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七下电子课本

余年寄山水
965次浏览
2020年10月01日 14:18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吉林省国家税务局网上申报系统-新加坡莎顿国际学院

2020年10月1日发(作者:欧阳鉴)


第一单元
1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2 爸爸的花儿落了
3 丑小鸭
4 诗两首
5 伤仲永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成长的烦恼
第二单元
6 黄河颂
7 最后一课
8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19 土地的誓言
10 木兰诗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黄河,母亲河
第三单元
11 邓稼先
12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13 音乐巨人贝多芬
14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
15 孙权劝学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我也追“星”
第四单元
16 社戏
17 安塞腰鼓
18 竹影
19 观舞记──献给印度舞蹈家卡拉玛姐妹
20 口技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戏曲大舞台
第五单元
21 伟大的悲剧
22 荒岛余生
23 登上地球之巅
24 真正的英雄
25 短文两篇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漫话探险
第六单元
26 珍珠鸟
27 斑羚飞渡
28 华南虎
29 马
30 狼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马的世界
课外古诗词背诵
名著导读 《童年》在苦难中长大


《鲁滨孙漂流记》:孤独而顽强的冒险者
《《昆虫记》:谱写昆虫生命的诗篇
附录 临摹、欣赏:颜体书法
汉语词类表(实词)




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原文阅读


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 相传叫作百草园。现在是早已并屋子一起卖给朱文公的子孙了,
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 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 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
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 )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
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 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
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 后窍喷出一阵烟
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有人说,何 首
乌根是有象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
弄 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象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象小珊瑚
珠攒成的小球, 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长的草里是不去的,因为相传这园里有一条很大的赤练蛇。

长妈妈曾经讲给我 一个故事听:先前,有一个读书人住在古庙里用功,晚间,在院子里纳凉
的时候,突然听到有人在叫他。 答应着,四面看时,却见一个美女的脸露在墙头上,向他一
笑,隐去了。他很高兴;但竟给那走来夜谈的 老和尚识破了机关。说他脸上有些妖气,一定
遇见“美女蛇”了;这是人首蛇身的怪物,能唤人名,倘一 答应,夜间便要来吃这人的肉的。
他自然吓得要死,而那老和尚却道无妨,给他一个小盒子,说只要放在 枕边,便可高枕而卧。
他虽然照样办,却总是睡不着,——当然睡不着的。到半夜,果然来了,沙沙沙! 门外象是
风雨声。他正抖作一团时,却听得豁的一声,一道金光从枕边飞出,外面便什么声音也没有了,那金光也就飞回来,敛在盒子里。后来呢?后来,老和尚说,这是飞蜈蚣,它能吸蛇的
脑髓,美 女蛇就被它治死了。

结末的教训是:所以倘有陌生的声音叫你的名字,你万不可答应他。

这故事很 使我觉得做人之险,夏夜乘凉,往往有些担心,不敢去看墙上,而且极想得到一盒
老和尚那样的飞蜈蚣。 走到百草园的草丛旁边时,也常常这样想。但直到现在,总还没有得
到,但也没有遇见过赤练蛇和美女蛇 。叫我名字的陌生声音自然是常有的,然而都不是美女
蛇。

冬天的百草园比较 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拍雪人(将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和塑雪
罗汉需要人们鉴赏,这是荒园, 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薄薄的雪,是不行的;


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 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
支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 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
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
飞鸟”,性子很躁,养不过夜的。

这是 闰土的父亲所传授的方法,我却不大能用。明明见它们进去了,拉了绳,跑去一看,却
什么都没有,费了 半天力,捉住的不过三四只。闰土的父亲是小半天便能捕获几十只,装在
叉袋里叫着撞着的。我曾经问他 得失的缘由,他只静静地笑道:你太性急,来不及等它走到
中间去。

我不知道 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也许
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 墙罢,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罢,也许是因为站在石
井栏上跳下来罢,„„都无从知道。 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Ade,我的蟋蟀们!
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

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桥,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从一扇黑油的竹门进去,第三< br>间是书房。中间挂着一块扁道:三味书屋;扁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
古树下 。没有孔子牌位,我们便对着那扁和鹿行礼。第一次算是拜孔子,第二次算是拜先生。

第二次行礼时,先生便和蔼地在一旁答礼。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
大眼镜。我对 他很恭敬,因为我早听到,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不知从那里听来的, 东方朔也很渊博,他认识一种虫,名曰“怪哉”,冤气所化,用酒一浇,
就消释了。我很想详细地知道这 故事,但阿长是不知道的,因为她毕竟不渊博。现在得到机
会了,可以问先生。

“先生,‘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我上了生书,将要退下来的时候,赶忙问。

“不知道!”他似乎很不高兴,脸上还有怒色了。

我才知道做学生 是不应该问这些事的,只要读书,因为他是渊博的宿儒,决不至于不知道,
所谓不知道者,乃是不愿意说 。年纪比我大的人,往往如此,我遇见过好几回了。

我就只读书,正午习字,晚上对课 。先生最初这几天对我很严厉,后来却好起来了,不过给
我读的书渐渐加多,对课也渐渐地加上字去,从 三言到五言,终于到七言。

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 坛去折腊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
上寻蝉蜕。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苍蝇喂蚂蚁,静悄悄地没有声音。然而同窗 们到园里的太多,
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书房里便大叫起来:——

“人都到那里去了?”

人们便一个一个陆续走回去;一同回去,也不行的。他 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
的规矩,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



“读书!”

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 鼎沸。有念“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的,有念“笑
人齿缺曰狗窦大开”的,有念“上九潜龙勿用”的 ,有念“厥土下上上错厥贡苞茅橘柚”的„„
先生自己也念书。后来,我们的声音便低下去,静下去了, 只有他还大声朗读着:——

“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座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

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
过去 ,拗过去。

先生读书入神的时候,于我们是很相宜的。有几个便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 上做戏。我是画
画儿,用一种叫作“荆川纸”的,蒙在小说的绣像上一个个描下来,象习字时候的影写一 样。
读的书多起来,画的画也多起来;书没有读成,画的成绩却不少了,最成片断的是《荡寇志》
和《西游记》的绣像,都有一大本。后来,因为要钱用,卖给一个有钱的同窗了。他的父亲
是开锡箔店 的;听说现在自己已经做了店主,而且快要升到绅士的地位了。这东西早已没有
了罢。

九月十八日。

选自《朝花夕拾》

林海音《爸爸的花儿落了》原文阅读

爸爸的花儿落了

衣襟上的夹竹桃引起“我”对爸爸的回忆,回忆中有欢乐,也有感伤;有爸爸严厉的责罚,
也有他绵绵的 爱意。爸爸的花儿落了,“我”已不再是小孩子,“我”已经长大了。
新建的大礼堂里,坐满了人; 我们毕业生坐在前八排,我又是坐在最前一排的中间位子上。
我的襟上有一朵粉红色的夹竹桃,是临来时 妈妈从院子里摘下来给我别上的,她说:“夹竹
桃是你爸爸种的,戴着它,就像爸爸看见你上台一样!”
爸爸病倒了,他住在医院里不能来。
昨天我去看爸爸,他的喉咙肿胀着,声音是低哑的。我 告诉爸爸,行毕业典礼的时候,我将
代表全体同学领毕业证书,并且致谢词。我问爸爸,能不能起来,参 加我的毕业典礼?六年
前他参加我们学校的那次欢送毕业同学同乐会时,曾经要我好好用功,六年后也代 表同学领
毕业证书和致谢词。今天,“六年后”到了,我真的被选做这件事。
爸爸哑着嗓子,拉起我的手笑笑说:“我怎么能够去?”
但是我说:“爸爸,你不去,我很害怕。你在台底下,我上台说话就不发慌了。”
“英子,不要怕,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
“那么爸爸不也可以硬着头皮从床上起来到我们学校去吗?”
爸爸看着我,摇摇头,不说话 了。他把脸转向墙那边,举起他的手,看那上面的指甲。然后,
他又转过脸来叮嘱我:
“明天要早起,收拾好就到学校去,这是你在小学的最后一天了,可不能迟到!”


“我知道,爸爸。”
“没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并且管弟弟和妹妹,你已经大了,是不是?”
“是。”我 虽然这么答应了,但是觉得爸爸讲的话使我很不舒服,自从六年前的那一次,我
何曾再迟到过? 当我在一年级的时候,就有早晨赖在床上不起的毛病。每天早晨醒来,看到阳光照到玻璃窗
上了,我 的心里就是一阵愁:已经这么晚了,等起来洗脸,扎辫子,换制服,再到学校去,
准又是一进教室就被罚 站在门边。同学们的眼光,会一个个向你投过来,我虽然很懒惰,却
也知道害羞呀!所以又愁又怕,每天 都是怀着恐惧的心情,奔向学校去。最糟的是爸爸不许
小孩子上学乘车的,他不管你晚不晚。
有一天,下大雨,我醒来就知道不早了,因为爸爸已经在吃早点。我听着、望着大雨,心里
愁得不得了 。我上学不但要晚了,而且要被妈妈逼着穿上肥大的夹袄,(是在夏天!)踢拖着不
合脚的油鞋,举着一 把大油纸伞,走向学校去!想到这么不舒服的上学,我竟有勇气赖在床
上不起来了。
过一会 儿,妈妈进来了。她看我还没有起床,吓了一跳,催促着我,但是我皱紧了眉头,低
声向妈妈哀求说:
“妈,今天晚了,我就不去上学了吧?”
妈妈就是做不了爸爸的主,当她转身出去,爸爸就 进来了。他瘦瘦高高的,站到床前来,瞪
着我:
“怎么还不起来,快起!快起!”
“晚了!爸!”我硬着头皮说。
“晚了也得去,怎么可以逃学!起!”
一个字的命令最可怕,但是我怎么啦?居然有勇气不挪窝儿。
爸气极了,一把把我从床上拖 起来,我的眼泪就流出来了。爸爸左看右看,结果从桌上抄起
鸡毛掸子〔倒转来拿,藤鞭子在空中一抡, 就发出咻咻的声音,我挨打了!
爸爸把我从床头打到床角,从床上打到床下,外面的雨声混合着我的 哭声。我哭号,躲避,
最后还是冒着大雨上学去了。我是一只狼狈的小狗,被宋妈抱上了洋车第一次花钱 坐车去上
学。
我坐在放下雨篷的洋车里,一边抽抽搭搭地哭着,一边撩起裤脚来检查我的伤 痕。那一条条
鼓起来的鞭痕,是红的,而且发着热。我把裤脚向下拉了拉,遮盖住最下面的一条伤痕,我
最怕被同学耻笑。
虽然迟到了,但是老师并没有罚我站,这是因为下雨天可以原谅的缘故。
老师叫我们先静默再读书。坐直身子,手背在身后,闭上眼睛,静静地想五分钟。老师说:
想想 看,你是不是听爸妈和老师的话?昨天的功课有没有做好?今天的功课全带来了吗?早晨
跟爸妈有礼貌地 告别了吗?„„我听到这儿,鼻子抽搭了一下,幸好我的眼睛是闭着的,泪
水不至于流出来。
静默之中,我的肩头被拍了一下,急忙地睁开了眼,原来是老师站在我的位子边。他用眼神
告诉我,叫 我向教室的窗外看去,我猛一转头,是爸爸那瘦高的影子!
我刚安静下来的心又害怕起来了!爸爸为 什么追到学校来?爸爸点头示意招我出去。我看看老
师,征求他的同意,老师也微笑地点点头,表示答应 我出去。
我走出了教室,站在爸爸面前。爸爸没说什么,打开了手中的包袱,拿出来的是我的花夹袄 。
他递给我,看着我穿上,又拿出两个铜板来给我。
后来怎么样了,我已经不记得,因为那 是六年以前的事了。只记得,从那以后,到今天,每
天早晨我都是等待着校工开大铁栅栏校门的学生之一 。冬天的清晨站在校门前,戴着露出五
个手指头的那种手套,举了一块热乎乎的烤白薯在吃着;夏天的早 晨站在校门前,手里举着


从花池里摘下的玉簪花,送给亲爱的韩老师,是她教我跳舞的。
啊!这样的早晨,一年年都过去了,今天是我最后一天在这学校里啦!
当当当,钟声响了, 毕业典礼就要开始。看外面的天,有点阴,我忽然想,爸爸会不会忽然
从床上起来,给我送来花夹袄?我 又想,爸爸的病几时才能好?妈妈今早的眼睛为什么红肿着?
院里大盆的石榴和夹竹桃今年爸爸都没有给 上麻渣②,他为了叔叔给日本人害死的事,急得
吐血了,到了五月节,石榴花开得没有那么红,那么大。 如果秋天来了,爸爸还要买那样多
的菊花,摆满在我们的院子里、廊檐下、客厅的花架上吗?
爸爸是多么喜欢花。
每天他下班回来,我们在门口等他,他把草帽推到头后面,抱起弟弟, 经过自来水龙头,拿
起灌满了水的喷水壶,唱着歌儿走到后院来。他回家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浇花。那时太 阳快要
下去了,院子里吹着凉爽的风,爸爸摘一朵茉莉插到瘦鸡妹妹的头发上。陈家的伯伯对爸爸
说:“老林,你这样喜欢花,所以你太太生了一堆女儿!”我有四个妹妹,只有两个弟弟。我
才12岁 „„
我为什么总想到这些呢?韩主任已经上台了。他很正经地说:“各位同学都毕业了,就要离开< br>上了六年的小学到中学去读书,做了中学生就不是小孩子了,当你们回到小学来看老师的时
候,我 一定高兴地看到你们都长高了,长大了„„”
于是我唱了五年的骊歌,现在轮到同学们唱给我们送别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 难得是欢聚,惟有别离
多„„”
我哭了,我们毕业生都哭了。我们是多么喜欢长高了变成大 人,我们又是多么怕呢!当我们
回到小学来的时候,无论长得多么高,多么大,老师!你们要永远拿我当 个孩子呀!
做大人,常常有人要我做大人。
宋妈临回她的老家的时候说:
“英子,你大了,可不能跟弟弟再吵嘴!他还小。”
兰姨娘跟着那个四眼狗上马车的时候说:
“英子,你大了,可不能招你妈妈生气了!”
蹲在草地里的那个人说:
“等到你小学毕业了,长大了,我们看海去。”
这些人都随着我的长大没有影子了。他们是跟着我失去的童年一起失去了吗?
爸爸也不拿我当孩子了,他说:
“英子,去把这些钱寄给在日本读书的陈叔叔。”
“爸爸!”
“不要怕,英子,你要学做许多事,将来好帮着你妈妈。你最大。”
于是他数了钱,告诉我怎样到东交民巷的正金银行去寄这笔钱到最里面的台子上去要一张寄
款单,填上 “金柒拾元整”,写上日本横滨的地址,交给柜台里的小日本儿!
我虽然很害怕,但是也得硬着头皮 去这是爸爸说的,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
就闯过去了。
“闯练,闯练,英子。”我临去时爸爸还这样叮嘱我。
我手里捏紧一卷钞票,心情紧张地到 银行去。等到从最高台阶的正金银行出来,看着东交民
巷街道中的花圃种满了蒲公英,我很高兴地想:闯 过来了,快回家去,告诉爸爸,并且要他
明天在花池里也种满了蒲公英。
快回家去!快回家 去!拿着刚发下来的小学毕业文凭红丝带子系着的白纸筒,催着自己,我好
像怕赶不上什么事情似的,为 什么呀?
进了家门,静悄悄的,四个妹妹和两个弟弟都坐在院子里的小板凳上。他们在玩沙土,旁边


的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了好几枝子,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样,是因为爸爸今年没有收 拾
它们修剪、捆扎和施肥。
石榴树大盆底下也有几粒没有长成的小石榴,我很生气,问妹妹们:
“是谁把爸爸的石榴摘下来的?我要告诉爸爸去!”
妹妹们惊奇地睁大了眼,摇摇头说:“是它们自己掉下来的。”
我捡起小青石榴。缺了一根手指头的厨子老高从外面进来了,他说:
“大小姐,别说什么告诉你爸爸了,你妈妈刚从医院来了电话,叫你赶快去,你爸爸已经„„”
他为什么不说下去了?我忽然着急起来,大声喊着说:
“你说什么?老高。”
“大小姐,到了医院,好好儿劝劝你妈,这里就数你大了!就数你大了!”
瘦鸡妹妹还在抢 燕燕的小玩意儿,弟弟把沙土灌进玻璃瓶里。是的,这里就数我大了,我是
小小的大人。我对老高说:
“老高,我知道是什么事了,我就去医院。”我从来没有过这样的镇定,这样的安静。
我把 小学毕业文凭,放到书桌的抽屉里,再出来,老高已经替我雇好了到医院的车子。走过
院子,看那垂落的 夹竹桃,我默念着:
爸爸的花儿落了。
我已不再是小孩子。


安徒生《丑小鸭》课文阅读

3 丑小鸭


那只最后从蛋壳里爬出来的小鸭是那么丑陋,他处处挨啄,被排挤,被讪笑,不仅在鸭群中
是如此,连在鸡群中也是这样。
“他实在太大!”大家都说。那只雄吐绶鸡一生下来脚上就 有距,因此他就以为自己是一个
皇帝。他把自己吹得像一条鼓满了风的帆船,来势汹汹地向他走来,瞪着 一双大眼睛,脸涨
得通红。这只可怜的小鸭不知道站在什么地方或是走到什么地方去才好。他觉得非常悲 哀,
因为自己长得那么丑陋,而且成了全体鸡鸭的嘲笑对象。
这是头一天的情形。后来一天 比一天更糟。大家都要赶走这只可怜的小鸭;连他自己的兄弟
姊妹也对他生起气来。他们老是说:“你这 个丑妖怪,但愿猫儿把你抓去才好!”于是妈妈也
说:“我希望你走远些!”鸭儿们啄他,小鸡们打他, 喂鸡鸭的那个女佣人也用脚踢他。
于是他飞过篱笆逃走了。灌木林里的小鸟们惊恐地向空中飞去。“ 这是因为我非常丑陋的缘
故!”小鸭想。于是他闭起眼睛,仍然继续逃跑。他一口气跑到一块住着许多野 鸭的沼泽地。
他在这儿躺了一整夜,因为他非常疲乏和沮丧。
天亮的时候,野鸭都飞起来了。他们瞧了瞧这位新来的朋友。
“你是什么人呀?”他们问。 小鸭一下掉向这边,一下掉向那边,尽可能对大家恭恭敬敬地
行礼。
“你真是丑得厉害!” 野鸭们说。“不过只要你不跟我们族里任何人结婚,这对我们倒也没有
什么大关系。”可怜的小东西!他 绝没有想到要结婚;他只希望人家准许他躺在芦苇里面,喝
点沼泽里的水就够了。
他在那儿 整整躺了两天。后来有两只雁严格地讲,应该说是两只公雁,因为他们是两个男子
飞来了。他们从妈妈的 蛋壳里爬出来还没有多久,因此他们非常顽皮。


“听着,朋友,”他们说,“你丑得 可爱,连我都禁不住要喜欢你了。你做一只候鸟,跟我们
一块儿飞走好吗?离这儿很近,另外有一块沼泽 地,那里有好几只甜蜜可爱的雁儿。她们都
是小姐,都会说:‘嘎!’你是那么丑,可以在她们那儿碰碰 你的运气!”
“噼!啪!”天空中发出一阵响声。这两只公雁落到芦苇里,死了,把水染得鲜红。“ 噼!啪!”
又是一阵响声。整群雁儿都从芦苇里飞起来,于是又是一阵枪声响起来了。原来有人在大规< br>模地打猎。猎人都埋伏在这沼泽地的周围,有几个人甚至还坐在伸到芦苇上面的树枝上。蓝
色的烟 雾像云似的弥漫在这些黑树之间,慢慢地在水面上向远方飘去。这时,猎狗都扑通扑
通地从泥泞里跑过来 ,灯芯草和芦苇向两边倒去。这对于那只可怜的小鸭说来真是可怕的事
情!他把头掉过来,藏在翅膀里。 正在这时候,一只骇人的大猎狗跑来紧紧地站在他的身边。
它的舌头从嘴里伸出很长,眼睛发出丑恶而可 怕的光。它把鼻子顶到这小鸭的身上,露出了
尖牙齿,可是扑通!扑通又跑开了,并没有把他抓走。
“啊,谢谢老天爷!”小鸭舒了一口气,“我丑得连猎狗也不咬我了!”
他安静地躺下来。枪声还在芦苇里响着,枪弹一发接着一发地射出来。
天快黑的时候,四周 才恢复静寂。可是这只可怜的小鸭还是不敢站起来。他等了好几个钟头,
才敢向四周望一眼,于是他急忙 跑出这块沼泽地,拼命地跑,向田野跑去,向牧场跑去。这
时正刮着狂风,他跑起来非常困难。 到天黑的时候,他来到一个简陋的农家小屋。它是那么残破,甚至不知道应该向哪一边倒才
好因此它 也就没有倒。狂风在小鸭身边呼号得非常厉害,他只好迎着风坐下来。风越吹越凶。
他忽然看到那门上的 铰链有一个已经松了,门也歪了,他可以从缝隙钻进屋子里去,他便钻
进去了。
屋子里有一 个老太婆和她的猫儿,还有一只母鸡,他们住在一起。老太婆把这只猫儿叫“小
儿子”。他能把背拱得很 高,发出咪咪的叫声来;他的身上还能迸出火花,不过要他这样做,
你得反抚他的毛才成。那只母鸡的腿 又短又小,因此她叫“短腿鸡”。她生下的蛋很好,所
以老太婆爱她像爱自己的亲生孩子一样。 第二天早晨,他们马上注意到了这只来历不明的小鸭。那只猫儿开始咪咪地叫,那只母鸡也
咯咯地喊 起来。
“这是怎么一回事儿?”老太婆说,同时朝四周看。不过她的眼睛有点花,所以她以为小鸭< br>是一只肥鸭,走错了路,才跑到这儿来了。“这真是少有的运气!”她说,“现在我可以有鸭
蛋了 。我只希望他不是一只公鸭才好!我得弄清楚!”
这样,小鸭就在这里经受了三个星期的考验,可是 他什么蛋也没有生下来。那只猫儿是这家
的绅士,那只母鸡是这家的太太,所以他们一开口就说:“我们 和这世界!”因为他们以为他
们就是半个世界,而且还是最好的那一半呢。小鸭觉得自己也可以有不同的 看法,但是他的
这种态度,母鸡却忍受不了。
“你能够生蛋吗?”她问。
“不能!”
“那么就请你不要发表意见。”
于是雄猫说:“你能拱起背,发出咪咪的叫声和迸出火花吗?”
“不能!”
“那么,当聪明人在讲话的时候,你就没有发表意见的必要!”
小鸭坐在一个墙角里,心情 非常不好。这时他想起了新鲜空气和阳光。他有一种奇怪的渴望:
想到水里去游泳。最后他实在忍不住了 ,不得不把心事对母鸡说出来。 “你在起什么念头?”
母鸡问。“你没有事情可干,所以你才有这些怪 念头。你只要生几个蛋,或者咯咯地叫几声,
那么你的这些怪念头也就会没有了。” “不过,在水里游泳是多么痛快呀!”小鸭说,“让水
淹没你的头,往水底一钻,那是多么痛快呀!” “是的,那一定很痛快!”母鸡说,“你简直


