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册配套教学设计

巡山小妖精
504次浏览
2020年12月26日 23:21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饱经风霜的日记-寒假生活指导答案

2020年12月26日发(作者:宣澍)


人教版2019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册配套教学
设计
光的来源和传播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结合实例理解光源概念,并能对不同光源进行分类。能在自主探究和老师的引导中,
得出“光是沿直线传 播”这一科学认识。
2.过程与方法
在猜想和实验的过程中,学会运用观察、描述的方法进行探究。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探究学习,体会实验在进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乐于通过合作解决问题。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观察、描述、猜测、动手探究,得出“光是沿直线传播”这一结论。
难点:能根据自己的猜测假设,尝试动手探究并作出解释。
三、教学准备
视频、带有小孔的纸板、手电筒、夹子、蜡烛、纸屏、实验报告。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问题导入
1.活动:看一看。
(多媒体播放视频,半分钟)夜晚中的城市,五光十色,灯火通明。
教师提问:大家看完之后有什么感受?学生思考回答(美、亮)。
教师提问:大家觉得最美的是什么?学生思考回答(灯光)。
教师提问:如果没有了光,那么会怎样?学生思考回答(什么都看不见)。


没有了光,我们的世界就会一片黑暗,那么我们今天就来走进光的世界,进行一次奇
妙之旅。
(二)思考讨论,活动探究
1.光的来源
(1)提问:哪些物体会发光呢 ?各小组轮流发言,教师把发光的物体的名称写在黑板上。
(太阳、月亮、电灯、火、蜡烛、镜子、萤火 虫等。)
(2)提问:这些都是光源吗,例如月亮,例如镜子它们真的会发光吗?学生有人回答不
是,这是光的反射造成的。教师予以鼓励的评价,课外知识真多,真棒!
(3)谈话:这 些能够发光的物体,我们就叫做光源。(板书)其实老师还能举出很多例子,
我们看书上的图片,还有什 么物体可以发光?(水母、乌贼、海胆)
2.活动:分一分
(1)谈话并提问:我 们认识了这么多的光源,那么我们该如何分类?引导学生进行分类。
将结果填写在课本上。
学生填写完毕后,进行谈话。我们把太阳、星星这样的光源叫做自然光源。那么对于
水母、乌贼、海胆、 萤火虫,大家打算叫它们什么光源呢?
学生回答。(动物光源、生物光源)板书。
那么对于蜡烛、电灯这样的光源,我们起个什么名字好呢?
学生回答。(人造光源)
谈话:哦,是这样,因为蜡烛和电灯都是人创造出来的,而不是自然中有的,我们人
类可真厉害。板书: 人造光源。
(2)教师提问:还有没有其他的同学,用其他的方式,分一分这些光源呢?
学生简单讨论两分钟,小组代表发言。(按亮度分,按发光物体的大小分,按发出光的
颜色 分等)对于不同的分类方式,老师予以引导和表扬。
3.活动:猜一猜,看一看,说一说
(1)提问:夜晚我们打开电灯,房间被照亮,光是怎么照亮整个房间的?学生试着写出

< p>
猜测。
(2)引导学生思考,可以如何证明猜测呢?学生思考后,讨论两分钟,讨论 结束后发言,
描述实验方法。
(3)8人一小组,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带有小孔的纸板和手 电筒,按照课本中活动3的方
式进行摆放。学生进行实验观察。打开手电筒,是否可以透过几个纸板的小 孔看到光?
(4)准备蜡烛、纸板、纸屏,按照课本的拓展活动在讲台上进行摆放,进行演示实验 。
以小组为单位轮流观察,每次6-8人。
(5)学生说一说看到了什么并试着作出解释。
(三)巩固提高,拓展延伸
1.学生填写实验报告,包括猜想、现象、解释等。
2.小组讨论,学生评价:
(1)实验结果。
(2)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3)还有没有其他的探索光的传播方式的思路。
(四)总结评价
1.师生共同小 结:光源、光源分类、光的传播方式、实验是验证猜测的很好的方式,
合适的实验可以帮助我们得到结论 。
2.整理
请各小组的同学整理好课桌,准备下课。
五、板书设计
光的来源和传播
一、发光的物体
二、光源的分类
三、光是怎么传播的?

来源:中师教育


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通过观察与水有关的光现象,让学生用类比的方法 整理有关实
验信息,认识水可以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2.通过模拟彩虹实验,让学生知道水珠可以分解阳光。
3.能在教材引领下完成观察与水有关的 光现象实验,清晰地描述
实验过程,尝试初步推测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愿意把本组实验方法与其他组交流,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
2.细致的观察,客观的记录。
科学知识
1.初步了解天上的彩虹是阳光射向空中的小水珠后形成的。
2.知道水能像镜子一样反光,也能像玻璃一样改变光的传播路线。
教学准备
与水 有关的光现象的图片或影像资料、美发用或杀虫用喷雾器、
不透明水盆、滴管、胶纸或玻璃片、手电筒、 投影机、白纸、小剪
刀、玻璃烧杯等。
一.教学导入
1.观察教材中的四幅插图:反射、折射、色散……
2.列举看到过的类似的与水有关的光现象, 谈谈教材中图片中的
光现象和自己列举光现象分别说明水对光可以产生什么作用


3.质疑:在水中为什么可看到月亮?
天上的彩虹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放大镜也可能用水来制作吗?
……
二.活动 水放大镜
1.准备材料:滴管、水。
2.学生实验。
3.交流、评价:比一比,谁的放大镜效果更好。
4.齐读小指南车卡通人的话。
三.活动 水中的小石子
1.把小石子放在盆子中眼睛刚好看不到的位置,保持眼睛的位置
不动,逐渐往盆中加水。
2.提问:你看到了什么?
3.分析:实验现象说明了什么?
四.活动 人造彩虹
1.过渡:天上的彩虹在我们的心中是既美丽又神秘,如果我们能用
一定的方法把彩虹造出 来,那将是多么愉快的事!
2.三棱镜可以分解阳光,那么水是否也可以?我们可以做一个水三
棱镜来研究。
3.教师指导学生完成用水三棱镜(或水杯、水球)完成光的色散实
验。
4.介绍人造彩虹的简单制造方法,再让学生去实验。


5.提问:你能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彩虹”现象吗?
五.阅读指南车信箱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

授课
教师: 李明先
1.知道物距、像距的概念。
知识与技能
2.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3.学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的操作技能。




1. 学会用控制变量法设计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方案,会根据

过程与方法
法。
2.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数据的能力,对探究结果进行交流、评价的能
教 学
重难点
教学准

教学环节及
时间安排
一、创设情

导入新课

二、新课教

1.提出问题
进行猜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重 点
难 点
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的过程中,养成认真负责、实事求是
体验探究的过程,通过实验数据分析归纳,得出凸透镜成像规律
在探究成像规律的过程中,像与物所在范围的确定
2.通过汇报凸透镜成像的不同情况的过程 ,体验合作交流在探究中的
1.教师器材:多媒体(拍摄应用凸透镜的实例的图片和实验的图片,制作数 据处理课件)等。
2.学生器材:LED灯、蜡烛,、凸透镜(f=10cm,f=8cm)、光屏、光具座、小魔筒。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展现生活中的场景:挂在草叶上的露珠倒映出白菊花 缩小的像、滴在文
字上的水滴把字放大和教室里的投影仪的镜头可以放大图片。引导分析都
是凸 透镜,所成的像一会变大,一会变小,那么凸透镜成像有什么规律
呢?从而引出探究的课题。


小魔筒游戏:
提供器材:LED灯、小魔
筒、两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
让学生只通过小魔筒和增加
不同的凸透镜后观察LED灯的字
母“F”。汇报各自看到 的现象。
由此引起学生的惊奇和疑问:为什么看同样的“F”,有大有小、有正
有倒?从而提 出要探究的问题,并为猜想提供了依据。
【提出问题】
凸透镜成像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猜想】
学生活动
观察思考
学生动手亲自体
透镜的神奇。
交流大家的观
果,产生疑问。

通过观察现象
惊奇并产生疑问:< br>成不同的像由什么


生:可能凸透镜的位置不同,可能和焦距有关等。
利用图片引导学生,得到物距的概念: 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

引导学生有根据地的进行猜想。
2.设计实验 【设计实验】
根据猜想,凸透镜成像可能与物距和焦距有关。由一个量和几个量的

关系引出探究的方法—控制变量法,进而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实验思
路。
问题:如果要探究凸透镜成像与物距的关系,该怎么做?

生:用焦距一定的凸透镜,改变物距,观察凸透镜成像情况;
追问:如果要探究凸透镜成像与焦距的关系呢?
生:控制物距不变,改变焦距,观察凸透镜成像情况。

在实验思路明晰的基础上先探究凸透镜成像与物距的关系。选择的实
验器材有:
1.凸透镜:一只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

2.发光物体:课本上用蜡烛做为发光物体,今天改用“F”字样的LED
灯,并说明实验改进的好处。
3.光屏:引导学生观察光屏上的格子。说明用处和读法。

4.光具座:把F灯、凸透镜、光屏依次安装,并对零刻度线进行了改
进。
先进行错误安装,让学生进行分析原因,引导他们知道怎么安装(发

光物体、凸透镜和光屏三者中心在同一高度),以及为什么要这么安装。
说明如何找到最清晰的像的操作。
强调如何读物距和像距:先利用图片找到物距和像距。引导学生观察
3.进行实验
零刻度线的位置,知道这样设置的好处。

①探究1
【进行实验】

探究实验1:在光屏上找凸透镜成缩小、等大、放大的像。
让每组学生通过改变物距,在光屏上找到缩小、放大、等大的像各一

个。比一比看谁做得又好又快,请最快的3组同学把数据录入到电脑中。

边巡视时边发现问题,提醒实验要注意的问题。
1.操作要点:(1)LED灯、凸透镜和光屏三者中心在同一高度;

(2)找到最清晰的像的操作方法。

2.要读出u

v

h,记录在表格的1、2、3行。
3.请大家分工合作。








分析论证
得出结论




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获取数据,老师巡视指导。并提醒实验完毕,
关上LED灯。
【分析论证】
请几个同学汇报一下观察到的像的性质。
特别注意强调实像的判断。
师生分析1:我们先分析成缩小的像的条件。
(1)对数据进行观察并初步分析。
(2)再通过flash软件把实时数据转换为图形,把物像的情况直观的
有根据实验现象
据地进行猜想。

师引导生分析实验
学生带着问题,设
验,

根据实验方案,选的实验器材,认清
材的作用和用法。
一起分析实验改进

认识器材的基础上
验操作要点。





学生实验,分
并将数据输入电脑








学生汇报观察到
象,分析成像的性


学生观察数据并



















②探究2

分析论证
得出结论


③探究3


分析论证
得出结论






显示出来。引导同学仔细观察和分析。 分析,从中自己归
结论




通过刚才大家的观察,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得到成缩小像的规律。
结论:1.u>2f,成倒立、缩小、实像 ,f2.物距减小,像变大,像距增大。
分析2:也把放大像的数据转换为图形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结论:1. f2f;
2.物距减小,像变大,像距增大。

分析3:再来看等大像的数据,发现什么特点?也转换成图形进行分
析得出结论。
结论:u=2f

成等大倒立的实像,v=2f。
进一步引导学生观察分析 图形,让学生发现一个很特殊的位置,这个
位置即为2F。物体在这个位置之外,成缩小像,在这个位置 到F是成放大
像,说明这个位置是个放大像和缩小像的分界点。
分析结论后板书:凸透镜成像规律
进一步引导观察分析刚才的3条结论,引导学生发现 (1)成放大像和缩小像时的物距和像距的区域很对称,呈现出物理的
对称美。适时对学生进行美的 教育
(2)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变大。
探究2: u如果物距继续减小到一倍焦距以内会怎么样呢?请同学们再试试看,
把数据记录在表格的第4行。
学生实验:指导学生如何找像。
分析:请学生描述一下看到的像的性质。
生:当u注意强调虚像的判断。
得出结论:u探究3: u=f 时成像情况。
再次引导观察分析结论,u=2f是放大像和缩小像的分界点,那么在实
像和虚像中间呢?也有一个分界点,即焦点,那么如果把物体放在焦点,
成像情况又怎样?学生实验: 把LED灯放在一倍焦距的位置,观察成像情
况。
汇报观察结果。得出结论:u=f,不成像。
应用动画光路图,利用通过凸透镜的特殊光线进 一步分析:像点是光
线通过透镜的相交于一点形成的,当物体不断靠近凸透镜趋向焦点时,物
距 减小,像距增大,就好像“物在追,像在跑”。当物体趋近于焦点,像越
来越大、越来越远,当物体到达 焦点时,出射光线变成了平行光,像到达
无穷远处就看不到了。当物越过焦点后,量变引起质变,像点是 由折射光
线反向延长相交而成的,因此成像发生了变化,由实像变成了虚像。因此
焦点是实像和 虚像的分界点。
首尾呼应:
回到课前展示的生活现象和魔筒小游戏,请学生用这节课学习的凸透

引导学生通过
形找到规律。并能
述出自己的观点。





学生分析思考、交


学生实验:研究
的成像情况。
汇报观察结果。




学生实验:观察
的成像情况。
汇报观察结果。
共同分析在焦点时
情况

学生利用凸透镜成
进行简单解释

学生总结所学和感




4.归纳总结
得出规律








三、知识应


镜成像规律进行简单的解释。

【质疑感悟】
请学生自己总结通过探究学到了什么?感悟到什么?并鼓励学生进
行质 疑。老师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分析、修正和完善。
【归纳总结】
进一步说明,科学家经过大 量的实验发现,用焦距不同的凸透镜做
实验,也可以得到同样样的成像性质,但成像的大小将会不同。
提出新的探究课题:探究物距相同时,改变像距,观察凸透镜成像
的情况。由于时间关系,留待 课后研究。
师小结:可见,凸透镜的成像性质是由物距与焦距的关系决定的。
但即使成像性质 相同,由于焦距不同,所成像的大小也是不同的,感兴趣
的同学课后可以继续探究。
投影凸透镜规律图形和内容:







【学以致用】
在日常生活中,凸透镜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照相机、投影仪、放大 镜
等,他们的镜头都是凸透镜,只不过成像的性质不同。除此之外,透镜在
工业、医学、军事的 等领域的应用相当广泛,我们只有了解和掌握透镜的
基本知识,将来才能进一步研究其他特性,更好的为 人类服务。

1. 课本第71页,第1、2、3题。
2. 思考:鱼缸中的小金鱼看起来为什么变大了呢?
3. 课后探究:物距相同时,焦距不同,凸透镜成像
有何不同?
4. 巧记凸透镜成像规律:学唱口诀歌。
可能提出质疑。





理解性地记忆凸透
规律




体会凸透镜在生活
用。
作业
设计意图
1. 作
就在
2. 作
3.作
律。
板书设计
§4.5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一、物距(u) 像距(v)
二、凸透镜成像规律
1.

