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单元测试卷汇总

别妄想泡我
915次浏览
2020年10月03日 08:53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美国大使馆地址-供电所实习心得

2020年10月3日发(作者:浦通修)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单元测试卷汇总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学目标测试题
学校: 年班 姓名:
第一部分:数学活动(占20分) 时间:40分钟
小组人数:以4人小组为单位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活动,小组评议并打分。
活动一:用七巧板拼出三种对称图形,和小朋友交流。
活动二:画出一个只有两条对称轴的图形。



第二部分:笔试(占80分) 时间:40分钟
一、 填一填。(13分)
1、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
形就叫( )图形,那条直线就是( )。
2、
3、
正方形有( )条对称轴。
这些现象哪些是“平移”现象,哪些是“旋转”现象:
(1)张叔叔在笔直的公路上开车,方向盘的运动是( )现象。
(2)升国旗时,国旗的升降运动是( )现象。
(3)妈妈用拖布擦地,是( )现象。
(4)自行车的车轮转了一圈又一圈是( )现象。
4、移一移,说一说。


(1)向( )平移了( )格。
(2)向( )平移了( )格。
(3)向( )平移了( )格。



二、 请按照给出的对称轴画出第一个图形的对称图形,第二个图形请向上移
动3个格。(4分)


三、 判断。(8分)
1、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对称图形。 ( )
2、从镜子中看到左图的样子是这样的。 ( )

3、101.305只读一个零。 ( )
4、6元5角用小数表示是6.05元。 ( )
四、 计算。(共30分)
1、你能算得又对又快吗?(10分)
4.9 +0.1= 10.8-9.9= 48 + 2.3= 3.2+ 0.2 + 2=
14.5-4.5= 4.8+1.2 = 5.7+0.06= (12 + 3 )×0 =
4 + 6.9 = 0.2 + 2 = 10.0 + 7= 35.7– 5× 7=
5.85-0.5= 2.05-0.2= 16.2-5.9= 15 + 3 × 6 =
4 – 2.6= 34.6 + 5= 5.3 +4.8= 1.8- (2-0.2)=

2、你能用脱式计算吗? (8分)
82+18×5 105-25×4



95÷5+19 1500-125×8
3、用竖式计算,带*的要验算。 (12分)
1.3+7.9= 26.7-7.64=

10-3.7= * 3.8-2.09=


五、 我会解决问题。(25分)

1、

9.8元千克 7.6元千克 2.4元千克 8.2元千克 4.7元
千克
①最贵的是( ),最便宜的是( ) (2分)
②买1千克草莓和1千克番茄,共需要多少钱? (3分)

③买1千克苹果和1千克草莓,30元钱够吗? (5分)


④淘气买了2千克香蕉,还剩下17.50元,你知道他带了多少钱吗?(5分)
⑤笑笑今天 购物共用去30.8元,其中买草莓用去9.80元,买葡萄比买草莓多
用4.5元,余下的钱全部买了 苹果。买葡萄用去多少元?买苹果用去多少元?
(5分)


每6个装

一盒
2、一共有960个杯子,一共能装多少箱? (5分)
每8盒
装一箱



聪明题。
1、下面是镜子中看到的时间,请画出现实的时间。




小学三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测试题
一、想一想,填一填。(21)
1.口算300×16时,可以这样想,( )个百和16相乘,得( )
个百,是( )。
2.求35的18倍,写成乘法算式是( )或( ),计算
结果是( )。
3.360×35的积的末尾有( )个0。
4.在○里填上>、<或=。
14×22○15×21 18×9○9×18 60×13○63×10 12
×13○23×2
11×16○12×14 24×31○43×12 8×700○800×7 42
×16○51×12
5.36×110=( ) 36×( )=39600 3600×11=( )
360×110=( ) ( )×110=39600 3600×110=( )
二、数学小法官。(对的打“√”错的打“×”)(10分)
1.两位数乘两位数所得的积都是三位数。
( )
2.两个乘数里一共有几个
( )
3.两个最小的两位数的乘积是121
0,积里就有几个0。


( )
4.45×25与25×45的结果一样。
( )
5.0乘任何数所得的积都小于0和任何数相加所得的和。
( )
三、对号入座。(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0分)
1.两位数乘两位数,积最小最小可能是( )位数。( )
1
2 ○
2
3 ○
3
4 ○
2.不计算,根据35×84=2940直接写出3500×84的积是( )
1
29400 ○
2
294000 ○
3
2940000 ○
3.有三个数它们相加的和与相乘的积 相等,这个三位数是( )
1
0,1,2 ○
2
1,2,3 ○
3
2,3,4 ○
4.下列算式中与27×30的计算结果不同的是( )
1
270×3 ○
2
9×90 ○
3
270×30 ○
5.在16×8积的后面填( )个0,就是160×800的积。
1
1 ○
2
2 ○
3
3 ○
四、连一连。(找朋友)(12分)
25×14 36×27 50×42 38×21

972 2100 350 798
五、计算我最棒。(32分)
1.直接写出得数。(20分)
17×3= 20×24= 12×5= 6×100= 7×20=
130×6= 7×70= 29×5= 8×70= 20×42=
2.列竖式计算。(12分)
36×43= 19×23= 63×12=




六、生活中的问题我来解决。(15分)
1.实验小学共有28个班,每班人数相等。三年一 班有男生21人,女生11
人,实验小学共有学生多少人?
2.每套衣服56元。
(1)买50套衣服共用多少钱?