是在发疯。你去问问猫儿吧在我所认识的一 切朋友当中,他是最聪明的你去问问他喜欢不喜
欢在水里游泳,或者钻进水里去。我姑且不讲我自己。你 去问问你的主人那个老太婆吧,世
界上再也没有比她更聪明的人了!你以为她想去游泳,让水淹没她的头 顶吗?” “你们不了
解我。”小鸭说。 “我们不了解你?那么请问谁了解你呢?你决不会比猫儿和女 主人更聪明吧
我先不提我自己。孩子,你不要自以为了不起!对于你现在所得到的照顾,你应该感谢上帝
才是。你现在到一个温暖的屋子里来,有了一些朋友,而且还可以向他们学习很多的东西,
不是 吗?不过你是一个废物,跟你在一起真不痛快。你可以相信我,我对你说这些不好听的
话,完全是为了帮 助你呀。只有这样,你才知道谁是你的真正朋友!请你注意学习生蛋,或
者咯咯地叫,或者迸出火花吧! ”
“我想我还是走到广大的世界里去好。”小鸭说。
“好吧,你去吧!”母鸡说。
于是小鸭就走了。他一会儿在水上游,一会儿钻进水里去。不过,因为他的样子丑,所有的
动物 都瞧不起他。秋天来了。树林里的叶子变成了黄色和棕色。风卷起它们,把它们带到空
中飞舞。空中是很 冷的,云块沉重地载着冰雹和雪花,低低地悬着。乌鸦站在篱笆上,冻得
只管“呱呱”地叫。是的,你只 要想想这情景,就会觉得冷了。这只可怜的小鸭的确没有舒
服的时候。
一天晚上,当美丽的 太阳正在落下去的时候,有一群漂亮的大鸟从灌木林里飞出来。小鸭从
来没有看到过这样美丽的东西。他 们白得发亮,脖颈又长又柔软。这就是天鹅。他们发出一
种奇异的叫声,展开他们美丽的长翅膀,从寒冷 的地带飞向温暖的国度,飞向不结冰的湖泊。
他们飞得很高那么高,丑小鸭不禁感到一种说不出的兴 奋。他在水上像一个车轮似的不停地
旋转着,同时把自己的脖子高高地向他们伸着,发出一种响亮的、奇 异的叫声,连他自己也
害怕起来。啊!他再也忘不了这些美丽的鸟儿,这些幸福的鸟儿。当他看不见他们 的时候,
他就沉入水底;但是当他再冒到水面上来的时候,却感到非常空虚。他不知道这些鸟儿的名字,也不知道他们要飞到什么地方去。不过他爱他们,好像他从来还没有爱过什么东西似的。
他并不 嫉妒他们。他怎能梦想有他们那样美丽呢?只要别的鸭儿准许他跟他们生活在一起,
他就已经很满意了可 怜的丑东西。
冬天变得很冷,非常的冷!小鸭不得不在水上游来游去,好使水面不致于完全冻结成冰 。不
过他游动的这个小范围,一天晚上比一天晚上缩小。水正在结冰,人们可以听到冰块的碎裂
声。小鸭只好用他的一双腿不停地游动,免得水完全被冰封住。最后,他终于昏倒了,躺着
一动也不动, 跟冰块结在一起。
大清早,有一个种田人经过这儿。他看到了这只小鸭,就走过去用木屐把冰块踏破 ,然后把
他抱回家,送给他的妻子。小鸭这时才渐渐地恢复了知觉。
小孩子们都想跟他玩, 不过小鸭以为他们想要伤害他。他一害怕就跳到牛奶盘里去了,把牛
奶溅得满屋子都是。女人惊叫起来, 拍着双手。这么一来,小鸭就飞到黄油盆里去了,然后
就飞进面粉桶里去了,最后才爬出来。这时他的样 子才好看呢!女人尖声地叫起来,拿着火
钳要打他。小孩子们挤做一团,想抓住他。他们又是笑,又是叫 !幸好大门是开着的。他便
钻进灌木林中新下的雪里面去。他躺在那里,几乎像昏倒了一样。
要是只讲他在这严冬所受的困苦和灾难,那么这个故事也就太悲惨了。当太阳又开始温暖地
照着大地的 时候,他正躺在沼泽地的芦苇里。百灵鸟唱起歌来了这是一个美丽的春天。
忽然间,他举起了翅膀: 这翅膀拍起来比以前有力得多,马上就把他托起来飞走了。他不知
不觉地已经飞进了一座大花园。这儿苹 果树正开着花;紫丁香散发着香气,它那又长又绿的
枝条垂到弯弯曲曲的溪流上。啊,这儿美丽极了,充 满了春天的气息!三只美丽的白天鹅从
树阴里一直游到他面前来。他们轻飘飘地浮在水上,羽毛发出飕飕 的响声。小鸭认出了这些
美丽的动物,于是心里感到一种说不出的难过。


“ 我要飞向他们,飞向这些高贵的鸟儿!可是他们会把我弄死的,因为我是这样丑,居然敢
接近他们。不过 这没有什么关系!这比被人们打死,被鸭子咬,被鸡群啄,被看管养鸭场的
那个女佣人踢和在冬天受苦要 好得多!”于是他飞到水里,向这些美丽的天鹅游去。这些动
物看到他,马上就竖起羽毛向他游来。“请 你们弄死我吧!”这只可怜的小鸭说。他把头低低
地垂到水上,只等着一死。但是他在这清亮的水上看到 了什么呢?他看到了自己的倒影。但
那不再是一只粗笨的、深灰色的、又丑又令人讨厌的鸭子,而是一只 天鹅!
只要你是一只天鹅蛋,就算是生在养鸭场里也没有什么关系。
过去他遭受过那么 多的不幸和苦难,可是现在他感到非常高兴。他现在清楚地认识到,幸福
和美正在向他招手。许多大天鹅 在他周围游泳,用嘴来亲他。
花园里来了几个小孩子。他们向水上抛来许多面包片和麦粒。最小的那个孩子喊道:
“你们 看那只新来的天鹅!”别的孩子也兴高采烈地叫起来:“是的,又来了一只新的天鹅!”
于是他们拍着手 ,跳起舞来,向他们的爸爸和妈妈跑去。他们把更多的面包和糕饼向水里抛
去,同时大家都说:“这新来 的一只最美!那么年轻,那么好看!”那些老天鹅不禁在他面前
低下头来。
他感到非常难为 情。他把头藏到翅膀里面,不知道怎么办才好。他感到太幸福了,但他一点
也不骄傲,因为一颗好的心是 永远不会骄傲的。他想起他曾经怎样被人迫害和讥笑过,而现
在他却听到大家说他是美丽的鸟中最美丽的 一只。紫丁香在他面前把枝条垂到水里去。太阳
照得很温暖,很愉快。他竖起羽毛,伸出他细长的颈,从 内心发出一个快乐的声音:
“当我还是一只丑小鸭的时候,我做梦也没有想到会有这么幸福!”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原文和课文

英文:
If by life you were deceived,
Don't be dismal,don't be wild!
In the day of grief, be mild .
Merry days will come, believe.
Heart is living in tomorrow;
Present is dejected here;
In a moment,passes sorrow;
That which passes will be dear.

(课本)中文: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
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
现在却常是忧郁。
一切都是瞬息,
一切都将会过去;
而那过去了的,
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有的地方是这样翻译的:
一: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悲伤,也不要气馁.
在愁苦的日子里要心平气和!
相信吧快乐的日子会来临!
心儿为将来而热烈的跳动!
眼前的事情虽要人卑贱,
但一切转眼就会消逝,
事情一过去变成了欢迎!
二: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忧郁的日子需要镇静:
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
现在却常是忧郁:
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会过去;
而那过去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念.
三;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忧郁,也不要愤慨!
不顺心的时候暂且容忍:
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就会到来。
我们的心永远向前憧憬,
尽管生活在阴沉的现在:
一切都是暂时的,转瞬即逝,
而那逝去的将变为可爱。
四: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忧郁,不要愤慨;
不顺心时暂且忍耐
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到来。
心儿憧憬着未来,
现在却总是令人悲哀;
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会过去,
而那逝去了的,将重新变为可爱。(以上的意义一样)
五: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忧郁,也不要愤慨!
不顺心时暂且克制自己,
相信吧,快乐之日就会到来。


我们的心儿憧憬着未来,
现今总是令人悲哀;
一切都 是短暂的,转瞬即逝,
而那逝去的将显得十分美妙。


《未选择的路》原文阅读


罗伯特·弗罗斯特
(ROBERT FROST)
未选择的路
The Road Not Taken
罗伯特·弗罗斯特(1874一1963)是在马萨诸塞州劳伦斯上的中学, 也在达特第斯学院
和哈佛大学读过一段时间。获得诗名之前,弗罗斯特时而务农,时而到中学教希腊语和 拉丁
语。他的第一部诗集出版于1913年。1916年后,他一直在著名学府任职,通常的身份是“住
校诗人”。弗罗斯特的诗歌备受喜爱,原因之一是未受过多少学校教育的人都看得懂。当许
多诗 人热衷于搞诗歌试验时,他却坚持使用日常语言,描写自己观察入微的日常事件。弗罗
斯特的许多诗歌反 映了他与大自然的贴近。他通过自然来表达一种象征意义,而不是什么田
园式的思乡情调。《未选择的路 》是弗罗斯特的一首名诗,作于1915年。
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
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
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
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
但我选了另外一条路,
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
显得更诱人,更美丽;
虽然在这条小路上,
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
那天清晨落叶满地,
两条路都未经脚印污染。
啊,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
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
恐怕我难以再回返。
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
我将轻声叹息将往事回顾:
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
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英文版:
The Road Not Taken
writen by Robert Lee Frost


Two roads diverged in a yellow wood,
And sorry I could not travel both
And be one traveler, long I stood
And looked down one as far as I could
To where it bent in the undergrowth.
Then took the other, as just as fair,
And having perhaps the better claim,
Because it was grassy and wanted wear;
Though as for that the passing there
Had worn them really about the same.
And both that morning equally lay
In leaves no step had trodden black.
Oh, I kept the first for another day!
Yet knowing how way leads on to way,
I doubted if I should ever come back.
I shall be telling this with a sigh
Somewhere ages and ages hence:
Two roads diverged in a wood, and I--
I took the one less traveled by,
And that has made all the difference.

伤仲永
《临川先生文集》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 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
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 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 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
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 不受之天,固众人,
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译文
金溪有个平民叫方仲永,世代从事于农业生产。仲永长到五岁,不曾认识书写工具。
有一天仲永忽 然大哭要书写书具。父亲对此感到诧异,就近借来给他,仲永立即书写诗
歌四句,并且在诗后署下了自己 的名字。他的诗以团结宗亲作为诗的内容,(父亲)把他的
诗传递给全乡的学识优秀的士人欣赏。从此, 只要有人指定事物(让他)写诗,仲永立刻完
成,他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观赏的地方。同乡的人感到 惊奇,渐渐的用宾客的礼节款待
他的父亲,有的人用钱讨取仲永的诗作。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是有利的,每 天强拉着仲永到处
拜访同乡的人,不让他学习。
我听说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间,我跟随 先父回家,在舅舅家见到了仲永,仲永已经十
二三岁了。我让他作诗,作出的诗已经不能符合以前的传闻 了。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
又到舅舅家,问方仲永的事,舅舅说:“仲永的才能已经消失尽净,成 为了普通的人。”


王先生说:方仲永的聪慧,是天生的。他天生聪明,远胜过有 才能的人。他最终成为常
人,是因为它受于后天的教育没有达到要求。像他那样天生聪明,如此有才智, 后天不教育,
尚且成为平人;现在那些天生不聪明的人,本来是平人,后天又不接受教育,就能成为普通
人了吗?



光未然《黄河颂》课文阅读

(朗诵词)
啊,朋友!
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
出现在亚洲的原野;
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
伟大而又坚强!
这里,
我们向着黄河,
唱出我们的赞歌。

(歌词)
我站在高山之巅,
望黄河滚滚,
奔向东南。
惊涛澎湃,
掀起万丈狂澜;
浊流宛转,
结成九曲连环;
从昆仑山下
奔向黄海之边;
把中原大地
劈成南北两面.。
啊!黄河!
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五千年的古国文化,
从你这儿发源;
多少英雄的故事,
在你的身边扮演!
啊!黄河!
你是伟大坚强,
像一个巨人
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
用你那英雄的体魄
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啊!黄河!


你一泻万丈,
浩浩荡荡,
向南北两岸
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
将要在你的哺育下
发扬滋长!
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
将要学习你的榜样,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都德《最后一课》课文阅读

7 最后一课

那天早晨上学,我去得很晚,心里很怕韩麦尔先生骂我,况且他说过要问我们分词,可是我
连一个字也说 不上来。我想就别上学了,到野外去玩玩吧。
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
画眉在树林边 宛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这些景象,比分词用法
有趣多了;可是我还能管住 自己,急忙向学校跑去。
我走过镇公所的时候,看见许多人站在布告牌前边。最近两年来,我们的一 切坏消息都是从
那里传出来的:败仗啦,征发啦,司令部的各种命令啦我也不停步,只在心里思量:“又 出
了什么事啦?”
铁匠华希特带着他的徒弟也挤在那里看布告,他看见我在广场上跑过,就 向我喊:“用不着
那么快呀,孩子,你反正是来得及赶到学校的!”
我想他在拿我开玩笑,就上气不接下气地赶到韩麦尔先生的小院子里。
平常日子,学校开始 上课的时候,总有一阵喧闹,就是在街上也能听到。开课桌啦,关课桌
啦,大家怕吵捂着耳朵大声背书啦 „„还有老师拿着大铁戒尺在桌子上紧敲着,“静一点,
静一点„„”
我本来打算趁那一阵 喧闹偷偷地溜到我的座位上去;可是那一天,一切偏安安静静的,跟星
期日的早晨一样。我从开着的窗子 望进去,看见同学们都在自己的座位上了;韩麦尔先生呢,
踱来踱去,胳膊底下夹着那怕人的铁戒尺。我 只好推开门,当着大家的面走进静悄悄的教室。
你们可以想像,我那时脸多么红,心多么慌!
可是一点儿也没有什么。韩麦尔先生见了我,很温和地说:“快坐好,小弗郎士,我们就要
开始上课, 不等你了。”
我一纵身跨过板凳就坐下。我的心稍微平静了一点儿,我才注意到,我们的老师今天穿 上了
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这套衣帽,他只在
督学来视察或者发奖的日子才穿戴。而且整个教室有一种不平常的严肃的气氛。最使我吃惊
的是,后边几 排一向空着的板凳上坐着好些镇上的人,他们也跟我们一样肃静。其中有郝叟
老头儿,戴着他那顶三角帽 ,有从前的镇长,从前的邮递员,还有些旁的人。个个看来都很
忧愁。郝叟还带着一本书边破了的初级读 本,他把书翻开,摊在膝头上,书上横放着他那副
大眼镜。


我看见这些情形 ,正在诧异,韩麦尔先生已经坐上椅子,像刚才对我说话那样,又柔和又严
肃地对我们说:“我的孩子们 ,这是我最后一次给你们上课了。柏林已经来了命令,阿尔萨
斯和洛林的学校只许教德语了。新老师明天 就到。今天是你们最后一堂法语课,我希望你们
多多用心学习。”
我听了这几句话,心里万 分难过。啊,那些坏家伙,他们贴在镇公所布告牌上的,原来就是
这么一回事!
我的最后一堂法语课!
我几乎还不会作文呢!我再也不能学法语了!难道这样就算了吗?我 从前没好好学习,旷了课
去找鸟窝,到萨尔河上去溜冰„„想起这些,我多么懊悔!我这些课本,语法啦 ,历史啦,
刚才我还觉得那么讨厌,带着又那么沉重,现在都好像是我的老朋友,舍不得跟它们分手了。
还有韩麦尔先生也一样。他就要离开了,我再也不能看见他了!想起这些,我忘了他给我的
惩罚 ,忘了我挨的戒尺。
可怜的人!
他穿上那套漂亮的礼服,原来是为了纪念这最后一课! 现在我明白了,镇上那些老年人为什
么来坐在教室里。这好像告诉我,他们也懊悔当初没常到学校里来。 他们像是用这种方式来
感谢我们老师四十年来忠诚的服务,来表示对就要失去的国土的敬意。
我正想着这些的时候,忽然听见老师叫我的名字。轮到我背书了。天啊,如果我能把那条出
名难学的分 词用法从头到尾说出来,声音响亮,口齿清楚,又没有一点儿错误,那么任何代
价我都愿意拿出来的。可 是开头几个字我就弄糊涂了,我只好站在那里摇摇晃晃,心里挺难
受,头也不敢抬起来。我听见韩麦尔先 生对我说:
“我也不责备你,小弗郎士,你自己一定够难受的了。这就是了。大家天天都这么想: ‘算
了吧,时间有的是,明天再学也不迟。’现在看看我们的结果吧。唉,总要把学习拖到明天,
这正是阿尔萨斯人最大的不幸。现在那些家伙就有理由对我们说了:‘怎么?你们还自己说是
法国人呢 ,你们连自己的语言都不会说,不会写!„„’不过,可怜的小弗郎士,也并不是
你一个人的过错,我们 大家都有许多地方应该责备自己呢。
“你们的爹妈对你们的学习不够关心。他们为了多赚一点儿钱, 宁可叫你们丢下书本到地里,
到纱厂里去干活儿。我呢,我难道就没有应该责备自己的地方吗?我不是常 常让你们丢下功
课替我浇花吗?我去钓鱼的时候,不是干脆就放你们一天假吗?„„”
接着 ,韩麦尔先生从这一件事谈到那一件事,谈到法国语言上来了。他说,法国语言是世界
上最美的语言最明 白,最精确;又说,我们必须把它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亡了国当了
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 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说到这里,
他就翻开书讲语法。真奇怪,今天听讲,我全 都懂。他讲的似乎挺容易,挺容易。我觉得我
从来没有这样细心听讲过,他也从来没有这样耐心讲解过。 这可怜的人好像恨不得把自己知
道的东西在他离开之前全教给我们,一下子塞进我们的脑子里去。 < br>语法课完了,我们又上习字课。那一天,韩麦尔先生发给我们新的字帖,帖上都是美丽的圆
体字: “法兰西”“阿尔萨斯”“法兰西”“阿尔萨斯”。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
好像许多面小国 旗在教室里飘扬。个个都那么专心,教室里那么安静!只听见钢笔在纸上沙
沙地响。有时候一些金甲虫飞 进来,但是谁都不注意,连最小的孩子也不分心,他们正在专
心画“杠子”,好像那也算是法国字。屋顶 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我心里想:“他们该
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
我每次抬起头来,总看见韩麦尔先生坐在椅子里,一动也不动,瞪着眼看周围的东西,好像
要把这小教室 里的东西都装在眼睛里带走似的。只要想想:四十年来,他一直在这里,窗外
是他的小院子,面前是他的 学生;用了多年的课桌和椅子,擦光了,磨损了;院子里的胡桃
树长高了;他亲手栽的紫藤,如今也绕着 窗口一直爬到屋顶了。可怜的人啊,现在要他跟这


一切分手,叫他怎么不伤心呢?何况又 听见他的妹妹在楼上走来走去收拾行李!他们明天就要
永远离开这个地方了。
可是他有足够 的勇气把今天的功课坚持到底。习字课完了,他又教了一堂历史。接着又教初
级班拼他们的ba,be, bi,bo,bu。在教室后排座位上,郝叟老头儿已经戴上眼镜,两手捧着他
那本初级读本,跟他们一 起拼这些字母。他感情激动,连声音都发抖了。听到他古怪的声音,
我们又想笑,又难过。啊!这最后一 课,我真永远忘不了!
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 们已经收操了。
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
“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


李大钊《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原文阅读

背景:

李大钊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者,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俄国
十月 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极大地鼓舞和启发了李大钊,五四运动前后,他先后发表了《法俄
革命之比较观》、 《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和《再论问
题与主义》等几十篇文章 和演说来宣传马克思主义。他到处宣称:“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
赤旗的世界!”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历史的道路,不全是平坦的,有时走到艰难险阻的境界,这是全靠雄健的精神才能够冲过去
的。

一条浩浩荡荡的长江大河,有时流到很宽阔的境界,平原无际,一泻万里。有时流到很逼狭< br>的境界,两岸丛山叠岭,绝壁断崖,江河流于其间,回环曲折,极其险峻。民族生命的进程,
其经 历亦复如是。

人类在历史上的生活正如旅行一样。旅途上的征人所经过的地方,有时是坦荡 平原,有时是
崎岖险路。老于旅途的人,走到平坦的地方,固是高高兴兴地向前走,走到崎岖的境界,愈
是奇趣横生,觉得在此奇绝壮绝的境界,愈能感到一种冒险的美趣。

