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解方程

萌到你眼炸
864次浏览
2020年10月04日 11:26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gcse课程-初中记事作文

2020年10月4日发(作者:瞿元镜)



课题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解方程第P57-59页

作者及工作单位

李东芬 化稍营小学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将自己在本节课教学中的亮点设计所依据的指导思想或 者核心教育教学理论简述即可,指导思想和依据
的教育理论应该在后面的教学过程中明确体现出来。本部 分内容必须和实际的教学内容紧密联系,避免出现照
搬课标中整个模块的教学指导思想等情况

《解简易方程》是数与代数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代数”教学的起始单元,对于渗透与发展学生 的代
数化思想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节课教材在编写上为了实现中小学的衔接,改变了以往利用“加减 法逆运算
和乘除法逆运算”而是利用天平原理即等式的性质来解方程,由于学生在前面已经积累了大量的 感性经验(逆
运算)来解方程,对于今天运用天平的原理来解方程,造成了极大的干扰,所以在本节课中 我力图直观,让学
生在直观的操作与演示中自主建构。同时借助观察、操作、猜想与验证,一方面来促使 学生进一步理解等式的
性质,能利用等式的性质来解方程,同时也让学生抽象方程,解释算理中来经历代 数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数感
及数学素养。

教材分析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不必面面俱到)


< br>课标中对本节内容的要求;本节内容的知识体系;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前后教材内容的逻辑关系。< br>


本节核心内容的功能和价值(为什么学本节内容),不 仅要思考其他内容对本节内容学习的帮助,本节内
容的学习对学科体系的建立、其他学科内容学习的帮助 ;还应该思考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对学生学科能力甚
至综合素质的帮助,以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影响等。

《解简易方程》是数与代数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代数”教学的起始单元,对于渗透 与发展学生的代
数化思想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节课教材在编写上为了实现中小学的衔接,改变了以往 利用“加减法逆运算
和乘除法逆运算”而是利用天平原理即等式的性质来解方程,由于学生在前面已经积 累了大量的感性经验(逆
运算)来解方程,对于今天运用天平的原理来解方程,造成了极大的干扰,所以 在本节课中我力图直观,让学
生在直观的操作与演示中自主建构。同时借助观察、操作、猜想与验证,一 方面来促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等式的
性质,能利用等式的性质来解方程,同时也让学生抽象方程,解释算理 中来经历代数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数感
及数学素养。

学情分析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但不需要格式化,不必面面俱到)

教师主观分析、 师生访谈、学生作业或试题分析反馈、问卷调查等是比较有效的学习者分析的测量手段。




学生认知发展分析:主要分析学生现在的认知基 础(包括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要形成本节内容应该要
走的认知发展线,即从学生现有的认知基础,经 过哪几个环节,最终形成本节课要达到的知识。



学生 认知障碍点:学生形成本节课知识时最主要的障碍点,可能是知识基础不足、旧的概念或者能力方法
不够 、思维方式变化等。

1、大部分学生从平时的作业、单元检测和期中测试中反映出双基知识掌握得较好。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确定应注意按照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体系进行分析)

1、通过操作、演示,进一步理解等式的性式,并能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在解方程 的过程中,初步理
解方程的解与解方程。
2、通过创设情境,经历从具体抽象为代数问题 的过程,渗透代数化思想,并通过验算,促进良好学习习惯
的养成。
3、在观察、猜想、验证等数学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方程的解”和“解方程”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利用天平平衡的道理理解比较简单的方程的方法

教学流程示意
(按课时设计教学流程,教学流程应能清晰准确的表述本节课的教学环节,以及教学环节的核心活动内容。因
此既要避免只有简单的环节,而没有环节实施的具体内容;还要避免把环节细化,一般来说,一节课的主 要环
节最好控制在4~6个之间,这样比较有利于教学环节的实施。)















一、创设情境,引出方程
1、研究例1:
猜球游戏:出示一个乒乓球盒,猜里面有几个球?引导学生用字母来表示球数?
X
导语:要想精确知道多少个球?再给大家一些信息(小黑板出示:天平左边盒子和二个球,右边有七个球)
设问:能用一个方程来表示吗?板书X+2=6
二、探究算理
设问:你们知道X等于多少吗?那这个答案4你们是怎么想出来的吗?说说你们的想法?
预设:a、 7-4=2;b、4+2=7,所以x=4,c、左右二边都拿掉二个乒乓球,右边还剩下4个,所以x=4
研究第三种想法:设问:左右同时拿个二个乒乓球天平会怎么样?
学生上台用天平演示
请学生们把刚才的过程用式子表示出来,板书:X+2-2=6-2
追问:你怎么想到是拿到二个乒乓球,而不是拿到一个或者三个呢
尝试验算:板书:左边=4+2= 6=右边,所以我们就说X=4是方程的解,板书方程的解,尝试说说方程的解;


