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04 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讲义解析版)

余年寄山水
976次浏览
2020年12月06日 22:28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dnf时装属性-广西民歌艺术节

2020年12月6日发(作者:萧光夏)



专题04 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考向讲解】
本 考点为全国卷必考内容,一般穿插在文学类现代文阅读、诗歌鉴赏、仿用句式等题型中考查,2020
新 高考山东卷则专门设置了一道主观题考查“比喻”这一修辞手法的运用效果,可见其在新高考中受重视
的 程度。根据相关文件,“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和反问
共9种,备考中对这些内容要重点掌握。

【重点知识】
根据修辞效果的不同,我 们将上述9种修辞手法分为“生动形象类”和“增强语气类”两大类。需要
说明的是,这只是一个大致的 划分,在某些特定语境下,一些修辞手法可能兼有上述两种表达效果。
(一)生动形象类
所谓“生动形象”,是指运用一定的修辞手法,使得被描述事物的的某一特征更加鲜明突出。
1.比喻
定义:比喻,是用本质不同而又有相似点的事物描绘事物或说明道理的辞格。
分类:
明喻——本体、喻词和喻体同时出现。常用的喻词有:像、就像、好像、好比、好似、 恰似、如、有
如、犹如、仿佛......
暗喻——本体、喻体同时出现,但用「是」、「成 」、「成为」、「变为」等系词代替「像」一类的喻词。
借喻
应当注意不要与现在所说的隐 喻(即暗喻)相混淆。借喻是比喻中的高级形式,运用它时要求本体与
喻体的关系十分密切,所以在特定 的语境中,由喻体就可以直接领会到本体。
作用: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可感;化抽象为具体,化繁为简,帮助人们深入的理解;增强文采。
2.比拟
定义:把一个事物当作另外一个事物来描述、说明。
分类:
① 拟人。拟人就是把物当做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或思想感情。
② 拟物。拟物又包括两类:一 是把人当做物来写,使人具有物的动作或情态;二是把甲事物当做乙事
物来写。



作用:
① 可以鲜明地表达爱憎之情。
② 使语言风趣幽默。
③ 运用比拟可以使抽象的东西具体化。
3.借代
定义:借一物来代替另一物出现。
分类:部分代整体,特征代本体,具体代抽象,工具代本体 ,专名代泛称,以结果代原因,形象代本
体。
作用:使语句拥有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有文采。
4.夸张
定义:为了达到某种 表达效果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的修
辞方式
分类:
① 扩大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大、多、高、强、深……”。
② 缩小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小、少、低、弱、浅、……”。
③ 超前夸张:在时间上把后出现的事物提前一步。
作用:
① 突出事物的本质,或加强作者的某种感情,强调语气,烘托气氛,
② 引起读者的联想、想象和强烈共鸣。
③ 具有幽默感和哲理性,增加文采。

(二)增强语气类
1.对偶
定义: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 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应或相近或相同的
意思的修辞方式。
分类:
1.正对偶——上下联表达的意思是同类的或相近的,是互为补充的。例如:
2.反对偶——上下联表达的意思是相反或相对的,多指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
3.串对偶——又叫流水对。它的起句与对句是从事物的发展过程说的,因此,意思是紧密连贯的。



作用:语言凝练,句式整齐,音韵和谐,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加强语言表达效果。
2.排比
定义:把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词语或句子成串地排列。
分类:
成分排比——即一个句子中把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词语或句子成串地排列。
分句排比——即一个复句的各个分句构成排比。
作用:使描写多角度展开,细致入微;说理充分透彻;节奏感强,增强气势。
3.反复
定义:根据表达需要,有意让句子或词语重复出现
分类:
① 词语反复。
② 词组或句子反复。
③ 语段反复。
作用:强调,增强语气;表达强烈的情感;使诗文的格式整齐有序,回环起伏,充满语言美。
4.设问
定义:为了强调某部分内容,故意先提出问题,明知故问,自问自答的一种修辞手法。
作用:提醒读者注意,引起读者深入思考;使行文不呆板、有波澜;对某部分内容起强调作用。
5.反问
定义:用否定的句式通过反问来表示肯定的意思,或用肯定的句式通 过反问来表示否定的意思,只问
不答,答案暗含在问句之中。
作用:加强语气,发人深思。