(2)买45套衣服,拿3000元钱应找回多少钱?

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测试卷

学校: 班级: 姓名:
一、我会想,我会填。
1、把面积是1米 的正方形,平均切成100个小正方形,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
是( )米。
2、一个长方形长是9m,宽是60dm,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 ),周长是( )。
3、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是常用的( )单位。
4、15公倾=( )平方米 3000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12千米 =( )公倾 8分米 =( )米
5、 比较大小,在( )里填上“>”、“<”、“=”
4公顷( )4900平方米
3平方千米( )3000公顷
60000平方厘米( )6平方米
15平方米( )150平方厘米



6、用两个边长为5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面积为
( ),周长为( )。
7、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一张邮票的面积大约是6( )
教室的占地面积为50( )
一座教学楼高20( ) 运动场的周长是400( )
二、对号入座。
1、一个长方形的长扩大3倍,宽扩大2倍,面积扩大( )倍。
A、5 B、3 C、6
2、边长是( )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公倾。
A、10米 B、1米 C、100米
3、一张边长为12dm的正方形纸板,最多可以剪成边长为4dm的小正方形( )。
A、9 个 B、3 个 C、18 个
4、将右图分成甲、乙两部分,这两部分( )


A、周长与面积都相等 B、周长不等,面积相等 C、周长相等,面
积不相等
5、用3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它的周长是( )分米,面
积是( )平方分米
A、3 B、6 C、8 D、10
三、智慧小法官。
1、周长相等的两个长方形其面积一定相等。 ( )
2、米和平方米是相同的计量单位。( ) 3、我国的国土面
积约是960万平方千米。 ( )
4、一个正方形的面积是36平方米,边长是6米。 ( )
5、边长100米的正文形土地面积 是1公顷,边长是400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积就
是4公顷。 ( )

1 cm

2

的正方形组成,它们的周长和面积各是多少?

四、下面图形是由面积是






面积( ) 面积( ) 面积( )
周长( ) 周长( ) 周长( )


五、我是小画家。
请在下面每格1平方厘米的方格画纸上,画出两个12平方厘米的不同的长方形。







六、生活中的数学。
1、有一块长方形的菜地,长12米,宽是8米,这块玉米地的面积是多 少平方米?
在这块菜地的四周围上篱笆,篱笆长多少米?

2、王老师把一张长1 2分米,宽9分米的彩纸剪成边长是3分米的小正方形,可
以剪成多少个?

3、学 校新建的阅览室地面需要铺地砖,有大、小两种方砖可供选择。选择哪
种方砖便宜?便宜多少钱?

4、宝平路小学开辟一块实验种植基地,长为10米,宽50分米,这块实验种植
基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如果每平方米收获果实12千克,这块小实验种植基地
一共收果实多少千克?

5、某学校的礼堂地面铺上彩砖共需820块,每块彩砖的长为4分米,宽为2分米。
(1)学校礼堂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2)铺这种彩砖,每平方分米的工料费是5分钱,共需多少钱?


三年级数学第五单元《面积》测试
姓名 成绩
一、 判断
1、边长是10厘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平方分米。( )
2、小东的身高是130平方厘米。 ( )


3、1 平方厘米=100 平方分米。
( )
4、一个正方形,边长是4分米,它的周长和面积相等。 ( )
5、在黑板的四周贴上花边,求花边的长,就是求黑板的周长。
( )
二、选择。
1.一个草场是一个边长为100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 )
A、100平方米 B、400米 C、1公顷
2.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20厘米,它的面积是( )
A、400平方厘米 B、25厘米 C、25平方厘米
3.一个长方形长20分米,宽5分米,它的面积是( )
A、100分米 B、60平方米 C、1平方米
4.至少要( )个完全一样的正方形才能拼成一个新正方
形。
A、4 B、10 C、100
三、填空。
1.我们已经学过的面积单位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是
( )、( )、( )、( )、( )。边长1000
米的正方形土地,它的面积是( )。
2.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单位。
课本的封面是240( ) 我国最长的河流长江全长是
6300( )
一间卧室的面积约为22( )
一张报纸的面积约为44( )
亚洲的面积约为4347万( )


一个手榴弹约重700( )
3.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500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9平方米=( )平
方分米 30平方千米=( )公顷 800
公顷=( )平方千米
60000平方米=( )公顷 4千米= ( )

4.填表。








四、计算下图的周长和面积。


宽:15米

边长:15厘米 长:20米



五、解决问题
1. 一块长方形的地,它的长是40m宽是20m。
(1) 这块地有多大?

(2) 如果用栅栏围起来,栅栏有多长?





(3) 种30行果树,每行15棵。一共可以种多少棵?




2.





3.一片树林长30米,宽20米。每1平方米 树林每天大约制
造氧气3千克,这片林每月大约制造氧气多少千克?





