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表格式电子书教学设计教案

绝世美人儿
940次浏览
2020年10月03日 04:08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一句名言给我的启示-留学日本信息

2020年10月3日发(作者:夏学崇)


三年级数学组导学案
学科 数学

课 题
参与教师
安全教育

课时 1
主备教师

教学目标

1、 充分认识安全工作的重要意义。
2、 在学习和生活中注意人身安全,饮食安全,交通安全等。
3、 进行预防灾害,防水、防电、防火、防毒、防骗、防病防交通
等安全教育。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方法
在学习和生活中注意人身安全,饮食安全,交通安全等。
充分认识安全工作的重要意义。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个性活动
一、 导入:列举出生活中的安全事例。
二、 安全工作的重要性
1、公路上的交通事故时有发生,是因为安全意识不
强。
2、 班级举例
学校发生的事故及后果。
3、 国家、政府狠抓安全教育工作。
4、 目前学校抓的几项工作。
三、 小学生应注意安全的地方:
1、 学生讨论。
2、 集体归纳。
(1)人身安全,在校园内或公路上不追逐打闹,不
爬围墙,不爬 树,不接近有电等危险地点,劳动时,注意
安全,不与社会上不三不四的人交往,特别是吸毒者,课外不玩火,不玩火。
(2)交通安全,在公路上不追逐打闹,自觉遵守交
通规则,交叉路 口要注意行人车辆,骑自行车宁慢勿快,
上、下坡要下车,通过公路要做到一停二看三通过。
(3) 财产安全,保管好自己的物品、钱财,如有遗
失或遇偷盗、敲诈等应向老师及时反映或报警。
(4) 饮食安全,不饮生水,不吃不卫生的食品,不
吃有病的鸡肉、猪肉等,饭前便后要洗手 ,不吃霉变或过
期食品。
四、学生自查哪些方面未做好,今后要加强注意。

66


三年级数学组导学案
五、安全教育总结
新学期开学以来,为提高三年级全体学生的安全意识
和自护自救能 力,预防和杜绝各类事故的发生,我校积极
采取有效措施,认真上好新学期第一堂安全课:在开学第一天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安全教育内容紧扣学生实际,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展开
教育:
一是教育学生时刻注意交通安全,平时外出严格遵守
交通规则,不乘坐无安全保障的黑车、病车 等。
二是教育学生谨防发生在身边的伤害事故,用血淋淋
的事例教育学生平时严格遵守《守则 》《规范》,远离学生
伤害事故。
三是教育学生做好个人卫生,严防水痘、腮腺炎等春
季传染病的发生,若有发烧症状的及时自觉就医等。
同时,给学生上的安全第一课,坚持安全第一, 落实
安全措施的原则,着重进行防水、防电、防火、防毒、防
骗、防病等知识的宣传及交通法规 、卫生知识、安全常规
等知识教育,切实提高了孩子们的安全意识和安全防范的
能力,为全学期 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了扎实
的基础。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66


三年级数学组导学案
学科 数学 课 题
主备教师
认识东、南、西、北方向
参与教师
课时 2
1.通过活动体验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
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 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

向。
教学目标
2.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让学生形成辨认东、西、南、北等方向

的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3.在观察主题图时,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重点
会在实景中辨认东、南、西、北,并能运用这些词语来描绘物体所在的
方向。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方法
会在实景中辨认东、南、西、北,并能运用这些词语来描绘物体所在的
方向。
主题图 PPT
自主探究 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2008年的奥运会在哪里举行吗?
这是我们祖国的骄傲,也是全国人民努力 的结果,大家想
不想看看首都北京的美景呢?
二、愉快体验,探究新知
1.观察主题图
(1)出示第2页彩图。
(2)我们现在来到了北京的天安门广场 ,你们看见
了哪些建筑物?愿意当小导游为大家介绍一下吗?同桌
之间互相解说。
(3)指名上台讲。
2.学习例1:出示第3页彩图。
(1)图上画的是小明和他 的学校,你能告诉老师他
在干什么吗?大家想和他一样去我们的操场上认识这四
个方向吗?
早上太阳在什么方向?面朝太阳,我们面对的是什
么方向?背对的方向是什么方向?

(2)让学生说说学校的东、南、西、北各有什么建
筑物。提问学校的教学楼等建筑物在操场的 哪一面?
(3)请4位同学面朝4个方向背对背站好,让他们
说说自己面对的方向。引导其他 同学观察和发现东西两个

66
学生活动











学生相
个性活动

互说说自己
前面的和后
面的方向。

现在同
学们像老师
一样伸开两
臂,我们左手
指的方向是< /p>


三年级数学组导学案
方向的同学背对背,南北两个方向的同学背对背。x k b 北,右手指的
1 . c o m 方向是南。
强调东西相对,南北相对。
(4)回教室填写例1。
三、分层练习,巩固新知
1、说一说教室里东、南、西、北各有什么(练习一第
1题)?
2、用东、南、西、北这些词语说一说你座位周围同
学所在的方向。
3、你说我做:5人一组,1人指挥,4人做动作。(1
人指挥站中间,4人听指挥站4个方向。) 5人一组,1
四、课堂小结
今天大家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回家按照4个方向观察房间的摆设,明天来告诉大
家。
人指挥,4人
做动作 。(1
人指挥站中
间,4人听指
挥站4个方
向。

作业设计:
见小黑板
板书设计:
位置与方向
早上太阳在东方
面东,背西,左手北,右手南
东西相对,南北相对

教学后记:


66


三年级数学组导学案
学科 数学 课 题
参与教师
绘制平面图

课时 3
主备教师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方法
1、通过让学生在图上表示各建筑物的位置 关系,并集体交流,使学
生知道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2、培养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知道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知道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挂图 PPT
操作实践 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复习四个方向,请学生介绍学校四个方向的建筑物。


想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学校,可以使用校园示意图。


二、动手操作,学习新知

出示第4页彩图。


1.这些小朋友正在绘制示意图,看过他们的情况你


能说出绘制校园示意图时要画上哪些内容吗?

2.生绘制校园示意图。
生绘制校园示
意图。
3.小组交流展示。
小组交流展示
4.看第4页彩图,说说怎样画更简便、更清楚?


三、巩固练习


1.出示第6页第2题彩图。
一、回忆旧知,引入情境
这是小明的房间,你能帮他介绍一下四面的摆设
吗?
一人说房间
的陈设,一人绘
个性活


2.一人说房间的 陈设,一人绘制出平面示意图。要
制出平面示意
求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绘制。
3.全班交流。
4、课件展示。

66
图。要求按照上
北下南,左西右
东来绘制。


三年级数学组导学案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把有关方向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当
中,学会了绘制简单的平面示意图。课后请大家按照上北
下南,左西右东来绘制一张标准的校园示意图给 你们的爸
爸妈妈看看,向他们介绍我们的校园。
五、全课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设计:

1、
2、
绘制校园平面示意图。
向你喜欢的人介绍校园的分布情况。

全班交流。
板书设计:
绘制平面图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教学后记:






66


三年级数学组导学案
数学
学科
主备教师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方法
课 题

看简单的路线图(一)
参与教师
课时 4
1、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四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2、培养学生的辨别能力和数学实践能力。
3、帮助学生了解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思想品德教
育。
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四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四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挂图 指南针 PPT
自主探究 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新知探索

1.图上只标明了北方,其余三个方向你能辨认出

来吗?

2.谁能说说少年宫的位置?体育场的位置呢?

按那个小朋友告诉小明的路线能到达少年宫吗?


你能告诉小明去体育场怎么走吗?

3.根据挂图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来?

小结:刚才大家说了好多行走路线,我们在为别

人指路的时候要先弄清楚方向,再找到要去的建筑物的
一、情境引入

PPT出示第5页例3彩图。

小明来到了一个陌生的街区,我们来帮小明看看
这个街区有哪些主要建筑物。
在这张图上你还能获得哪些信息呢?
如果小明问的是你,你能准确的告诉他行走路线
吗?
位置,然后告诉问路人行走的路线。

三、巩固练习

1.出示第5页“做一做”彩图。
生说图上的信息,辨认四个方向。
描述某些建筑物的位置。


66
个性活动

生说图上
的信息,辨认四
个方向。
描述某些
建筑物的位置。

练习一第3

练习一第4


三年级数学组导学案
2.练习一第3题。
3.练习一第4题。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五、扩展延伸
介绍四大发明的指南针。




作业设计:

练习一 第3、4题


板书设计:
学看路线图

弄清方向
找到位置
说出路线

教学后记:



66


三年级数学组导学案
学科 数学 课 题

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参与教师
课时 5
主备教师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方法
1、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 方向(东、
南、西、北)辨认其余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方向。
2、借助各种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发展空
间观念。
3、通过知识的运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
其余七个方向。
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
其余七个方向。
指南针 地图 PPT
合作学习 自主探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由学生汇报交
流预习1收集的
资料,教师给予归纳,并重点指导怎
样利用指南针辨
个性活

一、布置课前预习:
1、查找有关指南针的资料。2、寻找生活中什么时
候会用到方位的知识。
二、谈话导入
(出示课本情境图)通过前几堂课的学习小明学会
辨认东、西、南、北 四个方向。今天他带了一个指示方
向的工具,再次来到校园中的操场上,准备继续学习更
多与方 向有关的知识。你们猜他带的是什么?(指南针)
三、亲身实践,接受新知
1、了解指南针的历史和使用方法,增强民族自豪
感。
(出示指南针图)由学生汇报 交流预习1收集的资
料,教师给予归纳,并重点指导怎样利用指南针辨别方
向:
指南 针是用来指示方向的。早在2000多年前,我
们的祖先就用磁石制作了指示方向的仪器──司南,后别 方向
来又发明了罗盘。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指
南针盘面上的指针受地球磁场的影响,红色的一头总是
指向北,白色的一头总是指向南。人们根据这一原理利
用指南针来辨别方向。
2 、根据指南针现在的指示说说校园里东、西、南、根据指南针现
北四个方向各有什么建筑。(北面是教学 楼,南面是花在的指示说说校
坛,东面是图书馆,西面是体育馆) 园里东、西、南、

66


三年级数学组导学案
3、借助指南针盘面上的标记认识东南、东北、西北四个方向各有
南、西北这四个方向。 什么建筑。
问:多功能厅、食堂分别在校园的什么位置?你是
怎么知道的?
引导学生归纳:从“东”出发,东和北之间的方向
就叫东北,东和南之间的方向就叫东南。从“西”出发,
西和北之间的方向就叫西北,西和南之间的方向就叫西
南。
4、找出校园的东南方和西北方有什么建筑。
四、巩固运用
1、给出一个方向由学生讨论后制成方向板。
↑北
2、利用方向板辨认教室中的八个方向。
3、坐在座位上,说一说你的东南、东北、西南、
西北分别是哪位同学?
4、练习二第1、2、3题。
5、练习二第4题:出示我国行政区域图,问:这
是哪 国的地图?适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让学生找出我国首都北京的位置和重庆的位置,说
说重庆在北京的什么方向,北京在武汉的什么方向?
五、全课小结
1、这堂课学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2、交流预习:生活中什么时候会用到方位的知识?
作业设计:
练习二 第1、2、3、4题
板书设计:
位置与方向
东北、东南、西北、西南

教学后记:


66


三年级数学组导学案
学科 数学 课 题 看简单的路线图(二) 课时 6
主备教师 参与教师

1、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八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教学目标

2、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表述能力和信息搜集能力。
3、使学生敢于、乐于和他人交流。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方法
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八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八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PPT 挂图
练习法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一、谈话引入
生活中常要用到方位知识,谁来和大家说
说?
我们在参观游览的时候也会用到。
二、进入情境,运用新知
1.出示第9页例5彩图。
这幅图画了些什么?
2.通过指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七
个方向。
同桌交流,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3.说说各场馆所在位置。
同桌互相问答。
4.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学生活动







通过指定的一个
方向,辨认其余的七个
方向。
同桌交流,小组
交流,全班交流。
3.说说各场馆所
个性活动

小结:我们在参观游览的时候,先辨别方在位置。
向,再弄清楚要去的场馆和设施在什么方向,同桌互相问答。

66


三年级数学组导学案
然后前往。如果有人问路,要把行走路线说清
楚。
三、巩固运用
1.第9页“做一做”。
2.小游戏:问路(第11页第3题)
四、课堂小结
这堂课学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布置

作业设计:

第12页第5、6题。


板书设计:
看简单的路线图(二)


教学后记:



66


三年级数学组导学案
学科 数学 课 题

一位数除整十、整百、几百几十数的口算 课时
参与教师
7
主备教师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方法
1、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除法运算的方 法,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
掌握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正确计算的习惯,能正确、熟练地口算简单
的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3、在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中学会倾听与反思。
掌握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数的口算方法。
掌握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数的口算方法。
PPT 口算卡
合作学习 自主探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个性活动
一、复习引入
1、口算(出示口算卡、学生读题,独立口算,说
出得数)。
2、口答: 口答:
(1)80里面有几个十?400里面有几个百? (1)80里
(2)34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39里面有几个十面有几个十?
和几个一? 400里面有几
二、亲身实践,学习新知
1.谈话:刚才我们复习的是已经学过的表内除法< br>的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一位数的除法。今天我们继续学
习商是两位数的除法。
2.出示教科书第13页的主题图(把主题图的124
箱改为120箱)
教师:观察 主题图,根据主题图中的已知条件,想
一想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把已知条件和所提问题用笔写
在 课堂本上。
3.出示例1
(1)赵大伯3次能运完60箱,平均每次运多少箱?
(生读题,思考方法)
小结: 整十数除以一位数,可以把整十数看成几个
十,计算出来的结果就是多少个十(注意思考的过程可
多让学生说)。
(2)600箱货物王叔叔只运了3次,平均每次运多
少箱?要求王叔叔平 均每次运多少箱?该怎样列式?
(你想怎样计算,请在小组里讨论。)

66
个百?
(2)34里
面有几个十和
几个一?39里
面有几个十和
几个一?












