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48771

别妄想泡我
855次浏览
2020年10月01日 11:49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古代爱情诗-山东青岛人事网

2020年10月1日发(作者:瞿曾辑)



全册教材分析
主要内容
(一)数与计算

四则运算(第一单元)

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第三单元)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第四单元)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第六单元)
包含两部分内容:

整数知识的一些整理
到四上整数的教学(认识、运 算)已经结束,有必要对整
数的运算顺序、运算定律等知识进行总结概括,使所学的知
识系统化 。
四则运算:主要对混合运算的顺序进行总结。
原来混合运算的顺序有自己的线索:从连加 、连减、乘加、
乘减→连乘、连除→两头是乘除中间是加减的。应用题也有
独立的线索,两者紧 密相连,到高年级一般前一单元是混合
运算,后一单元是应用题,这样安排有一定的道理,先独立
成章说明运算顺序,再在解决问题中,再按规定的运算顺序
列综合算式,互不干扰。
现按照《课标》精神,结合具体情景理解不独立成章,与
数的认识和解决问题结合。
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主要对加法和乘法运算定律进行总
结,同时教学应用这些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小数认识在本套教材中分两个阶段:
(1)三下 ,初步认识小数。结合学生熟悉的十进复名
数,如借助元、角、分来认识小数并进行简单地加减计算。< br>是感性认识阶段,虽涉及到小数的意义,但没有涉及小数的
数位、计数单位。
(2)本单元系统认识小数,从小数的产生、意义、性
质、大小比较等角度来认识。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在第一阶段“小数的初步认识”初步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概括其法则。

三角形
1 -
1




边的特征: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在一上初步认识了三角形,这里将认识三角形的特征,
研究边角的关系。
内角和等于180°
(四)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广角:教学植树问题。

使学生从更宽泛的角度来认识数学,领悟数学,产生对数
学的兴趣。
(五)实践活动
营养午餐、小管家:属第二层次解决实际问题。
各单元分析
第一单元 四则运算
一、教学内容
混合运算义务教材是单独编排,实验教材是与计算和解
决问题相结合。
混合运算前面学生已经学会按从左往左的顺序计算两步
式题,并且知道小括号的作用,这里主要 教学含有两级运算
的运算顺序,并对所学的混合运算的顺序进行整理。
主要内容有:
整理混合运算的顺序具体安排:1,解决问题形式出现:
同级运算(例1加减混合运算;例2 乘除混合运算)、含
两级运算(例3 积商之和(差)的混合运算;例4 两个
商(积)之和(差)的混合运算);2,三步式题形式出现:
有括号的混合运算(例5 含有小括号的三步计算式题)。
有关0的运算

把分散学习的有关0的运算进行整理——引导总结。
二、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
式题。
2.学会用两、三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
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三、编排特点
2 -
2



主要以解决问题的形式来整理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1.将探求解题思路过程与理解运算顺序有机结合起来。
本单元整理混合运算的顺序是结合解 决问题进行的。在
解决问题时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列式的方式可能不同。
如果思路相同,只 是列式的方式不同,但注意通过沟通分步
与综合算式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明确混合运算的顺序。如例1。
分步和综合算式都是先算走了44人后,剩下多少人,再加上
又来了,就是现在的。使学生看到 它们解题思路、步骤是相
同的,只是一个是分步列式,一个是综合算式,以明确只有
加减法的混 合运算按从左往左的顺序计算的合理性。
对学生列出的综合算式,应追问每步算式列出的依据及表示< br>的实际意义,促进学生正确地概括出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如有的方法学生只分步列式应引导学生列出综合算式,概括
运算顺序。
2.帮助学生逐步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策略。
本单元的实际问题,有的数量关系学生比较熟 悉或已接
触过,但有的数量关系比较复杂,如归一问题,学生难以理
解,因此让学生逐步掌握解 决问题的步骤和策略又是本单元
的重点和难点之一。教学时,要加强数量关系的分析:
如采取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数量关系,如画线段图。
在叙述解题思路时,要引导学生透过数 看到量,用量的关系
来描述解题思路。如,可引导学生这样描述思路“先算出每
天接待多少人, 再计算6天接待多少人。”不要停留在“先用
987÷3,再乘6”的描述方式上。可能开始学生不习惯 ,但
要逐步培养这种分析方法。
第二单元 观察物体
教学目标
1、通 过观察立体图形,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位观察到的三
个小立方体拼成的几何形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2、借助用正方体搭立体图形的活动,经历观察、想象及
验证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 理能力。
3、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感受数
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正确辨认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模型
的形状。
教学难点:根据从不同位置观察一个立体图形得到的三视图,
3 -
3



