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之子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巡山小妖精
883次浏览
2020年12月18日 09:32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幼儿园考题-中国创新创业大赛

2020年12月18日发(作者:施士原)







1.认识本课的生字。正确读写本课的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
2.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
要求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重点
参考注释,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杨氏之子的聪颖机智。
难点
教学
两课时。
课时

1
10 杨 氏 之 子

2
[①这句 话介绍了什么?]
3
[②从“父不在,乃呼儿出”,可以看出什么?]
4
[③从“为设果”能看出孩子的什么特点?]
5
[
④两人以姓氏开玩笑说明了什么?]


1.学习文言文中的生字、新词。

1

知识点详解 ☜

2

3

①这句话介绍了文章要讲的人物,以及人物的特点,起到总起全文的作用。
②从孔君平来拜见孩子的父亲一事看,两家的关系很好,常来常往。所以当得知孩子的父亲不在时,叫出

④孔君平故意拿杨梅与孩子的姓氏开玩笑,孩子也在姓氏上做文章,委婉地驳倒了孔君平的话,既表 现
了这个孩子。可见,孔君平与孩子很熟。
4

③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孩子很有礼貌,很会招待客人。
5

了应有的礼貌,又反映了孩子思维的敏捷,语言的机智幽默。



2.根据注释理解古文的意思。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课文语句解释的幻灯片。


一 以故事导入,学习新课

1.我们每天都要用语言和别人进行交流。精练得当的语言,能使我们有效地与人沟通;机
智巧妙的语 言,能帮助我们摆脱可能出现的尴尬局面;幽默风趣的语言,能愉悦我们的身心,活
跃我们的生活。有这 么一个故事,大家想听吗?(梁国杨家有个孩子,才九岁,很聪明。孔君平去
拜见杨家孩子的父亲,他父 亲不在,就把孩子叫出来。杨家孩子为他摆设了果品,果品中有杨
梅。孔君平指着杨梅给杨家孩子看,说 :“这是你家的水果。”杨家孩子马上回答:“从来没有
听说孔雀是您家的家禽。”)
2.同学们,你对故事中两个人说的话有什么感受?(风趣、幽默……)
二 初读课文,理解大意

1.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个故事。如果把刚才老师讲的原原本本地写 下来,就是现代白
话文。我们现代人用白话写的文章叫白话文,古人用文言写的文章叫文言文。今天,我 们要学
习的课文,就是一篇文言文。刚才老师讲的故事,如果用文言写下来,会是什么样子呢?我们一< br>起来看第10课《杨氏之子》。
2.谁能说一说课文题目的意思?(“杨氏之子”的意思就是姓杨的人家的孩子。)
3.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的音,读通句子。
4.指名朗读课文。
(1)注意强调以下字的读音:

①惠(huì) 曰(yuē) 禽(qín) 诣(yì)
②“为设果”中的“为”读作wèi。
③“应声”中的“应”读作yìnɡ。
(2)引导学生把握停顿和节奏。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 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5.参考注释,自学课文。
要求:将注释中重点词语的解释再次批注在文中,理解句子的意思。
6.让学生就不理解的字 词提出问题。以下字词或者比较陌生,或者古今差异较大,学生可
能很难理解。

(1)孔君平:即孔坦,字君平。为人正直,有好名声。
(2)其父:他的父亲。其,他的。
(3)为设果:小儿(杨氏之子)为他摆出水果。设,摆设;摆出。
(4)以示儿:以便给小儿看。以,来;以便。
(5)此是君家果:这是你家的水果。此,这。君,您,古代对对方尊敬的称呼。
(6)未闻:没有听说。未,没有。闻,听说。
(7)夫子家禽:您家的鸟。夫子,对学者尊敬的称呼,可译为先生,您。禽,鸟类。
以 上问题,可以让学生通过讨论自己得出答案,如果学生能够回答,老师则应追问学
生是怎么知道的。如果 学生无法回答,老师可以适当点拨提示,让学生明白字词的含义。有些



字词的 含义可以与学生熟知的成语、熟语等联系,以加深理解,如“此”可以与“原来如此”
联系;“闻”可以 与“百闻不如一见”联系等。
7.指名说说每个句子的意思。
三 质疑问难,背诵课文

1.默读课文,说说意思,说说还有哪些疑难之处。
2.背诵课文。

1.文言文是中国古代人常用的一种读写文体,对于现在的小 学生而言,文言文的阅读和理
解是有一定难度的。这是学生在小学阶段第一次接触文言文,因此为了便于 学生的理解和掌
握,应主要让学生在“读”上下工夫。
2.这篇文言文主要是通过对话表现孩 子反应快而且聪明的,这就要求学生准确地理解文
章的意思。这一点可让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 从而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杨氏之子的聪慧。
2.拓展阅读,体会语言的妙处。

《世说新语》故事三则。

一 想象情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朗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出示句子,理解句意。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读读 这两个句子,想象当时的情景,说说当时两人会是什么样的神情,说话时会用
怎样的语气。(孔君平可能 是神态很随便,甚至有些看不起杨氏之子,认为他还是一个小孩子,
说话的语气可能有些随意、傲慢;杨 氏之子机智、神采飞扬,说话语气富有挑战性。)
(2)结合自己的想象和理解,有感情地朗读这两句话,要读出两个人不同的语气。
二 深入理解,体会语言