>2 ƒ 倒立、缩小、实像 ƒu变小,v变大,
u=2ƒ 倒立、等大、实像 v=2ƒ

ƒ2 ƒ

2. u<ƒ 正立、放大、虚像
三、应用

第一章:对环境的察觉


教 学 预 设
调 控 对 策
课 题
1、4 光和颜色(1)
日 期 2004.2.9 总课时 6
1、能从几个物体中找出哪些是光源
2、理解光传播和声音传播的区别:光在同一种透明物体中沿直线传播。
教学
5
3、记住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3×10千米秒
目标

4、通过观察了解太阳光的组成
5、知道不透明物体和透明物体的颜色的成因
重点
1、 重点:认识在同一种物体中光以直线传播,并能解释某些现象
难点
2、 难点:太阳光的组成;透明物体与不透明物体颜色的成因
分析

课程
教师准备:图片,幻灯,激光手电筒、全反射器、太阳镜、微机、投影机、
资源
学生准备:太阳镜、激光手电筒、太阳底下树荫下的光斑实验探究、蜡烛、水
的准
槽、 烧杯、带孔的纸板、厚的玻璃砖、果冻、水、蚊香、可乐瓶
备与

开发

教 学 预 设
[准备引入]
利用媒体展示有关光的一些图片,在学生欣赏时提问:你为什么
能看到这些图片?(因为有光进入了人的 眼睛)请你闭上眼睛,你还能看
见这些图片吗?(不能)为什么?(光没有进入我们的眼睛。)
[课题揭示]
我们能看见物体就必须有光从这个物体上射入我们的眼睛。
[新课展开]
一、光源
问:那么光从哪里来?(学生举例)
你能找出它们的共同点吗?(能够自身发光)
我们把能自身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观看媒体上播放出的一些物
体,判断是否是光源)
我们经常说皎洁的月光,月亮是不是光源?光彩夺目的钻石是不是?
为什么?
可我们 明明看到了月亮钻石了,我们不是说看见物体必须有光从这个
物体上射入我们的眼睛吗?(能反射光)

所以月亮钻石包括桌子、椅子也不是光源,我们却能看到它,因为
它能反射光,光再 进入我们的眼睛,所以就看到了。
你可以帮它们分类吗?(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展示几幅 有关光现象的图片,让学生感觉一些有趣的光现象:彩虹、日
食、影子、海市蜃楼、筷子为什么在水中会 折断等。
问:你知道这些现象是怎么形成的吗?

调 控 对 策


讲述:自然界中有大量与光有关的有趣现象,我们将一一学习。
提问:1、你 是怎么来区分白天与黑夜的?太阳光从哪儿发出来的?太
阳离我们近吗?那么太阳发出的光是以什么形式 传播到地球表面的呢?
3、 打开电灯时,整个房间都会亮吗?那么光是怎么从电灯传到各个角
落的
演示:用激光电筒,将光的红点射到墙上。
问:你们看到光了吗?看到光传播的路径了吗?
你能否作出一种假设,假设光有空气中是以什么路径传播的?
二、光的传播途径
举例:你能否举出生活中你曾经能明显地看到过光的传播路径的例子,
在什么情况下
在光的传播路径中有微小物质存在的环境。
展示图片:
放映机的光束;穿过森林的太阳光束;雾天车灯的光束;
雨中车灯的光束;
实验探究:要想确切了解光的直线传播的规律,同学们必须用实验自己
去研究,实验中要注意思 考以下几个问题:

(1)

光可以在哪些物质中传播?这些物质有什么共同特点?

(2)

光在这些物质中是沿什么路线传播的?

(3)

光总是沿着这样的路线传播吗?有没有条件限制呢?
交流讨论:
根据你的实验现象完成下列各项:
1、 光可以发哪些物质中传播?这些物质有什么共同特征?
2、 光在这些物质中传播时,是以什么路径传播的?
实验结论:光在同一种均匀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实践检验:老师准备三张带孔的纸板,中间还栓有细线,下面找一位同
学来观察一下灯光,我们 看看他看见灯光时细线处于什么状态!

(师生配合演示)

师: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教 学 预 设
生: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教师演示:将光斜射入玻璃砖,观察光的传播路线。从而强调“同一种
物质中”
问:光能否在真空中传播?你能用一事实说明你的观点吗?
三、光线
为了形象表示 光的传播,我们可以沿光的传播路线画一条直线,并在
直线上画上箭头表示光的传播方向,这种表示光的 传播方向的直线叫做
光线。(板图示范光线的画法)
课件展示:光线的表示方法:点光源发出的光线和平行光线的表示。

注意,光线是人 们为了形象地表示光的直线传播而画出的带箭头的直
线,是表示光的传播的一种方法,实际上是不存在的 。

三、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
光的直线传播在生活中有应用吗?
讨论:你们平时整队时,你们需要将队伍排整齐,你们是用什么方法来
判断队伍是否排整齐的?
调 控 对 策


1、

步枪瞄准(展示图片)

思考:射击时瞄准,当眼睛看到瞄准点、准尖星、缺口三者重 合
时,就认为三者处于同一直线上了,这是什么道理?

射击瞄准时的基本要领是:左眼闭,右眼睁,透过缺口看准星,对准目
标三点成一线.
2、激光准直

师:有一个问题请大家讨论,凿火车隧道时最怕凿出的隧道不直,用< br>今天的所学的知识有办法解决吗?

电脑展示:激光准直的过程。

教 师介绍:在安装北京饭店电梯时,怎样使80多米高的电梯又正又直
呢?工程技术人员用一束激光代替了 铅垂线。在激光的帮助下,工程又
快又好地竣工了
3、 小孔成像
展示小孔成像实验。
小孔成像的性质:倒立的,实像,可以成放大、等大、缩小的像。
实像与虚像:
实像一般是倒立的,能用光屏接受到,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
虚像一般是正立的,不能用光屏接受到,是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
而成的。
四、光的直线传播对一些现象的解释
1、影子的形成

展示几个影子图片。让学生思考能否用光是直线传播的原理来解释。
师:影子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光学现象,谁能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解释
一下?
思考:如光的传播路线是曲线,想想会有影子吗?
怎么样的物体会形成影子呢:
演示:分别将一个玻璃片和一个铁盒子放在了光源前。
观察:哪个物体形成了影子?
想想:两个物体有什么不同?什么样的物体才能形成影子?
教师总结:光在直线传播过程中, 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后面光不
能达到的区域,便形成了影子。

动画演示,请大家注意观察影子的变化。
问:影子的长度为什么改变了?(动画分步演示说明 光线传播过程中遇
到人,在人身后形成影子,人与光源的位置改变,影子长度也在改
变。) < br>你知道古代的计时方法吗?学生回答。(古时人们在圆形石板上刻
有表明时间的刻度,圆心立一小 棍,从日出到日落,小棍的阴影由长而
短又由短而长的印在刻度上,由此可标示时间。“寸阴”即阴影缩 短或
延长一寸的长度,通常用来表示时间极为短暂,后来人们用“一寸光阴
一寸金”来劝导大家 珍惜分分秒秒。)
4、日食、月食


动画展示:日食、月食时太阳、月亮、地球它们三者的位置关系。
五、光的传播速度

看看你的记忆能力:光从太阳到达地球的时间是多少?(1、5亿千
米)
你认为光与声音的传播速度哪个快?你能用一个自然现象说明你的判断
吗?
自然现象 :在雷雨交加的天气我们往往可以看到闪电、听到雷声,你记
得是行先听到雷声还是先看到闪电吗?为什 么呢?
讲述:光的传播速度很大,测光的速度是极困难的。第一个测量光速的
科学家是伽利略 ,但遗憾的是他失败了,后来许多几代科学家的不懈努
力,测出的结果一次比一次准确,在二十世纪二十 年代,较精确地测定
了光速。现在公认的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299792458ms近似等于
3×10
8
ms
光能从太阳传到地球,说明光能真空中传播。如果一个飞人以光速绕地球运行,1秒钟内绕地球七圈半。地球上任意最远的两点之间光
走一走只需115秒,眼睛眨 一眨要110秒。可见光速之大。光从月球
传播到地球只需1.3秒。太阳发出的光要经过8min到达 地球,如果一
辆以1000kmh的速度行驶的赛车不停的跑,要经过十七年时间才能跑
完从太 阳到地球的距离。
科学探究:阳光下树荫中的圆形光斑是怎样形成的?

课堂小结:
1、 光源
2、 光的直线传播:在同一种均匀物质中
3、 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步枪瞄准。激光准直。
4、 光的直线传播原理的解释:小孔成像、日食、月食、影子的形成。
























课 题
教学
1、4 光和颜色(1)
日 期 2004.2.10 总课时 7
1、 通过观察了解太阳光的组成,知道白光是复色光
第一章:对环境的察觉


目标

2、 了解光的三原色是:红、蓝、绿及三原色的组合后的颜色
3、 了解颜料的三原色:红、黄、蓝
4、 知道看不见的光:紫外光和红外光
5、 知道不透明物体的颜色和透明物体的颜色的成因
1、 点:白光是复合光,三标棱镜对白光的折射作用,物体颜色的成因
重点
2、 点:理解白光的色散现象及规律;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的成因和透明物体颜色
难点
的成因
分析


1、 教师准备:幻灯机、蜡烛、电灯、三张玻璃纸(红、绿、蓝 )、颜料工具一
课程
套、太阳能小电扇、电视摇控器一个。
资源
2、 学生准备:三棱镜、平面镜、肥皂泡泡盒, 太阳能计算器、光盘、颜料工
的准
具一盒、每组同学做一幅太阳镜:红、黄、绿、蓝。
备与
3、 课前做好用平面镜分解太阳光的实验。
开发


教 学 预 设
[准备引入]
打开窗帘让学生判断射入的光是什么颜色的?
[课题揭示]
小游戏:让学生玩用肥皂水吹泡泡的游戏。同时观察吹出来的泡泡表示是
什么颜色?
展示图片:彩虹图片
演示:让一位学生上台用三棱镜将太阳光反射到白墙上,并观察白墙上光
的颜色。找一找墙上出现了几种颜色?
[新课展开]
调 控 对 策

一、光的色散

提问:白色的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和肥皂泡后,为什么会出现七色色呢 ?
经过三棱镜后也出现了七种颜色,说明白光是单色光吗?这是一种什么现
象呢?
讲 述:白光通过三棱镜后分解成七种颜色的现象称为光的色散,
是由英
国物理学家牛顿首先发现的
生活中的哪个现象就是光的色散现象?——彩虹
观察:让学生用放大镜观察电视屏幕上的颜色。能看到几种颜色。
太阳光的组成——太阳光是 一种复合光,由
红、橙、黄、绿、蓝、
靛、紫七种颜色组成,(注意与生活中说的赤、橙、黄、 绿、
青、蓝、紫)不同。

教 学 预 设
二、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讲述:电视屏幕上只能观察到三种颜色:红、绿、蓝。但 是我们却能看
到更多的七色。这是怎么回事呢?
动画演示:光的三原色及二色、三色的混合色。
红、蓝——品红色 红、绿——
黄色
绿蓝——青色 红、绿、蓝
——白色
三、色光的混合与颜料的混合
调 控 对 策

光有红、绿、蓝三种色光,颜料盒里也有红、绿、蓝三
种颜料,把他们混合会怎样?
小组实验:每个同学作一个混合实验:红、绿——
红、蓝—— 绿、蓝—— 红、绿、蓝——
与色光的混合结果一样吗?


颜料的三原色——红、黄、蓝。
课件演示:颜料三原色的混合结果。
四、看不见的光
演示:用摇控器转换电脑,让学生思考,摇控器是什么实验转换的?
问:你看到红外线了吗?它确实存在吗?
回忆:耳能听到所有频率的声音吗?20——20000HZ
讲述:人的眼能看到光也是有一定范围的。
资料:
红光外侧存在一种人眼看不见的光 ,这种光具有明显的
热效应,经过大量的资料证明,这就是红外线。
问:你知道验钞机是利用什么原理的?
举例说明:请你再举出一些有关紫外光的例子。
紫外线——在紫外光以外还有一种看不见的光。
讨论:你知道红外线与紫外线哪能些应用吗?
红外线的应用:红外测温仪;红外夜视仪、红外遥感、红外摄
像仪、红外望远镜
紫外线的应用:荧光效应、杀菌、消毒的作用)
小实验:每位学生用自己做的有色眼镜观察放于太阳光下的一
张白纸,观察白纸呈什么颜色?
五、物体的颜色
1、不透明物体的颜色
展示图片:展示几幅有关各种物体颜色的图片
讲述:我们生活的自然环境,五光十色,美丽动 人,有红色的
花,绿色的草,蓝色的天空,白色的云朵……各种物体都具有
各自的色彩。可 是,这些艳丽的颜色,在漆黑的夜里就统统消
失了。这说明只有在阳光(白色光)的照射下,物体才呈现 出
颜色。那么,为什么在同样光源的照耀下,各种物体会有不同
的颜色呢?