能用正方体进行拼搭。
第三单元 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
一、教学内容
加法运算定律:交换律、结合律、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
乘法运算定律: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练习题中安排
应用
运算定律简单的运用: 连减的简便计算、加减计算的灵活
应用、连除的简便计算、乘除计算的灵活应用
二、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
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能运用运算定律 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
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
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编排特点
1.有关运算定律的知识相对集中,有利于学生形成比较
完整的认知结构。
将有关运 算定律的知识集中于一个单元,加以系统编排,
便于学生感悟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区别,有利于学生通 过
系统学习,构建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
2.从现实的问题情境中抽象概括出运算定律,便于学生理
解和应用。
义务教材在概括运算定律时,主要是给出几组算式,让学生
通过计算,发现规律,进行概括。
实验教材主要是结合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帮助学生体会运
算定律的现实背景。
四、具体编排
本单元分为三小节。
4 -
4



1. 加法运算定律
2.乘法运算定律
主要教学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分别安排了3个例
题。
五、1.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感性认识,促进学习的迁移。
本单元主要是概括运算定律,但对 于小学生来说,运算
定律的概括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好在学生通过第一学段的学
习,对加法和乘 法的一些运算规律已经有所了解,这是搞好
本单元教学的有利条件。在此基础上,本单元的教学应着重< br>帮助学生把这些零散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2.加强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促进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前面介绍编排特点和具体编排时,已 谈到本单元运算定
律的概念主要是结合解决问题进行的,简便计算也是在解决
问题的过程中体现 的。其目的就是借助数学知识的现实原型,
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并看到数学的作用。因此教学时除< br>了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外,也可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地选取现
实素材,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与应用知 识。
第四单元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本单元的一些概念、法则、性质非常重要,是进一步学 习
的重要基础,一定要让学生掌握好。如小数的性质,不仅可
以加深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而 且还是小数四则计算的基
础。再如,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既是小数
乘除法计算 的基础,同时也是学习小数和复名数相互改写的
基础。这些知识逻辑性比较强,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困 难,
教学时要注意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采用适宜的措施帮助学生
理解这些知识。
一、教学内容
主要有:1、小数的读写、意义; 2、大小比较、小数的
性质、小数 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3、生活中的小
数、名数和小数的改写——改写成用“万”或“亿”作 单位
5 -
5



的数;4、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四舍五入法改写成用“万”
或“亿”作单位的数
二、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的意义,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会读、写
小数,会比较小数的大小。
2.掌握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
化的规律。
3.会进行小数和十进复名数的相互改写。
4.能够根据要求会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 小数
数位,求出小数的近似数,并能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
作单位的小数。
三、编排特点
1.简化小数的意义的叙述。

小数实质上是十进分数的 另一种表示形式,
1
10
可以写
以0.1,可以写成0.01……因为小数的 计数单位
1
10

11
100

1000
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所以可以仿照整数
的写法来写。(新教材“定义”时不再强调 “计数单位”此点)

义务教材正是这样描述小数的,这样编排没什么问题,
但学 生一般似懂非懂,从教学的情况来看,一般讲到这老师
就让学生看书理解。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现在 我们淡化
了说理(即十进分数为什么可以依照整数的写法用小数表示
的道理),着重从“小数是 十进分数的另一种表示形式”明确
“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表示。” 以
此说明小数的意义。如果有学生问起为什么十进分数可以用
小数来表示,教师可以依其理解能 力加以说明。
2.加强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小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为了让学生 体会这
一点,教材单设一小节“生活中的小数”将生活中的小数、
名数与小数的互化合并在一起 进行教学。其中,名数与小数
6 -
6



