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识字5《对韵歌》教学设计
要害之地-三生三世张杰
 
5.对韵歌 
课题 
对韵歌 
课型 新授课 
设<
br>计
说
明
《对韵歌》是以对对子的小韵文出现,读来琅琅上口。教学中,要给学生
充分的时间。
图文结合,在老师的教读、学生分组读、开火车读等多种形式的反复朗读中,进行渗透性<
br>的教学。 
1.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教师) 
2.生字卡片。(学生)
学前准备 
课时安排 
    2课时 
学习目标 
学习重点
学前准备 
教学环节 
一、激趣导3.学生分小组多读几遍
入,调动学
中的主人公叫陈文杰,特
课题,并以开火车的游戏法认
生。(用时:5
别聪明,他因
为对对子对
分钟)
 
读第一个生字:对。 
得好而当上了大官。你们
4.学生在自己的生字卡
想不想和他一样来对对
片中找到“对”。同桌互认。
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认识7个生字,认识新笔画“、、”,会写生字“虫”。 
2.能正确、流利地读熟韵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生字“虫”。 
2.能正确、流利地读熟课文。
1.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教师) 
2.生字卡片。(学生) 
导案
1.导读引入: 
老师在暑假时看了一
部关于儿童的电视剧,其
学案
1.学生回答问题。 
2.学生跟着老师读课题。 
达标检测 
            
                  
 
1
 
第5课:对韵歌。
2.老师板书课题,教
读。同时,黑板上贴第一
个生字卡片:对,教读。 
1
.教师课件出示4种
自然现象图片,指名问:
同学们,你们认识这些自
然现象吗?(按
顺序出示子: 
云、雨、雪、风) (1)图上画的是一朵白
1.学生看图片。
并按顺序回答完整的句
2.预设:这个小朋友云。
不认识,这是哪种自然现(2)图上画的是天下雨
1.给音节加声母。
象,谁来帮帮他(她)? 了。 
3.师指导着四幅图
片,边评价学生回答问题
二、借
助课的情况,边引出“云、雨、
件,学习生风”3个生字。
字。(用时:
25分钟)
4.老师在黑板上贴上
“云、雨、风”卡片,并
(3)图上画的是雪花。 (
)uì   (    )ún 
(4)图上画的是一阵风。     对           云
2.学生开展认读生字(    )ǔ    (    )ēnɡ
“云、雨、风”的活动并组词。    雨            风 
(1)齐读。 (
)uā   (    )iǎo 
(2)师指名读时,其他   花            鸟
(    )ónɡ 分别教读,老师注意采取学生帮忙纠错。
齐读,分组读,指名读,(3)分小组读或开火车   虫
开火车读等形式,在反复读时,比一比哪列火车开得又 
认读中让学生迅速认识
“云、雨、风”3个生字。 
快又准。
(4)生交流识记这几个
5.老师抽读三个字的生字和方法。
生字卡片,并作相应评价。 
6.按照以上教学方
(5)学生在自己的卡片
中
快速找到老师抽读的“云、
法,分别再学习生字“花、雨、风”卡片。 
鸟、虫”。 
2 
 
7.老师拓展讲解:花
是植物,鸟、虫是动物。
同学们,你们还知道哪些
植物,知道哪些动物?师
作及时有效的课堂评价,
以激发生
的学习积极性。 
1.老师组织学生做认
字游戏:
字宝宝,字宝宝,坐
着火车开来了。 
2.谁会对?谁会连?
3.我们今天认识了这
些字宝宝,今天我们还要
会写一个字宝宝:虫。
三、巩固生4.老师出示田字格,
1.学生做认生字游戏。 
2.学生上黑板连对子。
3.学生读新笔画,名称
2.描一描。 
字,认识新笔指导书写“虫”。
画。(用时:
10分钟)
 
5.老师讲解:“虫”的“提”。
第四笔“丨” 4.学生在书上先描红,再
 
要在竖中线起笔,第写三个“虫”。
五笔“”, 
写时稍微向上挑,起
笔先重。
6.老师巡视,并作个
别指导书写。
7.师展示台展示优秀
作品,并作相应评价。
 
教学反思 
    由于《对韵歌》韵律感强,读起来琅琅上口,所以孩子们在学习时,非常感兴趣。朗
读
时,课堂气氛非常好,师生互动得心应手,连平时课堂上注意力很容易分散的孩子也加
3
 
入到学习活动中来,7个生字的认读也达到了预期的目的。生字“虫”的书写
,由于新笔画
“提”有些同学掌握不到位,还有待老师课下加强辅导,单独点拨,我想,大部分同学都<
br>会写好生字“虫”的。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学习重点
学前准备 
教学环节 
一、导入新
课。(用时:8
分钟)
1.复习巩固7个生字,背诵课文。 
2.学习书写生字“云、山”和笔画“、”。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在激发学习兴趣中让学生学会书写生字“云、山”。
    1.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教师) 
    2.生字卡片。(学生)
导案 
和老师一起对对子,
通过上节课的复习,我们
一起学习了四组对子,现
在,我们一起来复习。
1.老师出示7个生字
卡片,分别指名对对子,
并作及时评价。 
学案
1.学生齐读前四组对子。 
2.男女生分角色读前四组对
子。
 