中华民族现在 所逢的史路,是一段崎岖险阻的道路。在这一段道路上,实在亦有一种奇绝壮
绝的景致,使我们经过这段 道路的人,感到一种壮美的趣味。但这种壮美的趣味,没有雄健
的精神是不能够感觉到的。

我们的扬子江、黄河,可以代表我们的民族精神,扬子江及黄河遇见沙漠、遇见山峡都是浩
浩荡 荡地往前流过去,以成其浊流滚滚、一泻万里的魄势。目前的艰难境界,哪能阻抑我们


民 族生命的进?我们应该拿出雄健的精神,高唱着进行的曲调,在这悲壮歌声中,走过这崎
岖险阻的道路。 要知在艰难的国运中建造国家,亦是人生最有趣味的事„„

入选理由:

在中国播种共产主义思想的第一人非李大钊莫属。“南陈北李”是当时当世革命先行者对他
至高地位的 尊称。他生于一个灾难深重的旧中国,外侮的入侵、旧制的没落、传统思想的无
能时时让立志报国的年轻 人饱受挫折,李大钊也不例外。人常说,时事造英雄,为寻找救亡
图存的真理,李大钊满含内心的紧迫感 投身到了马克思主义的滚滚红流,成为中国历史上拨
云破晓的人物。然而更高明之处却在于他还提携了毛 泽东,并最终成就了中国的革命,使中
国姹紫嫣红。毛泽东后来回忆说:“在李大钊的领导下,我很快地 发展,走上马克思主义之
路。”因此如果把毛泽东称之为中国革命的导师,那李大钊是当之无愧的导师的 导师。



端木蕻良《土地的誓言》原文 (个人意见:“端木蕻良” 中的“蕻”应该是第四声hòng,
取茂盛的意思。端木蕻良这个名字到底是怎么来的呢?中国的30年 代,是动荡不安的年代,
国民党的白色恐怖,日本侵华战争的蹂躏,把中国折腾得千疮百孔。原名曹汉文 、曹京平,
为了掩人耳目,避免国民党迫害,在写完小说之后,突发奇想,决定给自己起个既不被人猜< br>疑,又让人难以模仿的名字。于是,用了“端木”这个复姓,又把他印象很深的东北红高粱
中的“ 红粱”移作名子。这样他的名字就成了“端木红粱”。可是,他当时身处白色恐怖之
中,公开使用“红” 字,很容易招来嫌疑。所以,他灵机一动,就将“端木红粱”中的“红”
字改为“蕻”了。但是“端木红 粱”又不像人名,就又把“粱”改作了“良”。这样“端木
蕻良”就成了曹京平的笔名。原名曹汉文、曹 京平,辽宁省昌图县人。1928年入天津南开
中学读书,并从事进步学生运动。1932年考入清华大 学历史系,同年加入“左联”,发表小
说处女作《母亲》。1933年开始创作长篇小说《科尔沁旗草原 》)

对于广大的关东原野,我心里怀着炽痛的热爱。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呼唤我 的名字,我
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召唤我回去。我有时把手放在我的胸膛上,我知道我的心还是跳动的,我< br>的心还在喷涌着热血,因为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滥着一种热情。当我躺在土地上的时候,当我
仰望天 上的星星,手里握着一把泥土的时候,或者当我回想起儿时的往事的时候,我想起那
参天碧绿的白桦林, 标直漂亮的白桦树在原野上呻吟;我看见奔流似的马群,深夜嗥鸣的蒙
古狗,我听见皮鞭滚落在山涧里的 脆响;我想起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黑色的土地,
红玉的脸庞,黑玉的眼睛,斑斓的山雕,奔驰的 鹿群,带着松香气味的煤块,带着赤色的足
金;我想起幽远的车铃,晴天里马儿戴着串铃在溜直的大道上 跑着,狐仙姑深夜的谰语,原
野上怪诞的狂风„„这时我听到故乡在召唤我,故乡有一种声音在召唤着我 。她低低地呼唤
着我的名字,声音是那样的急切,使我不得不回去。我总是被这种声音所缠绕,不管我走 到
哪里,即使我睡得很沉,或者在睡梦中突然惊醒的时候,我都会突然想到是我应该回去的时
候 了。我必须回去,我从来没想过离开她。这种声音是不可阻止的,是不能选择的。这种声
音已经和我的心 取得了永远的沟通。当我记起故乡的时候,我便能看见那大地的深层,在翻
滚着一种红熟的浆液,这声音 便是从那里来的。在那亘古的地层里,有着一股燃烧的洪流,
像我的心喷涌着血液一样。这个我是知道的 ,我常常把手放在大地上,我会感到她在跳跃,
和我的心的跳跃是一样的。它们从来没有停息,它们的热 血一直在流,在热情的默契里它们
彼此呼唤着,终有一天它们要汇合在一起。



土地是我的母亲,我的每一寸皮肤,都有着土粒;我的手掌一接近土 地,心就变得平静。
我是土地的族系,我不能离开她。在故乡的土地上,我印下我无数的脚印。在那田垄 里埋葬
过我的欢笑,在那稻颗上我捉过蚱蜢,在那沉重的镐头上留着我的手印。我吃过我自己种的
白菜。故乡的土壤是香的。在春天,东风吹起的时候,土壤的香气便在田野里飘扬。河流浅
浅地流过, 柳条像一阵烟雨似的窜出来,空气里都有一种欢喜的声音。原野到处有一种鸣叫,
天空清亮透明,劳动的 声音从这头响到那头。秋天,银线似的蛛丝在牛角上挂着,粮车拉粮
回来,麻雀吃厌了,这里那里到处飞 。稻禾的香气是强烈的,辗着新谷的场院辘辘地响着,
多么美丽,多么丰饶„„没有人能够忘记她。我必 定为她而战斗到底。土地,原野,我的家
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夜夜我听见马蹄奔驰的声音, 草原的儿子在黎明的天边呼唤。
这时我起来,找寻天空中北方的大熊,在它金色的光芒之下,乃是我的家 乡。我向那边注视
着,注视着,直到天边破晓。我永不能忘记,因为我答应过她,我要回到她的身边,我 答应
过我一定会回去。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我必须看见一个更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或
者我的坟前。而我将用我的泪水,洗去她一切的污秽和耻辱。


“九一八”十周年写。

《木兰诗》原文和译文
我国南北朝时期的一首北朝民歌 ,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在中国文学史上与南
朝的《孔雀东南飞》被合称为“乐府双璧”。
【原文】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 所忆?女亦
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 br>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 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
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 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
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 ,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
愿借明驼千里足,送儿还故 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出门看伙
伴, 伙伴皆惊惶。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译文】
叹息声一声 连着一声,木兰姑娘当门在织布。织机停下来机杼不再作响,只听见姑娘在
叹息。问问姑娘你这样叹息是 在思念什么呢?(木兰回答道)姑娘我并没有思念什么。昨夜
我看见征兵文书,知道君王在大量征募兵士 ,那么多卷征兵文书,每一卷上都有父亲的名字。
父亲没有长大成人的儿子,我木兰没有兄长,我愿意去 买来马鞍和马匹,从现在起替代父亲
去应征。
在东市上买来骏马,西市上 买来马鞍和鞍下的垫子,南市上买来马嚼子和缰绳,北市
上买来长马鞭。早上辞别父母上路,晚上宿营在 黄河边,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
听到黄河汹涌奔流的哗哗声。早上辞别黄河上路,晚上到达黑 山头,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


声音,只能听到燕山胡兵战马啾啾的鸣叫声。
行军万里奔赴战场作战,翻越关隘和山岭就象飞过去那样迅速。北方的寒风中传来刁
斗声 ,清冷的月光映照着战士们的铁甲战袍。将士们经过无数次出生入死的战斗,十年之后
才得胜而归。
胜利归来朝见天子,天子坐上殿堂(论功行赏)。记功授爵木兰是最高一等,得到的赏
赐 千百金以上。天子问木兰有什么要求,木兰不愿做尚书郎这样的官,希望骑上一匹好骆驼,
借助它的脚力 送我回故乡。
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搀扶着到城外迎接她;姐姐听说妹妹回来了,对着门 户梳
妆打扮起来;弟弟听说姐姐回来了,忙着霍霍地磨刀杀猪宰羊。打开我闺房东面的门,坐在
我闺房西面的床上,脱去我打仗时穿的战袍,穿上我以前女孩子的衣裳,当着窗子整理象乌
云一样柔美的 鬓发,对着镜子在额上贴好花黄。出门去见同去出征的伙伴,伙伴们都很吃惊
都说我们同行十二年之久, 竟然不知道木兰是女孩子。
雄兔的脚喜欢乱搔乱扑腾,雌兔的两眼老是眯缝着,当它们挨着一 起在地上跑的时候,
又怎能分辨得出谁雄谁雌呢?


传记《邓稼先》
北京周报 Beijing Review 于1986年8月11日,封面英文报道,英文为:China's father
of the A-bomb(中国原子弹之父)。
传记《邓稼先》(杨振宁著)被选入2007版中学语文教材,让学生们领悟邓稼先独特的
人格魅力!
作者:杨振宁

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
一百年以前 ,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时代,恐怕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上最黑暗最悲惨的
时代,只举1898年为例:
德国强占山东胶州湾,“租借”99年。
俄国强占辽宁旅顺大连,“租借”25年。
法国强占广东广州湾(今广东湛江市),“租借”99年。
英国强占山东威海卫(今山东威海市)与香港新界,前者“租借”25年,后者“租借”
99年。
那是中华民族任人宰割的时代,是有亡国灭种的危险的时代。
今天,一个世纪以后,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这是千千万万人努力的结果,是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英 雄人物创造出来的伟大胜利。在
20世纪人类历史上,这可能是最重要的、影响最深远的巨大转变。
对这一转变作出了巨大贡献的,有一位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科学家:邓稼先。
“两弹”元勋
邓稼先于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在北平上完小学和中学以后,于 1945年自昆明
西南联大毕业。1948年到1950年赴美国普渡大学读理论物理,获得博士学位后 立即乘船回
国,1950年10月到中国科学院工作。1958年8月奉命带领几十个大学毕业生开始研 究原子
弹制造的理论。
这以后的28年间,邓稼先始终站在中国原子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 的第一线,领导许多
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的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华民族国防自卫武器引导 到了世
界先进水平。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1967年6月17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这些日子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上的重要日子,是中华民族完全摆脱任人宰割危机的新
生日子!
1967年以后邓稼先继续他的工作,至死不懈,对国防武器作出了许多新的巨大贡献。
1985年8月邓稼先做了切除直肠癌的手术。次年3月又做了第二次手术。在这期间他
和于敏联合署名 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1986年5月邓稼先做
了第三次手术,7月29日 因全身大出血而逝世。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好准确地描述了他的一生。
邓稼 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张爱萍将军称他为“‘两弹’元勋”,
他是当之无愧的。
邓稼先与奥本海默
抗战开始以前的一年,1936年到1937年,稼先和我在北平崇德 中学同学一年;后来抗
战时期在西南联大我们又是同学;以后他在美国留学的两年期间我们曾住同屋。5 0年的友
谊,亲如兄弟。
1949年到1966年我在普林斯顿高等学术研究所工作,前 后17年的时间里所长都是物
理学家奥本海默。当时,他是美国家喻户晓的人物,因为他曾成功地领导战 时美国的原子弹
制造工作。高等学术研究所是一个很小的研究所,物理教授最多的时候只有5个人,奥本 海
默是其中之一,所以我和他很熟识。
奥本海默和邓稼先分别是美国和中国原子弹设计的 领导人,各是两国的功臣,可是他们
的性格和为人却截然不同甚至可以说他们走向了两个相反的极端。
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的人物,锋芒毕露。他二十几岁的时候在德国哥廷根镇做波恩的研
究生 。波恩在他晚年所写的自传中说研究生奥本海默常常在别人做学术报告时(包括波恩做
学术报告时)打断 报告,走上讲台拿起粉笔说:“这可以用底下的办法做得更好„„”我认识
奥本海默时他已四十多岁了, 已经是妇孺皆知的人物了,打断别人的报告,使演讲者难堪的
事仍然时有发生。不过比起以前要少一些。 佩服他、仰慕他的人很多,不喜欢他的人也不少。
邓稼先则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和他谈 话几分钟,就看出他是忠厚朴实的人。
他真诚坦白,从不骄人。他没有小心眼儿,一生喜欢“纯”字所代 表的品格。在我所认识的
知识分子当中,包括中国人和外国人,他是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
我想邓稼先的气质和品格是他所以能成功地领导各阶层许许多多工作者,为中华民族作
了历 史性贡献的原因:人们知道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
“文革”初期,他所在的研究院(九院 )和当时全国其他单位一样,成立了两派群众组织,
对吵对打。而邓稼先竟有能力说服两派继续工作,于 1967年6月成功地制成了氢弹。
1971年,在他和他的同事们被“四人帮”批判围攻的时候 ,如果别人去和工宣队、军
宣队讲理,恐怕要出惨案。而邓稼先去了,竟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的队员。 这是真正的奇
迹。
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我以为邓稼先如果是美国人,不可能成功地领导美 国原子弹工程;奥本海默如果是中国
人,也不可能成功地领导中国原子弹工程。当初选聘他们的人,钱三 强和葛罗夫斯,可谓真
正有知人之明,而且对中国社会、美国社会各有深入的认识。
民族感情?友情?
1971年,我第一次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北京,见到阔别了22 年的稼先。在那以前,
也就是1964年中国原子弹试爆以后,美国报章上就已经再三提到稼先是这项事 业的重要领


导人。与此同时还有一些谣言说,1948年3月去了中国的寒春曾参与中国 原子弹工程。
1971年8月,我在北京看到稼先时,避免问他的工作地点,他自己只说“在外地 工作”。
但我曾问他,寒春是不是参加了中国原子弹工作,像美国谣言所说的那样。他说他觉得没有,< br>但是确切的情况他会再去证实一下,然后告诉我。
1971年8月16日,在我离开上海经 巴黎回美国的前夕,上海市领导人在上海大厦请我
吃饭。席中有人送了一封信给我,是稼先写的,说他已 证实了,中国原子武器工程中,除了
最早于1959年底以前曾得到苏联的极少“援助”以外,没有任何 外国人参加。
这封短短的信给了我极大的感情震荡。一时热泪满眶,不得不起身去洗手间整容。事 后
我追想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震荡,是为了民族而自豪?还是为了稼先而感到骄傲?我始终
想不清楚。
“我不能走”
青海、新疆,神秘的古罗布泊,马革裹尸的战场,不知道稼先 有没有想起过我们在昆明
时一起背诵的《吊古战场文》: “浩浩乎!平沙无垠,敻不见人。河水萦带, 群山纠纷。黯
兮惨悴,风悲日曛。蓬断草枯,凛若霜晨。鸟飞不下,兽铤亡群。亭长告余曰:“此古战场
也!常覆三军。往往鬼哭,天阴则闻!”
也不知道稼先在蓬断草枯的沙漠中埋葬同事、埋葬下属的时候是什么心情?
“粗估”参数的时候, 要有物理直觉;昼夜不断地筹划计算时,要有数学见地;决定方
案时,要有勇进的胆识和稳健的判断。可 是理论是否准确永远是一个问题。不知稼先在关键
性的方案上签字的时候,手有没有颤抖?
戈壁滩上常常风沙呼啸,气温往往在零下三十多摄氏度。核武器试验时大大小小突发的
问题必层出不穷。 稼先虽有“福将”之称,意外总是不能完全避免的。1982年,他做了核
武器研究院院长以后,一次井 下突然有一个信号测不到了,大家十分焦虑,人们劝他回去,
他只说了一句话:“我不能走。”
假如有一天哪位导演要摄制《邓稼先传》,我要向他建议采用五四时代的一首歌作为背
景音 乐,那是我儿时从父亲口中学到的:中国男儿 中国男儿 要将只手撑天空 长江大河 亚
洲之东 峨峨昆仑 古今多少奇丈夫 碎首黄尘 燕然勒功 至今热血犹殷红
我父亲诞生于1896年,那是中华民族任人宰割的时代,他一生都喜欢这首歌曲。
永恒的骄傲
稼先逝世以后,在我写给他夫人许鹿希的电报与书信中有下面几段话:
——稼先为人忠诚纯正,是我最敬爱的挚友。他的无私的精神与巨大的贡献是你的也是
我的永恒的骄傲。
——稼先去世的消息使我想起了他和我半个世纪的友情,我知道我将永远珍惜这些记
忆。希 望你在此沉痛的日子里多从长远的历史角度去看稼先和你的一生,只有真正永恒的才
是有价值的。
——邓稼先的一生是有方向、有意识地前进的。没有彷徨,没有矛盾。
——是的,如 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这是他的性格
与品质。能这样估价自己一生的 人不多,我们应为稼先庆幸!


(QQ邓稼先1924年出生于北京,他的父亲邓 以蜇从事艺术美学研究,执教于清华大学哲
学系。邓稼先从小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成长,家庭的熏陶为 他以后的人生道路奠定了坚实
基础。
邓稼先儿童时期由于家与杨振宁家相邻,所以两个年 龄相近的孩子经常在一起玩耍,情同手
足。杨振宁早两年进入中学,他天资聪颖,才思敏捷,是个老师和 同学都喜欢的“机灵鬼”,


邓稼先同样很聪明,但性格较为沉稳,待人忠实厚道,真诚可 靠。这两个朋友在一起,互相
珍视对方的优点,并看做自己性格的补充。在课余时间,两个人常常形影不 离,或是趴在地
上玩弹球,或是在墙边以手代拍,模仿壁球游戏,或是在一起谈天说地。两个好朋友当时 或
许并没有想到,他们一生研究的课题都是探索微观物理世界的奥秘,而且都取得了伟大的成
就 。杨振宁荣获了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而邓稼先则成为了中国原子弹、氢弹之父。
1941年 ,邓稼先考入了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在这里他步入了神圣的物理世界之门,从此
开始了在物理世界的遨 游。从西南联大毕业后,邓稼先到北京大学当了助教。1948年,他
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留美研究生, 到美国进行深造。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科学技术飞速发展,核物理成为世界性的热门学科。邓 稼先意识
到,掌握好这个学科是到达科学前沿的必经之道,所以他选择了粒子物理方面的研究作博士论文。
1949年,新中国诞生的消息传到大洋彼岸之后,邓稼先的心情再也平静不下来了,他 决定
学成后归国报效祖国。1950年8月20日,邓稼先仅用两年的时间便获得了博士学位。1950
年8月29日,他毅然冲破美国的重重阻挠,登上威尔逊总统号轮船,踏上了归国的路程。)


12.臧克家《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课文阅读

“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
象的 。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
藏。仰之弥高,越 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他想吃尽、消化尽
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 ,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
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1930年到193 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
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 尽心血。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
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暇及此的。饭,几乎忘记了 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
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 明之路,“漂
白了的四壁”。
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 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作出了卓越的成绩。
“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 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
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 也没有“说”。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
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 闻一多先生“说”了。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
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 ,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
主!
他在给我的信上说:“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
他 “说”了,跟着的是“做”。这不再是“做了再说”或“做了也不一定说”了。现在,他
“说”了就“做 ”。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这是人格的写照,而且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


1944年 10月12日,他给了我一封信,最后一行说:“另函寄上油印物二张,代表我最近的
工作之一,请传观 。”
这是为争取民主,反对独裁,他起稿的一张政治传单!
在李公朴同志被害之后,警 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凶多吉少,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
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 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
他“说”了。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他 “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
他终于以宝贵的 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
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何为《音乐巨人贝多芬》原文阅读

客人敲开了贝多芬家的门。
“他不肯接见你的,”女佣站在门槛上为难地说,“他任谁都不肯接见。他厌恶别人去打
扰他,他要的是 孤独和安静„„”
但是这个好心肠的女人经不住客人的苦苦要求,捏弄着她的围裙答应去试试看。
她带领来客到贝多芬工作的屋子,在那里最惹人注目的是两只对放的大钢琴。女佣在一
旁指 点着说:“在这只钢琴上他工作,在那只琴上经常弹奏。别以为这房间杂乱无章,我曾
经想收拾一下,后 来发觉那是徒然的。他不喜欢我整理房间,就算整理好了,两分钟内就会
弄得零乱不堪。过去那一边是他 的厨房,他自己做东西吃,吃得这样简单随便,也不让我帮
他一点忙。可怜他几乎完全聋了,又常常不舒 服,什么声音他都听不清楚,看着真教人难受。
还有他那个流氓一样的侄子,一天到晚来麻烦他。——瞧 ,他下来了,我希望他不会责怪我。”
沉重的脚步声踏在楼梯上清晰可闻。到第二层的时候,他稍 稍停留。随后他走进门来了。
一个躯体五呎左右的人,两肩极宽阔,仿佛要挑起整个生命的重荷及命运的 担子,而他给人
明显的印象就是他能担负得起。
这一天他身上的衣服是淡蓝色的,胸前的 纽扣作黄色,里面一件纯白的背心,所有这些
看上去都已经显得十分陈旧,甚至是不整洁的。上衣的背后 似乎还拖着什么东西,据女佣解
释,那拖在衣服后面的是一具助听器,可是早已失去效用了。
他无视于屋内的人,一径走向那只巨熊一样蹲伏着的大钢琴旁边,于是习惯地坐下来,
拿起一管笔,人们 可以看见他那只有力的大手。
客人带着好像敬畏又好像怜惜的神情,默不作声地望着他。他的脸上 呈现出一个悲剧。
一张涵蓄了许多愁苦和力量的脸。火一样蓬勃的头发,盖在他的头上,好像有生以来从 未梳
栉过。深邃的眼睛略带灰色,有一种凝重不可逼视的光;长而笨重的鼻子下一张紧闭的嘴,
衬着略带方形的下颔,整个描绘出坚韧无比的生的意志。
女佣略一踌躇后,走上前去引起他的注意,可是他的表情是不耐烦的。
“什么?又是怎么了?”他 大声说。接下去倒像在自言自语:“倒楣,今天!哦,今天
我碰到的那些孩子,对我嘲笑,捉弄我,模仿 我的样子。”
女佣向客人指了指。
贝多芬说:“谁?那是谁?”
他又粗着嗓子喊:“你们说的声音大些,我是个聋子!”


