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第四单元)

别妄想泡我
902次浏览
2020年10月07日 10:36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出师表原文-红歌会网

2020年10月7日发(作者:柴蓁)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第11课 《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示儿》教学设计

教学导航
【教材分析】 《示儿》是南宋诗人陆游临终前写的,是绝笔,也是遗嘱。全诗表达了对南
宋统治者屈辱求和、苟且 偷安的无比愤慨,对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无比渴望。
这首诗,作为一首绝笔,无愧诗人创作的一生;作 为一份遗嘱,无愧于诗人爱国
的一生。全诗字句发自肺腑,如血,如火,如泣,如诉,悲愤交集,真挚感 人,
表现诗人深厚真诚的爱国之情。五年级学生已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能够借助注
释及搜集的 背景资料理解古诗内容。能够了解诗歌表达出作者的爱国感情。但是,
孩子们对诗歌的感受力不强。如何 让学生透过文字走近作者。感受诗中深刻的内
涵,使其与诗中的情感产生共呜,从而受到心灵的震撼,还 有一定的难度。需要
老师结合时代背景和相关知识的拓展,以情击情,引领学生在“动情感悟”上下功夫,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对古诗文的阅读欣赏水平。
【教学目标】
1、认识、会写“祭”字。
2、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并默写古诗。
3、入情入境,理解古诗的含义,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并默写古诗。
2、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感。
教学过程
一、激趣谈话,导入新课。
1 47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
1.同学们,我国是个文明古国,有着五千年 的悠久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其中
诗歌就是我国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读诗可以使人灵秀,读诗可以 陶冶我
们的情操。以前同学们学过很多古诗,谁愿意来展示一下?
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首好诗。(大屏幕出示:《示儿》)
2.朗读指导
(1)自由读古诗
(2)指名读古诗(教师点评)
(3)齐读古诗(古诗不仅要读准、读响亮,而且还要读出韵味)
(4)学生“”画节奏读
(5)(听了大家的朗读,老师也忍不住想读这首诗了)
教师范读,学生再齐读。
3.同学们,你知道这是谁的作品吗?(陆游)
有谁了解陆游?
4.简介作者:(课件展示)
谁知道“示儿”的意思?(示儿:给儿子们看)
过渡:陆游要儿子看什么?自学古诗
二、自读古诗。
1.学生自学古诗,出示学习要求。
2.(生合作学习,师巡视指导)有好些同学有很好的学 习习惯,能在书上批
注,古人就说过“不动笔墨不读书”。
3.汇报交流,告诉大家你读懂了那些内容。
(1)学生交流读懂的内容,教师引导,同时指导朗读。
元:同“原”,本来
但:只。
九州同:祖国统一。
诗句:本来就知道人死了就什么也没有了,只是没有看到祖国的统一而感动
悲伤
(2 ).本来人死了,就什么也没有了,可宋朝当权者昏庸无能,金兵入侵,
宋军节节败退,陆游一心想杀敌 报国,他激情高诵:“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
何等的壮怀激烈!但像陆游、岳飞这等有才之人却遭 排挤,祖国大好江山落入金
兵之手,你明白了陆游的“悲”从何而来了吗?
学生:我知道诗人悲伤祖国没有统一,
2 47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
陆游悲伤大好江山落入了金兵之手,
诗人悲伤不见九洲同
(板书:悲伤——不见九洲同)
(3).教师:陆游悲呀,悲伤祖国没有统一,在他生命垂危时都不忘嘱咐儿
子,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大屏幕出示诗句)
这句你读懂了什么?
王师:朝廷的军队。
中原:指淮河以北沦陷在金人手里的地区。
家祭:对祖先的祭祀。
指导学习生字“祭”
乃翁:你的父亲。
诗句:朝廷的军队向北方进军收复中原的时候,祭祀祖先时不要忘了告诉你
的父亲
从诗句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他最牵挂的是祖国的统一,最渴望平定中原)
教师:对,他多么渴望能有北定中原日。
(板书:渴望——北定中原日)
(4)这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板书:爱国之情)
教师:是的,陆游在弥留 之际,念念不忘的是祖国的统一,明知“死后万事
空”却还是坚信“王师”能“北定中原”。诗人的爱国 激情是何等的执着、深沉,
又是何等的悲愤!同学们,谁愿意用你自己体会到的感情来诵读这首诗?
指名读
教师:是呵!诗人临终作诗,不说别的家常话,却只说“不见九州同”的
遗 憾,对儿子没有别的嘱咐,却只嘱咐他们在家祭时别忘了把胜利的消息告诉他。
这是多么深厚的爱国情感 啊!此时此刻,有谁不被感动?孩子们,读
指名读、齐读
⑤有谁能试着背诵这首诗?(学生背诵)
三.课外延伸。
(1).教师:一位怀着满腔爱国 之情的老人,带着他的毕生的遗憾和无限的
希望离开了,陆游南宋统一的愿望实现了吗?(生讨论)
3 47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
①.老师这里查到了相关资料,看到了《示儿》“续篇”
②.(课件展示)宋末林景熙《题陆放翁诗卷后》
③.从诗中你能看出南宋统一了吗? (你的子孙虽然见到了统一的国家,但是这国家是由元兵统一的,怎么能在
家祭的时候告诉你呢?)
(2).教师:同学们,由于南宋当权者的昏庸,使得国破家亡,要想国富民
强,我们匹夫有责 。我们应该像诗人陆游那样胸有祖国,抱效祖国。让我们再次
来诵读他的压卷之作——《示儿》
(3).配乐朗读。
四、作业布置
1.默写《示儿》。(课堂完成)
2.积累陆游的古诗。(课外积累)
五、板书设计
悲伤——不见九州同

