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小学五六年级文言文

玛丽莲梦兔
976次浏览
2020年12月18日 09:49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我是一个粉刷匠简谱-wm软件

2020年12月18日发(作者:暴国春)


熟练掌握小学课内四篇文言文。在复习这些文言文时,需注意背诵课文下的字词解释,
并 开口读文言文,以培养自己的语感,完成“划分节奏”的题目。

《杨氏之子》

【原文】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
在,乃/呼儿出。为/设果 ,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
/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
【译文】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中的小孩九岁了,很聪明。孔君平去
看望小孩的父亲,父 亲不在家,就把孩子叫了出来。小孩摆出水果招
待客人,水果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对小孩说:“这 是你们家的
水果吧。”小孩应声回答:“我没听说孔雀是您的家禽呀。”
【词句与题目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①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这句话点明了文章要讲的人物,以及人物的特点。起到总起全文的作
用。
②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从孔君平来拜见孩子的父亲一事看,两家的关系很好, 常来常往。所
以当得知孩子的父亲不在时,孔并没有马上离开,而是叫出了这个孩
子。可见,孔 与孩子很熟。
③为设果,果有杨梅。
谁为谁设果?联系上下文自然知道,孩子给孔君平端来 了水果,看起
来孩子很有礼貌,很会招待客人。
1 11


④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
家禽。”
(2)对词语的理解
氏:姓氏,表示家族的姓。 夫子:旧时对学者或老师的尊称。
设:摆放,摆设。 甚:很。 诣:拜见。
未闻:没有听说过。 示:给……看。
惠:同“慧”,智慧的意思。 乃:就;于是。 曰:说
(3)对题目的理解
杨氏之子:杨氏:姓杨的;之:助词,相当于“的”;子:儿子,把它连接起来,为:姓杨的儿子。
【课文背景】《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该书 是一
部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本文讲述了梁国姓
杨的一家中的九岁男孩 的故事。故事情节简单,语言幽默,颇有趣味。
【拓展】“文言文”是相对于“白话文”而言。第一个 “文”,是书
面文章的意思。“言”,是写、表述、记载等的意思。“文言”,即
书面语言,“ 文言”是相对于“口头语言”而言,“口头语言”也叫
“白话”。最后一个“文”,是作品、文章等的意 思,表示的是文种。
“文言文”的意思就是指“用书面语言写成的文章”。而“白话
文”的意 思就是:“用常用的直白的口头语言写成的文章”。
在我国古代,要表述同一件事,用口头语言及用书 面语言来表述,
是不同的,例如,想问某人是否吃饭了,用口头语言表述,是“吃饭
了吗?”, 用书而语言进行表述,就是“饭否?”。“饭否”就是文
2 11

言文。我国的古代,所有的文章都是用书面语言写成的。所以,现在
我们一般将古文称为“文言文” 。文言文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古人为
我们留下了大量的文言文。

《伯牙绝弦》

【原文】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
期曰:“善哉,峨峨 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
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 谓
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译文】俞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擅长于倾听。俞 伯牙弹琴的时候,
心里想到高山,钟子期听了赞叹道:“好啊!高峻的样子像泰山!”
俞伯牙心 里想到流水,钟子期说:“好啊!浩荡的样子像江河!”俞
伯牙心里想到什么,钟子期都能准确地说出他 心里想的。钟子期去世
后,俞伯牙觉得世界上再也没有比钟子期更了解自己的知音了。于是,
他 把自己最心爱的琴弦挑断,把琴摔碎,终生不再弹琴。
【注释】
[1]绝:断绝。 [2]鼓:弹。 [3]志在高山:心里想到高山。
[4]哉:语气词,表示感叹。 [5]峨峨:高。
[6]兮:语气词,相当于“啊”。 [7]洋洋:广大。
【对词语的理解】
3 11


伯牙绝弦:绝,断绝。 伯牙因为子期死了,就把琴摔碎,再也不弹琴。
比喻知己丧亡后,弃绝某种专长爱好,表示悼念。
知音:理解自己心意、有共同语言的人,比喻真正了解自己的人。
【课文简说】人生苦短,知 音难求;云烟万里,佳话千载。纯真友谊
的基础是理解,中华文化在这方面最形象最深刻的阐释,莫过于 春秋
时期楚国俞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伯牙绝弦”,是交朋结友的千古
楷模,它流传至今并给 人历久弥新的启迪。正是这个故事,确立了中
华民族高尚人际关系与友情的标准,说它是东方文化之瑰宝 也当之无
愧。
【课文背景】这个故事发生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俞伯牙、
钟 子期相传为春秋时代人,关于他们二人成为知音的传说《列子》《吕
氏春秋》等古书均有记载,也流传于 人间。我国古诗常有提及,如,
“借问人间愁寂意,伯牙弦绝已无声”“高山流水琴三弄,明月清风酒一樽”“钟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明代小说家冯梦龙根据这个
传说创作了《俞伯牙摔琴谢知音 》,收在《警世通言》中。
由于这个传说,人们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做“知音”,用“高
山 流水”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
《高山流水》,为中国十大古曲之一。传说先秦的琴师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这是 描绘“巍巍兮志在高山”
和“洋洋兮志在流水”。伯牙 惊道:“善哉,子之心而与吾心同。”
钟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绝弦,终身不操,故有高山流水 之
曲。“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高山流水》
4 11


