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doc

绝世美人儿
576次浏览
2020年10月06日 05:43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碘酒的作用-财务管理实习心得

2020年10月6日发(作者:谢君绩)






最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全册)


特别说明:本教案为2015年改版后最新苏教版
教材配套教案,各单元教学内容如下:

第一单元 简易方程
第二单元 折线统计图
蒜叶的生长
第三单元 因数与倍数
和与积的奇偶性
第四单元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球的反弹高度
第五单元 分数加法和减法
第六单元 圆
第七单元 解决问题的策略
第八单元 整理与复习







第一单元 课题:等式与方程 第 1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等式和方程的意义,体会方程与等式的关系,能正确区分
等式和方程。 2.在观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和操作交流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
象成等式与方程的过程,积 累将现实问题数学化的体验。
教学重点:明确方程与等式的关系,理解方程一定是等式,但等式不一
定是方程。
教学难点:理解方程的意义,知道“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教学准备:课件,天平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出示天平实物)谈话:这是天平,谁能简单介绍一下它?
师作简单介绍:天平可以称 出物体的质量。这是天平的左右两个盘,这
是指针。当天平的指针指着中间,表示天平左右两盘的物体的 质量相
等,也叫做天平平衡。天平的哪一边下垂,就说明这一边物体的质量
多,反之,这一边物 体的质量就少。
2.揭题:今天我们利用天平来学习一些数学知识。(板书课题)
二、交流共享
1.教学例1。
(1)出示教材第一页例1天平平衡的情境图,谈话:你能看图写出一个



等式吗?
学生思考后独立填写。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50+50=100。
提问:你是怎样想的?
指名学生 口答:天平的一端放一个50克的鸡蛋和一个50克砝码,另一
端放一个100克砝码,天平平衡,说明 两边的质量相等,可以用等式来
表示。
(2)教师小结:含有等号的式子叫做等式。它表示等号两边的数值是相
等的。
2.教学例2。
(1)课件出示教材例2的四幅图。
学生独立思考后填写。
完成后在小组内交流,集体反馈。
教师板书:
x+50>100 x+50=150
x+50<200 2x=200
教师小结:天平哪一边下垂,就 说明那一边物体的质量大,另一边物体
的质量就小;天平平衡说明两边的质量相等。算式中的x都是未知 数。
(2)探究方程的意义。
提问:把这四道算式分成两类,可以怎样分?
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并说说分类的依据。
指名学生交流分法,学生可能会按照是否是等式把它们分为两类。



教师小结:有两个是等式,两个不是等式;两个等式都含有未知数。像
x+50=150、2x=200这样的式子,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方程,请同学们
把这两个方程读 一读。
提问:这两个式子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你能说一说什么样的式子是方程
吗?
指名学生口答。
教师板书: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提问:你觉得这句话中哪两点比较重要?(强调:“含有未知数”“等
式”关键词)
探究方程与等式的关系。
提问:例1中的等式是方程吗?等式与方程有什么关系?学生独立思考
后在小组内讨论。
教师小结:等式包含方程,方程一定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教
师板书集合图)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2页“练一练”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评议。



反馈时说一说其他式子为什么不是方程。
2.完成教材第2页“练一练”第2题。
提出要求:将用图形表示的未知数改写成字母,并读一读你改成的方
程。
学生独立完成,并读一读。
注意:这里的未知数不一定是字母x,其他字母也可以。
四、反思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方程的意义,知道了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还知
道了等式与方程的区别与联系。 等式
方程
五、课堂作业
《补》





第一单元 课题: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1)
第 1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
式”;在具体情境中,根据图意列出方程,能运用等式的性质解一步计
算的方程。