达标检测 
1.学生认读7个生字。 
2.读得又准又快的学生教读。
3.学生回答山、水、柳树、桃
    
 
3.对对子。 
雨
鸟 
树              云 
风              雪
2.全班抽读7个生字,花这四种景物的特点。 
二、复习生
字,学习新
用小
组认读比赛形式进
行,看哪个小组读得又快
4.学生分组朗读第五、六组对
子。
课。(用时:
又好。 
17分钟)
3.课件出示课文风景
5.学生齐读课文,小组比赛读。 虫              花
6.学生背诵课文,齐读,比赛4.读一读。 
风  雨  虫  雪 
山  清
水  秀 
桃  红  柳  绿 
 
4
图,让学生观察,“山、水、背,指名背。 
柳树、桃花”这四种景物
的颜色。
让学生了解这四种景
 
7.学生对对子,拓展发言。 
 
物的特点:清、秀、绿、
红,从而引出最后一组对
子。
4.课件出示最后一组
对子。
5.老师按照前面四组
对子的学习方法学习对
子:山清对水秀、柳绿对
桃红。
6.老师总结:今天,我
们学习了第5课《对韵歌》,
大自然是多么神奇,多么
美丽呀,我们现在就带着
无比热爱的感情一齐读读
这对韵歌。
7.老师和学生一起做
拍手游戏,并在游戏中完
成课文的背诵指导。
8.延伸拓展 
天——地  上——下
9.让学生想想,在生活
中还有哪些对子。
1.指导书写生字:云、
三、整理与背
诵。(用时:
15分钟)
山,重点指导新笔画:、,新
书写规则:“山”先中间后
两边。
2.老师边巡视边作个
别辅导,并作及时评价。 
 
学生写生字并练习口头组词。 5.我会写。 
 
5 
3.总结全课,全班齐背
课文。 
教
学
反
思
本课延
续第一课时学习,为了消除孩子们因为单一的学习方法而感到疲乏的情况,这
一课时的教学加入了做游戏
和课外拓展的内容,让学生在乐中学,在学中乐,大大提高识
字和背诵的效率。当然,写字始终是难点,
有待课下作个别指导。 
识字5 对韵歌 
【教学目标】 
1.
通过听读、看图想象等方法,认识“对、云”等生字。 
2. 会写“虫、云、山”3
个生字和提、撇折、竖折 3 个基本笔画。 
3. 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通过听读、看图想象等方法,识记生字。   
【教学难点】
读准“风、虫”的字音。 
【课前准备】 
1.制作课件。(教师)
2.预习课文。(学生)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对子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古代有一个叫陈文杰的人,他非常聪明,因为
对对子对得好而当上了钦差。你
们想不想像他一样来对对子?那老师就出两个满足你们的愿望。天对(地
),黑对(白),花对(树)。看来咱
们班的小朋友也很聪明,对子对得真不错。今天,我们来学一首儿
歌《对韵歌》。(板书课文题目:对韵歌。) 
二、识字教学,图文结合
1.试读对韵歌,并交流在试读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2.学生再次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圈画本课的生字,不会的请教同桌或老师。 
 
6
 
 
3.指生读课文,纠正朗读不正确的字音。
4.指导学生学习“对”字。 
5.指导学习“云”“山”“虫”。 
(1)出示一组
图片(大屏幕出示图片:图上有云、山、虫),让学生猜一猜这是文中的哪一句?不知道
的可以看一看课
文。 
(2)学生汇报这是哪一句,并齐读。 
(3)交流画了哪几个生字。
(4)指生领读这三个生字。重点指导“云”和“虫”。 
(5)学习“云”和“虫”的字理。
(6)给“云”和“虫”两个字扩词。 
(7)把生字放回句子中指生个别读,齐读。
6.指导学习“雨”“风”“花”“鸟”。 
7.理解词语。
(1)出示最后一句,指生朗读。
(2)去掉“对”字,再指生朗读。教师相机出示成语:山清水秀、桃红柳绿。
(3)理解“山清水秀”的意思。 
(4)理解“桃红柳绿”。
三、加强巩固,写字教学 
1.开火车读生字。 
2.读成语:山清水秀、桃红柳绿。
3.读要求写的生字。 
4.指导书写。 
四、反复诵读,拓展延伸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练读《对韵歌》。可以拍拍手,也可以同桌对读等。
2.男女生对读。 
3.师生对读。 
4.共同拍手读,能背下来的可以不看书。 <
br>5.小结:对韵歌这种独特的语言表现形式,同元曲汉赋、唐诗宋词一样,散发着中华民族的无穷魅力,<
br> 
7 
 
让我们踏上对韵的快车远航吧!
6.出示一些对子,试着一起拍手读一读。 
【教学反思】 
采用学生喜爱的教学形式
,充分利用多样灵活的识字载体,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
兴趣,感受到汉字表意的丰富
,提高了识字效率,扎实有效地完成识字任务。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