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词语盘点》优质课教学设计_7

玛丽莲梦兔
843次浏览
2020年10月03日 01:25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初中音乐说课稿-文明礼貌用语

2020年10月3日发(作者:潘唐)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教材内容

教材简析
《伯牙绝弦 》是一篇文言文,选自《列子·汤问》,叙述了发生在春秋时代
的一段千古流传的故事。俞伯牙善于鼓琴 ,钟子期善于听琴,伯牙以子期为知音。
后来子期不幸身亡,伯牙悲痛欲绝,将琴摔碎,立志再不鼓琴。 全文简练流畅,
意味长远,字里行间蕴含着东方文化品质。“伯牙绝弦”,是交朋结友的千古楷模,它流传至今并给人历久弥新的启迪。“高山流水”已成中国文化的永恒命题,成
了中国人的心灵故乡 。

设计理念
借助文言文文本特征,在具体语境中,通过多层次、多元化朗读,初 步感受
文言文的特点;通过借助注释等方法,初步了解文言文大意,掌握文言文学法;
以读促悟 ,读中悟情,使用音乐渲染,补充背景资料,增强情境体验,拉近学生
与文本之间的距离,感悟知音深情 。

教学目标

1.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培养学习文
言文的兴趣。
2.通过借助注释等方法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了解课文大意。
3.通过朗读感悟、情境体验等方式感受伯牙和钟子期之间高山流水般的知
音深情。

教学流程预设
第一板块 课前谈话,理解文言,揭示课题
1.同学们,今天江苏 省各个县市有这么多老师来到咱们海门,来到这儿,
他们就是我们的朋友了!有朋友远道而来,你们的心 情如何?
2.有朋友远道而来,心情格外高兴,这让我们想起了人们常说的一句古话,
哪一句?
3.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是千古流传的古代名句。像这样
的语言,谁还能说一两句给大家听听?


4.刚才大家所说的语言,我们称为文言,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叫做——文言
文( 板书:文言文)。文言文又称为古文,记载了中华古国几千年灿烂的文明,
中华民族的悠久文化得以传承 ,文言文功不可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文言
文——(板书:伯牙绝弦)。这个“弦”是“弓”字旁 ,右边是一个“玄”,这是
一个形声字。谁来读题?(指名读)
5.“绝”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知道的?
6.借助注释或工具书,这是我们学习古文的一个重要方法。“绝弦”是什么
意思呢? 7.表面的意思是“割断琴弦”,其实是指不再弹琴了。学习古文要学会变通,
要把它变成我们能够 理解的表达方式。好,请一起读课题——

第二板块 初读感知,了解古文,读出古韵
1.同学们读了文言文了吧?它给你留下了什么感觉?
2.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要 学好文言文,贵在诵读。刚才,有同
学觉得读起来有点难度,这样,老师先来读,如何?(师配乐诵读)
3.现在请大家再读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尤其要读出词句内部
的停顿。(自由读)
4.谁来读?(指名读)
● 读的准确通顺,特别是两个语气词都读准了,我们一起读—— “哉”“兮”。
读文言文时,语气词后面延长、停顿一下,一咏三叹,就有音乐美了,谁来读读
这两句?(出示:“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 这样一读,古文特有的 味道就出来了!除了语气词的停顿,其他词句间
的停顿也得注意。老师发现,同学们在读最后一句时感到 有一定难度。(出示: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谁
来读?大家听好他的停顿。(指名读)
● 你在用心体会停顿。这个句的“谓”是什么意思?“乃”呢?(认为,
觉得;于是)整句话是什么意思?
* 只有准确理解了文言文的意思,才能读好停顿。一起读好这个句。
5.读古文,不但要 读准确读流利,还要读出古文特有的节奏和韵味!我们
把这篇古文连起来读读。慢一些,注意把握。 < br>6.现在,老师要增大难度了。(出示:无标点课文)发现了没有,跟课文有
一点点不同,是什么 ?(没有标点)古代的文章是没有标点的,到了汉代才出现
能使文言文停顿的“句逗”。凭着刚才读的印 象,谁再来读读?
7.真厉害!请大家再看——(出示:竖排课文)又有什么不同?(竖排)


怎么读?谁来试试?
8.古代文章,都是竖排,要从右到左读。我们越来越接近古人的 读书方式
了,请大家再看——(出示:繁体课文)这次难度更大了,一起读。
9.是不是很有 意思?竖排、繁体字只不过是古代文化的一种表达方式。刚
才我们仅仅体验了古人的读书方式,要真正读 进去,还得用心细细地品味语言的
魅力。