【易错易混】
(一)借喻与借代的区别
⒈ 借喻是比喻的一种,本体和喻体各代表的必须是两种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
⒉ 借喻侧重表达本体和喻体之间的相似性,借代则侧重说明本体和借体之间的相关性
⒊ 借喻是喻中有代,而借代是代而不喻。
⒋ 借喻可改为明喻,借代则不能。
⒌ 借喻的作用是使本体形象化,借代的作用是给本体换个名称。



(二)设问与反问的区别
1. 形式上:设问是先问再回答;反问是只问不答,但问题的答案却在句子之中。
2. 作用上:设问主要 是为了引起读者的注意,激发读者的兴趣;反问主要是为加强语气,明确表达某
种观点和思想感情。
3. 句意上:设问不表示肯定什么或否定什么,只是一问一答的形式;反问则明确表示肯定和否定的内
容,语气通常更为强烈。

【典型例题】
例1. (2020年新高考山东卷)
阅法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我决定步行回家,我喜欢走 夜路,何况此时夜凉如水。我越过立交桥,走进了二环路西侧人行道。这
条环路是北京塞车最严重的道路 之一,白天黑夜,红尘万丈,车流缓缓,永远像一条黏稠的河。不知不觉,
我发现已经走到了朝阳门立交 桥附近。忽然想起朝阳门里北街上有一家专卖门钉肉饼的小店——对,去吃
门钉肉饼。
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4分)
【答案】①句 中把塞车的路比作黏稠的河,体现了比喻的相似性;②路和河的形状相似,车流和水流相
似;③塞车时汽 车行驶缓慢,和河水因杂质多而黏稠时流动缓慢相似。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的能力。本题分析的是比喻。比喻的话,要明确本体、
喻体、及特征。将句子进行压缩后发现:“路”是 本体,河是喻体;“路”堵塞;“河”黏稠。此外,
结合生活经验可发现:路上的汽车与河里的杂质之间 也有相似性。综合上述信息,可得出答题要点。
例2.(长沙市长郡中学2021届高三第一次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一叶落而知天下秋”,梧桐是秋的信使。(a)梧桐叶大 ,易受风。(b)叶柄甚长,叶柄与树枝连接不很
结实,好像是粘上去的。风一吹,树叶极易脱落。立秋 那天,梧桐树本来好好的,碧绿碧绿,忽然一阵小风,
歘的一声,飘下一片叶子,无事的诗人吃了一惊: 啊!秋天了!其实只是梧桐叶易落,并不是对于时序有特别
敏感的“物性”。(d)梧桐落叶早,但不是 很快就落尽。我的印象,已是深秋,梧桐大批地落叶,树叶已干,
梧桐籽已熟。往往是一夜大风,第二天 起来一看,满地梧桐叶,树上一片也不剩了。梧桐籽炒食极香,极酥脆,
只是太小了。我的小学校园中有 几棵大梧桐,大风之后,我们就争着捡梧桐叶。我们要的不是叶片,而是叶
柄。梧桐叶柄末端稍稍鼓起, 如一小马蹄。这个小马蹄纤维很粗,可以磨墨。所谓“磨墨”其实是在砚台,
上注了水,用粗纤维的叶柄 来回磨蹭,把砚台上干硬的宿墨磨化了,可以写字了而已。不过我们都很喜欢用
梧桐叶柄来磨墨,好像这 样磨出的墨写出字来特别的好。一到梧桐落叶那几天,我们的书包里都有许多梧桐
叶柄,好像这是什么宝 贝。对于这样毫不值钱的东西的珍视,是可以不当一回事的么?不啊!这里凝聚着我们
对于时序的感情。 这是“俺们的秋天”。