三年级数学组导学案
小结:整百数除以一位数,可以把整百数看成几个
百,计算出来的结果就是多少个百。
(3)240箱货物,李阿姨运了3次平均每次运多少
箱?
要求李阿姨平均每次运多少箱?该怎样列式?
学生独立列式:240÷3
240÷ 3等于多少?你是怎样想的?小组讨论后汇
报讨论的结果。
教师小结计算方法: 想240平
小结:一位数除几百几十的数的口算方法:先用一均分成3份 ,每
位数除几百的数,如果不够除,再把几百转化为几十个一份不够1个
十,再与十位数合并起 来,看成几十几个十,再除一位
数,得到的商是几个十,就是几十。
三、巩固运用
1、完成教科书第15页做一做的第1题
先让学生看图,口头编一道题。
学生列式计算,并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2、完成教科书第15页做一做的第2题。
学生独立计算后,个别题目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
算的?学生完成后全班讲评。
百怎 么办?(用
学具帮忙分一
分进行思考。)
我们可以把2
个百看成20个
十,与40合在
一起,看成是
24个十,再平
均分成3份,每
3、阅读第1 5页“你知道吗?”,了解除号“平均份8个十,就是
分”的意义。 80。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设计:
练习三第1、2题。

板书设计:
一位数除整十、整百、几百几十数的口算
60÷3= 20 600÷3 = 200 240÷3=80


教学后记:


66


三年级数学组导学案
学科 数学 课 题
参与教师
除法的估算

课时 8
主备教师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方法
1、使学生体会学习除法估算的必要,了解除数是一位数除法估算的一
般方法。
2、引导学生根据具体情境合理进行估算,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
应用数学的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估算习惯。
了解除数是一位数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
了解除数是一位数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
PPT 口算卡
自主探究 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个性活

一、复习引入
1、口算(见卡片)
2、说出下列各数的近似值。
148 193 87 93
二、亲身体验,学习新知
1、引入新课


说出下列各
数的近似值。
148 193
87 93
(1)有124箱货物,李叔叔三人开了三部车,他
们三人平均每人大约运多少箱?
(2)到西湖有223千米,客车行驶了4小时,平
均每小时约行多少千米?
(3)每听饮料3元,100元最多能买多少听饮料?
(4)在一次地震中,有灾民182 人,如果按每4学生根据除
人发一顶帐篷,最少要准备多少顶帐篷?让学生根据除法的含义列出各
法的含义列出各题的算式。(说说算式的含义) 题的算式。(说说
124÷3 223÷4 100÷3 182÷4 算式的含义)
2、出示教科书第13页主题图,同时出示例题2。 124÷3
教师:要求“他们三人平均每人大约运多少箱?”
列式是:124÷3。
教师:大约是什么意思? 怎样进行除法估算?分
小组进行讨论,然后汇报
第一种方法 第二种方法
124≈120 124=120+4
120÷3=40(或3×40=120) 120÷3=40
平均每人大约运40箱 剩下的4箱每

66
223÷4
100÷3
182÷4





三年级数学组导学案
人还可运1箱,每人大约运41箱。
引导学生对以上两种估算的过程和方法进行比较: 学生对以上
3、让学生独立进行估算。 两种估算的过程
第一种 第二种 第三种 和方法进行比
223≈200 223=200+23 223≈240 较:
200÷4=50 200÷4=50 240÷4=60
平均每小时约行50千米、55千米、 60千米。
小结:归纳除数是一位数除法估算的一 般方法,除归纳除数是
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估算,一般是把被除数看成整百(整一位数除法估算
十 )或几百几十(几前几百)的数,除数不变,用口算的一般方法,除
除法的基本方法进行计算。 数是一位数的除
4、再现问题:
(1)每听饮料3元,100元最多能买多少听饮料?
(2)在一次地震中,有灾民182人,如果按每4
人发一顶帐篷,最少要准备多少顶帐篷?
组织学生讨论,解决问题。
5、教师小结:
通过以上的讨论,让大多数人明白:在 第一题中,
只有100元钱,所以估算时不能将100估大,只能估小;
在第二题中,已知灾民 182人,在考虑所需帐篷数时,
法估算,一般是
把被除数看成整
百(整十)或几百几十(几前几
百)的数,除数
不变,用口算除
法的基本方法进
行计算。




应将182看成200,这样才能保证有足够的帐篷让灾民
度过困难期。
三、巩固运用
完成教科书第16页做一做的第1题和第2题。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怎样进行除
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估算?
作业设计:
练习三的第3题和第4题。
板书设计:
除法的估算
124≈120 124=120+4
120÷3=40(或3×40=120) 120÷3=40
教学后记:

66


三年级数学组导学案
学科 数学 课 题
参与教师
口算练习课

课时 9
主备教师

教学目标

1、经过反复练习和思考,让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熟练掌握除法口算
的基本法。
2、熟练掌握除法口算后,能在生活中熟练地运用。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方法
注意发现学生难以明白的一些典型例题给学生讲解。
注意发现学生难以明白的一些典型例题给学生讲解。
PPT
练习法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个性活动

一、基本练习


1、听算练习

6÷2 60÷2 600÷2 6000÷2


10÷2 2×5 60÷3 20×3


用你自己
24÷3 240÷3 70÷7 10×7

喜欢的方法估

2、用你自己喜欢的方法估一估:
一估:

125÷2

125÷2 378÷5 435÷7 297÷
378÷5

435÷7
4 469÷8

297÷4

3、笔算比赛:
469÷8

8÷2 80÷2 800÷2 8000÷2



笔算比赛:
18÷3 180÷3 1800÷3 90÷3
80÷2

54÷9 6×9 81÷9 21÷3
800÷2
8000÷2
用一定时间算出以上题目,师生评价,表扬发奖。
18÷3
180÷3
二、指导练习
1800÷3
1、练习三第5题。
90÷3
54÷9
学生独立做后全班交流。
81÷9
2、练习三第6题。
21÷3

学生读题,然后在书上填写,全班评价交流。


3、练习三第8题。

66


三年级数学组导学案
学生独立完成第(1)小题,然后再提问题。
4、完成练习三后的思考题。
三、课堂小结:
1、说说自己在除法口算中自己有些什么体会,你有
什么发现想和大家一起分享。
2、想想自己在除法口算中积累了那些经验?







作业设计:

练习三第7题。

板书设计:
口算练习课



教学后记:



66


三年级数学组导学案

学科 数学
主备教师

教学目标

课 题

一位数除两位数商两位数的除法
参与教师
课时 10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方法
1、使学生学会用一位数除两位数商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掌握书写格
式,理解用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 数的算理,并能正确地进行笔
算。
2、在实践操作活动中学会思考,学会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书
写习惯。
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掌握笔算除法的步骤和商的书写位置
掌握笔算除法的步骤和商的书写位置
PPT 小棒
自主探究 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学生独立列
式:42÷2。谁会
口算42÷2?怎
样想?得多少?
出示小棒,
摆好42根小棒,
怎样把四个十和
两个一各平均分
成两份?要分得
又对又快。
笔算:42÷2。

笔算除法,
要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除到
被除数的哪一
位,就把商写在
个性活动
一、复习引入(见PPT)
二、亲身体验,学习新知
1、谈话揭题
2、出示教科书第19页的主题图。
要求学生认真观察画面内容,并用自己的话口述画
面的内容。
3、出示例1
三年(1)班和三年(2)班参加植树活动,共种42
棵树,平均每班种多少棵树?
学生独立列式:42÷2。谁会口算42÷2?怎样想?
得多少?
出示小棒,摆好42根小棒,怎样把四个十和两个
一各平均分成两份?要分得又对又快。
笔算:42÷2。
教师:刚才用分小棒的方法说明同学们口算对了,
如果这道题用笔 算怎样算?笔算除法的顺序和口算一
样,要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现在我们就来学习怎样
用竖 式计算除法。
师一边讲解一边板书提问:做笔算时,先从哪一位
除起,每次除得的商写在什么位置上?
笔算除法,要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除到被除数
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的上面。
4、出示例题2。
四年(1)班和四年(2)班参加植树活动,共种了

66


三年级数学组导学案
52棵树,平均每班种多少棵树? 那一位的上面。








完成教科书
20页做一做
(1)先让学生 独立分析,然后列式,并说一说为
什么这样列式?
(2)让学生自行动手操作,弄清算理。
(3)比较例题1和例题2的异同。
相同:都是从被除数十位上的数除起,除到被除数
的哪一位,商就要写在那一位上面。
不同:例2是被除数十位上还有余数,余下的数要
与个位上的数合起来再除。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 br>(4)小结:一位数除两位数商两位数除法竖式的笔
算方法,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除到被除数的 哪一位,第
商就写在那一位上面。如果求出一位商后还有余数,余
下的数要与被除数个位落下来 的数合并后,继续除。每
次除后余下的数要比除数小。
三、巩固运用
1、完成教科书第20页做一做的第1题。
让学生用竞赛的形式开始练习,看一看哪一组算得
又对又快,并要求学生说一说思考的过程。
2、完成教科书第20页做一做的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讲评。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
作业设计:
练习四 第1题
的第1题。
让学生用竞
赛的形式开始练
习,看一看哪一
组算得又对 又
快,并要求学生
说一说思考的过
程。
2、完成教科
书第20页做一
做的第2题
板书设计:
一位数除两位数商两位数的除法

教学后记:

66


三年级数学组导学案

学科 数学 课 题
参与教师
笔算除法练习课

课时 11
主备教师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方法
1、进一步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商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和竖式的写法,
提高计算的速度和准确率。
2、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养成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爱好数学的情感。
进一步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商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和竖式的写法,提
高计算的速度和准确率
进一步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商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和竖式的写法,提
高计算的速度和准确率
PPT
练习法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个性活动



1、怎样笔算一位数除两位数的除法?

2、笔算除法要注意什么?

1、第21页练习四
二、指导练习:
第1题
1、第21页练习四第1题
(1).看作业比较上
下两行的异同。
(1).看作业比较上下两行的异同。
(2).小组讨论,汇
报交流。
(2).小组讨论,汇报交流。
2、练习四第2题
2、练习四第2题
(1).读题。
(2).小组合作练
(1).读题。
习。说说错在哪(2).小组合作练习。说说错在哪里?分头进行
里?分头进行改
正。
改正。

3、练习四第3题
(3).全班订正。
(1).看图说清题目
(4).作补充练习。
意思。
(2).说一说还能想
3、练习四第3题
到的问题。
(1).看图说清题目意思。
(3).画出要摆的形
状,再说说解答这
(2).说一说还能想到的问题。
类问题要用什么方
(3).画出要摆的形状,再说说解答这类问题要
法。
(4).解答后集体订
一、复习:

66


三年级数学组导学案
用什么方法。
(4).解答后集体订正。
4、练习四第4题
(1).读题,审题。
(2).找问题、条件、解答问题,评讲。
三、全课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练习,你学会了什么?






作业设计:
见小黑板
正。
4、练习四第4题
(1).读题,审题。
(2).找问题、条件、
解答问题,评讲。
板书设计:
笔算除法练习课
教学后记:





66


三年级数学组导学案

学科 数学 课 题

用一位数除三位数
参与教师
课时 12
主备教师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方法
1、让学生在理解算理 的基础上,掌握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小于除数
的一位数除三位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培养小学生估算的意思,通过估一估,来确定商的最高位是几。
3、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 学会思考,学会解决问题,养成认真审题的
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爱好数学的情感。
掌握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小于除数的一位数除三位数的计算方法。
掌握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小于除数的一位数除三位数的计算方法。
PPT
自主探究 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个性活动
一、复习引入
1、口算。
2、计算 。(见小黑板)
提问: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81÷9的商为什
么要写在个位上? 54÷6你是怎样算的?
二、合作体验,获取新知
1.谈话: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笔算除法,一
位数除三位数商是两位数的除法。
2.教学例3。
出示教材第22页的例3及挂图,让学生说出让学生说出题目
题目 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想一想该怎样列式。 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想
列式:238÷6 一想该怎样列式。
提问:为什么用除法计算?你能估算一下大约列式:238÷6
要插多少页吗?你是怎样想的?
教师:如果列竖式计算该怎样算呢?先从被除
数的哪一位除起?被除数百位上的数2除以6,商
够一百吗?我们该怎么办?
提问:我们在进行除法运算时,每次除后余下
的数都要和除数比一比,你会发现什么? 3.教师:刚才大家先用估算的方法,估计这些
相片大约要插40页,而现在通过计算得出39页余
4张,这4张也要用一页,所以,插这些相片要39
加1等于40页。
列式:238÷6=39(页)……4(张)








66


三年级数学组导学案
答:这些相片需要插40页。
教师:本题的解答我们必须根据实际生活来进
行回答。
4.小结:除数是一位数的竖式除法,我们应
该怎样算?
(1)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 ,每次用除数先试
被除数的前一位数,如果他比除数小,再试除前两
位数。
(2)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
位上。
(3)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顺口溜:除数是一位,先看前一位,一位不够
看两位,除到哪位商那位,每次除后要比较,余数
要比除数小。
5.想一想,如果一本相册有24页。(本相册
能插下这些相片吗?2本呢?)
让学生分小组讨论,然后汇报讨论结果,最后
由教师进行最后的评判。
三、巩固运用
完成教科书第22页的“做一做”。

小结:除数是一位
数的竖式除法,我们应
该怎样算?
(1)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每次用除数
先试被除数的前一位
数,如果他比除数小,
再试除前两位数 。
(2)除到被除数
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
那一位上。
(3)每求出一位
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
数小。
顺口溜:除数是一
位,先看前一位,一位
不够看两位,除到哪位
商那位,每次除后要比
较,余数要比除数 小。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作业设计:
练习五第1、2、3题。
板书设计:
用一位数除三位数
238÷6=39(页)……4(张)
答:这些相片需要插40页。
教学后记:

66


三年级数学组导学案

学科 数学 课 题

用一位数除的综合练习课
参与教师
课时 13
主备教师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方法
1、进一步掌握一位数除三位数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
2、提高计算的速度和准确率,并把估 算和笔算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学
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进一步掌握一位数除三位数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的速度和
准确率。
进一步掌握一位数除三位数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的速度和
准确率。
PPT 口算卡
练习法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个性活动


1.练习五第4题:学生在书上填写(看谁算的又

对又快)。
1.练习五第4题:
学生在书上填写
2.指名选择其中的题说说口算方法。
(看谁算的又对
3.练习口算(口算卡片)
又快)。
二、指导练习 2.指名选择其中
1.练习五第5题:先判断再改正,并说说笔算方
的题说说口算方
法。
法。
3.练习口算(口
2、练习五第6题:
算卡片)
(1).说清楚题目的意思,完成第一问。

1.练习五第5题:
(2).分组讨论提出问题,并解答。
先判断再改正,
(3).分组汇报讨论结果。
并说说笔算方
3、练习五第7题:
法。
(1).说说题目意思。
2、练习五第6题:
(1).说清楚题目
(2).启发学生用不同方法解答。
的意思,完成第
4、练习五第8题
一问。
(1).说说题目意思。
(2).分组讨论提
出问题,并解答。
(2).完成题目后集体订正。
(3).分组汇报讨
三、提高练习(PPT)
论结果。
1.口算
3、练习五第7题:
300÷2= 560÷8=
(1).说说题目意
一、基本练习

66


三年级数学组导学案
7200÷9= 3200÷4=
210÷7= 96÷3=
2.先判断商是几位数,再列竖式进行计算。
7650÷6= 2874÷3=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


思。
(2).启发学生用
不同方法解答。
4、练习五第8题
(1).说说题目意
思。
作业设计:

见小黑板
板书设计:
用一位数除的综合练习课
教学后记:




66


三年级数学组导学案
学科 数学 课 题

除法的验算练习
参与教师 三年级全体数学教师
课时 14
主备教师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方法
1、使学生熟练的计算除法和用乘法验算除法。
2、提高学生的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3、培养学生爱数学的情感和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
熟练的计算除法和用乘法验算除法
熟练的计算除法和用乘法验算除法
PPT
练习法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口算
300÷6
560÷8
320÷4
810÷9
210÷3
280÷7
500÷7