爱国之情

渴望——北定中原日










4 47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
《题临安邸》教学设计
教学导航
【教材分析】
这首古诗都是南宋诗人的作品,反映的是相同时代背景下的 社会生活情况。
但是两首诗所反映的社会角度又是不一样的。《题临安邸》表现了南宋的统治者
们在南逃至临安后,依然穷奢极欲、置国耻家难于不顾而终日沉湎于酒色香风中
的种种丑态,也从一个侧 面反映了中原沦陷的原因及江南面临的命运。
【学习目标】
1、借助注释,独立学习,正确理解两首诗的意思。
2、在两首诗的对比学习中,初步感受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
3、在反复诵读与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意象,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受到情绪
的感染和心灵的震撼。
【教学策略】
对课文中的两首古诗进行整合,构建主题式、立体式的诗歌教学框架。即以对南宋这一时代的整体观照为核心,将文中的两首诗组织纳入这一个主题。再
适量补充同时期的相 关诗词。建构起一个互相联系、互相映衬、互相比照、互相
延拓的立体课堂。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了解背景。
1、师:今天我们要学的两首古诗,他们的作者所处的朝代都在南宋。你们
对宋王朝有哪些了解?
2、是的,那是个非常复杂的时代。今天我们所学的两首诗正是从不同侧面
反映那个时代的。 相信同学们通过学习,会对历史上曾经建都杭州的南宋王朝有
更为全面的认识。
5 47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
二、自学诗意,感受诗境。
1、了解诗题。
2、根据注释,利用收集的资料,自学理解诗意。
四人小组交流。
3、集体交流。
(1)质疑,提出解释不清或不顺的词、句。
(2)交流,说说这两首诗的诗意。
(3)随机引入,展开想象。
关于《题临安邸》-----------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当汴州。
1、你知道汴州是一个怎样的城市吗?
2、课件展示《清明上河图》
师:汴梁曾经是北 宋的都城,是当时历史上最发达、最繁荣的一个城市。北
宋画家张择端的这幅全长5米多的《清明上河图 》,就生动地再现了一个都城的
繁华与富裕:风景如画、街道纵横、店铺林立、人来人往、富足安宁但是 这一切
都不复存在了,从城门被金兵攻破的那一刻起,从北宋的最后两个皇帝被俘成为
阶下囚起 就不复存在了。山河破碎,城市萧条,人民流离失所。汴州失守了,中
原沦陷了,可是那些达官贵人又在 杭州建起了自己的小朝廷,过上了暖风袭人、
昏昏欲醉的日子。杭州山外青山楼外楼的今天,仿佛就是汴 州繁华似锦的昨天:
只是不知道汴州破碎萧条的今天,会不会变成杭州的明天?
3、指名朗读《题临安邸》
4、暖风熏得游人醉,你能看到那游人中有哪些人吗?你能看到他们在干些
什么吗?
学生想象说话。(游人掌握国家命运的统治者们。想象他们穷奢极欲、沉迷
酒色的无耻丑态)
5、自由练读。指名读。
关于《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抓住遗民泪尽胡尘里
1、什么是胡尘?
2、听录音,想象:金兵的铁蹄践踏在什么地方?
3、交流
4、诵读
三、诵读想象,体悟诗情。
6 47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
1、充分地、饱含深情地朗读两首诗,想象:你在两首诗中分别看到了些什
么、听到了些什么?
2、交流。
将两首诗所勾勒的画面相互交织起来,形成对比。教师随机点拨,将情感
引向深入。
(北方 的壮丽山川陷落了西湖边还是一片歌舞升平的景象;北方的老百姓在
异族的欺压下度日如年西湖上的权贵 们在歌与酒之间昏昏度日;北方老百姓盼望
克复中原的部队,望眼欲穿南宋的统治者们终日寻欢作乐,早 已将失地与那儿的
老百姓一起忘到了九霄云外)
①当你看到这些、听到这些以后,你觉得遗 民应该怎样理解?是遗留在沦陷
区的人民吗?(被南宋统治者们抛弃的人民)
②南宋王朝的 当权贵族们在小小的临安城中住了一年又一年,年年月月西
湖上游船不断、歌舞不绝;沦陷区的老百姓在 侵略者的铁骑之下苦苦挣扎了一年
又一年,分分秒秒几乎将眼泪流干。他们还挣扎着,是因为他们的心底 还有一丝
期盼,期盼有朝一日能望见南宋军队的旗帜在南边远远的地平线上出现。
③补充陆游《示儿》。
过渡:他们哪里知道,自己早已被抛弃了,被那些终日沉醉在湖光山色、
莺歌燕舞中的游人们抛弃了。
④有感情的朗诵两首诗。
四、拓展学习,激情练笔。
1、直把杭州做汴州,是 啊,无论在汴州还是杭州,那些权贵们不都是日日
饮酒、朝朝作乐吗?汴州已经沦陷了,杭州的命运又会 怎样呢?那些昏昏度日的当
朝统治者断送了一个汴州,难道不会再断送一个杭州吗?
2、练笔。
面对终日寻欢作乐、醉生梦死的南宋权贵们,面对沦陷区苦苦挣扎、度日
如年的 老百姓,面对野心勃勃、对江南之地虎视眈眈的侵略者,以及面对这两首
诗的作者,你想对谁说些什么?
①自由选择,自由练笔。
②交流。
3、强敌的入侵,面对沦陷的家园,面对 人民的悲泣,一位位爱国志士站出
来了,陆游就是其中一个;一个个民族英雄诞生了,岳飞就是南宋历史 上一位最
著名的爱国将领、民族英雄。他的抗金事迹连同他的千古绝唱《满江红》,一同
7 47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
流芳百世,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
4、放歌曲《满江红》
《题临安邸》教学设计
教学导航
【教学理念】
1、语文课要提高课堂 教学效率,其途径之一就是整合,对三维目标的整合,
对教学内容的整合,对教与学方式的整合,在整合 中实现学生语文素养最大程度
的提升。
2、语文课堂中,预设与生成应该实现最高程度的统 一。预设不充分的课堂
不可能是高效率的课堂,而没有生成的课堂不可能是人性化的课堂。充分的预设< br>能为生成提供宽广的平台与深厚的知识背景,即时的生成能为预设增添灵动的色
彩和跳跃的节奏。
3、语文课堂应该成为传承和宏扬民族优秀文化的舞台。古诗是民族精神、
民族文化的重要载 体,古诗本身又是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古诗教学应该引领学
生最大限度地走进这种文化,潜心会文,虚 心涵咏,熟读精思,切己体察,使这
种文化滋养学生心智成长。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自学生字,启发学生理解古诗的意思及诗中蕴含的情感。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古诗。
3、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
感悟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8 47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
1、课前收集相关资料。
2、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上个星期我们学习了陆游的哪首诗?谁来背给大家听?
2、这首诗是陆游在什么时候写的?他最盼望的是什么?
3、是啊,在临终之前,陆游苦苦盼 望着“王师北定中原日”,这一天他盼
到了吗?(没有)那王师们都干什么去了?宋朝诗人林升写了一首 诗(板书:题
临安邸),能帮我们找到答案。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题临安邸》,从中去寻找答案。
4、来,读读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自学生字,熟读诗文。
现在,我们 来做个热身运动。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学习要求:1、自
学“邸、熏、杭、汴、”四个生字,注意生 字的音、形、义; 2、自己反复读古
诗,读正确、读流利。)请同学们根据要求去自学,学完后再跟同桌交流。
(一)学生自主学习。
(二)检查学习情况。
1、检查生字情况。
看样 子大家都学得差不多了,现在我来考考你们。(课件出示“邸、熏、杭、
汴四个生字)响亮地喊出它们名 字!
① 学生齐读。
② 个别汇报。谁来说说自己的收获?(学生讲解字结构、意思、组词、书
写时注意、形近字。)
③ 全班齐读。
2、检查朗读诗句情况。
你们真厉害,轻而易举就扫除了这四个拦路虎。接下来,我要
9 47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
看看谁能把这首诗读正确?(课件出示古诗)(指名读、分组读、全班齐读。)
三、借助资料,理解诗意。
我们已经能够将这首诗读正确,读流利了,可是,要想把它读出感 情来还得
下番苦功。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学习要求:a、借助资料,自主学习理解“休、
醉、 直、作”等词语的意思。b、结合注释,大体了解诗句的意思,小组同学相
互交流。)
(一)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巡视检查。
请同学们根据要求学习。
(二)小组交流自学情况,相互检查、补充。
学完后,小组内交流。
(三)检查学习交流情况。
现在谁来说说你读懂了哪一句?
1、小组汇报交流情况,其它组补充。
2、每位同学自己试着串说整首诗的意思。
3、指名完整地说诗意。
四、品读诗句,悟情悟境。
通过大家的努力,我们已经理解了诗意。可是要想读出感情,这
还不够,我们还得了解这首诗 的作者及它的写作背景。我们先来看看它的作
者。谁来介绍一下这首诗的作者?
(一)了解作者林升。
同学们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介绍林升。教师相机补充。(你介绍了一个非
常有价值的信息。)
(二)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
我们再来看看这首诗的写作背景。
1、学生介绍。(预习真充分,给我们介绍了南宋、北宋的相关资料;看得
真深远。)
2、(课件出示遗民战乱图和权贵寻欢作乐图)学生观察,
说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3、(课件出示北宋和南宋版图)教师激情小结。北宋到南宋国土面积减少
了一半,但南宋的统 治者还在寻欢作乐。
(四)品读诗句,悟情悟境。
10 47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
看到此情此景,你们的心情怎样?(愤怒、责问)让我们带着这种语气来朗
读这首诗吧!
1、学生齐读古诗。
当时的南宋金兵横行,遗民泪尽,国破家亡,生灵涂炭,那些王师、权贵 、
皇帝,他们干什么去了?
(课件出示合作探究:讨论:王师、权贵、皇帝,他们干什么去了?你是从
哪儿看出来的?)
2、自主学习思考。
3、小组交流自学情况。
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
4、小组汇报自学交流情况。
教师相机点拨,指导朗读。
①“暖风熏得游人醉”, 这是一副怎样的醉态呀?(天天如此,永远也醒不
过来。)读着这个“醉”字,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 的画(生:我仿佛看到了
那些权贵们喝着美酒,吃着山珍海味。生:我仿佛看到了歌女们为他们演奏,舞
女们为他们跳舞)学生想象说话,教师相机点拨:这是烂醉如泥的“醉”,这是
纸醉金迷的“醉 ”,这是醉生梦死的“醉”。那一杯杯琼浆玉液,灌入一个个酒囊
饭袋之中,倾倒在一具具行尸走肉的体 内。引导有感情地诵读这一句。
②在这帮酒囊饭袋的眼中,杭州还是杭州吗?(课件出示《清明上河 图》,
教师解说:汴州又称汴梁、汴京,是北宋的都城。据史书记载,汴州当时的人口
超过百万 ,是当时世界上最发达、最繁荣的城市。北宋画家张择端的这幅《清明
上河图》,生动地再现了一个王朝 的兴盛和一座都城的繁华。大家看——街道纵
横,店铺林立,人来车往,川流不息。好一派繁荣昌盛、国 泰民安的气象啊!但
是,这一切的一切,从城门被金兵攻破的那一刻起,从两个皇帝沦为金人阶下囚的那一刻起,就不复存在了。山河破碎,城市萧条,金兵肆虐,遗民泪尽。锦绣
河山就这样无情地断 送在这批酒囊饭袋的手中。是啊,无论是昔日的汴州还是今
天的杭州,那些权贵们还不都是朝朝寻欢、夜 夜作乐吗?他们已经断送了一个繁
华如织的汴州,难道就不会再断送一个锦绣如画的杭州吗?)
③想到这些,我们怎能不焦急?我们和诗人一起问问他们——指名朗读“西
湖歌舞几时休?”
想到这些,我们怎能不担忧?我们和诗人一起再问问他们——指名朗读“西
湖歌舞几时休?”
想到这些,我们又怎能不愤慨?我们和诗人一起,指着鼻子问问他们——指
11 47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
名朗读“西湖歌舞几休?”
五、拓展,升华诗情。
①北方的壮丽河山沦陷了,西湖边还是一派歌舞升平、纸醉金迷——学 生齐
读《题临安邸》。在“西湖歌舞几时休”的质问声中,在“直把杭州作汴”的痛
恨声中,你 感受到了作者那一颗怎样的心?正因为他内心无比愤慨,所以他将心
中的愤慨融入到这首诗内,题写在旅 店的墙壁上,所以这首诗题目为题临安邸。
②面对醉生梦死的南宋权贵,你想说些什么?生:我想对他 们说,该醒醒了,
不然金兵就打过来了。
(生:我想对他们说,快去把失去的领土收回来吧!
生:我想对他们说,你们不要再醉生梦死了,也去看看老百姓在怎么过吧!
……)
③师:强敌的入侵,面对沦陷的家园,面对人民的悲泣,一位位爱国志士站
出来了,陆游就是其中一个 ;一个个民族英雄诞生了,岳飞就是南宋历史上一位
最著名的爱国将领、民族英雄。他的抗金事迹连同他 的千古绝唱《满江红》,一
同流芳百世,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课件播放《满江红》)
师:让我们在激昂的音乐声中结束今天的这一课吧!
板书设计:
题临安邸