教 学 预 设
1、看到物体颜色的条件:哪种单色光能进入眼镜,看到的就
是哪种颜色。
2、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多种色光混合而
成的。不同的物体,对不同颜色的光线,吸 收能力和反射能力
又各不相同。被物体吸收的光线,人们就看不见,只有被反射
的光线,人们才 能看到。因此,某种物体能反射什么颜色的
光,在我们看来,它就具有什么样的颜色。
演示:课件演示各种光的反射与颜色的关系。
讨论:现在你能说说:红色的花为什么会呈红色 ?白色的衣服为什么呈
白色?黑色的布为什么呈黑色?
那么透明物体的颜色形成的原理也是这样的吗?
小实验:每个小组中的一个同学用一幅自制的眼镜,观察一张白纸。
现象交流:
思考:你认为透明物体的颜色的形成,是因为对太阳光的反射还是某种
色光能透过形成的。 < br>透明物体的颜色:决定光透过的颜色,能透过什么颜色的光,就显示什
么颜色。如:红色透明体只 能透过红光。
观察:我们的教室玻璃窗用的是什么颜色的玻璃?你知道其中的原因
吗? 思考:你有没有见过家里的阳台上用的是蓝色玻璃?白天你在室内是感
到亮还是较暗?为什么呢?家 里物体的颜色有变化吗?
调 控 对 策


课堂小结: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科学探究”的目标系列,通过实验和观察认 识声音是由物体
振动产生的,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创新能力。主
要通过让学生 运用多种方法和常见材料来“制造声音”,并对发声
的物体与不发声的物体进行观察、比较,就观察到的 现象进行积极
思考,建立起“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的初步感性认识。最后
从正反取证,验 证假设,培养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特别是让学生
经历了整个探索求知的过程。

学情分析:



每个学生对声音都有一定的了解,有着不同的 生活经验。对于
每个人来说,我们无时不刻生活在声音的世界之中,对声音有着最
直观的感受, 有些学生还通过不同的信息渠道获得了一些声音的知
识。但是熟悉的现象并不一定引起学生的关注,学生 并不会花很多
时间去探究声音的更多奥秘。这恰是我们教学有价值的地方。

教学方法的分析: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属于探索性实验 ,从教学进程来分析,
对于四年级的学生的认知水平来说,这种实验并不适合大步子教学,
四年 级的学生从接触科学到现在,他们经历的观察活动比较多,验
证性实验比较多,而对探索性实验在三年级 下册学生有了初步涉及,
但教学期望与实际效果有一定距离,为此,本课宜采用层层推进的
方式 设计教学。

教学目标:

1、运用多种方法和常见材料来“制造声音”。

2、通过观察比较物体发声时的状态,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
生的。


3、通过探究活动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体会到各种自然现象都
是有规律的。

教学重难点:

重点:从多种事实中概括出物体发声的规律。

难点:

通过观察、比较,将声音的产生与物体振动建立起联系。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实验记录表、队鼓、盐、、泡沫小球、水、烧杯
(两只,其中一只装水)饮料瓶(两个,其中一个装入一些泡沫碎
粒)

2、学生准备:保鲜袋、尺子、橡皮筋、铅笔盒等

教学过程:

课前活动,激发兴趣。

1、上课之前,让我们一起唱首歌,好不好?

(播放《假如幸福你就拍拍手》,鼓励学生跟着做动作)。

2、接下来做一个抢答题 ,看谁说得多,说得快:从走进教室到
现在你都听到了那些声音?

一、激情导课

1、导入课题

1)、同学们,在我们周围,每天, 都有各种各样的声音伴随着
我们,轰隆隆的雷声提醒我们下雨了,叮铃铃的铃声告诉我们上课
了 ,吵闹声使人烦躁,音乐声让人舒畅,声音向我们传递了各种信
息,对我们的生活有着重要的作用,
2)关于声音,你最想知道什么?

(我想知道:为什么会有声音?人为什么会 听到声音?声音为
什么有好多种?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问:这些问题中,你们觉得应该最先解决哪一个问题呢?

这一节课就 让我们一起走进奇妙的声音王国,去探索有关声音
产生的奥秘。(板书课题: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br>
[意图:引导学生自行提出问题是科学课的重要教学目标,在所
提出的问题中引导学生 进行筛选,选出最先要解决的为题,同样可
以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2、明确目标

1)能制造声音并观察物体发声时的状态。

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3)学会

“做”中学。

3、预期效果

相信大家在自己观察和小组的讨论中能完成今天的目标。

二、民主导学

1、任务呈现:利用材料制造声音,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1)、请你们想一想,你觉得声音产生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学
生交流……..)。

怎样判断刚才同学们的回答对不对呢?最好的办法就是:实验。
其实无论什么问题,只要通过实 验去听,去看,去摸,去思考,答
案自然就出来了。

谈话:我们拿保鲜袋用不同的方 法让它发出声音?(摩擦、弹
拨、敲击、吹气等)(看谁的发现最多;制造声音时注意声音的大
小)开始!停!谁能把你刚才使用的方法展示给大家看?

2)、刚才我们听了一些声音,也制 造了一些声音,那么声音到
底是怎样产生的呢?是不是对物体施加外力就能产生声音呢?
下面我们共同探究,请看实验记录表,第一部分是我的预测,
把你们刚才预测的内容填上去。第二部 分是我的试验,请按照要求


做试验并填写表格。第三部分是我的结论,做完实验后,把你 们组
的结论写在上面。

“声音的产生”的实验记录表

第_____组

我们的猜
声音是由物体

产生的。



实验材料

实验现象



发声时

不发声时

我们的



方法

现象

方法

现象

尺子









验证过程

橡皮筋









……









我们的结




2、自主学习

1)全班分组做实验,老师巡视指导。

提出要求:下面老师给你5分钟的时间制造声音,这儿老师
有三点建议:

(1)看谁的发现最多;

(2)制造声音时注意声音的大小!

( 3)注意观察:通过听一听、看一看、摸一摸等方法,感受
尺子、橡皮筋、发出声音的时候,本身有什么 变化?

2)教师引导:观察物体在发声前后的变化,做好观察记录。

使用哪些方法实验,结果怎样?观察交流尺子或橡皮筋发声
与不发声有什么不同?归纳得出这些发声物体 的共同点。

[意图:研究物体为什么会发声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很难说
清楚,这 个活动由扶到放,让学生学会观察、学会记录、学会思考。


通过相同现象的观察分析,自 然而然地得出发声物体的共同点,即
发生了振动。]

3、展示交流

1)小组展示使尺子、橡皮筋发出声音,说明发声的原因。(小
组互相帮助)



课件填实验记录表(小组订正表)

师生小结:你们都是细心 的孩子。发现尺子发声时在抖动,皮
筋发声时会颤动……这些“颤动”

“抖动”…在 科学上,我们把它
们统称为振动(物体小的来回运动的重复)。尺子发声时会振动,
皮筋发声时 会振动……什么情况尺子和皮筋不会发出声音?弯曲挤
压尺子发声了吗?弯曲拉长皮筋发声了吗?

看来,要让物体产生声音,物体必须振动,这就说明:声音产
生的原因其实就是----- 物体的振动。也就是说:声音是由物体振动
产生的。(和学生一起小结)

2)验证猜 想,归纳结论:物体发出声音,一定是振动了吗?我
们怎么样才能看得更清楚一些呢?演示鼓面上的豆子 振动。说明物
体振动产生声音。既然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那么停止物体
的振动,声音就 应该消失,是不是这样呢?演示按压鼓面反证声音
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

[意图: 这是一个加深理解的活动,这里围绕“发声的物体一定
是振动了吗?”设计反证法实验,让学生进一步体 会声音是由物体
振动产生的,而且通过实验的方法把这个过程观察得更仔细。当然
学生理解起来 就更简单。]

3)刚才我们验证固体振动产生声音,那液体和气体是不是也是
这样呢?

(1)拿杯子倒水,这是什么在振动?

(2)拿出空饮料瓶,对着瓶口吹。

这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呢?我看不见有什么在振动啊?



在水中和饮料瓶中加入黄豆大的泡沫塑料小球来验证)


[这里演示的两个实验,一个证明了液体的振动,一个证明了气
体的振动。]

三、检测导结

1、目标检测(看题直接写出答案)

1)判断:

A、摩擦、弹拨、敲击、吹气可以物体产生振动而发出声音。

B、用手敲击桌面,可以听到声音,但看不见桌面在振动,说明
桌面发声时,是不振动的。
C、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引起的,物体振动消失后声音不会消失。

2)看图说出什么地方在振动?

吹长号、摇铃铛、敲架子鼓、弹钢琴、弹吉他、唱歌。

3)学生做喉咙发声实验。

知道我们平时说话的声音是什么振动产生的吗?声带在哪 里,
有哪位知道?请同学们把手放在喉咙上感觉一下。(生跟着师做、
说:“你好”、“我们爱 科学”)手有什么感觉?(生尝试后写感
觉)

讲述:

2、结果反馈

看答案同桌互相判,互相解决问题。

3、反思总结

1)师: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声音的产生离 不
开物体的振动,振动产生了声音,这个物体,可以是固体,也可以
是液体或气体,鼓声咚咚, 那是鼓面在振动,流水哗哗,那是溪水
在振动,北风呼啸,那是空气在振动,我们歌唱,那是声带在振< br>动……声带振动人就能发出声音,如果声带损坏了,人的声音就会


变得嘶哑、难听 ,甚至发不出声音。同学们以后一定要注意保护声
带,不要大声喊叫。

2)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了,声音也就停止了。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觉得有什么不足的地方需要今后改进的?

4)拓展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我们已经知道了,你们还想研究
什么问题?(如声音的高低、怎样传播等)

5)课件出示作业:

老师这里有一首关于声音的小诗。只是还未完成的,请同学们
补写完。



声音的世界

北风呼呼,

是空气在振动;

小溪哗哗,



在振动;

蜜蜂嗡嗡,



在振动;

咚咚的鼓声,是

在振动;

滴答的闹钟,是

在振动;

砰砰的心跳,是

在振动;

啊,声音!

正是有了你,

我们的世界

才如此美妙。

附:板书

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振动

产生声音

物体


停止振动 声音消失


《声音的强弱和高低》
教学实录及简评
教学目标
------------------ 陶武
过程与方法
* 能够对声音的强弱和高低与什么有关提出假设。
* 能够设计实验验证假设。
知识与技能
* 知道什么条件下,物体发出强弱不同的声音。
* 知道声音的高低和什么有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体验到声音的奇妙。
教学准备
大 小高低不同的杯子、长短金属管、长短粗细各不相同的橡皮筋、
三角铁、大小镲、大小鼓、号、二胡、铝 板琴等。
教学过程
第一部分 体验自然界中的声音是各不相同的
猜声音
师:同学们,我们来做个游戏“猜声音”看你能不能猜出同学
的声音。游戏规则:全班同学闭眼 。教师走到一人身旁让他问大家:
“我是谁?” 大家回答:“你是某某某。”
王云:我是谁?
大家齐答:你是王云!
李平:我是谁?
大家齐答:你是李平!
(大部分的同学都猜出了是谁在提问,显的很开心。)
猜乐器
师:同学们的声音你们挺熟悉的啊,老师这有几种乐器,你们
闭上眼睛,老师演奏 ,这次看谁能猜对。(教师演奏鼓、号、镲、
三角铁)
生:这是打鼓的声音。
生:这是吹号的声音。
生:这是打镲的声音。


生:这是敲三角铁的声音。
(学生依然很轻松的听出了乐器的声音。)
小结
师:你们怎么猜得那么的准呢?
生:它们的声音不一样,有的大,有的小,有的粗,有的细。
师:你们说的很对,各种物体发 出的声音是不同的,声音有大
小轻重的变化我们说声音有强弱,声音有粗细的变化我们说声音有
高低。(板书:声音的强弱和高低)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声音的强
弱和高低。
[评:以游戏的 方式从学生最熟悉的同学的声音入手,提高他们
对声音的兴趣,感知自然界中的声音是有变化的,为研究 声音的强
弱和高低作个铺垫。]
第二部分 声音的强弱
师:那么声音的强弱和什么有关系呢?怎样能发出强音,怎样
发出弱音呢?
生:如果你大声的叫你的声音就会变强的。
生:你用力的吹号。发出的声音也会很响的。
师:那你能不能用老师提供的这些东西中的一样制造强弱不同
的音呢?
(学生制造强弱不同的音。打鼓、敲锣等,全班用拍
手的方式来制造强弱不同的音)

小结。
师:声音的强弱我们就叫音量,(板书:音量)那么什么场合
下音量要高,什 么场合下音量要低呢?
生:医院里说话的音量要低些,不要影响病人的休息。
师:是啊,那里一定要轻声,给病人一个良好的休息的环境。
生:在图书馆里要轻声,不然会打扰别人的看书。
师:对啊,以后在图书馆里可不能大声说话了。
生:在课堂上读书就要大声的,我们班有的同学读书的声音太
小了我们都听不清。
师:音量是可以控制的,希望大家以后要能合理的控制音量。
[评:学生对音量比较熟悉,这 里的教学比较轻松,让学生在动
手的过程中感受影响音量的条件,同时还进行了情感的教育。]
第三部分 声音的高低
师:声音除了有强弱的变化以外,还有高低的变化,不过有的同学会有一种不正确的观点,认为声音很响那它就是高音,声音很


低,那它就是低音 ,其实这种说法是不准确的。我们现在就来研究
声音的高低。老师来吹个号给大家听听好不好?
(教师吹号,从低音向高音吹,并且低音吹的响一点,高音吹的
弱一些)
师:你听了以后有什么感觉啊?
生:这些音有的高有的低。
生:是从低往高吹的,而且越来越高的。
师:那你听到的高音和低音有什么不同呢?
生:高音很尖很细。不过很轻
生:低音很粗,很沉也很响。
师:可见高音还是低音,并不是由声音的强弱决定的。

师:那声音的高低变化和什么条件有关呢?
(教师边说边敲打长短不同的金属管发出高低不同的
音来,给学生暗示)

假设
生:我想和可能和管子的长短有关吧。
师:不只金属管能发高低不同的音 ,很多的材料也能发出高低
不同的音,那声音的高低和材料的什么条件有关。
生:我想可能和材料的粗细有关。
生:我想说不定和材料的大小有关。
生:我认为 和材料的松紧有关的,因为我看二胡的弦就可以调
松紧的。(学生指着老师讲台旁的二胡说)
师:你观察的很仔细啊,会拉二胡吗?可以下课拉给老师听听
啊。
生:会一点。可以拉给你听啊。
(学生的发言很积极,各种假设多有,教师归纳学生的发言)
师:同学们认为声音的高低和发 音材料的大小、长短、粗细、
松紧等有关。(板书大小、长短、粗细、松紧)由于是你们假设的
所以老师要在你们的假设上画个“?”,那么我们怎样来验证你们
的假设是正确的呢?
学生齐说:做实验。
师:不过时间有限,你们每小组还是选择这些条件当中的一个
来 研究好吗?那你们小组更相信声音的高低和哪个条件有关呢?小
组讨论一下吧。
(小组讨论)
生:我们这组决定研究“材料的长短和声音的高低有关”。