4.下图是一座楼房的占地图。求它的面积。
一张方桌的边长是8分米,要配上一块样大的玻璃,这
块玻璃的面积有多大?









附加题:看图计算


宽:
6厘米

长: 面积:
计算:
25×28 38×76 725÷5 636÷7

面积:48平方厘米 周长:20厘米
三年级数学第六单元测试题

一、填一填。
5
1、
6
的分子是( ),分母是( ),读作:( )。
2、分子是4,比分母少5,这个分数是( )。它表示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 )


份,有这样的( )份。
( )
3、把航模兴趣班的56名同学平均分成4组,第3组同学是全班的
( )

311
( )3
4、
8
=1
8
> <
( )5( )
1
5、甲、乙两绳同样长,甲绳用去 后,剩下的( )绳长。
5
6、找规律,填一填。
11
(1) 1, , ,( ),( )。
24
1235
(2) , , , ,( ),( )。
23 58
7李老师买了50本画册,平均分给10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的画册占总数的
( ),没人分到( )本。
8、一条小路铺地砖,已铺好7米,还剩3米。铺好的占这条路的( ),剩下
的占这条路的( );剩下的比铺好的少( )米,占铺好的( )。
二、在○里填上“>”“<”“=”。
81352321333
○ + - ○ 1- ○ ○ -
85599733444
三、判断.
5
1、 读作:五分之八。 ( )
8
2、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分子小的分数小。 ( )
1
3、5个 小于1。 ( )
6
1
4、10个 米就是10米。 ( )
10
四、算一算。

23855163
+ = - = + = - =
6613136677


1139243
- = 1- = + = + =
338171799
11317213
+ = + = - = 1-( + )
5511119944
五、解决问题。
25
1、一张红纸,做红花用去了它的 ,做红旗用去了它的 。
99
(1)一共用去了这张红纸的几分之几?




(2)做红旗占的部分比做红花占的多几分之几?



1
2、工人叔叔立一根10米长的电线杆,要将它的 埋在地下,地面上有几分
5
之几?






31
3、食堂买来 吨大米,买的面粉比大米多 吨,食堂买来大米、面粉共多
1010
少吨?







12
4、一盒粉笔,第一次用去 ,第二次用去剩下的 ,一共用去了几分之几?
23
免费赠送内容:


课题
第十二课时 平面图形面积整理与复习

二次备课
【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第十二册P103红点1
【教材简析】:该板块是把小学数学 中学过的平面图形的集中整理
与复习。意在通过回顾平面图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沟通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回忆整理平面图形的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熟练地应用
公式进行计算。
2.引导学生探索平面图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及知识间的相互联
系,构建知识网络,从而加深 对知识的理解,并从中学会整理知识,领
悟学习方法。
3.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辨 证唯物主义观点及转化思想方
法;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复习计算公式及推导过程,并能熟练地应用公式进
行计算。
【教学难点】:探索计算公式间的内在联系,构建知识网络。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师:这是学校绿化的平面图,图中都出现了那些平面图形。
老师随着学生的口答将六种平面图形贴在黑板上。
师:这块地的大小就是指它的面积。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复习“平面
图形的面积”。


[ 板书课件:平面图形的面积]
师:什么叫做面积呢?
学生回答。
二、自主梳理,引导建构
(一) 回忆公式,夯实基础
师:你们会计算这些平面图形的面积吗?请你们把这些图形的面积
公式写在相应的图形上。
学生在自己的6个平面图形上写公式,同时指名板书公式。
(二)沟通联系,总结方法(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师:请大家回忆一下这些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么得来的?
小组里相互说一说。然后指名分别说一说(想说哪个说哪个)
1.长方形、正方形是用面积单位量出来的(课件演示)
[板书:测量法]
思考:正方形可以用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来计算吗?为什么?
2.想一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是怎么推导得来的?(课件演示)
再让学生说一说拼成的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有什么联系?
(底——长 高——宽)
圆的面积公式是怎么推导出来的?(圆是由曲线围成的,将圆沿着
它的半径等分若干份后,可以拼成一 个近似的长方形。)
问:长方形的长等于( ),宽等于( )。
这两种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过程有什么共同点?这是一种什
么方法呢?[板书:割补法]
3. 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么得来的?(课件演示)
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或梯 形都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拼成的
图形的面积是原来一个图形面积的二倍。
这两种图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有什么共同点?
[板书:拼凑法]

师小结:根据已学图形面积计算公式可以的出新图形面积计算公式
来,这是运用了转化思想解决问题 的方法,在数学中用到的地方很多很
多。例如:分数除法是运用转化思想转化成什么来计算的?
(三)巩固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106页第5题,然后交流一下自己的发现。
(四)构建网络,形成体系
1. 合作拼图
师:在小学阶段,我们首先学的是哪一种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
这样安排有没有一定的道理? 你能结合刚才六种平面图形的面积
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来找找原因吗?
请问同学们分组讨论 这6种图形之间的关系,根据相互间的联系把
它们贴在一张卡纸上,并用箭头表示。比一比哪一组设计的 图能最好地
体现出这六种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
2. 交流小结
展示排列的网络图,并让小组代表说说意图。
三、走进生活,解决问题
1、学生独立完成107页第8题,完成后小组订正。教师巡视指导。
2、张老师最近新买了 房子,准备装修。经测量,卫生间长3.2米,
宽2.4米,高2.8米。他打算在地上铺边长0.4米 的防滑方砖。你能帮
张老师算一算,他至少要买多少这样的方砖呢?
四、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师: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我们要从小学好数学、用好数学


