权贵 醉生梦死

林升 忧国忧民







12 47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



《己亥杂诗》教学设计
教学导航
【教材分析】
《己亥杂诗》是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中的一首古诗。 这首诗
是小学阶段难得一见的政治诗,与平时我们教学的“借景抒情” “触景生情”
的诗不同,诗人采用“创景抒情”的方法——通过创设的意象来表现情感: “九
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诗的
内容从“清末的社会现状”到“复杂情感”再到“急切愿望”,对学生而言理解
比较难。
【设计理念】
充分地研读教材、把握教材,抓准教学的重难点,并在教学设计时将语文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踏实训练,与小学高年段的阅读要求贯彻到教学中,始终实
在地引导学生学习、 学会学习方法、形成学习能力。在此过程中,情感的体验是
必然的催化剂和目的。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朗读背诵并默写《己亥杂诗》。
2.联系作者写作背景,理解诗意,体会情感。
3.初步感知本诗的表达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读好诗句,整体把握,诵读赏析,领悟情感,拓展延伸。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3 47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
体会诗人希望社会变革和期待人才辈出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难点】
诗句1-2行表达的内容与表现的情感。(难点)
诗句3-4行表现的情感
【课时划分】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明题,知背景,营造学习氛围。
以前我们学的诗多是唐宋时期的作品,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篇距今仅一百多
年,清代龚自珍的一首 诗。仔细看老师写课题,请书空一起写。
板书:己亥杂诗(师述:己,杂的字形)
指名读课题,结合课前搜集到的资料,解释诗题。
师述:中国古代用天干地支纪年法,本诗所 指的“己亥年”是1839年。这
一年龚自珍辞官南下,一路将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记录成315首日记体 组诗。因为
都写于己亥年,所以将这315首诗都称为——(读课题)《己亥杂诗》。
这一年 ,正是鸦片战争的前一年,曾经强盛的大清帝国行将没落。腐朽的清
政府对外卑躬屈膝,对内大肆打压, 官吏贪污腐败,百姓民不聊生。这时候,龚
自珍写下了这首诗——师配乐范读。
【设计意图】 由于本诗所表现的时代与学生相距太远,而且平时缺少此积累。
采用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方式,并通过示范 的朗读,创设情境,带领学生走进文本。
二、 读好诗句,自学质疑,整体把握诗的大意与情感。 < br>1、自由读诗,(1)读准字音,停顿正确地读顺诗句。(2)借助注释或工具
书,联系课前收集 的资料,试理解诗句的意思。
看看通过自学,能读懂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做上记号,一会提出大家共
同研究。
【设计意图】 从读顺诗句到借助注释与工具书,以及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
学……给与六年级学 生自学自悟,自主学习的时间与空间,是后面交流、汇报、
质疑的基础。
14 47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
2、 指名读,评读,练读。(纠正字音与停顿)
3、 汇报交流。
学生自由交流,相机解决以下内容:
A. 九州生气恃风雷:
“生气”真的是指的 中国“发脾气”吗?在这里用“生机勃勃的局面或者
景象”这种说法更符合前文“九州”这样的语言环境 。
B. 万马齐喑究可哀:万马哑了毕竟让人觉得悲哀。
C.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重抖擞”再次振作精神。
“不拘一格”什么意思?在那个年代“拘”着什么“格”吗? (清朝的死
板、单一、陈旧的八 股科举制度来选拔人才,用“四书五经”禁锢人们的思想)
这不拘一格降人才就是希望打破死板、陈旧的 制度,选拔任用各个方面的人才。
【设计意图】 这一过程让学生们清楚地看到在自己的努力下能够初 步理解
该诗内容,获得成功的喜悦,也是学生自学能力培养,进行学习能力实践的最佳
机会。
引导交流的时候,针对学生学习的难点进行指导,不在自学能学懂的地方花
费时间,着力提高课 堂教学效率。
4、 初步理解诗意能帮我们更好地读书。读全诗说说这首诗大概讲了什么?
【设计意图】整体把握文本内容,是学习的第一步,也是阅读能力培养的关
键一步。教学过程中不着痕迹 地渗透这方法,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教师梳理归纳:通过自学,大家初步明白了诗句的意思,也都觉得 对“万马
齐喑”“风雷”这些词的理解有些模糊。我们就从这第一句开始,深入读书,共
同学习 。
【设计意图】直接引入教学重难点的学习,将有限学习时间用在教学关键点
的刀刃上。
三、 情感入手,体会诗句的意思,再深入理解体会情感,读好诗句。
(一)、 教学第一句: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读一读,透过字面去想象,你仿佛看到怎样的画面?
(第二行诗)“万马齐喑”
A、结合注释说说这个词语的意思。
B、 一提到“万 马”你想到的是什么词?(万马奔腾、万马齐鸣)那是何等
热闹、壮观!而这“万马齐喑”呢?看到这个 词语你眼前出现的是怎样的场面?
读这个词
15 47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
C、这里龚自珍真说的是大清朝的马么?他指的又是什么?从哪里读出来的?
联系上文“九州”知道说的是“举国上下死气沉沉的局面”。
D、这“举国上下”包括哪些人 ?(君、官、民……)又是怎样的死气沉沉
呢?结合课前搜集到的资料说说。 (出示课件)
(1)(图片1)英法联军打到家门口的时候,皇帝居然带老婆儿子、军机大
臣、王公贵族,逃之夭夭。 读“万马齐喑”!
(2)(图片2)这是大清朝的官员们。面对趾高气扬的列强,大气都不敢出。只顾得贪污腐败,剥削欺压人民! (图片3) 这是当年外国人拍摄中国烟民做
成的明信片,东亚病夫的形象世界流传。 “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
充饷之银”啊!
(3)(图片4)百姓流离失所,田不能 耕,商不能经,工不能作,哀号遍野
的岂止十万百万千万啊! 这是当时官府的施粥场景,有这样一个母 亲,因为贫
病,儿刚死在怀中,可怜的母亲还在心中悲叫着:“儿且勿死,为娘今日趁一粥”,
还“掩怀拭泪不敢哭”……
看到这一切,用一个词说说你此刻的情绪:(悲哀、愤恨……)这万千情绪
同样也翻滚在龚自珍的脑海,他选择了最能表达他此刻情绪的一个字:“哀”
大家读读这行诗。
【设计意图】此诗中的“万马齐喑” 既是全文的教学重点、难点、又是关
键点。这个意象所表达的情感“哀”是上文“九州生气恃风雷”的原因,也是下
文“我劝天公重 抖擞”的基础,抓住这个词,就是抓住了教学的重点。突破这个
难点采用了多种方法:先从“万马齐喑” 的字面意思入手,让学生从词语的对比
中想象“万马齐喑”的场面,初步读出这个场景给人的感觉。接着 联系上下文将
理解引向深入,体会这里“万马齐喑”指的是全国上下死气沉沉的一番局面。再
将 “举国上下”这个空泛的概念,具化为“君、官、民……”几类人,通过补充
富有冲击力的背景资料,使 得文本的内涵丰富起来。同时带领学生走进文本的时
代,感受与激发情感。教学时不仅将语言文字的训练 落实到位,而且生发了学生
情感的震荡与共鸣。抓住语言训练的关键点、内容理解的重点、学生学习的难 点,
进行扎实的、有层次地语言训练。
(第一行诗)正因为“哀”、恨,所以大家盼望着一场大的变革的风雷来唤
醒这九州的生气啊!
1、 他希望的“九州生气”是怎样的?用平时积累的词语说说。(国泰民安、
生机勃勃、安居乐业……)
2、 刚才同学们说到“风雷”是巨大的社会变革,你希望这风雷涤去什么?
16 47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
炸醒什么?
3、 他希 望那如风雷一般强大、一般迅疾的变革啊!这满心期盼你能读出来
吗?(读第一行诗)读!让这场变革来 得更快些!读!让这场变革来的更猛烈些
吧!读!
(小结一二行诗)
盼望着九州生 气,可偏偏生活在这样万马齐喑的哀世中,叫人怎么不感慨!
合起来在读这两行诗。
同学们与龚自珍一样有着深切的悲愤,满怀的激昂啊!放声读吧!
(二)、教学第二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劝”愿望是那样的美好,而现 实却又是那么可哀。那巨大的变革不是我们
可以左右的啊!这“万马齐喑”死气沉沉的局面再不改变,要 亡国了啊!
大家读读后一句。他劝谁?劝什么?怎样劝?(课件示图,说、读)
1、这首诗 写下后不到一年,英国的大炮首先轰开了国门,第一次鸦片战争
的硝烟让这个本已贫困的国家受到了前所 未有的重创。 读!
2、 距离这首诗不过三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英法联军火烧了圆明园,陆
续签订了19个不平等的条约。 读!
3、甲午海战败了,百日维新败了,八国联军侵华,国家危急了啊!再读!
读全诗:师生共同诵读:师读第一句,生读第二句。
【设计意图】
1、学生能理解 的地方以读代讲,让学生在充分的读中感知、感悟、借助充
分地读体会感情。教学环节简明,符合情境情 感的发展需要。
2、从词的解释理解到诗文前两行的诵读、理解、感悟、体会……再到全诗
两 句之间的关系,这样的教学过程既是是联系上下文学习方法的训练,也是处理
教材第二个层次整体观念的 体现。
四、 诵全诗,明情感,感悟写作方法。
1、 将整首诗完整的读读,龚自珍在这首诗里表达了怎样的愿望,你一定会
有更深切的感受。(练习课件)
a)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
带着这样的期盼,谁能来诵诵这首诗?全班诵读。
b) 读到这里,大家课前的问题解决了吗?
同座之间说说带点词语的意思。谁来说说这“风 雷”指的是什么?这“万马
齐喑”指的又是什么?
17 47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
2、这看不见摸不着的情绪,作者通过创造了 “万马”“风雷”“天公”这
样浩大的意象来表达。这样“创景抒情”的表达方法与我们常见的“借景抒
情”“触景生情”既相通又相异,也表现出龚自珍极高的艺术成就。课下大家还
可以再去读读龚 自珍其他的诗或文,更真切的感受他的情。(拓展《己亥杂诗》
第5首和第45首。)
【设计 意图】回到全诗的整体,带领学生整理和内化学习的内容,回顾课始
时候的质疑,同时是对教学目标是否 达成的反馈。
第12课 《中国少年说》教学设计
教学导航
【教材分析】 < br>本课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节选自梁启超的
《少年中国说》。这篇文 章运用象征的写法,介绍了少年同中国的关系,表达了
对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的赞美之情。文章语言简练 ,含义丰富,韵律优美,值得
一读。
【教学目标】
1.认识“泻、鳞、惶”等6个生字,会写“泻、潜”等9个生字。理解文中
的重点词语。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和作用。
3.结合查找的资料,体会文章讴歌少年中国的激情,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词语和句子的
含义和作用。
【教学难点】
学习本课的写法。结合查找的资料,体会文章讴歌少年中国的激情,激发学
生的爱国情感。
18 47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鳞、惶”等6个生字,会写“泻、潜”等7个生字。理解文中的重
点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词语和句
子的含义和作用。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青少年 是祖国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我们承担着国家复兴的责任。
清代末年,有一位非常有远见的思想家,政 治家,教育家——梁启超,他就明白
这个道理。因此,他写了一篇脍炙人口之作-----少年中国说。 这篇文章用事实
和道理告诉我们,告诉全世界,我们中国的少年充满了希望,少年的中国更加充
满了希望。
板书:少年中国说
【设计意图:用充满感情的话导入课文,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
生的探究欲望。】
二、作者、背景简介
作者简介:
梁启超(1873年2月23日—1929年1 月19日):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
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 。清朝光绪年
间举人,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戊戌变法(百日
维 新)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
19 47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
《少年中国说》:八国联军侵华,民族危机空 前严重。当时帝国主义污蔑中
国是“老大帝国”,是“东亚病夫”,是“一盘散沙”,不能自立,只能由 列强共
管或瓜分。而中国人中,有一些无知昏庸者,也跟着叫嚷“中国不亡是无天理”
“任何列 强三日内就可以灭亡中国”,散布悲观情绪,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为了
驳斥帝国主义分子的无耻谰言,也 纠正国内一些人自暴自弃、崇洋媚外的奴性心
理,唤起人民的爱国热情,激起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梁 启超适时地写出这篇
《少年中国说》。
三、读文识字。
小组活动,合作探究
1.大声朗读课文,在读课文的过程中圈出生字词,并借助字典等方式解决生
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画出不懂的句子,小组讨论解决。
3.小组成员先自读课文,在完成以上练习后,小组成员互相交流探讨。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解决
问题的能力。】
四、整体感知。
1.细读这篇课文,总结每个自然段的含义。
生总结、汇报:
第一自然段:从小到大介绍中国少年的责任。
第二自然段:歌颂少年中国的蓬勃生命力。
第三自然段:抒发对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的赞美之情。
2.朗读课文,想一想,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去读这三个自然段?
生总结、汇报:
第一自然段要读出磅礴的气势;
第二自然段要读出韵律美,让人感受中国少年的蓬勃生命力。
第三自然段要读出作者对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的赞美之情。
板书:磅礴的气势 蓬勃的生命力 赞美之情
3.第一自然段从哪些方面体现了少年对国家的影响?
生总结、汇报,师引导
层层深入:智——富——强——独立——自由——进步——胜于欧洲——雄
于地球
20 47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
4.读第二自然段,想一想,作者用哪些事物来赞美中国少年?
生总结、汇报,师引导
红日 (黄)河 潜龙 乳虎 鹰隼 奇花 干将
5.小组活动
重点阅读第二自然段,根据注释理解句子的意思。
生总结并汇报
【设计意图:在自读课文的基础上自主学习,锻炼学生自学能力。】
四、布置作业
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第二自然段的意思。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有助于夯实基础,并且为下节课做好准备。】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用“√”给下列生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lín( ) háng( ) zhāi( )
鳞 惶 哉
líng( ) huáng( ) zāi( )
二、读拼音,写词语。
瀑布从悬崖上yí xiè( )而下,落入深渊,人站在崖边,胆
战心惊,rú lǚ bó bīng( )。
三、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出生,其道大光。 伏流,一泻汪洋。 临渊,
鳞爪飞扬。
啸谷,百兽震惶。 试翼,风尘翕张。
【答案】
一、lín huáng zāi
二、一泻 如履薄冰
三、红日 河出 潜龙 乳虎 鹰隼
21 47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这篇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学习本课的结构。
2.结合查找的资料,体会文章讴歌少年中国的激情,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下列生字。
板书:泻 潜 试 胎 皇 履 疆
2.文章的第一自然段用__________的方法介绍了少年与中国的关系。
板书:层层深入
【设计意图: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有利于夯实基础。】
二、研读课文。
1.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
①这个自然段采用了怎样的结构方式?
师引导,生总结。
这个自然段采用总分的结 构方式。第一句为总起句,起引领全段的作用,下
面的部分围绕这句话进行阐述。
板书:总分 总领全段
②这部分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
师引导,生总结。
这 个自然段主要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分别从智、富、强、独立、自由、
进步等几个方面论述了少年的责 任。排比的修辞语气紧凑,感情强烈,有很强的
感染力。
③作者从哪些方面介绍了少年和中国的关系?完成下列表格。
少年 中国
22 47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












