实践。” 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更不必要过
多的讲解分析,最主要让学生多读,同时教师要巧妙地借助课件,借助 对学生读书的评价,帮助
学生在读中去感受、领悟,使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中所描绘的鲜明形象,引起学 生对课文中描述
的事物与情景的关注,入情入境,促进学生自悟自得,受到美的熏陶。
2. 多媒体情景法。
因为小学生生活经验少,但好奇心强,容易激发兴趣,因此,我运用电教手段,创设多 种情
景,展示课文相关图片,使学生完全置身于课文所描述的情景的同时,轻松、愉快、积极、主动的学习。同时,形象直观的课件展示,有助于学生读懂课文,感悟到语言文字带来的美,体验到
发现 的乐趣,也有助于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3. 质疑问难法。
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恰当的手段质疑问难,能激发浓厚的思考性趣和创新思维。
【说学法】
语文学习教无定法,重在得法,施教之功,贵在导学,因此,语文学习不仅要帮助学生学习
和掌 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求知,让学生学会学习方法,变“我学会”为“我会学”。
【说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课题
池子和河流是邻居,河流每天奔流不息,池 子却安于享受自己安逸的生活,他们的生活方式
不同,各自的命运也截然不同。让我们共同走进文中去看 看河流和邻居池子的对话,去了解他们
不一样的人生轨迹。
(二)初读课文,认读字词。
1.学生自主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圈出生字。
2.教师指名读,检查朗读情况。(正音:忙碌、遵循、实验等)
3.教师领读,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并相机正音。
4.小组选出代表,朗读课文,教师给予评价。
(三)情境教学,解读文本。
1.学习诗歌第1—5节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诗歌,并说说诗歌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预设:(拟人)
(2)“你一会儿背着沉重的货船,一会儿驮着长串的木筏,”这里连用两个 “一会儿”表现了
什么? (PPT出示河流繁忙的图片,引导学生理解)
预设:(表现河流十分忙碌,再现了河流承载着沉重的货船、长串的木筏的景象。)
PPT出示“一会儿……一会儿……”句式,让学生练习口头说话。
A.小猫钓鱼三心二意,它一会儿————,一会儿————。
B.天上的云真是多变,一会儿————,一会儿—————。
2.“你几时才能抛开这样的 生涯?”(激趣提问:这是个什么句式?池子为什么会提议河流“抛
开这样的生涯”?
2.学习诗歌6—10节
(1)学生分角色有感情朗读诗歌6—10节,思考下面问题:
A.“在睡梦中推究哲理”说明了什么?
B.河流为什么受到尊重?
C.池子与河流的下场有什么不一样?请学生代表发言。
D.为什么说才能一旦让懒惰支配, 就会“一无所为”呢?(相机解释“懒惰”的意思,让学
13


生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想。)
(2)举行多种形式的朗读比赛(男女生读、开火车读、小组读、配乐读)
(四)说作业
1.课后将诗歌朗读给爸爸妈妈听。
2.收集其他关于勤奋上进的小故事。

9古诗三首
【说教材】。
本课有三首古诗。宋代诗人王安石的《元日》一诗中作 者通过“爆竹声”、“屠苏酒”“换桃
符”以及开始送暖的春风等新年特有景物的描绘,展现了人们在春 节的欢快情景和万象更新的情
景。结句“总把新桃换旧符”既是写当时的民间习俗,又寓含除旧布新的意 思。这首诗是通过新
年新气象的描写,抒写自己执政变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和乐观自信的情感 。《清明》一
诗中作者杜牧描写的是中国传统节日清明时节的景象,借春雨绵绵寄托了作者对逝去亲人的 惆怅
感伤无限哀思。这是一首叙事诗,寓情于景,同时这也是一首七言绝句,语言十分简洁,通俗易懂,音韵和谐。《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是盛唐著名诗人王维因重阳节思念家乡的亲人而作。
诗 人一开头便紧急切题,写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
倍加。接着 诗一跃而写远在家乡的兄弟,按照重阳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怀念自己。诗意反复跳
跃,含蓄深沉,既朴 素自然,又曲折有致。“每逢佳节倍思亲”千百年来,成为游子思念的名言,
打动多少游子离人之心。
【说学情】
这是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课文,这三首诗有些孩子早已熟读成诵,所以在读准字 音上无须
多费工夫,关键是让孩子去体会诗所描绘的意境美,去初步领会诗文所蕴涵的哲理。若要三年级
的学生单凭诗句来领会诗文的意境是有困难的,所以我将诗歌的意境美与诠释图片等结合起来,
充分利用插图来展现美,联系生活实际发现美,进而动情地表达美。
【说教学目标】
1.认识“屠、苏”等7个生字,会写“符、欲”等11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默写《清明》。
3.理解重点字、词、句的意思,感受古诗的语言美,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
【说教法】
1.运用情境教学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己学习,运用多媒体,动用多种感官,
进 入到诗人描绘的情境中,体会诗句的意境美。 2.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教会学生学习,
寓学法指导于教学的全过程。
3.坚持“ 读悟结合、读写互动”的教学理念。以读为主线,在读中理解诗意,感悟文化,体
会诗情,并朗读出古诗 不同的味儿;以写为训练,把“写”挤进课堂,丰满文本,丰厚文化。
【说教学过程】
《元日》
(一)理解“元”字,导入解题。
1.理解“元”字:每年的1月1日叫元旦,知 道是什么意思吗?(元:第一,开始。旦:字
形告诉我们是地平线上升起的太阳,是早晨的意思。元旦就 是公历一月一日。)
2.导入解题:今天我们要学的一首古诗就叫《元日》。题目意思是农历正月初一 ,就是我们现
在的春节。如果你用这个题目来写作文,你会写什么?(写春节做什么,写出春节的快乐。 )
(二)朗读背诵,理解诗句。
1.背诵古诗:短短的4句28个字,能背下来吗? 2.理解字词:哪些字词的意思你懂了?哪些字词的意思还不懂?(“一岁除”、“入屠苏”、“瞳
瞳日”可能要引导学生理解)
3.说说句意:能连起来说说诗句的意思吗?(只要学生理解,说通就行,但要做到字字落实。)
在爆竹声中,除去了旧的一年,迎来了新的一年。春风送了温暖,人们欢快地喝着屠苏酒。
14


旭日的光辉普照千门万户。人们总是把新桃符换去旧桃符。
4.感情朗读:
(1)读出节奏味:古诗朗读讲究节奏、重音,一般七言绝句朗读的停顿、重 音有规律,停在
第四字后,重音落在第五字上。我们来试试,读出节奏和重音。
(2)读出欢快味:这首诗的基调是欢快,要读出欢快味,把欢快味读到你的脸上。
(三)读写互动,感受文化,体会诗境。
1.过渡圈画:春节,中华民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 蕴含着丰富的节日文化。从诗句中就能知
道春节做些什么,请圈画出有关词语。(放爆竹、喝屠苏、换桃 符)
2.感受文化:能说说这样做的起源、目的,以及发展到现在的表现形式吗?(学生交流,教师点拨,概括板书)
小结:春节,是一个祈求平安的节日,是一个欢乐祥和的节日,是一个充满浓浓文化味的节
日。
3.形象描述:王安石用诗句呈现了一幅欢乐祥和的节日画面,读读诗句,看看插图,想想生
活 ,用你的笔来具体描述其中一个画面。(引导学生先说后写,灵动生成。以下是学生交流写话情
况的预设 )
画面示例:亲朋相聚,喝酒是必不可少的。大家纷纷端起酒杯敬酒祝贺,这个说祝你身体健
康、合家欢乐,那个说祝你事业兴旺、恭喜发财。真是人人妙语连珠,个个喜气洋洋。
4.感情朗读: 现在要读出文化味,应该读好哪些词语?(爆竹、屠苏、新桃、旧符)读时可
以摇头晃脑,把文化味读到 你的头上。
(四)拓展探究,走进诗人,体会诗情。
1.简介诗人,体会感情
( 1)过渡激疑:我们理解了古诗,感受到了春节的欢乐气氛,春节的万象更新,春节的文化
传统。难道王 安石就是为了告诉我们这些吗?这还要联系诗人写这首诗的背景来体会。
(2)简单介绍诗人。
2.体会诗情:这首诗就是在王安石变法之初写的,是为了表达自己变法成功的喜悦和自信。
(1)诗句中处处都能看出来,我们先来关注一些重点词语。(教师可以先示范,再由学生交
流)
(2)有了这些新的发现,我们可以把每句诗的意思用上“改革或新法”来说说。
3.感情 朗读:现在我们应该读出诗人的自信味,要读好哪些词语?(爆竹、春风、瞳瞳日、
新桃)读时可以加上 动作,把自信味读到你的手上。
《清明》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教师:播放课件(课文配套光盘中的图片+民乐《春天》 )教师朗读《清明》。并请学生评价这
首诗哪些字词用得好。
学生:欣赏图片、音乐及教师朗读,思考并回答问题。
教师:小结,多媒体展示课文对本诗的评价。
“纷纷”(“纷纷”一词正是《清明》绝句中的“诗眼”,那么何谓“诗眼”?)
比较:纷纷之雪──大
纷纷之雨──细
揭示了诗歌形象春雨的特色
比较:春雨:“天街小雨润如酥”
夏雨:“如倾如注”
秋雨:“淅淅沥沥”
小结:揭示了春雨独特境界:春雨寒冷,侵袭了开放的花朵,春雨迷蒙,像烟 雾般笼罩着柳
树。“纷纷”体现的正是这样一个凄迷而又美丽的境界。通过对“纷纷”这个词语的品味, 领会了
诗歌所描绘的“景”:春雨的特点与境界。“纷纷”还形容了行人的心情,凄迷纷乱的心情,由何
而来。
“行人”“断魂”:
15


通过 品味这两个词语,作者体会了诗歌的“情”:清明时节,应当是家人团聚,悼念已逝亲人
之际,可自己却 孤身行路,不免触景伤怀,又加上细雨纷纷,更增加了愁绪。
小结:通过品味“纷纷”“行人” 和“断魂”,我们体会了诗歌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艺术境
界。这正是我国古典诗歌中寓情于景,情景交 融的一种绝艺。
揭示了“遥”的妙处:不远不近的距离,包含了含蓄无尽的兴味,引起无穷想
“杏花村”
美丽的杏花深处的村庄──增加了诗歌美感,引起无限想象。 小结: 诗歌到此戛然而止,
可是通过对这两个词语的品味,我们发现诗歌言已尽而意未完,它留给我们一个广阔 的想象余地。
学生齐读: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魄。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二)展示信息,引发思考。
学生:各小组演示课件,汇报收集整理后的材料。其他学生记录和自己所收集不同的观点。
教师:总结评价,简要概括。
(三) 分组活动,构图绘画 。
学生:分四 个小组活动讨论,根据自己的想象,给《清明》这首诗配一幅插图。并通过投影
仪展示
教师:做适当的优劣点评。
(四) 小结。
教师提问:如何评价一首诗?
学生:思考回答,总结规律。
教师:多媒体展示小结。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一)理解诗题,交流资料。
1. 板书诗题,理解诗题。
(1)九月九日:指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重阳节又是什么节?(老人节、登高节)在你的记
忆 中重阳节有什么习俗?
(2)忆:想念,思念。
(3)“山东”指的是什么地方?(古时候指华山以东的地区,作者的家乡就在这一带。)
2. 交流资料:小组内整理课前搜集的资料,包括诗人的资料以及本诗创作的背景资料,交流
汇报。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古诗,学生仔细听,注意字音。
2.学生练习读古诗,读准字音,注意韵律。
3.教师指名学生读,师生评价朗读情况,重点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4.学习生字,重点强
调“独、异、佳”的字形。学生交流自己是如何识记的。
5.指导书写:板书示范“魂”,强调笔顺。 (“魂”尤其要注意右部的写法;“异”在书写时
要注意字的结构;“佳”在书写时要注意右边的竖不是一笔写下去的。)
(三)学习诗句,品悟诗情。
1.学习古诗,你有什么好办法?学生交流讨论。
2.教师相机归纳:
(1)借助工具书理解诗意。
(2)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诗句。
(3)借助插图和背景资料理解古诗。
(4)想象画面。
3.汇报。
(1)课件出示: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①解诗句:先理解“异乡、异客、佳节”,再解释诗句。
16


