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学设计

萌到你眼炸
774次浏览
2020年10月03日 16:45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武夷学院地址-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

2020年10月3日发(作者:包宽)


一、全册教学分析
(一) 名称、版本:
义务教育课程新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四年级下册
青岛出版社
(二)全册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的教学 内容包括“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
与概率”、和“实践与综合应用”这四个方面。
“数与代数”领域的教学内容包括:用字母表示数 乘法运算律、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 加法和减法这四个单元;“空间与图形”
领域的教学内容又包括:角与三角形的认识、观察物体这两个单 元;
“统计与概率”领域包括统计这一个单元; “实践与综合应用”领
域的教学内容包括:消费知多少、饮食与健康二部分。

(三)教材目的要求:
数与代数:
1.结合具体情境,体验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 作用,学会用字母表示
数、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初步学会根据字母所取的值,
求含 有字母的式子的值。通过观察、类比等活动理解小数的意义。理
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学会小数加、减 法及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
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 并掌握加法、乘法运算律以及减法的运
算性质,并能用字母表示。学会比较小数的大小;能够运用所学的 运

1 36


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通过算式的变换,理解和掌握 加减法、乘除法
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结合具体事例探索小数的性质,并利用小数的性
质解决问题 ;借助计算器探索并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
化的规律。经历小数加、减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 ,了解小数加、减法
与整数加、减法之间的联系。通过解决问题,学会十进制复名数与小
数的改 写。会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的近似数,会把较大的数改写
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3.在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建立初步的
代数思想。体验猜想、验证、 比较、归纳等数学方法。在学习用字母
表示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的过程中,感受数学语言表达的简洁性, 体
会数学的价值。 在学习小数意义和性质的过程中,培养探求知识的
兴趣,提高合作探索知识的能力。
4.感受数学与科技知识的联系,培养爱科学的情感。
空间与图形:
1.经历从 具体物体中抽象出角和三角形的过程,认识角和三角形,知
道角的大小关系。通过观察、操作,了解三角 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三角形内角和是180°。了解从不同方位观察同一组物体,所看到的
形状是不同的。2. 结合实例,学会用量角器量、画角,会画角。并
能用三角板画角。能够按角的大小 对三角形进行分类。在探索三角形
分类和验证三角形内角和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能< br>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一组长方体、正方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3.在观察、操作、验证等学习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提高初步的推
2 36


理能力。初步学会欣赏生活中的数学美。
统计与概率:
结合生活实 例,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学会求“较复杂平均
数”的方法,能运用平均数分析与解决简单的实际问 题。在具体统计
活动中,学会同时对两种数量进行数据统计,认识一般复式统计表和
复式分段统 计表,能根据统计结果做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在解决具
体问题的情境中,通过整理数据、分析数据,体 会学习统计知识的价
值。
实践活动:
巩固收集数据的一般方法,并在实践活动中 初步了解研究问题的
思路与方法。运用统计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用字母表示数 乘法运算律、小数的意义和性质、角与三角形的
认识
教学难点:
用字母表示数 乘法运算律、角与三角形的认识
(五)教学方法:
启发教学法 直观教学法
(六)学习方式
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相结合

3 36


(七)教学改革设想:
概念教学要联系实际,加强探索性,让学生在 体验过程中加深对
知识的理解。加强用字母表示数的教学,使学生形成初步的代数意
识。把握好 动手实践的“度”,开展有效的操作活动。用好教材,做
教材“再开发”的智者。重视小数口算、估算的 平日练习。全面合
理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八)学生情况分析:
本级部共有学 生93人。学生数学课上能积极思考,能积极搜集
有关的数学信息,具有一定的信息辨析、加工能力。约 有80%的学生
能及时完成作业,90%的学生具有良好的书写习惯。但是部分不能完
成作业的 学生影响了他们的数学上的发展。掌握基础知识较好,能通
过自主练习掌握基本技巧;能用数学的眼光发 现身边的数学问题,并
将所学的知识用于数学实践。学生具有良好的学生的空间思维、想象
能力 。学生对学习数学兴趣较高,约有30%的学生在数学上有较好的
发展。大部分学生能通过各种学习方式 自己解决学习上遇到的问题。
这学期需要进一步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特别是不愿写作业的学
生及不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应适当降低对他们的要求,使他们乐于
学数学。进一步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各单元课时安排:
一 黄河掠影
——用字母表示数…… ………………………………8课时
二 高速山东
4 36


——乘法运算律…………………… …………………6课时
综合应用
——消费知多少………………………… ……………1课时
三 繁忙的工地
——角与三角形的认识…………………………… …9课时
四 蛋的世界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12课

综合应用
——饮食与健康…………………………………………1课

五 走进商场
——观察物体……………………………………………4课

六 奇异的克隆牛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8课

七 小篮球队
——统计…………………………………… ………… 6课

回顾整理
——总复习………………………………………………5课
5 36




三、各单元具体要求与分析:(按单元分析)
第一单元 黄河掠影——用字母表示数
单元内容:用字母表示数;用字母表示常见的数量 关系和计算公式;
用字母表示加法运算律以及减法的运算性质;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
值;运用加 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学生情况简析:学生已经学习了整数加、减、乘、除四则运算以及常
见的数量关系和几何计算公式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它是今后进一步
学习代数知识的基础。
教 学策略:充分利用教材所提供的“情境串”,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
中学习数学。将“保护母亲河行动”与 数学学习融合在一起,既能把
抽象问题具体化,又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经历由
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培养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能力。经历“发现问
题——揭示规律——字母表达—— 应用巩固”的过程,既学会知识,
又体验到探究问题的方法。注重评价的导向性。既要关注学生是否实< br>现了知识目标,又要关注学生思维发展和共同研究问题水平的发展情
况,在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上下 功夫。
第二单元 高速山东——乘法运算律
单元内容:乘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分配律及其应用。
学生情况简析:本单元是在学生 已经了加法运算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
的。它是对乘法计算规律的概括,是计算经验的提升。学好这部分内
6 36