【 设计意图:在老师的引导下,同学们自主学习,详细地研读文章,把握文
章内容,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自 学能力,同时提高学生参与的兴趣。】
师总结:从表格中我们可以看出少年和中国的关系非常密切。作 者运用排比
的句式告诉我们,少年的责任非常重大,我们每个少年都要肩负起自己的责任,
因为 ,国家的强大靠的是少年。
2.朗读、感受第二自然段,从文字提供的美好形象中感受少年中国生机勃
勃的生命力。
①“红日初升……横有八荒”熟读背诵。
②比喻的作用:“红日”般的灿烂前景,“河出 伏流”的壮阔发展,有如“潜
龙”“乳虎”的巨大声威,有如“奇花”的壮丽前景,如“干将”的锐利锋 芒;
(出示课件16)
③“天戴其苍”“地履其黄”,一“纵”一“横”,显得气势不凡,一 个顶天
立地的东方巨人巍然屹立在地球之上。
朗读要求:这是一段韵文,充满节奏感和韵 律感。在朗读的过程中,我们要
读出这种感觉。在朗读的过程中还要思考:这些是静态描写还是动态描写 ?作者
这样比有什么用意?
生读课文,并总结、汇报
师:我们在总结过程中发现, 这些事物都是动态描写,都充满着生命力。作
者用这些充满生命力的事物来比少年中国,就是告诉我们, 少年中国就是最具有
生命力,最有发展前途的。
④朗读第三自然段,体会句子承载的思想感情。
生总结,汇报:
这段是抒情段,作 者用两个感叹句,再次重申了中国少年和少年中国密切的
关系以及作者对他们的赞美之情。
【设计意图:本文第二自然段非常有韵味、有内涵。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能
加深理解。】
23 47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
三、小结
作者把封建的古老中国和理想的少年中国进行鲜明的对比,热情歌颂少年勇
于改革的精神,批评消极保守思想,鼓励人们肩负责任,发奋图强。本文表现出
作者热切盼望祖国繁荣富 强的愿望,并且对中国的未来满怀希望。
四、布置作业。
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总分—总领全段
少年中国说 磅礴的气势 蓬勃的生命力 赞美之情
动词:泻 潜 渊 胎 履 纵——层层深入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选字组词,在所选的字的下面打√。
鱼(鳞 麟) (潜 替)水 (胎 肽)儿 (从 纵)横
二、选出下列字词的正确意思。
故( )A因此 B顾念 C故事
翕张( )A张开 B闭合 C一张一合
履( )A踩、踏 B职务 C履约
三、按原文填空。
( )初升,其道大光。( )出伏流,一泻汪洋。( )腾渊,鳞爪飞
扬。( )啸谷,百兽震惶。( )试翼,风尘翕张。( )初胎,矞矞皇
皇。( ),有作其芒。( )戴其苍,( )履其黄。纵有千古,( )。
前途似海,( )。
四、作者分别把中国的少年比作了什么?有什么用意?
24 47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鳞 潜 胎 纵
二、A B A
三、红日 河 潜龙 乳虎 鹰隼 奇花 干将 天 地 横有八荒 来日方长
四、作者把中国的少年比作了红日、黄河、潜龙、乳虎、鹰隼、奇花、干将。
作者把 中国少年比作这些富有生命力的事物,点明中国少年强大的生命力,点明
中国前途无量。
【教学反思】
1.这篇文章和现代文有区别,有些字很生僻,大部分句子不符合现代人的语< br>言习惯,因此学生在理解起来有点困难。在教学过程中,我抓住朗读,通过让学
生多种方式的朗读 来理解课文内容。收到良好效果。
2.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通过抓重点词句的方式来理解句子的含义 ,从而达
到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此同时,我还通过设置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让学生在
朗读中 解决问题,增强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美中不足的是在第二自然段的教学中,我对“干将发硎”“奇花初 胎”等一
带而过,很多同学对这些内容死记硬背,没有达到真正的理解。在今后的过程中,
对于 一些难懂的词语,我一定会用多种方法解决,不能留给学生一点儿疑问。
备课素材
【作者介绍】
梁启超(1873年2月23日—1929年1月19日):字卓如,一字任甫 ,号任
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清朝光绪年
间举人, 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戊戌变法(百日
维新)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 、新法家代表人物。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干将:(gān jiāng)是古代传说 的一把剑,十大名剑之一。干将、莫邪是干
将、莫邪铸的两把剑。干将是雄剑,莫邪是雌剑。
25 47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
公车上书
公车上书,是指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康有为与梁启超集结603名举
人联名上书朝廷、反 对在甲午战争中败于日本的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
约》的事件。
公车上书被认为是维新派登上历史舞台的标志,也被认为是中国群众的政治
运动的开端。
戊戌变法
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维新变法、维新运动,是晚清时期以康有为、梁
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人士通过光绪帝进行倡导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
治、教育制度,发展农 、工、商业等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读拼音,写词语。
这条大河yí xiè qiān lǐ( ),气势非常宏伟。
二、解释下列句子的意思。
1.鹰隼试翼,风尘翕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2.干将发硎,有作其芒。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能力大提升
三、课文整体梳理。
26 47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
这篇课文首先强调 了少年的________,告诉我们,国家的强大要靠少年的强
大,紧接着,作者用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奇花、干将
发硎等做比,告诉我们中国 少年前途无量,少年中国前途无量。
四、重点段落品析。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 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 步则国进步;少
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 。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
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翕张。奇花初胎, 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
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 )的修辞方法。
A排比 B比喻 C拟人
2.第一自然段采用了__________________的结构方式。中心句是________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二自然段中,作者列举了这些事物,想告诉我们什么?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思维创新大拓展
五、作为当代少年,你觉得你有什么责任?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一泻千里
二、1.鹰隼展翅试飞,掀起狂风,飞沙走石。
2.宝剑从磨刀石上磨,发出耀眼的光芒。
三、责任 红日 河出伏流 潜龙 乳虎 鹰隼
四、1.A 2.总分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3.作者列举这些事物,想告诉我们,我们中国的少年充满生机和活力,我中
国也像少年一样前途无量。
27 47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
五、示 例:作为当代少年,我觉得自己肩上的责任非常重大。祖国富强要靠
我们,祖国强大要靠我们,祖国未来 的发展也要靠我们。