追问:你是怎么弄懂的? (提示:我一个人客居异乡,每次 遇到重阳佳节就加倍思念家乡亲
人。预设答案:我是借助背景资料理解的。当时王维只有17岁。正好赶 上重阳节,他一个人在外,
看到别人团聚,一定非常思念自己的亲人。)
②想画面:“独” 的背后隐藏着一幅幅画面。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走近王维当年的生活,
寻找一幕幕画面中他那孤独的 身影。
来到大街,人来人往,热闹非凡,而他____________________
路过大院,亲朋相聚,举杯痛饮,而他____________________
出门远游,游人结伴,互帮互助,而他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结: 学习古诗时可以结合诗句,想象诗句中蕴含的一幅幅画面。发挥想象,自然能走进诗
人的内心。
③悟诗情:和“异乡、异客”相反的是什么?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预设:相反的是“故乡 ”和“主人”,人在异乡是客,在故乡是主人。体会到作者在异乡的
孤独和思念家乡的情感。)
(2)课件出示: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①解诗句:从这句诗中你知道了诗 人的家乡在重阳节这天有什么习俗?(登高、插茱萸)理
解诗句。
(提示:我想远方的兄弟们一定登上了高处,兄弟们身上都佩戴了茱萸,只是少了我一个人。) ②想画面:读一读后两句,结合课文插图,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想象一下
兄弟们会 说些什么?会祝愿些什么?
(联系茱萸的资料:茱萸可以避难消灾。)
③悟诗情:静静地默读,这幅画面最令人遗憾的是什么?
(“少一人”)
你能体会到家中的亲人是怎样的心情,诗人自己又是怎样的心情吗? 4.有感情地朗读。
(1)指生读,教师指导(重点抓住“独、异乡、遥”等词语体会作者的孤独以及对家乡的思
念之情).
(2)再指生读,全班齐读。
(四)联系实际,布置作业。
1.同学们,你们有 没有离开家的经历,如果有,你当时也一定非常想家,可以试一试,写一
两句诗来抒发一下自己的情感。
2.将这首诗背诵给家长听,也可以将这首诗的背景资料给家长讲一讲。

10 纸的发明
【说教材】
本文记叙了我国造纸术发明的过程,表现了造纸术对世界文化的影响。 文章条理清楚,按照
时间顺序,介绍了纸的发明过程。如“早在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创造了文字。” “在两千多年
前的西汉时代,人们已经懂得了用来造纸。”“大约在一千九百年前的东汉时代”等表示时 间顺序
的词句的运用,使得纸的发明过程清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抒发了对智慧的古代劳动人民的赞美< br>之情。
【说学情】
三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知道阅读的好处,初步具备 了独立阅读和与他人交流
阅读感受的能力,但他们的阅读经验还不够,需要教师从旁进行协助,引导学生 对文章结构、大
意进行梳理和总结。
【说教学目标】
1. 认识会写本课生字。正确读写“伟大”“记录”“保存”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介绍纸的发明过程。
3.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增强民族自豪感。
【说教学重点、难点】
17


重点:
能说清楚纸的发明过程。
难点:
认识纸对人们的重要性,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说教法学法】。
教法:
1. 品词感悟法。
言语内容需要通过恰当的言语形式表达出来。而语言文字内在的,隐藏的 情味、意蕴、理趣
等,事实上存在于语言文字前后左右的关系中,存在于文本和文本之间的联系中,存在 于文本和
生活相连的经验中。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着重引导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抓词品读,和文本
对话,得到启发。
2. 朗读感悟法。
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对话的过程,读是对话的主要方式。
学法:
在学法指导上,我鼓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保证学生有自我整理和“构建”的时间。
【说教学过程】
本课是精读课文,我预计花两个课时进行教学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造纸术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项杰出的发 明创造,推动了人类文化
的发展。然而,纸的发明经历了一段漫长曲折的过程,让我们走进课文去了解这 段充满智慧的历
程吧!(PPT出示蔡伦发明纸的图片)
二、学习生字词。
1.认读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将句子读通顺,并圈出生字。
(2)教师指名认读生字卡片。
(3)学生分小组“开火车”读生字。
2.小组交流识记生字。
3.重点交流几个字。
“录”为上下结构。下面不要写成“水”。
“携”为左右结构。右上部有四横,不要少写一横。
“社”为左右结构。左边是““礻 ”,不要写成“礻”
4.用上课文中的一个或几个词语说话。
三、朗读课文
1.教师用多媒体课件播放课文录音,学生听录音,跟读课文,注意听说话人的语气。
2.学生齐读课文,开火车读课文。
四、学习第二自然段。
1.学生自由朗读第二 自然段,边读边思考:这段话介绍了几种记录文字的方式?并用笔在课
文中进行圈画。
2.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龟甲、兽甲、竹简、帛书的图片,并引导学生理清顺序,知道纸发
明前人们记录文 字的经过。
3.启发学生思考用竹简或帛作为书写材料有什么缺点?
4.全班交流,互相评议。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
1. 教师随机抽取生字卡片,指名认读。
2. 学生“开火车”读生字。
3. 教师指名上台听写生字。
18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1.分小组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
2.指导学生圈画出代表时间的词语(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时 代),并说说其代表的含义。(说明
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超群,在那个时候就懂得用盛放蚕茧的篾席上 留下的薄片来造纸。)
3.引导学生思考在这一时期所产生的麻纸有什么缺点?(麻纸比较粗糙,不好书写。)
4.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第二自然段,知道了在纸发明前记录文字的几种方式,现在结合第三
自然段,同学们 说说纸的发明一共经历了几种形式?
生:(龟甲、兽甲,竹简,帛书,麻纸)
三、学习第四、五自然段
1.教师指名读或学生齐读第四自然段。
2.教师提问,学生分小组讨论,并选代表上台回答。
(1)联系前文内容,说说纸的发展历 程?(把文字刻在龟甲、兽甲上——把文字刻在竹片、
木片上——发明帛——发明麻纸——蔡伦改造造纸 术,发明了实用的纸。)
(2)蔡伦造纸所用的原料有什么?(树皮、麻头、稻草、破布)
(3)蔡伦是怎样改造造纸术的?(把树皮、麻头、稻草、破布等原料剪碎或切断……就成了
一种既轻便 又好用的纸)
(4)为什么这种造纸方法能传承下来?(原料容易得到,可以大量制造,价格又便宜, 能满
足多数人的需要)
教师引导:以上这些问题同学们在原文中都可以找到答案,请同学们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
3.学生齐读第五自然段,找出造纸术发明的意义,并画出来。
4. 学生分小组汇报交流,再选出代表来展示课文朗读的成果。
四、拓展实践
1.收集生活中见过的纸,并说说它们的用途。
2.课下和同学讨论,现在的纸和以前的纸比起来有哪些优点。
五、作业
1.听写词语。
2.能用自己的话说清楚造纸术的发明过程。

11 赵州桥
【说教材】
《赵州桥》是一篇说明文。它从坚固和美观两方面介绍了闻名世界的赵州 桥。课文开头先交
代赵州桥的所在地,设计人及建桥时间,然后重点介绍赵州桥雄伟、坚固、美观的特点 ,最后讲
作者由衷的赞美。全文层次清晰、重点突出,通过对赵州桥设计特点的说明,赞扬了我国古代劳
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说学情】
我班学生的拼音、字词基础比较好,而且有预 习的习惯,所以字词的学习相对轻松。但学生
处于三年级的上学期,年龄小,阅历浅,就本课来说,他们 对赵州桥的感受往往只停留在浅表的
形式上,要激发孩子了解赵州桥的特点和设计的妙处是一个难点。因 此我在教学时会引导学生通
过抓重点词句来理解课文,把“总——分”的写作顺序作为重中之重。
【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要求、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知识结构情况, 我制定了以下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词,能正确读写“坚固、美观”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了解赵州桥的结构特点和建筑特色 ,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增强民族自豪
感。
4.初步学会抓重点词句理解一段话的学习方法,学习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
19


【说重点难点】
重点:
让学生了解赵州桥的建造特点,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难点:
帮助学生理解赵州桥设计上的特点及其好处。
【说教法学法】
教法:
“ 以读代讲”法。《新课标》指出:“重视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重要
手段。”第一 自然段比较简单,第三自然段写赵州桥“美观”部分,语言生动优美,教学这部分让
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 读,读中理解,读中体会。
“扶放结合”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课堂教学要十分重视学法的 指导,培养学生的
自学能力和良好的读书习惯。针对本课特点,采用“举一反三,扶放结合”法。首先扶 着学生学
习第二段,教师点拨,使学生掌握抓重点词理解一段话的学习方法,然后让学生运用这一方法学
习第三段,旨在教学生乐学、会学。
学法:
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小组合作学习 方式,在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中理解课文,培养能力,
陶冶情操。
【说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出示赵州桥的PPT)请同学们看图上这座雄伟而美观的桥, 1400多年来经受住无数次洪水
的冲击, 八次大地震的摇撼,以及车辆的重压,千年如一日,至今仍 巍然挺立在洨河之上。你们知
道它叫什么桥?在什么地方?有什么特点?是谁设计建造的吗?从而引起学 生的兴趣,导入今天
要学的《赵州桥》。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后说说你搜集了赵州桥及其设计者的哪些资料。
2.抽查自学效果,出示不带音节的生字词卡让学生认读,然后重点讲解易错难懂的生字词。
3.想想课文讲了什么?你读懂了什么?带着问题:为什么说“赵州桥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
和才干, 是我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认真地学习每一个自然段。
(三)以读代讲,学习第一段。
这段的内容比较简单,让学生自由读,找出第一段写了哪几个内容?(地点、桥名、设计建
造者、建造年 代)理解“世界闻名”。再指名读、齐读。
(四)教给学法,学习第二段。
(这一段的教学 ,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总——分”的构段方式,我以找出中心句→围绕重点
词理解→总结学习方法的思路 设计。)
1.这段主要是让学生了解赵州桥雄伟、坚固的特点。为了使学生更容易理解赵州桥的雄伟,
我出示以下问题,让学生自读并思考:全段有几句话?说说每句话的主要意思。整个自然段是围
绕哪句话来写的?用波浪线画出来。指名说出中心句,请学生读1、2句,问:这两句告诉我们什
么?
(预设生答:第①句概括地写赵州桥非常雄伟。第②句具体写大桥的雄伟,是用具体数字写
了桥 的长度,宽度;用既能走车,又能走人,进一步说明桥宽。两句都是写桥非常雄伟。)
我针对列数字的 说明方法,出示PPT并采取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方式引导学生:赵州桥五十
多米长,就是我们操场的跑 道那么长;九米多宽,比我们课室的长还要多一米,我们可以想象、
感受一下,赵州桥的雄伟。引导学生 明白第一句是个总起句,后面介绍了赵州桥的长度、宽度、
建筑材料、形状特点等,都是围绕“雄伟”展 开具体的描写。
2. 体会赵州桥的坚固 ,理解赵州桥巧妙的设计是本课的教学难点。为了 让学生理解这一难
点,我让学生默读4——6句,找出设计巧妙的句子,并用横线画出来,然后议一议这 种设计的巧
妙和好处;围绕“设计”这个重点词,我由浅入深地设计以下问题:
(1)赵州桥的设计有什么特点?(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左右两边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
20


(2)这种设计有什么好处?(板书四个好处:减重量、省石料、冲击小、承重大)
(3)这种设计有什么作用? (重点理解“创举”)。出示文字投影片:“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
是一个创举,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
省了石 料。”让学生齐读,第一遍朗读按课文原句顺序进行。第二遍朗读时将前后两条划线部分内
容互相交换。 这样,使学生从朗读的实践中理解“既……又……”是同一内容的两个方面,体会
并列句式关联词语的使 用。
3.画一画赵州桥,然后指名上台展示并介绍桥的形状、特点,加深对本课重难点的理解。
4.填空练习:赵州桥在设计上的主要特点是:( ),这种设计的主要优点是:
( )。这种设计在( )上是从来没有过的,所以是一个( )。
5.总结学法:先找出中心句,再围绕重点词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五)运用学法,学生自学第三段。
1.自由读后,小组合作讨论,找出中心句(这座桥不但 坚固,而且美观)。认识过渡句,讨论
归纳出它“承上启下”的作用。然后找出重点词——美观。(板书 :美观)
3. 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讨论交流后指名答。
预设答:生A:我读懂了这段话写赵州桥的美观。
生B:我读懂了这段话是围绕“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这句话写的。
生C:我读懂了这段话写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板书:精美的图案)。
生D:我读懂了这段话写了龙的三种姿态。(PPT出示三种龙的图片,欣赏。)
3.引导学生想象龙的其他形态。 用“有的……有的……还有的……”说一说。
4.通过指 名读、自由读、齐读、表演读等多种形式,反复朗读,体会美感,再次感悟作者围
绕一句话把内容写具体 的方法。
5.训练迁移。(选择其中的一句话,把它写具体)
(1)操场上真热闹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公园真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以读代讲,学习第四段。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第四段的内容已心领神会,因此,采 用以读代讲法,读出自豪、骄
傲的感情,让学生领悟赵州桥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板书:宝贵遗产)
(七)总结
赵州桥以它独特的建筑风格闻名中外,世界上许多桥梁专家都到赵州桥参观学习。 它充分表
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如今赵州桥旁,竖立着李春的塑
像(出示PPT),
以纪念这位伟大的古代建筑师。可见赵州桥的影响有多么深远!