2.让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发展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经历通过天平的平衡 来探究等式的性质的过程,明确等式两
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教学难点:根据题意列方程,运用等式的性质解一步计算的方程。
教学准备:课件,天平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答:什么是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2.写出几个方程,在小组里交流。
指名说说自己写的方程,并说出它为什么是方程。
3.谈话: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认识 了等式与方程,今天我们再让
“天平”这个好朋友来帮助我们继续学习与方程有关的知识。(板书课题)
二、交流共享
1.教学例3。
(1)出示教材第2页例3第一幅天平图。
谈话:怎样在天平的两边增加砝码使天平仍然保持平衡?
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讨论。
集体汇报。(天平两边增加相同质量的砝码,天平仍然保持平衡)
出示左边的例题图,提问:如果左右两边都加上10克的砝码,等式可以
怎样写?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50+10=50+10。
出示右边的例题图,提问:如果左右两边都加上同样重a克的砝码呢?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50+a=50+a。
谈话:观察这两组图及等式,分析、比较等式两边及结果发生的变化。
引导学生得出:等式两边同时加上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2)出示例3下面两幅天平图。
谈话:仔细观察这两幅图,先完成填空,再比较你所写出的等式,和同
桌交流你的发现。
指名说说填写的等式。
板书:x+a=50+a→x+a-(a)=50+a-(a) 提问:你有什么发现?
引导得出:等式两边同时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3)出示刚才的两个结论,引导学生用一句话表述等式的性质。
教师小结:等式两边同时 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这是等式的性质。(板书:等式的性质)
(4)完成教材第3页“试一试”。
学生独立完成填空。
指名学生回答。
提问:为什么填“+25”和“-18”?加、减号如何确定?可以填写其他
数吗?
学生交流:根据等式的性质,方程的左边“+25”和“-18”,右边也要
“+25”和“-18” ,加号、减号、数字必须完全一样,否则等式左右就
不相等了。



2.教学例4。
(1)出示教材第3页例4,提问:你能根据图意列出方程吗?
学生独立思考并列方程。
指名口答。
教师根据学生的口答板书:x+10=50。
(2)提问:怎样求出方程中未知数x的值呢?
学生先独立思考,小组交流想法。
学生可能会有以下两种想法: 
(40)+10=50,x=40。 
因为50-10=40,所以x=40。
学生反馈,教师肯定这两种方法。
谈话:今天我们学习用等式的性质来求x的值。
教师边示范解题过程,边讲解书写格式: 
首先要写“解”字; 
然后根据等式的性质,使方程左边只剩下x。这道题要把方程两边都减
去10; 
每个等式占一行,各行的等号要上下对齐。
学生尝试练习,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学生纠正格式错误。
(3)指导检验。
谈 话:x=40是不是正确答案呢?我们可以利用等式的意义对方程进行检
验,只要把x的值代入原方程, 看看左右两边是不是相等即可。
教师边板书边说明检验方法及书写格式。



(4)师生共同回顾求x值的过程,并明确: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作方程的解,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作解方程。
三、反馈完善
1.反馈练习。
(1)完成教材第3页“练一练”第1题。
学生独立解题,指名板演。
教师巡视,强调学生的书写格式。
指名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以及检验的过程。
(2)完成教材第4页“练一练”第2题。
指名学生口答,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反馈:第1题中天平的两边同时拿走一个梨,天平仍 然保持平衡,可以
看出1个梨和3个桃同样重。第2题中天平两边同时拿走3个橘子,天
平仍然 保持平衡,可以看出2个橘子和1个苹果同样重。
2.完成教材第6页“练一练”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
指名到黑板前板书自己;列出的方程。
集体订正:第一题列出 的方程可以是x+22=84、84-x=22,如果学生列出
84-22=x这样的方程,教师可以提 醒学生,列方程时要尽量避免这样的方
程。第二题列出的方程可以是x+x+x=96、3x=96,可 以让学生比较哪个方
程更简洁。
3.完成教材第6页“练一练”第3题。
出示题目让学生独立思考。



指名学生回答,并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教师小结:可以用解方程的思路解答,也可以根据方程的检验方法来找
答案。
四、反思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等式的性质,学会了用它来解只含有加或减的简单方
程。
五、课堂作业
《补》






第一单元 课题: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2)
第 2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情景中理解“等式的两边同 时乘或除以一个不为0的
数,所得的结果仍然使等式”,会用等式的这个性质解只含有乘法或除
法运算的简单方程。
2.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念和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 br>数学活动的经验,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发展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对等式的性质进一步的理解,解含有乘、除法的方程。