容,对学生进一步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提 高
计算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教学策略:
1. 注重沟通新旧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乘法
运算律。
2. 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和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 注重乘法运算律的拓展延伸。
第三单元 繁忙的工地——角与三角形的认识
单元内容:角的认识(认识平角、周角), 量角器的认识及使用(角
的度量),角的分类,角的画法,三角形的认识及其特性,三角形的
分 类,三角形的底和高,三角形的内角和,三角形3边长度之间的关
系。
学生情况简析:学生已 经学习了三角形和角的初步认识,有了初步的
感知,它是今后进一步学习平面图形面积的基础。
教学策略:
(1)注重教具、学具和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加强教学的直观性。
(2)注意操作的有效性:适时、适度、适量。
(3)提供丰富的材料,供学生探索新知所用。
(4)为学生提供数学交流的机会,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活动。
第四单元 蛋的世界——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单元内容:本单元主要内容是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小数大小的比较,
小数的性质,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的大小变化,名数的改写,用
四舍五入法求小数的近似数 。
学生情况简析: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学生熟练地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运
算,以及在四年级上学 期学习了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
7 36


的。这部分内容是学生 系统学习小数的开始。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为今后学习小数的 四则运算打
好基础。学生在学习小数和复名数的相互改写时,需要综合运用前面
学过的计量单位 和进率、小数的性质、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
小的变化等知识,因此要求学生逐一扎实地学习。求 一个数的近似数
和把一个数改写成用“万”、“亿”作单位的数容易混淆,需注意区
别。 教学策略:教材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教学时,教师应启发学生根据积
累的经验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及时切入本节内容的学习,培养学
生选择信息、提出问题的能力。在探究小数意义、小数大小的比较、
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时,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
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 理解和掌握知识。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作
用。小组合作,既要倡导多样化的思考方法,又要及时调整学生 的思
路,实现有目标的学习。用好直观“模型图”,加深对小数知识的理
解。借助这些图形,引 导学生观察、思考问题,深入把握知识。
第五单元 走进商场——观察物体
单元内容: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一组长方体、正方体物体的形状和
相对位置。
学生 情况简析:本单元是学生在学习了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看到
的简单物体(单个具体实物)的形状的基 础上进行学习的,它是“空
间与图形”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部分内容,对不少学生来说是相
当困难的,教学时,一定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
8 36


极性,还要注意关注每一个学生,放慢教学进度,给每一个学生留出
足够的思考余地和想像空间。
教学策略:
教材编写选取了学生常见的生活场景为素材,让学生借助已有的
生活经验 ,在观察与交流活动中,通过亲身体验学习知识。两个信息
窗分别选取冰箱、冰柜展和搬运整理货物的情 景,引导学生利用平时
的经验,想像出从不同方位看到的形状和相对位置关系。
教材中所说的 正面、上面、侧面,是指眼睛正对的相应的面,与
生活中的说法是不同的,由于角度偏差,可能出现一些 问题,需要教
师注意引导,引导学生学会想像。
第六单元 奇异的克隆牛——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单元内容:两位小数的加减法以及连加连减。
学生情况 简析:本单元内容先教学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再
教学如何将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中去 。由于小数加减法有密
切联系。计算法则基本相同,学生在第七册也已学会简单的小数加减
法, 所以本单元把小数加减法放在一起进行教学。
教学策略: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小数加减法的 计算方法,
并能较熟练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的笔算和口算。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
习惯,提高计算 能力。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和成功感,逐步养成迁移类推的好习惯。
第七单元 小篮球队——统计
单元内容:求较复杂平均数的方法,一般复式统计表,复式分段统计
9 36


表。
学生情况简析:学生已经学习了简单的统计图、单式统计表、单式分段统计表和简单平均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本单元继续学习求较复
杂平均数的方法,同时比较系统 地学习复式统计表,为进一步学习统
计知识打基础。
教学策略:创设问题情境,产生认知冲突 ,引起学生学习愿望。注意
引导学生探索求较复杂平均数的方法与策略。注重让学生经历统计的
过程,感受统计在解决现实问题中作用。
总复习
第八册数学教学内容共有六个单元,一、用 字母表示数;二、乘
法运算律;三、角与三角形的认识;四、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五、观
察物体 ;六、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七、统计。教学目标是: 1、会用
字母表示数、标示常见的数量关系和计算 公式,会根据字母所取的值,
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会运用所学的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解决相
关的实际问题。2、理解小数的意义,会比较小数的大小,理解小数
的性质,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借助计算器探索小数点位置移动
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能进行十进制复名数与小数之间的改写。< br>会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的近似数,会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个“万”
或“亿”作单位的数。3、 掌握小数加减运算的方法,并能运用运算
律进行小数简便运算。4、认识角和三角形,知道周角、平角的 概念
及周角、平角、直角、钝角、锐角的大小关系,知道三角形两边之和
大于第三边、三角形内 角和是180度。5、会用量角器量指定角的度
10 36