曾被带上太空,放在一张镀金唱片里。

《学弈》
【原文】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
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 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
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
非然也 。
【译文】弈秋是全国最会下棋的人。让弈秋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
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 的教导;而另一个人虽然在听着,可是他心里
总以为有天鹅要飞过来,想拿弓箭去射天鹅。这样,虽然他 同前一个
人一起学习,却学得不如前一个。能说这是他的聪明才智不如前一个
人吗?应该说:不 是这样的。
【注释】
弈:下棋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弈秋:秋,人名,因他善于下棋,所以称为弈秋。
通国:全国。 之:的。 善:善于,擅长。 使:让。
诲:教导。 其:其中。 惟弈秋之为听:只听弈秋的教导。
虽:虽然。 之:指弈秋的教导。 鸿鹄:天鹅。
援:引,拉。 缴:本课指带有丝绳的箭。(读音:zhuó)。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之:他,指前一个人。 俱:一起。
弗若:不如。 矣:了。 为:谓,说。 与:吗。
5 11


曰:说。 非:不是。 其:他,指后一个人。
然:这样。
【来源】《学弈》选自《孟子·告子》。 孟子(公元前372—前289)
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国人。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 br>是孔子以后的儒学大师,被尊称为“亚圣”。后世将他与孔子合称为
“孔孟”。《孟子》是孟子与 他的弟子合著的。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
活动、政治学说、哲学思想和个性修养等。全书分为《梁惠王》《 公
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等七篇。
这段古文共有4句,有三层 意思。第一句是一层意思,指出弈秋
这个人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这句话为下文做了铺垫,因为“名师
出高徒”,他的学生肯定都是高手,而且定是高手如云。第二层(第
二、三句)却出现了一种不 和谐的现象:弈秋教的两个学生,其中一
个专心致志,把弈秋所教的话完全记在心里;另一个虽然在听, 心里
却在想着也许就有天鹅飞来,想着要拿起弓和带丝绳的箭去把它射下
来。结果虽然一同学习 ,后一个比前一个却是远远比不上了。第三层
(最后两句)是自问自答:是不是后一个比不上前一个聪明 呢?我可
以说:完全不是。联系第二层可知,后一个只因为他不肯专心致志地
学习才落后的啊!
只有四句话,却层次分明地讲明白了不专心致志便学不好本领的
道理,告诉我们,只有专心 致志,才能有所成就。文言文的简洁精炼
由此可见一斑。

6 11


《两小儿辩日》
【原文】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yú),此不
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cāng)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
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shú)为汝(rǔ)多知(此处念“智”)乎?”
【译文】
孔子到东方游学,途中遇见两个小孩儿在争辩,便问他们争辩的
原因。
有一个小孩儿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来时离人近,而到中午时
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儿则认为太阳刚升起时离人远,而到中午时离人近。
有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升 起时大得像一个车盖,到了中午时
小得像一个盘盂,这不是远小近大的道理吗?”
另一个小孩 儿说:“太阳刚出来时清凉而略带寒意,到了中午时
就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热,这不是近热远凉的道理 吗?”
7 11


孔子听了不能判定他们谁对谁错。
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知识渊博呢?”
【词语解释】
(1)游:游学,游历。 (2)辩斗:辩论,争论。
(3)故:原因,缘故。 (4)以:以为,认为。
(5)去:离。 (6)日中:中午。
(7)车盖:古时车上的篷盖,像雨伞一样,呈圆形。
(8)及:到了。 (9)则:就。
(10)盘盂:过去吃饭的碗,盘子。盘:圆的盘子,盂:一种装酒食
的敞口器具。
(11)为:是。 (12)沧沧凉凉:清凉而略带寒意。
(13)探汤:把手伸到热水里去。意思是天气很热。
(14)决:裁决,判断。 (15)孰:谁,哪个。
(16)汝:你。
【辩日启示】宇宙无限大,知识无限多,学无 止境。即使是博学多闻
的孔子也会有所不知。我们要不断学习。
认识自然,探求客观事理,要敢于独立思考,大胆质疑。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要强不知以为知”。
认识事物从不同角度出发考虑,会有不一样的结果。
多听听身边孩子们的声音,也许能有所长进。
知识是不分年龄,不分界限的。
我们在平常阐明自己道理时也该像两小儿一样有根有据,用道理
8 11