12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说教材】
在我国灿烂的艺术瑰宝中, 《清明上河图》是一颗璀璨的明珠,有人称它为我国宋代的小百科
全书。这篇略读课文,用生动的语言向 我们介绍了这幅名扬中外的古代绘画作品——清明上河图。
作者先对清明上河图作了简单的介绍:图画的 年代、作者、画面内容、目前保存的情况。短短的
几句话,所含信息量却很大。后面的几段,介绍了清明 上河图画面上的内容。先是概说画面上的
人物很多的;然后讲画上的街市热闹非凡,;之后,选择了一个 小的场景加以具体生动的描绘;最
后,简单写出了《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
【说教学目标】
我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对照画面,了解课文描写了画面上的哪些内容,了解古画《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
21


3.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光辉灿烂,激发民族自豪感。
【说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因此本课教学的重点是通过阅读 课文和观察画面,初步了解《清明上河
图》的内容和艺术价值,继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难点:
由于《清明上河图》是一幅画,学生对画的鉴赏能力不强,因此对了解《清明上河图》 的内
容和艺术价值,继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说教法学法】
教法:
1. 电教法:我运用多媒体直观法,利用电教手 段,创设多种情景,使学生完全置身于课文所
描绘的情景之中,寓教于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
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能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
2. 情境朗读法:叶圣陶先生曾说:“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小学生的情感是伴随着清晰
的表象和正确的理解不断深化的。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引导学生利用文本信息,凭借联想,激活
已有的 知识库存、生活积累、阅读积累,将语言文字还原成语言形象,再现课文中描述的情境,
使学生主动的获 取这种感受,体验这种情感。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朗读中多想象,在阅读中见文生
义,见义生情,借助生活 经历中类似的感情经验去感受,读出感情。
学法:
1. 合作探究学习:《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读写结合:只
有写,才会努力去使其变得精练,因此,读写结合,在中高段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
【说教学过程】
(一)谈话释题导入。
1.教师用温和亲切的口吻说:同学们,这 一单元我们已经打开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大门,走进
它,我们已经领略了很多,今天的这一堂课我们还要欣 赏一幅古画,谁来读一读课题。
2.师:你知道什么叫名扬中外吗?
针对学生 的回答再做总结:全世界都非常有名。课文将向我们展示怎样了不起的古画呢?请
你认真地反复地读读课 文,如果遇到特别重要的信息,用笔画一画,等一会我们交流一下从课文
中了解了什么? (二)初读,交流学习心得。
1. 师:我发现每位同学都读得很投入的,我们来交流一下,刚才你读课文,从中了解了什么?
《新 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的“阅读”目标中提出:“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能
初步把握文章的 主要内容。”在学生初读课文之后,共同交流学习所得,这是引导学生初步把握文
章的主要内容,在交流 时,教师应适当引导学生去朗读课文中的相当段落与文本再接触。
(三)欣赏图画,再次读文。
1.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不能把小孩子的精神世界变成单纯的学习知识。他不仅应该是一个学
生,而且首先应该是一个有多方面兴趣、要求和愿望的人。”这幅画,距离学生生活实际很远,因
此,在 学生对《清时上河图》的价值有着初步认识的时候,定会产生想去亲眼目睹画的欲望的情
况下。
师:我觉得咱们班同学读书能力特别强,刚刚大家初次朗读课文就有这么多收获,那你想不
想看看这幅 画,欣赏一下这幅名扬中外的画?
当然,看画的目的是为能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文本。因此,指导 学生:请你细细地欣赏这幅画,
看看能不能从画中找到你读到的内容。 (多媒体滚动演示清明上河 图,配上优美的轻音乐,
老师根据场景适当提示:进入汴粱市区了,你能看到什么;到桥北头了……)引 领学生放松地欣
赏,在视觉、听觉都在其中得到了享受。这里运用电教法,通过边看边读、边听边观察, 使信息
更加便捷地进入到学生的大脑;另外,还通过教师的语言与优美的乐曲等中介手段,使信息的传< br>入渠道更加多元。
2. 这时,老师又引导:欣赏完了,你看到了什么,想说点什么?
这时可以又一次引领学生走近文本。比如:当学生谈到:我在画上看到很多人。这时,教师
22


就可以引导:“是的,有很多人,你能根据课文来说一说,有哪些人吗?“这 就进一步带领学生来
学习文本了。 3.在初读交流学习心得与再读欣赏图画之后,老师就可以带领 孩子走进课文中
最能突显主题的段落的学习,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没必要字字斟酌,比如第一自然段,写 《清明
上河图》的基本情况,我们在让学生交流心得时就可以完成,不用再细细研读。
3. 这是略读课文,只要学生对“名扬中外”的原因有所了解,对文本能较有感情地朗读,教
师就应及时引领 学生进行下一段落的学习。 如:还有形态各异的三百六十行,都画在里面了,
了不起。刚才大家说 画面上的人真小,但干什么都能看得清清楚。还能够看到桥北头生动有趣的
生活情景。老师请你选择自己 喜欢的方式读第四小节,然后把你的感受和你的同桌轻轻地交流一
下。
小组合作学习, 学生全员参与,个个兴趣盎然,纷纷谈、读、释,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体现了生生之间、师生之间、 师生与文本之间的有效交往。教师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
与同桌交流学习心得,创设了一个较 好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平台,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学
生。
学习这一段话,有一个 问题的讨论,能让学生对“名扬中外”会有更深刻地理解,那就是:
桥头的生活情景也许是瞬间发生的情 景,但也搬到了画上。这说明了什么?
从中可以看出画者张择端善于捕捉生活中的小细节,也是 他画技高超地体现。这样的理解还
不够,我们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对学生进行写作手法的指导,如:其实 写作文和画画一样,你抓
住一个瞬间的精彩把它写具体,那么文章就如画一样活起来了。
(四)欣赏图画,填写资料卡。
1.有了上述的铺垫之后,对最后一个自然段的教学,我是采用引读法进行的。
《清明上河图》是一副伟大的著作,因此,让学生再次欣赏图画,加深印象。
2. 都 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学习有关文物、古迹、图画等一类的文章,指导学
生写“资料卡” ,就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在这儿,教师指导学生制作一张“资料卡”。如下:
师:刚才大家 看看图,读课文欣赏了一幅了不起的画。如果你想要把从课文搜集到的信息长
久地保存下来,我们可以做 一张资料卡。
资料卡
画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画面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
历史价值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填写 资料卡,这是另外一种阅读学习方法的指导。当要填写相关内
容时,并不需要把整篇文章一一细读,而是 快速浏览,寻找自己所需要的材料。指导学生学会了
一种新的学习方法,别忘了要学以致用,不断巩固。

13 花钟
【说教材】
这是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一篇精 读课文。本组课文主题为“细心观察”,而《花钟》这
一课紧扣主题,按照“描述现象——揭示问题—— 生活运用”这样的思路行文。第1自然段说明
了一天当中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不同,第2自然段说明各种 各样的花开放时间不同的原因也各异,
第3自然段讲述了植物学家将这个原理用在实际生活当中,修建了 一个有趣的“花钟”。
三年级的孩子对时钟已经有一定的认识,能认读时钟所表示的时间,所 以也就有自行整理和
理解文中花开的时间顺序及其原因的能力。但是,对于文中描绘花钟的词语、句式等 方面的欣赏,
还是需要老师的引导。
基于对课文和对学情的分析,我将《花钟》一文的教学分为两个课时。具体的课时目标是:
1. 认识“芬、芳”等10个生字,会写“斗、芬、芳”13个字。能正确读写“争奇斗艳、芬
芳、苏 醒”等个词语,结合语境理解词语。
23


2. 朗读课文,能背诵第1自然段,体会作者用多种方式来表达句意。
3.通过学习,了解“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不同”以及“为什么不
同的花开放的时间不同”等知识。
教学重点:感悟描写鲜花开放所用的不同表达方式。
教学难点:学会用不同的词句表达同一意思。
【说教法学法】
1.教法。
基于以上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设计,我将采用以下的教法:将语文、数学、科学三门学科知
识进行巧妙 的融合,由动态的视频以及色彩鲜艳的图片导入引起学生兴趣,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具
体的语言环境里识字 学词。在课堂中淡化老师教的痕迹,更多的让学生在和文本的对话中,在和
老师的对话中有所收获。引导 学生反复阅读文本,积极展开思考,着重推敲、品读重点句段,并
尝试着仿照课文的表达方式写一写。
2.学法。
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通过整体把握文章、仔细品读词句、反复朗读感悟等学 习方法,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达到知识技能与情感体验的双方面收获。
【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在新课导入环节,我采取的教学手段是视频的播放和图片的欣赏 ,在视觉、听觉上让学生感
受花开的过程和花的种类繁多,并且能够用一个形容词或一句话来描述自己内 心的感受,表达真
实想法。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可能会说出本篇课文中的“鲜花朵朵、争奇斗艳、芬芳 迷人”等
词语,从而引出本节课的课题——《花钟》。
2.自主朗读,感悟文意。
首先,我会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并提出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喜欢的 部分多读几遍。然后,多媒体展示生字词。生字词分为会认和
会写两部分,会认的部分只要求会组词,能 够准确地拼读,会写部分是语文工具性的重要体现,
按照新课程标准要求,必须熟练掌握,包括准确拼读 ,正确书写,应用组词。
3.入境入情,自悟自得。
首先,还是学生的自主阅读,因为阅 读对三年级学生来说是理解文意的重要方式。接着,抛
出第一个问题:美丽的“花钟”上有哪些花呢?针 对这个问题,我会让学生自由读课文第1自然段,
边读边找有几种花。几分钟后,提问学生,并在课件上 展示课文第1自然段提到的9种花,让学
生一一辨认。此时学生的热情和积极性应该会十分高涨,顺势抛 出第二个问题:这些花是什么时
候开放的呢?请找出相关的句子来说一说。
让学生再一次读第 1自然段,这次的重点是找到各种花开放的时间分别是几点。先让学生同
桌交流,再请几位学生个别朗读 ,并展示花钟图,询问全班学生几点钟各是什么花开放,加强老
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接下来,在“ 说一说”的环节里,着重解决教学重难点,即感悟课文
描写鲜花开放所用的不同表达方式,这也是课后习 题的要求。我会以牵牛花的描述为例,启发学
生进行比较、推敲、朗读,使学生感悟作者这样写的好处, 并自主、合作、探究作者是如何描写
其他种类花的开放的。
4.激趣拓展,片段仿写。 我找到了各个时段开放的各种花的图片,用课件向学生展示,意在让学生感知大自然的无穷
魅力,初 步培养留心观察生活的习惯。与此同时,要求学生仿照课文的表达方式,也来写一种或
两种花的开放,使 学生学以致用,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5.深入学习,分析原因。
前面的学习充分了解了现象 ,自然就有了探究原因的兴趣。学生自主学习第2、3自然段就水
到渠成了。


24


14 蜜蜂
【说教材】。
《蜜蜂》的作 者是法国生物学家法布尔。他以第一人称写了他所做的一个试验,即证实蜜蜂
是否具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体现了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作风。
课文叙述线索清楚,情节完整。首先写“我”听说蜜蜂有辨 别方向的能力,想做个实验,再
写“我”试验的过程。过程大体是在自家花园蜜蜂窝内捉 20 只左右的蜜蜂,在身上做了记号,
叫小女儿守在窝边, “我”走了四公里路,放飞蜜蜂。然后写“我” 途中观察和猜测以及试验
的结果。结果第二天发现至少有15 只蜜蜂没有迷失方向,先后准确无误的回 到了家;最后写结
论:“我”尚无法理解蜜蜂为什么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 图,是在进行语文能力训练的同时,让学生了解作者观察、思考、试验的
方法和探索精神,所以我制定了 以下教学目标
1.会认“概、逆”等8个生字。会写“蜜、蜂、辨”等12个字。能正确读写“蜜蜂、 听说、
辨认”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表达课文蕴含的思想感情。
3.理解课文内容,梳理蜜蜂辨别方向能力的试验过程,激发学生动手探究自然奥秘的兴趣。
重点:了解作者观察、思考和实验的方法,感受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有求实的科学作风。
难点:能说出作者的实验目的、实验步骤、实验结论。
【说学法】
1.《语文课程 标准》指出,学生应初步具有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因而课前,我让学生多渠
道收集有关蜜蜂的资料,这 既为上课做好了准备,也培养了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2.新课标强调语文与生活的联系 ,要求课堂与生活进行有效的整合,因而,在本课的教学中,
要积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会作者那 种认真观察、用心思考、对待科学严肃、实事求是的
作风。
3.新课标尤其强调让学 生充分地读,在读中实现素质的全面提升,因而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
我将着力创设情境,通过“初读、 精读、赏读、活读”等方式,开展多层次、多视角的读,让学
生在读中入情入境,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 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优化自身的语
文素养。
4.新课程尤其倡导要 培养学生的个人意识和团体协作能力,在多维互动的学习中实现自主、
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中,我 将多次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在个体感悟的基础上,实现优
质资源的共享,如小组讨论:(1)实验的 过程,考虑周全吗?能不能少掉一环节?(2)你从法布
尔身上学到了什么?
【说教法】
1.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在学生交流所搜集信息的基础上,由谈话激趣拨动学生 理智的琴弦,由此,“披情入文”达到
“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在课堂中,我会利用精炼的语言,或 指导,或点拨,或解疑,或释
惑,将学生的思维不断引向深入。
2.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问老师、问同学、查字典等。
(2)用生字卡片出示文中的生词,指明读,开火车读。
(3)用各种形式理解文中词语。如:“辨认”“阻力”“跨进”可以通过学生的生活经验自己
理解。
3.师生对话、品悟句段。
(1)教师引导学生再读课文,“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2)引导学生交流法布尔进行“蜜蜂”实验的目的、过程和实验得到的结论。
(3)引导学生抓 住文章的重点进行交流,即文中语言文字的品位与理解。(引导学生可以用
自己的语言交流)
①把蜜蜂放在纸袋里,带它们走了四公里路。(引导学生明白从距离上说明在这样的距离范围
25


