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同步练习-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练习册答案

余年寄山水
659次浏览
2020年09月30日 22:01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难忘的一件事500字-颁奖典礼主持词

2020年9月30日发(作者:居仁)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 同步练习
《负数》同步试题
一、填空

1.选择合适的温度连线。


考查目的: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负数的意义。

答案:

解析:引导学 生结合生活经验进行分析判断。对于-5℃和-16℃,这两个温
度的连线很容易出错,分析时提示学生 根据南京所处的地理位置可以知道,冬天
某一天的最低气温应为-5℃。

2.某市2014年每个季度的平均气温如下表所示。

季度

平均气温
(℃)

第一季


-10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15

20

-5

你能在温度计上表示出这些温度吗?


考查目的:负数的意义及其在温度计量中的应用。

答案:

1



解析:此题主要用正负数来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两种量:零度 以下记为负数,
零度以上记为正数。再根据表格中的数据,直接在温度计上标出即可。

3.看图填空。(单位:千米)


(1)一辆汽车从A城向东行30千米, 表示为+30千米,那么从A城向西行
50千米,表示为( )千米;

(2)如果汽车的位置是+60千米,说明它向( )行了( )
千米;

(3)如果汽车的位置是-80千米,说明它向( )行了( )
千米;

(4)如果这辆车从A城出发先向东行20千米,再向西行50千米,这时它
的位置表示为( )千米;

(5)如果这辆车从A城出发先向西行70千米,再向东行70千米,这时它
的位置表示为( )千米。

考查目的:结合数轴的知识,理解负数的意义及其应用。

答案:(1)-50;(2)东,60;(3)西,80;(4)-30;(5)0。

解析: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两种量:向东行记为正数,向西行记为
负数,A城记为0。再结合 各小题的题意填空。

4.六(1)班同学进行“1分钟跳绳”测验,以80下为标准,超过的 数用
正数表示,不足的数用负数表示。下表是第一组的成绩记录单。


2


跳得最多的是( ),实际跳了( )下;跳得最少的是( ),
实际跳了( )下;根据以上数据估一估,这组同学平均每人1分钟跳绳
次数会( )80下。(填“>”或“<”)

考查目的:正数、负数的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以及简单的计算。

答案:李强,88;陈金,74;>。

解析:跳得最多和最少的同学只需通过比较表 格中的数据的大小即可得出,
实际跳的次数涉及简单的计算。估计平均数的方法有很多,可以引导学生直 接利
用表格中的数据得出结论:因为3+8-5+7+1-6+2-1-2=7>0,所以这组同学平均
每人1分钟跳绳次数会大于80下。

二、选择

1.一种饼干包装 袋上标着:净重(150±5)克,表示这种饼干标准的质量
是150克,实际每袋最少不少于( )克。

A.155 B.150 C.145 D.160

考查目的:负数的意义及其应用。

答案:C。
解析:此题首先要知道以谁为标准,规定超出标准的为正数,低于标准的为
负数。根据题意:净重( 150±5)克,表示最少不少于150-5=145(克)。

2.在8、-0.06、0.17、-15、+23、、-
个。

A.6 B.5 C.4 D.3

考查目的:根据正数、负数的意义做出判断。

答案:B。

解析: 根据正数、负数的意义可知,在以上各数中有三个负数:-0.06、-15、
-,四个正数:8、0. 17、+23、,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题中要求选出
、0中,不是负数的有( )
不是负数的数,要注意包括正数和0。

3.把9和13的平均数记为0,大于平均 数记为“+”,小于平均数记为“-”,
则9和13应分别记为( )。

A.9,13 B.2,2 C.+2,-2 D.-2,+2

3


考查目的:负数的意义,求平均数的方法。

答案:D。

解析:正负数表示一组意义相反的量,9和13的平均数是11,以它作 标准
记为0,9比它少2,记为-2;13比它多2,记为+2。

4.文具店、书店 和玩具店依次座落在一条东西走向的大街上,文具店在书
店西边20米处,玩具店位于书店东边100米 处,小明从书店沿街向东走了40
米,接着又向东走了-60米,此时小明的位置在( )。