1.思考:你觉得杨氏之子的机智表现在哪里?
(1)“应声答曰”说明反应很快,不假思索。
(2)“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一句没有从正 面说杨梅不是“我”家的,而是巧妙地从“夫
子家”说起,既然孔雀不是你家的家禽,杨梅当然就不是“ 我”家的。
2.讨论。
(1)杨氏之子这样的回答,你觉得好不好?
(2)生活中还有没有这样说话的例子?说一说。
三 拓展阅读

鼓励学生阅读《世说新语》中其他的小故事,大体了解内容,体会语言妙在哪里。




1.教育学界都有这样的说法: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要有一 桶水。因此,要想给学生讲解得
透彻详细,老师自己就得读熟读透这篇短小的古文,尤其要注意这篇文言 文的停顿和节奏。文
中最后一句“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很多人往往会读成“夫子∕家禽”,其实正确 的读法是“夫
子家∕禽”。因为孔君平说的是“此是君家果”,对应来看就是“此”对“孔雀”,“君家 ”对
“夫子家”,“果”则对“禽”。
2.让学生读出文言文的节奏要靠老师的示范。学生看 老师读得朗朗上口,津津有味,自然
也就来劲儿了。一般古文的朗诵节奏相对现代文要慢一点儿,比如“ 乃——呼儿出”“孔指
以——示儿曰——”,这样读就比较有味道。当然这也就文而论,比如文中写“儿 应声答曰”,
这个“应声”就是马上做出回答,因此朗读的时候就不能太拖。

杨 氏 之 子
聪惠

1.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为设果(wéi wèi) 应声(yìnɡ yīnɡ) 诣其父(zhǐ yì)
...
2.比一比,再组词。

3.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孔君平去拜见杨家孩子的父亲,他父亲不在,

就把孩子叫出来。
(2)为设果,果有杨梅。
杨家孩子为他摆设了果品,果品中有杨梅。
(3)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说:“这是你杨家的水果。”
(4)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杨家孩子马上回答:“从来没有听说孔雀是您家的家禽。”

1.“文言文”简介。
“文言文”是相对于“白话文”而言的,第一个“文”,是书面文章的意思。“言”,是写、
表 述、记载等的意思。“文言”,即书面语言,“文言”是相对于“口头语言”而言的,“口头
语言”也叫 “白话”。最后一个“文”,是作品、文章等的意思,表示的是文种。“文言文”
的意思就是指用书面语 言写成的文章,而“白话文”的意思就是用常用的直白的口头语言写
成的文章。
2.精彩教案——迁移说话。
引导学生联系注释,试着说说短文的意思,甚至可以出示今文翻 译,让学生对照着读一读。
然后,可以根据课后题“你认为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让学生联系文中的 对话,对应着读。



比如老师扮演孔君平,学生扮演杨氏之子,老师说“此是” ,学生回答“孔雀是”;老师接着说“君
家”,学生说“夫子家”;老师说“果”,学生说“禽”。第二 次,老师说“君家果”,学生说“夫
子家禽”;老师说“此是君家果”,学生说“孔雀是夫子家禽”。然 后让学生说说回答“妙”
在何处。这其实是一个汉字谐音的文字游戏,最后老师还可以进行类似的迁移说 话。
3.《世说新语》故事三则。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 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
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 大笑乐。
(2)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徐曰:“不然。 譬如人
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
(3)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
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 :“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 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
入门不顾。
4.《杨氏之子》这篇文章,有两点值得商榷的地方。
一点是教材副主编陈先云在省五(下) 教材培训会上说的。他说当时选用这篇古文,目的在
于衔接中小学的语文教学。同时又要符合本组课文的 主题——语言的艺术,由于时间仓促,所
以就定了这篇《杨氏之子》。他同时指出这篇文章的不合适之处 。文中的杨氏之子虽然反应
机警灵敏,但仔细一读,就会发现孩子的话语中还是有不得体之处的。文中的 孔君平说:“此是
君家果。”那是一种大人对小孩儿的玩笑话,并不存在什么取笑讽刺;而杨氏之子的回 答“未
闻孔雀是夫子家禽”,话里的意思是否包含着说孔君平是孔雀之类的家禽之意呢?如果你是孔君平,听了之后是否会感到很难堪呢?第二个值得商榷的地方,请大家读一读“孔君平指以示儿
曰: ‘此是君家果’”一句。孔君平是肯定地说,还是在有意地跟杨氏之子开玩笑,故意考考他
呢?“此是君 家果?”杨梅是你家的果子吗?话里含有疑问的语气,因此,这里句末似乎应该用问
号,而不是句号。

键盘钢琴曲谱-罗马假日影评


北京开来律师事务所-巴厘岛旅游注意事项


城中村改造政策-定情信物送什么


未来就是现在-好听又好看的名字


洋气的游戏名字-安慰失恋人的话


成都海洋馆-北京的春节习俗


清朝的名人-重大危险源应急预案


40的女人-厉兵秣马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