生:我们这组决定研究“材料的粗细和声音的高低有关”。
生:我们这组决定研究“材料的大小和声音的高低有关”。
生:我们这组决定研究“材料的松紧和声音的高低有关”。
设计实验
师:那你们 打算怎样做这个实验呢?老师这有长的铁管也有短
的铁管,有长的金属片也有短的金属片,有粗的三角铁 有细的三角
铁,有大的镲也有小的镲,还有其他的一些发音材料,你看对你的
研究有没有帮助啊 ?(教师出示准备好的各种材料)下面就请你们
小组讨论一下我们这组用哪些材料,怎样做实验。
(学生分小组讨论。讨论完后再汇报自己的实验设计。)
生:我们要一些长短不同的金属管, 还要那个铝板琴,还有高
低不一的杯子,我们用一个小棒分别敲一敲不同的物体,再仔细地
听听 它们的声音,最后做个比较,再记录下来。
师:你们的实验设计的很好,不过实验过程中还要注意些什么,
最好先想仔细点啊!
(其他的小组也分别说说自己的实验设计,教师也提
供一些实验中的注意事项。)

实验验证。
小组长领材料,开始实验。
(学生的实验很仔细,很热烈,大家互相合作,共同
发现声音的秘密。)

汇报交流。
学生把自己的做法和实验中的发现向全班汇报,其他
的小组可以补充。
师:在实验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呢?
生:我发现声音的高低果然和发音材料的长短有关,我 敲击长
的金属管,听到它发出的声音有些粗,而敲击短的金属管,听到它
发出的声音比较的尖、 细,还有铝板琴也是这样的,这就说明声音
的高低和材料的长短有关。
师:你们的实验很成功,实验的结果也验证了你们一开始的假
设。
(在学生汇报的时候教师去掉板书中的“?”换成“√”)
其他的小组也做个汇报。
小结。


师:经过我们的实验验证发现,声音的高低和发音材料的大小、< br>长短、粗细、松紧有关。声音的高低就叫声调。
[评:通过老师的暗示以及指导,让学生自己提 出假设,并设计
简单的实验来验证自己的假设,这一系列的活动就是要培养学生自
主探究的能力 ,并提高探究的效率,做有效的探究。]
第四部分 全文总结
师:这节课通过我们的学习知 道了音量和音调,以及他们的变
化和哪些条件有关,现在你能不能谈谈你这节课的收获呢?
生:我通过自己的实验知道了声音的高低和材料的粗细有关,
这就是我这节课最大的收获。 < br>生:我知道了声音的高低变化和材料的松紧有关,我还自己用
橡皮筋做了一个能发好几个音的小乐 器呢!
生:这节课,我们设计了一个实验,不过在具体做的时候还是
出现了不少问题,我想科 学家做一个实验是多么的不容易啊。
师:是的,每做一个实验多是要考虑很多的细节的,要想好很多的问题,才有很多的收获的。通过大家的交流我发现你们的收获
还真不少呢,不过声音的高低就只 和我们今天研究的这几个条件有
关吗?
生:不,还有很多。
师:那我们该怎么办呢?
生:我们还要继续研究。
师:好啊,回家以后你还可以继续的研究,以后我们再一起交
流啊,看谁的研究最丰富!
生:好!(学生的研究的热情还很高)
[评:科学课上的探究活动重点是要学习探究的方法, 激发学生
的探究欲望,课后的拓展活动才是学生探究能力的体现。]




《声音的传播》教学设计

二、教材分析

声音的传播是本章教材的另一个重点。教材安排了
一个 探究活动。这也是学生接触到的第一次探究。就


这个探究活动需要说明二点:⑴应该向学 生先介绍一
下解决物理问题所经常采用的方法,即提出问题——
猜想和假说——实验检验——得 出结论,然后让学生
沿着这个思路开展活动;⑵由于是第一次进行探究活
动,应该在教师的启发 和引导下,由师生共同完成活
动,应突出教师的引导作用。而后,通过科学家们曾
经做过的真空 铃实验证明真空不能传声。
三、学情分析
声现象是最普遍最常见 的物理现象,声音是我们重
要交流的方式之一。但是学生对于“声音是如何传播
的”是很迷茫的 ,在教学中可以让同学对声音的传播
进行探究实验和动手操作实验并设计传声实验,让学
生深刻 感受到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 四、教学设
计思路
《声音的传播》是《奇妙的声音王国》 这一单元的
第2课。本课先从日常生活中的声音要通过空气来传播
开始,让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 探究过程,然后对声音在
液体、固体中能传播进行探究,引导学生运用探究学习
方式,在猜测声 音能否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的基础上,
设计实验来证明,从中知道声音要通过气体、液体和固
体 进行传播。
五、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够对声音在物体中的传 播方向作出假设,并设计


相应的实验,找到问题的答案。
2.会按步骤实施实验计划,仔细观察,认真比较。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知道声音能在沙、水、空气或其他物质中传
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理解观察、实验、假设、资料在科学研究中具有重
要的意义。
2.理解科学与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
3.学习安静地做声学实验。
六、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声音传播
的途径有哪些。
七、教学难点:声音在不同的物质中的传播效果不同
八、教学方法:操作演示、课件展示、分组探究、讲述
解惑。
九、课时安排 :1课时
十、教具、实验情况
1.分组材料:若干分份3只封好口的塑料袋,袋中分< br>别装有一样多的沙子、水和空气,带橡皮头的铅笔。
2.演示材料:教学课件、水、沙子、塑料袋、水槽、
石块等。
十一、教学过程
(一)、激情置境,导学体验
请文艺委员唱一支歌。


听到歌声XX X的歌声,同学们想过没有,声音会是通
过什么物质传到我们耳朵里的?
出示课题(板书课题)
设计理念【让学生首先在歌声中进入研究课题,既增强
学生学 习兴趣,同时给学生的猜想增加一点悬念。】
(二)、探究问题
1.活动一:发现沙子、水和空气能传播声音
(1)教师提前为学生准备好实验材料,将 沙子、水和
空气装入袋子里,保证3只袋中分别只有一种物质。
(2)进行实验。
(3)实验过程中,教师提醒学生注意以下几点:
△ 橡皮头铅笔敲击桌面时要尽量控制好用 力大小,轻轻
敲击。敲击的距离也要一样。(先用粉笔做一个敲击的
记号)
△教室一定要十分安静,师生不能发出声音,并记下自
己的感受,记录员要认真填写活动记录。
△ 注意安全,一定要小组合作,不能一个人动手。
①教师引导各小组学生分组实验:隔着沙子、水和空气,
倾听铅笔轻轻敲击桌面的声音。
②学生分工合作,进行实验,教师指导、帮助。
设计理念【除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感受成 功的乐趣,
提高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在制作过程中的相互合作,
让学生知道合作要相互配合, 服从团队的任务分配才能


更快更好地完成团队的共同任务,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
习惯】
(4)讨论交流
塑料袋里装什么时听声音效果最好?哪个最不容易
听到声音?
师:这是因为声音在固 体和液体中传播时不容易损失,
而在空气中比较容易损失,尤其是在开放的空气中更容
易损失的 缘故。
(5)小结:声音除了能通过空气传播,还能通过沙子和水
传播。其中,沙子我们称之 为固体,水是液体。所以,
我们又可以说,声音能通过固体、液体、气体传播。
(板书) 设计理念【研究的目的是一致的,但教师应鼓励学生从
不同的途径去研究,这样得出一样的结论才具 有说服力
和权威性。】
2.活动二:自主研究声音的传播方向
(1)讲述:设计一个研究声音传播方向的实验。
(演示实验:在墙面上敲击;水槽里击打石块;教师在
学生中间说话)
(2)实验的途径提示
(3)归纳总结声音的传播方向。
△ 研究固体物质中声音的传播方向。
△ 研究液体物质中声音的传播方向。
△ 研究气体物质中声音的传播方向。


分组讨论、研究,把研究报告写在活动记录上。
汇报实验结果:声音是向四面八方传播的。
设计理念【调动学生与别人合作欲望,并能在合作 过程
中做好相互的配合,共同完成一个活动任务,从中懂得:
与人交往时,要相互信任,相互尊 重。】
3.活动三:声音传播需要介质
通过以上研究,我们知道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 br>体中传播。这些物体是架在发声体与我们耳朵之间的桥
梁,声音正是通过这些物体传到我们耳朵里 的。假如在
发声体周围没有任何物体声音会怎样?(学生猜测结果)
科学家们曾经做过 这样的实验:在一个密封的玻璃罩
中放进一个闹钟,人们在罩外可以听到声音,当用抽气
机把罩 内的空气抽去时,人们听到声音越来越小,最后
消失。实验证明,如果在发声体周围没有任何物体,那< br>么声音就不能向外传播。(课件演示)
(板书: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总结实验结论:
☆声音可以通过固体传播,传播效果最好。
☆声音可以通过液体传播,传播效果中等。
☆声音可以通过气体传播,传播效果最差。
☆声音是向四面八方传播的。
☆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十二、拓展练习
课件出示图片,分析声音传播的现象。


十三、学生写收获卡
十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声音的传播》这一
课。知道 了声音传播的途径和方向。有关声音的奥秘正
等着你们去探索。祝愿同学们能学好科学这门课。
[
板书设计] 2.声音的传播
传播途径 传播效果
固体 好
液体 中
气体 差
声音是向四面八方传播的。
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1我们怎样听见声音
学生: 老师:李老师 日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 知道声音是以波的形式向外传播,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不
同介质传播声音的快慢不同。
3:了解声音进入人耳后引起听觉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的产生及传播的条件,
领悟其中的研究方法。
2:通过观察耳的结构图结合生活经验,了解人耳是如何听到声音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通过探究声音的产生及传播的条件,感受实


验的严谨性及合作交流的重要性,养成乐于
探索自然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的习惯。
2:理解保护耳朵的重要性,培养关心帮助聋哑人的爱心。
【教学重点】:声音的产生及传播条件
【教学难点】:会设计实验进行科学探究.
【教学方法】: 科学探究法、观察法、演示实验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前章温故

物理学:就是研究声、光、热、力、电等各种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
质结构的一门科学。

科学的核心是探究,学习物理就是学习科学探究,善于科学探究,
方能学好物理。
本章知新

声音的产生【探究】

声音的传播【探究】

声音的差异【探究】

声音的利用与控制【自学与社会调查】
新课教授
一、 新课引入
通过播放音频引入课题,由学生提出问题引入新课三个内容:
1.声音是怎样产生的2.声音是怎样传播的3.人怎样听见声音
二、 新课教学


1、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学生通过使纸发声的活动进行猜想: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演示实验:尺子发声时尺子振动发声的音叉使水四溅
人发声时喉咙在振动,证学生的“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的猜想。
活动:学生设计几个实验证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并动手
做一做。
结论:
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声源:正在振动发声的物体.
问:音叉是不是声源?
敲击音叉发声,用手紧握,振动停止,声音消失
我们说正在发声的物体是声源,没有振动发声的物体不是声源.
所以说正在发声的音叉是声源,没有发声的音叉不是声源
2、 声音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方式
a)水滴滴入平静的水面,水面上下起伏,向四周传播,形成水波;
b)音叉振动,临近的空气粒子随音叉振动,形成一系列疏密相间的
形状向四周传播.这就是声 波.


结论:声音的传播方式:声波
(2)声音的传播条件 我们周围的物体有气体、液体和固体,那么声音是否是在任何条件
下都可以传播呢?我们知道声音可 以在气体中传播,例如在空气中,
现在听老师讲课,就是靠声音在气体中传播.那么声音可以在液体和固体中传播么?
a、
b、
水中击石,缸外听音
隔墙敲墙,隔墙听音
以上现象说明除了气体、液体也可以传声.
(举例:游泳潜水时在水下可以听见岸上游泳池的广播;
钓鱼时,钓者不喜吵闹,因鱼可以听见岸上人的说话声和脚步声)
固体可以传播声音
电影《地道战》中,猪头小队长趴在倒扣于地的水缸上,听游击队
员挖地道的声音)
气、液、固都可传声,那么,那种效果最好呢?
回忆课上实验:听音叉发出的声音(通过不同物体传声)
结论:固体传声效果优于液体和气体.
固体、液体、气体能传声,因为它们的物质粒子随声源 的振动形成
声波.若物质粒子是紧紧靠拢的,传声效果就好,反之,就差.
提出:真空可以传声么?
『回忆实验』将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 br>气,最后再让玻璃罩内进入空气。


一般情况下,闹钟铃声不能完全消失:因为抽 气机不能将罩内的空
气全部抽尽,所以仍可听到微小的铃声,如果能够抽尽,无法听见
铃声
结论:真空不能传声。
航天员到达月球后,他们是如何相互交谈的?
影片中太空爆炸的场景能否听到声音?
(3)声音的传播速度
声音每秒传播的距离称为声速.不同物质中声速一般不同,
15
0
C的空 气中,声速340m每秒;温度每上升1
0
C,声速每秒增加
6m
25
0
C的水中,声速1500m每秒;钢铁中,5200m每秒;
结论:声速:声音每秒传播的距离.
15
0
C的空气中,声速340m每 秒;温度每上升1
0
C,声速每秒增加6m;
固体
v

>液体
v

>气体
v



3.人怎样听见声音


人耳构造及声音传播过程:耳郭→外耳道→鼓膜(振动)→听小骨
→耳蜗→听神经→大脑 在声音传递给大脑的整个过程中,任何部分发生障碍(例如鼓膜、


听小骨或听觉神经 损坏),人都会失去听觉,导致耳聋。由于听觉神
经损坏而导致的耳聋为神经性耳聋;由于声音的传导发 生了障碍
(如鼓膜、听小骨损坏)而导致的耳聋为非神经性耳聋。
4.声音的显示
声音是一种波,不仅能听见,而且可以通过示波器显
示出来.
三、小结
1、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1)方式:声波(2)显示:话筒、示波器
(3)条件:真空不能传声.(4)声速:声音每秒传播的距离
v = 340ms (15
0
C空气)
3、我们怎样听见声音
四、布置作业


课内练习
1.声音是由物体的
体叫做。
产生的,正在发声的物2.通常我们听到对方说话,是由__来传播声音。
岸上的鱼儿会被人们的说话声、脚步声吓跑,是 因
为_________。把耳朵贴近桌子的一端,
让一个同学敲击桌子的另一端,会觉得声音 很大,
说明也能传声,而且传声的性能较好。
课后练习
(1)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
(2)声音必须靠
传播,它在不能传播
(3)1标准大气压下,15℃时空气中的声速 是__________.
(4)铁路工人为了听见远处的火车,将耳朵贴在铁轨上,
这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把耳朵贴在长铁管的一端,在铁管的另一端敲击铁管,出
现的现象是()
A、只 听到从空气中传来的声音
B、只听到从铁管传来的声音
C、先听到从铁管传来的声音,后听到从 空气中传来的声音
D、先听到从空气中传来的声音,后听到从铁管传来的声音

