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树之歌》名师教学设计
服务礼仪的重要性-公民道德歌歌词
《树之歌》名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15个字,会写10个字,背诵课文。 
2、认识“木”字旁,了解不同树的特点。
3、了解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激发热爱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
认识15个字,会写10个字,了解不同树的特点。 
教学难点:
了解不同树的特点,热爱并保护大自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来听一首好听的歌曲。播放歌曲《我是一棵小树苗》
。树是我们人类的
朋友,在我们的身边随处可见,你认识身边的那些大树吗?你知道哪些关于它们
的知识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树之歌》。(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
1、听范读,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注意字形,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2、自由读课文,认读生字。把画出来的生字,小组研究一下。 
三、读认生字
1、出示词语,检查朗读情况。共分两组。自读,轮读。 
2、小组学习。
(1)组长检查生字读音。 
(2)交流识字方法。注意“熟字加笔画”、“形近字对比”、“
同音字”、“熟
字去偏旁”、“拆部件”、“减笔画”等识字方法的运用。 
(3)接读课文。
3、检查小组学习情况。 
课件出示生字、词语。 
 1  4 
梧桐  手掌  枫树 
松柏  服装  桦树 
耐心  边疆
银杏 
水杉  化石  桂花 
去掉拼音朗读、齐读、开火车读。
4、以生字“梧、掌”为例,分别说一说汉字的结构,说一说它们的组成部
分。给它们组词。
四、合作探究 
课件出示问题,学生分组讨论,合作学习。 
预设:
1、课文中提到了哪些树? 
2、这些树分别有什么不同特点? 
五、理解表达
1、看图识树。 
(1)课件出示图片: 
预设:什么树?什么特点?
杨树高,榕树壮。结合图片理解“高”和“壮”的特点。 
(2)课件出示图片:
预设:什么树?什么特点? 
梧桐树叶像手掌。借助比喻句理解梧桐树叶的形状。可以说一说,
你还知道
什么树叶,用一个比喻句说说它的特点。 
(3)课件出示图片:
预设:什么树?什么特点? 
枫树秋天叶儿红。明白枫叶在秋天经霜变红的特点,可以借助古诗
“霜叶红
于二月花。”来理解。 
(4)课件出示图片: 
预设:什么树?什么特点?
松柏四季披绿装。可以引导学生赞美松柏耐寒的特点,理解其精神内涵。
(5)课件出示图片: 
 2  4 
预设:什么树?什么特点? 
木棉喜暖在南方。了解南北方不同树木的特点。
(6)课件出示图片: 
预设:什么树?什么特点?
桦树耐寒守北疆。了解南北方不同树木的特点。 
(7)课件出示图片:
预设:什么树?什么特点? 
银杏水杉活化石。明白活化石的含义。是指这种树古老而又稀少。
(8)课件出示图片: 
预设:什么树?什么特点?
金桂开花满院香。理解桂子花开香飘十里的特点。 
2、你知道下面句子的意思吗?
课件出示: 
(1)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据图谈意。 
预设:比喻要使小树成为木料
需要很长的时间,而培养一个人才则需要更多
的时间,是个长久之计,并且十分不容易。
(2)树高百尺,叶落归根。
预设:树长得再高,落叶还是要回到树根。比喻离开故土时间再长,最终还
是要回归故土。
(3)树无根不长,人无志不立。 
预设:人要立志,没有志向的人是不会成功的。
3、比一比。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的比赛,相互促进,共同进步。
六、学写生字 
1、课件出示“杨、壮、桐……”等10个生字。 
引导学生运用学过
的方法自主认字,说说哪些字是自己已经认识的,是从什
么渠道或通过什么方法认识的。
2、打开“优教学生字”,逐个学习,引导学生边观察边书空,注意笔顺。 
3、指导书写。
 3  4 
 
(1)课件出示“杨、壮、桐……”等生字。
(2)观察字的结构,说说书写注意点,以及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教师范写,引
导学生再次边观察边书空,注意笔顺。重点讲解“木”
字旁的字,“杨”等左窄右宽,“壮”右面是士,
不是土,不是犬,“桐”注意把
中间的竖写到竖中线上,“桂”右面是两个土,不是士。
(4)学生在田字格里仿写,教师提醒写字姿势。 
4、巩固生字:抄写今天学的10个生字。
七、拓展延伸 
1、读一读,记一记。 
泡桐  白桦  云杉  翠柏
桂花  枫叶  松子  白果 
2、你还知道其它与树有关的谚语吗? 
预设: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人怕没志,树怕没皮。 
没有梧桐树,引不来金凤凰。
三年杨柳五年桐,七年杉树绿葱葱。 
八、巩固练习 
 
 4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