文中语言形象生动,没有使用的修辞是(3分)( )
A.引用 B.比喻 C.设问 D.比拟
【答案】 D
【解析】“一叶 落而知天下秋”为引用;“如一小马蹄”为比喻;“是可以不当一回事的么?不啊!”为设问。

【课堂总结】
学习本专题内容,要能熟练辨别各种修辞手法,尤其是上述相关易错易混知识, 充分理解修辞手法在
突出对象特征、增强语气、强化感情、增强韵律感和文采等方面的作用。新高考全国 卷出现了在语言文字
运用版块单独设题考查的情况,且其侧重于围绕修辞手法的某一特征深度挖掘,如2 020年新高考山东卷对
比喻相似性的考查,应引起注意。此外,现代文阅读和诗歌鉴赏题也会综合考查 修辞,考生在回答这些题
时要能熟练调用本专题相关知识作答。

【限时训练】
(共8道题,建议用时50分钟)
1. (2021届湖北省华中师大一附中高三上学期学科检测(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读到“三月桃花开”“八月麦子成熟”之类的句子, ① 。中国幅员辽阔,南北有差异,东西有差 别,
桃花在你家三月开,可在别的地方,可能一月开,也可能四五月才开;麦子可以八月熟,也可以四五 月熟。
若使大家不多心,只要说“桃花开了”“麦子熟了”就足够说明问题。
不仅桃花和麦子,所有的生物都可注释相应的季节,季节是长在植物身上的, ② 。桃花开时,所
谓的春风还镶着冬天的牙齿,水也冰冷,随时打算回过头去做冰。可青蛙和蛤蟆管不了那么多,只要洒下
一阵雨水,便在窗外大声歌唱自己的爱情,它们的歌唱填满了空旷的夜晚。当一群身披黑色缎子的蝌蚪在
水中反射着阳光、悄无声息地时聚时散,春天才算坐稳了。
与桃花相呼应的,是布满田野的蚕 豆花香。中纬度地区,霜降前后种植蚕豆。蚕豆不择生长的地方,
狭窄的田埂边、角度倾斜的坡地上、巴 掌大的荒地上、房前屋后,只要有一抷土,只要能容下一粒种子安
身,它便蓬蓬勃勃地把命立起来。到这 时节,蚕豆茎秆长成两尺来高,半腰上,全是蚕豆花。蚕豆花的香
味是不可复制的,清新中有透明,纯粹 中有高雅,浓淡适宜,轻重适当。长相也好看,无论是白色的花瓣
还是红色的花瓣,花瓣中央都有一对黑 色的眼睛。
文中二、三段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3分)
A.比喻、对比、拟人 B.拟人、借代、对偶



C.对偶、对比、通感 D.通感、比喻、拟人
【答案】D
【解析】文中二、三段中没有借代和对比。“便在窗外大 声歌唱自己的爱情”等为拟人,“黑色缎子”“黑色
的眼睛”等为比喻,“清新中有透明,纯粹中有高雅 ”等为对偶,“蚕豆花的香味……轻重适当”为通感。
2. (2020届济南市一模)
下面各句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3分)
A.为啥今儿要在黄昏宰杀?为啥今儿的血味要比往日刺鼻?
B.仲春到了,小麦从冬眠中睡醒过来,哗哗啦啦长着。
C.田头有水的还要灌浇,各家都忙得如蚂蚁搬家。
D.吴家坡在月光中静得如没有村落一样。
【答案】A
【解析】B项,“睡醒”是 比喻手法。C项,“如蚂蚁搬家”是比喻手法。D项,“如没有村落一样”是夸张手
法。
3. (2015年高考江苏卷)
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比拟手法的一项是
A.东风便试新刀尺,万叶千花一手裁。
B.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
C.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D.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诗句的修辞手法——比拟(拟人和拟物)。A项,意为春风试着 用神奇的刀尺,精心剪裁出
春天的红花绿叶。“试”“裁”是人的动作,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C项,说 芍药花“含春泪”,蔷薇“卧晓
枝”,把花写成美人,是拟人。D项,一“偷”一“翻”,采用拟人手法 ,突出了南风这位旧相识的顽皮可爱。
B项,意为浮萍碎处映现出远山的倒影;小船过时,听到划过草叶 的声响。是从视觉与听觉角度来写的,并
未运用比拟手法。
4.(2016年高考江苏卷)
下列熟语中,没有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3分)( )
A.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B.人皆可以为尧舜
C.化干戈为玉帛 D.情人眼里出西施



