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下册 《肥皂泡》说课稿精选
成都长江职业学院-国旗下讲话稿小学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 《肥皂泡》说课稿精选 
1. 《肥皂泡》说课稿 
一、
说教材 
 
1.教材分析:《肥皂泡》节选自冰心1936年3月22日写于北平的散文《胰皂
泡》,
编入时将“胰皂”改为了“肥皂”,课文的开头简洁明快,直接表达了对吹肥皂
泡的游戏
的喜爱,接着作者详细有序地介绍了这种游戏的玩法;四、五自然段用
细腻的文笔对肥皂泡的颜色、形状
及变化都进行了描写,也写出了吹肥皂泡时的
心情和美妙的想像,在文章结尾,作者又从随着肥皂泡而产
生的种种美好的想像
中回到现实的世界中,言语中显露出淡淡的伤感。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正确认读本课六个生字,正确书写十一个生字
 
(2)能力目标: 
a.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儿时的冰心是怎样玩“吹泡泡”游戏的。 
b.对作者笔下游戏过程的有序、细致地描写进行深刻的体会。 
 
c联系自已的游戏
体验,以现实生活为依托进行口语交际及小练笔的练习,提高
综合语文素养。 
(3)情感目标:体会作者由“玩吹肥皂泡”游戏时产生的美好想像,寻找自已在
玩游戏时的快
乐。 
 
3.教学重点:了解儿时的作者是怎样玩“吹肥皂泡”的游戏的。联系自己的游
戏体验,以现实生活为依托进行口语交际及小练笔的练习。 
 
4.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对游
戏过程描写得有序及细致,并体会作者由“玩吹肥
皂泡”的游戏产生的美好想象。 
5.课时安排:两课时 
 
一课时:以自学讨论的形式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二课时:以汇报交流的形式深入理解课文内涵 
 
6.教具准备:多媒体,肥皂水
 
二、        说教法:一堂好的语文课应充分体现十六个字:书声朗朗、议论纷纷、高潮迭起、说说写写。针对以上教学思想,这节课主要运用以下教法 
1.             鼓励欣赏法:在学生读后教师及时的点评,还可以是学
生之间
的互评,都是以鼓励、欣赏为主,激励学生充分地展示才能,体会成功的心理特
点,激起
学生学习的欲望。 
 
2.             配乐情境朗读法:作者在描写肥皂泡的
美丽以及想象部分写得
非常的生动,为了能让学生们在朗读中迅速地进入情境,也让听者身临其境,配<
br>上舒缓的音乐,让学生们伴随着音乐去寻找感觉,我想这样更好。 
 
3.
直观教学法:教学3、4自然段时,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拉
近学生与课文的距离,理解重点词句。
 
三、        说学法: 
 
1.合作学习法: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
础上,注重讨论、交流、合作、体会,让
学生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同时,能联想自已已有的知识积累。
2.美读训练法:把读的训练贯穿在整个教学中,让学生在具体的阅读实践中得
到锻炼。
 
3.亲身体验法:学生们通过读文体会到的快乐之感,不如自已去亲身体验、感
受来
的真实,因此在学完此文之后让学生去亲身体验再进行口语交际和练笔,有
利于学生写出说出真情实感,
写得更真实,更生动。 
 
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意境,导入新课。 
 
上课开始,师手拿肥皂水,吹一串肥皂泡,学生肯
定都感兴趣,然后问:“同学
们,知道老师在做什么吗?” 
 
“吹肥皂泡。”
 
“大家都玩过这个游戏吗?” “玩过。” 
 
“看来这是大家都非常喜欢
玩的游戏,那么老师告诉你,这个也是冰心奶奶小时
候最喜欢最喜欢的游戏,下面就让我们沿着冰心奶奶
的足迹,一起走进童年的冰
心,去了解一下冰心奶奶小时候是如何玩这个游戏的,好吗?”“好!”(板
书课
题) 
 
上课一开始,教师就充满激情的用游戏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因为这是他
们最喜
爱的游戏,由游戏引入,然后与大作家冰心联系起来,这样就把学生和冰心之间
的距离拉
近了,也把学生引入课文,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
力,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用自已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
遍。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在这个环节
让学生多读,目的是想让学生们对课文内容有更多地了解,加深对课
文的认识,另外,在思考课文主要写
了哪些内容时,虽不是分段,但可以锻炼学
生对课文内容有一个大概的分析,整合,让全体学生明确课文
的内容。 
 