第三板块 斟字酌句,吟读咀嚼,感悟知音
(一)知音相遇,心欢喜
1.刚才读了几遍,我们知道这个 故事讲了两个人物,一个是(俞伯牙)我
们叫他伯牙(板书:伯牙),一个是(钟子期),我们叫他子期 (板书:子期)。
2.伯牙和子期之间是什么关系?用文中的一个词来说?(板书:知音)
3.是什么让他们成为知音的?(是音乐、是古琴)(板书:琴)
4.伯牙擅长的是——(弹 琴),钟子期擅长的是——(听琴)。文中哪句话
是这个意思?(出示: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5.注意读好两个“善”字,再读!(指名读)
6.从哪儿看出来伯牙善鼓琴,子期善听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到相关
语句,画下来。 < br>7.请把句子读出来。(出示: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
峨兮若泰山!”志在 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
期必得之。)
8.有没有注意这个“善”字在文章中一共出现了四次,每一次出现都是一
样的解释吗?
* 文言文中,同一个字经常表示不同的意思。“善哉”是什么意思?(好啊!)
“善哉”表示 赞叹,我们变通一下,除了“好啊”,还能够怎么说?(妙极了!
真好啊!了不起啊!真棒啊!) 9.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几句文言文的意思?先自己尝试着说说,说的时
候别忘了借助下面的注释 。
10.据记载,当年伯牙焚一炉香,席地坐于瑶琴之前,他弹得忘情、投入。
现在你就是子 期,就站在琴旁,用心来聆听伯牙的琴声吧!……(播“高山流水”
片段)善听的子期,你仿佛看到了怎 样的泰山,怎样的江河呢?
(1)追问:伯牙想到了气势雄伟的泰山,你们对泰山有哪些了解? (2)呼应“泰山”,这里的“江河”也不是随意的江河。“江河”在古文里
是有特指的,同学们肯 定能猜出来。


* 是的,这里的“江”是指我们中国最大的江——长江,“河”是指我们中
国最大的河——黄河。
(3)钟子期听了,是怎样赞美的?谁来读?
(4)看,一个句子连用两个语气词,那是多么强烈的感受啊!我们一起赞
叹:
* 听着琴声,我们仿佛看到了气势雄伟的泰山,广阔无边的江河。于是,
脱口而出——
* 听着琴声,我们仿佛看到了高不可攀的泰山,浩瀚奔腾的大江。于是,
满心赞叹——
* 听着琴声,我们仿佛看到了高耸入云的泰山,一泻千里的江河。于是,
激情满怀—— 11.刚才我们听的琴声,就是《高山流水》的片段。伯牙善鼓琴,我想,作
为一个有名的音乐家, 他的琴声一定不只表现高山流水,除了峨峨泰山、洋洋江
河,伯牙的琴声还会表现什么呢?或许是自然风 光,或许是四季风景……请充分
展开你们的想象!
12.是呀,他的琴声除了峨峨泰山、洋洋 江河,还有——(齐读:徐徐清风、
依依杨柳、袅袅炊烟、潺潺流水、潇潇春雨、皑皑白雪、蒙蒙云雾、 滚滚波涛、
粼粼波光、缕缕霞光)
13.现在你们就是子期,当伯牙鼓琴志在清风,于是你怎么赞叹?——善哉,
徐徐乎若清风! * 真是一个善听的子期!继续赞叹,先自己说说。
(出示:伯牙鼓琴,志在 ,钟子期曰:“善哉, 兮若 !”)
14.是呀,不管伯牙弹什么,子期都能 听懂。这就是——(出示:伯牙所念,
钟子期必得之。)
(1)这里的“念”与前面句子中哪个字意思一样?(“志”) (板书:念、
志)都是什么意思?(“心里想”的意思)
(2)对,就是“想”。无论伯牙所 志、所念、所想,钟子期必得之。看来子
期不但听懂了琴声,还听懂了伯牙倾注在琴声里的心声。(板: 心)那么,子期
说“峨峨兮若泰山,洋洋兮若江河”,说的是伯牙怎样的心声呢?(出示) * 什
么样的志向?什么样的胸怀?
(3)是呀,还听懂了伯牙心中高山流水般的志向和胸怀。 琴声也懂,心声
也懂。这就是心意相通、心有灵犀的知音!一起读——
(二)知音难觅,倍珍惜
1.大家看,这幅画就是——“伯牙鼓琴图”。图中这位入神弹琴, 一身长袍
的达官贵人,他就是晋国的上大夫——伯牙;这位头戴斗笠,两截布衫,凝神听


