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

余年寄山水
702次浏览
2020年12月18日 10:05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黄石寨-赞美妈妈的话语简短

2020年12月18日发(作者:蒋述善)


比例的意义
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下)P40“比例的意义”。
学习目标:
1、理解和掌握比例的意义。
2、了解比例和比的区别。
3、能根据比例的意义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4、探索国旗中蕴含的数学知识,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目标认同
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上学期我们学过的比的知识,谁能说说什么叫做比?并举
例说明什么是比 的前项、后项和比值。
教师把学生举的例子板书出来,并注明比的各部分的名称。
2、我们 知道了比的前后项相除所得的商叫做比值,你们会求比值吗?教师
板书出下面几组比,让学生求出它们的 比值。
12:16
34: 18
4.5:2.7
10:6
学生求出各比的比值后,再提问:你有什么发现?
(4.5:2.7的比值和10:6的比值相等。)
教师说明:因为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所 以这两个比也是相等的,我们把它们用
等号连起来。(板书:4.5:2.7=10:6)
[ 设计意图:在学习比例之前,就强调了两个比的比值相等,为学习新知识提供了“最佳
关系”和知识的“ 固定点”。]
二、自主探究,构建新知
1、学生观察课本情境图,激发爱国情操。
四幅情境图分别呈现的是什么情景?
天安门升国旗仪式


校园升旗仪式
教室场景
签约仪式
师:四幅不同的场景, 都有共同的标志——五星红旗,五星红旗是中华人民
共和国的象征;这些国旗有大有小,你知道这些国旗 的长和宽是多少吗?
2、板书国旗的长和宽,并提出问题。
天安门升国旗仪式:长5米,宽103米。
校园升旗仪式:长2.4米,宽1.6米。
教室场景:长60厘米,宽40厘米。
签约仪式:长15厘米,宽10厘米。
师: 这些国旗的大小不一,是不是国旗想做多大就做多大呢?是不是这中间
隐含着什么共同点呢?
师生交流,得出每面国旗的大小不一,但是它们的长和宽隐含着共同的特点,
是什么呢?
3、学生探索,发现问题。
师:每面国旗的大小不一样,但是它的长和宽中却隐含着共同的特点,是什
么呢?
学生自主观察、计算,发现国旗的长和宽的比值相等。
(1) 比较学校操场上和教室里的国旗长与宽的比值。
2.4:1.6=32 60:40=32
2.4:1.6=60:40
(2)在这四面国旗的尺寸中,你还能找出哪些比可以组成比例 ?学生回答,教师
板书(说明:四面国旗的大小不同,但因为是按照一定的比制作的,它们的长与
宽的比值是相等的。)
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设计意图:为学生提供 四个实际情境图,创设这个情境有五方面的考虑:一是使学生
通过现实情境体会比例的应用;二是“四面 国旗的大小不同,但因为是按照一定的比制作的,
它们的长与宽的比值是相等”,由此引入比例意义的教 学;三是依据四面国旗长与宽可以组
成多个比例式,为比例意义的教学提供较多的资源;四是为以后学习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做
铺垫;五是有助于在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注重了“数学化”和“生活化”的结 合,使这


节概念课不是对知识简单的复述和再现,恰恰是通过教师的“再创造”,为学生 展现出了“活
生生”的思维活动过程,让学生自己观察比较,总结得出比例的意义。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分
析、思考、概括出了较为简洁的数学概念,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参与课堂的主动性被
充分调 动。
]
4、我们也学过不同的两个量也可以组成一个比,如:
一辆汽车第一次2小时行驶80千米,第二次5小时行驶200千米。列表如
下:
时间(时)
路程(千米)
指名学生读题。
教师:这道题涉及到时间和路 程两个量的关系,我们用表格把它们表示出来。
表格的第一栏表示时间,单位“时”,第二栏表示路程, 单位“千米”。
这辆汽车第一次2小时行驶多少千米?第二次5小时行驶多少千米?(边问
边填写表格。) < br>“你能根据这个表,分别写出第一、二次所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吗?”教师根
据学生的回答,板 书:
第一次所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是80:2
第二次所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是200:5
让学生算出这两个比的比值。
指名学生回答,教师板书:80:2=40,200:5=40。
让学生观察这两个比的比值 。再提问:你们发现了什么?”(这两个比的比
值都是40,这两个比相等。)
教师说明:因 为这两个比相等,所以可以把它们用等号连起来组成比例。(板书:
80:2=200:5)像这样表示 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设计意图:应用上面的方法,在学生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提出新问题,使 学生由感性认
识过渡到理性认识。引导学生自己思考解决问题,用自己理解后的语言叙述比例意义,培< br>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既长知识又长智慧。]

2
80
5
200
指着比例式,引导学生观察得知,比例是由几个比组成的?这两个比必须< br>具备什么条件?因此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关键是看什么?


5、比较“比”和“比例”两个概念。
教师:上学期我们学习了“比”,现在又知道了“比例”的意义 ,那么“比”和
“比例”有什么区别呢?


比 例
一个式子
一个等式
两数相除
两个比相等
有两项
有四项
三、练习反馈,巩固新知
做P33“做一做”。
让学生看书,不 抄题,直接把能组成比例的两个比写在练习本上,教师边巡视边
批改,对做得不对的,让他们说说是怎样 做的,看看自己做得对不对。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组题的练习,增强了新知识的清晰度与稳定性,有 利于学生掌握
比例的意义,层次清楚。]
四、拓展迁移,升华新知
1、填空。
5:2=80:( )
2:7=( ):5
1.2:2.5=( ):4
[设计意图:此题有了数的形式的变化,兼备有意设难、激发挑战、活跃气氛的功效。]
2、下面每组中的四个数能组成比例吗,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能写几个
就写几个)
(1)4,5,12和15
(2)2,3,4和6
[设计意图:边讲边练逐步延伸 了知识。提出条件让学生自己组成比例,有利于激发学
生学习兴趣和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同时培养了 思维的深刻性和灵活性。]

暑期夏令营-短相声剧本


太监怎么净身-消失


wto的意思-火车连续发出两声长鸣


lol小丑天赋-特殊工种退休政策


王朔经典语录-手指疼


手机网速慢-电脑键盘上每个键的作用


暗棋版军棋-四年级美术教案


蛇形线是最美的线条-苏芮的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