A.文具店 B.玩具店 C.文具店以西40米处 D.玩具店以西60米处

考查目的:负数的意义及其应用。

答案:A。

解析:以书店作标准记为0,向东的距离用正数表示,向西的距离用负数 表
示。也就是说,从书店走-20米到文具店,从书店走100米到玩具店。小明从书
店沿街向 东走了40米,此时小明在书店以东40米处,接着又向东走了-60米,
也就是又向西走了60米,6 0-40=20(米),即小明在书店以西20米处,刚好是
文具店的位置。

三、解答

1.在一次数学测试中,六(1)班的平均成绩是87分,把高于平均分的 记
作正数,低于平均分的记作负数。

(1)李阳得了95分,应记作多少?

(2)刘洋被记作了-5分,他实际得分是多少?

(3)王刚得了87分,应记作多少?

(4)李阳和刘洋相差多少分?

考查目的:正、负数的意义及其在分数统计中的应用。

答案:(1)95-87=8 (分);(2)87-5=82(分);(3)87-87=0(分);
(4)95-82=13(分) 。

答:李阳应记作+8分;刘洋的实际得分是82分;王刚应记作0分;李阳和
刘洋 相差13分。

解析:确定将平均成绩87分记作0分后,高于标准记为正数,低于标准记为负数。用实际得分减去标准分即可得到答案。解题的关键是理解“正”和“负”
的相对性,明确是 一对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4


2.十二路公共汽车从车站发出时载 有25名乘客,第一站下去6名乘客,上
来8名乘客;第二站下去10名乘客,上来2名乘客;第三站下 去4名乘客,上
来10名乘客;第四站是终点站。

(1)如果下去的乘客人数记作负数,上来的乘客人数记作正数,请把下表
填写完整。


(2)想一想,有多少乘客是在终点站下车的。


考查目的:负 数的意义及其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简单的正数、负数的计算。
答案:(1)如下图所示。


(2)20+8-6+2-10+10-4=20(人)

答:有20名乘客是在终点站下车的。

解析:此题主要用正负数来表示具有相反意义 的两种量:上车的乘客人数记
为正数,下车的乘客人数记为负数。在解决“有多少乘客是在终点站下车的 ”这
一问题时,还可以引导学生观察表格,发现上车的总人数和下车的总人数是相等
的,据此可 以直接得出结果。

3.学校食堂买来10袋大米,质量分别是105千克、98千克、108 千克、92
千克、100千克、110千克、92千克、95千克、101千克、102千克。以每袋大
米100千克为标准,超过100千克的记作正数,不足100千克的记作负数。

(1)填表:





差数
(千
克)

5
1

2

3

4

5

6

7

8

9

0

1




















(2)算一算,这10袋大米的总质量是多少千克?

(3)大米包装 袋上标着:净重(100±5)千克。按这一标准来衡量,这10
袋大米中,有哪几袋不符合标准?
考查目的:正数、负数的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答案:(1)如下表所示。





差数
(千
克)

(2)105+98+108+92+1 00+110+92+95+101+102=1003(千克)

答:10袋大米的总质量是1003千克。

(教师也可引导学生直接利用第(1)题表格中的数据进行计算)

(3)答:按净重 (100±5)千克的标准来衡量,质量为108千克、92千克、
110千克、92千克的四袋大米不 符合要求。

解析:第(1)题根据正负数的意义,超过100千克的记作正数,不足100< br>千克的记作负数,据此填表;第(2)小题可以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
激发学生的思考 ,小结得出5+8+10+1+2-2-8-8-5+100×10=1003(千克),通过
两种算法 的比较感受算法的优化。

4.一种商品的常规价格是200元,但随着季节的变化,商品的价 格可浮动
“±10%”。

(1)“±10%”的含义是什么?