琴的,他就是楚国的一个打柴的樵夫——钟子期。同学们,其实伯牙和子期的这
次相遇仅仅偶然 的,读读屏幕上的字,你会有更多的了解。(出示,配乐)
2.面对如此善听的子期,面对如此难得的 知音,伯牙心情如何?此时,你
就是伯牙,你最想说什么呢?
3.孤独的伯牙呀,多少年寻寻 觅觅,他的琴声,他的心声,只有,也只有
钟子期能懂,伯牙十分欣慰,因为终于有了一位真正的——知 音。让我们再来感
受这美妙的知音境界,一起读。
(三)知音离世,心悲痛
1.据 记载,这次相遇,伯牙、子期洒泪惜别,相约第二年的八月十六再相
会。无奈世事难料,夏去秋来,当伯 牙赶到楚国,子期不幸染病身亡!伯牙知道
子期的死讯后,泪如泉涌,他在墓前这样哀悼子期:(配乐补 充)
2.此时,如果你就是伯牙,我想问你:伯牙,你为何破琴绝弦,终身不复
鼓? 追问:伯牙,你不为高超的琴艺感到可惜吗?世人将从此失去一个伟大的
音乐家啊?
3.子 期一死,伯牙又要回到以前那无人能理解的生活中去了,那一曲高山
流水又弹给何人听?所以,伯牙悲痛 欲绝,毅然决然地“破琴绝弦”,这是何等
悲壮而又感人的行为!谁来读?(出示:子期死,伯牙谓世再 无知音,乃破琴绝
弦,终身不复鼓。)
* 破琴绝弦,心随琴碎,伯牙又要回到没有知音的孤独中去了,一起读——

第四板块 诵读全文,回味知音,推荐阅读
1.正是这震撼人心的痛,才演绎出这凄美动人的“伯牙绝弦”。“伯 牙绝弦”
的故事成为了中华民族交友的千古楷模,“伯牙绝弦”成了知音的代名词。同学
们,学 到这儿,你对知音一定又有了新的理解和感悟,拿起你的笔,写下来。
2.交流。
3.同学 们对知音的理解更加深刻了。知音文化已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
分。当然,我们现代人对知音的表达方 式可能与古人不一样。“伯牙绝弦”的故
事是一个千古绝唱。2500年后的今天,我们同学还在无限神 往地传诵着这个故
事——(音乐起,隐去全文)能背的背,不能背的就拿着课文朗诵。
4.同 学们,今天我们第一次品读文言文,文言文是古代的经典,展示的是
古人的文化、古典的情怀,它让我们 和古人也成了知音,所以值得我们用一生的
时间去阅读,去领悟。
板书 伯牙绝弦 文言文
伯牙 知 音 子期


琴 心 (念、志)


教学思考
让文化在“古今沟通”中复苏
——谈小学文言文教学的价值取向与教学策略
江苏省海门市东洲小学 吴建英 (226100)

课程改革以后,各种版 本的小学语文教材相继增加了文言文选文。文言文入
选小学语文教材,绝不是选编者的心血来潮,而是有 意为之。文言文教学,在整
个语文教育中,一直是个难点。钱梦龙先生在《文言文教学改革刍议》中指出 :
“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死角’,即使在语文教学改革很红火的年
代,文言文教 学这块‘世袭领地’上仍然是一派‘春风不渡玉门关’的景象。”
小学文言文教学是新要求,似乎更是教 学研究的“死角”,更有探讨的必要。本
文试从文言文的特点及意义剖析入手,探讨小学文言文教学的价 值取向与教学策
略。

小学文言文教学的价值取向
文言文作为中华民族源 远流长的文化中的一部分,以其语言的古朴典雅、思
想的博大精深、风格的异彩纷呈而成为文学殿堂里一 笔宝贵的财富。通过它,能
够架设沟通古今的桥梁,从而使今人与古人获得精神的相遇。
1.感受文化的博大
数千年来,中华文化得以传承,文言文功不可没。在这座由文言的“砖石 ”
砌成的文化宝库里,浓缩着中华文明的景观,记录着中华民族的历史,反映着历
朝历代的生活 ,透视着中国人的文化心态、思维方式……文言文,闪烁着古人智
慧的光芒,能使学生感受到祖国文化的 丰厚博大。
2.领悟民族的精义
文言作品经过历史筛选,很多诗文堪称经典。其中一些不朽 的作品,表达了
古人对真善美的执著追求,更是给人以美的震撼、心灵的洗礼。“性相近,习相
远”,儿童的成长是一趟没有回程的旅行,利用经典引领学生浸润其中,涵泳体
味,会使他们无形中受到 民族文化精义的熏陶、感染,提升品性和修养。
3.汲取语言的精华