内蜜蜂回到蜂巢没有问题。)
②“我在蜂窝里捉了一些蜜 蜂”“那二十只左右被闷了好久的蜜蜂向四处飞散”“至少有15
只没有迷失方向,准确无误地回到了家 ”。(从数量上说明蜜蜂辨认方向的能力。)
③“刮起了狂风”“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 (从环境上说明,情况很复杂,对蜜蜂认路增
加了难度。)
以上交流的重点是实验的过程,其它两项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表达一下。(同时理解不明白的
词语)
(4)讨论:读了课文,受到怎样的启发?
①办事应该像法布尔那样仔细认真;
②从文中可以看出,法布尔是一个充满爱心与同情心的人。
……
4.拓展延伸,积累实践。
(1)蜜蜂靠什么辨认方向?
蜜蜂通常是 利用太阳作为罗盘进行导航的,指出蜜蜂就是以太阳作为参照点,通过“舞蹈”告诉
其他蜜蜂如何到达它 发现的花源地。
(2)你还知道哪些动物辨认的方法?查资料,小组讨论。
5.课堂总结,收束全文。
大科学家法布尔以严谨求实,积极探索的科学态度,认真研究蜜蜂 辨认方向的本能,给我们的
启示是每一个人都要以严谨认真的态度对待我们身边的每一件事,要从小培养 自己的科学素养,
积极探索,为科学事业贡献力量。

15 小虾
【说教材】。
《小虾》是部编版教材第四单元里的略读课文,课文浅显易懂,通过对小虾样子 、习性、打
架等方面的细致描写,写出了小虾的可爱,表现了作者对小虾的喜爱之情。
课题下 方的学习提示明确了本课主要的学习内容:说说第3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把课文中
写得细致生动的语句 抄写下来。这也突出了本单元的学习重点,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
略读课文教学与精读课文有 所不同,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让学生能迁移运用从精读课文中学到
的方法。
根据单元教学目标和学生学情,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 认识“缸、隙”等9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小虾的外形及生活习性,体会作者对小虾的喜爱之情。
3.能概括第3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并体会细致生动的语句。
重点:了解小虾的外形及生活习性,体会作者对小虾的喜爱之情。
难点:概括第3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并体会细致生动的语句。
【说学法】
三年级 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能对所读的课文质疑,能借助工具书理解词句,并
能联系上下文对相关 词句谈谈自己的感受,具备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有利于教学的开展。
1.抓词抓句,理解感悟。
“课堂是学生、教师、文本的对话过程”,为加强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在教学中围绕中年级阅
读 教学的重点,抓住重点词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感悟,如重点学习第3自然段“缸里的小虾十分
有趣”时, 通过抓“一张一张、一翘一翘、一突一突”,让学生带着表情读,体会小虾生气时的栩
栩如生的神态,体 会小虾的有趣。
2.读说结合,发展语言。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 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
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在教学时,结合课文内容, 在理解内容的同时,注重语言的训练。如以
“有的……有的……有的……”进行排比句式训练;看了小虾 的图片、动画后,补充小虾的有趣
26


还表现在哪些方面。通过这 样不同层次的语言训练,使学生在积累与运用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说教学】
1.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驼背老公公,胡须翘松松,爬到锅台中,全身红彤彤。(猜一动物的名字)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准生字。
(2)概括: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我”家葡萄架下有一口闲置的水缸,“我”和阿成哥捉了一些
小虾放在水缸里养。“我”观 察到小虾十分有趣。后来,小虾在“我们”的细心照顾下,繁殖
得越来越多了。
3.再读课文、学习第1、2自然段。
(1)思考:这些小虾是怎样进入作者视野的?
(2)请找出比喻句。并回答,把什么比做什么。
(3)请找出第1自然段中的反问句,并把它转化为陈述句。试
着说一说这样用的好处。
(4)小虾的年龄是靠什么来识别的?
(5)训练“有的……有的……有的……”句式。
4.学习、理解重点段落(第3自然段)。
(1)找出中心句,并抓词抓句、体会“有趣”。
(2)根据词句、结合生活实际说出自己独特的体会。
(3)看图片、动画,想象小虾搏斗的场景,说一说小虾还有趣在哪儿。
5.学习第4~6自然段。
(1)学生自主找出相关语句:为了让小虾们能够生活得快乐一些,作者是怎么做的?
(2)知道虾的卵藏在哪里,并可趁机让学生们自主补充、交流虾的相关知识。
6.课文小结。

16 宇宙的另一边
【说教材】
《宇宙的 另一边》是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课文阅读训练
的重点是“走进想象的 世界,感受想象的神奇”,要求学生在读懂、读通课文的基础上,体会文章
想象的神奇。课文是现代著名 作家陈诗哥的一本儿童绘本《宇宙的另一边》的一部分内容。文章
充分发挥想象,设想了宇宙的另一边和 我们这一边完全相反的事情,激发了学生想象大兴趣。
【说教学目标】
1.认识“吁”这个生字,会写“淌、秘”等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说说课文都写了宇宙另一边的哪些秘密。
3.感受作者奇妙的想象,并能试着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宇宙的另一边还会有什么秘密。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说说课文都写了宇宙另一边的哪些秘密,
是本课的重 点。感受作者奇妙的想象,并能试着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宇宙的另一边还会有什
么秘密是本课的难点 。
【说教法学法】
1.朗读感悟法。文章语言新奇有趣,读起来朗朗上口,因此“美读”是 本课最重要、也是最
主要的办法。“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实践。教 师要巧妙地借
助课件,借助对学生读书的评价,帮助学生在读中去感受、领悟,使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所 描绘
的鲜明形象,引起学生对课文中描述的事物与情景的关注,入境入情,促进学生激发想象。
2.质疑问难法。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课堂教学中,运用恰当的手段,引导学生质
疑问难, 能激发浓厚的思考兴趣和创新思维。
3.发挥想象法。启迪学生联系生活,充分发挥想象,看看宇宙的 另一边还有哪些新奇的事情
27


会发生,开拓学生思路。
【说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激趣导入
师: 在宇宙的另一边到底有什么?有像 这边一样的国家、一样的城市、一样的街道、一样的
孩子吗?那里的孩子怎么生活,怎么学习呢?那里的 孩子会看见什么样的自然风景呢?让我们走
进课文,去探索宇宙另一边的秘密吧。
板书:宇宙的另一边。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新词。
2.课件出示生字,指导学生认读。
会写的字:淌 秘 密 栋 梯 铃 乘 绪 篇 越
会认的字:淌 秘 栋 吁 绪 篇
3.老师范读读课文,注意感情和节奏。学生跟读。
4.根据问题,再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对学生读得不对的地方及时指正。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脉
课文是如何宇宙另一边的世界的呢?请试着划分段落,并总结段意。
全文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5):浩瀚的星空引发了“我”无限遐思,“我”想象宇 宙的另一边,是这一边
的倒影。
第二部分(6—9):“我”始终沉浸在美好的想象中,想象宇宙另一边神奇的数学课堂。
第三部分(10—12):“我”向大家分享“我”的美好想象,大家 被宇宙另一边的世界迷住
了。
四、认真朗读课文第1—5自然段,同桌之间互相提问,解答彼此的疑问。
1.这个“秘密”真的是星光告诉“我”的吗?是什么引起了“我”的无限遐想?
这个“秘密 ”不是星光告诉“我”的,而是“我”看着浩瀚的星空,感觉宇宙是那样的广袤
而神秘,从而引发了“我 ”对宇宙的无限遐想。
2. 在很远很远的地方,宇宙的另一边,是这一边的倒影。这里的倒影指的是 什么?(PPT出
示倒影的图片,让学生联系生活理解倒影的意思)
“倒影”是指倒立的影子 。它与景物自身总是相反的。所以宇宙另一边的世界就像水中的倒
影一样,与“我”这边的真实世界是相 反的、相对的。
3.你觉得在宇宙的另一边,还有哪些与这边不一样的自然现象?
预设:
师:通过读前文我们知道宇宙另一边有和我们一样的世界,但是那个世界里发生的事情和我
们这 个世界发生的事情相反,开动你们聪明的小脑筋想一想,还会有哪些奇妙的事情发生?
生1:在宇宙这的一边,候鸟要飞去南方过冬,在宇宙的另一边,候鸟都得飞去北方过冬。
生 2:在宇宙的这一边,大树深深地扎根在泥土里;在宇宙的另一边,大树迈开腿到处跑,
喜欢呆在哪里就 呆在哪里……
五、品读课文第6—9自然段,充分发挥想象。
1.播放课文第6—9自然段 范读录音,让学生带着问题朗读课文,同桌之间互相提问,互相解
答。
2.“我”为什么感到有些尴尬?
因为“我”想象中的宇宙另一边的世界太神奇、太美好了, “我”沉浸其中,都忘了“我”正
在上语文课。老师发现了“我”想得入出神的情态,所以“我”感到有 些尴尬。
3.“早春二月”乘以“竹外桃花三两枝”,再乘以“春雨贵如油”,还可以等于什么?快想 一
想,说一说吧。
师:这样学乘法真是有趣,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如:还可以等于“乱 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晴明风日雨干时,草满花堤水满溪”。哪位自信的小朋友可以大胆地 举手回答
一下这个问题。
28


六、品读课文第10—12自然段,充分发挥想象。
在宇宙的另一边,他们的习作课还会写什么?会怎样写?
在宇宙的另一边,在习作课上,如果 要写花,就得闭上眼睛,想象花的样子,然后慢慢地变
成一粒花的种子,生根、发芽,沐浴阳光雨露,最 后看谁的花开得最美,花开得越美,习作的分
数就越高。
七、串联线索,整体回顾。
1.读完课文,你认为“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2.宇宙另一边的世界和“我”这边的世界有什么不一样?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3.课文写了宇宙另一边的哪些秘密?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八、拓展延伸
1.想象一下:宇宙的另一边还会有哪些秘密?和同学交流,看谁想得更奇妙。
预设:
生1:当我考60分的时候,宇宙另一边的他会不会考90分呢?
生2:在宇宙的另一边,果 树倒着长在半空中,它们的根努力靠近太阳,吸取更多的能量,
树上结出了更多更甜的果实。一阵风吹过 来,苹果呀、梨子呀、枣子呀扑腾扑腾往下掉。地上的
小朋友可开心啦,拿起小篮筐,捡了这个又装那个 。
2.课下搜集《宇宙的另一边》这本书的其他作品读一读,并把自己觉得想象奇特的地方摘抄
下来和同学交流。
九、课文小结
本文描写了“我”的对宇宙的无穷遐思,“我”想象宇宙 的另一边是这边的倒影,在那个世界
中自界万物与这边截然相反,课堂更是新奇有趣……想象妙趣横生, 展现了一个美好的童趣世界。
【说板书设计】
星空引发想象(1—5):宇宙的另一边,是这一边的倒影
宇宙的 想象数学课堂(6—9):神奇、有趣的加法、乘法 奇妙的
另一边 分享“我”的想象(10—12):独特的习作课,大家入迷 想象