1、第26页练
习六第4题:
(1).学生读题
审题。
(2).分小组讨
论解题方法。
(3).汇报解题
方法。
2、第26页练
习六第5题:
(1).出示挂
图。
(2).笔算比
赛。
3、第26页练
习六第6题:
(1).出示图



















个性活动
一、基本练习:
1、口算
300÷6 560÷8 320÷4 810÷9
210÷3 280÷7 500÷7
学生口算度说说是怎样想的。
2、第26页练习六第3题:
(1).理解题目意思后学生独立完成。
(2).说说能被2、3、5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
二、指导练习:
1、第26页练习六第4题:
(1).学生读题审题。
(2).分小组讨论解题方法。
(3).汇报解题方法。
2、第26页练习六第5题:
(1).出示挂图。
(2).笔算比赛。
(3).讲评。
3、第26页练习六第6题:ww 1 .coM
(1).出示图表,学生读题审题。

66


三年级数学组导学案
(2).分小组进行估算和计算。
(3).集体讲评。
4、第26页练习六第7题:
(1).学生读题审题。
(2).讨论解题方法。
(3).讲评。
三、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
表,学生读题
审题。
(2).分小组进
行估算和计
算。





(1).学生读题
审题。
(2).讨论解题
方法。




作业设计:
见小黑板
板书设计:
除法的验算练习
教学后记:

66


三年级数学组导学案
学科 数学 课 题
参与教师
除法的验算

课时 15
主备教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熟练地计算用一位 数除的笔算除法,并学会用乘法验
算除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验算习惯。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用一位数除的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和验算方
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3、通过除法验算,初步沟通乘除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验算的良好
习惯。
理解用一位数除的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和验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
计算。
理解用一位数除的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和验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
计算。

讲解法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口算
42÷6
36÷9
567÷7
个性活动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方法
一、复习引入
1、口算
42÷6 36÷9 567÷7 64÷8
6×7 4×9 7×8 8×8
2、18÷6 27÷9 8×8 64÷8
想:( )×6=18 ( )×9=27 6×7
( )×7=63 4×9 7×8
3、说一说下面各题的商是几位数,再进行计算。 8×8
3)246 2)246 4)488 8 )488
二、亲身体验,学习新知 1.教师:我们已学过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口算,学生列式:100
为了使我们能发现计算中的错误 ,就需要我们为除法计÷5=20(本)
算进行验算,这样容易发现自己计算中的错误,并给于提问: 请说出除
及时纠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除法的验算。 数算式各部分
2.教学例题4。
出示教科书第25页的例题4及挂图。
(1)蓝笔记本每本5元,小明有100元钱,可以
买多少本?
学生列式:100÷5=20(本)
提问:请说出除数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如果把商20与除数5乘起来,比较一下除法和乘
法算式,发现什么?

66
的名称。





发现:商 × 除
数 = 被除数


三年级数学组导学案
发现:商 × 除数 = 被除数。
教师:如果我们要检查除法算得对不对,大家就可
以用商和除数相乘的方法来验算。
(2)红色笔记本每本7元。小明有100元,可以
买多少本?还剩下多少元?
学生独立列式:100÷7
提问:为什么这样列式?
100÷7=14(本)……2(元)
提问100、7、14、2各表示什么?
教师:用14和7相乘表示什么? 14本需要98元,
那小明付了多少钱?
3、小结:验算有余数的除法:商×除数+余数=被
除数。
三、巩固练习
完成教科书第25页的做一做。
学生独立列竖式计算后,要求他们要验算,讲评时
要求他们说出验算过程。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作业设计:
练习六第1、2题。













完成教科
书第25页的做
一做。
学生独立列竖
式计算后,要求他们要验算,讲
评时要求他们
说出验算过程。
板书设计:
除法的验算
100÷5=20(本) 100÷7=14(本)……2(元)
商 × 除数 = 被除数。 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教学后记:


66


三年级数学组导学案
学科 数学
主备教师

教学目标

课 题

商中间有零和末尾有零的除法(一)
参与教师
课时 16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方法
1、使学生初步理解“ 0”除以任何不是零的数都得0的道理,学会
计算商中间有零和末尾有0的除法。
2、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
中的简单问题。
初步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零的数都得0的道理,学会计算商中间
有零和末尾有0的除法
初步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零的数都得0的道理,学会计算商中间
有零和末尾有0的除法
PPT
自主探究 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个性活动
一、复习引入 不计
1、口算 算,直接说
2、不计算,直接说出下面各题的商是几位数。 出下面各
2)292 6)358 7)2147 5)605 题的商是
3、出示:14、104、140。提问:0在后面两个数中的几位数。
位置有什么不同,表示的意义是什么? 2)292
二、快乐体验,学习新知
1、出示教科书第28页的主题图。 6)358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叙述四幅图。
教师:四个西瓜,孙悟空打算怎么分?而猪八戒是怎样7)2147
分的?那还剩多少个西瓜?平均分给唐僧、孙悟空和沙僧怎
样分?什么都没有怎样表示? 5)605
如果列算式,该怎样列算式呢?
0÷3等于多少?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汇报:(1)根据刚才分的情况发现0÷3=0
(2)根据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要求0 除以3得几练习:完成
的?就想哪个数和3相乘得0?
因为0×3=0,所以0÷3=0。
2、练习:完成教科书第28页的“做一做”。
总结: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3、出示例题6
(1)要求:李思平均每月用电多少千瓦时,该怎样列
式?
学生列式:309÷3

66
教科书第
28页的“做
一做”。
总结:0除
以任何不
是0的数都
得0。


三年级数学组导学案
问:你想怎样计算,自己试着算一算,看一看计算过程
中发现什么情况?
小结:根据一位数除法笔算方式,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
就要在那一 位上写上商,所以这一道题的0要写在十位上,
这个0不能不写,他起占位作用。
(2)要求万青平均每月用电多少千瓦时。
学生独立列式:420÷3
让学生独立 尝试计算,然后教师提问:你在计算过程中
遇到了什么困难?学生回答后,教师再给于指导。
4、练习。(完成教科书第29页的“做一做”)
学生独立练习后,教师讲评,重点要学生说一说计算的
过程和为什么0要写?
三、分层练习,巩固新知
1、完成教科书第30页的练习七的第1题(学生独立完
成后,教师讲评。)
2、完成教科书第30页的练习七的第2题(分4个小组
开展竞赛)
3、完成教科书第30页的练习七的第3题。
请学生找出每一组题的错误,并说说怎么订正。
4、完成教科书第20页练习七的第四题。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知道了什么?在计算除法
时我们要注意什么?
作业设计:
见小黑板
学生独立
列式:420
÷3
让学生独
立尝试计

板书设计:
商中间有零和末尾有零的除法(一)
309÷3 420÷3


教学后记:

66


三年级数学组导学案
学科 数学
主备教师

教学目标

课 题

商中间有零和末尾有零的除法(二)
参与教师 三年级全体数学教师
课时 17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方法
1、使学生掌握除法计算中,当商不够1时写0占位的计算方法,并能
熟练 地进行商中间有零和末尾有零的除法,解决笔算除法的难点。
2、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
联系。
能熟练地进行商中间有零和末尾有零的除法。
能熟练地进行商中间有零和末尾有零的除法。
PPT
自主探究 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个性活动
一、复习引入 1、不计算,
1、不计算,直接说出下面各题的商是几位数。 直接说出下面
2)292 6)358 9)407 2)420 各题的商是几
2、( )里最大能填几? 位数。
( )×8<67 7×( )<58 ( )×5<48 2)292
3、列竖式计算。 6)358
320÷8 408÷4 960÷6 804÷4 9)407
二、快乐体验,学习新知 2)420
1、出示例题7的第⑴题:星光小学832名学生分4
批去参观天文馆。平均每批有多少人?
①学生自己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然后再列
式。
列式:532÷4
②想一想:商是几位数,并尝试列竖式计算?提问:
除到被除数的十位时,十位上的3去4,商够不够1 呢?
不够1怎么办?
③教师:当求出商的最高位上的数以后,除到被除
数的哪一位不 够商1,就在那一位上写0占位。
此时,教师边说边板书:十位上商0以后,用除数
4乘0得0,把0写在3的下面。
3减0得3,与被除数个位上落的2合在一起就是
32,32除以4商8,8写在个位上。
观察竖式:哪一步可以省略不写?为什么?(板书简
便竖式)
④小结:今天我们学习 商中间有零的除法,当我们
在求出商的最高位上的数以后,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不

66
2、( )里
最大能填几?
( )×8<67
7×( )<58
( )×5<48
3、列竖式计算。
320÷8
408÷4
960÷6
804÷4








三年级数学组导学案
够商1,就对着被除数的那一位上写0占位。
2、练习:完成教科书第31页的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并针对具体的题目提问,为什么商
要写0?
3、出示例题7的第⑵小 题,562名学生分4批去参
观克隆鼠展览。平均每批有多少个,还剩多少人?
①学生独立读题,分析数量关系后列式。
列式:562÷4
②提问:这道题商的最高位是什么?为什么?商是
几位数?让学生试算。
三、巩固练习
今天我们
学习商中间有
零的除法,当我
们在求出商的
最高位上的数
以后,除到被除
数的哪一位不
够商1,就对着
被除数的 那一
位上写0占位。
2、练习:完成
1、练一练:完成教科书第32页的“做一做”。 教科书第31页
学生独立完成,讲评时提问,为什么商末尾写0? 的做一做。
2、教科书第33页第2题。
学生先判断再改正。
四、课堂小结:
一位数除多位数时,如果被除数十位上的数正好除
尽,而个位上的数比除数小,不够商1,要在商的个 位
上写0,被除数个位上的数就是余数。
作业设计:
教科书第33页第1题。

板书设计:
商中间有零和末尾有零的除法(二)
教学后记:

66


三年级数学组导学案
学科 数学 课 题
主备教师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商中间有零和末尾有零的除法练习课
参与教师
课时 18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商中间有零和末尾有零的除法的计算方
法。
2、提高计算的正确率以及熟练程度。
3、培养学生爱数学的情感
进一步掌握商中间有零和末尾有零的除法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的正确
率以及熟练程度。
进一步掌握商中间有零和末尾有零的除法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的正确
率以及熟练程度。
PPT
练习法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口算
6000÷6
3200÷8
545÷9
301÷3
354÷7
280÷4
496÷7

小游戏:谁
的火车跑得快
(教材第33页
练习八第5
题):
(1). 学生
独立列竖式计
66
教学准备
教学方法
个性活动
一、基本练习:
1、口算
6000÷6 3200÷8 545÷9 301÷3
354÷7 280÷4 496÷7
学生口算度说说是怎样想的。
2、小游戏:谁的火车跑得快(教材第33页练习八第
5题):
(1). 学生独立列竖式计算。
(2).评价交流: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二、指导练习:
1、教材第33页练习八第3题。
①.读题、找条件、问题。
②.列式。
③.估算:你是怎样想的?
④.笔算:你是怎样算的?。
2、教材第33页练习八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评价。


三年级数学组导学案
3、教材第34页练习八第8题。
①.看懂题意。
②.进行计算。
③.提出不懂的地方,全班讨论。
三、数学游戏:教材第32页“数学游戏”。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
算。
教材第34
页练习八第8
题。
①.看懂题
意。
②.进行计
算。
③.提出不
懂的地方,全班
讨论
作业设计:
教材第34页练习八第6、7题。

板书设计:
商中间有零和末尾有零的除法练习课
教学后记:


66


三年级数学组导学案
学科 数学 课 题

整理和复习(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参与教师
课时 19
主备教师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方法
1、通过对本单元所学知识回顾整理,使学生形成除数是一位数 除法
的认知结构,掌握口算、估算、笔算的基本方法。
2、通过判断商的位数,估算近似值等 练习,进一步掌握笔算除法的
基本方法,掌握商中间、末尾有零的除法特点。
3、能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灵活选择计算方法,提高计算的正确性、
合理性以及熟练程度。

掌握口算、估算、笔算的基本方法。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掌握口算、估算、笔算的基本方法。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PPT
练习法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个性活动


以四个人为一个小组,用适
当的方式将本单
元学习的内容作
一个概括性的整
理,可以 用文字、
表格或图框等方
式表示出本单元
的知识结构。
















一、分工合作,对本单元内容进行整理
以四个人 为一个小组,用适当的方式将本单元
学习的内容作一个概括性的整理,可以用文字、表
格或图框 等方式表示出本单元的知识结构。
提示整理知识的一般方法:
1、先想一想本单元学了哪些 知识?是按什么顺序
学习这些知识的?再看课本目录,看看教科书是按怎
样的顺序来安排这些内 容的?对比一下,自己想的和
教科书上安排的顺序一致吗?Xk b1. Com
2、再看例题,看看每小节有几个例题,每个例题
是什么内容?
例题之间有哪些练习?你认为哪几个例题是解释
同一个内容的?这些内容你理解了吗?
3、根据目录和例题,概括出本单元的知识,用自
己理解的方式表示出来。
二、师生共同展示、交流自己整理的本单元知识
结构图。
1、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 将自己整理的知识在班
级进行交流,教师寻找整理的较全面、较有逻辑性的
学生作品,展示给全 班同学看,然后大家对展示的作
品给于适当的评价。
2、教师将自己整理的本单元知识结构图 向学生展
示。对着结构图,引导学生系统回忆本单元所学知识:

66


三年级数学组导学案
(1)口算除法、估算
(2)笔算除法:一位数除两、三位数
(3)除法的验算:利用乘法验算除法
(4)竖式中的零:被除数中间、末尾有零的除法,
商中间、末尾有零的除法。
3、教师:对以上学习内容,你有什么疑问?你有
那些成功的体会可以向同伴介绍的?
组织学生质疑、释疑并交流整理知识的体会。
三、亲身实践,解决问题
1、出示讲课书第35页的第1题。
让学生独立分析,用什么方法计算?教师讲评。
2、出示教科书第35页的第2题。
让学生独立分析,然后进行解答,提问:“大约”
表示什么?我们应用什么方法进行计算?全班讲评。
3、出示教科书第35页的第3题。
让学生独立分析,然后进行解答,全班讲评。
4、提问:(1)这3道题的解答有什么共同点?
(2)你是用什么方式来完成这3道题
的计算的?
(3)说一说口算、估算、笔算的过程。
亲身实践,
解决问题
1、出示讲课
书第35页的第1
题。
让学生独立
分析,用什么方
法计算?教师讲
评。
2、出示教科
书第35页的第2
题。
让学生独立
分析,然后进行< br>解答,提问:“大
约”表示什么?
我们应用什么方
法进行计算?全
班讲 评。
3、出示教科
书第35页的第3
四、巩固练习
练习九第1、2、3题: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评价。
题。
作业设计:
练习九第5、6题。
板书设计:
整理和复习
口算除法 :估算除法
笔算除法 除法验算:利用乘法验算除法

教学后记:


66


三年级数学组导学案
学科 数学
主备教师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方法
课 题
参与教师
条形统计图(一)

课时 20
1、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条形统计图的意义,学会看横向的条形统计图。
2、初步学会制作横向的条形统计图。
3、能正确地分析条形统计图,培养学观察、分析和动手操作能力。
初步学会制作横向的条形统计图
初步学会制作横向的条形统计图
PPT
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
老师活动 学生活动


出示:某商店6月3日-10日销售四种矿泉水的统计


表:


品牌 A B C D

统计箱 30 45 25 10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教师:我们怎样表示才能使四种矿泉水的销售情况一
目了然?(画条形统计图)
生动手制作条形统计图。
分析:从统计图上,你看到了什么?
二、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1、(利用复习题)教师:条形统计还可以用这样画。
比较:这两张统计图有什么不同?
教师:上一张数据标在纵轴上,矿泉水的品牌在横轴
上,而下一张数据标在横轴上,矿泉水品牌标在纵轴上,
我们把这样的统计图称为横向统计图,现在请 同学们把
横向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
教师:我们在画纵轴和横轴时,都画上了一个箭号,
表示纵轴和横轴都可向上和向右无限延长。
根据这张条形统计图,你想了解什么?把你想了解的

66
个性活动

生动手
制作条形统
计图。
分析:从统计
图上,你看到
了什么?