第13课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
教学导航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指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
3、引导学生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学习与运用搜索、整理资料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运用信息技术,利用多媒体课件,调动学生研读课文的积极性,将学 习主动
权还给学生,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与文本展开对话。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课外资料和对课内重点词句的理解,使学生了解圆明园 辉煌的过去和
毁灭的经过,产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激起爱国的情怀。
28 47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
【学习重点】
引 导学生自主读文、感悟、想象,了解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被毁灭的经过,
体会课文蕴涵的思想感情。激发 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学习难点】
通过文字的理解,想象圆明园 昔日的辉煌。培养学生感悟、想象能力,激发
爱国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方式】
1、利用多媒体课件,把学生带入创设的情境中。
2、播放影片《火烧圆明园》的片段,直观感受侵略者的残暴和野蛮。
3、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领悟到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
不可估量的损失。
【教学准备】
1、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节选《火烧圆明园》的录象。
2、收集关于圆明园的资料。
【教学方法】
以读代讲法、情景创设法、读中感悟法等。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构建话题,激发情感。
1、课前欣赏:学生观赏图片。
2、刚才我们看到的一切曾经都能在一个地方看见,这个地方 备受外国人的
关注,法国作家雨果曾说过:“在世界东方的中国,有着人类一大奇迹,这一奇
29 47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
迹,就是圆明园。 ”圆明园因何有如此的美赞?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21课《圆明
园的毁灭》(板书:圆明园的毁灭。)
二、初读课文,初感圆明园。
1、 检查字词的预习情况。(课件示本课字词)
2、 我们把生字放在课文中读,请同学们打开书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
准字音,读通句子 ,并用——划出文中评价圆明园的句子。
3、根据学生汇报相机出示:
圆明园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4、哪几个词最能体现人们对圆明园的高度评价?(解释并板书:举世闻名)
三、走进圆明园,再现昔日辉煌。
1、为什么圆明园能得到如此高的评价呢?圆明园里到底有 什么呢?你们想
知道吗?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已经为你们打开了大门。快去找找吧!(学生
活动)
2、小组交流。
3、汇报:(园子有什么?)
A、有三个大园和许多小园。(这三个大园和许多小园是怎样分布的?)
出示图片,理解众星拱月的布局。
师:你们知道圆明园有多大吗?里面有多少个小园吗?请看资料:
师:当时世界上有这么大, 园子这么多的园林吗?真是独一无二啊!而它就
在我们中国,你会感到——(高兴、骄傲、自豪地说:圆 明园真是一座举世闻名
的皇家园林。)
B、有许多特色建筑物。(圆明园还有什么?) 出示句子: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
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 ”,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
理解:金碧辉煌(你能形容一下这些殿堂吗) 玲珑剔透(而这些亭台楼阁
是那么)
品读句子:你们见过这么美的园林吗?1、2组同学美美的读一读。
咦,那不是海宁的安澜园 吗?它有脚吗?怎么会跑到圆明园来呢?这是怎么
回事啊?你能告诉老师吗?
学生汇报各种特色的建筑物:(原来圆明园里有的景物是……)
30 47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
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景物:有——
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景物:有——
还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
你们想一睹这些景物的风采吗?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一些图片。(图片展示)
品读句子:漫步 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
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1读:这么 多的景物,真是目不暇接,我们不
由得感叹,2读:各具特色的景物,让我们大饱眼福,我们由心底里感 叹,3读:
这是我们的圆明园啊,我们自豪地向游人说,)
小结过渡:确实,圆明园是举世闻 名的皇家园林。(引读)那文中哪些句子
告诉你,它又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呢?
C、有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出示句子: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 代的名人
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你从这句话 的哪些地方看出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呢?
(1、时间跨度大:2400多年 2、文物是最珍贵的 3、文物是最齐全的,种类是
最多的150万多件)
师:课文有没有列 举一样具体的文物呢?没有,真是一个遗憾啊!你能当一
回小作者吗?列举一两件文物,让大家饱饱眼福 好吗?请你用上这个句式:圆明
园里不仅有( ),还有( )。
师:这么多,这么美的文物 ,你能用一个成语形容它吗?难怪人们都说(它
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抓住“最大”品读 句子)
三、走进历史,感受毁灭。