刚才我 们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可以自学书本)
讲解解方程的书写格式(与天平相对应)
小结:刚才我们用了好多方法来解方程,重点研究了第三种解方程的方法,这种方法我们用到了什么 知识?
课件再次演示后,得出方程的两边同时去掉相同的数,左右两边仍相等。
尝试:解方程:X-1=3,
想一想:如果要用天平的乒乓球,如何来表示出这个方程?
指名摆一摆,学生尝试解决,并用操作来验证
2、研究例2:3X=18
学生尝试后出示:3X÷3=12÷3
用小棒操作后交流后想法:方程的左右二同时除以一个相同的数(零除外),左右二边仍旧相等。
小结:方程的左右二边可以同时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左右二边仍旧相等,追问得到还可以同时乘以
一个相同的
总结:解方程时,我们都是想使方程的一边只剩下一个X,而且在这个过程中还要使方 程保持平衡,我们
可以采用……
三、巩固练习:
1、P59页1
2、后面括号中哪个是x的值是方程的解?
(1)x+32=76 (x=44, x=108)
(2)12-x=4 (x=16, x=8)
3、解方程[小精灵儿童网站]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的表述不必详细到将教师、学生的所有对 话、活动逐字记录,但是应该把主要环节的实施
过程很清楚地再现。)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板书设计(需要一直留在黑板上主板书)

解方程

例1: X+3=9验算:X-2=15

解:X+3-3=9-3方程左边=6+3=9解:X-2+2=15+2

X=6方程右边=9X=17

方程左边=方程右边


所以,X=6是方程的解。

教学反思

(教学 反思的撰写应避免对教学设计思路、指导思想的再次重复。教学反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不必面
面 俱到):



反思在备课过程中对教材内容、教学理论、学习方法的认知变化。



反思教学设计的落实情况,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出现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等,避免空谈出 现
的问题而不思考出现的原因,也不思考解决方案。



对教学设计中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尤其是对以前教学方式进行的改进,通过设计教学反馈,实际的改进效
果如何。



如果让你重新上这节课,你会怎样上?有什么新想 法吗?或当时听课的老师或者专家对你这节课有什么评
价?对你有什么启发?



《解方程》是人教版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二节解简易方程第二部< br>分的教学内容,它是在学生认识用字母表示数、方程的意义之后来解方程的。
本节课的内容在整 个教材体系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我认为让学生解方程并不难,难的是
让学生理解方程的解,因此必须 让学生亲历知识的形成,这样不仅让学生学到知识,更重要
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理解的基础上学 会解方程的解法和检验方程解的方法。通过学
习培养学生规范书写和自觉检验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改变了原来小学阶段解方程的教学要求,是利用等式的性质来教学解方程
的。原来 是利用加减法关系和乘除法关系来解方程的,实际是用算术的思路来求未知数。本
节课做到了遵循“概念 (方程—方程的解—解方程)——原理(等式的基本性质)”的教学
过程。理解并掌握方程的解和解方程 的意义与区别,利用天平平衡原理正确求方程的解,从
而突出了教学重点,化解了教学难点。
按理说,学生应该能掌握方程的解法。但在练习中大大出人意料,除了少数成绩较好的学生
能按照要求完 成外,大部分几乎不会做。问题出在哪里?经过认真反思总结如下:
一是从天平过渡到方程,类推的过 程学生理解不透,天平两端同时减去3个方块,就相当于
方程两边同时减去3,这个过程写下来时,要强 调左右两边原来状态保持不变,要原样写下
来,如果这样的话就不会造成有的学生不会格式;
二是对为什么要减去3讨论不够,虽然有学生回答上来了,我应该能觉察出学生理解有
困难,课件和天平 能让学生懂得方程两边要同时减去相同的数,至于为什么这里要减去3
却还似懂非懂,如果当时举例说明 也许很有效果,比如:x-3=6,我们该怎么办呢?学生通
过对比讨论,就会发现我们要求出一个x是 多少,就要根据方程的具体情况,若比x多余的
就要减去,不足x的就要补足,这样效果肯定好些。
三是备学生环节出现差错,这部分内容应该不难,但学生的现有基础是确定教学方法
的基础,从教学效果看,我明显做的不够。

中医综合-幼儿园简介


雪莱诗集-明智大学


兰州中考-十九届一中全会


芍药花的功效与作用-先进党支部


北京矿冶研究总院-商务部研究院


散文诗歌网-春天的对联


践行雷锋精神-公司员工管理制度


国考分数-机械设备租赁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