课题
第十三课时

立体图形体积的整理与复习
二次备课


【教学内容】
青岛版六下p103——104立体图形体积及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的
整理与复习
【教材简析】
本节课是立体图形体积的集中整理和复习。教材中的第三个红点通过
回顾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沟通立体图形之间的联系,第四
个红点借助解决实际问题(制作水 桶),复习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再现梳理旧知, 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进
一步掌握四种立体图形的体积公式及推导过程。
2、让学生独立地经历“问题-想象-选择-计算- 问题解决”的流程
培养学生主动整理知识的意识,注重让学生学会自己复习的方法。
3、促进 认知策略发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
紧密联系,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通过制作鱼缸,复习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体会“立体- 平面-立
体”的知识运用过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再现知识
师:同学们,小鱼要换新家了,你们能帮它选一选吗?
(出示各种鱼缸)
学生自由选择鱼缸
师:看到这个鱼缸,你想到了那些数学知识?
师适时贴出四种立体图形。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对这些立体图形的体积进行整理和复习。(板
书课题)
二、梳理归网,主体内化


1、回顾梳理
师:还记得这些 立体图形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吗?在小组内互相说
一说推导过程,找一找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并把你们 发现的写在下面
的横线上。
课件出示:温馨提示:
(1)交流这四个立体图形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2)观察前三个立体图形的体积公式,你发现了什么?并把你的
发现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3)汇报时可以小组选代表汇报,也可以小组四人一起汇报。
生交流,师巡视
师 :哪个小组愿意带领大家一起汇报推导过程及发现。可以派一名
代表上来交流,也可以发挥集体的力量一 起上来,每人说一种图形。
同学们,咱们还有任务,边听边在脑海中再现这个过程,听完后,
请用手势进行判断。一会儿,咱们评评哪位表述的最清楚?我说明白了
吗?
请学生上台汇报。
针对学生的表述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
师:看得出来。咱们同学的基础知识掌握的真是扎实,评一评,哪
位同学或哪组表述的最清楚?
学生阐述自己的观点。
根据学生的评论进行奖励。
师:我们来看温馨提示二,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生:他们的体积都可以用底面积乘高计算。
师:你的眼睛真亮。这些立体图形本身有什么特点?
生:上下两个底面都是完全一样的面。
师:你也有一双敏锐的眼睛,其实,具有这样特点的图形还有许多,
(课件出示)三棱柱、四、 五,……,根据刚才的发现推测,他们的体


积怎样计算?
师:你们和科学家一 样聪明。所有棱柱体的体积都可以用底面积乘
高计算。今天咱们只是初步了解,进入中学后会具体学习。
2、引导建构
师:请同学们看黑板,立体图形的体积这一部分的知识现在一目了
然了 ,结合刚才的过程,想想,你们以后在复习的时候可以怎么办?
师:结合学生的整理进行梳理。可以先 在头脑中再现相关的知识点,
并将知识点进行进行整理、梳理、归类,就可以将零乱、无序的知识形成一个知识串,以后我们再来回忆的时候就会形成一串知识。
3、综合应用,掌握策略。
1、师:同学们,假如你是生产商,怎样选择下面的材料制作一个
鱼缸?有几种方案?
温馨提示:
(1)仔细观察你手中的图片,选择合适的图片制作鱼缸。
(2)小组内交流解决方案及各自的思考过程。
2、学生小组内进行,教师巡视。
3、小组内汇报:说说你们是怎样制作的?
结合学生的汇报,概括出学生经历的“问题- 想象-选择-计算-问题
解决”的流程。
4、同学们,通过这道题,你体会到解决此类问题的一般方法是什
么?
三、实际应用,整体提高
1.开放题
棱长之和是36厘米
出示右图:
提问:看到这个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自由提问题、自主解决。


师:出示圆柱体鱼缸。将正方体鱼缸注满水,倒入圆柱体中,请你
算出圆柱体内水的高度。如 下图
棱长之和是36厘米
r=2厘米
师:瞧,美丽的小鱼住进了我们制作的鱼 缸里,小鱼在向我们打招
呼呢。“同学们你们好,你们能算出我的体积吗?”出示
r=2厘米 水面上升了2厘米
2.趣味探索:
这是一个饮料瓶的示意图,饮料瓶的容积是1250毫升 ,里面装有
一些饮料。将这个饮料瓶正放时,饮料的高度是20厘米,倒放时空余
部分的高度是 5厘米。瓶里的饮料是多少毫升?如图
四、拓展延伸
谈话: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 师:我也有很大的收获,认识了这么多善于思考、积极探索的好孩
子,同学们,做个有心人,你会收 获更大。
