(三)定向自学,讨论交流 
这一环节意在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师出示自学提示(幻灯片): 
 
1.
读课文,划出带生字的词语读一读,记住字形,利用字典理解其意
思。 
 
2.
读课文,了解儿时的冰心是怎样玩吹泡泡的游戏的,并勾画出表明
先后顺序的词语,如“然后”、“再”
等。 
 
3.
再读课文,找出自已喜欢的语句,做上标记,并认真体会。 
 
   在完成自学提示1时,我
认为,对于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基本能力的训练,应
一步步在课堂上进行为好,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
这样既提高了学生查阅工
具书的能力,又培养了他们的自学能力。 
 
自学提示2意在
对游戏的过程有一个了解,勾出表明先后顺序的词语也意在让学
生们对这些词语加以重视,在讲读此段时
,着重训练。 
 
自学提示3旨在让学生认真体味4、5自然段,作者写得非常的细致、细腻,
学
生们大多数都会在这下功夫,这也是教学的一个难点。 
讨论时我让学生自说、同桌说、四人小组说等形式,使人人都参与,人人都落实。 
(四)品词析句,理解内涵 
 
师:游戏承载着我们的快乐,游戏收录着我们童年的记
忆,让我们再次来到冰心
奶奶身旁,一起体验游戏的快乐吧。谁先介绍一下,冰心奶奶是怎样玩这个游戏
的? 
 
1.         指名读 
 
2.
然后让生用“然后……再……”这样的句式,介绍这个游戏。 
 
(引导学生对表明先后顺序词
语的注意和运用,能使课文内容内化成学生自身的
语言,还强化了语言表达的有序性。) 
3.问:从此段你还能体会到作者的心理是怎样的吗?找到相关的语句细读课文。 
4.吹起来的肥皂泡美吗?美在哪? 
师适当点拨:(师出示投影片,出示此段文字) 
 
A“若是扇得好……四散分飞。”
(1)是啊,一个大的能变成两三个小球。那直接说行不行? 
(2)文中形容什么样的小球?
(3)为什么说是“玲珑娇软”而不说“玲珑柔软”呢? 
师:我们轻轻地吹起一个大球,分裂
成两三个的时候,它们是那样的玲珑、那样
的娇小。(这句话既能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用词的贴切,巧妙,
恰当,又能让学生 
 
B还有哪句写了变化?——“有时吹得……光影凌乱”
(1)还会扯成——长圆的。从这个字中体会到什么? 
(2)还——颤巍巍的。
(3)“颤巍巍”的什么样啊?为什么说:“颤巍巍”的呢? 
(4)那这脆薄的球,颤巍巍的,该怎么读? 
(5)用扇子扇送,我们想让这些泡泡飞得再高
些,它们却那么轻、那么薄,就
像那淘气的孩子,在和我们捉迷藏。
(6)请你想象这颤巍巍的、如同淘气的孩子一般的泡泡,再来读一读。 
(7)、这泡泡快灭
了,快没有了,你觉得——(学生说出感受)——我们都——
悬着心,仰着头,屏住呼吸。
(8)、实在可惜,这泡泡无声地破裂了。你又觉得——
(9)、再来一次,因为它是我们自己轻轻地小心地吹起来的。 
是的,还是那么—— 
 
心里充满了—— 
 
落到—— 
 
(10)、师:轻清脆丽的球啊,请你慢点慢点,再慢点,请你轻些轻些,再轻些,
因为你代表
就是我的——快乐、骄傲和希望。 
 
5.         充满幻想地读5、6自然段。
 
(五)、联系生活,感受体验 
 
1.回忆一下你们平时最
爱玩什么游戏?怎样玩的?都想到了什么?在我们刚才
交流的基础上,学着向冰心奶奶一样有序的写一写
你们的游戏吧。 
 
2.背诵自已喜欢的语句。 
 
(这一环节,拓宽游戏范
围,通过其进行的任何的游戏体验,只要是自已喜欢的,
只要能达到练笔的目的,都可以。) 
 
 
 