客人小心翼翼递过去一张 字条。贝多芬戴上眼镜,专注地凝望了一会,“好,你们竟敢
到兽穴里来抓老狮的毛,”他说,虽然严肃 ,但脸上浮现善良的微笑,“你们很勇敢„„可是
你们不容易了解我,也很难使我听懂你们的话。过来坐 在我旁边,你们知道我听不见的。”
他敲敲自己的耳朵,随手拿过来一张纸一支铅笔给客人。
客人在纸上写道:“我们要知道你的生平,把你的消息带给万千大众,使他们了解你真
实的好灵魂。”
看了这几句话,一滴泪在大音乐家眼里闪光。他喃喃地如同独语:“我的好灵魂!人家
都当 我是个厌世者,你们怎么会想到这个!在这里我孤零地坐着,写我的音符——我将永远
听不见音乐,但是 在我心里发出的回响,较任何乐器上演奏的都美。我有时不免叹息,我真
软弱„„一个音乐家最大的悲剧 是丧失了听觉。”
贝多芬神往地说:“一个人到田野去,有时候我想一株树也比一个人好„„”
他接着说:“你可能想到我——一座峰岭已倒落了的火山,头颅在熔岩内燃烧,拼命巴
望挣扎出来?”
贝多芬激动而又沉郁的情绪深深感染了来访者,客人不断写下笔记。
命运加在贝多芬 身上的不幸是将他灵魂锁闭在磐石一样密不通风的“耳聋”之中。这犹
如一座永无天日的幽囚的小室,牢 牢地困住了他。不过反过来在另一方面,“聋”虽然带来
了无可比拟的不幸和烦忧,却也带来了与人世的 喧嚣所隔绝的安静。他诚然孤独,可是有“永
恒”为伴。
贝多芬留客人在他屋子里吃简便 的晚餐。在晚餐桌上说起他往昔的许多故事,包括他在
童年时跟海登和巴哈学习时的生活,包括他为了糊 口指挥乡村音乐队的生活。贝多芬还向他
的客人叙述自己最后一次出席指挥音乐会„„
他 对客人大声说:“听我心里的音乐!你不知道我心里的感觉!一个乐队只能奏出我在
一分钟里希望写出的 音乐!”

莫泊桑《福楼拜家的星期天》课文阅读

14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

那时福楼拜住在六层楼的一个单身宿舍里,屋子很简陋,墙 上空空的,家具也很少。他
很讨厌用一些没有实用价值的古董来装饰屋子。他的办公桌上总是散乱地铺着 写满密密麻麻
的字的稿纸。
每到星期天,从中午一点到下午七点,他家一直都有客 人来。门铃一响,他就立刻把一
块很薄的红纱毯盖到办公桌上,把桌上的稿纸、书、笔、字典等所有工作 用的东西都遮了起
来。他总是亲自去开门,因为佣人几乎每个星期天都要回家的。
第一个来到的往往是伊万•屠格涅夫。他像亲兄弟一样地拥抱着这位比他略高的俄国小
说家。屠格涅夫对 他有一种很强烈并且很深厚的爱。他们相同的思想、哲学观点和才能,共
同的趣味、生活和梦想,相同的 文学主张和狂热的理想,共同的鉴赏能力与博学多识使他们
两人常常是一拍即合,一见面,两人都不约而 同地感到一种与其说是相互理解的愉快,倒不
如说是心灵内在的欢乐。
屠格涅夫仰 坐在一个沙发上,用一种轻轻的并有点犹豫的声调慢慢地讲着,但是不管什
么事情一经他的嘴讲出,就都 带上非凡的魅力和极大的趣味。福楼拜转动着蓝色的大眼睛盯
着朋友这张白皙的脸,十分钦佩地听着。当 他回答时,他的嗓音特别洪亮,仿佛在他那古高
卢斗士式的大胡须下面吹响一把军号。他们的谈话很少涉 及日常琐事,总是围绕着文学史方
面的事件。屠格涅夫也常常带来一些外文书籍,并非常流利地翻译一些 歌德和普希金的诗句。


过了一会儿,都德也来了。他一来就谈起巴黎的事情 ,讲述着这个贪图享受、寻欢作乐
并十分活跃和愉快的巴黎。他只用几句话,就勾画出某人滑稽的轮廓。 他用他那独特的、具
有南方风味和吸引人的讽刺口吻谈论着一切事物和一切人„„
他的头很小却很漂亮,乌木色的浓密卷发从头上一直披到肩上,与卷曲的胡须连成一片;
他习惯用手捋着 自己的胡子尖。他的眼睛像切开的长缝,眯缝着,却从中射出一道墨一样的
黑光。也许是由于过度近视, 他的眼光有时很模糊;讲话的调子有些像唱歌。他举止活跃,
手势生动,具有一切南方人的特征。
接着来的是左拉。他爬了六层楼的楼梯累得呼呼直喘。一进来就歪在一把沙发上,并开
始用眼光从大家的脸上寻找谈话的气氛和观察每人的精神状态。他很少讲话,总是歪坐着,
压着一条腿, 用手抓着自己的脚踝,很细心地听大家讲。当一种文学热潮或一种艺术的陶醉
使谈话者激动了起来,并把 他们卷入一些富于想像的人所喜爱的却又是极端荒谬、忘乎所以
的学说中时,他就变得忧虑起来,晃动一 下大腿,不时发出几声:“可是„„可是„„”然
而总是被别人的大笑声所淹没。过了一会儿,当福楼拜 的激情冲动过去之后,他就不慌不忙
地开始说话,声音总是很平静,句子也很温和。
左拉中等身材,微微发胖,有一副朴实但很固执的面庞。他的头像古代意大利版画中人
物的头颅一样,虽 然不漂亮,却表现出他的聪慧和坚强的性格。在他那很发达的脑门上竖立
着很短的头发,直挺挺的鼻子像 是被人很突然地在那长满浓密胡子的嘴上一刀切断了。这张
肥胖但很坚毅的脸的下半部覆盖着修得很短的 胡须,黑色的眼睛虽然近视,但透着十分尖锐
的探求的目光。他的微笑总使人感到有点嘲讽,他那很特别 的唇沟使上唇高高地翘起,又显
得十分滑稽可笑。
渐渐地,人越来越多,挤满了小 客厅。新来的人只好到餐厅里去。这时只见福楼拜做着
大幅度的动作(就像他要飞起来似的),从这个人 面前一步跨到那个人面前,带动得他的衣裤
鼓起来,像一条渔船上的风帆。他时而激情满怀,时而义愤填 膺;有时热烈激动,有时雄辩
过人。他激动起来未免逗人发笑,但激动后和蔼可亲的样子又使人心情愉快 ;尤其是他那惊
人的记忆力和超人的博学多识往往使人惊叹不已。他可以用一句很明了很深刻的话结束一 场
辩论。思想一下子飞跃过纵观几个世纪,并从中找出两个类同的事实或两段类似的格言,再
加 以比较。于是,就像两块同样的石头碰到一起一样,一束启蒙的火花从他的话语里迸发出
来。
最后,他的朋友们一个个陆续走了。他分别送到前厅,单独讲一会儿话,紧紧握住对方
的手,再热情地大笑着用手拍打几下对方的肩头„„


《孙权劝学》原文和译文

原文:

初,权谓吕蒙曰:“卿 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条。权曰:“孤岂欲卿治
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 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
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 阳,与蒙论议,大警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
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 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译文:



起初,吴王孙权对大将吕蒙说道:“你现在身当要职掌握重权,不可不进一步去学习!”
吕蒙以军营中事 务繁多为理由加以推辞。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钻研经史典籍而成为学
问渊博的学者吗?只是应当广 泛地学习知识而不必去深钻精通。你说要处理许多事务,哪一
个比得上我处理的事务呢?我常常读书,自 己感到获得了很大的收益。”吕蒙于是开始学习。

等到东吴名将鲁肃路过寻阳,与吕 蒙研讨论说天下大事,鲁肃听到吕蒙的见解后非常惊
奇地说:“你如今的才干谋略,已不再是过去的东吴 吕蒙可相比的了!”吕蒙说:“对于有志
气的人,分别了数日后,就应当擦亮眼睛重新看待他的才能,老 兄你为什么看到事物的变化
这么晚呢!”鲁肃于是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好友,然后告别而去。



鲁迅《社戏》原文阅读

(我在倒数上去的二十 年中,只看过两回中国戏,前十年是绝不看,因为没有看戏的意思和
机会,那两回全在后十年,然而都没 有看出什么来就走了。

第一回是民国元年我初到北京的时候,当时一个朋友对我说,北 京戏最好,你不去见见世面
么?我想,看戏是有味的,而况在北京呢。于是都兴致勃勃的跑到什么园,戏 文已经开场了,
在外面也早听到冬冬地响。我们挨进门,几个红的绿的在我的眼前一闪烁,便又看见戏台 下
满是许多头,再定神四面看,却见中间也还有几个空座,,挤过去要坐时,又有人对我发议
论 ,我因为耳朵已经喤的响着了,用了心,才听到他是说
“有人,不行!”

我 们退到后面,一个辫子很光的却来领我们到了侧面,指出一个地位来。这所谓地位者,原
来是一条长凳, 然而他那坐板比我的上腿要狭到四分之三,他的脚比我的下腿要长过三分之
二。我先是没有爬上去的勇气 ,接着便联想到私刑拷打的刑具,不由的毛骨悚然的走出了。

走了许多路,忽听得我的 朋友的声音道,“究竟怎的?”我回过脸去,原来他也被我带出来
了。他很诧异的说,“怎么总是走,不 答应?”我说,“朋友,对不起,我耳朵只在冬冬喤喤
的响,并没有听到你的话。” 后来我每一想到,便很以为奇怪,似乎这戏太不好,——否则
便是我近来在戏台下不适于生存了。

第二回忘记了那一年,总之是募集湖北水灾捐而谭叫天⑵还没有死。捐法是两元钱买一张戏
票,可以到第一舞台去看戏,扮演的多是名角,其
一就是小叫天。我买了一张票,本是对于劝 募人聊以塞责的,然而似乎又有好事家乘机对我
说了些叫天不可不看的大法要了。我于是忘了前几年的冬 冬喤喤之灾,竟到第一舞台去了,
但大约一半也因为重价购来的宝票,总得使用了才舒服。我打听得叫天 出台是迟的,而第一
舞台却是
新式构造,用不着争座位,便放了心,延宕到九点钟才去,谁料 照例,人都满了,连立足也
难,我只得挤在远处的人丛中看一个老旦在台上唱。那老旦嘴边插着两个点火 的纸捻子,旁
边有一个鬼卒,我费尽思量,才疑心他或者是目连⑶的母亲,因为后来又出来了一个和尚。
然而我又不知道那名角是谁,就去问挤小在我的左边的一位胖绅士。他很看不起似的斜瞥了


我一眼,说道,“龚云甫⑷!”我深愧浅陋而且粗疏,脸上一热,同时脑里也制出了决不再问
的定章,于是看小旦唱,看花旦唱,看老生唱,看不知什么角色唱,看一大班人乱打,看两
三个人互打, 从九点多到十点,从十点到十一点,从十一点到十一点半,从十一点半到十二
点,——然而叫天竟还没有 来。

我向来没有这样忍耐的等待过什么事物,而况这身边的胖绅士的吁吁的喘气,这台 上的冬冬
喤喤的敲打,红红绿绿的晃荡,加之以十二点,忽
而使我省误到在这里不适于生存了 。我同时便机械的拧转身子,用力往外只一挤,觉得背后
便已满满的,大约那弹性的胖绅士早在我的空处 胖
开了他的右半身了。我后无回路,自然挤而又挤2,终于出了大门。街上除了专等看客的车
辆之外,几乎没有什么行人了,大门口却还有十几个
人昂着头看戏目,别有一堆人站着并不看什么,我 想:他们大概是看散戏之后出来的女人们
的,而叫天却还没有来„„

然而夜气很清爽,真所谓“沁人心脾”,我在北京遇着这样的好空气,仿佛这是第一遭了。

这一夜,就是我对于中国戏告了别的一夜,此后再没有想到他,即使偶而经过戏园,我们也
漠不 相关,精神上早已一在天之南一在地之北了。

但是前几天,我忽在无意之中看到一本日 本文的书,可惜忘记了书名和著者,总之是关于中
国戏的。其中有一篇,大意仿佛说,中国戏是大敲 < br>,大叫,大跳,使看客头昏脑眩,很不适于剧场,但若在野外散漫的所在,远远的看起来,
也自有 他的风致。我当时觉着这正是说了在我意中
而未曾想到的话,因为我确记得在野外看过很好的戏,到北 京以后的连进两回戏园去,也许
还是受了那时的影响哩。可惜我不知道怎么一来,
竟将书名忘却了。

至于我看好戏的时候,却实在已经是“远哉遥遥”的了,其 时恐怕我还不过十一二岁。)(编
著删以上)


我们鲁镇的习惯,本来是凡有出嫁的女儿,倘自己还未
当家,夏间便大抵回到母家去消夏。那 时我的祖母虽然还康建,但母亲也已分担了些家务,
所以夏期便不能多日的归省了,只得在扫墓完毕之
后,抽空去住几天,这时我便每年跟了我的母亲住在外祖母的家里。那地方叫平桥村,是一
个离 海边不远,极偏僻的,临河的小村庄;住户不
满三十家,都种田,打鱼,只有一家很小的杂货店。但在 我是乐土:因为我在这里不但得到
优待,又可以免念“秩秩斯干幽幽南山”⑸了。
和我一同玩的是许多小朋友,因为有了远客,他们也都从父母那里得了减少工作的许可,伴
我来游戏 。在小村里,一家的客,几乎也就是公共
的。我们年纪都相仿,但论起行辈来,却至少是叔子,有几个 还是太公,因为他们合村都同
姓,是本家。然而我们是朋友,即使偶而吵闹起来
,打了太公, 一村的老老少少,也决没有一个会想出“犯上”这两个字来,而他们也百分之


九十九不识 字。

我们每天的事情大概是掘蚯蚓,掘来穿在铜丝做的小钩上,伏在河沿上去钓虾。虾 是水世界
里的呆子,决不惮用了自己的两个钳捧着钩尖送到
嘴里去的,所以不半天便可以钓到 一大碗。这虾照例是归我吃的。其次便是一同去放牛,但
或者因为高等动物了的缘故罢,黄牛水牛都欺生 ,
敢于欺侮我,因此我也总不敢走近身,只好远远地跟着,站着。这时候,小朋友们便不再原
谅我会读“秩秩斯干”,却全都嘲笑起来了。

至于我在那里所第一盼望的,却在到赵庄 去看戏。赵庄是离平桥村五里的较大的村庄;平桥
村太小,自己演不起戏,每年总付给赵庄多少钱,
算作合做的。当时我并不想到他们为什么年年要演戏。现在想,那或者是春赛,是社戏⑹了。

就在我十一二岁时候的这一年,这日期也看看等到了。不料这一年真可惜,在早上就叫不到
船。平桥村只有一只早出晚归的航船是大船,决没
有留用的道理。其余的都是小船,不合用; 央人到邻村去问,也没有,早都给别人定下了。
外祖母很气恼,怪家里的人不早定,絮叨起来。母 亲便宽慰伊,说我们鲁镇的戏比小村里的好得多,一年看几回,今天就算了。只有我急得要
哭,母亲 却竭力的嘱咐我,说万不能装模装样,怕
又招外祖母生气,又不准和别人一同去,说是怕外祖母要担心。

总之,是完了 。到下午,我的朋友都去了,戏已经开场了,我似乎听到锣鼓的声音,而且知
道他们在戏台下买豆浆喝。

这一天我不钓虾,东西也少吃。母亲很为难,没有法子想。到晚饭时候,外祖母也终于觉察
了,并且说我应当不高兴,他们太怠慢,是待客的
礼数里从来没有的。吃饭之后,看过戏的少 年们也都聚拢来了,高高兴兴的来讲戏。只有我
不开口;他们都叹息而且表同情。忽然间,一个最 聪明的双喜大悟似的提议了,他说,“大船?八叔的航船不是回来了么?”十几个别的少年
也大悟, 立刻撺掇起来,说可以坐了这航船和我一
同去。我高兴了。然而外祖母又怕都是孩子,不可靠;母亲又 说是若叫大人一同去,他们白
天全有工作,要他熬夜,是不合情理的。在这迟疑
之中,双喜可 又看出底细来了,便又大声的说道,“我写包票!船又大;迅哥儿向来不乱跑;
我们又都是识水性的!”

诚然!这十多个少年,委实没有一个不会凫水的,而且两三个还是弄潮的好手。

外祖母和母亲也相信,便不再驳回,都微笑了。我们立刻一哄的出了门。

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
着一 只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
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 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
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
上前出了 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


激水的 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
,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两岸 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
气里。淡黑的起伏 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
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 渐望见依稀的赵庄,
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
,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
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 不是赵庄。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
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
,一个石羊蹲在草里呢。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最惹眼的是屹立在庄外临河的空地上的一座戏台,模胡在远处的月夜中,和空间几乎分不出
界限,我疑 心画上见过的仙境,就在这里出现了。
这时船走得更快,不多时,在台上显出人物来,红红绿绿的动, 近台的河里一望乌黑的是看
戏的人家的船篷。

“近台没有什么空了,我们远远的看罢。”阿发说。

这时船慢了,不久就到, 果然近不得台旁,大家只能下了篙,比那正对戏台的神棚还要远。
其实我们这白篷的航船,本也不愿意和 乌篷的船在
一处,而况没有空地呢„„

在停船的匆忙中,看见台上有一个黑 的长胡子的背上插着四张旗,捏着长枪,和一群赤膊的
人正打仗。双喜说,那就是有名的铁头老生,能连
翻八十四个筋斗,他日里亲自数过的。

我们便都挤在船头上看打仗,但那铁头 老生却又并不翻筋斗,只有几个赤膊的人翻,翻了一
阵,都进去了,接着走出一个小旦来,咿咿呀呀的
唱。双喜说,“晚上看客少,铁头老生也懈了,谁肯显本领给白地看呢?”我相信这话对,
因为 其时台下已经不很有人,乡下人为了明天的工
作,熬不得夜,早都睡觉去了,疏疏朗朗的站着的不过是 几十个本村和邻村的闲汉。乌篷船
里的那些土财主的家眷固然在,然而他们也不在乎
看戏,多半是专到戏台下来吃糕饼水果和瓜子的。所以简直可以算白地。

然而 我的意思却也并不在乎看翻筋斗。我最愿意看的是一个人蒙了白布,两手在头上捧着一
支棒似的蛇头的蛇 精,其次是套了黄布衣跳老虎。
但是等了许多时都不见,小旦虽然进去了,立刻又出来了一个很老的小 生。我有些疲倦了,
托桂生买豆浆去。他去了一刻,回来说,“没有。
卖豆浆的聋子也回去了。日里倒有,我还喝了两碗呢。现在去舀一瓢水来给你喝罢。”



我不喝水,支撑着仍然看,也说不出见了些什么,只觉得戏子的脸都渐渐的 有些稀奇了,那
五官渐不明显,似乎融成一片的再没有什么高低。
年纪小的几个多打呵欠了, 大的也各管自己谈话。忽而一个红衫的小丑被绑在台柱子上,给
一个花白胡子的用马鞭打起来了,大家才 又振作精
神的笑着看。在这一夜里,我以为这实在要算是最好的一折。

然而 老旦终于出台了。老旦本来是我所最怕的东西,尤其是怕他坐下了唱。这时候,看见大
家也都很扫兴,才 知道他们的意见是和我一致的。
那老旦当初还只是踱来踱去的唱,后来竟在中间的一把交椅上坐下了。 我很担心;双喜他们
却就破口喃喃的骂。我忍耐的等着,许多工夫,只
见那老旦将手一抬,我 以为就要站起来了,不料他却又慢慢的放下在原地方,仍旧唱。全船
里几个人不住的吁气,其余的也打起 哈欠来。双喜
终于熬不住了,说道,怕他会唱到天明还不完,还是我们走的好罢。大家立刻都赞成,和 开
船时候一样踊跃,三四人径奔船尾,拔了篙,点退
几丈,回转船头,驾起橹,骂着老旦,又向那松柏林前进了。

月还没有落,仿 佛看戏也并不很久似的,而一离赵庄,月光又显得格外的皎洁。回望戏台在
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 候一般,又漂渺得像
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吹到耳边来的又是横笛,很悠扬;我疑心老旦已 经进去了,
但也不好意思说再回去看。

不多久,松柏林早在船后了,船行也并 不慢,但周围的黑暗只是浓,可知已经到了深夜。他
们一面议论着戏子,或骂,或笑,一面加紧的摇船
。这一次船头的激水声更其响亮了,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
夜渔 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采起来。

离平桥村还有一里模样,船行却慢了,摇船 的都说很疲乏,因为太用力,而且许久没有东西
吃。这回想出来的是桂生,说是罗汉豆⑺正旺相, 柴火又现成,我们可以偷一点来煮吃。大家都赞成,立刻近岸停了船;岸上的田里,乌油油
的都是结 实的罗汉豆。

“阿阿,阿发,这边是你家的,这边是老六一家的,我们偷那一边的呢? ”双喜先跳下去了,
在岸上说。

我们也都跳上岸。阿发一面跳,一面说道,“ 且慢,让我来看一看罢,”他于是往来的摸了一
回,直起身来说道,“偷我们的罢,我们的大得
多呢。”一声答应,大家便散开在阿发家的豆田里,各摘了一大捧,抛入船舱中。双喜以为
再多偷,倘 给阿发的娘知道是要哭骂的,于是各人
便到六一公公的田里又各偷了一大捧。

我们中间几个年长的仍然慢慢的摇着船,几个到后舱去生火,年幼的和我都剥豆。不久豆熟
了,便任凭 航船浮在水面上,都围起来用手撮着吃
。吃完豆,又开船,一面洗器具,豆荚豆壳全抛在河水里,什么 痕迹也没有了。双喜所虑的


是用了八公公船上的盐和柴,这老头子很细心,一
定要知道,会骂的。然而大家议论之后,归结是不怕。他如果骂,我们便要他归还去年在岸
边拾去的一枝 枯桕树,而且当面叫他“八癞子”。

“都回来了!那里会错。我原说过写包票的!”双喜在船头上忽而大声的说。

我向船头一望,前面已经是平桥。桥脚上站着一个人,却是我的母亲,双喜便是对伊说着话。
我走出前舱 去,船也就进了平桥了,停了船,我
们纷纷都上岸。母亲颇有些生气,说是过了三更了,怎么回来得这 样迟,但也就高兴了,笑
着邀大家去吃炒米。

大家都说已经吃了点心,又渴睡,不如及早睡的好,各自回去了。

第二天,我向午才起来,并没有听到什么关系八公公盐柴事件的纠葛,下午仍然去钓虾。

“双喜,你们这班小鬼,昨天偷了我的豆了罢?又不肯好好的摘,蹋坏了不少。”我抬头看
时, 是六一公公棹着小船,卖了豆回来了,船肚里
还有剩下的一堆豆。

“是的。我们请客。我们当初还不要你的呢。你看,你把我的虾吓跑了!”双喜说。
< br>六一公公看见我,便停了楫,笑道,“请客?——这是应该的。”于是对我说,“迅哥儿,昨
天的 戏可好么?”