《电和我们的生活》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观察、亲自 调查、访谈、参观、实验使学生知道电的有
关知识。积极参与节电宣传的活动,使学生、家庭成员、社区 成员们对目前缺
电形势、电来之不易等有进一步的了解,从而增强人们的节电意识、知道在日
常 生活如何节约用电。通过参与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调查、收集、处理信息和
与人沟通的能力。
2、发展目标:在老师的指导下了解电的特点,用电安全的方法,掌握节约
用电的办法,达到增强学生的 自我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培养学生热爱科
学的思想。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将知识与 实践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对创新感兴趣,
培养他们的合作探究的能力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掌握安全用电和节约用电的方法。
2、教学难点:掌握预防雷电的方法和触电自救的方法。
三、教学准备
视频资料、图片、手摇发电机、太阳能多功能材料、毛皮、橡胶棒、碎纸屑
四、教学过程
1、录像导入:
师:我们先来看一段新闻,看看说的什么事情。
播放。提问。
师:停电会对我们的生活带来不便,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电和我们的生活。
(板书课题)
2、师:我们的生活很多地方都用到了电,你举一下生活中的电都有什么用途呢?
生:看电视、电脑、电灯......
师:如果没有电,我们的生活将会怎样?
生:......
3、师:电对我们很重要,你知道电从哪里来的吗?电是怎么传送的呢?下面看这么一幅资料图。(生看,师解读)像我们现在家庭学校用电基本上来自火电,
也就是利用煤燃烧, 加热水,利用产生的水蒸气继续加热,继而推动发电机运
转产生电,然后通过高压线输送到变压站,通过 变压站将高压变成我们常用的
220V电压(板书:220V),这样我们就用上了电。
煤是不可再生资源,用完就没有了,所以说我们要怎么样?
生:节约用电!
师:3月28日是世界节约用电日,呼吁人们节约用电,下面的我们来看一个
节约用电日的一个宣传短片 :地球一小时。
播放短片。
师:在这一天人们通常会在晚上八点半到九点半熄灯 一小时来响应活动的号召,
所以老师也呼吁大家在这一天也能做到这样。
4、师:刚才我们提 到了火力发电,那生活中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来发电呢,不
一定非得是我们家庭中的用电,动动脑经想一 想,举手回答。


生:太阳能发电、水力发电、风力发电.........(师 跟着板书:太阳能发电、风力
发电、水力发电、地热发电、潮汐发电)
师:其实还有一 种发电方式大家冬天经常发生,这就是摩擦起电(板书:摩
擦起电)下面我们就来演示一下摩擦起电。这 是一个橡胶棒,这是一块毛皮,
这儿呢有一些非常小的碎纸屑,我们知道如果将橡胶棒与纸屑接触不会将 纸屑
吸起,现在老师将橡胶棒与毛皮摩擦一会,再用这个橡胶棒与纸屑接触,看看
会发生什么现 象。
师演示,纸屑被吸了起来。
师:这是为什么呢?
生:......
师:其实是毛皮与橡胶棒摩擦产生了静电,而静电可以吸附一些比较轻的微小< br>的物体,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说被谁电到了,这就是产生了静电。看这么一
幅图(冬天开车门被 电)冬天开车门时候经常被车门电到就是因为你产生的静
电通过车门放电了。这就是摩擦起电,还有一种 方式呢是手摇发电,看老师这
里,老师这里有一个手摇发电机(介绍它的结构),通过手摇产生的电使灯 泡亮
了起来,这是机械能转变为了电能,下面同学们自己四人一小组体验一下手摇
发电机。
(发放手摇发电机,后师巡视指导)
师:好了,现在放下手中的发电机我们来看一个更 有意思的,看这儿是一个太
阳能的多功能材料(介绍材料构造),下面呢我们将它放在太阳光下,看它能 产
生电吗?
实验展示,分别测试使风扇转、使声音响、使灯亮。
师:这 就是太阳能转变为了电能,利用这个材料呢,我们也可以实现风力发电,
怎么做呢?我们吹风扇,使风扇 转,看能否使声音响起来,现在老师先将线接
起来,然后找位同学来给大家吹风扇。
多找几位同学体验。
师:这就是风能转变为了电能。
5、师:我们知道了,电给我们带来了方便,它会不会有不好的一面呢?
生:触电死亡.....
师:很好,电也是很危险的,所以我们要增强安全意识,下面我们通过几幅
漫画来具体认识一下。
(边看边解释)
6、拓展延伸:
师:雷电的也属于电的一种,这儿呢就会 讲到一位著名科学家,他对雷电做出
了什么研究和贡献呢,下面看一个短片,富兰克林的故事。
播放短片
师:富兰克林发明了什么啊?
生:避雷针。
师:避雷针就是一些金属做成的,将雷电导入大地,进而避免了雷击。
7、总结收获:
师: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生:......

《 做 手 电 筒 》


五年级上册《电和磁》单元的第一课
一、教学内容:苏教版五年级上册P30~P32。
二、教材分析:
本课是五年级 上册《电和磁》单元的第一课。它带领学生应用
已有知识经验对手电筒发光现象做出假设性解释,并通过 做手电筒
活动,使学生知道常用电器的正常工作需要一个简单电路,学会尊
重证据,愿意合作与 交流,体会科学探究中的证据、逻辑推理的重
要性。本课共分四个部分:(1)使小灯泡亮起来。活动的 目的主要
是了解学生的原有知识水平,他们对生活中的电了解多少,平时有
没有注意其中蕴涵的 一些问题,进而引发下面关于简单电路的教学
活动。(2)制作一个简易手电筒。从做手电筒开始。手电 筒的一亮
一灭,学生很小就注意过它,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一次学生可
以亲自动手去研究其 中的秘密。这是对猜测与推断的一个验证过程。
这部分的重点是学生在组装手电筒的过程中去认识电路的 基本特征,
能够根据自己的组装画出简易安装图,在画图中逐渐认识电路的组
成条件。活动的结 果是让学生认识使手电筒亮起来必须具备的条件,
实际上也就是让学生懂得一个完整闭合电路的组成条件 。(3)设计
电路图,连接电路。学生在前面的活动中已经认识了电路及其表示
方法,这一环节 的活动是让学生先设计电路图,然后按照电路图连
接电路。(4)认识不同的电路。这一部分是学生的拓 展活动,书中
出示的是A、B两组电路,设计的意图先让学生在电路图的表示中认
识它们在连接 上的不同,进而研究它们所表现出来的现象的不同,


这样学生会从不同的方面、多角度地 去认识同一个事物,揭示其本
质。
三、 学情分析:
电筒是电在生活中应用的一种 最常见、最直接的运用,也是学
生认识电的开始。向学生提问手电筒是怎样亮起来的时,学生可能
回答出里面有导线、电池、小电珠、开关等一些材料。但对它们是
如何组合的,怎样使小电珠亮起来等 问题,学生还不是十分清楚,
我们借助本次活动以达到探究的最终目的,使学生对电的认识有一
个新的发展。
四、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
① 能够制作一个简易手电筒,使手电筒亮起来;
② 能够通过具体的操作来认识基本电路,会画简易电路图;
③ 能够用语言、符号、图示等来描述组装的电路。
(2)科学知识:
① 认识一个基本电路的组成条件;
② 认识一些常用的电路符号;
③ 能够画出简单的闭合电路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 愿意去研究手电筒亮起来的秘密;
② 体会到合作与交流的价值。
五:设计思路: < /p>


在教学设计中,我着重让学生思考、讨论、交流、动手实践,
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 的研究兴趣,引导他们自行做出假设,解决问
题,以达到探究的最终目的,使学生对电有一个新的认识和 发展。
教学实践使我们明白,研究的问题要来源于生活,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学生已有生活经
验 和优势,激发他们的探究热情。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目标的要求,对教材做了
如下处理:在了解 学生原有知识水平的情况下,给学生一些材料,让学生动手,组装一个
简单电路,使小灯泡亮起来。使学 生真正掌握学习主动权,并充分体验交流、合作、实践
的乐趣,还学生一个自由研究的空间。
通过制作简易手电筒,使学生对猜测和推断进行验证,认识电
路的基本特征,学会画出简易电路图,认识 完整闭合电路的组成条
件。在学生认识电路及其表示方法的基础上,让学生试着用两节电
池、两 个开关、两个灯泡连接电路。通过交流、汇报产生新的思考,
从而促进学生对电路的进一步研究。
六、教学资源:
手电筒、导线、灯泡、开关、电池及其相应的工具。
七、教学过程:
(1)小灯泡亮起来。
① 教师出示一个手电筒,问:谁能让手电 筒亮起来,说一说手电
筒是怎样亮起来的?(学生广泛发表意见。)
② 让学生动手操作使小灯泡亮起来。(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物品
组装,小组活动,教师巡视)
③ 学生参照自己组装的电路,把灯泡与电池、导线连接的情况画
下来。
④ 讲解:什么是电路图?认识电路符号。


⑤ 学生用电路符号画出上面的电路连接情况。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2)制作一个简易手电筒。
① 手电筒为什么可以根据人们 的需要亮灭呢?你认为手电筒内部
可能有什么样的构造?它们之间怎样组合才能使小灯泡亮起来?
② 讨论交流。
③ 利用手中的材料和用具自制一个手电筒。认真观察组成手电筒
使 小灯泡发光需要哪些材料,画出简易安装图。
④ 小组讨论汇报。
一个完整的闭合电路一般由电池、灯泡、开关、导线四部分组
成。
(3)设计电路图,连接电路。
① 给你二节电池、二个开关、二个灯泡,其中的材料可以全 用,
也可以选用,能连成什么样的电路?以小组为单位,先把电路
图设计出来,然后在按照电路 图连接电路。
② 小组讨论、交流、设计。
③ 按照电路图组装电路。
④ 向全班同学汇报,并说明电路特点。
(4)拓展研究:认识不同的电路
① 参阅书P32的图,比较按不同方式连接起来的电路有什么不同?
② 小组讨论交流。
③ 用电路符号画出两种电路的电路图。


④ 改变两种电路的一些情况,比如,摘下一个灯泡等,观察、比
较各种电路的不同反应,并做好记录。
八、教学评析:
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主要注重了如下几个方面:
① 为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氛围。
教学中教师给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让学生在这个
氛 围中讨论、探究、设计、实验,教师在中间做适当的指导。鼓励
独具个性的发言,使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 才能,同时教师适时鼓励
的话语会增强学生的自信。这也使我们感觉到,老师和学生之间的
情感 交流不仅表现在教师的语言上,教师的一个手势、一个眼神也
常常会激起学生心中的浪花,给他们自信, 给他们一片自由想象的
空间。
② 让学习活动充满自主、合作和探究。
教学中我们 发现,自主、合作和探究始终充斥着学生的学习过程,
他们互相帮助自行连接电路、绘制电路图、组装手 电筒,同时又学
习自己设计电路图,根据电路图组装电路。大家在一起讨论、争辩、
研究、实践 ,大家是在实实在在地做科学。学生在自己感兴趣的活
动空间,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在自主探究的基础 上,充分发挥他
们的探究能力。在研究过程中,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地张扬,彼此
的发现能互相 补充、完善,实现了课堂信息的资源共享。学生的这
种能力已经远远超出了老师的设想,真正体现了学生 在学习过程的
主体地位。
③ 学会用科学方法看问题。
教会学生用科学的方法处理 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
需要坚持,长此以往便会形成能力。

《串联与并联》课堂教学实录 默认分类 2010-03-13 12:24:52 阅读117 评论0 字号:大中
小 订阅 .





《串联与并联》课堂教学实录


指导教师: 天津市教育教学研究室 刘唐育


执教教师: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小学 张元喜


【教学内容】人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离不开的电 》 第3课


【教学目标】


1、能用实验探究的方法认识串 联与并联电路的特点。经历归纳、概括、分析比较等思维加
工过程。


2、能认真细致地完成实验;愿与同学合作;乐于倾听他人的建议; 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
意见。


3、初步建立串联与并联电路的概念;知道串联与并联电路的不同。


【教学重点】


1、认识串联与并联电路连接方法的不同特点。


2、通过分析比较、归纳概括,初步建立串联和并联电路的概念。


【教学难点】


1、并联电路的连接操作。


2、经历归纳概括、分析比较的思维过程。


【教学准备】


演示材料:自制串联、并联电路演示板各1块;典型的 串联、并联电路实物连接各1套;
灯泡、电池、导线、开关电路元件1套;实物投影1台;磁扣40个等 。


分组材料:1、电池1节、灯泡2个、导线4根。


2、灯泡实物图2个、电池实物图1个、记录纸1张、胶棒1个、红色记号笔1支。


3、开关1个。


【授课时间】 1课时


【教学活动过程】


一、探究两个灯泡的连接方式


1、 明确要研究的问题

师:(实物投影)同学们请看老师这里有一些材料。一节电池,一个灯泡,几根导线,谁能
用这 些材料连接出让一个小灯泡亮起来的电路呢?

生:(大多数举手)

师 :昨天大家已经学会了连接这样的简单电路,对不对?今天,张老师要考考大家,我要
和三年五班的同学 来上一节四年级的课,你们敢不敢?

生:敢

师:现在,张老师给各组 再增加一个小灯泡,请你们想办法连接出让两个小灯泡都亮起来
的电路。然后,把成功的电路画下来,连 出一种马上研究下一种,成功几种就画几种。实
验前请大家想一想,你们有哪些事需要做呀?谁来连导线 ?谁来画画?对吧?下面我们就
来比一比,在10分钟里,哪个组连接出的这种电路最多?



2、 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3、 汇报:

师:各组都成功没有?

生:(举手)

师:请各组组长把连接成功的电路实物图拿到前面来。

生:(把图用瓷扣贴在黑板上)

师:现在,请同学们一张一张地仔细看一看黑板上 这些电路实物图,它们是怎样连接的?
谁愿意代表你们组到前面来汇报一下,你们组是怎样连接的?这是 哪个组连接的?你们来
一个人汇报一下。

师:(指名,实物投影)请你看着电路图 ,一边指一边说,你们是怎样连接的?从哪连到哪?
什么连什么?下面的同学仔细听,认真看,有不同的 意见咱给他提出来,好吗?

生:我们先从电池负极连接到灯泡,再从这个灯泡连接到另外一 个灯泡,再从这个灯泡的
旁边连接到电池的负极。

师:仔细看一看。

生:连接到电池的正极。

师:从电池的正极连出几根导线?

生:一根。

师:然后连接到灯泡的什么地方?从灯泡的这个连接点是怎样连接的?