2.《肥皂泡》第一课时说课设计 
说教材 
  《
肥皂泡》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冀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中的
一篇课文。本单元的课文是关于
冰心的作家作品单元。前几篇课文让我们了解了
身为作家的冰心。其实,儿时的冰心同我们一样,也吹出
过梦幻般的肥皂泡,有
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课文《肥皂泡》拉近了学生和作家之间的距离。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了解儿时的作者是怎样玩“吹肥皂泡”的游戏的。
  2、体会游戏过程写的有序、细致。 
3、体会由游戏产生的美好想象。 
  4、联系自己的游戏体验,进行口语交际及小练笔。 
说教、学法 
  本课的学习以读为主,用读感悟。引导学生抓关键词语,抓学生对游戏的兴
趣
,老师用富于趣味的语言,引导理解、想象,体会玩的乐趣,体会玩中有美。
努力实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
统一。 
说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见过肥皂跑吗?吹过肥皂跑吗?你
觉得怎么样?可是你自做过
泡泡水吗?冰心奶奶像你们这么大的时候也吹肥皂泡。她的肥皂泡吹的可不一
般,
那小小的肥皂泡经她的嘴一吹,不仅吹出了情趣还吹出了梦想。想知道冰心奶奶
是怎样吹肥
皂泡的吗?赶快打开书,自己读一读课文。 
  (从兴趣出发,激发玩的兴趣,学习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 
  2、检查预习字词的情况 
(出示本课生词,对重点词语引导学生以不同的形式理解。) 
   肥皂泡:指导“皂”字的书写
   渡过:补充词组“渡过------” 
   扯成、骄傲:给“扯”字和“傲”字组词
   溶化:和“融化”通过造句比较。 
屏、悬:回到文本,体会对美丽的肥皂泡的期待与害怕它破裂的心情。 
  三、品读感悟 
1、冰心奶奶是怎样做泡泡水的?你这样做也不一定就能吹出许多的泡泡,
冰心奶奶可细心了,她把做肥
皂泡的窍门在文中已经告诉大家了,谁能找到?(不
仅理解了“黏稠”一词的意思,学到了做泡泡的技巧
,更重要的是在找关键词语
的过程中体会作者写作的细致。) 
2、心奶奶又是怎样吹肥皂泡的?(指明几个学生读) 
用“先……然后……再”说一说吹肥皂泡的过程。(体会写作的有序性,
锻炼语言词表达能力。)
  3、冰心奶奶不仅做了,吹了,还认真欣赏了自己吹的每一个美丽的泡泡。
同学们再来读读
课文,找找冰心奶奶的肥皂泡美在哪儿? 
抓住重点段落第四自然段引导理解: 
   课文从
颜色、形状两方面描写肥皂泡的美。学生能在读中体会出来说
出来最好。如果不能,就用“作者从哪两个
方面描写肥皂泡的美丽?”这样一个
问题引导。同时抓住“玲珑娇软”和“颤巍巍”两个词。“玲珑娇软
”的小球是
什么样的?引导感受肥皂泡的小巧柔韧,体会美丽可爱。“颤巍巍”:什么情况下
遇
到过这个词?怎样理解?引导体会肥皂泡给人梦幻的感觉。 
  4、冰心奶奶不但吹出了和我们一样的
情趣,还吹出了遥远的想象。小小
的肥皂泡让冰奶奶想到了什么呢? 
抓住重点段落第五自然段引导理解: 
   指明读冰心奶奶想象的语句。 
   请一名读的
好的同学范读或老师范读,引导想象:同学们闭上眼睛,
边听边想象,一会说说你仿佛看
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表达,引导:你能带着你的想象读读吗? 
  5、这是美丽的肥
皂泡,神奇的肥皂泡。那么在吹肥皂泡的过程中,冰心
奶奶有着什么样的情感和态度?为什么是充满快乐
、骄傲、希望?(达到与冰心
奶奶情感上的共鸣。) 
  四、回顾整体 
   只有
心中有爱,才会留意那毫不起眼的肥皂泡,才会在转瞬即逝的泡
泡上寄托自己美好的愿望。同学们,让我
们一起来读读这篇文章吧! 
  五、作业 
   课下玩一玩吹肥皂泡的游戏或者其他游戏。
这次要有意识的去玩,留
意玩的过程,按顺序记叙下来。玩儿时还要认真观察,积极想象,像冰心奶奶那
样把想象的内容记录下来。(玩与学,读与写的结合) 
  六、总结 
  冰心奶奶
说“童年是真中的梦,是梦中的真,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让
我们把童年美好的回忆记录在笔下,珍藏
在心中。 
  板书 
   肥皂泡 
   做:黏稠 
吹:蘸——吹——提 
   赏:颜色形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