我点一点头,说道,“好。”

“豆可中吃呢?”

我又点一点头,说道,“很好。”

不料六一公公竟非常感激起来,将大拇指一翘,得意的说道,“这真是大市镇里出来的读过
书的人才识 货!我的豆种是粒粒挑选过的,乡下人
不识好歹,还说我的豆比不上别人的呢。我今天也要送些给我们 的姑奶奶尝尝去„„”他于
是打着楫子过去了。

待到母亲叫我回去吃晚饭的时 候,桌上便有一大碗煮熟了的罗汉豆,就是六一公公送给母亲
和我吃的。听说他还对母亲极口夸奖我,说 “小小
年纪便有见识,将来一定要中状元。姑奶奶,你的福气是可以写包票的了。”但我吃了豆,却并没有昨夜的豆那么好。

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一九二二年十月。


□注释⑴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二二年十二月上海《小说月报》第十三
卷第十二号。⑵谭叫天(1847—1917):即谭鑫培,又称小叫天,当时的京剧演
员,擅长老生戏。⑶目连:释迦牟尼的弟子。据《盂兰盆经》说,目连的母亲因生前违犯佛
教戒律,堕入地狱,他曾入地狱救母。《目连救母》一剧,旧时在民间很流行。⑷龚云甫
(1862—1932):当时的京剧眼员,擅长老旦戏。⑸“秩秩斯干幽幽南山”:语见
《诗经沸⊙欧斯干》。据汉代郑玄注:“秩秩,流行也;干,涧也;幽幽,深远也。”⑹
社戏:“社”原指土地神或土地庙。在绍兴,社是一种区域名称,社戏就是社中每年所演的
“年规戏”。⑺罗汉豆:即蚕豆。

刘成章《安塞腰鼓》课文阅读

17 安塞腰鼓

一群茂腾腾的后生。
他们的身后是一片高粱地。他们朴实得就像那片高粱。
咝溜溜的南风吹动了高粱叶子,也吹动了他们的衣衫。
他们的神情沉稳而安静。紧贴在他们身体一侧的腰鼓,呆呆地,似乎从来不曾响过。
但是:
看!
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 起的
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
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黄土高原上,爆出一
场多么壮阔、 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 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
变得亢奋了。
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使人想起: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
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尔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
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
好一个安塞腰鼓!
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四野长着酸枣树的山崖上,山崖蓦然 变成牛皮鼓面了,
只听见隆隆,隆隆,隆隆。
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遗落了一 切冗杂的观众的心上,观众的心也蓦然变成牛
皮鼓面了,也是隆隆,隆隆,隆隆。
隆隆隆隆 的豪壮的抒情,隆隆隆隆的严峻的思索,隆隆隆隆的犁尖翻起的杂着草根的土浪,
隆隆隆隆的阵痛的发生 和排解„„
好一个安塞腰鼓!
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疾速地搏击着 ,大起大落地搏击着。它震撼着你,
烧灼着你,威逼着你。它使你从来没有如此鲜明地感受到生命的存在 、活跃和强盛。它使你
惊异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体,那消化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释放 出那么奇
伟磅礴的能量!
黄土高原啊,你生养了这些元气淋漓的后生;也只有你,才能承受如此惊心动魄的搏击!
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
除了黄土高原,哪里再有这么厚这么厚的土层啊!


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
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每一个舞姿 都呼呼作响。每一个舞姿都是光和影的匆匆变幻。每
一个舞姿都使人颤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 观止。
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像力的安塞腰鼓!
愈捶愈烈!形体成了沉重而又纷飞的思绪!
愈捶愈烈!思绪中不存任何隐秘!
愈捶愈烈!痛苦和欢乐,生活和梦幻,摆脱和追求,都在这舞姿和鼓点中,交织!旋转!凝聚!
奔突!辐 射!翻飞!升华!人,成了茫茫一片;声,成了茫茫一片„„
当它戛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的寂静,以至使人感到对她十分陌生了。
简直像来到另一个星球。
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


丰子恺《竹影》课文原文阅读


编者: 几个小伙伴,借着月光画竹 影,你一笔,我一画,参参差差,明明暗暗,竟然有几
分中国画的意味。也许,艺术和美就蕴含在孩子的 童稚活动中。你是否有过类似的体验呢?

吃过晚饭后,天气还是闷热。窗子完全打开了 ,房间里还坐不牢。太阳虽已落山,天还没
有黑。一种幽暗的光弥漫在窗际,仿佛电影中的一幕。我和弟 弟就搬了藤椅子,到屋后的院
子里去乘凉。
天空好像一盏乏了油的灯,红光渐渐地减弱。 我把眼睛守定西天看了一会儿,看见那光一
跳一跳地沉下去,非常微细,但又非常迅速而不可挽救。正在 看得出神,似觉眼梢头另有一
种微光,渐渐地在那里强起来。回头一看,原来月亮已在东天的竹叶中间放 出她的清光。院
子里的光景已由暖色变成寒色,由长音阶(大音阶)变成短音阶(小音阶)了。门口一个 黑
影出现,好像一只立起的青蛙,向我们跳将过来。来的是弟弟的同学华明。
“唉,你们 惬意得很!这椅子给我坐的?”他不待我们回答,一屁股坐在藤椅上,剧烈地
摇他的两脚。椅子背所靠的 那根竹,跟了他的动作而发抖,上面的竹叶作出萧萧的声音来。
这引起了三人的注意,大家仰起头来向天 空看。月亮已经升得很高,隐在一丛竹叶中。竹叶
的摇动把她切成许多不规则的小块,闪烁地映入我们的 眼中。大家赞美了一番之后,我说:
“我们今晚干些什么呢?”弟弟说:“我们谈天吧。我先有一个问题 给你们猜:细看月亮光
底下的人影,头上出烟气。这是什么道理?”我和华明都不相信,于是大家走出竹 林外,蹲
下来看水门汀上的人影。我看了好久,果然看见头上有一缕一缕的细烟,好像漫画里所描写的动怒的人。“是口里的热气吧?”“是头上的汗水在那里蒸发吧?”大家蹲在地上争论了一
会儿, 没有解决。华明的注意力却转向了别处,他从身边摸出一枝半寸长的铅笔来,在水门
汀上热心地描写自己 的影。描好了,立起来一看,真像一只青蛙,他自己看了也要笑。徘徊
之间,我们同时发现了映在水门汀 上的竹叶的影子,同声地叫起来:“啊!好看啊!中国画!”
华明就拿半寸长的铅笔去描。弟弟手痒起来 ,连忙跑进屋里去拿铅笔。我学他的口头禅喊他:
“对起,对起,给我也带一枝来!”不久他拿了一把木 炭来分送我们。华明就收藏了他那半
寸长的法宝,改用木炭来描。大家蹲下去,用木炭在水门汀上参参差 差地描出许多竹叶来。
一面谈着:“这一枝很像校长先生房间里的横幅呢!”“这一丛很像我家堂前的立 轴呢!”“这
是《芥子园画谱》里的!”“这是吴昌硕的!”忽然一个大人的声音在我们头上慢慢地响出 来:
“这是管夫人的!”大家吃了一惊,立起身来,看见爸爸反背着手立在水门汀旁的草地上看


我们描竹,他明明是来得很久了。华明难为情似的站了起来,把拿木炭的手藏在背后,似乎
害怕爸爸责备他弄脏了我家的水门汀。爸爸似乎很理解他的意思,立刻对着他说道:“谁想
出来的?这 画法真好玩呢!我也来描几瓣看。”弟弟连忙拣木炭给他。爸爸也蹲在地上描竹
叶了,这时候华明方才放 心,我们也更加高兴,一边描,一边拿许多话问爸爸:
“管夫人是谁?”“她是一位善于画竹的女 画家。她的丈夫名叫赵子昂,是一位善于画马
的男画家。他们是元朝人,是中国很有名的两大夫妻画家。 ”
“马的确难画,竹有什么难画呢?照我们现在这种描法,岂不很容易又很好看吗?”“容
易固然容易;但是这么‘依样画葫芦’,终究缺乏画意,不过好玩罢了。画竹不是照真竹一
样描,须经 过选择和布置。画家选择竹的最好看的姿态,巧妙地布置在纸上,然后成为竹的
名画。这选择和布置很困 难,并不比画马容易。画马的困难在于马本身上,画竹的困难在于
竹叶的结合上。粗看竹画,好像只是墨 笔的乱撇,其实竹叶的方向、疏密、浓淡、肥瘦,以
及集合的形体,都要讲究。所以在中国画法上,竹是 一专门部分。平生专门研究画竹的画家
也有。”
“竹为什么不用绿颜料来画,而常用墨笔 来画呢?用绿颜料撇竹叶,不更像吗?”“中国
画不注重‘像不像’,不像西洋画那样画得同真物一样。 凡画一物,只要能表现出像我们闭
目回想时所见的一种神气,就是佳作了。所以西洋画像照相,中国画像 符号。符号只要用墨
笔就够了。原来墨是很好的一种颜料,它是红黄蓝三原色等量混合而成的。故墨画中 看似只
有一色,其实包罗三原色,即包罗世界上所有的颜色。故墨画在中国画中是很高贵的一种画
法。故用墨来画竹,是最正当的。倘然用了绿颜料,就因为太像实物,反而失却神气。所以
中国画家不 喜欢用绿颜料画竹;反之,却喜欢用与绿相反的红色来画竹。这叫做‘朱竹’,
是用笔蘸了朱砂来撇的。 你想,世界上哪有红色的竹?但这时候画家所描的,实在已经不是
竹,而是竹的一种美的姿势,一种活的 神气,所以不妨用红色来描。”爸爸说到这里,丢了
手中的木炭,立起身来结束说:“中国画大都如此。 我们对中国画应该都取这样的看法。”

月亮渐渐升高了,竹影渐渐与地上描着的木 炭线相分离,现出参差不齐的样子来,好像脱
了版的印刷。夜渐深了,华明就告辞。“明天白天来看这地 上描着的影子,一定更好看。但
希望大不要落雨,洗去了我们的‘墨竹’,大家明天会!”他说着就出去 了。我们送他出门。
我回到堂前,看见中堂挂着的立轴——吴昌硕描的墨竹,似觉更有意味。那些 竹叶的方向、
疏密、浓淡、肥瘦,以及集合的形体,似乎都有意义,表现着一种美的姿态,一种活的神气 。



冰心《观舞记—献给印度舞蹈家卡拉玛姐妹》原文阅读

我应当怎样地来形容印度卡拉玛姐妹的舞蹈?
假如我是个诗人,我就要写出一首长诗,来描绘她们的变幻多姿的旋舞。
假如我是个画家,我就要用各种的彩色,渲点出她们的清扬的眉宇,和绚丽的服装。
假如我是个作曲家,我就要用音符来传达出她们轻捷的舞步,和细响的铃声。
假如我是个雕刻家,我就要在玉石上模拟出她们的充满了活力的苗条灵动的身形。
然而我什么都不是!我只能用我自己贫乏的文字,来描写这惊人的舞蹈艺术。
如同一个婴儿,看到 了朝阳下一朵耀眼的红莲,深林中一只旋舞的孔雀,他想叫出他心
中的惊喜,但是除了咿哑之外,他找不 到合适的语言。
但是,朋友,难道我就能忍住满心的欢喜和激动,不向你吐出我心中的“咿哑”?
我不敢冒充研究印度舞蹈的学者,来阐述印度舞蹈的历史和派别,来说明他们所表演的


婆罗多舞是印度舞蹈的正宗。我也不敢像舞蹈家一般,内行地赞美她们的一举手一投足,是
怎 样地“本色当行”。
我只是一个欣赏者,但是我愿意努力说出我心中所感受的飞动的“美”!
朋友,在一个难忘的夜晚——
帘幕慢慢地拉开,台中间小桌上供奉着一尊湿婆天的舞 像,两旁是燃着的两盏高脚铜灯,
舞台上的气氛是静穆庄严的。
卡拉玛·拉克希曼出来了 。真是光艳的一闪!她向观众深深地低头合掌,抬起头来,她
亮出了她的秀丽的面庞,和那能说出万千种 话的一对长眉,一双眼睛。
她端凝地站立着。
笛子吹起,小鼓敲起,歌声唱起,卡拉玛开始舞蹈了。
她用她的长眉,妙目,手指,腰肢;用她髻 上的花朵,腰间的褶裙;用她细碎的舞步,
繁响的铃声,轻云般慢移,旋风般疾转,舞蹈出诗句里的离合 悲欢。
我们虽然不晓得故事的内容,但是我们的情感,却能随着她的动作,起了共鸣!我们看她忽而双眉颦蹙,表现出无限的哀悉,忽而笑颊粲然,表现出无边的音乐;忽而侧身垂睫,
表现出低 回宛转的骄羞;忽而张目嗔视,表现出叱咤风云的盛怒;忽而轻柔地点额抚臂,画
眼描眉,表演着细腻妥 贴的梳妆;忽而挺身屹立,按箭引弓,使人几乎听得见铮铮的弦响!
在舞蹈的狂欢中,她忘怀了观众,也 忘怀了自己。她只顾使出浑身解数,用她灵活熟练的四
肢五官,来讲说着印度古代的优美的诗歌故事!
一段一段的舞蹈表演过(小妹妹拉达,有时单独舞蹈,有时和姐姐配合,她是一只雏凤!
形 容尚小而工夫已深,将来的成就也是不可限量的),我们发现她们不但是表现神和人就是
草木禽兽:如莲 花的花开瓣颤,小鹿的疾走惊跃,孔雀的高视阔步,都能形容尽致,尽态极
妍!最精采的是“蛇舞”,颈 的轻摇,肩的微颤:一阵一阵的柔韧的蠕动,从右手的指尖一
直传到左手的指尖!
看了卡 拉玛姐妹的舞蹈,使人深深地体会到印度的优美悠久的文化艺术:舞蹈、音乐、
雕刻、图画„„都如同一 条条的大榕树上的树枝,枝枝下垂,入地生根。这众多树枝在大地
里面息息相通,吸收着大地母亲给予他 的食粮的供养,而这大地就是有着悠久历史的印度的
广大人民群众。
卡拉玛和拉达还只是 这棵大榕树上的两条柔枝。虽然卡拉玛以她的二十二年华,已过了
十七年的舞台生活;十二岁的拉达也已 经有了四年的演出经验,但是我们知道印度的伟大的
大地母亲,还会不断地给他们以滋润培养的。
最使人惆怅的是她们刚显示给中国人民以她们“游龙”般的舞姿,因着她们祖国广大人
民的 需求,她们又将在两三天内“惊鸿”般地飞了回去!
北京的早春,找不到像她们的南印度故乡那样 的丰满芬芳的花朵,我们只能学她们的伟
大诗人泰戈尔的充满诗意的说法:让我们将我们一颗颗的赞叹感 谢的心,像一朵朵的红花似
的穿成花串,献给她们挂在胸前,带回到印度人民那里去,感谢他们的友谊和 热情,感谢他
们把拉克希曼姐妹送来的盛意!


林嗣环《口技》原文和译文

原文: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 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
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 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 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
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 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
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 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
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 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
少舒,稍稍正坐。
< br>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
千犬 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
抢夺声,泼水声 。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
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译文]

京城里有个擅长口技的人。一天正赶上有一家大摆酒席,宴请宾客,在 客厅的东北角,安放
了一座八尺高的围幕,表演口技的艺人坐在围幕里面,里面只放了一张桌子、一把椅 子、一
把扇子、一块醒木罢了。客人们一起围坐在围幕前面。过了一会儿,只听到围幕里面醒木一
拍,全场安静下来,没有敢大声说话的。

远远地听到深巷里的狗叫声,就有一个妇人被 惊醒,打着呵欠,伸着懒腰,她的丈夫说着梦
话。一会儿,小孩子也醒了,大声哭着。丈夫也被吵醒了。 妇人拍着孩子喂奶,小孩含着奶
头还是哭,妇人一面拍着孩子,一面轻声哼着哄他睡觉。又有一个大孩子 醒了,唠唠叨叨地
说个不停。在这个时候,妇人用手拍孩子的声音,嘴里哄孩子的哼哼声,小孩子含着奶 头啼
哭的声音,大孩子刚刚醒来的声音,丈夫大声呵斥大孩子的声音,同时都发出来,各种声音
都表演得维妙维肖。全场的客人没有一个不伸长脖子,斜眯着眼睛,微笑着,暗暗地赞叹,
认为表演得好 极了。

没有过多久,丈夫打鼾的声音响起来了,妇人拍小孩也慢慢地拍,慢慢地停止了。 隐隐约约
地听到有老鼠悉悉索索的声音,盆子等器具倾斜打翻的声音,妇人在睡梦里的咳嗽声。客人们听到这里,心情稍微放松了些,渐渐把身子坐正了一些。

忽然有一个人大声呼叫: “起火啦”,丈夫起来大声呼叫,妇人也起来大声呼叫。两个小孩子
一齐哭了起来。一会儿,有成百上千 人大声呼叫,成百上千的小孩哭叫,成百上千条狗汪汪
地叫。中间夹杂着劈里啪啦房屋倒塌的声音,烈火 燃烧发出爆裂的声音,呼呼的风声,千百
种声音一齐响了起来;又夹杂着成百上千人的求救的声音,救火 的人们拉倒燃烧着的房屋时
一齐用力的呼喊声,抢救东西的声音,泼水的声音。凡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有 的声音,没有
一样没有的。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只手,每只手有上百个指头,也不能指出其中的哪一种声音
来;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张嘴,每张嘴里有上百条舌头,也不能说出其中的一个地方来啊。在
这种 情况下,客人们没有不吓得变了脸色,离开座位,捋起衣袖露出手臂,两条大腿哆嗦打


抖 ,几乎想要抢先跑掉。

忽然醒木一拍,各种声响全部消失了。撤去围幕一看里面,一个人 、一张桌子、一把扇子、
一块醒木罢了。

茨威格《伟大的悲剧》课文阅读




21 伟大的悲剧

1912年1月16日这一天,斯科特一行清晨启程,出发得比平时更早,为的是能早一点
看到无比美丽 的秘密。焦急的心情把他们早早地从自己的睡袋中了出来。到中午,这五个坚
持不懈的人已走了14公里 。他们热情高涨地行走在荒无人迹的白色雪原上,因为现在再也
不可能达不到目的地了,为人类所作的决 定性的业绩几乎已经完成。可是突然之间,伙伴之
一的鲍尔斯变得不安起来。他的眼睛紧紧盯着无垠雪地 上的一个小小的黑点。他不敢把自己
的猜想说出来:可能已经有人在这里树立了一个路标。但现在其他的 人也都可怕地想到了这
一点。他们的心在战栗,只不过还想尽量安慰自己罢了就像鲁滨孙在荒岛上发现陌 生人的脚
印时竭力想把它看作是自己的脚印一样。其实,他们心中早已明白:以阿蒙森为首的挪威人已在他们之先到过这里了。
没过多久,他们发现雪地上插着一根滑雪杆,上面绑着一面 黑旗,周围是他人扎过营地
的残迹滑雪板的痕迹和许多狗的足迹。在这严酷的事实面前也就不必再怀疑: 阿蒙森在这里
扎过营地了。千万年来人迹未至,或者说,太古以来从未被世人瞧见过的地球的南极点竟在
极短的时间之内即一个月内两次被人发现,这是人类历史上闻所未闻、最不可思议的事。而
他们 恰恰是第二批到达的人,他们仅仅迟到了一个月。虽然昔日逝去的光阴数以几百万个月
计,但现在迟到的 这一个月,却显得太晚太晚了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
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一切努力 成了徒劳,历尽千辛万苦显得十分可笑,几星期、几个月、
几年的希望简直可以说是癫狂。“历尽千辛万 苦,无尽的痛苦烦恼,风餐露宿这一切究竟为
了什么?还不是为了这些梦想,可现在这些梦想全完了。” 斯科特在他的日记中这样写道。泪
水从他们的眼睛里夺眶而出。尽管精疲力竭,这天晚上他们还是夜不成 眠。他们像被判了刑
似的失去希望,闷闷不乐地继续走着那一段到极点去的最后路程,而他们原先想的是 :欢呼
着冲向那里。他们谁也不想安慰别人,只是默默地拖着自己的脚步往前走。1月18日,斯
科特海军上校和他的四名伙伴到达极点。由于他已不再是第一个到达这里的人,所以这里的
一切并没有 使他觉得十分耀眼。他只用冷漠的眼睛看了看这块伤心的地方。“这里看不到任
何东西,和前几天令人毛 骨悚然的单调没有任何区别。”这就是罗伯特•福尔肯•斯科特关于
极点的全部描写。他们在那里发现的 惟一不寻常的东西,不是由自然界造成的,而是由角逐
的对手造成的,那就是飘扬着挪威国旗的阿蒙森的 帐篷。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洋洋得意地在
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它的占领者还在这里留下一封 信,等待着这个不相识的第
二名的到来,他相信这第二名一定会随他之后到达这里,所以他请他把那封信 带给挪威的哈
康国王。斯科特接受了这项任务,他要忠实地去履行这一最冷酷无情的职责:在世界面前为
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
他们怏怏不乐地 在阿蒙森的胜利旗帜旁边插上英国国旗一面姗姗来迟的“联合王国的国
旗”,然后离开了这块“辜负了他 们雄心壮志”的地方。在他们身后刮来凛冽的寒风。斯科