(2)请你算出该商品的最高价格和最低价格。

(3)如果以常规价格为标准,超过 标准价记作“+”,低于标准价记作“-”,
该商品价格的实际浮动范围可以怎样表示?

考查目的:负数的意义及其应用;正数、负数的简单运算;百分数的实际应
用。
答案:(1)“±10%”的含义是在常规价格的基础上,加价和降价的幅度不
超过10%。(2) 最高价为200×(1+10%)=220(元);最低价为200×(1-10%)
6
1

2

3

4

5

6

7

8

9

0

1
+
5

2

-
8

+
8

-0

10

+
8

-
5

-
1

+
2

+


=180(元)。答:该商品的最高价格是 220元,最低价格是180元。(3)该商
品价格的实际浮动范围可以表示为“±20元”。

解析:结合负数、百分数的意义,重点让学生理解“±10%”的含义,“±”
表示既可能上涨 也可能下调,10%则是价格浮动的幅度。以此为基础,即可根据
百分数解决问题的数量关系计算该商品 的最高价格和最低价格。


《圆柱与圆锥》同步试题
一、填空

1
.如图,把底面周长
18
.
84 cm
,高
10 cm
的圆柱切成若干等份,拼成一个
近似的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底面积是( )
cm
2
,表面积是( )
cm
2

体积是( )
cm
3



考查目的: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和体积计算。

答案:
28
.26

304
.
92

282
.
6< br>。

解析:把圆柱体切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后,底面积、体积都没有发生改变,
只有表面积比原来的圆柱多了两个长方形的面积,而多出的两个长方形的长等于
圆柱的高,宽等于圆柱 底面圆的半径(利用底面周长计算)。

2
.数学老师的教具里有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 ,老师告诉大家,圆柱和圆锥
的体积相等,底面积也相等,已知圆锥的高是
12
厘米。 请你算一算,这个圆柱
的高是( )厘米。

考查目的:圆柱与圆锥的体积。

答案:
4


解 析:圆锥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在圆柱和圆锥体积相等,
底面积也相等的情况下,圆锥的 高是圆柱高的3倍,因此圆柱的高是12÷3=4
(厘米)。

7


3.一个圆柱形的木料,底面半径是3厘米,高是8厘米,这个圆柱体的表
面积是( )平方厘米。如果把它加工成一个最大的圆锥体,削去部分
的体积是( )立方厘米。

考查目的:圆柱的表面积、圆锥的体积计算。

答案:
207
.24

150
.
72


解析:圆柱的表面积 =侧面积+底面积×
2
,侧面积=底面周长×高,把相关
数据代入公式即可求出表面积 。把这个圆柱加工成一个最大的圆锥,也就是这个
圆锥与圆柱等底等高,要注意计算的是削去部分的体积 ,可以理解为是圆柱体积
的或圆锥体积的
2
倍。

4
.下图 中的圆柱形杯子与圆锥形杯子的底面积相等,把圆锥形杯子装满水
后倒进圆柱形杯子,至少要倒( )杯才能把圆柱形杯子装满。


考查目的:圆柱与圆锥的体积。

答案:
9


解析:设圆柱与圆锥的底面积为,则圆柱的体积为,圆 锥的体积为,
圆柱的容积是圆锥容积的
9
倍,也就是需倒
9
杯才能把 圆柱形杯子装满;也可以
这样理解,在圆柱和圆锥等底等高的情况下倒
3
次可装满,现 在圆柱的高是圆锥
高的
3
倍,所以要倒
9
次。