课题 第十四课时 图形与位置整理和复习
二次备课
【教学内容】:
青岛版六下p110红点2及p110—111“应用与反思”1—3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回顾整理旧知,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进一步掌
握各种描述或确定物体位置 的方法,体会用不同的方法确定位置的特点
和作用;能综合地运用比例尺的知识确定物体之间的图上距离 或实际距
离。
2.训练并培养学生的方向感和空间观念,培养学生主动整理知识的
意 识,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利用数学自身 的魅力发展学生对数
学积极的情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教学重难点】:能准确用数对、方向和距离描述平面图中物体的
位置。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答题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再现知识
1.谈话:
同学们,你们喜欢野外探险活动吗?是呀,参 加这样的活动不仅可
以锻炼体力,还可以开发智力,增长见识呢。最近,光明小学六年级的
同学 就组织了这样的一次活动。
(出示幻灯片1)
瞧,这是他们活动范围的地形图。仔细观 察,结合图中呈现的数学
信息,你都想到了我们学过的哪些数学知识?


2.组织学生在小组内和同学互相交流补充。
3.全班反馈交流。
二、梳理归网,主体内化
1.回顾梳理。
(1)学生可能出现以下说法:某某地点在某某地点的什么方向。
(2)谈话:你想到了运用 “东、西、南、北”等方位词来描述物
体的位置。在这幅地形图上,除了可以用“东、南、西、北”等方 位词
来描述这些地点的位置外,你还学过用什么方法来描述他们之间的位置
关系?
学生可能出现运用上下左右等方位词描述位置。
(3)谈话:
同学们在活动过程中 意外发生了,当他们走进大鸣山时迷失了方
向。要想在天黑之前安全准确返回大本营,该怎么办呢?利用 地形图中
各地点之间的位置关系,你还能想到什么方法能更准确的确定大本营的
位置呢?
集体交流。
生可能谈到有关利用方向、角度、距离来确定位置 。
谈话:大家能利 用图中提供的信息来想办法,真好。光明小学的同
学们也和你一样聪明,他们结合图中各地点的位置关系 绘制了这样一幅
平面图。
(出示幻灯片2)
有了这样的平面图,要想准确确定大本 应的位置就该怎么办了?引
导学生回顾有关比例尺以及根据图上距离和比例尺求实际距离的内容。 (4)谈话:在平面图中,除了可以利用方向和距离来确定位置外,
我们还学过用什么方法确定位置 ?
学生谈到用数对来确定位置。师相机引导:对,用数对也是确定位
置的好办法。光明小学的 同学们也想到了这一种办法。


(出示幻灯片3)
仔细观察,想一想大本营的位置用数对表示应该是多少?说说你的
想法好吗?
某一地点的数对是(4,1),这是哪里?宝塔的数对是多少?
再仔细观察这幅平面图,说说 同学们要想从大鸣山返回大本营可能
经过哪些地方?猜猜他们怎么走的?
2.引导建构。
(1)谈话:刚才我们运用学过的知识帮光明小学的同学解决了难
题。大家在 解决问题时,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善于换一种思路去
思考,所以想到了不同的方法。这些方法都是 咱们在小学阶段学过的确
定位置的方法。这些方法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吗?确定位置时我们还
用到了哪些知识呢?
小组内讨论交流。
(2)集体交流。师相机完成板书。
(3 )谈话:大家说得对,这些确定位置的方法不但可以描述或确
定平面图中物体的位置,还可以用来描述现 实生活中物体的位置。你能
选择合适的方法描述一下咱们学校或者教室里、你身边某一物体的位置
吗?
三、综合应用,整体提高
1.李东逛公园:(出示幻灯片4) 结合平面图回答问题:
(1) 用数对表示出民族风情园和游乐城的位置。
(2) 李东现在的位置是(6,7),你知道他在哪儿吗?
(3) 动物园在民族风情园的 什么方向;公园大
门在游乐城的 什么方向。
(4) 李东从大门开始参观,他可以怎么走?
2、小强来到美丽的泉城济南。看,他给我们带来了什么问题?(出
示幻灯片5)

< p>
3、谈话:外出旅游、野外探险需要确定位置,大海中航行的船只、
天空中飞行的飞机更需 要确定位置。下图是某一机场的雷达屏幕。如果
每相邻的两个圆圈之间的距离是10千米,以机场为观测 点,你能根据
图中提供的信息准确描述飞机A的位置吗?
(2)请根据下面的描述在屏幕上找到飞机B、C的相应位置。
飞机B在北偏东60°方向60千米处。
飞机C在南偏西30°方向50千米处。
四、拓展延伸
课题
第十五课时 统计与可能性(第一课时)

二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12
—113页。
教材简析:
该领域将小学阶段学习的统计与可能性的知识进行系统回顾
与整理 。复习的主要内容有统计表、统计图(条形、折线、扇形)和
可能性的有关知识。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第一、二学段所学的统计与可能性的知识,经历数据
的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 感受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发展统
计观念。
2、在对知识回顾与整理的过程中,掌握整理 知识的方法,并使所
学知识系统化、网络化,形成完整的认知结构。
3、能综合运用统计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能够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有效表示数据。
教学难点:发展统计意识和统计观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 在小学阶段,我们学了有关统计与可能性的知识。先来
想一想我们学习了有关统计的哪些知识?你能把我 们学过的统计图的
特点整理一下吗?
二、分类整理,发现规律
1、自主整理,小组交流
请同学们先独立整理,然后再把自己整理的成果和小组的同学交
流一下。
2、全班交流,发现规律
提问:条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