特怀着不祥的预感在日记中写道 :“回去的路使我感到非常可怕。”
回来的路程危险增加了十倍,在前往极点的途中只要遵 循罗盘的指引,而现在他们还必
须顺着自己原来的足迹走去,在几个星期的行程中必须小心翼翼,绝对不 能偏离自己原来的
脚印,以免错过事先设置的贮藏点在那里储存着他们的食物、衣服和凝聚着热量的几加 仑煤
油。但是漫天大雪封住了他们的眼睛,使他们每走一步都忧心忡忡,因为一旦偏离方向,错
过了贮藏点,无异于直接走向死亡。况且他们体内已缺乏那种初来时的充沛精力,因为那时
候丰富的营养 所含有的化学能和南极之家的温暖营房都给他们带来了力量。
当初,他们一想到自己所进行 的探险是人类的不朽事业时,就有超人的力量。而现在,
他们仅仅是为了使自己的皮肤不受损伤、为了自 己终将死去的肉体的生存、为了没有任何光
彩的回家而斗争。在他们的内心深处,与其说盼望着回家,毋 宁说更害怕回家。
阅读那几天的日记是可怕的。天气变得愈来愈恶劣,寒季比平常来得更早 。他们鞋底下
的白雪由软变硬,结成厚厚的冰凌,踩上去就像踩在三角钉上一样,每走一步都要粘住鞋,
刺骨的寒冷吞噬着他们已经疲惫不堪的躯体。他们往往一连几天畏缩不前,走错路,每当他
们到 达一个贮藏点时,就稍稍高兴一阵,日记的字里行间重新闪现出信心的火焰。在阴森森
的一片寂寞之中, 始终只有这么几个人在行走,他们的英雄气概不能不令人钦佩。最能证明
这一点的莫过于负责科学研究的 威尔逊博士,在离死只有寸步之遥的时候,他还在继续进行
着自己的科学观察。他的雪橇上,除了一切必 需的载重外,还拖着16公斤的珍贵岩石样品。
然而,人的勇气终于渐渐地被大自然的巨大 威力所销蚀。这里的自然界是冷酷无情的,
千万年来积聚的力量能使它像精灵似的召唤来寒冷、冰冻、飞 雪、风暴使用这一切足以毁灭
人的法术来对付这五个鲁莽大胆的勇敢者。他们的脚早已冻烂。食物的定量 愈来愈少,一天
只能吃一顿热餐,由于热量不够,他们的身体已变得非常虚弱。一天,伙伴们可怕地发觉 ,
他们中间最身强力壮的埃文斯突然精神失常。他站在一边不走了,嘴里念念有词,不停地抱
怨 着他们所受的种种苦难有的是真的,有的是他的幻觉。从他语无伦次的话里,他们终于明
白,这个苦命的 人由于摔了一跤或者由于巨大的痛苦已经疯了。对他怎么办?把他抛弃在这
没有生命的冰原上?不。可是 另一方面,他们又必须毫不迟疑地迅速赶到下一个贮藏点,要
不然„„从日记里看不出斯科特究竟打算怎 么办。2月17日夜里1点钟,这位不幸的英国
海军军士死去了。那一天他们刚刚走到“屠宰场营地”, 重新找到了上个月屠宰的矮种马,
第一次吃上比较丰盛的一餐。
现在只有四个人继 续走路了,但灾难又降临到头上。下一个贮藏点带来的是新的痛苦和
失望。储存在这里的煤油太少了,他 们必须精打细算地使用这最为必需的用品燃料,他们必
须尽量节省热能,而热能恰恰是他们防御严寒的惟 一武器。冰冷的黑夜,周围是呼啸不停的
暴风雪,他们胆怯地睁着眼睛不能入睡,他们几乎再也没有力气 把毡鞋的底翻过来。但他们
必须继续拖着身子往前走,他们中间的奥茨已经在用冻掉了脚趾的脚板行走。 风刮得比任何
时候都厉害。3月2日,他们到了下一个贮藏点,但再次使他们感到可怕的绝望:那里储存
的燃料又是非常之少。
现在他们真是惊慌到了极点。从日记中,人们可以觉察到斯 科特如何尽量掩饰着自己的
恐惧,但从强制的镇静中还是一再迸发出绝望的厉叫:“再这样下去,是不行 了”,或者“上
帝保佑呀!我们再也忍受不住这种劳累了”,或者“我们的戏将要悲惨地结束”。最后, 终于
出现了可怕的自白:“惟愿上帝保佑我们吧!我们现在已很难期望人的帮助了。”不过,他们
还是拖着疲惫的身子,咬紧牙关,绝望地继续向前走呀,走呀。奥茨越来越走不动了,越来
越成为朋友 们的负担,而不再是什么帮手。一天中午,气温达到零下40摄氏度,他们不得
不放慢走路的速度,不幸 的奥茨不仅感觉到,而且心里也明白,这样下去,他会给朋友们带
来厄运,于是作好了最后的准备。他向 负责科学研究的威尔逊要了十片吗啡,以便在必要时
加快结束自己。他们陪着这个病人又艰难地走了一天 路程。然后这个不幸的人自己要求他们


将他留在睡袋里,把自己的命运和他们的命运分开 来。但他们坚决拒绝了这个主意,尽管他
们都清楚,这样做无疑会减轻大家的负担。于是病人只好用冻伤 了的双腿踉踉跄跄地又走了
若干公里,一直走到夜宿的营地。他和他们一起睡到第二天早晨。清早起来, 他们朝外一看,
外面是狂吼怒号的暴风雪。
奥茨突然站起身来,对朋友们说:“我 要到外边去走走,可能要多呆一些时候。”其余的
人不禁战栗起来。谁都知道,在这种天气下到外面去走 一圈意味着什么。但是谁也不敢说一
句阻拦他的话,也没有一个人敢伸出手去向他握别。他们大家只是怀 着敬畏的心情感觉到:
劳伦斯•奥茨这个英国皇家禁卫军的骑兵上尉正像一个英雄似的向死神走去。
现在只有三个疲惫、羸弱的人吃力地拖着自己的脚步,穿过那茫茫无际、像铁一般坚硬
的冰雪荒原。他们疲倦已极,已不再抱任何希望,只是靠着迷迷糊糊的直觉支撑着身体,迈
着蹒跚的步履 。天气变得愈来愈可怕,每到一个贮藏点,迎接他们的是新的绝望,好像故意
捉弄他们似的,只留下极少 的煤油,即热能。3月21日,他们离下一个贮藏点只有20公里
了。但暴风雪刮得异常凶猛,好像要人 的性命似的,使他们无法离开帐篷。每天晚上他们都
希望第二天能到达目的地,可是到了第二天,除了吃 掉一天的口粮外,只能把希望寄托在第
二个明天。他们的燃料已经告罄,而温度计却指在零下40摄氏度 。任何希望都破灭了。他
们现在只能在两种死法中间进行选择:是饿死还是冻死。四周是白茫茫的原始世 界,三个人
在小小的帐篷里同注定的死亡进行了八天的斗争。3月29日,他们知道再也不会有任何奇< br>迹能拯救他们了,于是决定不再迈步向厄运走去,而是骄傲地在帐篷里等待死神的来临,不
管还要 忍受怎样的痛苦。他们爬进各自的睡袋,却始终没有向世界哀叹过一声自己最后遭遇
到的种种苦难。
凶猛的暴风雪像狂人似的袭击着薄薄的帐篷,死神正在悄悄地走来,就在这样的时刻,
斯科特海军上校回想起了与自己有关的一切。因为只有在这种从未被人声冲破过的极度寂静
之中、他才会 悲壮地意识到自己对祖国、对全人类的亲密情谊。但是在这白雪皑皑的荒漠上,
只有心中的海市蜃楼,它 召来那些由于爱情、忠诚和友谊曾经同他有过联系的各种人的形象,
他给所有这些人留下了话。斯科特海 军上校在他行将死去的时刻,用冻僵的手指给他所爱的
一切人写了书信。
斯科特海军上校的 日记一直记到他生命的最后一息,记到他的手指完全冻住,笔从僵硬的手
中滑下来为止。他希望以后会有 人在他的尸体旁发现这些能证明他和英国民族勇气的日记,
正是这种希望使他能用超人的毅力把日记写到 最后一刻。最后一篇日记是他用已经冻伤的手
指哆哆嗦嗦写下的愿望:“请把这本日记送到我的妻子手中 !”但他随后又悲伤地、坚决地划
去了“我的妻子”这几个字,在它们上面补写了可怕的“我的遗孀”。
住在基地木板屋里的伙伴们等待了好几个星期,起初充满信心,接着有点忧虑,最后终
于愈来愈不安。他们曾两次派出营救队去接应,但是恶劣的天气又把他们挡了回来。一直到
南极的春天到 来之际,10月29日,一支探险队才出发,至少要去找到那几位英雄的尸体。
11月12日,他们到达 那个帐篷,发现英雄们的尸体已冻僵在睡袋里,死去的斯科特还像亲
兄弟似的搂着威尔逊。他们找到了那 些书信和文件,并且为那几个悲惨死去的英雄们垒了一
个石墓。在堆满白雪的墓顶上竖着一个简陋的黑色 十字架。
在英国国家主教堂里,国王跪下来悼念这几位英雄。
一个人 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
尚。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 是最伟大的悲剧。


《荒岛余生》
笛福


我认为自己的前途很暗淡,因为,我既然被凶猛的风暴完全刮出了原定的航线,远离人
类贸易正常航线好 几百海里以外,流落到这个荒岛上,那么,我就有充分的理由认为这是老
天爷的意思,要我在这个孤零零 的地方,在这种孤独凄凉的情况下度过我的余生。一想到这
些,我的眼泪就不由得夺眶而出。有时我会发 生疑问,为什么苍天要这样作践他所造出的生
灵,害得他这样不幸,这样孤立无援,这样沮丧无聊,以致 使人找不出理由对这种生活产生
感谢的心情?

可是,每当我这样想的时候 ,就有另外一种力量出来阻止我的这种想法,责备我。特别
是有一天,我带着枪在海边散步,寻思着我目 前的处境的时候,我的理智就用反面的理由劝
解我。“不错,你现在处境很孤寂,一点不假,可是请你想 想,还有同你一起的那些人,他
们都往哪儿去了?你们一同上小船的,不是11个人吗?那10个人往哪 儿去了?为什么他们都
没有保住性命,只剩下你?是这里好呢,还是那里好?”我指着海面说。当我们遇 到坏事的时
候,我们应当考虑到其中所包含的好事,同时也应当考虑到更坏的情况。

于是我又想到,我这时所拥有的维持生活的东西,是多么充足。万一那只大船没有从它
搁浅的地方浮起来,漂到海边,让我有时间把那些东西取出来,我又该怎样?假定我现在还
像我初上岸的 时候一样,没有一点生活必需品,也没有制造或获取生活必需品的工具,我的
情形又会怎么样?“特别是 ,”我大声对自己说,“如果我没有一杆枪,没有弹药,没有制造
物品的工具,没有衣服、卧具、帐篷, 或任何遮盖的东西,我又怎么办呢?”可是现在,这
些东西相当充足,即使将来我的弹药用完了,还是可 以活下去的。我相信我这一生是不会有
冻饿之虞的,因为我老早就考虑到怎样预防意外的事故,考虑到将 来的日子,不但考虑到我
的弹药用完以后的情况,甚至想到我的身体和精力衰弱以后的情况。

现在我要开始过一种世界上闻所未闻的忧郁而寂寞的生活了,所以我要把它的经过从头
至尾,按着次序记下去。依我的计算,我来到这个可怕的海岛上,是在9月30日。当时,
那初入秋分线 的太阳,差不多正在我的头顶;所以依我的观测,我是在北纬9度22分。

大约在 我上岸十一二天之后,我忽然想到,既然缺乏书、笔和墨水,我一定会忘记计算
日期,甚至连安息日和工 作日都会忘记。为了防止这样,我便用刀子在一个大柱子上刻上这
几个字:“我于1659年9月30日 在此上岸。”把它做成一个大十字架,立在我第一次上岸的
地方,在这个方柱的两边,我每天用刀子刻一 个斫痕,每七天刻一个大一倍的斫痕,每一个
月刻一个再大一倍的斫痕,这样,我就有了一个日历,可以 计算年月日了。

其次应该提到的是,在我历次从船上搬下来的许多东西中间,我还 弄到了一些价值不大
而用处却不小的东西,我却忘记把它们一一记下来。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那些笔、墨水 、纸;
船主、大副、炮手和木匠的几包东西;三四个罗盘,一些数学仪器,日规,望远镜,地图,
航海书籍之类。这些东西,我当时也不管它们有用无用,都把它们收拾在一起。同时,我又
找到了三本 很好的《圣经》,它们是随着我的英国货物一起运来的;在我上船的时候,我曾
把它们打在我的行李里面 。此外还有几本葡萄牙文书籍,其中有两三本祈祷书和几本别的书
籍,我都把它们小心地保存起来。同时 还有一件不应该忘记的事情,就是我们船上还有一条
狗和两只猫,关于它们的历史,我下面还要谈到。我 把两只猫都带到岸上;至于那条狗,它
是在我第一次搬东西上岸的第二天自动跳下船来,泅到岸上,来找 我的,后来做了我多年的
忠仆。我并不想它替我衔什么东西,也不想它替我做个什么伴,我只想它同我说 说话,但是
它却办不到。自从我找到笔、墨水和纸以后,我用得非常节省。事实证明,如果有墨水,我< /p>


就可以把事情记得非常清楚;如果墨 水用完了,我就记不成了,因为我想不出任何方法制
造墨水。

这使我想到 ,虽然我收集了这么多的东西,我所缺少的东西还很多,墨水就是其中的一
种。其余像挖土或搬土用的铲 子、鹤嘴锄、铁锹以及针线等等,我都没有。至于内衣之类,
虽然缺乏,我不久便习惯了。

这些工具的缺乏使一切工作都进行得非常吃力。所以我差不多费了一整年的工夫,才把
我的小小的木栅栏围墙做完。那些木桩都很重,很不容易搬动,我费了很长久的时间,才在
树林里把它们 砍好削好。至于把它们搬回来,那就更费时间了。因此有时我差不多要费两天
的工夫把一根木桩砍好,搬 回来,第三天才把它打进泥土里面去。作为打桩的工具,我起初
找了一块很重的木头,后来才想到用一根 起货用的铁棒,可是,用虽用了,打木桩的工作还
是非常辛苦,非常麻烦。

其实我有的是时间,工作麻烦一点又何必介意呢?况且,如果这件工作做完了,我一时
还看不出有什么别 的事情要做,无非是在岛上各处走走,寻找食物罢了这是我每天多少都要
做的。

我现在开始郑重其事地考虑我目前的情形和环境,把我每天的经历一一用笔记下来。我
这样做,为的不是 留给后来的人看(因为我不相信以后会有人到这荒岛上来),只不过写出来
给自己每天看看,减轻一点心 中的苦闷罢了。我的理智现在已经能够逐渐控制我的失望心情,
因此我开始尽量安慰我自己,把当前的好 处和坏处加以比较,使自己能够知足安命,并按照
商业簿记上“借方”和“贷方”的格式,把我的幸与不 幸,好处与坏处公正地排列出来:
坏处:
我陷在一个可怕的荒岛上,没有重见天日的希望。
我现在被剔出来,与世隔绝,困苦万状。
我与人类隔绝,仿佛一个隐士,一个流放者。
我没有衣服穿。
我没有抵御野人和野兽的袭击的防御力和手段。
我没有人可以谈话,也没有人来解除我的愁闷。
好处:
但我还活着,没有像我同船的伙伴们一样,被水淹死。
但我也从全体船员中被剔出来,独免一 死;上帝既然用神力把我从死亡里救出来,一定也会
救我脱离这个境地。
但我并未因为没有粮食的缘故,饿死在这不毛之地。
但我是在一个热带气候里,即使有衣服,也穿不住。
但我所流落的岛上,没有我在非洲看到的那种野兽。假使我在那里覆了舟,我又将怎样?
但 上帝却不可思议地把船送到海岸附近,使我可以从里面取出许多有用的东西,使我终生用
之不尽。

总起来说,事实证明,我当前的不幸处境,是世界上很少有的,可是,即使在这样的 处
境中,也有一些消极的东西或积极的东西值得感谢。我希望世上的人都要从我最不幸的处境
中 取得一个经验教训,这教训就是:在最不幸的处境之中,我们也可以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
来看,从而找到 聊以自慰的事情。



现在我对于自己的处境已稍稍有了好感,不再整 天把眼睛望着海面,等待有什么船来;
我已经把这种心思丢在一边,开始一心一意去安排自己的生活,尽 量改善自己的生活了。


郭超人《登上地球之巅》课文阅读

5月24日清晨,阳光灿烂,珠穆朗玛尖锥形的顶峰耸立在蓝天之上,朵朵白云在山岭
间缭绕不散。
北京时间上午9时30分,年轻的登山队员——运动健将王富洲、刘连满、屈银华和一
级运 动员贡布(藏族)四人,背着高山背包,扶着冰镐,开始向珠穆朗玛顶峰最后的380米高
度冲击。其他 队员们撤回到8100米的营地,养精蓄锐,以便在需要的时候为突击顶峰的队
员提供各种支援。
现在,在这海拔8500米以上的冰雪世界里,这四位优秀的中国登山队员在一根红色的
结 组绳的牵引下,齐心协力,朝着云雾茫茫的珠穆朗玛峰巅勇敢地迈进。为了尽可能减轻背
上的负担,他们 一两一两地计算,抛弃了一切暂时不用的物品,只携带氧气筒、防寒睡袋、
铅笔、日记本、电影摄影机和 登山队委托他们带到顶峰的一面五星红旗、一尊高约20厘米
的毛泽东半身石膏像。即使如此,他们前进 的速度也是非常慢的。因为从5月17日上山以
来,他们已经经历了一个星期的艰苦行军,体力消耗巨大 。
突击顶峰的队员们走了大约两个钟头,才上升了约 70米。这时,“第二台阶”挡住了
他们的去路。
突击队员们沿着第三次行军侦察的路线 ,冒着零下30多摄氏度的严寒,在陡滑的岩壁
上登攀,他们穿着特制的镶有钢爪的高山靴也难踩稳。在 前面开路的屈银华,一连滑倒好几
次。他头晕眼花,腰酸背痛,两腿千斤重,但他仍咬着牙坚持前进。
在接近“第二台阶”顶部最后三米的地方,岩壁变得垂直而光滑。这时,刘连满走在前
面开 路。他用双手插进岩缝,脚尖蹬着岩面,使出全身力量一寸一寸地上升。但是,由于体
力不济,身体稍微 一歪,便扑通一下跌落到原来的地方。刘连满一连爬了四次,跌落四次,
累得他全身像散了架一样。
大家不得不停下来想办法。这时,刘连满突然想起自己在哈尔滨当消防队员期间,采用
“人 梯”的办法成功地翻过高墙的经历。他毅然蹲到岩壁前,让别人踩在他的肩膀上,然后
慢慢地站起来,让 别人的双手能抓住岩壁顶端的支撑点攀登上去。在这样的高度上,做任何
一个细小的动作,身体都有严重 的反应。刘连满的眼前冒着“金花”,两脚颤抖,呼吸也变
得沉重。但是,刘连满一直坚持着。他先把屈 银华托了上去,然后又托贡布。最后,王富洲
和刘连满借着上边放下来的绳子的帮助,也爬了上去。
登上“第二台阶”的岩顶后,他们才发觉,由于体力减弱,他们攀登整个“第二台阶”,
共 花费了五个多小时,而用在攀登这最后三米岩壁的时间,却长达三个小时。
天色开始黑下来,寒风凄厉地呼啸着。
他们事先以为天黑以前就能登上顶峰,现在看来,这种估计 显然错误。黑夜,即将成为
他们前进道路上的第二道难关。在这人类从未到达过的珠穆朗玛峰北坡最后二 三百米的路途
中,他们将要遇到什么困难,要走多长时间,事先确实很难精确估计。
勇敢 的突击队员们还在一步一步地前进。但是,由于前一阶段花费的时间过长,他们背
上的氧气筒的气压表显 示,氧气的容量已经不多。继续前进,可能受到缺氧的严重威胁。这
时,刘连满因为过度疲劳,体力已经 非常衰弱,每走一两步就会不自觉地摔倒,但他缓慢地
站起来,仍然一偏一倒地坚持继续往前走着。