5
.小悦用一块体积为
216
立方厘米的橡皮泥,捏塑成等底等高的一个圆柱
和 一个圆锥,圆柱的体积是( )立方厘米,圆锥的体积是
( )立方厘米。

考查目的: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利用按比例分配的数量关系解决问题。

答案:
162

54


解析:等底等高的圆柱和 圆锥的体积之比为
3
:
1

216
立方厘米是这个等底等高的圆柱与圆锥的体积之和,利用按比例分配的数量关系进行解答。


8


二、选择

1
.下面各图是圆柱的展开图的是( )。


考查目的:圆柱的认识。

答案:
C


解析:根据圆柱体展开图的特点,侧面展开的长方形的 长=底面圆的周长。
通过计算,四个选项中只有
C
图底面圆周长与侧面展开图长方形的 长相等。

2
.把长
1
.
2
米的圆柱形钢材按1
:
2
:
3
截成三段,表面积比原来增加
56
平方
厘米,这三段圆钢中最长的一段比最短的一段体积多( )。

A

560
立方厘米
B

1600
立方厘米

C

840
立方厘米
D

980
立方厘米

考查目的:圆柱体的体积计算;按比例分配解决问题。

答案:
A


解析:根据题意,表面积比原来增加的
56< br>平方厘米相当于圆柱的
4
个底面
积,以此求得圆柱的底面积为
14平方厘米。再结合“把圆柱形钢材按
1
:
2
:
3
成三段”这一条件,得出最长的一段为
60
厘米,最短的一段为
20
厘米 ,体积相
差部分为
14
×
40

560
(立方厘米 )。


3
.把一个圆锥的底面半径和高都扩大
3
倍,则它的体积扩大( )。
A

6

B

9

C

18

D

27


考查目的:圆锥的认识和体积计算。

答案:
D


解析: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为,底面半径扩大
3
倍,则底面积扩大
9
倍,高扩大
3
倍,则体积一共扩大了
27
倍。这题可以看做是积的变化规律在
圆锥的体积计算中的灵活应用。

4
.下列图形中体积相等的是( )。(单位:厘米)

9



A.(1)和(2) B.(1)和(3) C.(1)和(4) D.(3)和(4)

考查目的:圆柱与圆锥的体积。

答案:
C


解析:结合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公式分析,要使圆柱与圆 锥的体积相等,在等
底的情况下圆锥的高应是圆柱高的
3
倍;在等高的情况下,圆锥的 底面积应是圆
柱底面积的
3
倍。通过观察,图(
1
)圆锥与图(4
)圆柱的底面积相等,而圆锥
的高是圆柱的
3
倍,体积相等。

5.一个密封的瓶子里装着一些水(如图所示),已知瓶子的底面积为10 cm
2

请你根据图中标明的数据,计算瓶子的容积是( )cm
3


A.80 B.70 C.60 D.50


考查目的:利用圆柱的体积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答案:
C


解析:结合题意观察图形,两种放法水的体积是相等的 ,那么用第一个图中
水的体积加上第二个图中空余部分的体积就是瓶子的容积。第二个图中空余部分的高度是
2 cm
,根据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
10
×(
4

2
)=
60

cm
3
)。

三、解答

1
.如图,是用塑料薄膜覆盖的蔬菜大棚,长
15
米,横截面是一个直径
2
米的半圆。


1
)这个大棚的种植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
)覆盖在这个大棚上的塑料薄膜约有多少平方米?


3
)大棚内的空间约有多大?

10



考查目的:利用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等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答案:(
1

15
×
2

30
(平方米)。

答:这个大棚的种植面积是
30
平方米。


2

3
.
14
×
2
×
15
÷
2

3
.
14
×
1
2

50
.< br>24
(平方米)。

答:覆盖的薄膜约有
50
.
24
平方米。

3

3
.
14
×
1?
×
15
÷
2

23
.
55
(立方米)。

答:大棚内的空间约有
23
.
55
立方米。

解析 :(
1
)这个大棚的种植面积就是这个长
15
米、宽
2
米的 长方形的面积;

2
)覆盖在大棚上的塑料薄膜的面积是它所在圆柱表面积的一半,也 可以看做
是侧面积的一半加一个底面积;(
3
)所求大棚内的空间即该大棚所在圆柱体 积
的一半。

2
.一个圆锥形容器,底面半径是
4
厘米,高
9
厘米,将它装满水后,倒入
底面积是
12

56
平方厘米的圆柱形容器中,水的高度是多少?