17 我变成了一棵树
【说教材】。
《我变成了一棵树》选自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以围绕想象为主题的一篇精读
课文。这篇课文通过大胆而新奇的想象,描写了“我”变成一棵树以后的情 景:“我真的变成了一
棵树”“树上有各种形状的鸟窝”“水珠从我嘴巴里流出来”……十分有意思。同 时,文中也深深
地透露着“爱”与“童心”。“我”有一颗纯净的童心,所以变成树、还和好多动物交上 了朋友,
而妈妈到底是发现了“我”的秘密,令人感受到幸福的母子之爱。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 图,是让学生走进想象的世界,感受想象的神奇,并能发散思维,发挥想
象写故事,创造自己的想象世界 。所以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会认“希、痒”等7个生字,会写“状、狐”等13个生字。正确读 写“傍晚”“丁零”“秘
密”等词语。
2.朗读课文,把握文中妙趣横生的情节。
3.在阅读中感受文中丰富而新奇的想象,并能仿照课文展开想象,说说“我”想变成什么,
发生了什么 新趣的事。
重点:在阅读中感受文中丰富而新奇的想象。
难点:能仿照课文展开想象,说说“我”想变成什么,发生了什么新趣的事。
【说学法】
三年级的学习思维活跃、求知欲强、想象丰富,已经具备了基本的阅读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
新课标尤其强调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实现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而本课想象新奇、有趣,
更能让学生 在读中产生生动的画面和丰富的联想。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任务驱动、朗读
感悟、思维启发三位 一体的教学方法,同时借助多媒体教学,加深对学生文本的理解。
29

< br>除了“初读、精读、赏读、活读”等方式,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注意学习方法的指导,引导学
生用自 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运用质疑、勾画、想象等方法,以读促写,读思议结合,把
课堂的主动权真 正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读中积累语言、感情语言,体验情感。
【说教法】
1.巧设疑问,激趣导入。
在上课开始,让同学们大声朗读课题“我变成了一棵树”,引发大 家的疑问:“我”为什么会
变成一棵树,“我”变成一棵树后会发生哪些事情?先让学生自由畅想、自由 交流。然后再导入课
文:当“我”变成一颗小树之后,到底会出现了怎样的情景?这样引发了同学们阅读 的兴趣。
2.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问老师、问同学、查字典等。
(2)用生字卡片出示文中的生词,指明读,开火车读。
(3)用各种形式理解文中词语。如 :丁零、失望、继续、麻烦。可以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结
合语境来理解词语。
3.默读课文,感受想象。
围绕“你觉得哪些想象有意思?”这个问题,让学生自行品悟、勾 画相关语句,然后在班内
进行交流。感悟想象是这篇课文的学习重点,所以先将问题抛出,引导学习。
在交流中,学生会有不同的感受,要尽量让学生从文本出发,读出自己的感受。如:
(1)“ 我”变成了树就十分有意思:“我”心里想着变成树,结果立刻就有许多小树枝从“我”
身上冒出来。多 有趣呀!
(2)“我”变成树后,树上长的不是各种果实,而是长满了鸟窝;更有意思的是,鸟窝还有
各种各样的形状。
(3)鸟窝一般是小鸟的家,但是“我”长出的鸟窝能住各种小动物,它们 只需要轻轻一爬、
一跳就住进了鸟窝,连“我”妈妈都可以来住,多么神奇。
(4)当“我”紧张得心嗵嗵跳时,“我”的鸟窝也会丁零丁零响。
(5)虽然“我”变成了 小树,但是“我”的肚子还是跟以前一样会饿,也会发出“咕噜噜……”
的声音。
(6)小树也会流口水,并且小动物还以为是下雨呢。
……
4.再次朗读,感受“我”的心理变化。
这篇课文不仅有新奇、有趣的想象,对“我”的心理 描写也十分直白,充满了童真童趣。那
么怎么让学生感受这份童趣?关键点也是以问促思,以读识情。让 学生读,找出表现“我”心理
变化的语句读一读,可以尝试批注。如:
(1)我真希望变成一棵树,这样就没人在你玩的时候叫你吃饭了。(烦恼)
(2)我心里想 着,就觉得身上痒痒的,低头一看,发现许多小树枝正从我身上冒出来。呀,我
真的变成了一棵树!(惊 喜)
(3)傍晚的时候,妈妈背着一个大包过来了,我的心嗵嗵地跳着,震得树上的鸟窝都一动一动< br>的,发出丁零丁零的声音。(紧张)
(4)她不知道我变成了树!我有点儿高兴,又有些失望。(高兴、失望)
从“我”的心理变 化中,继而探讨重点问题:“我”为什么有点儿高兴,又有些失望?从而引
导学生发现,“我”高兴是因 为妈妈没有发现这棵树就是她的孩子,“我”失望也是因为妈妈没有
发现这棵树是“我”,因为“我”觉 得妈妈是最亲的人、最了解“我”的人,所以在心中暗暗期待
她能发现“我”的秘密。
(5)噢,最了解我的人到底还是妈妈。(欣喜、得意)
5.朗读最后一段,感受韵味。
朗读最后一段:哎呀,她是怎么知道我的秘密的?
让学生思考:妈妈是怎么知道“我”秘密的 ?妈妈为什么会知道“我”的秘密。从而提示主
题,感受浓浓的母子深情。
5.思绪飞扬,拓展想象。
30


在文本阅读的基础上感 受想象,进而结合课后习题进行思维发散:你想变成什么?变了以后
会发生什么奇妙的事情?相信在文本 学习的基础上,学生的思路已被打开,这一环节重点引导学
生说出自己的想象,进而再下笔写作。

18 童年水墨画
【说教材】
《童年水墨画》是一篇文笔优美修辞格别 致的诗文,描写的是天真烂漫欢乐自由的童年画面,
对学生来说想要完全理解略微有些难读。课文分为三 个部分,每个部分描述不同的画面。第一个
部分《溪边》要求背诵,语言充满了诗意,重点在表述手法的 赏析学习;第二部分《江上》配合
课本插图,通俗好懂;第三部分《林中》修辞格较别致,描写的场景较 容易理解,但其中的借代
手法是学生陌生的。
【说学情】
三年级的学生对字词有了 一定的积累和认知能力,但对重点词句的理解还有待加强,对课文
的分析理解能力还有待提高。
【说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1个字,会写重点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溪边》。
3.理解诗歌内容,能用自己的话描 述诗歌表达的三个画面。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感受童年
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感情。
难点:理解诗歌内容,能用自己的话描述诗歌表达的三个画面。
【说教法、学法】
教法:以学定教、以人为本、以读带讲。主要采用品词析句、朗读感悟、读写结合、整体把
握等方法。
学法:脑动心到,心口一致,合作交流,疑难共解。
教学时数:2课时
【说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大家都来说说关于自己童年的回忆,你们喜欢玩什么游戏、什么玩具?(播放课件图片)
生:滑板车、积木、游泳……
师:这些都是大家喜欢的,能给大家带来欢乐的。我们今天要学 习的是另一种童年,没有滑
板车也没有动画片,但是同样的快乐和自由。请大家打开课本,齐读课题,我 们一起去了解诗人
张继楼笔下的不一样的童年画面:童年的水墨画。(板书)
师:读了课题之后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也可学生自己提)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从生活 入手,调动学生的情绪,为学习课文进行情感铺垫。读题生
疑,引导学生面对题目揣摩思考,说出自己的 疑问,为学生走进文本搭建一个平台。】
(二)初读课文,疏通字词:
1.自由读课文,不 会认的字同桌间交流解决。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读,把课文读通顺、读流
利。看看文中有没有自己不理解 的词,提出来集体交流。齐读课文,读准字音,教师相机正音。
2.检查自读情况。(课件展示词语)
分段指名朗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
【设 计意图:丰厚初读,能为深入学习打下基础。所以,在初读环节上,给学生充分的读书
时间,让学生切切 实实地接触文本,在与文本充分接触中自主识字,走进文本,做到“不读熟,
不开讲”。】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再齐读。边读边思考:
31


这首诗描写了哪些场景?读诗句时你看到了什么画面?这些画面给你留下什么 印象?你最喜
欢哪一段?(课件展示)
这首诗描写了溪边、江上、林中三个场景,我们来逐个了解。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中,我 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通过扎扎实实读文字,品文字等方法,
努力给学生留下深刻的语言印象。】
(四)品读课文,学习《溪边》。
1.指名读《溪边》,提问:这首诗描写了哪些景物?(课件展示)
2.请同学说说在这首诗 描述了什么样的画面?小组讨论,派出代表,比一比哪一组说得更好。
(可将回答得最好的一组答案写在 课件上展示出来作为鼓励。明确内容:溪水的碧绿平静,蜻蜓
立竿的安静,“扑腾一声”的动景,鱼跃人 欢的愉快。)
3.分析表述手法。(课件展示)学生质疑,释疑。尤其是一些含义比较深刻的语句教师 有必要
加以解释。如:“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让学生体会“笑声”怎么会蹦跳?这说明什么?
4.指导朗读:该段语言优美明快,孩子气十足,或运用拟人,或运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儿
童 快乐的生活,富有形象感。朗读的时候,节奏要明快,语调要风趣,表现出儿童天真活泼的特
点。
(五)品读分析,体味《江上》。
1.指名学生有感情朗读《江上》。齐读。
(1)读完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快乐)
(2)从哪些词能感受到快乐?
(鸭群、戏耍、笑哈哈、水葫芦、两排银牙)
2.分析点拨。(课件展示,合作完成)学生质 疑,释疑。请同学模仿其中动作“扇动翅膀拍水
戏耍”“拨动浪花”加强理解。
3.这首诗描绘了什么样的画面?(方法同《溪边》)
4.指导朗读,齐读回顾。
(六)合作交流,理解《林中》。
老师带着大家了解了《溪边》的愉悦和《江上》的玩闹,接 下来就请同学们带领老师来理解
《林中》的风景。请大家仔细阅读《林中》这首诗,想一想它描写了哪些 景物?描绘了一个什么
样的画面?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把你们不理解的地方互相交流 交流,然后带
着老师去学习。(课件展示)
(七)课文小结:
1.齐读课文,根据层次图背诵《溪边》。
2.总结:《溪边》《江上》《林中》都是孩子们 在大自然自由自在欢乐玩耍的画面,孩子们或呼
朋唤友去钓鱼、游泳,或雨后结伴去林中玩耍,享受着欢 乐的童年生活和大自然的乐趣。作者的
优美的语言和手法,都能让我们读的时候就感受到欢笑和快乐。大 家可以积累其中优美的诗句和
词语,在以后的交流或写作中可以运用。
3.完成课后习题。比赛背诵《溪边》。
【板书设计】
溪柳蜻蜓 —— 静
溪边 鱼跃人欢 —— 动 宁静活泼

鸭群→孩子们
童年的水墨画 江上 水葫芦→一个孩子 热闹欢趣

景→清爽明亮
林中 孩子们→欢快可爱 幸福快乐


32


19 剃头大师
【说教材】
《剃头大师》是一篇叙述童年趣事的课 文,课文语言通俗接近口语,叙事性较强,学生在理
解课文的时候不会难,能够产生学习课文的兴趣。这 是一篇精读课文,需要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
的重点词句,提升对课文的分析理解能力。
【说学情】
三年级的学生对字词有了一定的积累和认知能力,但对重点词句的理解还有待加强 ,对课文
的分析理解能力还有待提高。
【说教学目标】
1.认识“剃、执”等10个生字,会写“表、胆”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重点词语。
2.默读课文,感受老剃头师傅和“我”给小沙剃头发的不同。
3.体会作者童年时期的快乐。
【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默读课文,感受老剃头师傅和“我”给小沙剃头发的不同。
难点:体会作者童年时期的快乐。
【说教法、学法】
教法:以学定教、以人为本、 以读带讲。主要采用品词析句、朗读感悟、读写结合、整体把
握等方法。
学法:脑动心到,心口一致,合作交流,疑难共解。
教学时数:2课时
【说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大家都有去理发店理发的经历对吗?理发师给你们剪头发的时候你们最担心的是什么?
生:剪得太丑。
师:对,跟老师一样,都很担心理发师剪丑了,所以我们都会去找很厉害的理 发师。今天我
们就要来见见一位很厉害的理发师,大家翻开课本,一起读一读我们要学的课文:《剃头大 师》(板
书)
师:读了课题之后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也可学生自己提)
生:“剃头”是什么,为什叫理发叫剃头?
师:“剃头”就是剪头发,理发的意思,以前的人 剪头发不是用剪刀的,是用一种剃刀,所以
把理发叫做“剃头”。“大师” 指造诣深、享有盛誉的学者 、专家、艺术家等。“剃头大师”就是
指剃头方面有很深造诣的专家,这个人有着怎样的技术呢?让我们 走进课文,一起去寻找答案吧。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从生活入手,调动学生的情绪,为学习课文进 行情感铺垫。读题生
疑,引导学生面对题目揣摩思考,说出自己的疑问,为学生走进文本搭建一个平台。 】
(二)初读课文,疏通字词:
1.自由读课文,不会认的字同桌间交流解决。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并划分层次。
出示生字,请学生说说自己已经学会了哪些生字。
2.看看文中有没有自己不理解的词,先猜一猜,再查字典。
3.齐读课文,读准字音,教师相机正音。
【设计意图:通过初读,能为深入学习打下基础。 所以,在初读环节上,给学生充分的读书
时间,让学生切切实实地接触文本,在与文本充分接触中自主识 字,走进文本,做到“不读熟,
不开讲”。让学生实战解决理解难理解的词句,自主动脑,自主思考。】
(三)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再齐读。边读边思考:
这 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可以划分为几个层次?老剃头师傅和“我”给小沙剃头发有什
么不同?作者是 怎样将这件事写出童趣的?(课件展示课文大意和脉络)
2.指名学生回答课文顺序(课件展示)找出相对应的自然段。
33