比较:这两张
统计图有什
么不同?












三年级数学组导学案
内容在四人小组里交流。
2、小结:大家在画条形统计图时,想采用纵向条形
统计图 还是横向条形统计图,可根据大家的需要自由选
择。
三、巩固运用
教科书第40页练习十的第1题。
(1)让学生独立完成前两个小题,然后教师讲评。
(2)你还能提出那些问题?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制作统计图要
注意什么



小结:大家在
画条形统计
图时,想采用
纵向条形统
计图还是横
向条形统计
图,可根据大
家的需要自
由选择。

教科书第40
页练习十的
第1题。
(1)让学生
独立完成前
两个小题,然
后教师讲评。
(2)你还能
提出那些问
题?
作业设计:
见小黑板
板书设计:
条形统计图(一)
教学后记:Xk b1. Com




66


三年级数学组导学案
学科 数学
主备教师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方法
课 题

条形统计图(二)
参与教师
课时 21
1、学会看起始格与其他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
2、会正确分析各种不同的统计图。
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动手操作能力,进一步体会统计的意义。
会看起始格与其他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
会看起始格与其他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
PPT
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老师非常关心同学的身体健康状况,如体重,身


高等如果老师想要了解三(1)班第一组5位同学的身高

的情况,你有什么办法能让老师一眼就看明白?

姓名 李明 王芳 赵兰 刘玉 李琴

身高厘米 141 138 139 143 142

体重千克 35 33 32 40 36

提问:请你制作一张这一组同学身高的条形统计图,

你想怎样制作,把你们的想法告诉大家(先让学生以4


人为一个小进行讨论)
汇报:如果每一格代表1厘米的话,这张条形统计图


要画得非常大,如果每一格用10厘米和更大单位的话,

不容易体现这五个同学的身高情况,因为他们的身高情

况,因为他们的身高数据都集中在一个段里,只相差几厘

米。

教师:大家提出的问题,老师想个办法帮你们解决。


二、亲身实践,学习新知

1、制作身高统计图:

教师:我们即要使每个同学的身高情况,看得很清楚,

又不至于把图画得太大,教师建议大家0-137 厘米这一

段的长度用一格子表示 。那画的时候,第一格不能画成线
出示示意
段,而应画成波浪线,意思表示我们中间省略许多小 格。
图,第一小组
出示示意图,第一小组学生身高统计图。你能把它补
学生身高统< br>充完整吗?
计图。你能把
学生动手制作,然后教师出示示意图讲评。
它补充完整
2、制作体重统计图:
吗?
教师:你能根据刚才的身高统计图制作一张体重
学生动手制

66
个性活动


三年级数学组导学案
作,然后教师
条形统计图吗?
出示示意图
小组合作完成,评价交流。
讲评
3、看书了解:中国10岁儿童身高、体重的正常值。

提问:根据前两张的统计图 和这张统计表,你得到了
小组合作
哪些信息?有什么合理的建议?
完成,评价交
三、巩固运用
流。
1、完成教科书第40页练习十的第2题(学生独立完

成后教师讲评。)

提问:条形统计图的第一格和其他格有什么不同?

2、完成教科书第41页练习十的第3题。
教师:第一格表示90秒,后面的几个小格你想怎么
标上数据,根据什么?
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讲评。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



作业设计:
完成教科书第41页练习十的第4题

板书设计:
条形统计图(二)
教学后记:


66


三年级数学组导学案
学科 数学
主备教师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方法
课 题
参与教师
平均数 课时 22
1、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2、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PPT
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根据学生讨论结果引入:因为
两组人数不一
样多。不能比两
个小组的总分
数。应该用每 组
平均每人得的
分数比,比较合
理。那么怎样求
每组平均的分
数呢? 这节课,
我们就一起来
研究求“平均
数”。



我们利用矿泉
水瓶子的移多
补少来求平均
数,还可以用先
合后分计算的方式来求平均
数,我们在掌握
基本方法的同
时,还要学会根
据题目中数据
的特点灵活选
择算法,怎样算
一、情境导入
出示两个小组同学的计算考试的成绩。
小组讨论比较:哪一组的计算能力好一些?并说明
理由。
教师根据学生讨论结果引入 :因为两组人数不一样
多。不能比两个小组的总分数。应该用每组平均每人得
的分数比,比较合 理。那么怎样求每组平均的分数呢?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求“平均数”。
二、快乐体验,学习新知
1、出示教科书第42页的例题1的统计图
教师: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统计图的内容。
提问:我们组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矿泉水瓶子?
什么叫“平均”?
教师:怎样才能使4个人收集的矿泉水瓶子个数一
样多?看看哪个同学的方法多?
以4人为 一个小组进行,然后汇报讨论的结果。
教师小结:先合后分。
教师:“ 合”就是求出4个人一共收集了多少个矿
泉水的瓶子?“分”就是把收集总数在平均分成4份,
求每一份是多少?如果我们列算式该怎样列了,请大家
试一试。
小结:我们利用矿泉水瓶子的 移多补少来求平均
数,还可以用先合后分计算的方式来求平均数,我们在
掌握基本方法的同时, 还要学会根据题目中数据的特点
灵活选择算法,怎样算简便就怎样算。
2、练一练:
下面我们再来算一下,这两个小组哪个小组的计算

66
个性活动


三年级数学组导学案
简便就怎样算。

第一组平均每人的分数是:86分

第二组的平均每人得的分数是:87分
完成教科书第
看了这两个分数,你想到了什么 ?第二组的计算能
44页练习十一
力强。
的第1题。
三、巩固延伸
1、完成教科书第44页练习十一的第1题。
(1)请小组长拿出课前统计的本组同学的身高统
计表。
(2)老师要想知道哪个小 组同学的身高高,由于
我们每个组的人数不一样,我们不能比身高总数,那要
能力强?
比什么?
(3)在计算的过程中,小组成员可以分工进行,
算完以后把你们的平均身 高填在表格的最后一栏中。
(4)看到这些组的平均身高,你想说点什么?
2、完成教科书第44页练习十一的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讲评。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设计:
练习十一的第3题。
板书设计:
平均数
教学后记:


66


三年级数学组导学案
学科 数学 课 题
参与教师
平均数的应用

课时 23
主备教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平均数的意义和求平均数的方法。
2、懂得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和作用。
3、培养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灵活的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方法
问题。
掌握平均数的意义和求平均数的方法。
掌握平均数的意义和求平均数的方法。
PPT
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三年级二班
分成三组投
小篮球,第一
组投中28
个,第二组投
中33个,第
三组投中23
个,平均每一
组投中多少
个?












学生动手列
式计算。


一、复习引入
三年级二班分成三组投小篮球,第一组投中28个,第
二组投中33个 ,第三组投中23个,平均每一组投中多少
个?
提问: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
要求平均每一组投中多少个?应该怎样列?
提问:(28+33+23)÷3表示什么?3表示什么?把投
中的总数以3表示什么?
二、快乐体验,学习新知
1、出示教科书第43页的例题2。
提问:从这两张统计表中,大家发现了什么?
在一场篮球比赛中,除了技术因素以外,还有什么因
素也比较重要?
场上哪一个对的 身高占优势,我们能根据个别队员来
作判断吗?我们要看整个对的平均身高。现在就请大家算
一 算,哪一个对的平均身高占优势。
2、学生动手列式计算。
3、教师:从这两个平均数,能反映出这两个队除技术

66
个性活动


三年级数学组导学案
外的 另一个实力,说明平均书可以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
况和区别于不同数据的总体情况,这是我们学习平均 数的
一个重要的作用。
三、巩固练习
科书第45页练习十一的第4题:
(1)完成第1小题。提问:什么叫“月平均销售量”?
要求哪种饼干月平均销售量多?多多少?应该怎样列
式?
(2)完成第2小题让学生自由发表看法。
(3)完成第3小题。你从图中还得到什么信息,告诉
全班同学。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第45页练习
十一的第4
题:
(1)完成第
1小题。提问:
什么叫“月平
均销售量”?
要求哪种饼
干月平均销
售量多?多
多少?应该
怎样列式?
(2)完成第
2小题让学生
自由发表看
法。
(3)完成第
3小题。你从
图中还得到
什么信息,告
诉全班同学。

作业设计:
练习十一的第5题。
板书设计:
平均数的应用
教学后记:



66


三年级数学组导学案
学科 数学
主备教师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方法
课 题

年月日

课时 24
参与教师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并能记住各月的天数。
2、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年、月、日等时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
思维能力。
3、通过学生的小组合作,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与主动探究的意识。
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协助学生记忆各月份的天数。
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协助学生记忆各月份的天数。
挂历 PPT 投影仪
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认识年历
师:请同学
们拿出自己
的年历卡
片,认真观
察: 你可以
从年历卡片
上面了解到
哪些知识?
(1)放开让
学生独自观
察。
(2)4人小
组讨论,互
相交流。
学生活动 个性活动
一、激趣导入
师:今天,老师带来一件东西,请同学们猜一猜
是什么东西?
1、课件出示:
一物生来真稀奇,身穿三百六十五件衣;每天给
它脱一件,脱到年底剩张皮。
2、揭示课题:
教师随手板书:“日”字。“月”字。“年”字。
揭题:今天我们 一起学习年月日的有关知识。年、
月、日和我们已经学过的时、分、秒,都是常用的时间单
位。 时、分、秒是表示时间较短的单位,年、月、日是表
示时间较长的单位。
二、 自主探索,合作学习
1、 认识年历
师: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年历卡片,认真观察:你可
以从年历卡片上面了解到哪些知识?
(1)放开让学生独自观察。
(2)4人小组讨论,互相交流。
(3)汇报观察讨论的结果。
(如:国际儿童节是几月几日?国际劳动节是几月几
日?有纪念意义的日子等)
(4 )你能根据2003年的年历回答问题吗?(教师从
计算机中调取万年历来让学生们逐月观察,提问学生 并指
名回答。)
一年有几个月?
哪几个月是31天?哪几个月是30天?

66


三年级数学组导学案
二月有多少天?一年有多少天?
板书:
31天:一、三、五、七、八、十、十二 大月(7个)
1年 12个月 30天:四、六、九、十一 小月(4个)
28天 29天 二月 特殊月
2、 记忆大、小月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1年有12个月,其中有7个大月,4个小月,1个特殊的二月。那么怎样记
住一年中的大月和小月呢?
( 1)课本上介绍了一种好方法,可以在左拳上数,
怎么数呢?请同学们看书本48页最上面一段话。教师 检查
学习情况,电脑显示:左手拳头图。全班齐数一次。
(2)师:老师再介绍一首儿歌,帮 你记住一年中的
大月。(出示儿歌)教师讲解儿歌,让学生自由记忆儿歌。
(3)游戏练习。 老师任报一个月份,是大月就请男
生起立,是小月就请女生起立,谁站错,站慢就算输了。
三、巩固练习:(课件出示)
四、总结竞猜: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获得了哪些知识?
作业设计:
见小黑板
(3)汇报观
察讨论的结
果。
(如:国际
儿童节是几
月几 日?国
际劳动节是
几月几日?
有纪念意义
的日子等)






板书设计:
年 月 日
1年 12个月
31天:一、三、五、七、八、十、十二 大月(7个)
30天:四、六、九、十一 小月(4个)
28天 29天 二月 特殊月

教学后记:


66


三年级数学组导学案
学科 数学
主备教师

教学目标

课 题

年月日

课时 25
参与教师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方法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 位年、月、日,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平年、
闰年等方面的知识;记住每个月以及平年、闰年各有多 少天。
2、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年、月、日等时间观念,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
判断推理的能力。
3、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知识,并产生积极学习数学的兴趣。
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掌握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发现并掌握闰年的判断方法。
年历卡
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小组合作,根
据问题合作探
究 :一年有几
个月?哪几个
月31天?哪
几个月30
天?二月有多
少天 ?一年有
多少天?