过渡:可惜啊,可恨啊,我们刚才所看到的,所 感受到的,只能在梦中相见
了。因为我们的圆明园已经被英法联军毁灭了。侵略者到底是怎样毁灭圆明园 的
呢?请同学们默读第五自然段,用横线划出你感受最深的句子,并写上你的感受。
1、 汇报:你划了哪些句子呢?
预设:
a: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 ,就用大车或牲口
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我刚才听同学说,他们把园内凡是
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什么是统统?——全部抢走,一点都不留拿不动的
就——实在运不走的就 ——所有说的这些就叫做统统。而且运不走的,他们就任
意的——破坏、毁掉)
31 47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
师:根据学生的汇报相机板书:掠走 搬运 破坏
师:怎么破坏?——
资料:侵略 者除了大肆抢掠外,抢劫外,被他们糟蹋的东西更是不计其数,
工兵们带着大斧,把家具统统砸碎,取下 上边的宝石,一些人砸碎镜子,另一些
人凶狠的向大烛台开枪射击,以此取乐。大部分法国士兵手抡木棍 ,将不能带走
的东西全部捣碎。
师:看到这里,你心里是什么滋味啊?(板书:恨)(品读)
师:为了掩饰恶行,敌人最后怎样对待圆明园?
b:根据学生汇报板书:放火
师: 让我们再一次把历史的长卷翻开,回到1860年10月18日的圆明园。
(课件播放《火烧圆明园》录 像)
c:熊熊的大火连烧三天,烧掉了金碧辉煌的殿堂,烧掉了——烧掉了——
烧掉——(中 国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中国人的自豪与骄傲)
出示句子:
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 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可
惜吗?——1、2组读出可惜,可恨吗?——3、4组读出可恨 )
(说明:让学生走进历史,感受圆明园的毁灭,激发学生对侵略者的仇恨。)
五、走出圆明园,升华情感。
1、因为清朝政府的腐败无能,圆明园毁灭了,只剩下残垣断壁 的圆明园,
她在不断地寻找,不断的呼唤:我们的国宝,你在哪里?(出示图片,寻找国宝
的足 迹!激发学生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看着属于我们的国宝却无奈地躺在异国的怀抱中,
你想对侵略者说——
你想对当时满清政府说——
为了历史不再重复,要对自己说——
3、总结:同学们,侵略者可以毁灭圆明园,但是,圆明 园将留在每个中国
人的心中,我们要用行动向全世界证明:今天的中国很强大,明天的中国更强大!属于我们的国宝一定会再次回到祖国的怀抱!
(说明:通过展示身在异乡的国宝,引导学生说出心 里话,激发学生不忘国
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六、作业:
32 47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
1、搜集有关圆明园的资料,加深对圆明园的了解。
2、学习了《圆明园的毁灭》你有什么感受,用一段话写下来。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顾全文,深入体会
1、学习课文第一段,回顾全文,体会无法估量的损失是指什么。
学生根据自己上节课的学习,发表自己的感想。
2、小组交流搜集的资料,更深刻地感受侵略者的强盗行为,加深学生爱国
仇敌的情感。
3、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4、通过课后第二题的学习体会文章的写作方法。
二、感悟中品读、背诵
1、再次品读优美句段,背诵第三、四自然段,从中体会过渡句的作用。
2、教师提示,学生背诵。
三、拓展延伸、感受毁灭之痛

1、课文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但作者为什么用那么多笔墨写圆明园昔日
的辉煌?
引导学生理解,小组交流后汇报。
关于要不要重修圆明园,有几种不同的意见,你的意见呢? 和同学们讨论讨
论,说说你的理由和主







33 47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













第13课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
教学导航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圆明园的昔日辉煌及毁灭的过程。
(2)能联系课文理解重点词语,理解课文。
2.过程与方法:
训练学生在读中体会,获得真实的感受,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认识到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和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34 47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
是我国近代屈辱历史的见证,从而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
增强振兴中华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过去的辉煌和遭八国联军损毁后的惨状,激发学
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 情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教学过程
一、名言引题,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 翻开历史的长卷,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历历在目。今天,让
我们把目光锁定在1860年,因为当时的 中国人用自己的智慧和血汗建造了举世
闻名的圆明园。法国最著名的大作家雨果曾这样说:“在世界东方 的中国,有着
人类的一大奇迹,这一奇迹,就是圆明园。”让我们一起走进圆明园,去欣赏这
万 园之园的精华吧!(板书圆明园)。(出示课件圆明园的废墟)
二、自学第一自然段,体会作者的愤怒。
从是、也是两个词中体会作者的愤怒。
三、美景再现,感悟体会。
(一)学习课文2—4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读后谈谈感受。请同学读感受最深的自然段。
(1)如果学生读第二自然段,学生谈感受。
课件展示,重点理解“众星拱月”。
(2)如果学生读第三自然段,读后谈感受。
这一段介绍了圆明园的建筑宏伟。引导学生读得 慢些,想象圆明园是何等的
宏伟。让学生展开想象描述一下自己喜欢的美景。
(3)如果同学读第四自然段,读后说感受。欣赏图片。(课件出示)
2.同学们自由读书找 一找找出文章中高度评价圆明园的历史地位和文化价
值的句子。边读边勾画、批注。
师:同学们会读书的人要善于抓住要点,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学习方法,谁能
35 47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
用一句话概括出圆明园。引导学生概括,师给与评价。
3.让我们再一次深情地呼唤它的名字,让我们再一次自豪地呼唤它的名字。
(师生齐读) < br>4.这座历经六代皇帝花费了150年修建的圆明园中,有风格别致、巧夺天
工的民族建筑,有引 人入胜的西洋景观,再加上收藏了无数稀世珍宝,中外的史
学家们给与它至高的荣誉,让我们一起走进圆 明园,欣赏这一世界的伟大奇迹吧!
(课件出示圆明园全景录像)
5.此时此刻你的心情如何 呢?好,就让我们带着自豪的语气来读课文的二、
三、
四自然段吧。
四、面对现实,激发情感。

1.老师引语:然而今天,我不得不在它的后面加 上两个字,这两个字读起
来让人心里也沉甸甸的。读一读课题。
2.读了课题,学生提出疑惑。
3.师引语:此时此刻的圆明园被无情地践踏、掠夺,就让我 们到这些充满
着血雨腥风的文字当中去寻找这些强盗们罪恶的嘴脸吧!
4.引导学生朗读第五自然段。
(1)先分别请同学读课文,谈感受。
(2)愿意读的同学站起来读。
(3)此时此刻,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用最精练的文字概括。
(4)划出所有暴露侵略者残 暴罪行的词语。同学们,他们企图放火烧毁罪
证,罪行是活的东西,销毁了吗?所有愤怒的同学们,把你 的满腔怒火读出来吧
1860年10月6日——读 (生齐读)
5.让我们再一次把历史的长 卷翻开,撕开那道在中国人的心底里永远不可
能愈合的伤疤。(课件播放《火烧圆明园》录像)
6.这把火烧毁了什么?请你把它写在纸上的任何一个空白地方,把它写到
你的心上。(学生写自己的 感受,交流)(课件出示)环节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
“这把火烧毁了什么?”使学生学会用语言表达情 感,新课标倡导的“情感、态
度、价值观”得到了很好体现。
四、激发情感,表达心声。

36 47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 师引入: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
不可估量的损失。英法联 军,他们用中国人发明的指南针指引着他们的舰队驶入
中国领海,用中国人发明的火药制成的枪弹、炮弹 屠杀中国人,然后,逼迫满清
政府在中国人发明的纸上签订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我想每一个中国人 一定
有很多话要说。对自己,对别人。把此时此刻要说的话写下来。
同学们,拿起笔来,表述你的心声吧!(配入《我的中国心》歌曲)
五、知识拓展,自由讨论。
1.课下小组讨论 :圆明园该不该重修?
2.写一篇读后感。







正大光明


正大光明殿是圆明园的正殿,皇帝每年举行生日受贺、新正曲宴 亲藩、小宴廷臣、中元筵宴、
观庆龙舞、大考翰詹、散馆乡试及复试的地方。殿上悬雍正手书“正大光明 ”匾额,殿堂7
间,前面有宽大的月台,东、西配殿各5间。
[4]


圆明园四十景勤政亲贤
勤政亲贤殿即养心殿西暖阁前室, 位于正大光明殿东面,为盛暑时皇 帝办公之处,有
殿堂5间。北设宝座,南为窗,东有板墙开门,与养心殿明间相通,为皇帝召见大臣之所 。
窗外抱厦内围有木屏,与明间相隔,较为隐秘。
[4]


圆明园四十景九洲清晏
九洲清晏位于前湖北岸与正大光明殿隔湖相望, 由三进南向大殿组成 ,第一进为圆明
园殿,中间为奉三无私殿,最北为九洲清晏殿;中轴东有天地一家春,为道光出生处;西
37 47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
有“乐 安和”,是乾隆的寝宫;再西有清晖阁,北壁悬挂巨幅圆明园全景图,原图现存法国
巴黎博物馆;道光十 年又在“怡情书史”附近建起“慎德堂”等殿宇。
[4]