小沙害怕剃头→老师给小沙剃头→“我”给小沙剃头
“我”给小沙剃头又分为哪几个层次?准备→过程→结果
3.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将概述较好的答案写在课件上展示出来,以示鼓励)
【设计意图: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可以激发学生读书的热情】
(四)学习第一部分
小沙为什么害怕剃头?小沙害怕剃头有哪些表现?(课件展示)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分析文本的能力】
(五)学习第二部分
1.为什么总是老剃头师傅给小沙剃头?他是怎么剃的?
“咬”字说明推子牢牢夹住小沙的头 发。大家在理发时如果脖子里进了头发会觉得怎么样?
(很痒)
2.老师傅给小沙剃头时小沙是什么反应?
一会儿痛,一会儿痒,跟受刑一样,耿耿于怀:姑父付双倍的钱
3.总结:你从这一部分知道 了什么?(小沙胆小怕理发,又在老师傅理发时吃了不少苦头,
更害怕理发了。)
(五)学习第三部分
小沙很害怕理发,但是他现在不得不理发了,为什么?(头发很长了、 快过年了)所以小沙
想到了一个办法,就是找谁帮他理发?(课文中的“我”)请大家快速阅读课文的第 三部分,并思
考:
1.“我”为什么愿意给小沙剃头?“我”做了哪些准备?
2. 找出“我”给小沙剃头的过程和小沙的反应,“我”为什么说“世界上再也没有比小沙更优
秀的顾客了” ?(小沙只在乎耳朵)
3.这部分的两个比喻句有什么表达效果。
①将姑父的睡衣比作熊皮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睡衣上落满头发的样子;②将小沙剃好的头比
作是层层的梯田,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 沙的头被“我”剃得长短不一、难以入目的丑态。
4.“我”给小沙剃完头后,小沙的反应是什么?结果怎么样了?
(鼓励学生演一演小沙的反应和姑父捉头发的样子,增加趣味性)
【设计意图:逐步引导学生了解分析文本,学习语言的生动性和趣味性,寓教于乐。】
(六)回顾总结
1.老师傅给小沙理发和“我”给小沙理发的过程。(课件展示)
2.作者是怎样将自己一件恶作剧的事写出童趣的?(语言)学完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悟?(童
年的欢乐 ,童真童趣)
3.完成课后习题。互相交流自己的欢乐童年趣事。
【板书设计】
害怕剃头
小沙害怕剃头 老师傅给小沙剃头
剃头大师 童真童趣
准备
“我”给小沙剃头 剃头过程
剃头结果

20 肥皂泡
【说教材】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学生在第二学段要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 字的习惯。”
准对本册教材要求是“对学习汉字有比较浓厚的兴趣,初步独立识字。”《语文课程标准》 还提出
“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因此,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合作精
34


神,探究学习新知。
《肥皂泡》一课是人民教育 出版社小学语文第6册第六单元的第三篇课精读课文,本课要学会
的共有13个生字及新词(要求是选择 不会写的词语写一写),认读9个生字,读准一个多音字,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说学情】
大部分学生有过亲自吹泡泡的经历或是亲眼见过,但是对如何调制泡泡水却很陌生。学生能
够准 确拼读拼音,有一定的预习习惯,课前能自学部分生字,部分学生能够正确、流利的读课文。
【说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和”,会写13个字,会写重点词语。 < br>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按顺序用“先……接着……最后……”句式以及“有的……有的……
还 有的……”句式说一段连贯的话。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是怎样仔细观察事物,并把事物写清楚、写具体的。
【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生字词,能按顺序用“先……接着……最后……”句式以及“有 的……有的……
还有的……”句式说一段连贯的话。
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是怎样仔细观察事物,并把事物写清楚、写具体的。
【说教法、学法】
教法:以学定教、以人为本、以读带讲。主要采用品词析句、朗读感悟、读 写结合、整体把
握等方法。
学法:脑动心到,心口一致,合作交流,疑难共解。
教学时数:2课时
【说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前面两课我们知 道很多有趣的童年回忆,像去溪边钓鱼、在江上玩水、给表弟剪头发等
好玩又有趣的事,但是这些事并不 是所有同学都能经历的。不过我们今天学到的童年的事情,一
定是大家都玩过的。不信?请打开课本,齐 读题目!
生:肥皂泡。(板书课题)
读完课题后,你有什么想要和同学交流的吗?(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
【设计目的:培养学生从题目入手,学习质疑的方法。】
师:在阳光下吹出一串串五光十色的 泡泡,看风把它们吹得漫天飞舞,你也一定有伸手去抓
泡泡的经历,也一定充满了快乐。冰心小时候玩吹 泡泡的游戏时,又是怎样的情景呢?我们一起
来读一读。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亲身经历,把学生能更快的拉进文本当中来。】
(二)读通课文,疏通字词:
1.课件展示冰心资料简介。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作者,进一步奠定学生学习此文的心理基础。】
2.自由读课文,不 会认的字同桌间交流解决。疏通字词,认读生字。(课件展示)看看文中有
没有自己不理解的词,提出来 集体交流。
3.齐读课文,读准字音,教师相机正音。
【设计意图:从整体入手学习课文,要求学生能够读准字音。】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5名同学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课文围绕“肥皂泡”依次写了哪些内容?(先
怎么做泡泡,再怎样吹,最后写乐趣)
2.再自由读课文,找出你最喜欢的语句,做上标记,并在空白 处简单写出你喜欢的理由,跟
同桌说说。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概括能力,规范顺序词的使用,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文本阅读的能力。】
(四)文段共赏,理解课文。
读一读你喜欢的语句,边读边想像画面,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相机出示课件并通过指名读、
35


泛读、集体读等多种读的方式来 感受语言文字的美,体会吹肥皂泡给人带来的梦幻般的感觉和想
象)
1.理解吹肥皂泡的过程。(课件展示)
(1)明确:肥皂水的制作(黏稠液体)、吹泡泡的方法
(2)引导学生按先后顺序说吹泡泡的过程。先…然后…再…
(3)吹泡泡的动作有什么特点?你是从哪体会到的?
【设计意图:了解作者的用词恰当、准确,为下一课时做好铺垫。】
2.指导朗读。(由动作的“轻”过渡到样子“轻悠”)
吹肥皂泡要我们认真地去做,仔细琢 磨,小心地吹,慢慢地吹,轻轻地提;吹起的泡泡又轻
又圆,轻悠悠地在空中飘游,要精心呵护,才能飘 得更远。请同学们带着这样的想法再读一读。
【设计意图: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可以激发学生读书的热情】
3.理解欣赏肥皂泡的美丽(课件展示)
(1)围绕“吹起来的肥皂泡很美丽”,从颜色、形 状变化、吹的动作等方面体会肥皂泡的美
丽。联系实际,抓住重点词语理解。
(2)指导朗读 。(指名读、范读)这些千姿百态、色彩斑斓的肥皂泡,就像淘气的孩子在捉
迷藏,多开心,多快乐呀! 但是它们又是多么脆薄得小心翼翼的啊!带着这样的理解请大家再读
一读。
(3)品读赏析句 子。让学生提出自己觉得写得好的句子,说说好在哪里。教师引导,相机出
示课件。
4.领悟情感。
冰心奶奶将肥皂泡写得美吗?让我们多读几遍,体会这种细腻优美的笔法。冰 心奶奶真是太
喜欢这些肥皂泡了,所以才能把泡泡写得这么的好。冰心奶奶为什么喜欢这些肥皂泡呢?( 课件
展示)
(1)四个“那么”,你体会到了什么?(特别喜欢肥皂泡)
(2)冰心奶奶希望肥皂泡飞去哪?去做什么?(课件展示)
(3)泡泡真的飞到天上去了吗?飘过大海,越过山巅了吗?它带去了什么?(课件展示)
(肥皂泡代表的是孩子们的化身,带着孩子们的希望和快乐。)
(五)感悟总结:
1.播放轻音乐“安妮的仙境” 在舒缓的音乐中让学生轻轻的朗读,尽情的展开想象,说说自
己看到了什么?
2.完成课后习题。
3.总结:作者描写细腻,将吹泡泡的动作着泡泡的姿态变化写得生动传 神。吹泡泡的步骤具
体生动,清楚明了,泡泡的美丽神奇“五色的浮光,在那轻清透明的球面上乱转”“ 四散分飞”等,
从这些细致入微的描写中,可以感受到作者观察的细致。
(六)课文小结 < br>《肥皂泡》是一篇非常优美细腻的回忆叙事文章,优美不显堆砌,细致不显琐屑,感情真挚
不显煽 情,意境悠远不显空泛,充分写出了肥皂泡带来的童年时期的欢乐和美好。
【板书设计】
肥皂泡
吹 轻轻 快乐
赏 美丽 骄傲
想 梦幻 希望
21* 我不能失信
【说教材】
《我不能失信》是一篇 阅读课文,讲述的是宋庆龄小时候诚实守信的故事。教材选编这篇课
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感受宋庆龄诚 实守信的可贵品质,在思想上受到熏陶和感染,在做人做事
上面获得启示;二是让学生初步体会通过人物 语言、动作、表情来表现人物的写作手法,为本单
36


元的习作奠定基础;三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说学情】
三 年级的学生对字词有了一定的积累和认知能力,但对重点词句的理解还有待加强,对课文
的分析理解能力 还有待提高。
【说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人物对话。
2.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使自己在做人做事方面获得启示。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通过人物对话来领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
【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使自己在做人做事方面获得
启示 。
难点:培养独立阅读能力,通过人物对话来领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
设计理念:
这是一篇阅读课文,教学讲究“简”、“略”,但也需要有“精”、“细”的部分,最理想的做法
是在教学中做到点面结合,粗中有细。精心选择略读课文中需“精”读、“细”读的“感悟点”,
引导 学生细细品读,使略读与精读互相融合。通过有层次、有取舍、有详略的阅读,在内容理解、
情感熏陶、 语言感悟与方法习得上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
【说教法、学法】
教法:以学定教、以人为本 、以读带讲。主要采用品词析句、朗读感悟、读写结合、整体把
握等方法。
学法:脑动心到,心口一致,合作交流,疑难共解。
教学时数:一课时
【说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如果你跟你的小伙伴约好了周末要一起去图书 馆,但是爸爸妈妈周末要带你去公园玩,
你会怎么办?
生:跟朋友打电话或发消息说下次再去 图书馆,或者请朋友一块去公园玩,或者跟爸爸妈妈
说已经约好了小伙伴了,下次再去公园吧!
师:大家都说的很棒了。我们今天来看一位伟人宋庆龄小时候的故事,请大家齐读课题《我
不能失信》 (课件展示宋庆龄资料)
师:读了课题之后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也可学生自己提)
预设:我是指谁?失信是什么意思?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从生活入手,调动学生的情绪, 为学习课文进行情感铺垫。读题生
疑,引导学生面对题目揣摩思考,说出自己的疑问,为学生走进文本搭 建一个平台。】
(多媒体出示学习目标)板书课题:《不能失信》
(二)读通课文,疏通字词:
1.自由读课文,不会认的字同桌间交流解决。读不通顺的地方 反复读,把课文读通顺、读流
利。看看文中有没有自己不理解的词,提出来集体交流。齐读课文,读准字 音,教师相机正音。
2.检查自读情况。(课件展示词语)
随机:课题中的“我”指的是谁?“我”又不能失信于谁?
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
【设计意图:丰厚初读,能为深入学习打下基础。 所以,在初读环节上,给学生充分的读书
时间,让学生切切实实地接触文本,在与文本充分接触中自主识 字,走进文本,做到“不读熟,
不开讲”。】
(三)感知学习,研读课文
1.了解课文脉络。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课件展示)
2.抓住重点语句,感受宋庆龄诚实可贵。(课件展示)
你从哪些语言读出她是一个守信用的孩子?在书中作上记号。
37