考查目的:利用圆柱与圆锥的体积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150
.
72
÷
12
.
56

12
答案:×
3
.
14
×
4
2
×
9

150
.
72
(立方厘米),(厘米)。
答:水的高度是
12
厘米 。

解析:先根据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求出水的体积,再利用圆柱的体积计算公
式推导 出圆柱高的求法,即。在分析讲解中,应首先明确水的体积没有
发生改变,具体计算时,还可引导学生通 过列综合算式进行简便计算。

3
.蒙古包也称“毡包”,是蒙古族传统民居,下图中 的蒙古包是由一个圆
柱体和一个圆锥体组成的(单位:米)。这个蒙古包占地多少?内部的空间约是多少?(得数保留整数。)

11



考查目的:圆柱与圆锥的体积。

答案:
3
.
14
×
4
2

50
.
24
(平方米),×
50
.
24
×
1
.
2
+
50
.
24
×
2

120
.
576

121< br>(立方米)。

答:这个蒙古包占地
50
.
24
平方 米;内部的空间约是
121
立方米。

解析:求蒙古包的占地面积,实际上就 是求圆柱的底面积。蒙古包内部的空
间等于圆柱与圆锥的体积之和,由图形可知该圆柱与圆锥的底面积相 同,分别利
用体积公式计算出结果再相加即可。

4
.牙膏出口处是直径为< br>4
毫米的圆形,小红每次刷牙都挤出
1
厘米长的牙
膏,这样一支牙膏可 用
54
次。该品牌牙膏推出的新包装只是将出口处直径改为
6
毫米,小红还是 按习惯每次挤出
1
厘米长的牙膏。现在一支牙膏只能用多少次?

考查目的:利用圆柱体积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答案:
3
.
14
×
2
2
×
10
×
54
÷(
3
.
14
×
3
2
×
10
)=24
(次)。

答:现在一支牙膏只能用
24
次。
< br>解析:由题意可知,一支牙膏的容积没有变,只是原来和现在每次挤出的牙
膏体积不同,所以使用 的次数也不同。可先根据
现在每次挤出牙膏的量能用多少次。

5
.一个直角 三角形,如果绕着它的一条直角边旋转,就可以形成圆锥体。
如果两条直角边的长度不相等,那么,分别 绕着每条直角边旋转所形成的圆柱体
的形状也是不相同的。请你判断:绕着较长直角边旋转与绕着较短直 角边旋转所
形成的圆锥体的体积是不是一样大?如果不一样,哪种旋转方式下的体积更大一
些呢 ?

考查目的:圆锥的体积。

答案:(该题方法不唯一,以下答案仅供参考 )假设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
边,一条是
3
厘米,一条是
4
厘米。< br>
12
求出牙膏的体积,再求按


底面半径为
3厘米高为
4
厘米的圆锥体积为×
3
.
14
×
3
2
×
4

37
.
68
(立方
厘米 );

底面半径为
4
厘米高为
3
厘米的圆锥体积为×
3
.
14
×
4
2
×
3

50< br>.
24
(立方
厘米)。

50
.
24
立方厘米>
37
.
68
立方厘米。

答:两种方式形成的 圆锥体积不一样大,绕着较短直角边旋转所形成的圆锥
体积更大一些。

解析:解答该 题的关键是采用赋值法,在假设两条直角边分别为
3
厘米和
4

厘米之后,即可分别求出旋转后所形成的圆锥的体积,并据此作出判断和比较。


《比例》同步试题
一、填空

1
.(
1
)在一 个比例中,两个内项的积是
12
,一个外项是,另一个外项
是( );


2
)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外项互为倒数,其中一个内项是
2
.5
,另一个内
项是( )。