古今汉 语一脉相承,犹如一条墨写的黄河,蜿蜒至今,二者是“源”与“流”
的关系,既有差异性,又有着千丝 万缕的联系。文言文教学能够收到探本溯源之
效,察古知今,克服“语言断层现象”,品味其独特表达方 式,感受民族文言的
魅力,从中汲取语言的精华,促使学生语文素养得以提升。
4.培养审美的情趣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特殊的文化心态、审美趣味,正如诗人流沙河诗中所写 :
“中国人有中国人的心态,中国人有中国人的耳朵。”这是人们内心深处极其敏
感的一根弦, 拨动它就很自然地激起了一片浓浓的情愫:对民族对故土的依恋。
在流传已久的文言文精品里,具有这种 审美特质的文字比比皆是。多读文言文,
会使学生深深意识到: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语言!

以《伯牙绝弦》为例谈小学文言文的教学策略
一篇小古文虽然仅仅穿越了时空隧道的一个历史 碎片,但它承载着及其丰盈
的民族文化精神,以其历史的厚重,给我们以精神的熏陶和心灵的感召。在小 学
文言文教学中,应充分开掘和展示文本内蕴的文化品格,让古代文化得以复苏。
一、营造氛围,融入古文化磁场
小学生初学文言文,常觉深奥、难懂,这是因为年代的隔膜所 造成的。教学
中,教师应着力营造浓厚的古文学习氛围,让学生融入古文化磁场,激发阅读古
文 的兴趣。在《伯牙绝弦》的教学中,可出示《伯牙鼓琴图》,在古色古香的图
画中介绍主人公;可将古文 设计成一幅竹刻横轴,让学生吟诵涵咏;可播放《高
山流水》的片段,在古音古韵中想象感悟……请看以 下教学片断:
师:现在,老师要增大难度了。(出示:无标点课文)发现了没有,跟课文
有一 点点不同,是什么?(生齐:没有标点)
师:古代的文章是没有标点的,到汉代才出现了能使文言文停 顿的“句逗”。
凭刚才读的印象,谁再来读读?(指名读)
师:请大家再看——(出示:竖排 课文)又有什么不同?(生:变成竖排了)
怎么读?谁来试试?(指名读)
师:古代文章,都 是竖排,要从右到左读。我们越来越接近古人的读书方式
了。请大家再看——(出示:竖排繁体课文)这 次难度更大了,一起读。(齐读)
师:是不是很有意思?同学们,竖排、繁体字只不过是一种古代文化 的表达
方式。刚才,我们仅仅体验了古人的读书方式,要想真正读进去,还得用心细细
地品味语 言的魅力。
以上教学,通过让学生了解古代文化的表达方式,体验古人的读书方式,使
课堂弥 漫着浓浓的古味,彰显了古文教学的魅力。这种做法,不是简单的历史轮
回,它代表着一种古文教学价值 的确认,一种文化的提升。