(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予以适当指点、引导)
(1)“‘不行!不行!小珍来 了会扑空的,那多不好啊!’庆龄边说边把手抽回来。”(感叹号
的作用)
(2)“不,妈妈 。如果我忘记了这件事,明天见到她时,可以道歉;可是我并没有忘记,我
不能失信啊!”(坚决、果断 )
(3)“二女儿宋庆龄显得特别高兴。她早就盼着到这位伯伯家去了。伯伯家养的鸽子,尖尖
的嘴巴,红红的眼睛,漂亮极啦!伯伯还说准备送她一只呢!”(侧面描写)
(“特别高兴”和“早 就盼着”表示庆龄很想去伯伯家;“尖尖的嘴巴,红红的眼睛”写出鸽
子的漂亮;连用两个感叹号,表现 出庆龄对鸽子的喜爱之情。)
小结:那么漂亮的鸽子等着庆龄去,可为了等小珍,庆龄还是决定不去了 ,真是信守诺言的
孩子啊!
(4)“庆龄点点头,甜甜地笑了。”为何笑得那么甜?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中,我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通过扎扎实实读文字,品文字等方法,
努力给学 生留下深刻的语言印象。】
3.如果让你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一下宋庆龄,你想用什么词?
(四)拓展升华
1. 回扣课题:如果请你给这篇课文的题目加一个标点符号,你会加什么符 号?为什么?(齐
读课题。)读完宋庆龄的故事,你明白了什么?分角色朗读课文。
2.你有过失信于他人或他人失信于你的经历吗?
总结:宋庆龄不光是个一诺千金的人,她还 有许多优秀的品质,我们的教材中还有一些关于
宋庆龄事迹的课文。同学们可以去搜集关于宋庆龄的资料 ,了解她的可贵品质,更好地了解宋庆
龄。
【设计意图: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可以激发学生读书的热情】
(五)课文小结:
《我不能失信》写了宋庆龄为了等朋友而留在家里,没有跟随爸爸妈妈外 出的事,赞扬了宋
庆龄诚实守信的美好品质。

22 我们奇妙的世界
【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我们奇妙的世界》是部编版三年下册第七单元的 第一篇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天地间隐
藏着无穷无尽的奥秘,等待着我们去寻找”,是一组描写大自然 的文章。意在通过描绘大自然壮观
的景象,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认识,对学生进行人文熏陶。本课讲述的 是“天空”和“大地”,介
绍了天空一天四时景象、晴雨云彩的变化,大地四季景象与色彩的变化。给我 们展现了天空和大
地奇妙无穷,多姿多彩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二)教学目标。
1.自习生字,掌握7个会认的字,11个会写的字。
2.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文章优美的语言、和蕴藏的情感。
3.学习作者按照时间顺序抓住事物特点描写的方法和恰到好处的比喻手法,掌握对于颜色的
描写。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感悟世界的奇妙,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难点: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时间顺序)抓住事物特点描写的方法。
【说教法】。
根据设定的教学目标,这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
1.诵读法
小学生要培养对课文内容与实际的联想,主要是通过诵读来培养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感知,采
38


用录音范读和学生自由朗读等形式。
2.发现点拔教学法
课文中大量都是描写,有些比较形象,要适时给予点拨。
3.练习法
练习能够及时反馈课堂教学的效果,采用仿写句子、词语的方式,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
4.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学生对天空和大地的观察可能不够深刻,本课可以尝试利用多媒体制作CAI课 件,精心编辑
文字、图像、动画、声音、视频等,创设一个优美的画面,轻松活泼的学习课文的良好情境 ,激
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
【说学法】。
学生在充分预习、熟悉课文的基础上,必须掌握以下学法:
自主学习法
要求学生课前要做好 预习,了解课文内容,对不认识的生字学会自己查字典,对不熟悉的词
语自己标记出来,在课堂上提出来 集体讨论。对课后习题在预习中要有自己的思考。
诵读品味法
这篇课文结构严谨,语言 优美。要让学生在充分的诵读过程中体会到所描绘事物的美,加强
对这些事物的感觉,最后能在生活中自 己发现世界的美。
四、说教学流程。
本课的教学课时是二课时,要结合课前的预习 和课后习题,紧扣教材,结合教学目标,合理
安排教学流程,以达成教学目标。
(一)布置预习,课前交流:
1.利用工具书,把不认识的字词注上音并识记字形、字义。
2.划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和不懂的地方,并思考为什么。
3.收集天空、大地、云彩相关的图片。
培养学生自觉学习语文的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为课堂学习做准备。
(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由五大块组成:
第一课时:
第一块:导入新课。出示 关于天空的谜语,激发学生的上课兴趣,并适当展开联想,让学生
回答自己关于天空和大地的印象。自然 过渡到课文内容上来。
第二块:整体诵读,感知结构。1、录音范读。根据录音的朗读特点,思考 该怎样读,为什么
要这样读,同时体会文中句子的表达方式。2、学生自由朗读,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 理出形象,
并思考:作者对天空和大地做了哪些描写?然后分析问题,小组讨论。在朗读过程找出课文中 的
生字以及优美的词语。
第二课时:
第三块:学习文段,了解课文主要内容。1、 要求学生回答课文分别从哪几个方面写出了天空
和大地的奇妙。再提问:结合生活经验,说说你对“一切 看上去都是有生命的”这句话的理解。
让学生通过朗读,在课文中找到答案。
第四块:拓展延伸,总结归纳。这一部分主要是对课后问题的解答。
第五块:回归整体,激 发情感。再次结合课文,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提炼课文主旨,加深
学生对课文主旨的了解。
五、说课小结
本课内容简洁,难点在于对课文开头“这是一个奇妙的世界,一切看上去都是有 生命的”这
句话的理解。要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掌握课文结构,从而理解这句话。本课的重点是要让学生 品
味精彩的语句、词语,领悟课文的主旨。这篇课文总体难度不大,学生可以在朗读过程中自己总
结文章的主旨。同时,作为一篇描绘大自然的文章,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通过
自己生 活中的观察和发现,加深对文章主旨的认识。

39


23 海底世界
【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海底世 界》这篇课文讲述的是海底世界,紧扣本单元的主题。本课是一篇科普说明文,讲
述的是海底世界的环境 、动物、植物和矿产资源。课文结构严谨,按照总分总的结构详略得当地
介绍了海底世界,让学生对海底 世界的面貌有了大致的了解。课文总体难度不大,运用列数字,
比喻的手法进行介绍,语言生动活泼。
(二)教学目标。
1.自习生字,掌握10个会认的字,12个会写的字,读准一个多音字,。
2.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掌握文章的结构和主旨。
3.了解说明文的写法。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文章主旨。
难点:总结作者把海底世界动物种类多、活动方式有趣写具体的方法。
【说教法】。
根据设定的教学目标,这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
1.诵读法
这篇文章难度不 大,要让学生通过诵读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课文对海底世界的环境、动物、
植物和矿产这几个方面进行 了生动地描述,学生通过朗读课文,展开想象,同时结合课堂上展示
的图像等资料,加深对课文主旨的理 解。
2.练习法
练习能够及时反馈课堂教学的效果,课文运用列数字,作对比等手法来介绍 海底世界,句子
生动活泼。通过课堂仿写句子的形式,让学生学会运用这些手法。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本课可以尝试利用多媒体课件,结合教学内容,展示海底世界的图片、 视频等资料,给学生
更直观的感受,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
【说学法】。
学生在充分预习、熟悉课文的基础上,必须掌握以下学法:
自主学习法
要求学生课前要做好预习,了解课文内容,对不认识的生字学会自己查字典,对不 熟悉的词
语自己标记出来,在课堂上提出来集体讨论。对课后习题在预习中要有自己的思考。
诵读品味法
这篇课文语言通俗易懂,是一篇优秀的说明文。课文语言生动活泼,要让学生在诵 读过程中
体会海底世界的奇妙,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赞美之情。
五、说教学流程。
本课的教学课时是二课时,要结合课前的预习和课后习题,紧扣教材,结合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流程,以达成教学目标。
(一)布置预习,课前交流:
1.利用工具书,把不认识的字词注上音并识记字形、字义。
2.划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和不懂的地方,并思考为什么。
3.收集海底世界相关的图片。
培养学生自觉学习语文的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为课堂学习做准备。
(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由五个部分组成:
第一课时:
第一部分:导入新课。出示 海底世界的一些图片,激发学生的上课兴趣,并让学生结合自己
在电视里或是海洋馆见到过的关于海洋的 景象,让学生回答自己关于海底世界的印象,自然过渡
到课文内容上来。
40


第二部分:整体诵读,梳理结构。让学生根据录音范文诵读,把课文读流利顺畅。在朗读 过
程中找出课文的生字和不熟悉的词语。并思考作者是怎样介绍海底世界的。
第二课时: < br>第三部分:朗读课文,在朗读过程中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并学习文段。1.要求学生回答课文
是从 哪几个方面介绍海底世界的。再提问:说说课文是怎样介绍海里的动物和植物的,在课文中
找到答案。
2.让学生读课文中优美的句子,体会句子中词语运用的妙处。
“海底世界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
“还有些贝类自己不动,却能巴在轮船底下做免费的长途旅行。”
这些句子运用拟人的手法将海底世 界动物的活动描写得十分生动,学生要学会将这种手法运
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
第四部分:拓 展延伸,展开想象。让学生在本课学习的基础上,结合自己课外所见和所收集
的资料,进一步感知海底世 界的精彩。
第五部分:归纳总结。回归整体,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再次体会课文的主旨,加深学生对课
文主旨的了解。
五、说课小结
本课是一篇十分生动地说明文,向我们展示了 海底世界的精彩。让我们感受到了作者对海底
世界和大自然的热爱赞美之情。本课难度不大,作者按照总 分总的结构分别介绍了海底世界的环
境、动物、植物,简要介绍了海底世界的矿产。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 了解文章的主旨,要引导学
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把握文章的结构,能用自己的语言归纳出课文的主旨。

24 火烧云
【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火烧云》是第 七单元的重点课文,也是三年下册的重点课文。作为一篇优美的散文,这篇
课文十几年来已经传为经典。 本课讲述的“火烧云”变幻多姿,五彩斑斓,给人以无限美好的想
象,也为我们展现了大自然绚烂多姿的 一面。
(二)教学目标。
1.自习生字,掌握7个会认的字,读准多音字“模”,会写12个字。
2.想象火烧云的景象,体会作者赞美自然景象的心境。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3~6自然段。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课文是怎样描写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变化的。
难点:体会和想象作者所描绘的多彩 画面,感悟火烧云的绚丽多姿和丰富多变,学习作者观
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说教法】。
根据设定的教学目标,这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
1.诵读法
这篇课文语言优美,要让学生通过诵读感受课文语言的美,同时感受到课文所描写的火烧云
的美。
2.发现点拔教学法
要引导学生了解作者关于火烧云色彩、外形的描写手法,要学会发挥联想,把事物的变化写
生动。
3.练习法
采用仿写句子、词语的方式,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
4.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本课主要展示火烧云的图像或者视频资料来给学生更直观的感受,加深学生对课 文所描述的火烧
41


云形象的了解。
【说学法】
学生在充分预习、熟悉课文的基础上,必须掌握以下学法:
自主学习法
要求学生课前要做好预习,了解课文内容,对不认识的生字学会自己查字典,对不熟悉的词
语自己标记 出来,在课堂上提出来集体讨论。对课后习题在预习中要有自己的思考。
诵读品味法
这 篇课文语言优美。要让学生在充分的诵读过程中体会到火烧云的美,加强对火烧云的整体
感知,学会表现 手法的运用,能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
【说教学流程】
本课的教学课时是二课时 ,要结合课前的预习和课后习题,紧扣教材,结合教学目标,合理
安排教学流程,以达成教学目标。
(一)布置预习,课前交流:
1.利用工具书,把不认识的字词注上音并识记字形、字义。
2.划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和不懂的地方,并思考为什么。
3.收集火烧云相关的图片,或用自己的话描述火烧云的形象。
培养学生自觉学习语文的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为课堂学习做准备。
(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由五大部分组成:
第一课时:
第一部分:导入新课。 课件展示火烧云的图片,激发学生的上课兴趣,并让学生适当展开联
想,回答自己关于火烧云的印象,从 而自然过渡到课文内容上来。
第二部分:整体诵读。1.学生自由朗读,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思 考:作者写出了火烧云的
哪些特点?然后分析问题,小组讨论。2.在朗读过程中找出课文的生字,优美 的句子和词语。
读读下面表示颜色的词语,再说说几个类似的。
红彤彤 葡萄灰 半紫半黄
金灿灿 茄子紫 半灰半百合色
2. 录音范读。让学生注意录音范读的语气,体会课文语言好在哪里。
第二课时:
第三部分:学 习课文文段,感受课文主要内容。1.学习课文优美的句子。2要求学生回答课
文问题,说说课文写了火 烧云的哪些特点。
第四部分: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说说学了本课自己能用什么语言来描述火烧云。
第五部分:总结归纳。拓展延伸。再次回归课文,梳理课文主要内容,提炼课文主旨。
(三)课外作业:
1.背诵第3~6自然段。
2.观察天空中的云彩,想一想自己会怎样描述。
【说课小结】
本课是一篇经典课文,为我 们精彩地描述了火烧云这一大自然美丽的景象。这篇散文语句优
美,要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感受大自然的 奇妙,同时要让学生充分领会作者关于火烧云色彩变化
和形状变化的描写手法,尤其是描写形状变化的比 喻句,并能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