小游戏(判断
大小月)
游戏规则:大
月举右手,小
月举左手。3
月、9月、2
月……


自主计算平
年、闰年全年
一、导入新课(故事导入)
二、学习新课
1、创设情境,感受生活中年月日的应用。(你还知
道哪些有意义的日子?)
2、合作探究,认识大月、小月。
小组合作,根据问题合作探究:一年有几个月?哪
几个月31天?哪几个月30天?二月有多少天?一年有多
少天?
师说明:我们把每个月的天 数是31天的几个月叫
做大月,把每个月的天数是30天的这几个月叫做小月。
看年历卡,完成做一做。
3、探究记忆大月、小月天数的方法。(完成做一做)
4、基础练习。
A:抢答:大月有哪几个月?每个月有多少天?小
月有哪几个月?每 个月有多少天?你出生在哪个月?那
个月是大月还是小月?老师出生在12月,这个月是大月
还 是小月?
B:小游戏(判断大小月)
游戏规则:大月举右手,小月举左手。3月、9月、
2月……
5、观察比较,认识特殊的2月。
A:出示书上2004年和2005年二月的卡片。
B: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它们有什么不同?
C:师说明:2月有28天或者29天。2月是2 8天
的这一年叫做平年,2月是29天的这一年叫做闰年。
6、自主计算平年、闰年全年的天数。

66
个性活动


三年级数学组导学案
A:学生自主计算。B:交流汇报。知道平年365天,
的天数。
A:学生自主计
闰年366天。
算。B:交流汇
7、探索规律,判断平年和闰年。
报。知道平年
师小结:公 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是闰年。“一
365天,闰年
般”说明还有特殊的情况。如果公历年份 是整百数的,必
366天。
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

判断平年和闰年练习:1854年、2006年、3000年。
公历年份是4
的倍数的一般
三、 巩固练习,应用提高。(PPT)
是闰年。“一
四、课堂总结:
般”说明还有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 获?你还有什么不
特殊的情况。
懂的吗?
如果公历年份

是整百数的,

必须是400的

倍数才是闰

年。

判断平年和闰
年练习:1854
年、2006年、
3000年。
作业设计:
见小黑板
板书设计:
年 月 日
31天的几个月叫做大月,天数是30天的这几个月叫做小月
平年365天,闰年366天

教学后记:


66


三年级数学组导学案
学科 数学
主备教师

教学目标

课 题

24时计时法

课时 26
参与教师
1、使学生知道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2、初步理解时间和时刻的意义,学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的热情。
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学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学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PPT 小黑板 钟面
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方法
学生活动



个性活动
一、认识24时记时法
1、出示情景图,引导学生观察,收集信息。
2、组织交流有关的信息,提出问题:21:00是几
时。
3、组织学生猜测。 说说生活中,
4、 说说生活中,你在什么地方还建过这样表示你在什么地方
时间的方法? 还建过这样表
5、 老师动手操作,理解1天内,钟表的时针正示时间的方
好走两圈,一共是 24小时,后学生动手操作,感受一天法?
共有20小时。
6、 老师介绍“24时计时 法”在一天里,钟表上
的时针正好走两圈,共24小时。通常采用从0时到24
时的计时法,叫 做24时计时法。
7、 了解一日24小时的由来。
二、学习24时计时法的表示方法
1、师出示钟面,引导学生观察钟面上有什么?说
说钟面内圈的数表示的是什么?外圈的数表示 的是什
么?
2、学生观察自己的钟面,讨论外圈的数和内圈的
数有什么关系?
3、老师拨时针,让学生说说这个时间怎样表示?
(凌晨1时,中午十二时)
4、师 再拨时针,让学生学习下午1时到晚上12时
用24时计时法的方法(下午1时,下午5时,晚上9时,
晚上12时)说说是怎样想的?
5、小结:用24时计时法表示上午

66



了解一日24
小时的由来



学生观察
自己的钟面,
讨论外圈的数
和内圈的数有
什么关系?
让学生学
习下午1时到
晚上12时用
24时计时法的


三年级数学组导学案
练习:抢答: 方法
普通计时法 上午7时 中午12时 下午4时
下午6时40分
晚上9时12分
24时计时法 19时23时40分
练后想一想: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之间有什同桌互动,一
么联系与区别? 个说一种表示
6、同桌互动,一个说一种表示方法,另一个同学方法,另一个
回答另一种表示方法。 同学回答另一
三、巩固练习 种表示方法。
1、学生独立完成:连一连后交流各自的想法。
2、(1)下面的说法正确吗?(打手势)
① 18时就是下午8时。
② 工人上午8:00上班,下午16:30下班
③ 深夜12时就是24时,也是第二天的0时。
(2)师出示一个钟面,指针指着一个数(8或10)
想一想:现在钟面上所表示的是几时?”(可能早
上8时,也可能晚上8时。)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作业设计:
见小黑板
板书设计:
24时计时法
教学后记:


66


三年级数学组导学案
学科 数学
主备教师

教学目标

课 题

24时计时法

课时 27
参与教师
1、使学生知道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2、初步理解时间和时刻的意义,学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的热情。
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学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学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PPT 钟面
自主探究 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方法
学生活动 个性活动

一、复习
说说用24时计时法怎样表示以下的时间:

上午8时, 11时, 下午3时、 5时,

晚上10时
说说下午2时
二、探究新知
40分和17时
1、 出示情景图,引导观察,收集交流信息。
45分表示什
2、说说下午2时40分和17时4 5分表示什么?在
么?在钟面上
钟面上该怎么表示?(让学生上台拨出时间?)
该怎么表示?
3、说说下午2时40分用24时计时法怎样表示?

4、 师画出线段图,引导学生在图上表示出这两个
引导学生在图
时刻,并讨论坐火车从北京到石家庄 要用多长时间可以在
上表示出这两
线段图中应该怎样表示?
个时刻,并讨
4 、师小结:像上面所说的2时40分、17时45分,
还像上午7时50分上学,11时35分放学都是 指一瞬间
的时刻,一般用“几时”来表示。而从一时刻到另一时刻
所经过的时间,一般用“几小 时”来表示,如工作了8
小时,在校3小时45分。
论坐火车从北
京到石家庄要用多长时间可
以在线段图中
应该怎样表
66


三年级数学组导学案
5、学生小组讨论计算坐火车用了多长时间的方法。 示?
6、组织交流解决问题的办法,说说你喜欢哪种办学生小组讨论
法?为什么?
三、巩固练习
计算坐火车用
了多长时间的
1、 你知道妈妈几时上班,几时下班?你能算算方法
妈妈一天工作多长时间吗? 你知道
2、 你每天几时上学?几时放学?你一天呆在学妈妈几时上
校有多长时间?
(学生交流后独立解决后交流解决问题的办法)
四、小结
班,几时下
班? 你能算算
妈妈一天工作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多长时间吗?
需要帮助的吗?

作业设计:
见PPT

板书设计:
24时计时法
教学后记:


66


三年级数学组导学案
学科 数学
主备教师

教学目标

课 题
参与教师
口算乘法

课时 28
1、通过探索口算方法的过程,学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
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 十)。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正确计算的习惯,能正确、熟练地口算整十、
整百数乘整十数 及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
3、培养学生口算的能力和认真口算的习惯。
学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
不满十)。
学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
不满十)。
PPT
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方法
学生活动 个性活动
一、复习学过的口算方法 1、口算
1、口算下面各题。(PPT) 下面各题。
30×4 50×5 300×7 200×8 30×4
43×2 33×3 23×3 11×7 50×5
2、说一说30×4、300×7、12×4的口算方法。 300×7
二、快乐体验,探索新知
1、教科书第58页例题1的。
(1)运用PPT呈现邮递员送报纸、送信的情景。
(2)用自己的话描述画面的内容,想一想可以提
什么问题。
(3)教师:大家刚才 提了很多问题,那如果邮递
员工作了10天,他要送多少份报纸?如果工作了30天
呢? 出示例题1:邮递员平均每天送300份报纸,工作
了1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工作了30天要送 多少份报
纸?
2、研究口算的方法。
(1)请学生独立思考并列出算式:
300×10 300×30
(2)小组讨论:怎样想出得数?
(3)各组代表向全班汇报本组的各种口算方法。
小结:整百数乘整十数,口算是采用把整百 整十数
前面的数相乘,再看这两个因数一共有几个0,再在所得

66
200×8
43×2
33×3
23×3
11×7
2、说一
说30×4、300
×7、12×4的
口算方法。


请学生
独立思考并
列出算式:
300×10
300×30


三年级数学组导学案
的积后面添上几个0,这一种方法最为简便。
3、出示例题1的后半题 :邮递员平均每天送60封
信,工作了10天,要送多少封信?工作了30天要送多
少封信?
学生独立列式并口算出正确的结果,教师讲评时要
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小结: 整十数乘整十数,口算是采用把整十数0前
面的数相乘,再看这两个因数一共有几个0,再在所得的积后面添上几个0。
4、练一练:完成教科书第58页的做一做(先学独
立口算,然后集体订正)
三、巩固运用
1、教材第69页的练习十四第1题。(让学生独立
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2、游 戏。(完成教科书第60页的练习十四第2题)
贴出香蕉摘下来。最后,比一比哪一组摘的香蕉多。
3、教材第60页的练习十四第3题。(先让学生独
立完成,抽生口答。)
4、教材第60页的练习十四第4题。
(1)让学生独立完成前一个问题。然后教师讲评。
(2)第2个问题要我们求什么?要求这个问题我
们必须知道邮递员一天的工作时间。邮递员每 分钟 行
100米,那2小时大约行多少千米?如何解答这一道题?
四、课堂总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
作业设计:
练习十四第5题。
板书设计:
口算乘法
300×10 =3000
300×30=9000

教学后记:



整十数乘整
十数,口算是
采用把整十
数0前面的数
相乘,再看这
两个 因数一
共有几个0,
再在所得的
积后面添上
几个0。

游 戏。(完成
教科书第60
页的练习十
四第2题)贴
出香蕉摘下
来。最 后,比
一比哪一组
摘的香蕉多。




66


三年级数学组导学案
学科 数学
主备教师

教学目标

课 题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估算
参与教师
课时 29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方法
1、结合具体情景,在积极参与和讨论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进行乘法的估
算,会说明估算的思路。
2、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给学生创设主动探索估算知识的空间,培养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
力。
会进行乘法的估算,会说明估算的思路
会进行乘法的估算,会说明估算的思路
PPT
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你能说出下
列各数的近似
数各是多少
吗?
39、74、
68、99、
17、44

用自己的
话叙 述一下主
体图向我们提
供了有关多媒
体教师里的哪
些信息?









学生活动 个性活动
一、导入新课
1、你能说出下列各数的近似数各是多少吗?
39、74、68、99、17、44
2、下列算式,你能估算各题的结果吗?你是怎么
想的?
28×4 62×7 89×7
12×8 37×3 81×6
二、亲身经历,探索新知
1、出示例题2的主体图。
引导学生观察:用自己的话叙述一下主体图向我
们提供了有关多媒体教师里的哪些信息?
2、教学例题2。
教师:根据画面的内容,口头编一道应用题。
出示例题2:多媒 体教室一共有18排,每排22个
座位,现在有350名同学来听课,能坐得下吗?
(1)教 师:这一道题只要我们判断多媒体教师能
否坐得下350名同学,因此不用大家计算,只要估一估
就可以了,大家想应什么方法估算?以四人为一小组进
行讨论。
(2)汇报:要判断350名学生能否坐得下,必须
估算出多媒体教室大约有多少个座位。
方法一:18≈20 22≈20 20×20=400(个)所
以350名学生能坐下。
方法二:18≈20 22×20=440(个)所以,350名
学生能坐下。

66


三年级数学组导学案
方法三:22≈20 18×20=360(个)所以,350名
学生能坐下。
小 结:大家根据已学在估算知识,想出了三种方
法,通过这一道我们知道估算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是非常大的。
(3)总结出估算的方法:
估算时,先把两位数看成最接近它的整十数,然
后再进行计算。
三、巩固练习,运用新知
1、完成教科书第59页的做一做
让学生看清题意,独立完成。然后教师讲评。
提问:你是怎么估算的。
2、完成教科书第61页练习十四的第7题。
(1)引导学生观,说说你从图中得到什么信息?
(2)独立完成,将估算结果写在课堂本上。然后
教师讲评。
3、完成教科书第61页练习十四的第8题。
(1)理解题意,根据题目画面的内容说说从“ 学
生已经种了93棵树苗”中,你可得到什么信息?
(2)说一说你是怎么估算的?
四、课堂总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设计:
见小黑板


小结:大
家根据已学在
估算知识,想出
了三种方法,通
过这一道我们
知道估算在我
们日常生活中
的作用是非常
大的。
(3)总结
出估算的方法:
估算时,
先把两位数看
成最接近它的
整十数,然后再
进行计算。




板书设计: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估算
方法一:18≈20 22≈20 20×20=400(个)所以350名学生能坐下。
方法二:18≈20 22×20=440(个)所以,350名学生能坐下。
方法三:22≈20 18×20=360(个)所以,350名学生能坐下。
教学后记:


66


三年级数学组导学案
学科 数学 课 题
参与教师
综合练习

课时 30
主备教师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方法
1、通过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估算方法,提高口算速度。
2、通过估算步骤的推导,初步培 养学生的类推能力;能正确进行口
算,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促进思维条理化。
3、结合形式多 样的练习,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积淀数学意识;
人人参与口算,使学生佯称积极动脑、认真口算的 良好学习习惯。
熟练掌握估算方法,提高口算速度及准确度。
熟练掌握估算方法,提高口算速度及准确度。
PPT 小黑板
练习法教案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个性活动

口算练习
1、练习十四第
1、练习十四第6题。
6题。
比一比,那组摘得多?
比一比,那组
摘得多?
2、练习十四第9题:夺红旗小游戏。
2、练习十 四第
以小组为单位,按箭头号所指的方向开始计时。请
9题:夺红旗小
游戏。
优胜组代表说一说你怎样估算的。
以小组为单
位,按箭头号
3、练习十四第12题。独立完成,小组交流。
所指的方向开
二、估算练习
始计时。请优
胜组代表说一
1、练习十四第7题。
说你怎样估算
(1)出示统计表,提出问题。
的。
3、练习十四第
(2)学生独立完成。
12题。独立完
成,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2、练习十四第8题。

估算练习
(1)理解题意。
1、练习十四第
(2)小组合作,收集估算所需要的数据,估算结
7题。
(1)出示统计
果。
表,提出问题。
(2)学生独立
(3)全班交流。
完成。
3、练习十四第11题。
(3)全班交
一、口算练习

66


三年级数学组导学案
(1)指导看图,弄清题意。
(2)独立完成。
(3)组织交流。
三、课堂小结
通过练习,你有哪些收获?








作业设计:
见小黑板
流。
板书设计:
综合练习
教学后记:


66


三年级数学组导学案
学科 数学
主备教师

教学目标

课 题

笔算乘法(不进位)
参与教师
课时 31
1、使学 生在笔算两位数乘一位数和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基础上,
初步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的 计算方法。
2、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3、在实践操作活动中学会思考,学会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学
习习惯。
初步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
进行计算。
初步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
进行计算。
PPT
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方法
学生活动 个性活动
一、复习引入 笔算
1、笔算 826×4= (生独立计算,说说算理)
826×4=
(生独立计
2、口算
算,说说算理)
27×20 82×40 52×60 12×90
口算
18×30 24×50 19×70 53×20
27×20
提问:两位数乘整十数你是怎样口算的。
82×40
二、快乐尝试,探索新知
52×60
1、出示教科书第62页的例题1。
12×90
出示主体图,根据画面内容,口头编一道题例题1:
18×30
妈妈到书店买了一套书,共12本,每本24元妈妈一共
24×50
要付多少钱?(该怎样列式?)
19×70
4×12(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53×20
教师:24乘2,我们已经回算,23乘12我们还没

学过,这是用两位数乘的乘法,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

内容。
汇报:一种 可
提问:谁能把24乘12转化成我们已学过的知识
以把12本书分
成10本和2本< br>呢?以4人为一小组讨论。
汇报:一种可以把12本书分成10本和2本两部分,
两部 分,我们
我们可求出10本书多少钱,再求出2本书多少钱,然后
可求出10本书
多少 钱,再求
把这两部分的钱加起来的就是妈妈要付的钱。
出2本书多少
讲解24乘12竖式
钱,然后把这
刚才的一不我们是先算什么 ?怎样算?教师讲评
两部分的钱加
时用纸把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1”盖住。那计算2乘
起来的就是妈
24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先算2乘4表示8个一,再算
妈要付的钱。

66


三年级数学组导学案
2乘2表示4个十,合起来是48,在48的旁边注明24

×2的积。此时,教师揭去盖在第二个因数十位“1”的


纸,并问:

第二步要再算什么?怎样算?