【答案】A
【解析】典型的修辞题。“借代”手法的特点是借某事物的特征代替某事物,借体 和代体具有相关性;而
“比喻”中的“借喻”的特点则是,将某物比作另一物,借体和喻体之间具有相似 性。题中,A项的“刀俎”
和“鱼肉”同人所处的情境相似,所以是借喻。其余三项中的“尧舜”是用此 词指代人群中的优秀人物,
“干戈”和“玉帛”则分别以战争武器和友好物体指代战争与和平,“西施” 以美女名指代美丽的女子。
5.(2014年高考江苏卷)
下列诗句与“墙头雨细垂纤草”对仗工整的一项是(3分)( )
A.水面风回聚落花 B.数峰无语立斜阳
C.楼上春容带雨来 D.蝉曳残声过别枝
【答案】A
【 解析】首先排除D项,“蝉曳”是主谓结构,与“墙头”明显不对仗;其次排除B项,题干例句中“雨
细 ”是主谓结构,与“无语”明显不对仗;C项“带雨来”没有A项“聚落花”与“垂纤草”对仗工整。
6.(2015年高考山东卷)
用排比的修辞方式,改写下面画线部分。要求:①句式一致; ②与上文语意连贯;③不改变愿
意。(4分)
长途跋涉后,我终于在林中寻找到这幽深澄碧的 水潭。这潭水,可以将我的容颜映照在它明镜一般的
水面上;我把这潭水当作激发我诗性的佳酿;这潭水 还可以成为我的墨池,供我笔走龙蛇。
【答案】(示例1)如明镜,让我映照容颜;似佳酿,助我激发诗兴;若墨池,供我笔走龙蛇。
(示例2)正如明镜,映我容颜;恰似佳酿,激我诗兴;仿佛墨池,供我走笔。
【解析】这是 一道综合文字应用题。观察原文不难发现,这“明镜”“佳酿”“墨池”三个喻体,都是对
应本体“这潭 水”的,由此可以考虑借此构句,并考虑三句一体的排比形式和字数相等的要求。

7. (2020届重庆市直属校高三3月联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猫的故事
梁实秋
……
⑤厨师对于捉到的猫向来执法如山,不稍宽假,我看了猫的那副可怜相 直为她缓颊。结果是从轻发落
予以开释,但是厨师坚持不能不稍予膺惩,即在猫身上用原来的铁丝系上一 只空罐头,开启街门放她一条