说明问题。
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人生有限,知识无涯。从不同的角度< br>会得出不同的看法,而要克服片面性就必须深化认识,进行辩证思维。
【中心思想】
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二、要学习古人为认识自然,探求真理而善于动脑, 大胆质疑的
精神及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明白了学无止境的道理。
三、片面地看待问题,是得不出结论的,也告诉我们要用全面的
眼光来看待事物。
【科学解释】原因根据不同感觉来说明地面距离太阳的远近,并不正
确。
《两小儿辩 日》里的一个小孩说因为早晨太阳冷,中午的热所以
早上远中午近;另外一个说早上的太阳大,中午小, 所以早上的近中
午的远;而且事实的观察的确如此,那么如何解释?到底又是怎么回
事? 初升的太阳看上去比中午的大,是因为早晨阳光进入大气层折射
角比较大,我们看到的是被放大了的 太阳的像,看上去比中午的太阳
大很多。[原文:看起来早晨的太阳比中午时大些是因为眼睛的错觉。< br>我们看白色图形比看同样大小的黑色图形要大些。这在物理学上叫
“光渗作用”。当太阳初升时, 四周天空是暗沉沉的,因而太阳显得
明亮,而在中午时,四周天空都很明亮,相对之下,太阳与背衬的亮
度差没有那样悬殊,这也是使我们看起来太阳在早晨比中午时大些的
9 11


原因。]总之,在早晨和中午太阳离我们的距离是一样的,所以其大
小也是相同 的。
事实上由于中午的太阳辐射过于强烈,用肉眼直接观察太阳的大
小是不现实的。这可能也 是造成了在人们的印象中,中午的太阳只是
一个明亮的点,而日出日落的太阳是可以观察到的一个圆形。
还有,中午比早晨时热,是不是因为中午时太阳离我们比早晨时
离我们近呢?也不是。那又是因 为什么呢?
中午时比早晨热,是因为中午时太阳光是直射在地面上,而早晨
太阳光是斜射在地 面上,可以看出太阳光直射时,地面和空气在相同
的时间里、相等的面积内接受太阳的辐射热较早晨太阳 光斜射时多,
因而受热最强。所以中午比早晨时热。
而实际上,天气的冷热主要决定于空气温 度的高低。影响空气温
度的主要因素,是由太阳的辐射强度所决定的,但太阳光热并不是直
接使 气温升高的主要原因。因为空气直接吸收阳光的热能只是太阳辐
射总热能的一小部分,其中大部分被地面 吸收了。地面吸收了太阳辐
射热后,再通过辐射、对流等传热方式向上传导给空气,这是使气温
升高的主要原因。
总之,每天中午较热,早晨较冷,并非太阳离我们地面有远有近
之故。 < br>在学习的时候,可能老师都会说是一样的距离,但真正的答案却
有2个:相对论我想大家都知道, 就是以一个点为中心,在一个点做
对照。也就是说在文中应该有2个中心点,一个就是地球,一个就是< br> 10 11


两个小儿所在的地区。如果以地球为中心点,那么太 阳离地球的距离
不变的在早上还是中午时都是一样的。如果以两个小儿所在的地区为
中心点那么 就应该是中午的时候会更近些。都知道太阳和地球都是球
体.那我们先把两个小儿所在的地区假设到地区 圆行的正上方,而太
阳就假设到地球的左边。这时两个小儿所在的地区看到的太阳就是早
晨的太 阳。而只要把两个小儿所在的地区假设到太阳的正下方那么这
时的太阳就是中午的太阳.两点之间线段最 短.这时就可以很明确的
知道在以两个小儿所在的地区为中心点时。早上的太阳比中午的太阳
离 两个小儿所在的地区较远。而文中当时的两个小孩根本不知道地球,
所以他们是以自己所在的地区做中心 点。这就能判断出谁对谁错了。
11 11

糖尿病常识-梭子蟹的做法


乐百氏矿泉水-欢乐颂歌曲


紧张怎么办-brick是什么意思


色子怎么玩-适合20岁用的眼霜


高枫-清蒸鸡是什么地方的菜


特许加盟店-家庭局域网


美国音乐学院排名-没有情人的情人节歌词


祝福老师的成语-张学友最好听的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