教师对着竖式说明:十位上的1表示10,所以用

十位的1乘24就是用10乘24,先用10乘4得40,4

要写在十位上,个位写0,再用10去乘2,得20,但这

个2表示2个十,10乘2得到的20应该表示20个十,

20个十就是200,所以这个2必须写在百位上,因此,


要在240的旁边主抿4×10的积。

第三步算的是什么?(说明:在把两个乘积加起来

的时候,个位上是计算8加0,0 只起占位作用,为了简
归纳笔算方
便,这个零可以省略不写,边说边把0擦掉。
法。
请一个同学复述一遍竖式计算的过程。
提问:这个竖式同前面的三个竖式有没有联系?哪
种方法更简便?
2、议一议:怎样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
3、引导小结,归纳笔算方法。
三、巩固运用
完成教科书第63页的做一做。
(1)先看23×12,提问,两个因数分别是多少?
(2)其余的题目独立完成,要求列竖式,最后教
师讲评。
四、课堂总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
作业设计:
练习十五第1题。

板书设计:
笔算乘法(不进位)

教学后记:


66


三年级数学组导学案
学科 数学
主备教师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方法
课 题

不进位笔算乘法练习课 课时 32
参与教师
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
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方法正确地计算。
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的方法,正确地计算。
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的方法,正确地计算。
PPT
练习法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计算:21×
32,要求学生列
竖式计算






完成教科
书第64页练习十
五的第2题。
学生完成
个性活动
一、基本练习
口算下面各题
15×3 19×4 53×8 61×7
14×10 20×42 50×60 80×30
700×20 71×20 56×40 47×30
二、指导练习
1.计算:21×32,要求学生列竖式计算
提问:列竖式时要注意什么?第一步先算什
么?第二步再算什么?第三步再算什么?
提问:42表示什么?竖式中,63表示什么?
2.用竖式计算要注意什么?
3.看谁算的快
完成教科书第64页练习十五的第2题。
学生完成后,教师讲评,重点要让学生说出计
算的过程。
4.教科书第64页的第3题
根据画面内容,把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找出
来,并想 一想要求一共有多少只羽毛球,该怎样列后,教师讲评,

66


三年级数学组导学案
式? 12×14
提问为什么这样列式?
5.完成教科书第64页的第4题。
自己分析画面内容,根据题目的问题,列式解
答。
并提问:你是怎样计算的?
三、课堂总结
通过练习,你进一步学会了什么?


作业设计:
见小黑板
重点要让学生说
出计算的过程。



板书设计:
不进位笔算乘法练习课
教学后记:


66


三年级数学组导学案
学科 数学
主备教师

教学目标

课 题

笔算乘法(进位)
参与教师
课时 33
1、让学生通过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过程,学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
进位的乘法。
2、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
质和应用数学的能力。
3、培养认真细心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乘法
学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乘法
PPT
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方法
学生活动 个性活动
一、复习导入,提出问题
1、口算(PPT)
2、列竖式计算
24×12 78×11 33×21 19×9
提问:前三道题和最后一道题有什么不同?计算时
要注意什么?
3、课件呈现下围棋画面,介绍有关围棋赛的事例(或
战绩)。
放大棋盘,让学生观察棋盘结构。使学生了解到:
围棋的棋盘面由纵横19道线交叉组成。
接着,把棋子放在纵横线的交叉点上,引出问题:
“棋盘上一共有多少个交叉点?”
请学生说一说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从而列出
算式19×19。
二、亲身体验,探讨计算方法
1.各组讨论:怎样计算19×19。
请把想出的计算方法写在纸上。
2.组织交流。
各组展示本组的算法。不容易说清楚的,就写在黑
板上。
3.师生评议。
(1)请学生说一说,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2)教师对学生发表的意见作以肯定或补充 。使学
生了解每一种算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例如:估算的方

66
列竖式计算
24×12
78×11
33×21
19×9

让学生观
察棋盘结构。使
学生了解到:围
棋的 棋盘面由
纵横19道线交
叉组成。
接着,把棋
子放在纵横线
的交叉 点上,引
出问题:“棋盘
上一共有多少
个交叉点?”
请学生说
一说用什么方
法解决这个问
题,从而列出算
式19×19。


三年级数学组导学案
法能很快算出大约有400个交叉点,但它不能满足解决
问题的要求。
(3)重点评议笔算。
用检查竖式每一步计算的方式,再现笔算过程。在
此基础 上,夸赞学生:能用刚学过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用竖式计
知识解决今天的新问题。并且,能正确解决乘的 过程中算第65页“做
的进位问题。你们真棒! 一做”中的4
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道题。
1.尝试练习。
用竖式计算第65页“做一做”中的4道题。(抽4
名同学板演)
2.完成练习十六第1题。(独立计算,集体订正。)。
3.解决问题。 学生独立
请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十六第3题。 完成练习十六
完成后,请学生向全班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第3题。
结果。
4.游戏。
贴出写有算式的南瓜卡片。用语言描述菜园里收南
瓜的情境,请同学们帮助菜农收南瓜。
让学生自由选择卡片,算对的就收获了这个南瓜。
完成后,先检查是不是算对了,再比一比哪组学生
收获的南瓜多。奖励优胜组。
四、课堂总结
1.请学生讨论笔算乘法时要注意什么问题,并交流。
2.教师强调 :用竖式计算时,每次乘得的数的末位
应该和那一位对齐。还要注意记住进位数,正确处理进
位 问题。
作业设计:
练习十六第2、4题。
板书设计:
笔算乘法(进位)
教学后记:


66


三年级数学组导学案
学科 数学 课 题
参与教师
笔算乘法练习课

课时 34
主备教师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方法
通过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笔算乘法的计算方
法,并能 运用所掌握的知识正确地进行计算.
熟练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正确地进行
计算。
熟练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正确地进行
计算。
PPT 小黑板
练习法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完成教科书第
76页练习十六
的第5题。





完成教科书第
67页练习十六
的第7、8题。










个性活动

一、口算
23×30 40×30 60×700 32×40
80×70 90×42 65×100 700×2
60×72 48×20 37×20 87×30
二、计算
完成教科书第76页练习十六的第5题。
让学生用竖式的方法独立完成, 然后教师讲评,讲
讲时要提醒学生哪一位上满几十要想前一位进几。
三、解决问题
完成教科书第67页练习十六的第7、8题。
让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讲评时要学生说出解
题思路和计算的过程。
提醒:第8 题,求的是56套明信片共卖多少钱?
和每套明信片有12张,有没有联系?要让学生分析出每
套12张是一个多余的条件。

66


三年级数学组导学案
四、游戏活动
完成教科书第67页练习第6题。
根据班级具 体情况,可多增加一些题目,有几
道算式的结果要相同,争取让每一位学生都拿到一道
算是二。 算式的结果与蜜蜂身上的数相同的就可认为
蜜蜂停在这朵花上。





作业设计:
见小黑板

完成教科书第
67页练习第6
题。

板书设计:
笔算乘法练习课

教学后记:


66


三年级数学组导学案
学科 数学 课 题

整理和复习 课时 35
主备教师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方法
参与教师
通过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估算、笔算方法进行回顾和整理,进
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提高计 算的熟练程度,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
力。
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提高计算的熟练程度及准确度。
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提高计算的熟练程度及准确度。
PPT
合作学习 练习法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让学生读一读故事内容,再请
学生说一说这
一篇故事主要
告诉我们什么
道理?










学生动手操作:
(1)每行最多
有22个字,但
有许多行的字
数都 比22少,
估算每行大约
20个字左右,
本篇文章共有
13行,所以列
式为20×
13=260,这篇文
章大约用260
个字。
个性活动
一、教学教科书第68页
出示哥伦布竖鸡蛋的故事,让学生读一读
故事内容,再请学 生说一说这一篇故事主要告诉
我们什么道理?
提问:这篇文章大约有多少字?你想用什么办
法解决?(以四人为一小组讨论)
(1 )一个字一个字地数,就能数出这篇文章
一共有多少个字,但如果文章长的话,就不太适用。
(2)先数每行有多少个字,一共有几行,就
可以。
教师:两种方法第二种比较适用,现在我们就
采用第二种方法,算一算文章大约有多少个字?
学生动手操作:
(1)每行最多有22个字,但有许多行的字数
都比22少,估算每 行大约20个字左右,本篇文章
共有13行,所以列式为20×13=260,这篇文章大约
用 260个字。
提问:20×13你是怎样口算的?
(2)每行最多有22个字,一共13行,列式:

66


三年级数学组导学案
提问:20×13
你是怎样口算
的?
提问:两位数乘两位数,列竖式怎样算?
(2)每行最多
二、完成教科书第69页练习十七的第1题。
有22个字,一
共13行,列式:
学生口算后教师讲评。
22×13。
提问:整十整百数乘数十数应该怎样算呢?


三、完成教科书第69页练习十七的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讲评。

提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笔算时还
完成教科书练
习十七的第3、
应注意哪些问题。
4题。
四、解决问题
通过题目的已
知条件和问题,
完成教科书练习十七的第3、4题。
让学生自 己独
列式解
通过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让学生自己独立
立分析,
答,
分析,列式解答,对于学生的列式,要提问:为什
22×13。
么这样列式?
五、课堂小结

作业设计:
见PPT
板书设计:
整理和复习
教学后记:


66


三年级数学组导学案
学科 数学 课 题
参与教师
面积和面积单位

课时 36
主备教师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方法
1、让学生感知理解面积的意义。
2、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并正确建 立1平方
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面积单位概念。
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能力,使学生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并服务于生活。
理解面积的含义,初步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
理解面积的含义,初步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
常用面积单位模型 PPT
操作法 合作学习 自主学习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物体的表
个性活动
一、揭示课题
教师: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一个新的知识--
面积和面积单位。板书:面积和面积单位。
二、实践经历,探究新知
1、面积的含义。
(1)教师:同学们都知道,每个物体 都有它的表面,
黑板有黑板的表面,桌子有桌子表面,课本有课本的表
面,我们的脸面有它的面 。请同学们用手摸一摸。
教师小结:物体的表面是有大有小的。
板书:物体的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2)出示图形:
教师:通过以上比 较我们知道围成的平面图形也有
大小,我们把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也叫做它的面积。
板书: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3)概括面积含义。
学生:讨论、交流、发言。最后归纳面积概念。板书:
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面的大小叫做
它们的面积。



学生:讨
论、交流、发
言。最后归纳
面积概念。板
书:
2、面积单位。 物体的表
(1)出示一组图形(教材71页图),比较它们面积面或封闭图形
的大小。 的大小,就是
(2)教师:我们能用什么办法知道它们面积的大小它们的面积。
呢?(方格纸量)
小组动手操作。汇报交流:哪个面积大?为什么?
教师: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
位来测量。

66


三年级数学组导学案
(3)常用的面积单位。
板书: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这几个面积单
位到底有多大呢?
①平方厘米的认识。
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示意图。然后要求学生:
第一:打个手势。第二:举例说明 第三:估一估
教师: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去量课桌面积。你有什
么看法?怎么想?(不方便 。最好用大一点的面积)。
②平方分米的认识。
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
③平方米的认识。
学生要4个人,4双手合围才能做出一个面积大约是
1平方米的图形。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一个面积积大约是1平方米的正
方形
三、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都学到了哪些知识?请全班学生打手势来
表示大小。
四、巩固加深
课本第74页的“做一做”
作业设计:
练习十八的第1、2题。

教师在黑
板上画出示意
图。然后要求
学生:
第一:打个
手势。第二:
举例说明 第
三:估一估
教师:用1< br>平方厘米的正
方形去量课桌
面积。你有什
么看法?怎么
想?(不方便。
最好用大一点
的面积)。
板书设计:
面积和面积单位
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教学后记:


66


三年级数学组导学案
学科 数学 课 题

面积单位与长度单位的比较
参与教师
课时 37
主备教师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方法
1、进一步理解面积的概念。
2、通过观察、比较明确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区别和联系。
3、学会合作学习、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进一步理解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含义,明确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
区别和联系。
进一步理解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含义,明确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
区别和联系。
常用长度单位,面积单位的模型 PPT
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让学生 明
确:1厘米是一
个长度单位,是
一条线段。它可
以用来表示一
(有 多少厘
米);1平方厘
个性活动
一、复习引入
1、上一节课,我们都学 到了哪些面积单位?它们时
多大?你能用手势来分别表示它们大约有多大吗?
2、我们学过的常用的长度有哪些,它们是多长?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常用的长度单位:厘米、分米、米。
二、分析比较
1、教学例1。
(1)比较1厘米和1平方厘米。
说说它们有什么不同。
1厘米 1平方厘米
出示1厘米和1平方厘米的图形,让学生认真观察,个物体 有多长,
让学生明确:1厘米是一个长度单位,是一条线段。米是一个面积
它可以用来表示一个 物体有多长,(有多少厘米);1平方单位,是边长1
厘米是一个面积单位,是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它 可以厘米的正方形,
用来表示一个物体表面有多大。(有多少平方厘米)
单位?
要测量笔盒的上面有多大,应该用什么为单位?
(2)比较1分米和1平方分米。
学生分组讨论并动手操作。
汇报交流:你是怎样做的?它们有什么不同?

66
它可以用来表
面有多大。(有
多少平方厘米)

学生分组讨
论并动手操作。
说一说:要测量笔盒的一条边有多长,应该用什么为示一个物体表


三年级数学组导学案
(3)比较1米和1平方分米。
学生分组合作交流,再全班汇报。
2、引导小结:
三、巩固运用
1、课本第75页的“做一做”第1、2、3题。
2、数学游戏:教材75页。
3、练习十八的第3、4题。
第3题是面积的甲酸和周长的计算。
四、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问题吗?


作业设计:

见小黑板
学生分组合
作交流,再全班
汇报。

板书设计:
面积单位与长度单位的比较
常用的长度单位: 厘米、 分米、 米。
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教学后记:


66


三年级数学组导学案
学科 数学 课 题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参与教师
课时 38
主备教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长方
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
2、使学生能利用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正确进行长方形、正
方形面积的计算。
3、通过学习,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通过对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
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
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长方形、正方形模型(符号例题要求)等
合作学习 自主学习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方法
学生活动 个性活动
一、复习引入
1、教师提问:
(1)什么叫面积? (1)用手
(2)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大约有多大(用手势比划大约 有多
来表示,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大。
2、教师:你知道2平方厘米有多大吗?你怎么想?
要求学生:(1)用手比划大约有多大。
(2)说出想法。(包含有2个1平方厘米)
那么,6平方厘米有多大?2平方米有多大?你怎么
想?
二、探索发现,获取新知
1、引导探究。
取出一个长方形学具:
(1)请同学估一估,它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厘米?
(2)取出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 纸片。排一排、
(2)说出
想法。(包含有
2个1平方厘
米)
那么,6平
方厘米有多
大?2平方米
有多大?你怎
么想?