的互化还是从解决问题的角度来编排,使学生体会到互化是
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
3.改变了 “扩大……倍”“缩小……倍”的说法。
“扩大……倍”与“缩小……倍”在小 学数学阶段约定俗
成的理解是:扩大几倍就是乘几。缩小几倍就是除以几。但
是一些人对此有不 同的看法,有人认为:数
a
扩大
n
倍,应是
a
+
n a
倍,而不是
na
。也有人认为:“倍”只适用于数的扩大,
不适用于数的缩 小。考虑到上述问题以及与中学的衔接,我
们在本套教材中进行了尝试性的改变。在“小数点位置移动< br>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规律”中,将“扩大……倍”“缩小……倍”
修改为“扩大到……倍”“缩小到 ……分之一。”
本单元的一些概念、法则、性质非常重要,是进一步学
习的重要基础,一定要 让学生掌握好。如小数的性质,不仅
可以加深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而且还是小数四则计算的
基础。再如,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既是小
数乘除法计算的基础,同时也是学习小数和复 名数相互改写
的基础。这些知识逻辑性比较强,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困
难,教学时要注意根据 学生的认知特点采用适宜的措施帮助
学生理解这些知识。
第五单元 三角形
一、教学内容
原来认识三角形只是让学生知道什么样的图形是三角形,
现在要从定义 、特征等方面来认识,抽象概括的程度提高了;
原来义务教材“角的度量、垂直于平行、三角形、平行四 边
形和梯形”共同安排在第八册第六单元,现在把三角形单独
放在第八册教学,其余内容提前在 第七册教学。
本单元主要内容有:三角形的特性(定义、各部分名称、
稳定性;三边的关系、 三角的关系、三角形的分类、图形的
拼组。
二、教学目标
1.认识三角形的特性,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
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º。
角形、等边三角形,知道这些三角形的特点并能够辨认和区
2.认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和等腰三
别它们。
7 -
7



3. 通过拼摆、设计等活动,使学生进一步感受三角形的
特征及三角形与四边形的联系,感受数学的转化思想 ,感受
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会欣赏数学美。
4.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第六单元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以及整
数的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本单元安排了4个例题:
内 容
用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理解小数点对齐的算
理。
总结小数加、减法的一般方法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
应用运算定律进行简算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计算
的算理并能正 确地进行加、减运算及混合运算。
2.使学生理解整数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
用 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
感。
3.使学生体会小数加、减运算 在生活、学习中的广泛应
用,提高小数加、减计算能力的自觉性。
三、编排特点
1.为计算教学提供了解决问题的现实背景。
本单元教材选择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体育运动 素材,作
为计算教学的背景。使学生一方面体会小数加减法对生活的
密切联系,另一方面使学生 受到爱国主义和强身健体的教育。
2.小数加减运算集中编排。

小数加减法义务教材分别安排两个例题进行教学。

现在考虑到小数加减法的计算 方法基本相同;计算的
重点、难点都集中在小数点的处理问题上;计算的结果都要
考虑是否要用 小数的基本性质使之变成最简。基于以上原因,
所以把小数加减法放在同一个例题(例
样既突出 了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又节省了教学时间。
1)中进行教学。这

8 -
8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实
际上是整数的相关知识的推广,因此,教学时应注意这部分
知识的复习。
第七单元图形的运动
教学内容:轴对称;平移。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对称轴,探索图形 成轴对称的特征和
性质,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
移后的图形。
教学重、难点:
1、认识图形的对称轴,并能画出轴对称图形。
2、能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注意让学生真正地、充分地进行活动和探究。
恰当把握教学目标。
注意知识的科学性。
第八单元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
复式条形统计图是在学生学习了复式统计表、单式条
形统计图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节课的内容包括制作 复式
条形统计图的必要性、制作方法以及对这种统计图的分析
预测。本课的学习,不但可以用来 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
实际问题,也是今后学习复式折线统计图的重要基础。
教学目标: < br>1、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进
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数学 与生活的密
切联系;
2、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把简单的复式条形图补
充完整。根 据复式条形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
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3、培养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以及与他人讨论、交流
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制作复式条形统计图,并作出合理的分析与
预测
综合应用:营养午餐
9 -
9



活动内容:

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围绕午餐的营养问题设计了相
应的数学综合应用活动。

教材先给出一个学校一天的三份午餐菜谱让学生选择
一种,从中引出科学饮食的问题。

用表格呈现了包括三份菜谱中的9份菜肴在内的10
种菜肴的营养成分含量,并以 专家提供的形式,给出了10岁
左右儿童应从午餐中获取的热量和脂肪的指标。

在此基础上设计了让学生判断学校提供的午餐是否合
格、自己动手搭配符合营养标准的午餐、统计全班同 学喜爱
的五种搭配方案等活动。
活动目的:
1.综合运用简单的排列组合、统计等 相关知识解决问
题,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增强学生应用数学
的意识。
2.学生通过了解各份菜中热量、脂肪、蛋白质的含量
和营养午餐的一些基本指标,还能促使学生克服偏 食、挑食
的毛病,养成科学饮食的习惯。
第九单元数学广角——鸡同笼
“鸡兔同 笼”问题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数学趣题,
它在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同时使学生体会代数方法
的一般性。解决这类问题时,教材展示了学生逐步解决问
题的过程。“假设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 推理能力,
列方程则有助于学生体会代数方法的一般性。
“鸡兔同笼”问题时,学生选用哪种方 法均可,不强求用
因此在解决
10 -
10



某一种方法。
教学目标:
1、了解“鸡兔同笼”问题,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
味性。
2、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并使学
生体会代数方法的一般性。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用假设法和列方程法解决“鸡
兔同笼”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用假设法的算理并能运用不同的方法
解决实际问题。
1、采取直观形象的方式,让学生探讨不同的方法。
2、适当把握教学要求。
第十单元 总复习









办公室卫生管理制度
一、主要内容与适用范围
1.本制度规定了办公室卫生管理的工作内容和要求及检查与考核。
2.此管理制度适用于本公司所有办公室卫生的管理
二、定义
1.公共区域:包括办公室走道、会议室、卫生间,每天由行政文员进行清扫;
2.个人区域:包括个人办公桌及办公区域由各部门工作人员每天自行清扫。
1. 公共区域环境卫生应做到以下几点:
1) 保持公共区域及个人区域地面干净清洁、无污物、污水、浮土,无死角。
2) 保持门窗干净、无尘土、玻璃清洁、透明。
3) 保持墙壁清洁,表面无灰尘、污迹。4) 保持挂件、画框及其他装饰品表面干净整洁。
5) 保持卫生间、洗手池内无污垢,经常保持清洁,毛巾放在固定(或隐蔽)的地方。
6) 保持卫生工具用后及时清洁整理,保持清洁、摆放整齐。7) 垃圾篓摆放紧靠卫生间并及时清理,无溢满现象。
2. 办公用品的卫生管理应做到以下几点:
1) 办公桌面:办公桌面只能摆放必需物品 ,其它物品应放在个人抽屉,暂不需要的物品就摆回柜子里,不用的物品要及时清理掉。
2) 办公文件、票据:办公文件、票据等应分类放进文件夹、文件盒中,并整齐的摆放至办公桌左上角上。3) 办公 小用品如笔、尺、橡皮檫、订书机、启
丁器等,应放在办公桌一侧,要从哪取使用完后放到原位。4) 电脑:电脑键盘要保持干净,下班或是离开公司前电脑要关机。5) 报刊:报刊应摆放到报刊
11 -
11



架上,要定时清理过期报刊。
6) 饮食水机、灯 具、打印机、传真机、文具柜等摆放要整齐,保持表面无污垢,无灰尘,蜘蛛网等,办公室内电器线走向要美观, 规范,并用护钉固定不可乱搭接
临时线。7) 新进设备的包装和报废设备以及不用的杂物应按规定的程序及时予以清除。3. 个人卫生应注意以下几点:
1) 不随地吐痰,不随地乱扔垃圾。
2) 下班后要整理办公桌上的用品,放罢整齐。
3) 禁止在办公区域抽烟。4) 下班后先检查各自办公区域的门窗是否锁好,将一切电源切断后即可离开。
5) 办公室门口及窗外不得丢弃废纸、烟头、倾倒剩茶。
4.总经理办公室卫生应做到以下几点:1) 保持地面干净清洁、无污物、污水、浮土,无死角。2) 保持门窗干净、无尘土、玻璃清洁、透明。
3) 保持墙壁清洁,表面无灰尘、污迹。4) 保持挂件、画框及其他装饰品表面干净整洁。
三、 检查及考核 每天由领导检查公共区域的环境,如有发现不符合以上要求,罚10元次。

12 -
12

竞聘稿-小学安全工作总结


同济大学研究生招生-评职称工作总结


散文作家-入党志愿书表格


验货员-运动员宣誓词


广东信息工程职业学院-关于文学的手抄报


我就是我作文-湖南大众传媒职业学院


凤凰男是什么意思-硕士答辩开场白


2012年本科分数线-中国著名教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