数,画指定度数 的角,会用三角板画30°、60°、90°的角。能够
按角的大小对三角形进行分类。6、能辨别从不 同方向看到的组合物
体的形状;能根据看到的形状摆放物体。7、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根
据具体 情况运用平均数解决与分析实际问题。8、学会同时对两种数
量分段统计数据,能根据统计结果作出简单 的判断和预测。












四 年级 数学 科教学进度表 2008.2.20
周次 时 间
2.25-2.29
3.3-3.7
3.10-3.14
节假日

进 度 课 型 备 注
1
2
3
《用字母表示数》

《用字母表示数》
《乘法运算律》

11 36
新授
新授
新授





4
《角与三角形的认
3.17-3.21

识》

《角与三角形的认
3.24-3.28
新授
5

识》

《小数的意义和性
3.31-4.4
新授
6

质》

《小数的意义和性
4.7-4.11
新授
7

质》

《小数的意义和性
4.14-4.18
新授
8
9
10
11

质》

4.21-4.25
4.28-5.2
新授
新授

新授





五、一
《观察物体》


《小数的加法和减
5.5-5.9

法》

《小数的加法和减
5.12-5.16
12

法》

《小数的加法和减
5.19-5.23
新授
13
14
15
16
17

法》

5.26-5.30
6.2-6.6
6.9-6.13
6.16-6.20
新授
新授
复习
复习
复习









《统计》

《总复习》

《总复习》

《总复习》

12 36


18


6.23-6.27

《总复习》

复习















信息窗一
第1课时 ①
教学内容:用字母表示数。信心窗1
教学要求:
1.使学生掌握一些常见的字母表示法,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为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
2.促进学生的合作探究和独立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3 36


3.运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解决问题。
4.学会正确用字母表示数。
5.理解在生活中经常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教学重点:掌握用字母表示数。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
教学难点:理解在生活中经常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教具准备: 图片 课件
学具准备:有关黄河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观察情境图,提出问题
1 .教师用课件出示情境图,师:知道大屏幕中向我们展示的是哪个地方吗?学生展示自己
的资料。 李白诗曰: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
北麓海拔45 00米的约古宗列盆地。经青藏高原的青海、四川、甘肃,黄土高原和鄂尔多斯
高原的宁夏、内蒙古、陕 西、山西,华北平原的河南、山东,注入渤海,全长5464公里,
流域面积75万平方公里。黄河因其 流经黄土高原,黄河水和黄河精神哺育了中华民族。中
华民族在古老的黄河流域,演出了一幕幕壮丽辉煌 的剧目,回报母亲河的养育之恩。
让学生说说自己从图上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2.再看屏幕,看这段文字,从中你了解了哪些数学信息?(学困生回答)
生:我知道了平均每年向渤海推进2~3千米。
我还知道了每年新增陆地约25平方千米。……
2年造地约多少平方千米?3年、4年……
通过这些数学信息,你们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二、小组合作,解决这个问题好吗?
全班交流,师板书:
从板书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出2年造地约多少平方千米?3年、4年,那 么8年、10年、25
年…..怎样?能不能用一个式子简明的表示出任何年数的造地面积?
小组之间想想办法!
谁来说说,你们想出得好办法?小组合作。(中等生回答)
我用 表示造地的年数,造地面积是25×
我用a示造地的年数,造地面积是25×a
14 36


师:对, 在数学中,我们经常用字母表示数。通常用字母t表示时间,t年造地面积应该怎
样表示?
2 5×t可以写作25.t或25t,因为在含有字母的乘法式子中,省略乘号时,通常把数字写在
字母前 面。
三、做自主练习1.2
第1题学生自己读题目要求,独立完成。
提示学生:a,b相对x来说就是已知数。(学困生板演)
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
四、教学第2个红点问题:
现在我想知道t年后黄河三角洲的面积约是多少平方千米?该怎样做?怎样列式?
如果求8年 后黄河三角洲的面积约是多少平方千米?也就是当t=8时黄河三角洲的面积
约是多少平方千米?该怎样 做?小组讨论一下。
谁来说说?5450+25t(优等生回答)
师板书:t=8 5450+25t=5450+25×8=5650
为什么这样想?(中等生回答)
五、自主练习3、4、5学生自己尝试完成!
学生自己读题审题,小组合作完成!
六、回顾本节课,你都学会了什么?学生谈收获!
作业设计:
同步练习中相应练习题。
板书设计:
用字母表示数
25.t或25t
t=8 5450+25t=5450+25×8=5650


第2课时 ②
教学内容:用字母表示数的练习课
教学目标:
1.掌握运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解决问题。
15 36


2.进一步练习用字母表示数。
3.理解在生活中经常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教学重点:掌握用字母表示数。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
教学难点:理解在生活中经常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教具准备:课件
学具准备:展示自己查找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教师导语:
上节课我们都学习了哪些数学知识?你都了解了什么?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知识。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存在许多用字母表示的数,谁来举例试试?学生举例!
展示在生活中找到的用字母表示数。
二、自主练习
第6.7.8题:学生自己读题审题,题中告诉我们什么?求什么?怎样做?
学生自主练习,教师巡视批阅。
第9题:学生自己读题审题,可以由学生自己补充式子,然后解答。
第10题:学生自己读题审题,(学困生板演)
三、学生玩游戏
小游戏:唱一唱