教学难点:对等式性质(2)的探索过程。
教学准备:课件,天平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解方程:75+x=105 x-4.6=8。
指名学生板演,集体订正。
2.谈话: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等式的一些性质,谁来说一说?
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小结: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的
结果仍然是等式。 < br>3.引导:这就是我们刚学习的等式的性质,你觉得等式除了具有这样的
性质外,还会有其他性质 吗?
学生猜测。
教师根据学生的猜测小结:同学们都进行了大胆的猜测,我们需要对它
进行验证。今天我们就来继续研究等式的其他性质,看看大家的猜测是
否成立。(板书课题)
二、交流共享
1、教学例5。
(1)我们已经学会了根据“等式的两 边同时加上或减去一个数,结果仍
是等式”的性质解方程,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解方程的知识。
(2)出示例5第一组图。
根据左边的图,你能列出等式吗?(x=20)
右边的图与左边的图比较,有什么变化?你认为天平还会平衡吗?



你能根据右边图物体的质量相等关系再列出一个等式吗?(2x=20×2)
这个等式又告诉我们什么呢?在小组中说说你的发现。
小组中互相说想法,汇报。
(等式的两边同时乘一个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
想像一下,如果20=20的左右两边同时乘3,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
吗?
用等式如何表示呢 ?(20×3=20×3)
如果左右两边同时乘0呢?可以吗?
(3)出示第二组图。
左边的图能看懂吗?用等式怎样表示?(3x=20×3),也就是 3x=60。
左边的图与右边的相比,物体的质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天平还会平衡吗?
你能根据质量的变化情况列出等式吗?这又说明了什么?
(等式的两边同时除以一个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
你能自己写一个等式,并把等式两边同时除以一个数,看看结果还是等
式吗?
尝试练习,汇报。
有什么发现?两边同时除以0呢?为什么?
指出:等式的两边同时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
(4)归纳。
通过对两组图的观察,你认为等式又有什么性质呢?
(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



指出:这也是等式的性质。
(5)完成教材第5页“试一试”。
独立完成填空。
指名学生回答。
2、教学例6。
(1)出示例6。
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是什么?
你能根据这个数量关系列出方程吗?(40x=960)
40、x、960各表示什么?
应该怎样解这个方程呢?小组讨论。
汇报讨论结果。
你怎样想到方程两边都除以40的呢?
这样做的依据是什么?
(2)学生在书上完成,展示学生解题过程。
40x=960
解:40x÷40=960÷40 X=24 检验:40×24=960 答:试验
田的宽是24米。
如何检验?谁能说一说解这个方程,最关键是什么?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5页“练一练”。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学生板演。
集体订正,并说一说每一步的依据。



2.完成教材第6页“练习一”第6题。
学生独立解方程,指名板演。教师巡视,集体订正。
反馈时让学生说说解只含有乘除法运算的简单方程的步骤和方法。
3.完成教材第6页“练习一”第7题。
学生同桌说说图意,然后列出方程并解答。
指名交流,并要求学生说说列方程的依据,并口头检验解方程的结果是
否正确。
四、反思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等式的性质,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是0的
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还学会了用这样的性质来解只含有乘除法运
算的简单方程。





第一单元 课题:练习一 第 1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运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一步计算的方程,简 化解方程的书写格式,
提高解方程的熟练程度,能列简单的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在练习 和探究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及自
觉检查等良好学习习惯,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进一步理解等式的性质,巩固对解



方程的一般步骤的掌握。
教学难点:简化解方程的步骤,培养学生解方程时自觉检验的习惯。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知识再现
1.谈话:之前我们学习了等式的性质,谁来说一说?
2.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一起运用等式的性质完成“练习一”。(板书课
题)
二、基本练习
1.完成教材第7页“练习一”第8题。
组织学生独立完成。
指名学生板演。
找出解方程的过程中有省略步骤的解法,集体评价。
提问:这里的过程与此前解方程的过程比较,省略了什么?
教师小结:书写时可以适当省略。
2.完成教材第7页“练习一”第9题。
出示题目。
谈话:要先把x的值代入“○”左边的式子,计算出结果后,再与
“○”右边的数比较大小。
三、综合练习
1.完成教材第7页“练习一”第10题。
指名说说如何计算长方形的面积和正方形的周长。