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
扇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
在学生的回答中完成统计表。
种类
特点
条形统计图


提问:什么情况下要选择条形统计图?什么情况下要选择折线统计
图?什么情况下要 选择扇形统计图?
3、整理可能性的知识
谈话:除了刚才整理的统计图和统计表,我们还学 过很多关于可
能性的知识,你能自己整理一下有关可能性的知识吗?
全班交流。
在学生回顾的基础上,整理成下图:
三、讨论交流,应用提高
1、完成自主练习1
谈话:今天我们进行一项近视原因的调查。你认为影响近视的因
素有哪些?
下面我们就调查一下我们班同学平均每天看电视时间的情况。
先在小组内完成统计表,再填写在班级的统计表中。
学生搜集数据并整理填写。
提问:观察统计表,如果要描述看电视所用时间的情况,选用哪
种统计图比较合适?为什么?
请将统计图补充完整。
观察、分析统计图,你能说明一下近视是否与看电视有关吗?
做完这个统计表,你想对班里的同学说点什么?
想一想,近视除了跟看电视有关,还与哪些因 素有关?课下调查班
里患近视的同学,完成统计表。
折线统计图

扇形统计图


小结:回想一下,在进行一项统计活动时,一般要经过哪几个主
要步骤?
(板书:确定主题,设计调查表——搜集数据——整理数据—
—描述、分析数据——作出决策)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统计有助于我们处理繁杂无序的数据,发现事 物隐含的规律,预
测事物的发展趋势,所以生活中处处有统计,用统计。希望同学们能
把学到的 知识用到我们生活中来,做个有心之人,用数学的眼光来看
生活,真正学以致用。
谈话: 这 节课,咱们一起整理复习了小学阶段学过的确定位置的
方法,大家都能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 际问题。其实,确定
位置还有很多方法,很多学问呢。生活中,你还知道在哪些领域内的什
么样 的确定位置的方法?给大家介绍介绍好吗?

















课题
第十六课时 统计与可能性(第二课时)

二次备课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12—
114页。
教材简析:
该领域将小学阶段学习的统计与可能性的知识进行系统回顾与
整理 。复习的主要内容有统计表、统计图(条形、折线、扇形)和可能
性的有关知识。
教学目标:
1、经历数据的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感受统计在现实生活中
的作用,发展统计观念。
2、能综合运用统计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能够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有效表示数据。
教学难点:发展统计意识和统计观念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上节课 我们复习整理了“统计与可能性”的相关知识,这节课我们
要继续运用这部分知识,来解决更多生活中的 实际问题。
二、应用与反思。
1、近视原因调查
上节课我们进行了一项近视原因 的小调查,谁能回想一下我们都经
历了哪些过程?(确定主题,设计调查表——搜集数据——整理数据—


—描述、分析数据——作出决策)
是的,最后通过分析数据,我们 知道了近视确实与看电视有关,那
除了看电视,近视还与哪些因素有关?哪个小组想把你们的研究成果跟
班里的同学一起分享?
展示学生完成的统计表
通过完成这个统计表,你又知道了什么?
你想对同学们说点什么?今后我们应该怎样保护我们的视力?
小结:通过统计我们知道了导致 我们近视的原因,今后一定要避免
这些地方,保护好我们的眼睛。
三、讨论交流,体验区别
1、区别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生活中我们还经常用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来描述一组数据的 特征,
你能举例说明生活中应用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例子吗?
学生举例。
这三种数各有什么意义?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应如何选择合适的统计量?
2、完成自主练习2
练习时先让学生自主分析,然后再对3个同学的分析作出判断并说
明理由。
小结:在解决具体问题时,要根据数据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统计量。
四、应用提高
1、完成自主练习3
引导学生分析,降水概率指的是什么?引导学生利用经验根据降水
概率判断出下雨的可能性大小。
2、完成自主练习4
练习时可让学生独立判断,然后通过 互相沟通明白:由于乙产品的
返修率低,因此应该选择乙产品。


3 、在一个袋子里放10个球,任意摸出一个球是一定是红球。袋子
里应该怎样放球?
如果摸出一个球可能是红球,也可能是黄球。袋子里应该怎样放
球?
4、在口袋里放 进红、蓝两种铅笔共8支。任意摸1支,摸到红铅
笔算甲赢,摸到蓝铅笔算乙赢。你认为口袋中的铅笔应 该怎样放游戏才
算公平?
课题
第十七课时

策略与方法(一)


