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好的故事教案
江苏高考本三分数线-最大的蜘蛛
                 
 
25 好的故事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理解“好的故事”指的是什么。 
3.体会课文主题思想。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理解“好的故事”指的是什么。
2.体会课文主题思想。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做过梦吗?你的梦境是什么样子的? 
今天就让我
们走进鲁迅先生的梦里。哪位同学为大家介绍下你认识的鲁迅?(生介绍)接
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先
生的梦,看看他的梦是什么样子的。 
二、了解作者,检查预习。 
1.作者简介 
鲁
迅(1881~1936),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者。原名周树人,字豫山、豫亭,后改名为豫
才,浙江
绍兴人。1918年5月,首次以“鲁迅”作笔名,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
小说《狂人日记》。
他的著作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
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
》;文学论著《中国小说史略》;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
《热风集》、《华盖集》等18部
。毛泽东主席评价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的文学家、思想家、
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也被称为“
民族魂”。 
2.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乌桕(jiù) 蓑(suō)笠(lì)
参(cēn)差(cī) 
骤(zhòu)然 皱蹙(cù) 虹霓(ní)
3.给下面生字组词。 
搁 综 澄 萍 藻 漾 焰 削 瞬 凝 掷 陡
(开火车给生字组词) 
4.边读边思考:鲁迅先生的梦境是什么样子的? 
5.读过
课文,你对鲁迅先生的梦的第一印象是什么?(很美好)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和
鲁迅先生享受美好的梦境
、好的故事。 
(板书:好的故事)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
2.“好的故事”在文中具体是指什么? 
3.这是一个怎样的梦境?
4.学生朗读第四、五自然段梦境部分。 
5.题目之中有“故事”,文章中也说“这故事很美
丽,幽雅,有趣。”可是,全篇中
并没有什么故事。请你说说这是为什么。
因为是写梦境,梦境常常记忆不够真实;事和人俱在景中。
6.通过指导学生朗读重点语句,感悟鲁迅先生当时的感受与表达。 
                 
 
(1)“鞭爆的繁响在四近,
烟草的烟雾在身边:是昏沉的夜。”用鞭爆声响与声响间的
间歇以及身边围绕的烟雾来衬托当时孤寂的情
形与心情。一个人的黑夜不仅仅是黑暗,更是
寂寞而孤独的时光。 
(2)“两岸边的乌桕,新
禾……并水里的萍藻游鱼,一同荡漾。”在先生描绘的景物中,
乌桕与新禾、村女与和尚、茅屋与伽蓝等
都是对立的矛盾体,映射了先生矛盾纠结的内心,
在失望与希望中来回纠结,反抗绝望。 
(3
)第4自然段中“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以至于无穷”呈现出一种非常美好而又明
快的美学意境,是全
文的文眼。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知道了鲁迅先生的梦境很美,那他究竟梦到什么了呢?这节课我们来接着学
习课文。
二、抓住中心,深入学习。 
1.学生朗读第5——12自然段。
2.作者对梦境的描写共分几个部分,分别是什么? 
第一部分 借回忆以前来写眼前的梦境表
现了对眼前之景的憧憬与向往。第二部分写所
见故事更加清晰,作者的情感更加强烈和对理想的坚定。
3.品析文中画线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表达效果。 
都倒影在澄碧的小河中,随着每一打桨,各各
夹带了闪烁的日光,井水里的萍藻游鱼,
一同荡漾。 
倒影表现了大面积的,相对静止的景物;
夹带则表现了斑斑点点的动态;而荡漾则表达
了作者对河水、对水乡浓浓的、沉醉的爱,那河水就像醇醇
的米酒,荡漾在作者的心头。 
4.作者在《好的故事》中反复提到昏暗的灯光和一本书《初学记》,这
些对于了解作者
所处的环境和心情起着怎样的作用? 
《初学记》是本资料书,灯火又很暗,昏
昏欲睡,和作者当时所处的重重重压下的环境
相似,也能表现作者郁闷的心情。
5.联系上文,谈谈你对第11段的理解。 
作者想要表达他对故乡的热爱。
三、合作探究,提炼主题。 
1.谈谈你对开头和结尾两次写到“昏沉的夜”的理解。 
作者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两次提到“昏沉的夜”。他用“昏沉的夜”暗喻旧中国的黑
暗,但同时也表
达了另一种期盼:既是昏沉的“夜”,就总会过去,天总是要亮的,太阳终
究会照亮大地的。
2.你觉得作者在这篇文章里表达了自己怎样的愿望呢?
是对过往美好生活的回忆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3.现实是否像鲁迅先生的梦境一样美好
?鲁迅先生为什么会做这样一个梦?这个梦有
什么含义?全班自由交流。 
文中两次提到故事的
“美丽,幽雅,有趣”,这三个词语描绘的其实就是鲁迅先生当时
内心一种美好的向往与憧憬。 
鲁迅先生将自己内心的美好愿景寄托于他梦中看到的情景,乌桕、新禾、野花等倒影在
澄碧的小河中的
景象,大红花和斑红花在水中的浮影,锦带、狗、白云、村女等都是鲁迅先
生美好愿景的表达与寄托。 
这篇文章是鲁迅作品中少有的表现美好的文章。文中描写了很多美好的意象,但是最后
鲁迅先生
心中的梦醒了,他想要记录下这美好的梦境,奈何眼前已没有了“一丝碎影”,只
                 
有“昏暗的灯光”,表现了作者的失望与怅惘、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四、小结。 
这
篇文章是鲁迅先生在黑暗中国的现实环境下所作,通过对梦境中“好的故事”的描
绘,反映了作者鲁迅在
希望与失望的矛盾中,启示人们毁掉“昏沉的夜”,实现充满“好的
故事”的生活的强烈愿望,表现了作
者鲁迅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歌赞,对理想的热烈憧憬。 
五、布置作业。
1.会读会写本课生字。 
2.完成课后习题。 
板书 
好的故事
梦境江南小河边的景色 
人们安静平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反思 
这篇课文的语言是现代文创作时期的语言,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老师在这个过程
中
应给予一定的指导。讲解课文前应该给学生交代本文的创作背景,便于学生理解课文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