生:从电池的正极连出一根导线,连接到一个灯泡的连接点,再从这个灯泡的另一个连接点连接到另一个灯泡的连接点,再从另外一个连接点到负极。

师:刚才是有张老师帮忙 ,下面这种你们自己说,从哪连到哪?连出几根导线?怎么连的?
好不好?

师:(指名)他说时我们给他帮帮忙,提出修改意见。

生:我们先用一个灯泡,从 正极连到连接点,再从负极连到另外一个连接点,再从另外一
个灯泡连接点连到正极,再从另一个连接点 连到负极,灯泡会亮一些。


4、研讨:

师:这种连接方法和刚才那一种有什么不同呢?

生:这种灯泡亮一些,那种不亮。

师:你发现这个问题了,刚才我们问的是连接方法。

生;这个实物图的导线交叉了。

师:我们仔细观察这张实物图是怎样交叉的,从那交叉的?

生:从正极引出两根线 ,然后一根线从正极到第一个灯泡连接点,另一根从正极到到第二
个灯泡的连接点,然后从另一个连接点 到负极。

师:黑板上这些电路实物图如果从连接方法上看,你认为可以分成几类?

生:我认为可以分成三类。

师:请你来说一说,你这样分的理由。

生:从电池正极连到一个灯泡第一个连接点,再从另一个连接点连到第二个灯泡的连接点,< br>再从另一个连接点连回负极。

师:他说的第一类都是这样连接的,你们同意吗?

生:同意。

师:你赢得了大家的支持,接着说。

生:从电池正极连到第一个灯泡的连接点,再从灯泡另一个连接点连接到第二个灯泡的第
一个交叉点,再 从第二个灯泡的另一个交叉点连回负极。

师:听了他的分法和理由,你们有什么不同意见?

生:我觉得他的分法很好,很有创意,但我觉得可以分成两类。

师:你 的意见是黑板上这三类你可以归纳成两类吗?谁和他的意见是一样的?你来代表大
家到前面来分一分。

生:就是我们可以根据面积较大的可以分一类,面积小的分一类。

师:她是按电路实物图的面积大小来分类的,你们同意吗?


生:同意。

师:你们想了吗?她说了你们就同意?我们这样想,如 果仔细看黑板上的这些电路图,他
们灯泡的位置一样不一样?电池的位置一样不一样?甚至导线的数量也 有细微的不同,但
是如果从连接方法上看,有些是非常相似的,我们可以大胆的把他们挑出来放在一起, 这
叫归类,明白吗?黑板上这三类从连接方法上还有没有可以归纳在一起的?哪个可以拿过
来?

(学生指,老师做,分为两类。)

师:(指第一类)这一类的连接方法 有一个特点,你能不能找出来?(指第二类)它的连接
方法的特点我们能不能找出来?

生:(指第一类)我觉得这一类没有交叉,(指第二类)这一类的交叉了。

师:这一类没有交叉,它的连法有什么特点呢?

生:它的连法都不交叉。

师:不交叉,那是什么样子的?

生:不交叉就是没有交叉。

(师生笑)

师:谁能把这种连法的特点说出来。

生:它们都是一圈(湖南话发音似“群”)。

师:它们是一群,那边的不也是一群吗?

生:从电池的正极到……

师:还是连接方法,你们看是不是一个串一个,一个串一个,像什么?

生:像圆圈。

生:有一个像海狮。

生:有点像泡泡。

生:有点像汽车。

(师生笑)



师:越说越远了,他们一个串一个,一个串一个,有点像——

生:珠子。

师:这一类连法有一个名字你们知道吗?

生:串(chuān)连法。

师:看来你是真理解了,发音有点问题,读作串(chuàn)联法。(板书)

师:我们来看这一类有什么特点?

生:交叉。

师:看从电池正极出来几根线?

生:2根。

师:然后分到哪去了?

生:分到两个灯泡上去了。

师:数一数分了几个叉?

生:2个叉。

生:4个叉。

师:从正极出来,走,回到负极,这叫一个通路。看看4根线分了几个叉?几个通路?

生:2个叉,2个通路。

师:那边那个叫串联,这边这个分叉的叫什么名字呢?

生:(齐喊)叉连。

师:(笑)看来同学们是真懂了,这个名字不太好听,他科学的名字叫并联。(板书)

师:刚才给同学们的时间可能有点短,并联电路只连接出一种,我相信大家经过努力能够连接出很多种。

5、巩固:


师:(出示电路演示 板)老师这里还有两个电路,你们来看一看哪个是串联?哪个是并联?

生:(一边指一边说)这边是串联,那边是并联。

二、比较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不同


1、 灯泡亮度不同。

师:你们这么明白串联和并联,那么除了连接方法的不同,你们还能发现他们还有别的不
同吗?

生:第一个是用3根导线连的,第二个是有4根导线连的。

师:这是连 接方法,告诉大家除了这些连接方法的不同,还有什么不同?谁在刚才实验中
发现了?

生:第一个串联只有一个圈,第二个并联有两个圈。

师:还是连接方法,有没有同 学在实验中非常细致,除了发现它们一个是串成串的,另一
个是分叉的这种连接方法的不同,你还发现它 们灯泡的亮度一样吗?

生:(齐声喊)不一样。

师:不一样,哪个更亮一些?

师:是串联还是并联?

生:并联。

师: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们一看就知道了。

生:我们连过,发现的。

师:哪些同学也发现了?

生:(举手)

师:那我们来验证一下。

(指名演示)


2、 灯泡之间的相互影响。

师:那还有什么不同?

生:是它们位置不同。

生:那个灯泡是倾斜着摆的。

师:还是连接方法,你们看这两个电路都连了几个灯泡?

生:两个。

师:如果我拿走其中的一个会怎样?

生:灭掉。

师:都灭了?

生:都灭,串联都灭。

生:并联也都灭。

师:谁有不同意见?

生:串联质有一个会灭,并联都会灭。不是,串联都会灭,并联只有一个会灭。

师:你们怎么发现的?

生:因为我们做过实验了。

师:谁也发现了?

生:(少数举手)

师:验证一下,好不好?

(指名,一人挑好一个灯泡,同时拿开,大家看。)

师: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想一想这里面的原因是什么?

生:(举手)

师:你原因都知道了,厉害,你说。


生:串联都连在一起,摘走一个都灭。

师:你不是说会解释原因吗?

生:摘走一个,串联电路就断了。

师:从哪里断的?

生:就是从这里。(手指灯泡边的一个连接点)

师:从哪里?

生:(手指灯座处)从灯泡被拿走的地方断的,电路就不同了。

师:那这一个呢?

生:因为并联导线连的是两根,断了一根,上面就不 亮了,导线被断掉了,导线并在一起,
另一个还是亮的。

师:所以验证了串联电路有几个通路?

生:一个。

师:并联电路呢?

生:两个。

师:摘走一个另一个呢?

生:亮。

师:(出示:开关)老师这里有一个开关,请你们把它也连接到电路中——

生:( 打断老师发言,指着黑板上的一张图。)张老师,刚才的分类还是有问题,如果分成
两类,这个还是不行 。

师:为什么?

生:因为这里只连接了一个交叉口。
< br>师:(实物投影出示该图)大家请看他说的这个电路,这个看着像个串联,也像个并联,实
际有没 有问题?

生:有。



师:知道错在哪吗?

生:这个导线该连在这里,不该连在那里。

师:大家还要感谢他,非常细心。

三、拓展


1、 探究利用一个开关控制电路。

师:我还是接着说这道题把,再给各组一个开关,请同学们想办法把这个开关也连接到电路中,让这个开关同时控制两个灯泡的亮灭,你会吗?有兴趣的同学回家研究一下。


指导教师: 天津市教育教学研究室 刘唐育


执教教师: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小学 张元喜


【教学内容】人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离不开的电 》 第3课


【教学目标】


1、能用实验探究的方法认识串联与并联电路的特点。 经历归纳、概括、分析比较等思维加
工过程。


2、能认真细致地完成实验;愿与同学合作;乐于倾听他人的建议; 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
意见。


3、初步建立串联与并联电路的概念;知道串联与并联电路的不同。


【教学重点】


1、认识串联与并联电路连接方法的不同特点。



2、通过分析比较、归纳概括,初步建立串联和并联电路的概念。


【教学难点】


1、并联电路的连接操作。


2、经历归纳概括、分析比较的思维过程。


【教学准备】


演示材料:自制串联、并联电路演示板各1块;典型的 串联、并联电路实物连接各1套;
灯泡、电池、导线、开关电路元件1套;实物投影1台;磁扣40个等 。


分组材料:1、电池1节、灯泡2个、导线4根。


2、灯泡实物图2个、电池实物图1个、记录纸1张、胶棒1个、红色记号笔1支。


3、开关1个。


【授课时间】 1课时


【教学活动过程】


一、探究两个灯泡的连接方式


1、 明确要研究的问题

师:(实物投影)同学们请看老师这里有一些材料。一节电池,一个灯泡,几根导线,谁能
用这 些材料连接出让一个小灯泡亮起来的电路呢?

生:(大多数举手)



师:昨天大家已经学会了连接这样的简单电路,对不对?今天,张老师要考考 大家,我要
和三年五班的同学来上一节四年级的课,你们敢不敢?

生:敢

师:现在,张老师给各组再增加一个小灯泡,请你们想办法连接出让两个小灯泡都亮起来的电路。然后,把成功的电路画下来,连出一种马上研究下一种,成功几种就画几种。实
验前请大家 想一想,你们有哪些事需要做呀?谁来连导线?谁来画画?对吧?下面我们就
来比一比,在10分钟里, 哪个组连接出的这种电路最多?

2、 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3、 汇报:

师:各组都成功没有?

生:(举手)

师:请各组组长把连接成功的电路实物图拿到前面来。

生:(把图用瓷扣贴在黑板上)

师:现在,请同学们一张一张地仔细看一看黑板上 这些电路实物图,它们是怎样连接的?
谁愿意代表你们组到前面来汇报一下,你们组是怎样连接的?这是 哪个组连接的?你们来
一个人汇报一下。

师:(指名,实物投影)请你看着电路图 ,一边指一边说,你们是怎样连接的?从哪连到哪?
什么连什么?下面的同学仔细听,认真看,有不同的 意见咱给他提出来,好吗?

生:我们先从电池负极连接到灯泡,再从这个灯泡连接到另外一 个灯泡,再从这个灯泡的
旁边连接到电池的负极。

师:仔细看一看。

生:连接到电池的正极。

师:从电池的正极连出几根导线?

生:一根。

师:然后连接到灯泡的什么地方?从灯泡的这个连接点是怎样连接的?

生:从电池的正极连出一根导线,连接到一个灯泡的连接点,再从这个灯泡的另一个连接


点连接到另一个灯泡的连接点,再从另外一个连接点到负极。

师:刚才 是有张老师帮忙,下面这种你们自己说,从哪连到哪?连出几根导线?怎么连的?
好不好?

师:(指名)他说时我们给他帮帮忙,提出修改意见。

生:我们先用一个灯泡,从 正极连到连接点,再从负极连到另外一个连接点,再从另外一
个灯泡连接点连到正极,再从另一个连接点 连到负极,灯泡会亮一些。

4、研讨:

师:这种连接方法和刚才那一种有什么不同呢?

生:这种灯泡亮一些,那种不亮。

师:你发现这个问题了,刚才我们问的是连接方法。

生;这个实物图的导线交叉了。

师:我们仔细观察这张实物图是怎样交叉的,从那交叉的?

生:从正极引出两根线 ,然后一根线从正极到第一个灯泡连接点,另一根从正极到到第二
个灯泡的连接点,然后从另一个连接点 到负极。

师:黑板上这些电路实物图如果从连接方法上看,你认为可以分成几类?

生:我认为可以分成三类。

师:请你来说一说,你这样分的理由。

生:从电池正极连到一个灯泡第一个连接点,再从另一个连接点连到第二个灯泡的连接点,< br>再从另一个连接点连回负极。

师:他说的第一类都是这样连接的,你们同意吗?

生:同意。

师:你赢得了大家的支持,接着说。

生:从电池正极连到第一个灯泡的连接点,再从灯泡另一个连接点连接到第二个灯泡的第
一个交叉点,再 从第二个灯泡的另一个交叉点连回负极。

师:听了他的分法和理由,你们有什么不同意见?



生:我觉得他的分法很好,很有创意,但我觉得可以分成两类。

师:你的意见是黑板上这三类你可以归纳成两类吗?谁和他的意见是一样的?你来代表大
家到前 面来分一分。

生:就是我们可以根据面积较大的可以分一类,面积小的分一类。

师:她是按电路实物图的面积大小来分类的,你们同意吗?

生:同意。

师:你们想了吗?她说了你们就同意?我们这样想,如果仔细看黑板上的这些电路图,他
们灯泡 的位置一样不一样?电池的位置一样不一样?甚至导线的数量也有细微的不同,但
是如果从连接方法上看 ,有些是非常相似的,我们可以大胆的把他们挑出来放在一起,这
叫归类,明白吗?黑板上这三类从连接 方法上还有没有可以归纳在一起的?哪个可以拿过
来?

(学生指,老师做,分为两类。)

师:(指第一类)这一类的连接方法有一个特点 ,你能不能找出来?(指第二类)它的连接
方法的特点我们能不能找出来?

生:(指第一类)我觉得这一类没有交叉,(指第二类)这一类的交叉了。

师:这一类没有交叉,它的连法有什么特点呢?

生:它的连法都不交叉。

师:不交叉,那是什么样子的?

生:不交叉就是没有交叉。

(师生笑)

师:谁能把这种连法的特点说出来。

生:它们都是一圈(湖南话发音似“群”)。

师:它们是一群,那边的不也是一群吗?

生:从电池的正极到……

师:还是连接方法,你们看是不是一个串一个,一个串一个,像什么?



生:像圆圈。

生:有一个像海狮。

生:有点像泡泡。

生:有点像汽车。

(师生笑)

师:越说越远了,他们一个串一个,一个串一个,有点像——

生:珠子。

师:这一类连法有一个名字你们知道吗?

生:串(chuān)连法。

师:看来你是真理解了,发音有点问题,读作串(chuàn)联法。(板书)

师:我们来看这一类有什么特点?

生:交叉。

师:看从电池正极出来几根线?

生:2根。

师:然后分到哪去了?

生:分到两个灯泡上去了。

师:数一数分了几个叉?

生:2个叉。

生:4个叉。

师:从正极出来,走,回到负极,这叫一个通路。看看4根线分了几个叉?几个通路?

生:2个叉,2个通路。

师:那边那个叫串联,这边这个分叉的叫什么名字呢?