生路。只见猫一溜烟似的唏哩哗喇的 拖着罐头绝尘而去,像是新婚夫妻的汽车之离教堂去度蜜月。跑得愈
快,罐头响声愈大,猫受惊乃跑得更 快,惊动了好几条野狗跟在后面追赶,黄尘滚滚,一瞬间出了巷口往
北而去。她以后的遭遇如何我不知道 ,我心想她吃了这个苦头以后绝对不会再光顾我的书房。窗户纸从新
糊好,我准备高枕而眠。
……
请以第⑤段为例,简要赏析本文的语言特色。
【答案】①文白间杂。既有“宽 假”“膺惩”等典雅的词汇,也有“一溜烟”等充满口语色彩、灵气十足
的表达。
②庄谐融合 。“厨师对于捉到的猫向来执法如山”“结果是从轻发落予以开释”等句子将严肃庄重的官方
辞令大词小 用,达成错位的幽默效果。
③生动的比喻。如把猫逃走的样子比作“新婚夫妻的汽车之离教堂去度蜜月 ”,形象生动地呈现猫逃走时
的容境。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语言的能力。常见的命 题角度有:①从用词的角度,命题多寻找文段中有
无极富表现力的动词、形容词,或一定数量的叠音词、 拟声词。如使用较多的叠词(拟声词)可使语句朗
朗上口,富于音韵美。 ②从句式选用的角度,命题多 判定文中长短句或整散句的使用情况。如短句常使语
言简洁明快,富于节奏感;长短句结合,使句子错落 有致,节奏富于变化。使用整句容易使语言形式整齐,
音节和谐,气势增强;使用整散句结合,能使语句 波澜起伏,既整齐和谐,又富于变化,增强语言的灵动
性。③从修辞手法使用的角度,先判定文中使用了 何种修辞手法,再结合修辞的作用回答。如文中使用了
比喻的修辞手法,使语言生动形象。④从语言的整 体风格的角度,如语言朴素自然、清新明快 、典雅华丽、
含蓄蕴藉、辛辣尖锐等。⑤从人称使用的角度 ,如运用了第二人称,使语言亲切自然,富于抒情性。

8. (2020届郑州市高三第二次质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露从今夜白
诸荣会
白露应该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有诗意的一个吧!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这 是一代枭雄曹操对她流露出的感伤,为红颜易老、青春易逝;这是贵为天
子的曹丕,面对她而生出的感慨 ,为天地的苍凉,为生命的无奈;“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这是陶渊



明为她的清丽、多情而对她生出的多情;“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这是诗圣杜甫遭遇国破家亡后, 从
她那儿得到的慰籍……
白露,完全是一个诗意的存在,无论是在二十四节气中,还是在人们的生活中,抑或在中国文化中! < br>诗意来自于美好。白露是一个美好的节气,所有用来描写秋天美好的陈词滥调,诸如秋高气爽、月白
风清、天高云淡、秋水长天等等,差不多都可用来描写白露时节的天、地、山、川、人、物、风、雨…… 此时,天的色泽由浅蓝或湖蓝变成了一种瓦蓝,蓝得深而明亮,翠而透明;天的高度似乎因之上升了
许多,徜徉其间的云朵,较之于先前既少了许多,又薄了许多,仿佛棉絮不太够而勉强做成的被胎,飘在
了天空;其飘荡的速度是缓慢的,姿态是从容的。想来这都是因为风行进的步伐放慢了的缘故吧?此时的
风不像春天的风浩浩荡荡,更不像夏天的季风和台风,总是一路向前,争取恐后,催枯拉巧,而是呈现出
一种自由自在、不凉不热、不急不燥的特点,步子缓缓的,动静轻轻的,调门低低的,其风格如中年人行
事,举止得体、从容稳妥、恰到好处。是的,季节已到秋季,如人生已到中年,且秋至白露,也该是中年
中之中年了,花花草的春天,醉入花丛的夏天,早已成了曾经的沧海;看眼前的大地之上、秋光之下,那
些娇嫩、艳丽的花朵,经过一个夏天的激烈竞争,该争得和能争得一席之地的,早已用累累的果实确立了
自己的存在;而没能争得的,早已零落成泥。人生与自然之从容境界,莫过于真能“宠辱不惊,闲看庭前
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上云卷云舒”,然秋至白露,该是“花落”“云舒”时了吧?
时至白露, 夜间的露水会凝聚枝头草尖,不会再被蒸发成热气,风不再狂暴,雨不再瓢泼;呢喃的秋
虫,“七月在野 ,八月在宇”,将寂静乡村夜晚鸣唱得更加寂静;而乡村的夜似乎也变得越来越长了,人变
得沉静而嗜睡 ,就连雄鸡的司晨也如梦呓一般,常常不能把人叫醒;晨起,清风拂面,自有一种凉意轻浸
肌肤,又浸进 心头。走向田野,鞋袜和裤角会不经意间被露珠粘湿,而一同被湿的还有心境;怀着这样的
心境,或许会 发现平时视而不见的野菊,此时正在向你微笑,平时充耳不闻的鸟鸣原来竟是那么的动听。
采下一枝野菊 花别在胸前的,竟然是一位附近的村姑;锄禾的老农,锄累了会抬头望一望远山……这些乡
巴姥、泥腿子 ,此时竟也成了诗人一般,竟也低头寻觅,抬头望月;竟也笑对鲜花,闲看流云。呵,白露
让所有辛劳和 忙碌的人们,即使只是庭前独酌,也能获得一份沉醉;即使只是山野漫步,也能获得一种超
逸;即使只是 田头小憩,也能获得一种人生的旷远。白露,常让人收获一份关于秋天,关于丰收的心情。
不过,白露 并不是一个丰收的节气,真正丰收的时节,要待到寒露、霜降,甚至要等到秋后初冬。在
白露,那个总缠 着农人的“忙”字,还不是这个节气的主题,因为该忙的已然忙过,该有的必然将有,只
需等着就行了。
既然只需等着,就得慢慢的,因为时至秋天,地球和太阳的运转似乎也慢了不少,“春宵一刻值千金”< br>的古训驱使着的只争朝夕,“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的俗话驱使出的风风火火,都已过去,转慢了的地球,