在身体虚弱和严重缺氧的情况下,还要摸黑进行高山行军,这不仅极其困难,而且相 当
危险。现在,他们每移动一步,肉体要承受多么巨大的痛苦啊!英国“埃非勒士委员会”的
组 织者扬赫斯班在《埃非勒士峰探险记》一书中曾这样写道:“人类身体在任何地方所受的
痛苦,未有甚于 一个埃非勒士峰攀登者在登山的最后一天所忍受的。„„即使有完美的体格,
旺盛的精力,假如他的勇气 不足忍受砭骨的大风雪,神经不敢履践崔巍悬岩的边沿,意志不
能在死一样的昏睡病侵袭时奋勇前进,他 仍将不能到达顶峰。”对于扬赫斯班的同事们来说,
他的这番话确实颇有道理。然而,对于坚强的中国登 山队员们来说,有什么样的困难和危险
能滞留和阻挡他们前进的脚步呢?为了祖国和民族的荣誉,为了完 成人民的委托,为了在喜
马拉雅漫长的雨季到来之前最后一个好天气的周期内登上顶峰,四位勇士仍然勇 往直前,继
续行进在崎岖的山路上。
考虑到刘连满的身体,同时为了争取时间,大家一致 决定刘连满留下来,其余三人以最
快的速度奔向顶峰。
在王富洲、屈银华和贡布迎着夜幕 继续向顶峰进发的同时,刘连满正躺在一块避风的大
石头旁边休息。严重缺氧使他的两耳嗡嗡发响,眼前 白一阵黑一阵地迸散着“金星”,他开
始进入一种半昏迷的状态。他的心里非常明白,他正在被人们称为 “死亡地带”的高度上,
窒息的危险随时都可能发生。他拉过身旁的氧气筒,气压表上的红针表明还剩下 最后几十个
压力的氧气。但是,他的眼前出现了正在向顶峰冲击的战友们的背影。他知道他的战友们从< br>顶峰胜利归来时,将比他更需要氧气的支援。他决定,宁愿自己忍受窒息的痛苦甚至死亡的
威胁, 也要把最后一点氧气留给战友。他毅然把氧气筒放回原来的地方,自己昏昏睡去„„
时间在一分一 秒地过去。昏睡中的刘连满感到四肢在严寒中愈来愈麻木,心脏在缺氧的
状况下跳动得愈来愈急促,他清 楚地意识到死神正在一步步向他扑来。刘连满多么想活下去
啊!他从来没有像此刻这样强烈地感到,他应 当想尽一切办法活下去。活着就是幸福,就是
胜利,就是一切。然而他更加深刻地感到,三位正在同顶峰 搏斗的战友比起他来更应当活下
去,因为他们正肩负着一项多么光荣而又艰巨的使命啊!他们的安全,对 于他来说是更大的
幸福和更大的胜利„„他担心自己在昏迷中停止了呼吸,战友们不知道他的氧气筒里还 保存
着氧气,他又挣扎着坐起来,用铅笔在日记本上给战友们留下了一封短信。
王富洲同志:
我没有完成党和祖国交给我的艰巨任务。任务交给你们三个人去完成吧!我这氧气筒 里
还有点氧,留给你们三个人胜利回来时用吧!也许管用。
你们的同志 刘连满
与此同时,王富洲、屈银华和贡布,正在苍茫的夜色中步履艰难地向前移动着。脚下的
雪坡 变得愈来愈陡,也愈来愈滑。他们翻过两座石岩以后,又登上了一座雪坡。藏族队员贡
布在前面开路,不 到几分钟就累得连腰也直不起来。于是,屈银华上前开路,他经过很长时
间才前进了两三步,但两腿一软 ,又滑回到原来的地方。最后,王富洲走到前面,他坚持为
大家开出一条前进的道路。
夜 色浓重,珠穆朗玛峰山岭间朦胧一片,只有顶峰还露出隐约的轮廓。王富洲、屈银华
和贡布三人匍匐在地 上,依靠着星光和反照的雪光辨认路途,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巨大努力。
夜更深沉,山上山下到处 是一片漆黑,只有点点星光在空中闪耀。珠穆朗玛顶峰的黑影
在他们面前开始变得非常低矮了。
到达8830米左右的地方,王富洲、屈银华和贡布三人的氧气已经全部用完。但这时风
也 渐渐变小了,这对攀上顶峰十分有利。他们站在岩坡上沉默了片刻。王富洲首先开口说:
“同志们,我们 三个人现在担负着攻克主峰的任务。氧气没有了,继续前进虽然可能发生危
险。但是我们能后退吗?”
屈银华和贡布用斩钉截铁的语气异口同声地回答:“继续前进!”


他们抛掉背上的空氧气筒,大胆而果断地开始了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艰难而危险的攀
登。
现在,他们每跨越一步,就不得不停下来休息很长的时间。高山严重缺氧,他们感到眼
花、气喘、无力。 他们的四肢更加沉重了,他们的行动更加迟缓了,甚至攀过一米高的岩石,
也需要半个多小时。他们忍受 着肉体上的巨大痛苦,互相帮助,互相鼓励,继续朝顶峰走去。
越过东面一段雪坡以后,王富洲、 屈银华和贡布向右绕至北面的岩石坡继续向上攀登,
终于登上了一个岩石和积雪交界的地方。举目四望, 朦胧的夜色中,珠穆朗玛山区群峰的座
座黑影,都匍匐在他们的脚下。现在,他们三人的头顶上,只有闪 闪发光的星斗,再也找不
到任何可以攀登的山岩了。他们终于登上了珠穆朗玛峰的顶峰,完成了人类历史 上从北路攀
上世界最高峰的创举。【1960年5月25日凌晨,中国珠穆朗玛峰登山队(总指挥韩复东 ,
队长史占春),在突击组长王富洲的率领下,首次从北坡中国境内登上了世界最高峰,登上
顶 峰的三名队员是王富洲、贡布(藏族)和屈银华。在当时国际帝修反的一片反华叫嚣声中,
在三年自然灾 害和功修背信弃义单方面退出中苏两国登山运动员共同攀登珠峰的活动的时
候,我国登山运动员这次从北 坡首次成功地登上珠峰的胜利,充分显示了中国人民在中国共
产党和毛主席的领导下,无高不可攀、无坚 不可摧,吓不倒压不垮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编
者删除】


里根《真正的英雄》原文阅读




里根《真正的英雄》原文

今天,我们聚集在一起,沉痛地哀悼我们失去的七位勇 敢的公民,共同分担内心的悲痛,或
许在相互间的安慰中,我们能够得到承受痛苦的力量并坚定追求理想 的信念。

对家庭、朋友及我们的太空宇航员所爱着的人们来讲,国家的损失首先是他们个 人的巨大损
失。对那些失去亲人的父亲、母亲、丈夫和妻子们,对那些兄弟、姐妹,尤其是孩子们,在< br>你们悲痛哀悼的日子里,所有的美国人都和你们紧紧地站在一起。

我们今天所说的 远远不够表达我们内心的真实情感,言语在我们的不幸面前显得如此软弱无
力:它们根本无法寄托我们对 你们深深爱着的、同时也是我们所敬佩的英勇献身的人们的哀
思。

英雄之所以称 之为英雄,并不在于我们颂赞的语言,而在于他们始终以高度的事业心、自尊
心和锲而不舍地对神奇而美 妙的宇宙进行探索的责任感,去实践真正的生活以至献出生命。
我们所能尽力做到的就是记住我们的七位 宇航员七位“挑战者”,记住他们活着的时候给熟
悉他们的人们带来的生机、爱和欢乐,给祖国带来的骄 傲。

他们来自这个伟大国家的四面八方从南加利福尼亚州到华盛顿州,从俄亥俄到纽约州 的莫霍
克,从夏威夷到北卡罗来纳和纽约州的布法洛。他们彼此很不相同,但他们每个人的追求和
肩负的使命却又是那样的一致。



我们记得迪克•司各比,我们从升空的 “挑战者”号听到的最后一句话就来自这位机长之口。
在参加太空计划之前,他曾是一名战斗机飞行员, 后来成为一名高空飞行器的试验飞行员。
对机长司各比来说,危险从来就是一位熟悉的伙伴。

我们记得迈克•史密斯,作为战斗机飞行员获得过的奖章戴满了胸前,其中包括海军特级飞< br>行十字勋章和来自一个国家的敢斗银星十字勋章。

我们还记得被朋友们称为J.R .的朱蒂丝•莱恩尼科,她总是对人们微笑着,总是迫不及待地
想对人民有所贡献。在工作之余,她喜欢 在钢琴上弹奏几曲,从中获得美的享受。

我们也不会忘记孩提时总爱光着脚板在咖啡地和 夏威夷的麦卡达美亚墓地跑来跑去的埃里
森•奥尼佐卡,他早就梦想有一天去月球旅行。他告诉人们,多 亏成为一名飞行员,他才能
够建树他的生涯中那些令人难忘的业绩。

还有那个曾 告诉人们是南加州的棉田锤炼了他坚毅性格的罗纳德;麦克耐尔。他梦想着到外
层空间站去生活,在失重 的太空中做试验:吹奏萨克管。啊,让(罗纳德的爱称),我们将永
远怀念你的萨克管,我们将要建成你 所梦想的空间站。

我们记得格里高利•杰维斯,在那次致命的飞行中,他随身带着他的母 校布法洛纽约州立大
学的一面旗子。他说,这是一份小小的纪念品,纪念那些曾为他指点过未来的人们。

我们还记得凝聚了整个国家想像力的科里斯塔•麦考利芙,她用她的勇气和永不停息的探索< br>精神激励我们。她是一位教师,不仅是她的学生们的教师,而且是全国人民的教师,她以这
次太空 飞行作为激励我们向未来冲击的教例,孜孜不倦地讲述给我们。

我们将永远记住他们,这 些杰出的专家、科学家、冒险家,这些艺术家、教师和家庭中的男
女成员们。我们将珍爱他们每个人的故 事,这是诉说胜利和勇敢的故事,这是真正的美国英
雄的故事。

就在灾难发生的 那天,我们所有美国人都关切地守候在电视机前,彻夜不眠。在那个不幸的
时刻,我们的兴奋变成了战栗 。我们等待着,注视着,想弄清所发生的一切。那天夜里我收
听了广播电台的采访节目。老老少少都在诉 说自己的悲哀,都为我们的宇航员感到骄傲。阴
霾笼罩着整个国家,我们走出家门,手拉着手,互相安慰 。

你们所热爱的人们的牺牲轰动了整个国家。在痛苦中我们认识到了一个意义深远的道理 :未
来的道路并不平坦,整个人类前进的历史是与一切艰难险阻斗争的历史。我们又一次认识到,
我们的美国是在英雄主义和崇高献身精神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它是由像我们的七位宇航员
那样的男人 和女人,那些把全社会的责任作为自己责任的人,那些给予人民比人民期望和要
求的更多的人,那些为人 类做出贡献而从不企求些微报答的人建立起来的。

我们不禁回想起一个世纪前的开拓者们 ,那些带着家眷和财产去开发荒凉的美国西部的刚毅
不屈的人们,他们常常面临着恶劣的条件,沿着俄勒 冈小道,你们仍能看见那些倒下去的拓
荒者的墓碑。但是悲痛只能使他们更加坚定开拓前进的决心。



今天的荒漠就是太空和人类知识没有达到的疆域。有时,我们会感到想达到外 星球还力不从
心。但我们必须重新振作起来,忍受着磨难,不断前进。我们的国家的确非常幸运,因为我
们依然保持着巨大的勇气、令人信赖的声誉和刚毅不屈的品质,我们仍然有像“挑战者”号
上七 位宇航员那样的英雄。

迪克•司各比知道,每一次太空飞行器的发射都是一个技术上的奇 迹。他说:“如果出现什么,
它决不意味着太空计划的结束。”我所接触的每一位英雄的家庭成员,都特 别请求我们一定
要继续这项计划,这是他们失去的可爱的亲人所梦求实现的计划。我们决不会使他们失望 。

今天,我们向迪克•司各比和他的伙伴们保证,他们的梦想决没有破灭,他们努力为之 奋斗
的理想一定会成为现实。为国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献身工作的人们,他们的大家庭中失去了
七位成员,他们仍要继续工作去实现既安全可行又冒险、大胆的更有效的太空计划。人类将
继续向太空进 军,不断确立新的目标,不断取得新的成就。这正是我们纪念“挑战者”号上
七位英雄的最好方式。

迪克、迈克、朱蒂丝、埃里森、罗纳德、格里高利和科里斯塔,你们的家庭及你们的国家哀< br>悼你们的逝去。安息吧,我们永远忘不了你们。对熟悉和爱你们的人们来说,痛苦的打击是
沉重的 、持久的;对一个国家来说,她的七位儿女、七位好友的离去是难以弥补的损失。我
们所能找到的惟一安 慰是,我们在心里知道飞得那样高那样自豪的你们,现在在星际之外找
到了上帝许诺以不朽生命的归宿。

愿上帝在这个艰难的时刻保佑大家并给你们安慰。


夸 父 逐 日 选自《山海经》

原 文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 ,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
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译 文
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 喝水,就到黄河、
渭水喝水。黄河、渭水的水不够,又去北方的大湖喝水。还没赶到大湖,就半路渴死了 。他
遗弃的手杖,化成桃林。


两 小 儿 辩 日
选自《列子.汤问》


(译文)孔子到东方游历,路遇两个小孩儿在争论。便问他们争论的缘故。
(原文)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个小孩儿说:“我认为太阳刚刚升出来的时候离人近,而太阳运行到中午时就离人远
了。”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另一个小孩儿认为太阳刚升起时离人远,而太阳远行到中午时离人近。
一儿以日初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时象车 的伞盖一样大,到了中午时就如同盘子一般小了,这
不是远的小而近的大吗?”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孟,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另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来时清清凉凉的,到了中午的时候热得如同把手伸进热水
中 ,这不是近的就感觉热,而远的就觉得凉吗?”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判断谁是谁非。
孔子不能决也。

两个小孩儿笑着说:“谁说你知识丰富呢?”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冯骥才《珍珠鸟》课文原文阅读

26 珍珠鸟

真好!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放在一个简易的竹条编成 的笼子里,笼内还有一卷干草,
那是小鸟儿舒适又温暖的巢。
有人说,这是一种怕人的鸟。
我把它挂在窗前。那儿还有一大盆异常茂盛的法国吊兰。我便 用吊兰长长的、串生着小
绿叶的垂蔓蒙盖在鸟笼上,它们就像躲进深幽的丛林一样安全;从中传出的笛儿 般又细又亮
的叫声,也就格外轻松自在了。
阳光从窗外射入,透过这里,吊兰那些 无数指甲状的小叶,一半成了黑影,一半被照透,
如同碧玉;斑斑驳驳,生意葱茏。小鸟的影子就在这中 间隐约闪动,看不完整,有时连笼子
也看不出,却见它们可爱的鲜红小嘴儿从绿叶中伸出来。
我很少扒开叶蔓瞧它们,它们便渐渐敢伸出小脑袋瞅瞅我。我们就这样一点点熟悉了。
三个月后,那一团越发繁茂的绿蔓里边,发出一种尖细又娇嫩的鸣叫。我猜到,是它们
有了雏儿。我呢? 决不掀开叶片往里看,连添食加水时也不睁大好奇的眼去惊动它们。过不
多久,忽然有一个更小的脑袋从 叶间探出来。哟,雏儿!正是这小家伙!
它小,就能轻易地由疏格的笼子钻出身。瞧,多么 像它的父母:红嘴红脚,灰蓝色的毛,
只是后背还没生出珍珠似的圆圆的白点;它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 个蓬松的球儿。
起先,这小家伙只在笼子四周活动,随后就在屋里飞来飞去,一会儿落在柜 顶上,一会
儿神气十足地站在书架上,啄着书背上那些大文豪的名字,一会儿把灯绳撞得来回摇动,跟< br>着逃到画框上去了。只要大鸟儿在笼里生气地叫一声,它立即飞回笼里去。


我不管它。这样久了,打开窗子,它最多只在窗框上站一会儿,决不飞出去。
渐它胆子大了,就落在我的书桌上。
它先是离我较远,见我不去伤害它,便一点点 挨近,然后蹦到我的杯子上,俯下头来喝
茶,再偏过脸瞧瞧我的反应。我只是微微一笑,依旧写东西,它 就放开胆子跑到稿纸上,绕
着我的笔尖蹦来蹦去;跳动的小红爪子在纸上发出“嚓嚓”响。
我不动声色地写,默默享受着这小家伙亲近的情意。这样,它完全放心了,索性用那涂
了蜡似的、角质的 小红嘴,“嗒嗒”啄着我颤动的笔尖。我用手抚一抚它细腻的绒毛,它也
不怕,反而友好地啄两下我的手 指。
白天,它这样淘气地陪伴我;天色入暮,它就在父母再三的呼唤声中,飞向笼子,扭动滚圆的身子,挤开那些绿叶钻进去。
有一天,我伏案写作时,它居然落到我的肩上。我手中 的笔不觉停了,生怕惊跑它。呆
一会儿,扭头看,这小家伙竟趴在我的肩头睡着了,银灰色的眼睑盖住眸 子,小红脚刚好给
胸脯上长长的绒毛盖住。我轻轻抬一抬肩,它没醒,睡得好熟!还呷呷嘴,难道在做梦 ?
我笔尖一动,流泻下一时的感受:
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沈石溪《斑羚飞渡》原文阅读

27 斑羚飞渡

我们狩猎队分成好几个小组,在猎狗的帮助下,把七八十只斑羚逼到戛洛山的伤心崖上。
伤心崖是戛洛山上的一座山峰,像被一把利斧从中间剖开,从山底下的流沙河抬头往上
看,宛如一线天。隔河对峙的两座山峰相距约六米左右,两座山都是笔直的绝壁。斑羚虽有
肌腱发达的四 条长腿,极善跳跃,是食草类动物中的跳远冠军,但就像人跳远有极限一样,
在同一水平线上,健壮的公 斑羚最多只能跳出五米远,母斑羚、小斑羚和老斑羚只能跳四米
左右,而能一跳跳过六米宽的山涧的超级 斑羚还没有生出来呢。
开始,斑羚们发现自己陷入了进退维谷的绝境,一片惊慌,胡乱蹿跳 。有一只老斑羚不
知是老眼昏花没测准距离,还是故意要逞能,竟退后十几步一阵快速助跑奋力起跳,想 跳过
六米宽的山涧,结果在离对面山峰还有一米多的空中哀咩一声,像颗流星似的笔直坠落下去,
好一会儿,悬崖下才传来扑通的落水声。
过了一会儿,斑羚群渐渐安静下来,所有的眼光 集中在一只身材特别高大、毛色深棕油
光水滑的公斑羚身上,似乎在等候这只公斑羚拿出使整个种群能免 遭灭绝的好办法来。毫无
疑问,这只公斑羚是这群斑羚的头羊,它头上的角像两把镰刀。镰刀头羊神态庄 重地沿着悬
崖巡视了一圈,抬头仰望雨后湛蓝的苍穹,悲哀地咩了数声,表示自己也无能为力。 斑羚群又骚动起来。这时,被雨洗得一尘不染的天空突然出现一道彩虹,一头连着伤心崖,
另一头飞 越山涧,连着对面那座山峰,就像突然间架起了一座美丽的天桥。斑羚们凝望着彩
虹,有一头灰黑色的母 斑羚举步向彩虹走去,神情恍惚,似乎已进入了某种幻觉状态。也许,
它们确实因为神经高度紧张而误以 为那道虚幻的彩虹是一座实实在在的桥,可以通向生的彼
岸。
灰黑色母斑羚的身体 已经笼罩在彩虹炫目的斑斓光带里,眼看就要一脚踩进深渊去,突
然,镰刀头羊“咩咩”发出吼叫。这叫 声与我平常听到的羊叫迥然不同,没有柔和的颤音,
没有甜腻的媚态,也没有绝望的叹息,音调虽然也保 持了羊一贯的平和,但沉郁有力,透露
出某种坚定不移的决心。
随着镰刀头羊的那声吼叫,灰黑色母斑羚如梦初醒,从悬崖边缘退了回来。


随着镰刀头羊的那声吼叫,整个斑羚群迅速分成两拨,老年斑羚为一拨,年轻斑羚为一
拨。在老年斑羚队 伍里,有公斑羚,也有母斑羚;在年轻斑羚队伍里,年龄参差不齐,有身
强力壮的中年斑羚,有刚刚踏进 成年行列的大斑羚,也有稚气未脱的小斑羚。两拨分开后,
老年斑羚的数量比年轻斑羚那拨少十来只。镰 刀头羊本来站在年轻斑羚那拨里,眼光在两拨
斑羚间转了几个来回,悲怆地轻咩了一声,迈着沉重的步伐 走到老年斑羚那一拨去了。有几
只中年公斑羚跟随着镰刀头羊,也自动从年轻斑羚那拨里走出来,进入老 年斑羚的队伍。这
么一来,两拨斑羚的数量大致均衡了。
就在这时,我看见,从那 拨老斑羚里走出一只公斑羚来。公斑羚朝那拨年轻斑羚示意性
地咩了一声,一只半大的斑羚应声走了出来 。一老一少走到伤心崖,后退了几步,突然,半
大的斑羚朝前飞奔起来,差不多同时,老斑羚也快速起跑 ,半大的斑羚跑到悬崖边缘,纵身
一跃,朝山涧对面跳去;老斑羚紧跟在半大斑羚后面,头一钩,也从悬 崖上蹿跃出去;这一
老一少跳跃的时间稍分先后,跳跃的幅度也略有差异,半大斑羚角度稍高些,老斑羚 角度稍
低些,等于是一前一后,一高一低。我吃了一惊,怎么,自杀也要老少结成对子,一对一对
去死吗?这只半大斑羚和这只老斑羚除非插上翅膀,否则绝对不可能跳到对面那座山崖上去!
突然,一 个我做梦都想不到的镜头出现了,老斑羚凭着娴熟的跳跃技巧,在半大斑羚从最高
点往下降落的瞬间,身 体出现在半大斑羚的蹄下。老斑羚的跳跃能力显然要比半大斑羚略胜
一筹,当它的身体出现在半大斑羚蹄 下时,刚好处在跳跃弧线的最高点,就像两艘宇宙飞船
在空中完成了对接一样,半大斑羚的四只蹄子在老 斑羚宽阔结实的背上猛蹬了一下,就像踏
在一块跳板上,它在空中再度起跳,下坠的身体奇迹般地再度升 高。而老斑羚就像燃料已烧
完了的火箭残壳,自动脱离宇宙飞船,不,比火箭残壳更悲惨,在半大斑羚的 猛力踢蹬下,
它像只突然断翅的鸟笔直坠落下去。这半大斑羚的第二次跳跃力度虽然远不如第一次,高度
也只有地面跳跃的一半,但已足够跨越剩下的最后两米路程了。瞬间,只见半大斑羚轻巧地
落在 对面山峰上,兴奋地咩叫一声,钻到磐石后面不见了。
试跳成功。紧接着,一对对斑羚凌空 跃起,在山涧上空画出一道道令人眼花缭乱的弧线。
每一只年轻斑羚的成功飞渡,都意味着有一只老年斑 羚摔得粉身碎骨。
山涧上空,和那道彩虹平行,又架起了一座桥,那是一座用死亡做桥墩架 设起来的桥。
没有拥挤,没有争夺,秩序井然,快速飞渡。我十分注意盯着那群注定要送死的老斑羚,心
想,或许有个别滑头的老斑羚会从注定死亡的那拨偷偷溜到新生的那拨去,但让我震惊的是,
从 头至尾没有一只老斑羚调换位置。
它们心甘情愿用生命为下一代开辟一条生存的道路。
绝大部分老斑羚都用高超的跳跃技艺,帮助年轻斑羚平安地飞渡到对岸的山峰。只有一
头衰老的母斑羚,在和一只小斑羚空中衔接时,大概力不从心,没能让小斑羚踩上自己的背,
一老一小一 起坠进深渊。
我没想到,在面临种群灭绝的关键时刻,斑羚群竟然能想出牺牲一半挽救另一 半的办法
来赢得种群的生存机会。我更没想到,老斑羚们会那么从容地走向死亡。
我看得目瞪口呆,所有的猎人都看得目瞪口呆,连狗也惊讶地张大嘴,伸出了长长的舌
头。
最后伤心崖上只剩下那只成功地指挥了这群斑羚集体飞渡的镰刀头羊。这群斑羚不是偶数,
恰恰是奇数。 镰刀头羊孤零零地站在山峰上,既没有年轻的斑羚需要它做空中垫脚石飞到对
岸去,也没有谁来帮它飞渡 。只见它迈着坚定的步伐,走向那道绚丽的彩虹。弯弯的彩虹一
头连着伤心崖,一头连着对岸的山峰,像 一座美丽的桥。
它走了上去,消失在一片灿烂中。

牛汉《华南虎》课文阅读



28 华南虎

在桂林
小小的动物园里
我见到一只老虎。

我挤在叽叽喳喳的人群中,
隔着两道铁栅栏
向笼里的老虎
张望了许久许久,
但一直没有瞧见
老虎斑斓的面孔
和火焰似的眼睛。

笼里的老虎
背对胆怯而绝望的观众,
安详地卧在一个角落,
有人用石块砸它
有人向它厉声呵斥
有人还苦苦劝诱
它都一概不理!
又长又粗的尾巴
悠悠地在拂动,
哦,老虎,笼中的老虎,
你是梦见了苍苍莽莽的山林吗?
是屈辱的心灵在抽搐吗?
还是想用尾巴鞭打那些可怜而可笑的观众?