生:(齐喊)叉连。

师:(笑)看来同学们是真懂了,这个名字不太好听,他科学的名字叫并联。(板书)
师:刚才给同学们的时间可能有点短,并联电路只连接出一种,我相信大家经过努力能够
连接出很多 种。

5、巩固:

师:(出示电路演示板)老师这里还有两个电路,你们来看一看哪个是串联?哪个是并联?

生:(一边指一边说)这边是串联,那边是并联。

二、比较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不同


1、 灯泡亮度不同。

师:你们这么明白串联和并联,那么除了连接方法的不同,你们还能发现他们还有别的不
同吗?

生:第一个是用3根导线连的,第二个是有4根导线连的。

师:这是连 接方法,告诉大家除了这些连接方法的不同,还有什么不同?谁在刚才实验中
发现了?

生:第一个串联只有一个圈,第二个并联有两个圈。

师:还是连接方法,有没有同 学在实验中非常细致,除了发现它们一个是串成串的,另一
个是分叉的这种连接方法的不同,你还发现它 们灯泡的亮度一样吗?

生:(齐声喊)不一样。

师:不一样,哪个更亮一些?

师:是串联还是并联?

生:并联。

师: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们一看就知道了。


生:我们连过,发现的。

师:哪些同学也发现了?

生:(举手)

师:那我们来验证一下。

(指名演示)

2、 灯泡之间的相互影响。

师:那还有什么不同?

生:是它们位置不同。

生:那个灯泡是倾斜着摆的。

师:还是连接方法,你们看这两个电路都连了几个灯泡?

生:两个。

师:如果我拿走其中的一个会怎样?

生:灭掉。

师:都灭了?

生:都灭,串联都灭。

生:并联也都灭。

师:谁有不同意见?

生:串联质有一个会灭,并联都会灭。不是,串联都会灭,并联只有一个会灭。

师:你们怎么发现的?

生:因为我们做过实验了。

师:谁也发现了?

生:(少数举手)


师:验证一下,好不好?

(指名,一人挑好一个灯泡,同时拿开,大家看。)

师: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想一想这里面的原因是什么?

生:(举手)

师:你原因都知道了,厉害,你说。

生:串联都连在一起,摘走一个都灭。

师:你不是说会解释原因吗?

生:摘走一个,串联电路就断了。

师:从哪里断的?

生:就是从这里。(手指灯泡边的一个连接点)

师:从哪里?

生:(手指灯座处)从灯泡被拿走的地方断的,电路就不同了。

师:那这一个呢?

生:因为并联导线连的是两根,断了一根,上面就不亮了,导线被断掉了,导线并在一起,< br>另一个还是亮的。

师:所以验证了串联电路有几个通路?

生:一个。

师:并联电路呢?

生:两个。

师:摘走一个另一个呢?

生:亮。

师:(出示:开关)老师这里有一个开关,请你们把它也连接到电路中——

生:( 打断老师发言,指着黑板上的一张图。)张老师,刚才的分类还是有问题,如果分成


两类 ,这个还是不行。

师:为什么?

生:因为这里只连接了一个交叉口。

师:(实物投影出示该图)大家请看他说的这个电路,这个看着像个串联,也像个并联,实< br>际有没有问题?

生:有。

师:知道错在哪吗?

生:这个导线该连在这里,不该连在那里。

师:大家还要感谢他,非常细心。

三、拓展


1、 探究利用一个开关控制电路。

师:我还是接着说这道题把,再给各组一个开关,请同学们想办法把这个开关也连接到电路中,让这个开关同时控制两个灯泡的亮灭,你会吗?有兴趣的同学回家研究一下。

安全用电
诸城明城学校:韩炳善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安全用电常识。
2.会查阅资料及其它信息资源,搜集和整理安全用电的相关资
料。
3.培养小组合 作交流的意识,使学生知道科学技术会给人类与
社会带来好处,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二、重点难点:
1.了解安全用电常识。


2.使学生知道科学技术会给人类与社会带来好处,也可能产生
负面影响。
三、课前准备:
搜集和整理有关安全用电方面的图片及文字资料,可提示学生
在家长 的帮助下进行准备,一则使材料更加充实,二则可以促
使家长参与到本课的学习中来,与孩子一起交流, 一起学习安
全用电常识,学生也可以根据教科书的提示自主搜集。
四、准备材料:
教师也应准备一些与安全用电有关的资料,包括生活中的一些
用电安全隐患及造成的危害等。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星期天你们在家里都干什么呢?
有一位同学叫小明,我们来看看他星期天都干了些什么?
出示投影;四幅图(图1小明在电线 下放风筝,图2小明在电
线上晾衣服,图3小明湿着手插插座,图4小明自己乱接电线)
同学们讨论:
1.小明这样做对吗?为什么?
2.说一说电可以给人类带来那些危害?
小组结合自己的经验进行讨论,汇报交流。
教师结合学生的回报投影或放视频资料并进行适当的补充,由
于人是导体,所以不正确地用电,会导致 人触电,轻者可以使


人受伤或伤残,重者可以使人死亡,因此,我们要知道安全用
电,这一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怎样安全用电。板书:安全用电。
(二)学习新课
1.谈话:我们在生活中应怎样安全用电呢?
2.教师提问:
(1)在擦灯泡时应注意什么?
(①关电源 ②用干布擦)
(2)在拔插座时,手能碰到插座的金属部分吗?
(不 能)
(3)遇到家用电器着火应怎么办?
(①先切断电源 。 ②在灭火.)
(4)电源开关外壳和电线绝缘有破损时,应怎么办?
(让大人或电工修好,自己不能乱动。)
(5)用电淋浴器洗澡时,应注意什么?
(一定要切断电源)
(6)雷雨天时,能否在树下.电线杆下避雨。
(不能,以防触电。)
(7)发现家用电器损环,能否自己随便拆卸。
(不能,应找专业人员修理)
(8)人触电以后,用什么方法救助。
(①用木棍。 ②关电源)
学生结合自己的经验展开讨论。


提示学生:可以通过阅读电器说明书了解更多的知识。 学生汇
报。
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汇报,进行适当的补充。
谈话:通过刚才的交流,请大家讨论,制定安全用电小常识。
学生分组讨论.制定。
汇报,教师补充。
(三)评价:
谈话:在本节课,你感到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对自 己的设计和
表现还满意吗?请把自己的评价填在 “星级评价表” 中。
学生填写“星级评价表”。
(四)拓展:
请同学们课下做个安全用电宣传员吧!把 你所学到的知识讲给
爸爸.妈妈和邻居的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听或者设计一张宣传
画,贴到 小区的壁报栏里。
安全用电

电给人们带来许多便利。但是,如果使用方法不正确, 也会对


人们的生活造成危害。
家庭电路
家庭电路就是
给家庭 用电器供
电的电路,又叫
做照明电路。如
电灯、电视机、
洗衣机、电冰箱都是由家庭电路
来供电的。

不正确用电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危害?答:不正确的用 电会使人触电
造成残疾甚至会危及人的生命;电路短路会造成火灾,威胁人们的
生命财产安全。
家庭电路的组成及作用:
由进户线、
导线组成
保护设备
电能表
总开关
(保险丝)
分开关
用电器
插座


进 户线(火线、零线)
(1)进户线由户外低
压输电线引来是由两根
线组成,一根在户外 和
大地相连叫做零线,另
一根叫火线。当把电灯
等用电器接在两线间,
电器就 会工作.
(2)火线和零线之间的电压是220伏。零线
和地线之间没有电压,火线和地线之间 有220
伏的电压。

火线
零线
(3)家用电器并联在电路中,每一 个用电器
有一个开关与其串联连接在火线与用电器之
间,保证每个用电器开与关都不影响其他用 电
器的使用,这样就可以保证正常情况下,每个
用电器的电压都是220伏。


电能表
(1)作用:测量用户在一定时间内消耗
电能的多少
(2)电 能表要装在家庭电路的干路上.
电能表上标有“220V,10A(20A)”的字
(3)电能 表有不同的规格,
样。它表示:额定电压是220V,额定电流
若家里用电器特别多
是 10A,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是20A,可以
用在最大功率为220V×20A=4400W的家
电能表允许通过的电流
庭电路中。电能表上
要大些,否则会被烧坏.
的“1500r /kWh”字样表
示消耗每千瓦时的电功,
电能表转动1500转.

总开关
位于家庭电路的干路上,以前常用
闸刀开关,随着科技发展现在多用空气
开关,用以代 替闸刀开关和保险丝。
它有自动的特点,当电路由于短路等原
因导致电流过大时,它会自动断开 ,切
断电路,保护用电安全。

保险丝:电路的安全装置.
(1)保险丝是由 电阻率较大而熔点较
低的铅锑合金制成。
( 2 )当电路中的电流过大,保险丝就
会 先熔断,从而切断电源,保障线路
电路里的电线都有规定
的最大电流,如果超过这个
和 电器的安全,避免火灾保险丝一般
电流的规定值,电线会产生
装在保险盒。
较多的热, 可能烧坏绝缘皮,
甚至引起火灾,所以电路里必
须安装保险盒,里面接有
保险丝。插入式保险保险丝装在盒盖上


电灯和分开关
家庭电路中电灯是必不可少的.电
灯的一端接零线,
一端连开关,开关
的另一端连火线.
各房间的灯是并联
在火线、零线间.
每盏灯都需要一个
开关控制.

插座
家庭电路中的插座可以方便地给电视
机、电冰箱、洗衣机以及可以移动的家
火线< br>用电器供电.
零线
插座
插座是随时接用电器的元件,插座有二孔和三孔之
分,其中一个孔接火线一个孔接零线.插座与电灯在火
线、零线间是并联的.插座是为方便用电器连入 电路中
而设计的,每个插座等同于用电器,与电灯互不干扰才
行.

接地接零线
接火线
接外壳
接用电部分
三孔插座剩余一孔是接地用
的, 当电路中接入带金属外
壳的电器,如电冰箱,万一
用电器的外壳和电源火线之
间的绝缘 损坏,使外壳带
电,也会从接地导线流走,
人体接触电器也不会有危险
了.这和高大建 筑物上的
“避雷针”相似.
接用电器


测电笔
1.用于辨别火线和零线。
2.构造:

使用 方法:
测电笔,要用手
接触笔尾的金属体
,笔尖接触电线,
如果氖管发光,表
明接触的是火线,
如果氖管不发光,
表明接触的是零线
需要注意的是使用测电 笔,手一定要接触笔尾的金属体
如果手没有接触笔尾的金属体,即使笔尖接触火线,氖管也
不发 光,测电笔就失去作用了。

三、安全电压:
只有不高于36V的电压对人体是安全的,称为安全电压。
说明:人是导体,容易让电流通过,电流 对人体的危害性跟电
流的大小、通电时间的长短等因素有关。通过人体的电流达到
8-10毫安 时,人体就很难摆脱带电体;通过人体的电流达到
100毫安时,只要很短的时间,就会使人窒息,心跳 停止,发


生触电事故。电流越大,触电到死亡的时间就越短。大量的实
验表明: 低于36V的电压对人体是安全的,称为安全电压。
安全用电常识
1、人员的触电方式.(1)单线触电
(2)双线触电
(3)高压电弧触电
(4)跨步电压触电
怎样才能做到安全用电?答:(1)、不
随意摆弄电器,使用电器前仔细阅读说
明书,并按照规 定使用。(2)、修理电
器应该先断电,不能徒手去摸电线。(3)
擦灯泡的时候应该先关掉电 源,不能用
湿布擦(4)不能在高压线下玩耍、放
风筝等(5)看到有人触电应大声呼救、并及时切断电源,而不能用手去拉(6)
下雨时不能到大树或高墙下避雨。


交流安全用电常识

线


人体大地都导电
修理电器要断电
徒手不能摸电线
电线不作凉衣杆

交流安全用电常识

线


湿手不能碰开
关。
不到输下去避雨
不到高压线下玩


2、安全用电原则
不接触低压带电体,< br>不靠近高压带电体,
不弄湿用电器,
不损坏绝缘层。


电磁铁的磁力(一)教学设计

教材背景及教学对象分析:
上一节学习认识了电磁铁和它的制作方法,学生们都希望做一
个磁力很大的电磁铁。电磁铁的磁力大小 与其结构有明显的联系,
本节课通过做实验让学生经历寻找影响磁力大小的因素,适合学生
心理 需要和认知水平。本课主要有两个活动。
一、作出我们的假设。
二、设计实验,检验假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知道电磁铁的磁力是可以改变的;
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的圈数有关:圈数少磁力小,圈数多磁力
大。
2、过程 与方法:学生能经历一个完整的科学研究过程——提出
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检验、汇报交流 、共享成果。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体验到科学探究的历程,感悟
善于观察、 勤于思考的科学态度,能够大胆想象,又有根据地假设;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不断深入研究的探索精神 。
教学重点:
经历探究发现的全过程,学生具有利用对比实验解决问题的科
学思维能力。
教学难点:
对学生实验设计进行有效的指导和调控,使探究目标明确、思
路清晰。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准备及多媒体设计:
1、教师准备电磁起重机吸废钢铁等多媒体课件。科学记录表
(见附件1、2、3) 2、学生分组实验材料:每组备较长的绝缘导线2根、电池1节、
电池盒1个、较大的铁钉2颗、大 头针若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 .老师出示制作好的电磁铁:上节科学课,我们已经认识了电
磁铁,谁来说说电磁铁是由那几部分构成的 ?(板书:线圈、铁芯、
电流)
2.学生制作电磁铁:下面请 各小组也来制作一个电磁铁,并且
试一试你们的电磁铁可以吸起多少个大头针呢?(各小组汇报个数。)
3.(播放课件:电磁起重机)师讲解:这是一个用在废铁处理
厂的电磁起重机,它利用电磁铁 的原理制造而成,一次可以吸起数
吨重的废铁!你们知道磁力这么大的电磁铁是怎么做成的吗? < br>4.提出问题:电磁起重机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磁力,而我们自
制的电磁铁最多的小组也只吸起了 ( 16 )颗大头针呢?电磁铁的
磁力大小究竟与什么因素有关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电磁铁的磁< br>力(一)” (板书课题)。
二、大胆猜想,充分假设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科学态度,能够
大胆想象,又有根据地假设) < br>1、谈话: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呢?科学家们在进
行科学研究时,第一步就是要对研 究的问题作出假设。
请同学们也来猜一猜,你认为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因素有哪
些呢?今天 老师还有一个更高的要求,不仅要说出我们的假设,还
要说出这样假设的简单理由。
(出 示课件提醒:先想一想电磁铁的构成、电磁铁的磁性是怎