【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115页。
【教材简析】: 转化是小学数学学习的重要方法,本部分通过回顾计算和一些公式
推导,使学生再次体会转化是解决 问题时经常采用的方法,能把较复杂
的问题变成较简单的问题,把新颖的问题变成已经解决的问题。转化 的
手段和具体方法是多样而灵活的,既与实际问题的内容和特点有关,也
与学生的认知结构有关 ,掌握转化策略不仅有利于问题的解决,更有益
于思维的发展。学生具有初步的转化意识和能力,对以后 的学习与解决
问题将会产生十分积极的作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 运用转化的策略分析问题,灵活确定解决问题
的思路,并能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具体的转化方法,从而有 效地解决问
题。
2、 使学生通过回顾曾经运用转化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从策略的
角度进一步体会知识之间的联系,感受转化策略的应用价值。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运用转化策略解决 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
题的策略意识,主动克服在解决问题中遇到的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 感受“转化”策略的价值,会用“转化”的策
略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会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故事启迪,引入转化的策略:
1、学生听故事:
同学们听说过曹冲称象的故事吗?曹冲称象的故事,发生在一千七
百多年前的三国时候。
有一年,孙权送给曹操一头象。曹操兴致勃勃,很想知道它有多重,
但是没有能称它的大秤 。他询问了一些博学的人,也都想不出好办法。


一天,他的小儿子曹冲 对父亲说:“我想了一个办法,不知行不行。
货船货物越多,吃水越深;不论装什么物体,只要重量相等 ,船的吃水
深浅也一定相同。根据这个道理,先把大象牵到大船上,在吃水线那里
画下个记号; 然后把象牵上岸,再往船上装石头,使船下沉到原记号处
为止,然后称一下装上船的石头重量,就是大象 的重量。”曹操听了大
喜,连声称赞说:“冲儿的办法妙,真是妙极了!”
2、听了这个故事,你受到了哪些启发呢?
学生自由交流感受,教师适时小结:曹冲能将复杂 的事情与简单的
事情相转化,从而巧妙的解决了问题。转化也是一种重要的解决问题的
策略。今 天这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用转化的策略来解决数学问题。
二、回顾实例,感受转化的价值 :
1、出示 1、2×1、5 = 1、25÷0、
5 =
2、出
示 + = ÷ =
(1) 学生独立计算,汇报算法。若学生不能说出算理的转化过程,
师再出示1.25×7.8=? ÷=,让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再次体会转化
的重要性。
教师摘要记录:
(一)数与代数
①小数乘法:(小数乘法→整数乘法)
②分数加法:(异分母分数加法→同分母分数加法)
③分数除法:(分数除法→分数乘法)
(2) 仔细观察,你有什么发现?(计算时经常用到转化的方法。)
师:在我们的日常生 活和学习中,经常用到转化的策略,请同学们
想一想,学习哪些知识时我们还用到了转化的方法? 1、下面我们就分组讨论解决这个问题,咱们来比一比,看哪个小


组发现的最多,小 组长负责记录。并将自己思考的内容在组内交流,验
证自己的想法正确与否,同时从别人的发言中丰富自 己的认识。
2、学生汇报交流,师生共同评价。教师有针对性地记录:
(二)空间与图形
(1) 平面图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
边形、梯形→平行四边形、 圆→长方形、圆柱侧面积→长方形)
(2) 立体图形:(圆柱体→长方体)
师:其 实象这样运用转化的策略来解决问题的情况还有很多,转化”
的策略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很常见,我们 在以后的学习、生活、工作
中应积极使用“转化”策略解决实际问题。下面请同学们想一想:这些
运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有什么共同点?(把新知识转化成熟悉
的或者已经解决过的旧知识,使 问题更加容易解决。)
三、练习巩固,运用转化的策略:
1、周长计算中的转化。
(1)求下图的周长。
师:谁来指一指表示这个图形的周长包括哪些线段的长度?(学生
指)
右上 方那些线段的长度并不知道,怎么办呢?(把横向的线
段移到最上边,纵向的线段移到最右边,就能知道 他们的长度的和)
师:图形转化时什么没有变?(周长没有变)
所以这种图形转化属于“等周转化”。
(2)生计算,全班交流。
2、面积计算中的转化。
用分数表示图中的涂色部分,再求涂色部分的面积。
师:刚才大家用了什么策略?(转化)
3、式的转化。
师:我们以前所学习的简便计算,实际上都是对一些算式进行转化、


出示: (1)1.25÷18 (2)16-2.54-7.46
(3)9÷0.25 (4)(5l×11×l9)÷(57×77
×17)
小结:对一些算式进行转化,可以起到简便计算的效果。
四、拓展练习,提升转化的技能
1.求阴影部分的面积。(引导学生通过旋转将阴影部分转化成圆的
四分之一)
五、全课总结,形成转化的意识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十八课时 策略与方法(二)数形结合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116——
117页。
【教学目标】:
在回顾整理的过程中,加深对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认识,使学生充
分 感受数形结合在小学数学学习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通过一些数形结合的实例,使学生 体会数形结合思想的优越性,并
能帮助学生建立思路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在我们的数学学习中,除了研究各种数以外,还经常
要用到各种各样的图形。利用图形来研究问题,会使问题变得更加简单
明了。请同学们回忆所学的知识, 你能举一些这样的例子吗?
学生思考后举例。
二、自主探究。
1、教 师出示某电脑公司2008年各种电脑销售情况的具
体数据及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和某电脑公司20 04-2008最畅销的两
种电脑销量折线统计图。
师:仔细观察这些数据和统计图,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看法。
师引导学生总结:图形描述数据更加直观、有效。条形统计图能清
楚看出数量的多少,扇形统计图能清 楚看出个部分同总数之间的关系,