反馈时让学生说说每一题是怎样想的。
2.完成教材第7页“练习一”第11题。
让学生观察表格,理解题意。
指名说说“单价、数量与总价”的关系。
3.完成教材第7页“练习一”第12题。
提问:你能找到每道题的数量关系吗?与同桌交流。
指名板演,共同评议。
4.完成教材第7页“练习一”第13题。
引导学生用画图或列表的方法表示题中的条件和问题,用等式的性质思
考并口答。
四、课堂总结
1.这节课我们复习了哪些知识?解方程时,要注意什么?
2.师生共同小结。





第一单元 课题:列方程解决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第 1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经历列方程解决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的学习过程,掌 握列方程解
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和方法,能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解未



知数是减数的
方程。
2.在学习活动中初步感知方程 的思想,丰富解题策略,发展数学思维,
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教学难点:通过正向思考来解决需要逆向思考的问题,培养列方程解决
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课件出示教材第8页例7情境图。
提问:观察这幅图,他们在干什么?
学生交流。(两个学生在测量体重)
谈话:小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十分旺盛的时期,身高和 体重时刻都在变
化,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解决关于测量体重的数学问题。(板书课题)
二、交流共享
教学例7。
(1)出示教材第8页例7情境图。
指导学生仔细阅读题目。提问:题目中已知什么,要求什么?这些数量
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数量关系。
指名回答。



回答预设: 
小红去年的体重加上2.5千克等于今年的体重。 
小红去年的体重减去去年的体重等于2.5千克。
教师小结:可以根据“去年的体重+ 2.5=今年的体重”列出方程。去年的
体重不知道,可以设去年体重为x千克。
板书:解:设小红去年的体重是x千克。
教师强调:这里要写“解”字,表示下面是解题过 程,而“设小红去年
的体重是x千克”这句话必须写出来,表示下面列出的方程是什么意
思。
现在,去年的体重相当于已知,接下来,请你用列方程的方法来解这道
题。
指名学生板演,集体订正解法:
x+2.5=36 x=36-2.5 x=33.5
提问:根据“今年的体重- 去年的体重=2.5”这一数量关系,我们还可以
怎样列方程?
指名回答。
板书:36-x=2.5
提问:怎样解这个方程呢?
学生小组讨论后汇报:先 在方程的左右两边同时加上x,把它转化成我们
学过的方程,再根据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教师边指导边板书解方程的过程。
板书:36-x+x=2.5+x 36=2.5+x 2.5+x=36



X=33.5
(2)讨论:我们已解出x的值为33.5,这个值是否正确?你打算怎样检
验?与同伴交流。
学生独立思考,在小组内交流后汇报。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小结:可以先检验方程列得是否 正确,再检验方程
的解,也可以看两种方程的解答结果是否相同。
强调: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时,一定要记得写“答”。
(3)小结:刚才我们用列方程的方 法解决了问题,谁来说说,列方程解
答时,我们是怎样列出方程的,解答的过程中要注意什么?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并汇报交流结果。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 
先弄清题意,找出未知量,并用字母表示。 
根据题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列方程。 
求出答案后,还要检验结果是否正确,并写出“答”。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9页“练一练”。
出示题目。提问:谁来说说这道题的等量关系?你是根据那句话找到
的?
学生回答,并补充数量关系,如果有不同的数量关系可以另外补充。
让学生根据数量关系列方程解答,并口答检验过程。
展示个别学生的答案,共同评议。
2.完成教材第11页“练习二”第1题。



先让学生在小组里说说怎样解。
学生独立解方程。集体订正。
3.完成教材第11页“练习二”第2题。
先同桌之间说说图意,然后列出方程解答。
汇报时让学生说说列方程的依据,并口头检验方程的结果是否正确。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其步骤是:先弄清题
意,找等量关系,再设未知量, 列方程并解答,最后检验作答。解题的
关键是要找出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
五、课堂作业
《补》





第一单元 课题:列方程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第 1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形如ax±b=c的方程的解法,< br>能列上述方程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初步理解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的策略和解题的基本步骤。
2.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为

磨刀匠-厕所标语


浙江教育厅-描写动物的句子


南昌十三中-生本教育心得体会


江苏建造师挂靠-生产工作总结


新年主题-补报志愿


老人与海读后感1500-初中体育课教学反思


航空航天专业-安全部门


怀集教育信息网-南阳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