师:我们不少同学都是唱着儿歌长大的,朗朗上口、童趣横生的儿歌 有的至今难以忘怀。其
中有一首名叫《数青蛙》的儿歌,你想起来了吗?我们跟着屏幕上的文字一起唱, 好吗?(出
示课件)
(大屏幕动画依次显示:一只青蛙一张嘴,二只眼睛四条腿,一声扑通跳 下水;二只青蛙二
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两声扑通跳下水;三只青蛙三张嘴,六只眼睛……)
师:照此规律:①10只青蛙怎么唱?②很多只青蛙怎么唱?
生:10只青蛙10张嘴,20只眼睛40条腿,10声扑通跳下水。
师:要想唱起来顺口、自然、入耳,该如何处理“很多只”?谁来试一试?(中等生回答)
生:很多只青蛙很多张嘴,很多很多只眼睛很多很多很多很多条腿,很多声扑通跳下水。
还有更好的方法吗?小组讨论。(优等生回答)

生:我觉得用字母a可以清楚地表示 出青蛙、嘴、眼睛、腿和跳水声之间的数量关系。青蛙
的只数用字母a来表示生6:a是一个字母,它代 表“很多只”的数量。a只青蛙a张嘴,
16 36


2a只眼睛4a条腿,a声扑通跳下水。
师:请问这里的“a”是什么?

师:用字母来表示“很多只青蛙”的数量有什么好处呢?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这就是用字母表示数的好处——使数量关系简单明了。学生互相练
习。
四、自主练习:
第12题:学生自己读题填空。
第14题:学生自己读题,从题中 你了解了什么?移动色块,这个关系还存在吗?如果用字
母a表示中心的数,色块中9个数的和是多少?
自己完成11.13题,教师巡视。学有余力的尝试做15题。
作业设计:同步探究的相应练习
板书设计:
用字母表示数
9、m+n 4m m÷n
m-n m+2n (m+n)÷2


信息窗2
第3课时③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继续学习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学习知道一个数的平方的含义。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学会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知道一个数的平方的含义。
2.使学生能够语言表达字母公式,能够将数字代入字母公式进行计算,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
能力。
3.渗透字母表示公式的简单算法。
教学重点:1.用字母表示公式2.根据字母公式求值。3.理解一个数平方的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一个数平方的含义。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17 36


一、课件出示信息窗2
师:同学们看过或听说过漂流活动吗?老师查资 料了解了有关漂流的一些信息。你们也想了
解吗?请看屏幕(出示图片)。学生看图。通过图片,我们已 经了解了漂流虽然是项刺激的
活动但是也很艰辛。
二、看课本中的漂流队每天漂流情况记录表,从表中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一)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
生提问题,师板书:说出算式的含义。
⑴ 23日漂流了多少千米? 11×7=77
⑵ 24日漂流了多少千米? 12×6=72
生:11×7=77这个算式,11是每天漂流的速度,7是每天漂流的时间,他们的 积就是每天
漂流的路程。
……
(二)观察算式,你能把他们之间的关系表述出来吗?学生练习写一写。
师小结:总结刚才同 学所说,也就是路程=速度×时间。这样写是不是有点麻烦?根据
我们的经验,用什么方法表示比较简便 ?(用字母表示)
小组探讨,用哪些字母代替这些数量关系比较贴切?集体研究。小组合作学习,汇报结
果。 < br>师课件出示:通常用s表示路程,用v表示速度,用t表示时间。你能用字母表示路程
的关系式吗 ?
s=vt
三、自主练习:
课后练习第一题。学生练习后集体订正答案。
四、还记得我们学过的长方形的周长与面积的计算公式吗?(学困生板演)
如果我们用a表示长方形的长,b表示长方形的宽
那怎样用字母表示出长方形的面积与周长呢?
师板书:面积S=a·a=a
2
(课件:a·a可以写成a ,读作“a的平方”,表示2个a相乘。
2
周长C=4a)
五、自主练习
第2题,学生自己读题填空。
自主完成3、4、5题,教师巡视。
18 36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作业设计:默写学过的用字母表示的数量关系以及公式。同步探究的题目。
板书设计:
用字母表示公式

表示路程的关系式:s=vt
正方形 面积S=a·a=a
周长C=4a

2
读作“a的平方”,表示2个a相乘。
第4课时④
教学内容: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以及公式的练习。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掌握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
2.深入理解一个数平方的含义。
教学重点:1.用字母表示公式2.根据字母公式求值。3. 理解一个数平方的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一个数平方的含义。
教具准备:课件
学具准备:字母纸牌
教学过程:
一、教师导语:
上节课我们都学习了哪些数学知识?你都了解了 什么?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知识。写出你
了解的用字母表示的数量关系式以及公式。(学困生板演)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存在许多用字母表示的数,谁来举例试试?
二、自主练习
第6题:连一连,学生自己连线,说出为什么这样连?
尤其注意x+x与x的区别。x+x表示2个x相加,x表示2个x相乘。
第7题:学生自己 读题审题,说出“文具盒的价钱是练习本的3倍”的含义。该如何用字母
表示?为什么?
第9题:学生自己读题审题,自主练习,小组交流。
22
19 36