圆明园四十景镂月开云
镂月开云原称牡丹亭,位于后湖东南角, 建筑木料以捕木为主,殿顶 覆二色琉璃瓦;
乾隆即位后,改称“镂月开云”,乾隆九年(1744年)改名以纪念康熙六十一年祖孙 三代
在此聚会赏花的往事。主体建筑为纪恩堂。
[4]


圆明园四十景天然图画
天然图画,位于后湖东岸,南部凿池, 北部住院,是欣赏后湖景色, 远眺西山风光最
佳之所。主体建筑为一方楼,楼北为朗吟阁、竹萿楼、五福堂、竹深荷静,在庭院东侧, 西
为静知春事佳,东为苏堤春晓。
[4]


圆明园四十景碧桐书院
碧桐书院,建于乾隆九年,
公元一七四四年。位于后湖东 北角,是一座书房。前殿三楹,中殿、后殿各五楹。建筑外一
弯溪流,四面环土山,其西岩石上为云岑亭 。
[4]


圆明园四十景慈云普护
慈云普护,南面面向后湖,与九洲清晏在同一轴线上隔湖相望, 西面有一个矩形“凹”
字形港 湾,前殿临后湖,三楹,称“欢喜佛场”。北为楼宇三楹。楼上祭祀观音,楼下祭祀
关帝。东为龙王殿。
[4]


圆明园四十景上下天光
上下天光位于后湖西北, 为 两层楼宇,登楼可尽览湖光水色。仿《岳阳楼记》中对洞
庭湖的描写“上下天光,一碧万顷”而建,为临 湖楼房,上下三楹,左右有亭,楼后为平安
院。
[4]


圆明园四十景杏花春馆
杏花春馆位于上下天光西面, 馆舍东西两面临湖,西院有杏花村,馆 前有菜圃。仿乡
村景色而建,后进行大规模增建,景色更为精致。
[4]


圆明园四十景坦坦荡荡
38 47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
坦坦荡荡紧靠后湖西岸,仿杭州“花港观鱼”景, 是圆明园中专设的养鱼区,四周建
置馆舍, 中间开凿大水池。此景位于后湖西岸,堆山低而少建筑小而矮以平坦见长,可将西
山景色引入。
[4]


圆明园四十景茹古涵今
茹古涵今,位于九洲清晏之西,坦坦荡荡之南。 书房。正殿五楹,后为韶景轩、茂育
斋、竹香斋。
[4]


圆明园四十景长春仙馆
长春仙馆,建于乾隆九年, 公元一七四四年。长春仙馆位于前湖西面 ,茹古涵今南面。
乾隆即位前曾居于此,有殿门3间,正殿5间。
[4]


圆明园四十景万方安和
万方安和位于杏花春馆西面, 建于水上的字形大型殿堂楼宇,建于水 中的建筑平面呈
“卍”字型房屋,有33间。寓意天下太平之意。建筑基础筑在水底似孤悬水中,室内结 构
巧妙,冬暖夏凉,为雍正帝喜居之所。
[4]


圆明园四十景武陵春色
武陵春色,在万方安和东北,过石洞,池北为五楹敞轩壶 中日月长, 东为天然佳妙,
南为洞天日月多佳景。再过山口为桃花坞、桃源深处、绾春轩、品诗堂。
[4]


圆明园四十景山高水长
山高水长楼位于坦坦荡荡西面,为一座西向的两层楼房,
上下各9间;前环小溪后拥连岗, 中间地势平坦,是专门设宴招待外藩之处,也经常举行比
武赛箭。隔河为土山,平日是圆明园禁军练兵场 所。有乾隆“土墙”诗碑。每年正月在此设
宴招待外藩王公,欣赏烟火表演。东有皇子住所“十三所”。
[4]


圆明园四十景月地云居
月地云居,佛寺,正殿五楹,前有方殿,后楼七楹。 东为法源楼,再东为静室,西北
为刘猛将军庙。
[4]


圆明园四十景鸿慈永祜
鸿慈永祜又称安佑宫,
39 47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
位于圆明园西北隅,皇家祖祠。仿景山寿皇殿 建造,建于乾隆七年,完全仿建故宫太庙。园
内规格最高的建筑,黄色琉璃瓦重檐歇山顶,九楹,黄琉璃 瓦。殿内中为康熙帝神像,东为
雍正帝,西为乾隆帝。殿门前为两道琉璃牌坊,各有华表一对。
[4]


圆明园四十景汇芳书院
汇芳书院,在鸿慈永祜之东
[5]

,平面为眉月形,内有抒藻轩、 涵远楼、随安室,隔
溪有“断桥残雪”,仿杭州西湖十景。
[4]


圆明园四十景日天琳宇
日天琳宇,在汇芳书院之南,为佛堂。有中前楼、中后楼、西前楼、 西后楼,前后楼
间有穿堂,各楼之间以天桥相连。中楼前有八角亭“楞严坛”,东有瑞应宫。
[ 4]


圆明园四十景澹泊宁静
澹泊宁静宫殿的外型是一个汉字的形状:“田”。“田”的意为耕地,
农业是封建帝国的命 脉,皇帝每年都要在这儿举行犁田仪式。位于日天琳宇东南,东为曙光
楼,北为翠扶楼,西门外为多稼轩 ,东为观稼轩、稻香亭,东北为溪山不尽和兰溪隐玉,西
南为水精域、静香屋、招鹤磴、互妙楼。
[4]


圆明园四十景映水兰香
映水兰香位于澹泊宁静之西,正殿五楹,西向,东南为钓鱼矶, 北为印月池、知耕织。
[4]


圆明园四十景水木明瑟
水木明瑟位于后湖以北小园集聚区中央,仿扬州水竹居,内设水 力土风扇,室内用西
洋式水力 机构驱动风扇。是中国皇家园林中“用泰西水法”水声造景最早的观水法。
[4]


圆明园四十景濂溪乐处
濂溪乐处是圆明园中面积最大的园中之园。位于九洲景区的北面,
西邻日天琳宇,东与文源阁相望
[5]

。濂溪乐处中心是被湖面环绕的岛 ,岛略偏西北,东南
水面较广,湖四周被山环绕团团围住,山水连成一片,外围堆山环绕。濂溪乐处正殿 九楹,
后为云香清胜,东为香雪廊、云霞舒卷,南为汇万总春之庙。
[4]


圆明园四十景多稼如云
多稼如云位于圆明园北部偏西
[5]

,在鱼跃鸢飞之西,正殿五楹, 周围为稻田。
[4]


40 47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
圆明园四十景鱼跃鸢飞
鱼跃鸢飞位于大北门内偏西,西峰秀色的北面。为五楹方殿,
四面有门。东为畅观轩,西南为铺翠环流,南有连绵土山,出山口为多子亭。
[4]


圆明园四十景北远山村
北远山村位于大北门内偏东
[5]

,稻田遍布,各房舍名称都与农事有关, 呈现浓郁田
园景色。有兰野、绘雨精舍、水村图、 稻凉楼、涉趣楼、湛虚书屋等建筑。
[4]


圆明园四十景西峰秀色
西峰秀色位于圆明园北部,南邻舍卫城, 东接廓然大公
[5]

。西峰秀 色号称园中小庐
山,仿照江西庐山改建;后垣的花港观鱼,仿照杭州西湖胜景而建。每年七夕,都在此摆 设
巧宴盛会。西面隔河为小匡庐,后有龙王庙。东为含韵轩、一堂和气、自得轩、岚镜舫,北
部 花港观鱼仿杭州西湖同名景色的意境。
[4]


圆明园四十景四宜书屋
四宜书屋位于廓然大公东北面
[5]

,有殿堂5间,正殿称安澜园, 南 为采芳洲、无边
风月之阁,西南为涵秋堂、远秀山房,北为烟月清真楼。有别于绮春园四宜书屋。为乾隆 南
巡后,仿照杭州湾畔海宁一陈姓隅园改建。
[4]


圆明园四十景方壶胜境
方壶胜境位于福海水面东北隅,为一座巨大的山字形楼宇。 是一组宗 教建筑,圆明园
内最壮丽的建筑群。前为山字形月台,伸入水中,上有殿亭,仿大高玄殿习礼亭。亭后过 桥
为方壶胜境正殿,为二层楼宇,前后各五楹,前曰哕鸾殿,北为琼华楼,左右为配楼,之间
有 天桥相连。方壶胜境东为蕊珠宫。西为三潭印月、天宇空明、清旷楼、华照楼。
[4]


圆明园四十景澡身浴德
澡身浴德在福海西南,正殿澄虚榭,三楹,南为含清晖, 北为含妙识。西南为静香书
馆。北渡河为望瀛洲、溪风松月、深柳读书堂。
[4]


圆明园四十景平湖秋月
平湖秋月位于福海西北隅,仿杭州西湖平湖秋月景色,正殿三楹, 后为流水音,东北
出山口为 花屿兰皋、两峰插云、山水乐、君子轩、藏密楼。造型上融汇了杭州西湖平湖秋月
和双峰插云的精华。< br>[4]