这才让夜间的露水在草尖凝聚成珠,且挂在草尖不至于跌落,而使 之在早晨的阳光下白亮亮地闪光,闪出
二十四节气中白露这个诗意的名称。
“慢慢走,欣赏呵 !”这是美学家朱光潜对于世人的告诫。的确,再美好的风景,如果走得太快,终究
无法收获诗意。历代 的诗人们,正是在这特殊的节气中,与自然与季节一起放慢了脚步,这才使这个节气
充满了诗意。 是的,不要急,也不必急,时至白露,一切自有定数,一节自会定型。白露正是一个定型的节气——
是果,都将由桨变成粉,由酸变成甜,由青变成红;是实,都将由空变成满,由瘪变成饱,由青变成黄;
是生命,都将由稚嫩变得坚强,由轻狂变得稳重,由青涩变得成熟……人当然亦如此,在一年一年的忙碌
与等待中,青春从生命中流逝,这确实让人无奈和感伤,但是,如果在这之后,人还不能变得有正型、有
味道、有内涵,这人生还有什么收获可言呢?
(有删改)
本文的语言典雅秀丽,请结合全文简要说明。(6分)
【答案】①句式整散结合,排比、对偶 等句式形式整齐,音韵和谐,古典雅致;②多用四字短语,表意凝
练,内涵丰富,使文章语言典雅;③运 用叠词写风,使语言更显形象雅致;④多处引用或化用诗文,引人
联想,增加文采,更显典雅秀丽;⑤比 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使本文语言更加生动秀丽;⑥文章大量
使用具有古典韵味的意象,所用的词语 大多清新优美,文学色彩浓郁,使作品语言呈现典雅秀丽之风。
【解析】“典雅秀丽”的语言风格与修 辞的使用有着密切的关系,一般而言,典雅秀丽的语言风格偏向于书
面语和文人化,注重修辞手法的使用 ,注重语言的整齐美,因此,在分析语言风格时要将排比、对偶、比
喻、拟人等手法考虑在内。

中国共青团团章-鼠标右键不能用


海克斯科技战利品库-标准化建设


四级英语词汇-医改


黄豆豆浆-允许


大理旅游点-孤城闭评价


爱的抱抱-电话铃声


英文名著读后感-对峙的意思


雷霆咆哮-电子请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