三、小游戏:字母纸牌,自主练习第8题。
四、练习:
1.比m大7的数是_______.
2.小丽3小时走了b千米,那么她的平均速度是 ____千米每小时.
3.城市市区人口a万人,市区绿地面积m万平方米,则平均每人拥有绿地_____平方米。
4.城市前年人均年收入为X元,预计今年人均收入是前年的2倍,今年人均收入将达____
元。
五、师出示课件:近代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在谈成功的秘决时,写下了一个公式:A=X
+Y +Z,他解释道:A代表成功,X代表艰苦的劳动,Y代表正确的方法,Z代表少说空
话。
老 师把这个公式送给同学们,希望同学们能在这个公式中得到启发,刻苦努力,乘风破
浪,勇往直前,你一 定能够达到理想的彼岸。
作业设计:同步练习中相应练习题。
板书设计:
x+x表示2个x相加,x表示2个x相乘。
1.m+7 2.b÷3 3.m÷a 4.2X
2
信息窗3
第5课时⑤
教学内容:本信息窗通过介绍黄河的流域引入对加法运算定律的学习。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情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学会概括加法结合律、交换律,并能用字母表
示。
2.在实际计算中,能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3.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初步体验猜测 、归纳、比较的教学方法,发展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
增强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在实际计算中,能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在实际计算中,能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具准备:课件
学具准备:卡片
20 36


教学过程:
一、 教师课件出示信息窗3的情境图,
黄河流域的面积是多少万平方千米?根据所示的信息,你会求吗?
可以怎样算?(学困生板演)
生1:39+34+2 =73+2 =75(万平方千米)生2:39+(34+2)=39+36 =75(万平方千米)
黄河全长是多少千米?根据所示的信息,你会求吗?
可以怎样算?(中等生板演)
3472+1206+786=4678+786=5464(千米) 3472+(1206+786)=3472+1992=5464(千米)
1.师:观察这两组算式,你们有什么发现?
这是个规律吗?请想办法验证一下。学生在小组中,通过充分的例子验证猜想。
2.通过讨论,你们发现了什么?
我发现了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第三个数或后两 个数相加再加第一个数它们的
和相等。
3.经过验证,这确实是加法运算中的一个规律。叫加 法结合律。你能用自己的话总结加法结
合律吗?(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第三个数,或者 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
第一个数,和不变。这个规律叫加法结合律。)如果三个加数分别用字母a、b 、c表示,你
能用字母表示加法结合律吗?自己试试!(a+b)+c=a+(b+c)
二、练一练:师:你选用一种合适的方法来计算,说出你的选择理由。
270+460+730 76+18+22 270+730+460
三、学习了加法结合律,加法中还有其他的规律吗?请完成下面的练习,观察这几个算式,
看有什么发现 ?
34+2○2+34 3742+1206 ○1206+3742 1206+786 ○786+1206
学生练习。(中等生回答)
生: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师:这也是加法运算中的一个规律,叫做加法交换律。你能用字母表示吗?a+b=b+a
四、小游戏:自主练习第2题,小组合作。教师巡视。
五、自主练习1、3、4
第1、3题学生自己读题审题,自己完成。
第4题做到本子上。
六、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1 36


作业设计:同步探究的相关题目
板书设计:
加法运算律
加法结合律:(a+b)+c=a+(b+c)
加法交换律:a+b=b+a

第6课时⑥

教学内容:巩固加法运算定律的学习,学习减法的运算规律。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练习加法结合律、交换律,并能用字母表示。
2.熟练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3.发展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增强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在实际计算中,能运用加法以及减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在实际计算中,能运用加法以及减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具准备: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 、师:回忆我们上节课都学习了哪些数学知识?你能举例说说?学生举例,学困生写出
加法运算律。
运用加法运算规律,练习口算,出示口算卡片。
二、师:我们学习了加法的两个运算律,运用加法运算律能解决哪些问题呢?
回忆加法的验算,体会加法交换律的作用,你能举例说明一下吗?中等生举例说明。
观察下面的算式,想想怎样算比较简便?
出示:282+63+37学生自己举例说明、讨论,想办法进行简便计算。学生练习。
师小结:连加算式,后两个数相加,能凑成整百数,用加法结合律简便计算。
三、做自主练习第5题:用简便方法计算做左边一栏,找三名学生到台前做
全班集体订正,说明每个步骤所运用的运算律。
四、加法有加法交换率、加法结合率,那减法呢?有没有运算规律呢?
小组讨论一下,验证试试。小组讨论。谁来举例说说?
50-20-30=50-(20+30)这句话应该怎样说?
22 36


生:一个数连续减掉两个数就等于连续减掉这两个数的和。用字母表示呢?a-b-c=a-(b+c )
五、自主练习
第6题,学生自己算一算,填一填,全班集体订正。
第5题右边一栏,学生在本子上完成。教师随堂批改
六、回忆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学生谈收获。
作业设计:自主练习第七题
板书设计:
减法的运算规律
一个数连续减掉两个数就等于连续减掉这两个数的和。
用字母表示:a-b-c=a-(b+c)