41 47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
圆明园四十景蓬岛瑶台
蓬岛瑶台位 于福海中央,共有三个岛,结构和布局根据古代画家李思训的“仙山楼阁”画设
计;宫门3间,正殿7间 ,殿前东列畅襟楼,西列神洲三岛,东偏殿为随安室,西偏殿为日
日平安报好音;东南面有一渡桥,可通 东岛,岛上建有瀛海仙山小亭;西北面有一曲桥,可
通北岛,岛上建殿宇3间。
[4]


圆明园四十景接秀山房
接秀山房位于福海东南隅,内部装饰全部采用紫檀木漆器,
上面都嵌以金银、宝石、象牙等 ,这些奇珍异宝上都镂刻着山水、楼阁、人物、花木、虫鸟。
这种装饰,从设计到刻技都由明末杭州一周 姓工匠所创始,故称周制,在中国雕刻史上占有
重要地位。
[4]


圆明园四十景别有洞天
别有洞天在福海东南岸,也称清秀村,位置隐秘,经城关出入, 有纳翠楼、水木清华
之阁、时赏斋、石舫。
[4]


圆明园四十景夹镜鸣琴
夹镜鸣琴在福海南一座横跨水上的桥亭,取李白“两水夹明镱, 双桥 落彩虹”之诗意。
东为南屏晚钟、西山入画、山容水态,西有湖山在望、佳山水、洞里长春。
[ 4]


圆明园四十景涵虚朗鉴
涵虚朗鉴在福海东,北面是方壶胜境,南面和接秀山房为 邻
[5]

;涵 虚朗鉴的正殿称
雷峰夕照,北为惠如春、寻云榭、会心不远,南为临芳众、云锦墅、万景天全。
[4]


圆明园四十景廓然大公
廓然大公亦称双鹤斋,位于舍卫城东北面,福海的西北岸, 是园中一组较大的建筑,
主体建筑 北濒大池,园内景色倒映水中犹然两景;另有诗咏堂、菱荷深处等景点。
[4]


圆明园四十景坐石临流
坐石临流的仿绍兴兰亭,有“兰亭八柱”石刻。东有同乐园, 为园中 最大的娱乐场所,
有买卖街和清音阁大戏台,同乐园北的买卖街,每年正月十三在此举行宫市。街北为舍 卫城,
建有城垣、城门,内为多宝阁、仁慈殿、普福宫、最胜阁等佛寺,供奉金银铜玉珐琅檀木等
佛像36万尊以上。
[4]


圆明园四十景曲院风荷
42 47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
曲院风荷位于福海西岸,同 乐园南面,是九洲景区到福海景区的过渡区域。正殿一排5
间,仿照杭州西湖曲院改建,跨池还有一座9 孔大石桥。仿杭州西湖曲院风荷景色,主要建
筑为九孔石桥(桥西牌楼题匾为金鳌,桥东牌楼题匾为玉蝀 ,故又名金鳌玉蝀桥),北有曲
院。
[4]


圆明园四十景洞天深处
洞天深处,位于勤政亲贤以东,有四座方形院落, 为皇子读书居住之所。东北为皇家
画馆如意馆。
[4]











第14课* 《木笛》教学设计
教学导航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悲凉凄切、如泣如
诉”等词语。
2.理清文章脉络,能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3.反复揣摩朱丹的语言、动作、神态等语句,感悟朱丹的民族精神,激发学
生的爱国情怀。
43 47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
4.体会比喻修辞方法的运用以及环境描写在文章所起的重要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 br>通过对重点词句的品味和感悟及引入资料,联系上下文等理解朱丹放弃终试
又被破格录取的原因, 体会朱丹的爱国之情。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读中提升情感,唤起对南京大屠杀刻骨铭心的痛楚,增强学生不忘历史的
民族责任感。
【教学重点】
抓住细节描写,走进人物内心世界,体会朱丹的爱国之情,激发学生不忘国
耻的民族责任感。
【教学难点】
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联系上下文感悟笛声寄托的哀思,体会朱丹悲戚
的情感世界。
【教学策略】
1.品读与感悟相结合,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感悟,在读中悟,悟后促读。体< br>会人物内心的情感和人物的品质。通过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悟其情,悟其意,
悟其法。
2.在教学中采用朗读、联系上下文、引入资料、抓重点词语等教学方法突破
重点,采用朗读、想象等 教学方法解决难点。
教学过程
一、梳理问题,引入探究
1.导语:木笛,一种中 国民族乐器。清音洋溢,圆润厚实。课文围绕着一支
木笛发生了怎样的故事。
2. 自由的朗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点名回答)
3. 说到这里,老师有几个疑问需要同 学们来解答:在考场上,朱丹为什么
放弃最后的终试?后来为什么又被破格录取?
默读课文,边读边想答案,画出相关的句子。
44 47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
二、深入探究,品读体会
1.朱丹拒绝演奏欢乐的乐曲,他放弃的是什么?
放弃了进入乐团的机会,放弃了自己美好的 前途;前途错过了,再也无法挽
回。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啊,朱丹竟甘愿放弃自己美好的艺术前途。
2.朱丹为什么放弃了最后的考试?
今天是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日。
朱丹是为了一场纪念。在朱丹的内心深处,对死难同胞的纪念胜过了他个人
的前途、命运,甚至 他的生命。在前途与纪念中他选择纪念;他的内心中涌动着
怎样的波澜,使得他如此义无反顾?让我们翻 开那段不堪回首的历史吧。
(1)出示图片:南京大屠杀同胞遇难的历史佐证。
(2)出示 课件:1937年12月13日,南京在日本侵略军的铁蹄下沦陷。手
无寸铁的中国人被日寇像牲畜一样 虐杀。惨绝人寰的屠杀持续了40多天,近1000
个小时,大约60000分钟。遇难同胞超过300 000人。古都南京,血流成河,白
骨累累,这是祖国历史上惨痛的一页,这一天是中华民族永远的国殇 之日。
(3)学生谈感受:看着日寇兽性摧残中国人的情景,听着这组血淋淋的数
字,你的内 心有着怎样的感受?
小结:痛恨日寇,他们侵略我们的国土,虐杀无辜的百姓;同情死难的同胞,< br>为他们生命的逝去感到难过、惋惜;心中充满了悲愤,为我们的祖国曾遭践踏而
痛苦;我们要记住 历史,要振兴中华。
3.南京大屠杀,一段屈辱的历史。朱丹国耻铭记在心,满怀哀痛。所以在欢乐与纪念中他选择了恪守悲伤。考场上他毅然离场,心潮难平,你们体会着此刻
朱丹的内心想法,分 角色读一读对话。
(1)自由找伙伴练读。
(2)学生展示,大家从他们的读中感受到了什么?
三、想象画面,体会情感
1. 暮色来临,雪花飞扬,他来到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碑前,在这里他看
到了什么?(点名回答)
出示课文语段,有感情地朗读。
2.朱丹看到了这一片莹莹烛光,看到了这片幼松林,看到了 这滴滴红宝石般
的泪。那么就在此刻,就站在这片烛光面前,朱丹最想干的一件事儿是什么?(点
名回答)
45 47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
1.播放木笛曲。此刻,你们听到了怎样的笛声?感受到了什么?
2.请同学们把你感受到的动笔写一写,和其他同学说一说。
出示课件:
笛声悲凉凄切,犹如_____ ,犹如_____ 这如泣如诉的笛声是在为______
而哭泣,是在诉说______ 。
3.这笛声道尽了朱丹内心的悲痛,他对死难同胞的深深 悼念,他对日寇累累
暴行的控诉,他不忘国耻的浩然正气都凝聚在这幽幽的笛声里,充塞在天地之间。< br>这是他的生命心曲。指导有感情地反复朗读。
4.在现场还有谁听到了这如泣如诉的笛声?没错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
29-32自然段,想想我们前面提到的第二个问题:朱丹为什么又被破格录取 了?
(点名回答)
显然大师是被打动了,他是被什么打动的?(点名回答)
是他 理解了朱丹拒绝演奏的深意,他得遇一位有才华而又爱国的青年,分外
激动,他为白天自己的做法深深地 致歉。他敬重朱丹,被他具有的民族精神,高
尚的情怀打动。
五、情感升华
朱丹 吹奏的乐曲连绵悠远,如泣如诉,融入了深深的爱国之情,一曲悲歌更
使他的音乐才华展现的淋漓尽致, 再加上纪念碑前的烛光方阵,这些怎能不使大
师感动呢?
所有的爱国者他们心中装着国耻,所 有的中国人都不会忘记那段屈辱的历
史。出示诗歌,全班齐读。
六、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朋友听。
板书设计
木笛
拒绝演奏 广场悲歌
爱国精神



46 47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







47 47

五四青年节手抄报-入团申请


端午节手抄报图片大全-我和我的朋友们


建筑承包合同范本-化学工程专业排名


2010四川高考-党员学习资料


八年级英语上册教案-四川省教育考试网


2012年6月四级真题-项目计划书范文


2015广东高考语文-反腐倡廉自查报告


临川一中-雅礼中学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