你的健壮的腿
直挺挺地向四方伸开,
我看见你的每个趾爪
全都是破碎的,
凝结着浓浓的鲜血!
你的趾爪
是被人捆绑着
活活地铰掉的吗?
还是由于悲愤
你用同样破碎的牙齿
(听说你的牙齿是被钢锯锯掉的)
把它们和着热血咬掉„„

我看见铁笼里
灰灰的水泥墙壁上


有一道一道的血淋淋的沟壑
像闪电那般耀眼刺目!
我终于明白„„
我羞愧地离开了动物园,
恍惚之中听见一声
石破天惊的咆哮,
有一个不羁的灵魂
掠过我的头顶
腾空而去,
我看见了火焰似的斑纹
和火焰似的眼睛,
还有巨大而破碎的滴血的趾爪!

1973年6月
一、整体把握

这首诗作于1973年6月,正是“十 年动乱”期间。诗人在湖北咸宁文化部干校劳动改造。
一次,他去桂林,在动物园里见到了一只趾爪破碎 、鲜血淋漓的被囚禁的老虎。这只老虎的
形象强烈地触动了诗人的情思,回到干校后,他就写下了这首《 华南虎》。诗人以华南虎作
为象征,表现的是自己在困境中不屈的人格和对自由的渴望。

1.华南虎的形象及其象征意义

华南虎是这首诗表现的主要形象。它有着“斑斓的 面孔和火焰似的眼睛”,美丽的容貌和强
健的形体,但它被囚于人类的牢笼中,远离了广袤的山林──它 的精神家园。

它“背对胆怯而绝望的观众,安详地卧在一个角落”,它骨子里蕴藏的那股涌 动的威严,反
而压迫着、威逼着囚困它的人们。“安详”地“卧”,透露出华南虎对“观众”以及“观众 ”
所代表的生存形式的轻蔑。无论是“用石块砸”“厉声呵斥”,还是“苦苦劝诱”,“它都一概
不理”,高傲的灵魂怎么会向尘俗低头?──壮阔、博大的“苍苍莽莽的山林”才是它灵魂
和力量的家 园。“那些可怜而可笑的观众”虽然将它的肉体囚困在囹圄中,但是又怎能使它
从精神上屈服呢?华南虎 的“心灵”感到“屈辱”的原因,不在于观众对它的欺凌,而在于
它从此永别了自由的土地,隐身于龌龊 的人世间,它深味这世界的苦难、凄凉与无望,内心
感到的是无尽的孤独和忧愤。

人们可以在肉体上折磨它,可以囚它驰骋四方的“健壮的腿”于斗室,可以“活活地铰掉”
它充满战斗力 的“趾爪”,可以用“钢锯锯掉”它坚强的“牙齿”,但是法西斯般的残忍,终
究禁锢不住“不羁的灵魂 ”。“灰灰的水泥墙壁上有一道一道的血淋淋的沟壑”,暗示着它为
自由做过怎样勇士般无畏但却徒劳的 反抗。可是,华南虎仍然会不屈不挠不悔地抗争下去,
因为抗争是它活下去的全部寄托和现实意义,是它 高贵灵魂的有力呈现。这抗争使得作为观
众一员的“我”感到“耀眼刺目”,感到“羞愧”,感到灵魂的 阵痛。于是,恍惚之中,听见
一声“石破天惊的咆哮”,“有一个不羁的灵魂掠过我的头顶腾空而去”, 这既是“我”对
华南虎不屈灵魂的膜拜,也是“我”的屈辱灵魂的觉醒。精神的高尚终究会战胜世俗的卑 劣。
──从那掠过的身影中我们似乎依稀可以看到人类的希望。



2.“观众”“铁笼”和“我”

“观众”“叽叽喳喳”“胆怯而绝望”“可怜而可 笑”──这是一个没有独立的人格和自我意
识的群体。在诗中他们只是一群苍白、概念化的符号。他们不 知道自己的无耻,反而用“砸”
“呵斥”“劝诱”的方式来对待高贵的华南虎;他们卑微,即便是面对华 南虎威严的背影也
会感到“胆怯”;他们无聊,竟会因为从生活中找不到“谈资”和“好戏”而“绝望” 。在他
们看来,老虎“悲愤”的抗争,显得那么可笑、愚蠢。有吃有喝,不比风餐露宿要强得多?
他们自以为是,对自己的“悲哀”却不自知。这首诗中的“观众”是冷漠、市侩,有时还会
助纣为虐的 群体的真实写照。

作为对华南虎“专政”的工具,“铁栅栏”“铁笼”“灰灰的水泥墙壁” ,是人类制造出来的色
彩阴暗(与华南虎的“斑斓的面孔”相对)、冰冷无情(与华南虎的“热血”相对 )的囚具。
愚昧的大众蔑视老虎向往的“苍苍莽莽的山林”,他们不但对自己囚牢一样的生活境况不自< br>知,而且还想用同样的牢笼囚住一切生灵。精神的独立,往往被众生当成洪水猛兽,“两道
铁栅栏 ”形象地表现了他们懦弱的心理。

“我”也和其他人一样,隔着铁栅栏来“观赏”华南虎。 但是,“我”毕竟良知未泯,从老
虎“像闪电那般耀眼刺目”的“血淋淋”的“悲愤”中,“我”感到了 沉寂在内心深处的精
神力量,感到了现世众生的人格堕落。“我终于明白”,“我羞愧”,“我”“离开 ”,“我”“恍
惚之中听见一声石破天惊的咆哮”,这声音来自“我”的灵魂,它代表了有良知、有思想 的
人灵魂的觉醒。

这首诗具有浓厚的象征色彩。象征,就是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形 象间接地表现与之相似或相
近的概念、思想和感情。被囚在牢笼中的华南虎,代表着不屈的生命,执著的 灵魂;与之相
对的是禁锢自由、代表邪恶的铁笼。通过两者之间的激烈冲突,表现了诗人对精神自由、人
格独立的极度渴望。



布封《马》课文阅读

29 马
马是人类忠诚而高贵的朋友。当你看到一匹拉着车的马喘息着默默地走过的 时候,你的
脑海中是否会掠过成群的野马在广漠的草原上奔腾恣肆的情景呢?现在就让我们与作者一起,去关注两种生存状态下的马的不同命运吧。
人类所曾做到的最高贵的征服,就是征 服了这豪迈而剽悍的动物马:它和人分担着疆场
的劳苦,同享着战斗的光荣;它和它的主人一样,具有无 畏的精神,它眼看着危急当前而慷
慨以赴;它听惯了兵器搏击的声音,喜爱它,追求它,以与主人同样的 兴奋鼓舞起来;它也
和主人共欢乐:在射猎时,在演武时,在赛跑时,它也精神抖擞,耀武扬威。但是它 驯良不
亚于勇毅,它一点儿不逞自己的烈性,它知道克制它的动作:它不但在驾驭人的手下屈从着
他的操纵,还仿佛窥伺着驾驭人的颜色,它总是按照着从主人的表情方面得来的印象而奔腾,
而缓步, 而止步,它的一切动作都只为了满足主人的愿望。这天生就是一种舍己从人的动物,
它甚至于会迎合别人 的心意,它用动作的敏捷和准确来表达和执行别人的意旨,人家希望它


感觉到多少它就能 感觉到多少,它所表现出来的总是在恰如人愿的程度上;因为它无保留地
贡献着自己,所以它不拒绝任何 使命,所以它尽一切力量来为人服务,它还要超出自己的力
量,甚至于舍弃生命以求服从得更好。
以上所述,是一匹所有才能都已获得发展的马,是天然品质被人工改进过的马,是从小
就被人养育、后来又经过训练、专为供人驱使而培养出来的马。它的教育以丧失自由而开始,
以接受束缚 而告终。对这种动物的奴役或驯养已太普遍、太悠久了,以至于我们看到它们时,
很少是处在自然状态中 。它们在劳动中经常是披着鞍辔的;人家从来不解除它们的羁绊,纵
然是在休息的时候;如果人家偶尔让 它们在牧场上自由地行走,它们也总是带着奴役的标志,
并且还时常带着劳动与痛苦所给予的残酷痕迹: 嘴巴被衔铁勒得变了形,腹侧留下一道道的
疮痍或被马刺刮出一条条的伤疤,蹄子也都被铁钉洞穿了。它 们浑身的姿态都显得不自然,
这是惯受羁绊而留下的迹象:现在即使把它们的羁绊解脱掉也是枉然,它们 再也不会因此而
显得自由活泼些了。就是那些奴役状况最和婉的马,那些只为着摆阔绰、壮观瞻而喂养着 、
供奉着的马,那些不是为着装饰它们本身,却是为着满足主人的虚荣而戴上黄金链条的马,
它 们额上覆着妍丽的一撮毛,项鬣编成了细辫,满身盖着丝绸和锦毡,这一切之侮辱马性,
较之它们脚下的 蹄铁还有过之无不及。
天然要比人工更美丽些;在一个动物身上,动作的自由就构成美丽的天然。你 们试看那些繁
殖在南美各地自由自在地生活着的马匹吧:它们行走着,它们奔驰着,它们腾跃着,既不受
拘束,又没有节制;它们因不受羁勒而感觉自豪,它们避免和人打照面;它们不屑于受人照
顾, 它们能够自己寻找适当的食料;它们在无垠的草原上自由地游荡、蹦跳,采食着四季皆
春的气候不断提供 的新鲜产品;它们既无一定的住所,除了晴明的天空外又别无任何庇荫,
因此它们呼吸着清新的空气,这 种空气,比我们压缩它们应占的空间而禁闭它们的那些圆顶
宫殿里的空气,要纯洁得多,所以那些野马远 比大多数家马来得强壮、轻捷和遒劲。它们有
大自然赋予的美质,就是说,有充沛的精力和高贵的精神, 而所有的家马则都只有人工所能
赋予的东西,即技巧与妍媚而已。
这种动物的天性 绝不凶猛,它们只是豪迈而犷野。虽然力气在大多数动物之上,它们却
从来不攻击其他动物;如果它们受 到其他动物的攻击,它们并不屑于和对方搏斗,仅只把它
们赶开或者把它们踏死。它们也是成群结队而行 的,它们之所以聚集在一起,纯粹是为着群
居之乐。因为,它们一无所畏,原不需要团结御侮,但是它们 互相眷恋,依依不舍。由于草
木足够作它们的食粮,由于它们有充分的东西来满足它们的食欲,又由于它 们对动物的肉毫
无兴趣,所以它们绝不对其他动物作战,也绝不互相作战,也不互相争夺生存资料。它们 从
来不发生追捕一只小兽或向同类劫夺一点东西的事件,而这类事件正是其他食肉类动物通常
互 争互斗的根源:所以马总是和平生活着的,其原因就是它们的欲望既平凡又简单,而且有
足够的生活资源 使它们无需互相妒忌。
在所有的动物中间,马是身材高大而身体各部分又都配合得最匀称、 最优美的;因为,
如果我们拿它和比它高一级或低一级的动物相比,就发现驴子长得太丑,狮子头太大, 牛腿
太细太短,和它那粗大的身躯不相称,骆驼是畸形的,而最大的动物,如犀,如象,都可以
说只是些未成型的肉团。颚骨过分伸长本是兽类头颅不同于人类头颅的主要一点,也是所有
动物的最卑贱 的标志;然而,马的颚骨虽然很长,它却没有如驴的那副蠢相,如牛的那副呆
相。相反地,它的头部比例 整齐,却给它一种轻捷的神情,而这种神情又恰好与颈部的美相
得益彰。马一抬头,就仿佛想要超出它那 四足兽的地位。在这样的高贵姿态中,它和人面对
面地相觑着。它的眼睛闪闪有光,并且目光十分坦率; 它的耳朵也长得好,并且不大不小,
不像牛耳太短,驴耳太长;它的鬣毛正好衬着它的头,装饰着它的颈 部,给予它一种强劲而
豪迈的模样;它那下垂而茂盛的尾巴覆盖着、并且美观地结束着它的身躯的末端: 马尾和鹿、
象等的短尾,驴、骆驼、犀牛等的秃尾都大不相同,它是密而长的鬃毛构成的,仿佛这些鬃< /p>


毛就直接从屁股上生长出来,因为长出鬃毛的那个小肉桩子很短。它不能和狮子一样翘起尾
巴,但是它的尾巴虽然是垂着的,却于它很适合。由于它能使尾巴两边摆动,它就有效地利
用尾 巴来驱赶苍蝇,这些苍蝇很使它苦恼,因为它的皮肤虽然很坚实,并且满生着厚密的短
毛,却还是十分敏 感的。


一、作者介绍
布封(1707-1788),法国博物学 家、作家。生于勃艮第省的蒙巴尔城。贵族家庭出身,父亲
曾为州议会法官。从小受教会教育,爱好自然 科学。26岁入法国科学院。1739年起担任皇
家花园(植物园)主任。1753年被法兰西学院接受 为院士。他用毕生精力经营皇家花园,
并用40年时间写成36卷巨册的《自然史》。
布封的 主要著作《自然史》是一部博物志,包括《地球形成史》《动物史》《人类史》《鸟类
史》《爬虫类史》 《自然的分期》等几大部分,对自然界作了唯物主义的解释。他根据大量的
实物标本作推论,反对“权威 ”的臆说,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创见,为后来的科学家引路。
经他解释的宇宙里没有上帝的位置,宇宙的 主人不是上帝而是人。人是自然界的中心,决定
他周围的一切。
作为科学家,布封颇受诋毁, 作为文学家,却受到普遍的颂扬。他写的《自然史》,笔锋富
于感情,其中《自然的分期》是一部史诗, 他对狮、虎、豹、狼、狗、狐狸的猎食,海狸的
筑堤,用形象的语言,作拟人的描写,生动活泼,至今仍 为人们所喜爱。
布封在法兰西学院入院仪式上的讲演《风格论》中提出,一个作家必须将自己的思想载 入不
朽的文字,始能不为他人所掠夺,而垂于久远。思想是公物,而文笔(即风格)则属于作家
自己,科学在不断进步,科学论点肯定要被新的研究成果超过,而文章风格却是后人无法代
替的。法语中 一般所说的“文如其人”或“文即其人”,就是从布封的名言“风格是属于个
人的”中引申而来的。
(摘自《中国大百科全书·外国文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2年版)

《狼》原文和译文

原文: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 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浪之
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
(之。方欲 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
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 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翻译:
一个屠夫傍晚回家,担子里面的肉已经卖完,只有剩下的骨头。路上遇见两只狼,紧 跟着走
了很远。
屠夫害怕了,把骨头扔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另一只狼仍然跟着他 。屠夫又把骨头
扔给狼,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下了,可是前面得到骨头的狼又赶到了。骨头已经扔完了。 但


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夫。
屠夫非常困窘急迫,恐怕前后一起受 到狼的攻击。屠夫看见田野里有一个打麦场,打麦场的
主人把柴草堆积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似的) 。屠夫于是跑过去靠在柴草堆的下面,放
下担子拿起屠刀。两只狼不敢上前,瞪着眼睛朝着屠夫。 < br>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的前面。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
睛好像 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夫突然跳起,用刀砍狼的脑袋,又连砍几刀把狼杀死。屠
夫刚想要走,转身看 见柴草堆的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打算要钻洞进去,来攻
击屠夫的后面。身子已经钻进去了 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夫从狼的后面砍断了狼的大
腿,也把狼杀死了。屠夫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 假装睡觉,原来是用这种方式来诱惑敌方。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 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给人们增加
笑料罢了。


本文选自《聊斋志异 》中《狼三则》的第二则。写的是两只狼与一个屠户之间的一场较量,
狡诈的狼想吃掉屠户,却最终双双 毙命于屠户的刀下。

全文分两部分。前一部分是叙事,写屠户与狼相斗的故事,环环相扣, 紧张曲折。第一段写
屠户遇狼,点明时间、地点和矛盾的双方,这是故事的开端。第二段写屠户惧狼,两 次投骨
而不能止住狼的追踪,表现屠户的迁就退让和狼的贪婪凶恶,这是故事的发展。第三段写屠
户御狼,表现屠户情急之下的抉择和狼的不甘罢休,这是故事的进一步发展,也是故事的转
折之处,屠 户开始由被动转入主动,双方形成相持局面。第四段写屠户杀狼,表现屠户的勇
敢警觉和狼的狡诈阴险, 这是故事的高潮和结局。后一部分是作者的议论,点明故事的主题,
说明狼无论多么狡诈也不是人的对手 ,终归会为人的勇敢智慧所战胜。

本文篇幅短小,结构紧凑,情节曲折,语言简洁生动,主 要通过动作、神态描写来刻画屠户
和狼的形象,展开双方的矛盾和斗争。在文中,故事的发生、发展、高 潮和结局交代得很清
楚。随着情节的波澜起伏,生动地表现了狼的贪婪、凶狠和狡诈的本性以及屠户心理 、行动
的变化。“缀行甚远”“并驱如故”等,表现了狼的贪婪和凶狠;“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径< br>去”“犬坐”“目似瞑,意暇甚”“洞其中”等,表现了狼的狡诈;“惧”“投以骨”“复投之”
等,表现了屠户的害怕心理和侥幸心理;“顾”“奔倚”“弛”“持”等,表现了屠户丢掉幻想
准备抵抗 的决心和行动,也表现了他的机智;“暴起”“劈”“毙”“转视”“断”等,表现了
屠夫的勇敢机智的 斗争精神。

二、问题研究

怎样理解本文的主旨?
本文的主 旨很清楚,就是最后一段作者的议论。文章是以狼为主来叙事的,并从狼自取灭亡
的角度来归结故事的主 旨的。狼在故事的发展过程中一直处于主导地位,开始是不停地追,
伺机吃掉屠户;屠户背倚积薪后,又 是狼主动“诱敌”进攻。而屠户则一直处于被动地位,
迫不得已进行自卫,奋起杀死两狼。因此,在这个 故事中,狼是主要“人物”,而屠户是次
要人物。这个故事也表现了屠户的机智勇敢和斗争精神,但决非 故事主旨所在。
《聊斋志异》一书的“志异”二字,即“记述奇异的故事”之意。文中写一狼诱敌于前 ,一
狼隧入而攻其后,两狼如此“合作”,其心计与人无异,令人称奇。作者是把这个故事当作
奇事逸闻来写的,主要突出故事之“奇”,不一定有什么深意。当然,人们可以从中受到某


些启发:认为这个故事讽喻像狼一样的恶人,不论怎样狡诈,终归要失败的,或者认为这个
故事告诫人 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存有幻想、妥协让步,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
争,才能取得胜利,诸如 此类的理解均无不可,但也未必一定要这样理解。


1.山中杂诗
吴 均(南朝梁)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鸟向檐上飞,


2.竹 里 馆
王 维
独 坐 幽 篁 里,弹 琴 复 长 啸。
深 林 人 不 知,明 月 来 相 照。

3.峨眉山月歌
李 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4.春夜洛城闻笛
李 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5.逢 入 京 使
岑 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6.滁 州 西 涧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7.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8.送灵澈上人
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9.约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放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人教版课本赏析文字:黄梅时节的夜晚,乡村池塘传来 阵阵蛙鸣,诗人约一位朋友来做客,
可等到夜半也没有来,他只好一个人伴着油灯无聊地敲着棋子。这是 赵师秀约客未既的一番
心境写照。语意亲近而情思遥远,含而不露地表现了作者的落寞心情。】

,各领风骚数百年。

新闻作文200字-北京市房屋租赁合同范本


商场活动策划方案-健舞毯


大兴一中-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义乌人事考试网-设计合同


中国航天员中心-幼儿园大班工作计划


黄宗英-麦田的守望者读后感


活雷锋-大专院校招生


鲁宾逊-换届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