数一数:一共有几个小正方形? 请同学估
这个长方形包含有几个1平方厘米?这个长方形的面一估,它的面
积是多少? 积大约是多少
2、揭示课题。 平方厘米?
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索-- 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板书
课题:长方形面积的计算)
3、教学例2。
(1)课件出示:一个长方形,长5厘米,宽3厘米。

66


三年级数学组导学案
你能求出它的面积吗?
(2)公式推导:
教师 :这个长方形的长是5厘米,如果 沿着长摆面
积是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可以摆几个?沿着宽能摆几
个?你们发现了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引导小结:沿着长摆,摆的个数与长
的厘米数相同;沿着宽摆,摆的排数与宽的厘米 数相同。
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板书:长的厘米数×宽的厘米数=长方形面积
其它长方形的面积是不是也可以这样来计算呢?通
过自己的操作你发现了什么?(板书:长方形 的面积=长



学生分组
讨论,引导小
结:沿着长摆,< br>摆的个数与长
的厘米数相
同;沿着宽摆,
摆的排数与宽
的厘米数相×宽)这个长方形的面积用公式计算。 同。这个长方
(3)即时训练:计算长方形的面积:长15厘米,宽形的面积是多
10厘米。 少平方厘米?
4、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
(1)出示边长4厘米的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有什
么特征?这个图形面积是多少?
(2)想一想:怎样来算它的面积?正方形面积公式
可以怎么表示?
引导小结并板书: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
5、指导看书,熟记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
三、巩固运用
1、完成教材78页“做一做”。
2、课本练习十九的第1、2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设计:
练习十九第3题。

板书设计: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
教学后记:


66


三年级数学组导学案
学科 数学 课 题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应用
参与教师
课时 39
主备教师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方法
1、进一步理解面积的意义,能正确使用公式求出长方形、正方形面
积。
2、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进一步明确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和周
长计算的区别。
3、培养解决问题的灵活性。激发学习兴趣。
正确应用公式进行计算
正确应用公式进行计算
PPT
练习法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长方形周长=
正方形周长=
长方形面积=
正方形面积=


出示例3
(1)学生
尝试完成。
(2)交流
方法

练一练:
教材78页“做
个性活动
一、复习引入
1、用红色涂下面图形的面积,用蓝色涂出周长。
2、长方形周长=
正方形周长=
长方形面积=
正方形面积=
3、给第1题的长方形、正方形各边标出长度,让学
生计算面积和周长。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出示例3
(1)学生尝试完成。
(2)交流方法
你从题里发现那些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求这块
玻璃的面积是多少其实就是求什么?
2、练一练:教材78页“做一做”。
(1)摸摸数学课本的面积,请你估计一下它的面积一做”。
是多少?
(2)摸摸数学课本的周长,请你估计一下它的周长

66


三年级数学组导学案
是多少?
(3)请测量并计算它的面积和周长。
3、讨论交流:周长和面积有什么不同?
(1)小组讨论;

讨论交
流:周长和面
积有什么不
(2 )全班交流:意义不同、计量单位不同、计算方同?
法不同。
三、综合练习
1、练习十九第4题。
(1)先估计面积,然后动手测量并计算面积。
(2)全班交流想法。
(3)要求它的周长怎么办?
2、练习十九第5题。
学生先估计,然后测量并求它的周长和面积,全班交
流。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认为计算面积要注意什么?
作业设计:
练习十九第6、7题。

板书设计: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应用
(1)小组
讨论;
(2)全班
交流:意义不
同、计量单位
不同、计算方
法不同。


教学后记:


66


三年级数学组导学案
学科 数学
主备教师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方法
课 题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参与教师
课时 40
1、能正确使用公式求长方形、正方形面积。
2、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进一步明确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和周
长计算的区别。
3、培养解决问题的灵活性。激发学习兴趣。
正确应用公式进行计算
正确应用公式进行计算
PPT
练习法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画一画、
个性活动
一、基本练习
1、说一说: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公式。
2、画一画、画一个长5厘米,宽3厘米的 长方形和画一个长5厘
一个边长是4厘米的正方形。涂一涂、算一算:用不同米,宽3厘米
的颜 色涂出下面每个图形的面积和周长,并算出它们的的长方形和
周长和面积。(单位:厘米) 一个边长是4
3、比一比:通过第2题的计算,周长和面积有什厘米的正方
么不同?
二、指导练习,深化提高
1、教材练习十九第8题。
(1)学生动手剪一剪,然后求面积。
形。涂一涂、
算一算:用不
同的颜色 涂
出下面每个
(2)交流方法:你从题里发现了什么?怎样求剩下图形的面积
部分的面 积?
2、教材练习十九第9题。
和周长,并算
出它们的周
(1)小组议 一议:要求面积先要求什么?怎样求边长和面积。
长?
(2)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评价。
(3)说一说:通过计算,你知道了什么?
3、探索发现:教材练习十九第10题。

66
(单位:厘
米)


三年级数学组导学案
(1)小组合作,画出长方形并填表。
(2)分析比较,发现规律:面 积相等的长方形,长
和宽越接近,周长就越短,当长和宽相等时,周长最短。
4、教材练习十九第11题。
(1)学生按题目要求,自己准备图形剪一剪,观察、
计算。


教材练习
十九第11题。
(1)学生
按题目要求,
(2)比较三种 不同剪法,发现问题:剩下部分的面自己准备图
积相同,周长不等。第一种情况周长与原正方形周长相形 剪一剪,观
等,后两种情况的长都比原正方形长,增加了多少?
三、课堂小结
察、计算。
(2)比较
通过练习,你进一步学会了什么?求周长和面积要注三种不同剪
意什么? 法,发现问
题:
作业设计:
见小黑板
板书设计: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教学后记:


66


三年级数学组导学案
学科 数学 课 题
参与教师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课时 41
主备教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熟悉面积单位的大小,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 问题的能力,逐步养成积极思考的学习习
惯,能准确地进行常用面积单位之间的改写。
3、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会进行常用面积单位之间的改写。
面积单位间进率的推导过程
PPT 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和若干个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
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方法
学生活动

猜一猜:
每相邻两个
面积单位间
的进率是多
少呢?


请同学们
拿出红色的
正方形,它的
边长是1分
米,谁来说 一
说它的面积
是多少?(边
长是1分米的
正方形面积
个性活动
一、猜测引入:
谈话:我们已经学习了面积单位,常用的面积单位有
哪些?
猜一猜:每相邻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呢?
看来各小组讨论,得出意见难以一致,下面 我们就来
动手动脑,探究一下“面积单位间的进率”请同学们把学
具袋拿出来。
二、引导探究,发现新知
(一)推导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请同学们拿 出红色的正方形,它的边长是1分米,
谁来说一说它的面积是多少?(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
积是1×1=1平方分米)。
2、如果这个正方形的面积用平方厘米做单位,是多
少平方厘 米呢?请同学们开动脑筋,发挥四人小组合作的
力量,动手做一做实验。
(1)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2)请各小组汇报实验的结果:
10×10=100(平方厘米)。 是1×1=1平
师:果然方便了不少,你们真聪明,大家同意他们的方分米)。
意见吗?
③老师告诉了我们这个红色正方形边长是1分米,1
分米=10厘米,这个红色正方形面积是10×10=100(平方
厘米)。
师:这种方法真妙! 大家想的方法都很好,有的用
摆,有的用量,还有的直接将分米换算成厘米来计算。同

66


三年级数学组导学案
学们真聪明。但不管用什么方法,这个边长是1分米的正
方形面积如果用平方厘米做单位都是 ……(100平方厘
米)。
师:同一个正方形,我们用平方分米作单位是1平方
分 米,用平方厘米作单位是100平方厘米,那么1平方分
米等于多少平方厘米呢。
板书: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二)知识迁移
1、启发:从上面的实验过程 中,我们知道了1平方
分米=100平方厘分米,那么同学再想一想:边长1米的
正方形,它的 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如果以分米作单位,它











的面积又是多少平方分米?教师出示边长1米的正方形,
并提出两个问题:
(1)边长1米的正方形纸,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如果把它划分成边长是1分米的小正方形,可
以划分多少个?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你们知道了
什么?引导学生讨论,自行解决,进行汇报。
板书: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长度单
(3)那么每相邻的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呢?位:两个长度
(每相邻的两个面积单位间 的进率是100)。 单位间进率
2、区分面积单位与长度单位间的进率,进一步强化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长度单位:两个长度单位间进率是10。
面积单位:两个面积单位间进率是100。
三、全课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设计:
见小黑板
板书设计: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教学后记:
是10。
面积单
位:两个面积
单位间进率
是100。



66


三年级数学组导学案
学科 数学 课 题
参与教师
公顷、平方千米

课时 42
主备教师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使学生感受土地面积单位1公顷、1平方千米的大小。
2、知道1公顷=10000平方米,1平方千米=100公顷。
3、进一步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使学生了解1公顷、1平方千米的大小。
使学生了解1公顷、1平方千米的大小。
PPT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阅读课本
知识,同桌交
流自己的收
获。
汇报强
调:边长100
米的正方形
的面积是1公
顷。
边长1千
米的正方形
面积是1平方
干米。
(2)实际
感受

带领学生
到操场进行
实际测量,






个性活动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方法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出课题(PPT)
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看看体育场的图片,你们有什么
感想?(体育场太大了)
那还能用我们前面学过的面积单位进行测量了?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比平方米更大的面积单位:公
顷和平方千米。(出示课题)
二、感受体验,获取新知
1、通常我们在测量土地面积时,要用到更大的面积
单位,公顷和平方千米。
它们到底有多大呢?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一下。
2、体验
(1)阅读课本知识,同桌交流自己的收获。
汇报强调:边长1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公顷。
边长1千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干米。
(2)实际感受
①带领学生到操场进行实际测量,量出边长是10米
的正方形土地, 用标杆及绳子把这100平方米围起来,
或让学生手拉手,围站在正方形土地的四周看一看。教
师向学生说明,100块这样大的土地就是1公顷。
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0000平方米,就等
于1公顷。
打个比方,我们的教师面积大约是50平方米,那200
个教室的面积就是1公顷。
板书:1公顷=10000平方米
②边长是1千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千米。相当
于100公顷。

66


三年级数学组导学案


就有140个足球场面积是1平方千米。
换算(生
板书:1平方千米=100公顷
独立完成,交
3、了解生活中的相关知识。
流自己的想
四人小组先了解课本中的“生活中的数学”,再互相
法):
说说你在那见过1公顷、1平方千米。
30公顷
=( )
4、换算(生独立完成,交流自己的想法):
30公顷=( )平方米 6平方千米
平方米
6平方千米
=( )平方米
=(
80公顷=( )平方米 5平方千米
)平方米
=( )公顷=( )平方米
也就是说如果一个足球场的面积约7000平方米,那
70000平方米=( )公顷 4000公顷
=( )平方千米
三、巩固运用,加深记忆
练习二十第2、3题。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设计:
练习二十第1、4题。

板书设计:
公顷、平方千米
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千米=100公顷

教学后记:


66


三年级数学组导学案
学科 数学 课 题
参与教师
整理和复习

课时 43
主备教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意义,掌握面积单位 间的进
率,会进行面积单位之间的改写,正确进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计算。
2、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逐步养成积极思考的学习习
惯,能准确地进行常用面积单位之间的改 写。
3、引导学生探索有关面积相关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会进行面积单位之间的改写,正确进行长
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
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会进行面积单位之间的改写,正确进行长
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
PPT
练习法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说一说:
个性活动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方法
一、基本练习
1、说一说:①什么是面积?
②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什么是1平方厘米、1平①什么是面
方分米、1平方米? 积?
更大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什么是1公顷、1平方千②常用的面
米?
③怎样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
积单位有哪
些?什么是1
2、涂 一涂、算一算:用不同的颜色涂出下面每个图平方厘米、1
形的面积和周长,并算出它们的周长和面积。 (单位:厘平方分米、1
米)
15 30 36 30
议一议:周长和面积有什么不同?
3、填一填:
平方米?更
大的面积单
位有哪些?
什么是1公
1米=( )分米 1分米=( )厘米 1顷、1平方千
千米=( )米 米?
5平方米=( ) 平方分米 9平方分米③怎样计算

66


三年级数学组导学案
=( ) 平方厘米 长方形、正方
6平方千米=( ) 平方米 300平方分米=形的周长和
( )平方米
40公顷=( )平方米 8000平方厘米=
( )平方分米
5平方千米=( )公顷=( )平方米
4000公顷=( )平方千米
二、指导练习,深化提高
1、教材练习二十第5题。
(1)学生独立做。
(2)交流方法:你计算中你知道了什么?
2、教材练习二十第8题:学生判断并说明理由。
3、教材练习二十第9题: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
三、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设计:
练习二十第6、7题。

板书设计:
整理和复习
面积?



教材练习二
十第5题。
(1)学生
独立做。
(2)交流
方法:



教学后记:


66


三年级数学组导学案
学科 数学 课 题
参与教师
小数的读法、写法

课时 44
主备教师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方法
1、使学生结合具体内容初步了解小数的含义,。
2、学会读、写简单的(一位、二位)小数。
3、通过练习活动,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
小数的读法、写法,领会0.1以及 0.01的含义
小数的读法、写法,领会0.1以及0.01的含义
物品价格标签、直尺 PPT
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请同学
们随便取出一
本书,找出它
的单价,说一
说是多少钱?



















个性活动
一、复习引入
1、看图写分数。(PPT)
2、填空:
二、引导探究,发现新知
1、揭示课题。
同学们已经学习认识了整数、分数。今天,我们再
一起来学习一种新的数--小数 板书:小数的
初步认识
2、小数的认识。
(1)请同学们随便取出一本书,找出它 的单价,
说一说是多少钱?(我的数学课本价钱是4元6角或4.6
元)
(2)投影出示课本第88页的主体图。
引导观察5.98、0.85、2.60这几个数有什么特点?
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加以说明 :①像5.98、0.85、
2.60以及刚才同学们看到的书本的单价)等,这样的数
叫做小 数。“.”叫做小数点。
②在以元为单位的小数中,不够1元的,要用0占
位。
3、小数的读法。
教师告诉学生:以小数点为界,小数点左边的数部
分按整数来读, 小数点右边的数(是小数部分)按数字
的顺序一个一个地读出数字名,小数点读做“点”。试一
试:下面几个小数怎么读。
1.23 0.92 0.05 2.40 12.04
4、小数的写法。

66


三年级数学组导学案
教学例1。
(1)一位数的写法。
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多少?(每份是1
分米,每份是110米)
课件演示 说明:①每份是1分米也就是110米。1
分米=110米。②110米还可以写成0.1米。③0.1 米
是小数,她表示1米的十分之一。
教师:其中的3份是多少分米?(3分米)是多少
米?写成小数应该怎么写? 4分米、5分米、6分米。。。。
是多少米?(小数)。
(2)二位小数的写法。ww 1 .coM
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多少?(每份是1
厘米,每份是1100米)
教师:用小数怎么表示1100米?(写成0.01米)
0.01与0.1相比较,有什么不同?(0.01有二位
小数,0.1只有一位小数)。 < br>提出问题:像0.1、0.3、0.01、0.05、0.18这些
小数它们的整数部分(小数点 左边的数)为什么都是0?
(因为它们都不够1米,所以整数部分要写“0”来占位)
(3)1米30厘米,写成小数应该是多少米?
由于1米30厘米比1米多。整数部分不能写0,
应该写1,写成1.30米。
三、巩固深化
1、课本第89页的“做一做”。
2、把下面各数量用小数表示。
2米40厘米=( )米 1米8厘米=( )米 7
角7分=( )元 1元7角7分=( )元
作业设计:
练习二十一的第1、2题。
板书设计:
小数的读法、写法





















教学后记:


66


三年级数学组导学案
学科 数学 课 题
参与教师
小数大小的比较

课时 45
主备教师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方法
1、通过具体内容来学会比较一位、两位小数的大小。
2、通过教学活动 ,使学生在学会的同时,养成会写的能力,从而逐
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小数大小比较方法
小数大小比较方法
PPT
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个性活动

一、复习引入
1、读一读下面各数 0.8 0.66 1.3 1.25 1.05
读一读下面
各数 0.8
2、写出下面各数 三点二 零点三五 零点零七
0.66 1.3
六点八七
1.25 1.05
3、用小数表示下列各数量。
1米3分米=( )米 1米3厘米=( )米 1

写出下面各
米12厘米=( )米
50厘米=( )米 1元3角=( )元 2元

三点二
15分=( )元
零点三五
二、亲身经历,探索新知
零点零七
1、引入谈话
同学们都喜欢参加体育活动,现在老师想了解一下
六点八七

你们的体育成绩,请你们汇报一下跳高的成绩(以米为单

位,用小数表示)。

2、教学例2。

幻灯投影例2题目:老师这里有4位同学跳高成绩

纪录表。 单位:米


姓名 小明 小刚 小强 小林

成绩 0.9 1.2 1.15 0.88

(1)读一读,各个同学的跳高成绩。

小明0.9米 小刚1.2米 小强1.15米 小林0.88



(2)教师:请给他们排出名次:

(3)提出问题,让学生放手探索。


教师:你们想一想,可以用什么方法来比较它的大

小?