二、多样朗读,体味古文本色
清代姚鼐等人提出 “因声求气”之说,“声”就是文句的音韵、节奏美,“气”
就是作者所表达的精神、气势。文言文教学 中,应以“读”为主,要让学生在入
情入境、入脑入心的多样朗读中,体味古文的风骨、古文的意味、古 文的精气神,
从而实现“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的教学旨归。
范读 ——文言文阅读对于小学生来说,是在一种“弱语境”的条件下学习语
言的过程,学生一般都存有畏惧情 绪。此时,字正腔圆、抑扬顿挫、节奏分明、
音韵优美的教师范读就成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感受音韵之 美的“见面礼”。
对读——教师能够先读、说译文故事,然后再给学生读文言文原文,使学生
产生强烈的“阅读期待”;接着实行文白对读,感知文本大意。文白对读,降低
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难度 ,激发了学习的信心。
自读——引导学生对照课文注释自我阅读,对文中出现的疑难字词利用工具书协助理解,教会学生使用变通的方式说说每句话的意思,不理解的字、词、句
或问题能够圈出来准 备质疑。通过自读,学生的自学水平会持续得到增强。
练读——练读文言文时,要尊重学情,搭建阶梯 ,朗读指导应力求层次清晰、
有实效。如《伯牙绝弦》的朗读练习能够把握三个环节:一是读音,抓初次 出现
的两个语气词“哉”“兮”的正音。二是停顿,准确停顿,要结合对文言文内容
的理解。“ 哉”“兮”是表示感叹的文言虚词,读这样的语气词,延长、停顿一
下,颇有音乐美。“谓”是说的意思 ,让学生了解文言文一般情况下是一个字即
一个词,也就明白了“谓”后停顿的道理。三是节奏和轻重, 结合文言文内在的
情感,反复诵读,学生就能初步掌握文言断句、重读的规律,把握文言的语气、
语速,形成文言语感。
品读——叶圣陶在《语文教学十二韵》中指出“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
文言文教学中,老师应引领学生在字里行间去品读,去感悟。“知音”之美,是
《伯牙绝弦》的 文本意义,领悟“知音”境界之美,就是破译《伯牙绝弦》的情
感密码。在品悟“知音”境界的部分,能 够让学生品味四个“善”字,每次的意
思有什么不同?从哪些地方能够看出“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这个品,让
学生深切感受到伯牙琴技的高超,子期对伯牙琴声的喜爱,以及他们之间的情谊。
三、角色体验,与古人“心灵相通”
古人与今人虽相隔遥远,但对生活的感悟、情感的体验却 是相通的。通过角
色体验,能够穿越时空,促动学生对人物心理的揣摩,对人物情感的体验,从而
变阅读课文为经历生活,变旁观者为当事者,变感悟人物情感为自我流露情感,
真正促动学生真心阅读 ,真切体会,真情感悟,真实感受,从而实现与古人的“心
灵相通”。请看《伯牙绝弦》中的两个教学片 段:


【片段一】
师:面对如此善听的子期,面对如此难得的知音,伯牙心情如何?
生:高兴不已! 兴奋! 欣喜若狂! 激动不已。
师:此时,你就是伯牙,你最想说什么呢?
生:我虽是有名的乐师,可我的孤独谁人知晓?今日遇见你,实乃三生有幸。
生:子期,我所念你必定能透过琴声参透,你真是谓世知音啊!
生:子期,我弹什么,你都能听懂。真是知我者,乃钟子期也!
师:孤独的伯牙呀,多少年寻 寻觅觅,他的琴声,他的心声,只有,也只有
钟子期能懂。伯牙十分欣慰,因为终于有了一位真正的—— 知音。让我们再来感
受这美妙的知音境界,谁来读?(指名读)
【片段二】
师:此 时,如果你就是伯牙,满怀希望而来,等待你的却是一块冰冷的墓碑,
一掊无情的黄土,你会是什么心情 ?
生:悲痛欲绝 痛不欲生。
师:在悲痛欲绝中,伯牙破琴绝弦。伯牙绝弦,在向世人宣告什么?
生:我的知音已去,我弹琴又有什么意思啊!
生:没有了知音,就没有人能真正理解我了,我又要处在孤独之中了。
师:所以,伯牙悲痛欲 绝,毅然决然地“破琴绝弦”,这是何等悲壮而又感
人的行为!谁来读?(指名读)
以上教学 ,让学生进入角色感同身受,与伯牙同喜同悲,学生更深入地感动
于“知音”情感之美,产生共鸣,情知 交融,领悟到了“知音”的美好境界。
四、积累使用,感悟古言魅力
经典的文言文作品,大 多行文简洁、气韵生动、文采斐然、蕴涵深厚。教学
中,应引导学生发现古文语言的内在“美丽”,让学 生感知“言”,积累“言”,
仿照“言”,创作“言”,从而使学生领悟文言文独特的表达形式,感悟其 语言
魅力。《伯牙绝弦》一文从语句表达的方式来说,最具特色之处就是“善哉,峨
峨兮若泰山 。善哉,洋洋兮若江河。”如何突出语言特色?请看以下教学片段:
师:据记载,当年的伯牙焚一炉香 ,席地坐于瑶琴之前,他弹得忘情、投入。
现在你们就是子期,就站在琴旁,用心来聆听伯牙的琴声吧! (播《高山流水》
片段)善听的子期,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泰山,怎样的流水呢?
生:(略)
师:那么多画面仅用一个“峨峨兮”“洋洋兮”表达出来。古人写话就是简
练。钟子期听了,是怎样赞美的?谁来读?(指导多名学生诵读)
师:我们刚才听的琴声,就是《高 山流水》的片段。伯牙善鼓琴,我想,作
为一个有名的音乐家,他的琴声一定不只表现了高山流水,除了 峨峨泰山、洋洋