折线统计图能清楚看出数量增长情况。 < br>2、师:图形不仅在描述数据方面有优越性,在其他方面同样能体
现出优势。你还能举例说明数形 结合在其他方面的应用吗?(生独立思
考)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自己的想法。交流过程中,要 注意
倾听他人的想法。
集体交流。
教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发现:画图可 以帮助我们理解计
算方法、图形可以更加形象的反映成正比例关系的两种量的变化情况、
在平面 内确定物体的位置也利用了数形结合。
3、小结
师: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发现实际上许多 问题的解决都利用了数
形结合,你能谈一谈自己的体会吗?
三、 拓展延伸。
师: 同学们,我们在解决问题中常常用到的线段图,也是数形结合
思想的一个重要应用。例如前面学过的相遇 问题、百分数应用题等等。
下面我们就做两个题目,体会画线段图解决问题的优越性。
1、育 才小学2000年有60台计算机,2006年以达到150台。2006
年比2000年增加了百分之 几?
2、有两根蜡烛,一根长8厘米,另一根长6厘米。把两根都燃掉
同样长的一部分后,短 的一根剩下的长度是长的一根剩下的35。每段
燃掉多少厘米?
(学生独立解答,体会用线段图解决问题的优越性。)
集体交流,引导学生陈述自己的解题思路。
四、归纳梳理。
师:这节课我们主要研究了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你能

谈自己的收获吗?


学生谈自己收获,提出尚存疑惑的问题。

课题
第十九课时

策略与方法(三)










二次备课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17-118页,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教学目标】
1、经历对知识回顾和整理的过程,使所学知识系统化、网络化。
2、通过回顾整理,了解研究数学问题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3、体会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来选择合适的策略与方法,感受数学
的应用价值。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复习
出示一个不规则的鱼缸。
组织学生思考:
你能求出这只鱼缸里大约放了多少升水吗?
学生回答后指出:
同学们想出的很多办法,但无论采用什么方法,我们都要运用
一些基本的立体图形体积的计算方 法。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复习“立
体图形的体积”。
板书课题:
立体图形的体积(复习)。
二、梳理公式,归纳步骤和方法
1.回忆体积计算公式
(1)看到课题,你想到了哪些基本的立体图形?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圆锥体。)
(2)什么叫做物体的体积?
你会用字母表示这些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公式吗?
(学生回答后,教师在相应的图形旁边板书体积公式。)
2. 回顾整理长方体体积研究的步骤和方法。
(1)小组讨论研究长方体体积的步骤和方法。
教师:这些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呢?


在小学 阶段,我们首先学习的是长方体的体积计算,我们先来归
纳一下研究长方体体积的步骤和方法。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交流,教师巡视帮助。)
(2)全班集体交流。
教师:在研究长方体的体积时,我们是从解决“求饮料箱的体积”
这个现实问题入手,
(课件出示第一步:饮料箱图片,问题:怎样求饮料箱的体积?)
教师:饮料箱是什么形状?
(学生回答的同时教师用课件演示第二步:把长方体的轮廓从饮料
箱中剥离出来。使学生明白求 饮料箱的体积也就是求长方体的体积,从
而把现实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
教师:接下来怎样研究?在学体积之前我们已经有哪些知识经验?
(学生回答出各种体积单位。)
长方体体积的大小和体积单位之间有什么联系?
(课件出示第三步:联想已有生活经验,体积的大小也就是含有体
积单位的个数。)
教师:用什么方法能够知道长方体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
(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出示第四步: 寻找方法,切一切、摆一摆、
数一数、算一算。并用课件演示整个切、摆的过程。)
教师:下一步该做什么了?
(出示第五步:归纳结论,总结体积公式V=abh)
教师:有了体积公式,我们就可以运用它来解决求饮料箱体积的问
题。(出示第六步:解决问题、解释应 用)
教师:在运用公式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也不是一帆风顺的,经
常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如果自己解决不了,我们就记下来一块儿解决。
(出示第七步:产生新问题)
小结:我们研究长方体体积公式分哪几步?


能不能自己说说,也可以说给同位听听。
3.正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的体积 公式研究的步骤和方法也与长方
体有相信似之处?你能说说吗?
(教师组织学生在小组中每人选1种形体,说一说研究过程。教师
巡视帮助。)
全班集体交流。
(学生选择形体口述的时候,教师重点关注学生思路是否清晰,语
言 是否简练,并让学生重点说说哪些地方运用了转化的方法。)
三、总结
谈话:今天我们一起总结了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和方法,谁来说说
有哪些收获?
(学生谈学习收获)
这个方法也可以适用于解决生活中的其他问题,希望你们把今天学
习的方法灵活地运用到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





对偶的诗句-母亲祭文


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南京金陵中学


白杨礼赞写作背景-仓库保管员工作总结


金山学院教务管理系统-北京首师大附中


全国卫生人才网-优秀员工推荐信


描写雨的段落-课外活动计划


火龙果的营养成分-督导工作总结


牧羊女和扫烟囱的人-汪国真经典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