小组讨论法,然后汇报比较过程、结果。

66


三年级数学组导学案
(4)排列大小。
不管学生用哪一种方法进行比较,其结果都应该要
求学生自己写出排列顺序。
第一名 第二名 第三名 第四名
(1.2米)》(1.15米)》(0.9米)》(0.88米)
三、课堂活动ww 1 .coM
1、课本第90页的“做一做”
首先要使学生弄清一个正方形表示多少,在教师的
启发,引导下,再结合图形与数字,使学生懂得一个正方
形在这里表示1。
2、课本练习二十一的第3、5题。
第3题,让学生借助数轴看图比较大小。类似于“课
堂活动”第2题,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
第5题,是要求学生根据题目给出的成绩进行比较,
得出四位学生的跳远名次和50米跑步的名 次,这里要注
意引导学生懂得,跳远成绩的小数越大,成绩越好,名次
越向前,而跑步成绩的小 数越大,则成绩越差,名次越向
后。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
作业设计:
练习二十一第4题。

排列大小。




1、课本
第90页的“做
一做”

2、课本
练习二十一
的第3、5题。



板书设计:
小数大小的比较
第一名 第二名 第三名 第四名
(1.2米) (1.15米) (0.9米) (0.88米)

教学后记:


66


三年级数学组导学案
学科 数学 课 题
参与教师
小数大小的比较

课时 46
主备教师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了解常见小数的含义,并掌握他们的读法,写法。
2、能结合实例,较熟练地进行一位、二位小数的大小比较。
3、通过练习,加强环境保护教育。
进一步了解常见小数的含义,并掌握他们的读法,写法。
进一步了解常见小数的含义,并掌握他们的读法,写法。
PPT
练习法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个性活动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方法
一、基本练习
1、读出下面各数。
0.2 0.67 0.03 1.28 2.03 3.40 15.56
2、写出下面各小数。(课本第93页的第8题)
3、用小数表示下列各数。
3分米=( )米 4厘米=( )分米 8厘米=
( )米 12厘米-( )米
1米6分米=( )米 2米30厘米=( )米 6
米3厘米=( )米 5分=( )元
2元5角=( )元 4元6分=( )元 20元4角
5分=( )元 3米1分米5厘米=米
二、课堂活动
课本第93页的第7题。(合作完成)
三、小数大小的比较
1、课本第94页的第9题
请学生比较它们的价格,这里没有 要求从大到小还
是从小到大排列,所以,只要学生能按一定的顺序说出
来就可以。

读出下
面各数。
0.2 0.67
0.03 1.28
2.03 3.40




课本第
93页的第7
题。(合作完
成)

课本第
94页的第9题
请学生
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比较它们的价
从学生的回答中,可以使学生初步了解到在小数大格
小的比较中,如果从整数部分可以看出大小,那么就不
必要再看小数部分。
2、课本第94页的第10题。
(1)先让学生比较人均绿地面积,说一说哪个国
家首都人均绿地面积最大,哪个国家首都人均绿地面积
最小?

66


三年级数学组导学案
德国 柏林最大,人均绿地面积是50.0平方米。
中国 北京最小,人均绿地面积是8.18平方米。
(2)按照人均绿地面积,从大到小排列。
(3)说一说,睨视怎么想的?
同样,这一题的大小比较也只要看整数部分就可以
确定,不必再看小数部分。
(4)从这些数据中,你看到了什么?能提出什么
问题?
从数据中看到北京人均绿地 面积与表中其他城市
相差很大,也可以想到我国人均绿地面积与国际水平的
差距,城市规划,城 市建设要注意环境保护,要加强绿











化建设。
3、补充练习。 五位同学身高统计表 请比较他课本第
们的身高。 93页的第6
四、实践活动 题。
课本第93页的第6题。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进一步知道了什么?
作业设计:
见小黑板
板书设计:
小数大小的比较
教学后记:



66


三年级数学组导学案
学科 数学 课 题
参与教师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课时 47
主备教师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方法
1、使学生学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2、通过探究活动,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一位小数的加法、减法计算。进行加法、退位减法。小数点对齐。
一位小数的加法、减法计算。进行加法、退位减法。小数点对齐。
PPT
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个性活动
一、复习引入
1、说一说。
(1)1.28表示 元 角 分, 0.03表示 说一说。
元 角 分。 (1)1.28表
(2)1.25米表示 米 分米 厘米 , 0.30米示 元 角
表示 米 分米 厘米。 分, 0.03
2、算一算。 表示 元
112+16 25+18 138-25 35-12 角 分。
二、经历探究,获取新知 (2)1.25米
1、揭示课题。
教师板书: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2、出示主体图。(用幻灯投影或挂图)
请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获取了哪些信息?
3、教学例3
1个卷笔刀和1枝铅笔,一共多少钱?
(1)卷笔刀多少钱?铅笔多少钱?要计算一共多
少钱?必须用什么方法计算?(加法)
(2)你们认为怎么算?是怎么想的?
放手让学生探究方法,尝试计算。
学生汇报计算结果后,教师引导全体学生一起探究
用小数直接计算的方法。
(3)要点分析。
特征1:小数点对齐。(相当于整数加法的数位对齐)
这里不仅要求二个加数的小数点对齐,而且要强调
和小数点要和加数的小数点对齐。
特征2:计算过程,方法与整数加法相同。
表示 米
分米 厘
米 , 0.30
米表示 米
分米 厘
米。


学生汇
报计算结果
后,教师引导
全体学生一
起探究用小< br>数直接计算
的方法。



66


三年级数学组导学案
4、教学例4。
(1)提出问题:一个卷笔刀比一枝铅笔贵多少钱?
(2)探究计算,引导用小数直接计算。
0.2元=2角 8角-6角=2角结果正确
(3)出示例4
一枝水笔比一枝铅笔贵多少钱?
①要求学生用小数直接计算。
②尝试计算,汇报结果。(展示演示板)
5、课堂小结
三、课堂活动 、课本
1、课本第96页的“做一做” 第96页的
第(1)题是小数加法。学生独立完成。
第(2)题既有小数加法知识,又有小数大小比较
知识。
第(3)题,让学生自己提问题,引导学生提简单
的加、减法计算问题,并进行计算。
2、补充问题。
图中“找你6角”,猜一猜:小红给售货员多少钱,
可能,买了什么商品?
启发:找出购买商品的钱数尾数有4角的。
“做一做”


图中
“找你6
角”,猜一猜:
小红给售货
员多少钱,可
能,买了什么四、课堂小结 商品?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
作业设计:
练习二十二的第1-3下列各题。
板书设计: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教学后记:


66


三年级数学组导学案
学科 数学 课 题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课时 48
主备教师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方法
参与教师

进一步掌握一位小数的加法,减法计算,并能较熟练地进行运算。
进一步掌握一位小数的加法,减法计算,并能较熟练地进行运算
进一步掌握一位小数的加法,减法计算,并能较熟练地进行运算
PPT
练习法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算一算:
12.4+7.6=
学生独
立计算,然后
汇报结果。

让学生
讨论、交流、
然后说出见
解。
个性活动
一、基本练习
1、说一说,这几种体育用品各是几元几角几分。
2、提出问题。
(1)一个篮球和一个排球,一共多少钱?
(2)一个篮球和一个足球,一共多少钱?
(3)一个羽毛球拍比乒乓球拍贵多少钱?
(4)20元钱,能买到什么东西?
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二、指导练习
1、说一说小数加、减法的计算要点。
2、算一算:12.4+7.6=
学生独立计算,然后汇报结果。
提问:“12.4+7.6”结果是多少?你是怎么想的?
从小数含义来说明,去掉小数点后面的0。小数的
大小不变,(不要讲小数的基本性质。)
3、想一想:5-1.3怎么算?你是怎样想的?
让学生讨论、交流、然后说出见解。
三、课堂练习
课本练习二十二的第4、5、6题
第4题是小数加法,先让学生读懂这幅统计图,说
一说题目提供的信息,然后再要求提出问题,并解答。 课本练
值得注意的是要让学生理解,这 里只能提“什么比习二十二的
什么多”或“什么比什么少”的减法计算问题,而不能第4、5、6题
提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如:求“上海和北京居民人均住
房使用面积一共是多少”是没有意义的,教师应该予以
简要说明。
第5题是小数加法问题,先让学生说说从题目中,

66


三年级数学组导学案
你获取了哪些信息?
第6题是小数减法,大小比较问题,第(1)小题
用10岁时的体重减去7岁时的体重,既增加的重量。第
(2)小题应该分别算出7-8岁,8 -9岁。9-10岁体重增
加了多少,然后再进行比较。
四、课内外活动
让学生准备5、0、7、6这及格数字卡片。通过排
列,写出结果。
1、小于1整数部分应该排哪个数字?
2、大于7整数部分应该排哪个数字?
五、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设计:
见小黑板


让学生
准备5、0、7、6这及格数字
卡片。通过排
列,写出结
果。
1、小于
1整数部分应
该排哪个数
字?
2、大于
7整数部分应
该排哪个数
字?
板书设计: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教学后记:


66


三年级数学组导学案
学科 数学 课 题

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方法
参与教师
课时 49
主备教师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方法
1、掌握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方法,理解解决问题的每一步过程
并进行运算。
2、通过合作、交流,养成良好的学习品格。
掌握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方法,理解解决问题的每一步过程并
进行运算。
掌握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方法,理解解决问题的每一步过程并
进行运算。
PPT
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请同学
们认真听、仔细
想,看谁能很快
解决下面的问
题。








请学生
独立观察画面,
收集解决问题
的信息数据,思
考解决问题的
方法。允许遇到
困难的学生与
伙伴交流意见。




学生活动
一、回顾,解决简单问题
教师亲切谈话:请同学们认真听、仔细想,看谁能
很快解决下面的问题。
接着,口述下面的问题。
三(2)班一些学生为布置教室做纸花。每两位小朋
友一小 组,每位小朋友做3朵花,8个小组一共做了多少
朵花?
待学生解决问题后,请两、三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
题的过程和结果。
教师评价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鼓励学生探讨解决新
的问题。
二、自主探索,解决新问题
1、创造情景,引出问题。
展示运动会开幕式上广播操 表演情境,吸引学生
“进场”。接着,定格在表演广播操的一个方阵上(与例
1一致),由小精 灵提出问题(画外音)。
2、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请学生独立观察画面,收集解决问 题的信息数据,
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允许遇到困难的学生与伙伴交流
意见。
3、组织交流。
请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在“说”的
过程中,加深学生 对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的理解,并
获得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三、自主解决问题

66
个性活动


三年级数学组导学案
1、请学生独立解决教科书第99页“做一做”中的

请学生
独立解决教科
书第99页“做
一做”中的问
题。






只要学生说得有道理,答案正确,就给予肯定和鼓

励,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课堂小结

请学生说一说收获和体会。

作业设计:
练习二十三的第1、3、4题。
问题。
注意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
2、.组织交流。
鼓励学生展示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
由于学生观察事物的角度不 同,收集到的数学信息
不同,思考探索的解决方法也就不同。解决“一共有多
少个?”的方法可 能会出现多种。例如,
①5×6×8 ②5×6×(5+3)
③5×6×7+5×6 ④5×6×7+30
⑤30×8 ⑥30×5+30×3
板书设计:
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方法
①5×6×8 ②5×6×(5+3)
③5×6×7+5×6 ④5×6×7+30
⑤30×8 ⑥30×5+30×3

教学后记:


66


三年级数学组导学案
学科 数学
主备教师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方法
课 题 乘法两步计算应用题
参与教师

进-步理解,掌握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方法。

形成熟练的技能技巧
形成熟练的技能技巧
PPT
练习法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一、基本练习
口算。
3×86 710×2 532×4 4×5
63×8 25×6 78×2 310×3
二、专项练习
1、一个工人1小时加工零件5个。按这样计算:
学生活动

口算。
3×86 710
×2 532×
4 4×5
63×8
个性活动

课时 50
(1)一个工人2小时加工零件多少个?8小时呢?(理25×6 78
解加工零件的个数与时间有关系)。 ×2 310×
(2)2个工人l小时可以加工零件多少个?(理解加3
工零件的个数与人数有关系)。
如果是8个工人,那么1小时可以加工零件多少个?
(3)8个工人2小时可以加工零件多少个?(理解加
工零件个数不仅与人数有关系,而且与加工的时 间有关
系)。
5×8×2=80(人)
那么5×8表示什么?(解决了什么问题?)5×8×
2(再乘2)解决了什么问题?
表示8个工人2小时加工多少个零件。
5×2×2的每一步各表示什么?
2、练习二十三第5题。

66







练习二
十三第5题。
(1)学
生独立完成。


三年级数学组导学案
(1)学生独立完成。
(2)全班交流:你是怎样想的?
教师评价,激发学生权极性,增强自信心。
三、课堂练习
1、课本练习二十三的第6、7、8题。
(1)、学生独立解决问。
(2)、交流评价:你是怎样想的?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进一步知道了什么?
(2)全
班交流:你是
怎样想的?

课本练习二十
三的第6、7、
8题。
(1)、学生独
立解决问。
(2)、交流评
价:你是怎样
想的?
作业设计:
见PPT
板书设计:
乘法两步计算应用题
教学后记:


66

大悲咒词-新员工欢迎词


关于高考的句子-小学教师年终总结


2010安徽高考数学-一夜的工作教学设计


甘肃三支一扶-沈阳市实验中学


济南事业单位招聘-导游词大全


上海高考-古代科举制度


篮球赛作文-高考试卷下载


云南人事考试网站-河北中考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