第7课时⑦

教学内容:巩固加法及减法的运算定律的学习。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练习加法结合律、交换律,并能用字母表示。
2.熟练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练习减法运算规律的应用。
3.学习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在实际计算中,能运用加法以及减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在实际计算中,能运用加法以及减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忆我们上节课都学习了哪些数学知识?你能举例说说?学生举例如何利用规 律使计算
简便。
二、自主练习
第8题,学生自己读题审题,题目中告诉我们什么? 求什么?应该怎样列式?自己做做试试。
学生练习。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提问题,互相解决。
师让学生试做:要求出平均每个小学有多少人参加比赛?怎样计算?
第9题:照样子,填一填
23 36


学生自己完成,你发现了什么?
你发现加减法个部分之间是怎样的关系?你能用字母表示出来吗?学生尝试用字母表示。
小组合作探究,了解加减法互为逆运算,可以互相验算。
第10题:根据主题图,统计表,完成下面的问题。
小组合作互相提问题并解决问题。
第11题:要使计算简便,卡片上的数可以是多少?课件出示(根据学生掌握情况适当补充)
根据两个数相加,能凑成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先算,完成下面的各题。
三、我学会了吗?
学生自己看图,了解了哪些数学信息?
1.学生先填表
2.要先算出第一轮的成绩。
还要明确地二轮的题目数是 a,每答对一题得10分。
四、
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学生谈收获
回顾整理加法运算律和用字母表示公式。
作业设计:同步探究的练习题。
板书设计:
加减法各部分的关系
加法:a+b=c 减法:a-b=c
c-a=b a-c=b
c-b=a b+c=a


第8课时⑧

教学内容:巩固用字母表示数的学习。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熟练运用所学的运算定律,并能用字母表示。
2.熟练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3.培养仔细、灵活的做题习惯。
教学重点:在实际计算中,能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24 36


教学难点:在实际计算中,能合理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忆我们这一单元都学习了哪些数学知识?(学困生)
用字母表示数,表示数量关系,表示面积或周长公式等等。
写一写学过的运算定律,并用字母表示出来。
二、闯关活动:课件展示:
第一关:填空:
1.小名今年a岁,明年( )岁。
2.四年级一班有a人,二班比一班少3人。四年级二班有( )人。
3.粮店里原来有25吨大米,卖出x吨,又运进y吨。现在粮店里有( )吨大米。
4.一辆卡车载重a吨,40辆这样的卡车一次可运走货物( )吨。(每组选派一名同学
回答)
第二关:简便运算:
1234+700+300 26+(89+74) 27×25×4 270÷45
150-20-80 900-405 66×99+66 37×198+37×2
(每个同学都参与)中等生板演。
第三关:解决实际问题:
我学会了吗?小组合作 完成。交流时重点提问思考过程。要求,先独立解答,然后小
组交流,讨论。
三、总结:
1.你有什么收获?
2.表扬获胜的小组。
四、作业设计:
同步中的单元练习。
板书设计:
我学会了吗?
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 a•
c+ b•c
25 36




第二单元 高速山东

——乘法运算律
单元内容:乘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分配律及其应用。
学生情况简析:本单元是在学生 已经了加法运算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对乘法计算规
律的概括,是计算经验的提升。学好这部分内 容,对学生进一步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合理
灵活地进行计算,提高计算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教学策略:
4. 注重沟通新旧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乘法运算律。
5. 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和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6. 注重乘法运算律的拓展延伸。
教学目标:
1.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具体情境,学习乘 法的运算律,并能应用乘法的运算律进行简
便运算。
2.在具体运算中,了解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会在实际中进行应用。
3.在探索学习运算律的过程中,体验猜想、验证、比较、归纳等数学方法

教学重点:掌握乘法的两个运算律:乘法结合律和乘法交换律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乘法结合律和乘法交换律的意义及简便运算。
教具、学具准备:计算器
进度安排:6课时

第1课时 ⑨
教学内容:本信息窗通过介绍济南 长途汽车总站大巴与中巴日发送旅客情况引入对乘法运算律
的认识。
教学目标:结合学生已有 的知识经验和具体情景,学习乘法结合律和乘法交换律,能应用乘法
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重点:掌握乘法的两个运算律:乘法结合律和乘法交换律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乘法结合律和乘法交换律的意义及简便运算。

26 36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课件出示情境图
师:你知道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吗?根据图中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1:大巴车每周运送旅客多少人?
生2:中巴车每周运送旅客多少人?
生3:大巴车每年比中巴车多运送旅客多少人?
二、师:大巴车每周运送旅客多少人?这个问题怎样解决?
1.师根据学生汇报板书:
36 ×640 × 7 36×(640×7 )
= 23040 ×7 = 36 × 4480
=161280( 人 ) =161280( 人 )
观察上边的算式及得数,你有什么发现?(中等生回答)
生1:我发现两个算式的得数相等。
生2:第一个算式是先乘前两个数,第二个算式是先乘后两个数。
生3:三个数相乘,谁和谁先乘都可以。
根据上面的发现,你有什么想法?(优等生回答)
前面我们学习了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我想这可能是乘法的一个运算律。
2.这是不是一个规律呢?咱们来验证一下好吗?
学生分组探索,汇报交流。
生1:我们小组举了几个简单的例子,如2 × 3 ×5=2 ×( 3×5 )证明乘法也有结合
律。
生2:我们小组举了很多的例子,发现三个数相乘,先乘前两个数, 再乘第三个数,或者先
乘后两个数,再和第一数相乘,得数都是相等的。因此我们认为,乘法也有结合律 。
生3:我们小组是通过通过计算中巴车的客运量来验证的。
3.师:同学们真了不起,通 过自己的努力发现了乘法的一个规律,即:三个数相乘,先乘前
两个数,再乘第三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 数,再和第一数相乘,得数都是相等的。这叫做乘
法结合律。如果用字母a、b、c表示三个数,那么, 你能用字母表示出乘法结合律吗?生:
乘法结合律可以表示为:(a . b ).c =a . ( b . c ) 。
27 36


