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必备古文
病毒性肝炎传播途径-鸡胗做法
《为学》
清 彭端淑 《白鹤堂集》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
,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
南海,何如?”
富者曰:“子何恃而往?”
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
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
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译文]
天下的事情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只要做,那么困难的事情也
容易了;
如果不做,那么容易的事情也困难了。人们做学问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只要
学习,
那么困难的也容易了;不学习,那么容易的也困难了。
四川的边境上有两个和尚,其中的一个贫穷,其
中的一个富有。穷和尚对
富和尚说:“我想去南海,怎么样?”富和尚说:“您靠什么去呢?”穷和尚说
:
“我靠着一个水瓶一个饭钵就足够了。”富和尚说:“我几年来想雇船而往下游
走,还没有能
够去成。您靠什么能去!”
到了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回来了,告诉富和尚。富和尚显出了惭愧神色。
四川距离南海,不
知道有几千里路,富和尚不能到达可是穷和尚到达了。一个人
立志求学,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的那个穷和
尚吗?
备注:
请写出几句与本文相关的名言警句:
1、
2、
3、
4、
《大学》第一章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
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
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欲齐其家者,先
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
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
后知至,
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
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
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
修身为本。
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
有也。
译文 大学的宗旨在于弘
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
境界。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
;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
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祥;思虑周祥才能够有所
收获。每样东西都有根本有枝未,每
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未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劝学
战国·荀子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以
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
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
之博见
也。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
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
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
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
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
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
,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
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
也。
是故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
学恶乎始?恶乎终?
君子之学,入乎耳,着乎心,布乎四体,
形乎动静。
天见其明,地见其光,君子贵其全也。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
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1、曹冲称象
曹冲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时孙权曾致(zhì
)巨象,太祖欲
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xián)莫能出其理。冲曰:“置(zhì)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zhì),称物以载(zài)之,则校(jiào)可知矣(y
ǐ)。”太
祖悦,即施(shī)行焉(yān)。
【注释】:
①智意:聪明才智 ②致:送给
③ 群下:部下,下属 ④ 咸:都、全部 ⑤
校:考察,衡量 ⑥太祖悦,即施行焉
:太祖(曹操)很高兴,马上照这个办
法作了。
【译文】:
曹冲五六岁的时候,聪
明才智所达到的程度,像成人一样。有一次,孙权送来
了一头巨象,太祖想知道这象的重量,问过属下,
都没有提出有效的办法。曹
冲说:“把象赶到大船上,在水面所达到的地方做上记号,再用其他东西代替
大
象,然后称一下这些东西就知道大象的重量了。”太祖听了很高兴,马上照这个
办法作了。
2、望梅止渴
魏武行役(yì),失汲(jí)道,军皆(jiē)渴,乃令曰:“
前有大梅林,
饶(ráo)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注释】:
① 役:打仗 ②失:丧失,失掉,没 ③ 汲:水源 ④ 军:喻指全军
⑤ 乃:
就 ⑥饶:富足,多 ⑦ 饶子:果实结得多 ⑧闻: 听说 ⑨ 乘:利用
⑩
及:到了 ⑾ 源:水源
【译文】:
魏武帝(曹操)行军途中,找不到水源,士兵们都渴得厉害,于是他传令道:“ 前
边有一片梅
子林,结了很多果子,酸甜可以解渴。”士兵听说后,嘴里都流出了
口水,利用这个办法部队赶到前方,
找到了水源。
【寓意】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
3、翠鸟移巢
翠鸟①先高作巢以避患②,及生子③,爱之,恐坠④,稍下⑤作巢。子长羽毛,
复⑥益⑦爱之,又更下
巢⑧,而人遂⑨得而取之⑩矣。——冯梦龙《古今谭概》
【注释】:
①翠鸟:即翡翠鸟,雄的叫翡,雌的叫翠,经常栖息在水边的树洞内,捕食昆
虫、小鱼。
②避患:避免灾祸。 ③及生子:等到生了小鸟。 ④
坠:落,掉下。
⑤稍下:稍微低一点。 ⑥复:又。 ⑦益:更加。
⑧又更下巢:又把窝做到更低的地方。下巢:把窝做低 ⑨遂:于是。 ⑩
之:指小鸟。
【译文】:
翠鸟先是把巢筑得高高的用来避免祸患。等到它生了小鸟,特别喜爱它,惟恐它从树上掉下来,就把巢做得稍稍低了一些。等小鸟长出了羽毛,翠鸟更加喜
爱它了,又把巢做得更
低了一些,于是人们就把它们捉住了。
北人食菱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
须去壳。”
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
物
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夫菱生于水而非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译文
有个出生在北方不认识菱角的人,在南方做官,(一次)他在酒席上吃
菱角
,(那个人)连角壳一起放进嘴里吃。有人对他说:“吃菱角必须去掉壳再
吃。”那人为了掩饰自己的缺
点,(护住自己的无知),说:“我并不是不知道,
连壳一起吃进去的原因,是想要清热解毒。”问的人
说:“北方也有这种东西吗?”
他回答说:“前面的山后面的山,哪块地没有呢?”
菱角
生长在水中,(他)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为了装作有
学问,硬要把不知道的说成知道的。
寓意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如果强不知以为知,就会闹出笑话,被<
br>人耻笑。世界上的知识是无穷无尽的,而每个人的学识能力是有限的,只有虚
心潜学,才能得到真
知。
讽刺的生命在于真实。这则小故事不仅在情节构思上遵循了生活的真实,
更在于北人强不
知以为知的做法与表现在现实生活中极具普遍性与代表性。
学奕 <
br>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
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
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
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译文
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围棋的人。让弈秋教导两个人下围棋,其中一人专心
致志的
学习,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教导,却一心以为
有天鹅要飞来,想要拉弓箭去把它
射下来。虽然和前一个人一起学棋,但棋艺
不如前一个人好。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说:
不是这样的。
启示
通过弈秋教两个人学下围棋的事,说明了做事必须
专心致志,绝不可以三
心二意。弈秋同时教两个学习态度不同的人下围棋,学习效果截然不同,指出这两个人学习结果不同,并不是在智力上有多大差异。
陋室铭【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
吾
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
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
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
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译文 山不在于高低,有仙人(居住)就出名;水不在于深浅,有了蛟龙就有灵
气。这是间简陋的屋子,只
是我的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简陋了)。苔藓的痕迹碧
绿,长到台阶上,青葱的小草映入竹帘里。与我谈笑
的都是博学的人,与我交
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
br>扰乱双耳,没有官府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
亭子(它们都很简陋
,但居住的人都很有名,所以就不感到简陋了)。孔子说:
“(既然君子住在里面),又有什么简陋的呢
?”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
之。”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
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爱莲说【周敦颐】
水
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
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
涟而不妖,中通外直,
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盛爱
一作:
甚爱)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
者也。噫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
宜乎众矣!
译文
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代的陶渊明唯
独喜爱菊花。从李氏唐
朝以来,世人大多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
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
妖艳。(它的茎)中间贯通外
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也不枝枝节节,香气传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竖立在
水
中。(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莲),而不可轻易地玩弄它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
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
(品德高尚)的君子。啊!(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
后就很少听到了。(对
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人数当然就很多了!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
所不欲,勿施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