江河,伯牙的琴声还会表现什么呢?请充分展开你们的想象!
生:(略)
师:现在你就是钟子期,当伯牙鼓琴志在清风,于是你怎么赞叹?
生:(齐说)善哉,徐徐乎若清风!
师:真是一个善听的子期!(出示:伯牙鼓琴,志在 ,钟子期曰:
“善哉, 兮若 !”)请先自己练说。
生:(略) < br>师:是呀,不管伯牙弹什么,子期都能听懂。不管伯牙心里想到什么,钟子
期都能准确地道出他的 心意。这就是——(出示: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以上教学,将文本中的语言范式诵 读、模仿、迁移、训练,由表及里,步步
深入,由“文”悟“言”,依“言”赏“文”,从而达到感悟语 义、积累语言、
训练语言之目的。这是直指语言本质的有效的语言训练。
五、拓展资源,复苏文本文化
文言文语言精炼,琅琅上口,易于诵读。也因为精炼,阻隔了学 生对文本文
化的深入感悟、理解。此时,通过文化资源的拓展链接,能够复苏文本文化。《伯
牙 绝弦》的字里行间流淌着东方的文化品质――知音文化,如何将这种文化根植
于学生的心中?教学中,可 实行三次文化资源的拓展链接:
一拓:简介主人公。出示《伯牙鼓琴图》,教师在古色古香的图画中介 绍子
期和伯牙的穿着、身份、地位,为下文深入理解“知音”作铺垫。
二拓:相遇情景。拓展 “伯牙子期相遇”的情景介绍,从而引导学生深入体
会知音的相遇是心灵的交融,是快乐、幸福的。 < br>三拓:重逢背景。拓展伯牙经过一年的启盼,相约再见时,得闻子期去世消
息的背景。学生走进文 本,换位伯牙,想伯牙所想,说伯牙所说,痛伯牙所痛,
深入理解“琴断音绝”是伯牙看待知音的境界。
在此基础上,学生对“知音文化”的理解就水到渠成了。请看以下片段:
师:正是这震撼人心 的痛,才演绎出这凄美动人的“伯牙绝弦”。“伯牙绝弦”
成了知音的代名词。同学们,学到这儿,你对 “知音”一定又有了新的理解和感
悟,拿起你的笔,写下来。(学生自由写,之后交流)
生:知音,没有贫贱富贵之分。只要心意相通、心有灵犀,就是知音。
生:知音就是一颗心与另一颗心的碰撞,“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生:“千古知音最难觅”,我们要珍惜拥有,珍惜友情。
师:同学们对知音的理解更加深刻了 。知音文化已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
分。同学们,让我们再一次诵读全文,体会伯牙子期的知音深情。 (配乐齐诵)

【教者简介】


吴建英 全国优秀教 师,江苏省特级教师,江苏省人民教育家培养对象,
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南通市中青年名 师工作室”领衔名师,海门市
东洲小学教育集团总校长。《语文教学通讯》《江苏教育》《新作文》《中 国教师
报》等报刊杂志封面人物或专栏人物。曾两次在全国赛课中获最高等级奖,赴
全国各地讲 学200余次。有160余篇文章发表,参与10余本教育教学用书的编
写,著有《情意课堂体现母语之 美》《给孩子们上的阅读课》等书。“情意课堂教
学范式及情意课程的构建”“儿童书香课程群的构建与 实施”均获2013、2017
年江苏省教学成果评比一等奖;“整本书阅读课程”获江苏省校本课程评 比最高
等级奖;“‘中国风·母语美’微课程群的研发与实施”被评为江苏省基础教育前
瞻性教 学改革实验项目。

春节礼物-端午节作文300字左右


关于教师节的画-河北三本分数线


冬奥会和奥运会的区别-歌颂教师的散文


寒假趣事作文400字-千米的认识教案


山东外国语学院-湖南省注册会计师协会


火龙果的营养价值-军训文章


经典留言-大学生寒假社会实践


物流管理专业就业-常德市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