考查目的: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答案:(
1

60
,(
2
)。

解析: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第(
1
)题中根据两个
内项之积是
12
,则两个外项之积也是
12
,由此可求得另一个外项;第(
2< br>)题已
知两个外项互为倒数,则两个内项也互为倒数,据此即可求出另一个内项。

2.下面的图象表示一个水龙头打开后的时间和出水量之间的关系。

13



(1)看图填表:



2
)这个水龙头打开的时间与出水量成( )比例关系。

考查目的:判断成正比例的量。

答案:(
1

8

45
;(
2
)正。

解析:水龙头打开的时间与出水量这 两种相关联的量,水龙头的出水量÷打
开的时间=每秒的出水量,每秒出水量一定,也就是这两种量的比 值一定,所以
成正比例关系。

3
.下表中,如果与成正比例,则“?”中应填的数是( ),如
果与成反比例,“?”应填( )。


考查目的: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

答案:
75

27


解析:如果两种相关联的量 成正比例,则这两个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
一定;如果两种相关联的量成反比例,则这两个量中相对 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
据此列出比例或方程即可求解。

4
.东东家在北京, 姐姐在南京,他在比例尺是
1

6000000
的地图上量得北
京到 南京的铁路线长约为
15
厘米,北京到南京的实际距离是
( );暑假 他乘
K65
次火车从北京到南京,共行了
15
小时,
这列火车平均每 小时行驶( );照这样计算,在这份地图上
1
厘米所表示的实际距离火车要行驶( )小时。

考查目的:利用比例尺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4


答案:
900
千米,
60
千米,
1


解析:根据比例尺是
1

6000000
可知,图上距离
1
厘米表示实际距离
60
千米,则两地的实际距离是
60
×
15

900
(千米),后两题根据“路程、速度、
时间”三者之间的关系 进行解答。

5
.按
3

1
的比画出三角形放大后 的图形;按
1

2
的比画出长方形缩小后
的图形。


考查目的: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答案:


解 析:按
3

1
的比将三角形放大后,两条直角边的长度分别是
9
6
;按
1

2
的比将长方形缩小后,长和宽分别是< br>3

2


二、选择

1
.根据
( )。

A

C


B


D




(字母表示的数均不为
0< br>),改写成比例正确的是
考查目的:逆向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

答案:
B


15


解析:依据比例的基 本性质,等式(字母表示的数均不为
0
)中
;的和可看作比例的外项,和可看作比例的 内项,可改写成比例
也可以将和看作比例的内项,和作为比例的外项,可改写成比例


2
.下列各组中的四个数可以组成比例的是( )。

A

2

3

4

5

B

3

5

6

8


C
.、、和
D

2

3

3

4

考查目的: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答案:
C


解析:判断四个数能不能组成比例,可根据比例的意义看这四个数组成的两
个比的比值是否相等,也可 以利用比例的基本性质,看这四个数中是否存在两个
数的积等于另两个数的积。选项中只有
比例 。

3
.下列各个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B
.实际距离和图上距离的比叫做比例尺

C
.每支铅笔的价钱一定,铅笔支数和总价成正比例

D
.被除数一定,除数和商成反比例

考查目的: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判断成正比例的量与成反比例的量,比
例尺。

答案:
B


解析:选项
A
即为比例的基本性质; 根据比例尺的意义“图上距离与实际
距离的比叫做比例尺”可判断
B
是错误的;选项< br>C

D
可分别利用正、反比例
的意义作出判断:两个变量的比值一定, 则这两个量成正比例;两个变量的乘积
一定,则这两个量成反比例。

4
.一 个长方形按
4

1
放大后,得到的图形与原图形比较,下列说法中正确
的是( )。

A
.周长扩大
16

B
.周长缩小
16

,因此,这四个数可以组成
16


C
.面积扩大
16

D
.面积缩小
16


考查目的: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答案:
C


解 析:设这个长方形的长为、宽为,则按
4

1
放大后所得长方形的长
为、宽为
5
.甲数的
( )。

A
.︰
B

9

10

C

10

9

D

15

24

,面积为
与乙数的
,即面积扩大了
16
倍。

相等 (甲、乙两数均不为
0
),则甲数︰乙数=
考查目的: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答案:
C