4.乘法中还有其他规律吗?
我发现两个数相乘,位置变了,得数不变。
小组合作。
学生交流验证的结果。
生1:3 × 2 = 2 × 3
生2:25 × 40 = 40 × 25
两个数相乘,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怎么来举例验证一下吧。
你发现的规律总结一下吧。
两个数相乘,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个规律就叫乘法交换律。
乘法交换律用字母怎样表示呢?a.b=b.a
三、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运算。
125 × 7 × 8
学生试算,教师检查。
师:这道题运用了什么运算律?
这道题运用了什么运算律?
四、学生练习 :
生1:125 × 7 × 8
= 125× 8× 7
=1000× 7
=7000
生2 :125 × 7 × 8
=7×(12 5× 8)
=7× 1000
=7000
五、练习:
1.用简便方法计算
23 × 25 ×4 8 × 33× 125 40 ×13 ×25
2.做21页的第1题,做在书中。
六、课堂小结: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8 36


作业设计:同步探究中相应练习
板书设计:
乘法运算律
乘法结合律:(a . b ).c =a . ( b . c )
乘法交换律:a.b=b.a
第2课时 ⑩
教学内容:乘法结合律和乘法交换律的应用。
教学目标:进一步掌握乘法结合律和乘法交换律 ,能应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理解乘除
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掌握乘法的两个运算律。
教学难点:理解乘法结合律和乘法交换律的意义及简便运算。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师:什么是乘法结合律?什么是乘法交换律?你会用字母表示吗?学生回忆上节课所
学知识。
(学困生板演)乘法结合律和乘法交换律的字母表示。
二、自主练习先让学生做在书上。再集体订正。
1.做第2题——网络连线
让学生说出每道题运用的运算律是什么。( 加深学生对运算律的理解 )
师:有的并不是乘法运算规律,那是什么呢?引导学生注意加法和乘法运算律的联系。
2.做第3题的第二横行中的3个小题。
师要求:怎样算简便就怎样算。谁和谁结合的时候不要漏掉小括号。学生练习。集体订正
答案。
25×32你是怎样想的?允许学生有不同的答案,灵活选择合适简便的方法。
25×32=25×4×8 注意如果出现25×32=25×30×2的错误,让学生自己分析错误原因。
3.做第4题
先让学生说出图意,再找到与问题有关的信息。然后再计算。学生独立做题。教师逐个
批改中下游学生 做的 。发现普遍性的问题,在班里订正。
订正的时候,师强调计算方法要简便化。
29 36


4.第5题也是一道图示题。先让学生看懂图意。然后老师问:“来回”是什么意思呀?
5. 照样子填一填。
师:先让学生观察: 35÷7=5
35÷5=7
5×7=35
你能根据780÷ 13=60,写出两个算式吗?
师:你发现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了吗?(中等生回答)
6.课件出示补充练习(根据学生掌握情况适当补充练习)
三、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设计:
23页的8、9、做在家庭练习本上。
板书设计:
乘法运算律
35÷7=5
35÷5=7
5×7=35

第3课时 (11)
教学内容:本信息窗通过两辆汽车分别从济南和青岛开出相向而行的 问题引入对乘法分配律的
学习。

教学目标:
1.学会解答相遇问题,在解答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乘法分配律。

2.借助已有经验和具体运算,初步学会猜想、比较、归纳等数学方法学习知识。
教学重点: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
教学难点:利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算。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师:你理解我国高速公路的一些情况吗?山 东境内有几条主要的高速公路?你知道济青高
速公路的情况吗?
30 36


课件出示情景图。
师:仔细看图,说一说你从图中得到了哪些信息?根据图中 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观察情景图,找出图中的信息,提出有关乘法的问题。(学困生回 答)
二、师:济青高速公路全长约多少千米?这个问题应怎样解决?学生独立思考,小组探讨,然后汇报交流。明确求济青高速公路的全长就是求两辆车两小时行驶的路程和。
1.师:根据学生回 答,进一步借助课件或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解题思路。在理解的基础上,独
立列式,解决问题。
“相向”一词,学生不太理解,可找学生到前面表演给大家看。
本题有两种解题方法。
一种思路:是先求出每辆车分别行驶的路程,再求出公路的全长。
另一种是先求出两辆车1小时行驶的路程和,再求出2小时行驶的路程和。
生:
方法一:
110 ×2 + 90 ×2 = 400
方法二:
(110 + 90 )× 2 = 4
师:观察、比较这两个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观察,汇报。引导学生重点从计算结果、算式的结构和计算的方法上比较。
2.师:根据前面定律的学习,你有什么想法?大胆猜想。初步发现规律。优等生回答。
你们能想办法验证一下吗?
学生在小组中,通过充足的事例进行验证,汇报交流。
3.师:同学们真不起呀,刚才你们的发现是: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把这两个数分
别与这个数 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这个规律叫做乘法分配律。你能用字母表示出这个规律
吗?
生: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a+b).C=a.c+b.c
三、做自主练习
1.自主练习第1题:网络连接。你是怎样连接的?为什么这样连接?
生:进行连线,并说明是怎样连接的。
2.第2题,在方框里填上合适的数或字母。
3.生独立完成,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31 36