25 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
【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是第八单元的第一课,本单元的主题是“有趣 的故事,留下的
不仅是开心的笑声,还有更多的思考”。本课紧扣单元主题,是一个十分幽默的故事,引 人入胜的
情节和别出心裁的结局充分体现了故事的精彩性和幽默性。
(二)教学目标。
42


1.自习生字,掌握11个会认的字,12个会写的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裁缝和顾客对话的语气。
3.理解课文大意。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读出裁缝和顾客对话的语气。
难点:了解幽默故事的特点,感受故事的趣味性。
【说教法】。
根据设定的教学目标,这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
1.分角色朗读法
这篇课文篇幅较长,人物较少但是性格区别大。课文主要是通过对话描写来推进 故事的发展,
让学生通过分角色朗读,充分体会故事人物的性格,并在朗读过程中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发现点拔教学法
作为故事性文本,难点在如何感受故事的趣味性,体会课文的特 点。要注意在学生朗读过程
中指导学生体会故事人语气的特点。
【说学法】。
学生在充分预习、熟悉课文的基础上,必须掌握以下学法:
自主学习法
要求学生课前要 做好预习,了解课文内容,对不认识的生字学会自己查字典,对不熟悉的词
语自己标记出来,在课堂上提 出来集体讨论。对课后习题在预习中要有自己的思考。
分角色朗读法
这篇课文语言幽默 。要让学生在分角色朗读过程中体会故事人物的说话特点。通过朗读能大
致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并能用 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说教学流程】
本课的教学课时是二课时,要结合课前的预习 和课后习题,紧扣教材,结合教学目标,合理
安排教学流程,以达成教学目标。
(一)布置预习,课前交流:
1.利用工具书,把不认识的字词注上音并识记字形、字义。
2.划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和不懂的地方,并思考为什么。
(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由五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导入新课。课件提出问题,一个慢性子裁缝和 一个急性子顾客遇到一起会发生怎
样有趣的故事呢?,激发学生的上课兴趣,引出课题。
第二部分:整体诵读。1.学生自由朗读,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理出形象,并思考慢性子裁
缝和急性子 顾客说话语气的特点。
第三部分:学习生字。1.引导学生自己总结本课的主旨,归纳生字、词语。积累优美的句子。
第四部分:通过朗读和学习课文文段,让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主旨。
第五部分:拓展延伸和总结。
1.默读课文,完成课后表格。并借助表格复述故事。
2.思考,如果裁缝是急性子,顾客是慢性子,他们之间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
【说课小结】
本课讲述了一个幽默生动地故事。作者并没有用华丽的语言过多地渲染铺垫,主 要是通过人
物对话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本课的难点在于如何通过朗读课文体会人物语气的特点,感受 故
事的幽默性。要让学生通过分角色朗读的方式去感悟人物对话的幽默性,从而感受到故事的幽默
性。本课生字较多,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结合课文中词语来学习。




43


26 方帽子店
【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方帽子店》是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与《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不同 ,本课人物对话
比较少,主要通过作者的讲述,推进故事情节的发展。本课是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结尾 部分充
分体现了故事的精彩性和深刻性。
(二)教学目标。
1.自习生字,掌握7个会认的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感受故事的深刻性。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结局的精彩性。
难点:学生能自己复述课文,能通过故事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
【说教法】。
根据设定的教学目标,这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
1.朗读法
这篇课文语言平时 易懂,故事情节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几个重点段落上面,让学生通过朗读,
体会故事情节的发展,并在朗读 过程中熟悉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这篇课文的主旨。
2.发现点拔教学法
《方帽子 店》这篇课文主要是叙述性语言,作者将故事的寓意通过这些叙述性语言表达出来,
对于学生来说,从这 些叙述性语言中找准课文的寓意有难度,要向学生解读这些语句的含义,并
能让学生在领会课文主旨的基 础上能用自己的话把故事复述出来。
【说学法】。
学生在充分预习、熟悉课文的基础上,必须掌握以下学法:
自主学习法
要求学生课前要 做好预习,了解课文内容,对不认识的生字学会自己查字典,对不熟悉的词
语自己标记出来,在课堂上提 出来集体讨论。对课后习题在预习中要有自己的思考。
朗读法
这篇课文语言平实但是有 些语句含义深刻。要让学生通过充分的朗读过程了解故事的主要内
容,体会故事的主旨,并在弄通故事大 意的基础上能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说教学流程】
本课的教学课时是一课时,要结合课前 的预习,紧扣教材,合理安排教学流程,以达成教学
目标。
(一)布置预习,课前交流:
1.利用工具书,把不认识的字词注上音并识记字形、字义。
2.划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和不懂的地方,并思考为什么。
(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由五部分组成:
第一课时
第一部分:导入新课。课件提出问题,大家都戴过帽子,那大家有没有发现是方帽子 戴着舒
服还是圆帽子戴着舒服呢?激发学生的上课兴趣,引出课题。
第二部分: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归纳生字、词语。
课件出示生字词:橱 改 蕉 扣 嚷 筒 董
词语:橱窗 香蕉 扣在 嚷嚷 圆筒 古董
本篇课文为略读课文,主要是掌握几个会认的字,注意拼音要准。
第三部分:整体诵读。1. 学生自由朗读,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初步
领会到课文的大意。
第四部分:学习课文文段内容,归纳总结主旨大意。
44


第五部分:总结归纳。再次回归课文,提炼课文主旨。
【说课小结】
本课是一篇略读课文,重点是掌握课文中会认的字以及课文主要内容和主旨。
本文讲述了一个 含义深刻的故事。作者主要通过叙述性语言来逐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本
课的难点在于如何了解课文的 主旨。要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自己体会,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点
拨,从而让学生准确的把握课文的主旨 。

27 漏
【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漏》是一个民 间故事。民间故事是劳动人民在生产过程中创造并口耳相传的一种文体,既
具有趣味性,而且在一定程度 上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状况,同时富含哲理,给人启发。,本课语
言口语化,幽默诙谐。故事情节引人 入胜,要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故事的趣味性。
(二)教学目标。
1.认识“婆、脊”等8个生字,会写“漏、喂”等13个生字。
2.流利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了解故事的特点,体会民间故事的魅力,并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找出故事中具有吸引力的情节。
难点:了解故事的特点,能用自己的语言把故事复述出来。
【说教法】。
根据设定的教学目标,这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
1.分角色朗读法。
这篇课文 篇幅比较长,故事角色比较多,让学生通过分角色朗读的方式,感受故事的趣味性。
并在朗读过程中熟悉 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这篇故事的大意。
2.发现点拔教学法。
《漏》这篇课文结合了 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语言幽默。学生通过自己朗读能了解课文的主
要内容,但是准确把握课文的主旨比 较难。要在学生充分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予以点拨,
让学生了解课文的主旨大意。
【说学法】。
学生在充分预习、熟悉课文的基础上,必须掌握以下学法:
自主学习法
要求学生课前要做好预习,了解课文内容,对不认识的生字学会自己查字典,对不熟悉的词
语自己标记出来,在课堂上提出来集体讨论。对课后习题在预习中要有自己的思考。
朗读法
这篇课文语言幽默诙谐。要让学生通过充分的朗读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体会故事的主 旨,
并在弄通故事大意的基础上能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说教学流程】
本课的教学课时是二课时,要结合课前的预习和课后习题,紧扣教材,结合教学目标,合理
安排教学流程 ,以达成教学目标。
(一)布置预习,课前交流:
1.利用工具书,把不认识的字词注上音并识记字形、字义。
2.划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和不懂的地方,对不懂的地方自己先并思考为什么。
(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由七个部分组成:
第一课时
第一部分:导入新课。课 件提出问题,一只老虎和一个贼遇到一起会发生什么精彩的故事呢?
激发学生的上课兴趣,引出课题。
45


第二部分: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归纳生字、词语。
生字:漏 喂 胖 驴 贼 狼 莫 厉 抱 架 粘 胶 偏
词语:漏雨 喂养 胖驴 山贼 狼叫 莫非 厉害 抱住 骨架
粘胶 偏偏
第三部分:整体诵读,了解文章的结构。学生自由朗读,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了解课文的
主要内容,初 步领会到课文的大意。
第四部分:学习课文文段内容,归纳总结主旨大意。
第二课时 第五部分:学习课文用语的特点。本课是一篇民间故事,用语口语化,读起来具有亲切感,
要让学生 体会这种语言的特点,感受民间故事的魅力。
第六部分:拓展延伸。让学生说一说学完这篇课文之后觉 得哪些内容有意思,并完成课后习
题,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第七部分:总结。再次梳理文章结构,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提炼课文的主旨。
【说课小结】
本课是一个幽默诙谐的民间故事,非常具有趣味性。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了 解故事的趣
味性,体会民间故事的特点。那么在教学过程中一是要让学生通过自己朗读,感受课文语言的 特
点,二是让学生能借助示意图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故事。

28 枣核
【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枣核》也是一个民间故事。与《漏》同属于民间故 事。《枣核》是一个具有时代性的民间故
事,富含思想性和哲理,给人以启发。,本课语言生动活泼。趣 味性强,主题深刻。
(二)教学目标。
1.要求会认11个生字,掌握多音字“折”、“涨”。
2.了解枣核战胜欺压百姓的县官和衙役的过程,感受枣核的勇敢与智慧。
3.展开想象,续编童话故事。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课文内容和主旨。
难点:能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并展开想象,续编后面的剧情。
【说教法】
根据设定的教学目标,这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
1.默读法。
这篇课文篇幅长 ,故事围绕着主角展开,让学生通过默读的方式,熟悉课文的主要内容,了
解这篇故事的大意,感受故事 的趣味性。
2.发现点拔教学法。
《枣核》这篇课文具有传奇色彩,一个像枣核一样大 小的孩子却有那么大本事,故事本身很吸引
人。要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同时 对课文主旨予以点拨。
【说学法】。
学生在充分预习、熟悉课文的基础上,必须掌握以下学法:
自主学习法
要求学生课前要 做好预习,了解课文内容,对不认识的生字学会自己查字典,对不熟悉的词
语自己标记出来,在课堂上提 出来集体讨论。对课后习题在预习中要有自己的思考。
朗读法
这篇课文语言生动活泼, 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和画面感。要让学生通过充分的朗读了解故事的
主要内容,体会故事的主旨,并在弄通 故事大意的基础上能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46


【说教学流程】
本课的教学课时是一课时,要结合课前的预习,紧扣 教材,结合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流
程,以达成教学目标。
(一)布置预习,课前交流:
1.利用工具书,把不认识的字词注上音并识记字形、字义。
2.划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和不懂的地方,对不懂的地方自己先并思考为什么。
(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由五个部分组成:
第一课时
第一部分:导入新课。课 件提出问题,一个枣核大小的小孩子会有着怎样传奇的故事呢?引
出课题。
第二部分: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归纳生字。本课是略读课文,只要求掌握会认的字。
生字:核 妻 爹 犁 折 困 牲 府 罢 涨
注意多音字“折”。
第三部分:整体诵读,了解文章 的结构。学生自由朗读,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了解课文的
主要内容,初步领会到课文的大意。
第四部分:学习课文文段内容,找出课文精彩的部分。本篇课文的精彩部分在课文后面的段
落,让学生 体会故事的精彩性。
第五部分:总结。再次梳理文章结构,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提炼课文的主旨。
【说课小结】
本课是本单元的最后一课,也是本学期的最后一课。本课篇幅很长,但是作为 一篇略读课文,
要掌握的内容不多。本课重点是了解故事内容和主旨,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这个故事,难点 是对课
文主旨的理解。要指导学生对课文主旨的理解,鼓励学生自己发现这篇文章的特色,能品味到民< br>间故事的魅力。

47

蓝染忽右介-民族团结先进个人材料


2019开学第一课-伯利恒


描写清明节的作文-元宵节的资料


留美签证-六一主持稿


植树节绘画-武汉大学教务网


生活中的小窍门作文-工人入党申请书


cpa成绩查询-工作证明范文


中国卫生考试中心-简媜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