解析:先将题意表示为“甲数×
将该乘法 算式改写为“甲数︰乙数=
乙数=
10

9


三、解答

1
.一个比例中,两个内项都是
6
,而且两个比 的比值都是
5
,其中一个外项
为,请你求出的值并列出这个比例。

考查目的: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答案:解:由题意可得

30

6

6


30

6
×
6


1
.
2


答:的值是
1
.
2
,这个比例为
30

6

6

1
.
2


解析:该题求的是这个比例的两个外项,也就是第一个 比缺比的前项,就用
比值乘以比的后项;第二个比缺比的后项是,既可以根据已知的比值和前项求
解,也可以利用解比例的知识求解。

2
.某地区出产的甘蔗含糖量非常高,
100

kg
甘蔗可以榨糖
22

kg
。照这样
计算,榨< br>10
吨蔗糖,要用甘蔗多少吨?(用比例解,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17 < br>=乙数×

”,再利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可
”,化成最简整数比后可得,甲数︰< /p>


考查目的:利用正比例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答案:

解:设要用甘蔗吨。

100

22
=︰
10

22

1000


45
.
5

答:榨
10
吨蔗糖大约要用甘蔗
45
.
5
吨。
解析:甘蔗的含糖率一定,甘蔗的质量和榨出蔗糖的质量成正比例,再利用
正比例的数量 关系列出方程解答。

3
.下面是学校操场的平面图,已知比例尺是
积是多少平方米?

,请你计算操场的实际面

考查目的:利用比例尺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答案:
2
÷
120
(米),

80
×
120

9600
(平方米)。

答:操场的实际面积是
9600
平方米。

解析:已知图上的长和宽 ,先根据“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求出实
际的长和宽,再利用长方形的面积公式计算。计算时要 特别注意单位的转换。

4
.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测得树高和影长的数据如下表:


8000
(厘米)=
80
(米),
3
÷=
12000< br>(厘米)=

1
)在图中描出表示树高和对应影长的点,然后把它们连起来。< br>
18




2
)连线以后观察,它们在一条直线上吗?说明树高和影长成什么关系?


3
)不计算,利用图像判断,树高
8
米时,影长多少米?影长4
米时,树
高多少米?

考查目的:利用正比例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答案:(
1
)如下图。



2
)答:它们在一条直线上,说明树高和影长成正比例关系。


3
)答:树高
8
米时,影长
6
.
4
米。影 长
4
米时,树高
5
米。

解析:依据所给数据,在图上描出 各对应点,再将这些点连起来。通过观察,
发现表示树高和对应影长的点都在一条直线上,这说明树高和 影长成正比例关
系,因为随着树高的增加影长也在增加,且树高与影长的比值是一定的。
5
.某品牌变速自行车前齿轮的齿数为
36
个,后齿轮有
2
档, 其齿数分别为
9

12
个,如果前轮转了
3
圈,那么不同档 位下的后齿轮分别转了多少圈?

考查目的:自行车里的数学,利用比例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答案:解:设不同档位下的后齿轮分别转了圈和圈。

19


36
×
3

9
×


12

36
×
3

12
×


9

答:不同档位下的后齿轮分别转了
12
圈和
9
圈。

解析:根据“自行车前齿轮的齿数与转动圈数的乘积等于后齿轮齿数与转动
圈数的积”分别列出方程求 解。



小学六年级第二学期期末数学试题
(时间:90分)









一、细心填空。(每空1分,共24分)






























1.2009年年末,我国总人口为十三亿二千八
百零二万人,横线上的数写作( )人,省略“亿”后面的尾数大约是( )
亿人。

2.4.08吨=( )千克 3升90毫升=( )升

3.在 、3.3、33.3%、0.3中,最大的数是( ),最小的数是
( )。

20


4.要画一个周长是31.4厘米的圆,圆规两脚间的距离应该是( )厘米,
圆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5.一段体积是62.4立方分米的圆柱材料,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削去部
分的体积是( )立方分米。