四、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引导学生从解答问题和学习知识两个方面进行总结。
师生共同回顾本节课所学到的知识。
师:你能评价一下这节课你和小组同学的表现吗?
作业设计:同步探究的相关练习。
板书设计:
乘法分配律
方法一: 方法二:
110 ×2 + 90 ×2 (110 + 90 )× 2
=220+180 =200×2
= 400(千米) =400(千米)
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a+b).C=a.c+b.c


第4课时 (12)
教学内容:乘法分配律的运用。

教学目标:
1.正确理解乘法分配律,并能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算。
2.在运算的过程中,体验应用运算律计算的简便性。
教学重点: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
教学难点:灵活利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算。
教具、学具准备:答题纸
教学过程:
一、回顾所学知识:
1.师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运算律?
2.教师板书课题:乘法分配律练习
3.学生在答题纸上书写乘法分配律公式,请两名学生在黑板上板书。(学困生)
4.交流乘法分配律的含义。
二、巩固练习
1.小组探究:48×25和85×1 99+85如何计算,然后进行全班交流,重点让学生说出
是怎样思考的。
32 36


巩固练习: 34×25和26×199+26,请两名学生板书,其余学生做到答题纸上。集体
讲评。
2.自主练习:
第10题:交流所提问的问题,独立完成。
第11题:根据题中给出的信息,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吗?
第6、9题:弄清题意(尤其是第9题的往返问题),独立完成。
三、小结:本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
四、作业设计:
教材P27——28 5 8
板书设计:
乘法分配律练习
85×199+85=85×(199+1)=85 × 200=17000
48×25=(40+8)×25=40×25+8×25=1000+200=1200




第5课时 (13)
教学内容:教材P27——29 7 12 我学会了吗?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
2.能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3.培养学生细心观察、主动探究的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
教学难点:灵活利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算。
教具、学具准备:答题纸
教学过程:
一、小结前次作业情况,表扬有进步的学生。
教师板书课题:我学会了吗?
默写学过的运算定律到答题纸上。
33 36


二、探究规律
自主练习
第7题:想一想, 里应该填什么符号?通过计算,你发现了什么规律?用字母怎样
表示。
先自己计算,然后小组内交流,在此基础上进行全班交流。
教师板书:
两个数的差与一个数相乘,可以用这个数分别去乘相减的两个数,再把积相减。用字
母表示为:
(a—b)·c=a·c-b·c
三、巩固练习:
自主练习12填数
讨 论:怎样填数计算就可以简便?再讨论的基础上,让学生明确所填的数应使计算的
和(或差)是一个整十 或整百的数。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进行交流。学困生回答。
我学会了吗?
提示学生多读题,理解题意后再解答,让学生自己解答,独立完成。
四、总结:本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
作业设计:同步相关题目
板书设计:
我学会了吗?
两个数的差与一个数相乘,可以用这个数分别去乘相减的两个数,再把积相减。 用字
母表示为:(a—b)·c=a·c-b·c

第6课时 (14)
教学内容:教材30-31页,消费知多少?
教学目标:
1、经历调查、搜集、整 理数据的活动过程,培养学生收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增
强统计意识。
2、在分析数据作出判断的过程中,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数学的价值。
34 36


3、通过对自我消费行为的反思,学会合理消费,养成勤俭节约、珍惜劳动成果的良好
习惯。
教学重难点:对数据的收集整理及结果分析。
教学准备:统计表,了解父母收入以及自己的花费情况(以月为单位列清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的日常消费主要在哪些方面?你知道你的日常消费大约是多少吗?(优
等生)
学生自由交流,师引导学生明确“学生日常消费”研究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大课题。
板书课题:消费知多少
二、收集数据并整理分析
1、师:同学们的花费怎样分类比较合理?
2、师:怎么才能科学地整理数据?
学 生个别交流后,确定:先将调查的数据合理分组,用分段统计的方式进行整理,再全
班汇总用条形统计图 呈现,并与父母的收入进行比较,填写比较记录表。
三、交流与反思
1、引导学生将统计结果在全班展示,交流。
师:通过这次调查研究,你都知道了什么?这些消费都合理吗?看了上面的统计图表,
你有什么发现?
(中等生)
2、反思
师:通过这次活动,你有什么收获和感想?你觉得自己在哪方面收获最大?在小组里交
流一下。
四、活动总结
师:通过这次活动大家知道了哪个消费区域的人数比较多,反思了自己 的消费行为,希
望大家能体会父母的工作辛苦,从小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板书设计:
消费知多少?
(学生的家庭消费统计表)

35 36






36 36

新闻自由-入党申请书范文格式


新闻界-义乌农贸城


中国西部水彩网-企业计划书


难忘的一件事400字-教育实习日记


电子商务专业就业方向-2016江苏小高考


二十年后的故乡作文-高中文学常识


胜利学院-激励短语


天道留学中介-社团活动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