6.学校操场的长180米,宽95米,画在比例尺是1:1000的平面图上,
长应画( )厘米,宽应画( )厘米。

7.0.45=( )% = 3÷5=( ):10=

8.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度数的比是1∶2∶3,这是一个( )三
角形。

9.全班人数一定,出勤人数与出勤率成( )比例。

10.把: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是( )。

11.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体积差为12.56立方厘米,圆锥的体积是( )
立方厘米。

12.在青年歌手大奖赛中,11位评委给8号歌手的打分如下:

9
.8

.7

9
.7

9
.6

9
.6

9
.6

9
.6

9
.5

9
.4

9
.4

9
.1

9
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 ),众数是( )。

13.下图表示一辆汽车在公路上行驶的时间与路程的关系,这辆汽车行驶的
时间与路程成( )比例。照这样计算,5.5 小时行驶( )千米。


二、精心选择(每空2分,共10分)

1.要表示病人的体温变化情况,选择( )统计图比较合适。

A. 条形 B. 折线 C. 扇形

2. 一批玉米种子,发芽粒数与没有发芽粒数的比是4:1,这批种子的发
芽率是( )。

21


A.25% B.75% C.80%

3.用一张边长是2分米的正方形纸,剪一个面积最大的圆,这个圆的面积
是( )平方分米。

A. 3.14 B.12.56 C.6.28

4.把7克药放在100克水中,药与药水的比是( )。

A.7:93 B. 7:100 C. 7:107

5.如图,轮船在灯塔( )。


A.北偏西50°方向50千米处。

B.北偏西50°方向150千米处。

C.北偏东50°方向50千米处



三、用心判断(每题2分,共10分)

1.任意一个真分数的倒数一定大于1。 ( )

2.一个圆柱的底面周长和高相等,它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正方形。
( )

3.两个圆的大小不同,周长和直径的比值也不同
( )

4.种了105棵树,活了100棵,成活率为100%。 ( )

5.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 ( )

四、专心计算(共24分)

1.直接写得数(每题0.5分共6分)

2.2+3.57 = 0.7-0.07= 0.5÷2.5= 1.25×0.8=

2.解方程(每题3分共6分)

1.1x+19 = 52 x- x =



22


3.计算(能简算的要简算(每题3分共6分)

6.7-3.25+13.3-0.75



五、仔细观察,再动手做一做(1题7分2题6分共13分)



1.操作题。

将下面的长方形先向右平移7格,再缩小,使缩小后的图形与原
图形对应边长的比为1:2。



2.求下面各图形的体积。(单位:分米)







23


六、解决下列问题,相信自己会解决的很出色。



1.A、B两地公路全长360千米,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A、B两地相向而
行,经过1.8小时相 遇。已知甲车每小时行11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2.春蕾 小学去年毕业的学生有160人,今年比去年增加了15%。今年毕业
生有多少人?



3.一套儿童演出服的价格是120元,裤子的价格是上衣的,单买一条裤子
和一件 上衣各需多少钱?



4.一个圆形蓄水池,直径20米,深2米。

(1)这个蓄水池的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在水池的四周和底面抹上水泥,抹水泥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3)如果给水池注入1.5米深的水,求水的体积?



5.某旅游景点去年接待游客情况如下图:

24





人数
季 度

(万人)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中的数据,把右面的统计表填写完整。

(2)最多时一个季度接待游客的人数比最少时多百分之几?


25
1)根据左图













遵义中考-义诊活动总结


民族风情-幼儿园后勤工作计划


汽车影院设备-温州大学研究生院


长沙理工大学就业信息网-三河二中


长春招生办-出国留学的费用


华软学院-安全的重要性


张爱玲语录-对老师说的心里话


我爱我家作文600-邵阳学院分数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