样产生的;然后再来做出我们的 假设。)
2、学生分小组讨论,作出假设(把自己的假设填入表1
空白处)。
3、小组汇报。(汇报前注意引导,如:当说到与线圈的多少有
关,师问:线圈多磁力就越大;线圈少 磁力就越小;说说你们猜测
的依据)
(学生找出的影响因素可能较多:①电池数量;②绕线多 少;
③铁心粗细;④铁心长短;⑤电线粗细;6线圈的粗细;③线圈的
形状;③铁芯的形状:条 形或马蹄形…)
4.分析:刚才各个小组都作出了自己的假设,那么在这些因素
中,你们 小组觉得什么因素可能是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最大的因素
呢?(学生选择说出影响磁力大小的主要因素。 教师板书)
三、设计实验,验证假设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经历探究 发现的全过程以
及不断深入研究的探索精神。使学生具有利用对比实验解决问题的
科学思维能力 )
1.确定研究主题:同学们提出了很多假设,因为时间关系,这
节课我们先重点研究线 圈圈数与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关系。
2.制订研究计划:
(1)为了使研究更科学,在研究之前,我们首先要制订研究计
划。
(2)同学 们:我们已经确定了研究的问题,而且已经对这个问


题作出了假设。那么,我们怎样来设 计这个对比实验呢?
(3)学生讨论,分组制定研究计划(学生填写表3空格)
3.交流研究计划
(1)你觉得在这个实验中要改变的条件是什么?(线圈的圈数)
(2)怎样改变线圈的圈数?(每次绕不同的圈数,如20圈、
50圈、80圈,每次相差的圈 数大一些,让实验效果更明显一些。)
(3)实验中不改变的条件是什么?(电池节数、铁芯粗细、铁
芯长短……)
4.小组修改完善研究计划
5.实施研究计划
(1)在这个实验中,除了计划中要控制的这些条件之外,老师
还想提醒各小组注意以下几点:
(出示课件提醒:不要长时间接通电池,减少耗电。
吸过的大头针放在一边,不要再吸。)
为了数据更加科学准确,不同圈数都要进行多次实验。
(2)各组根据实验计划进行实验,并做好实验记录。
(3)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到各组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6.汇报交流: (1)分组向全班汇报实验的平均数,并填入实验记录表。(见
附表1、2、3,都做成幻灯片,到 时出现,让小组代表上讲台展示
表格数字)。
(2)分析实验数据:


从你们小组的数据中你发现了什么?
从全班十个小组收集到的数据你又发现了什么?
(3)学生说出结论:通过实验我们发现 :电磁铁磁力大小的确
与线圈圈数有关。线圈圈数多,磁力大;线圈圈数少,磁力小。(学
生记 录)
四、总结延伸
(设计意图:教师小结,承上启下,使学生更明了本课学习内
容和结论)
今天这节课 ,我们通过“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
——交流计划——实验验证”这样的步骤研究了电磁铁 的磁力大小
与线圈的圈数之间的关系。刚才我们各小组还提出了其他的假设,
这些因素是否也会 影响电磁铁的磁力大小呢?下节课我们还将继续
研究。
布置课后拓展(课件显示)。


五、板书设计
电磁铁的磁力(一)
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主要因素:
线圈圈数
电流的强度(电池的多少)
铁芯的大小形状


导线的长度
……




附件:实验中的3个表格设计

1、我们对“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假设

我们的假设 假设的理由
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线圈圈数有关;
线圈多,磁力大;线圈少,磁力小。

磁性是由通电的线圈产生的






2、检验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线圈圈数关系的研究计划

研究的问题 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圈数多少有关系吗?
我们的假设

检验的因素

(改变的条
件)


怎样改变这1、
个条件
试验要保持

哪些条件不





2、 3、
3、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线圈圈数关系实验记录表


吸大头针数量(个)
线圈的圈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平均数





磁力大小排序



























各位专家,大家好!现在我就所执教的《电磁铁的性质》谈谈我的教学设想。

一、

教材分析:《电磁铁的性质》是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能量》中的教学内容,本课是在学生已经认识电磁铁的构造基
础上,和学生原有的知识经 验上,继续探究电磁铁的基本性质及其南北极
与哪些因素有关。


目 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知道什么是电磁铁,电磁铁的性质和它是否有南北
极及影响其南北极的因素有 哪些。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动手能力、归纳概括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爱科学的情感 ,激发学生进行科学实验的兴趣,培养学
生认真细致、与人合作的态度。

重点:什么是电磁铁以及电磁铁的性质。

难点:电磁铁有没有南北极,如果有影响其因素有哪些,并设计实验证明。

教学准 备:长短不同的绝缘导线若干条、经过退火处理的铁钉数个、指南针数
个。电池盒(带电池)、大头针两 盒等为每一小组准备一套实验材料。

二、

说教 法:科学是一门培养人的科学思维能力和提高
科学素养的重要学科。由于是六年级学生,我主要采取设置 情景教学法,
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并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产
生实践的 愿望。引导学生将课堂教学和自己的经验结合起来,调动学生参
与活动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 的能力,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
果。我采用了直观教学法、活动探究法、集体讨论等教学方法,通过小组
动手实验和探究,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讨论,然后进行归纳总结,得出正
确的结论。这样有利于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让
学生对本课知识的认知更清晰、更深刻。

三、

说学法: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答”向“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学习真正
的主人。通过动手、思自主 探究实验,最终得到结论,培养学生实际解决
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 演示磁铁吸大头针引出电磁铁
师:(出示磁铁)这是什么?(演示吸引大头针)它是磁铁。(板书:磁
铁 并画磁铁简图 )磁铁有哪些性质?磁铁可以吸铁 磁性恒久 能指
南北方向 有南北极 。(板书:可以吸铁 磁性恒久 有南北极 在磁铁简
图上标出南北极 )

师:(出示大铁钉)这是什么?大铁钉 它会不会像磁铁一样也能吸起大头针?(演示吸大
头针 )不能。老师可会变魔术,让大铁钉来听从我的指挥,你们信吗?要是老师成功了,
你们想跟老师学吗? 想 那你们可要睁大眼睛仔细观察老师的表演。(老师表演示边讲解)
用有绝缘皮的导线在大铁钉上沿 一个方向缠绕50圈--100圈,导线两端留出10厘米-- 15厘


米做引出线,固定导线两端,以免松开。用砂纸把导线头磨光亮。(接通电流 吸起大头针
断开电流 大头针掉了 听口令进行魔术表演)吸起 扔掉 再吸起 再扔掉
师:神奇吗?想不想学习?想 那你们可要用心了,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二、 认识电磁铁
铁钉为什么也能像磁铁一样吸引大头针呢?(因为铁钉也有了磁性)那它的磁性又是怎么< br>来的呢?(是靠通电)
师:(边讲解边画电磁铁简图 并板书)铁钉也叫铁芯,铁钉外缠绕的导线叫线圈,(画出
电磁铁简图 并标出 铁芯 线圈)像这样由线圈和铁芯组成的装置叫做电磁铁。(板书:电)
三、动手操作,实验探究电磁铁的性质
师:我们知道磁铁可以吸铁而且磁力是恒久的,但是电 磁铁是不是也有以上性质?通断电
对电磁铁的磁性有没有什么影响?下面就让大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 论通过实验找出答
案。
提示事业实验注意事项:1、制作过程中充分发挥组员之间分工与合作 ,有不明白的问题小
组讨论或问老师,声音要轻,不能影响其他小组。2、在这里老师要提醒大家一点, 我们做
实验的导线很短,所以这个电磁铁非常耗电,不要长时间把它接在电池上。3、导线中有电
流时会发热,不要接触导线的金属导体,以免烫伤。4、做好记录表的记录整理工作。
学生实验完毕 完成实验记录表(一)教师总结结论:电磁铁接通电流产生磁性,断开电流
磁性消失。
实验记录单(一)
电磁铁
第一次
接通电流
断开电流
结论:


吸大头针的数目
第二次


第三次
三、 研究铁钉电磁铁的南北极 师:当电磁铁通电时,铁钉哪端是北极,哪端是南极?怎么才能知道呢?先小组讨论,再
交流。(简 单的方法是用指南针检验:在通电情况下,铁钉的一端与小磁针的南极相吸,
而与小磁针的北极相斥,或 者现象相反,说明电磁铁也有南北极。运用的道理是异极相吸,
同极相斥。老师有个疑惑,是不是钉尖吸 引了指南针的北极就能说明钉尖是南极了吗?不
能,因为铁钉本身就 可以与指南针北极相吸引,这时还要让钉尖再靠近南极试试,如果排
斥就可以得到证实电磁铁有 南北极了。各小组检测完后,完成实验记录单(二))
实验记录单(二)
我的电磁

磁极情况
钉 尖
( )极
钉 帽
( )极

四、 提问:你的是南极还是北极?为什 么各小组会不一样呢?想知道电磁铁的南北
极与哪些因素有关吗?那我们就继续来研究,先提出猜想假设 ,再让小组之间进行调
换,仔细观察研究对方的实验装置,探寻其中的奥秘。你们在完成实验记录单(三 )
时,可根据老师贴出的图示来帮助完成。好了,现在就请同学们再仔细观察哪几副图
是你们小 组刚实验过得装置图。现在老师教大家一种更快捷的判定电磁铁南北极的方
法——安培定则(右手螺旋定 则):即用右手握住螺线管线圈,让弯曲的四指跟螺线
管中电流的方向一致,那么大拇指所指的那端就是 螺线管的北极。(老师边讲边贴四


张图示,最后用安培定则来检验电磁铁的南北极是不是 和大家实验的一样。在图示旁
分别标出南北极,让学生进行检验,自己也按照老师的讲解进行演示。)
实验记录单(三)
我的电磁铁 我们的发现

1、________不变,
_________改变。

2、________不变,
_________改变。
结论:
五、 总结梳理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发现磁铁和电磁铁性质有哪些 不同的地方?(电磁铁通电才有磁性,
它的南北极是可以改变的。看来这节课大家的收获可真不少,下节 课我们要继续探究电磁
铁的秘密。老师希望大家继续努力,做一个既爱动手又爱动脑的攀登科学高峰的探 索家。
最后送大家一句名言: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本节课我采用直观教学和活动探究 等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学法为重
心,放手让学生去探索,让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 堂氛围中轻松掌握新知识。

第3节 电磁铁的应用

沙城中学 杨春莲 2014.01.22
【教学目标】
1.知识 与技能:理解电磁继电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了解电铃能分析电铃、电磁起重机、
磁悬浮列车以及信息的 磁记录和水位自动报警器的工作原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电磁继电器的结构,理解其工作原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科学知识的实际应用,提高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培养
积极 参与实践探索的精神,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品质。
【重点难点】
重点:电磁继电器的工作原理和电铃、磁悬浮列车等工作原理
难点:电磁继电器的工作原理
【科学探究】:探究电磁继电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1、 电磁铁是什么? 电磁铁的优点有哪些?
电磁铁磁性的有无,可用__________________来控制;
电磁铁磁性的强弱,可用__________________来控制;
电磁铁极性的变换,可用__________________来控制。
新课教学:
一、
电磁继电器
【讨论】仔细读课本P
11---12
,分析并讨 论电磁继电器的工作原理,并思考下列问题:
(1)这个电路由哪几部分组成?每个部分的主要结构分别 是什么?
(2)在甲图中,当开关闭合时,电动机工作吗?哪一盏灯亮?
1、定义:电磁继电器是一个由____________控制的自动开关
2、特点:它可以 用_________、__________来控制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与讨论:
图1---33所示为电铃的工作原理图 ,B为衔铁,B与弹性片A
相连,请根据电磁铁工作的原理,分析电铃是如何发出铃声的?
【 体验和讨论】将电铃接入电路,闭合开关,体验电铃发声的
现象。然后读图一讨论并叙述出电铃的工作原 理:利用____________产生打铃动作并利
用自动的电流___________来控制磁性 的有无。
工作原理:电路闭合,电磁铁吸引弹性片,使铁锤向铁铃方向运动,铁锤打击铁铃而发出声音,同时电路断开,电磁铁没有了磁性,铁锤又被弹回,电路闭合。如此不断重
复,电铃发出了持 续的铃声。
二、
磁悬浮列车:
磁悬浮列车是一种采用无接触的电磁悬浮、导向和驱 动系统的磁悬浮高速列车系统。
它的时速可达到500公里以上,是当今世界最快的地面客运交通工具, 有速度快、爬坡
能力强、能耗低运行时噪音小、安全舒适、不燃油,污染少等优点。并且它采用采用高< br>架方式,占用的耕地很少。磁悬浮列车意味着这些火车利用磁的基本原理悬浮在导轨上
来代替旧的 钢轮和轨道列车。磁悬浮技术利用电磁


力将整个列车车厢托起,摆脱了讨厌的摩擦力和令 人不快的锵锵声,实现与地面无接触、
无燃料的快速“飞行”
读右边的磁悬浮列车原理图,分析讨论磁悬浮列车是怎么悬浮起来的?它的工作原理
是什么?
工作原理:列车轨道上强电磁铁的磁极与列车上的电磁铁的磁极的排斥或吸引的作用力
而使列车 悬浮,没有摩擦,减少阻力,增加运行速度。
三、信息的磁记录
硬盘是信息磁记录的重要器 件,它广泛应用于计算机、移动电话、影像播放器、游戏机、
掌上电脑、数码摄象机等数码产品中。
阅读P13了解硬盘的组成、磁盘上的信息记录。(存入数据的过程、读取磁盘信息的过程)
思考?生活中,你还知道有哪些记录信息的磁性产品?(磁卡、录音机、录象机等)
四、电磁选矿机和电磁起重机
如图二和图三是电磁选矿机和电磁起
重机。你能用电磁铁的原理来说明这两种
机械的工作原理吗?
电磁起重机:把电磁铁放在被起重的含铁质的物体上, 接通电流, 电磁铁产生磁性
图二 图三
,

把铁质
物电磁选矿机:体吸起,放下时,只要断开电流即可。 工作时,电磁铁不动,分离滚筒在微型电动机驱动下转动,当混合物经过滚筒时,铁磁性
物质微粒在 电磁铁的作用下,被吸附在滚筒表面运动到筒后的无磁区时自动下落,非铁磁
性物质微粒沿滚筒切线抛出 ,达到自动分离。
小结:
电磁铁的应用:电磁继电器、电铃、水位自动报警器、磁悬浮列车 、信息的磁记录、电磁
选矿机和电磁起重机等
巩固练习:
1.下列没有用到电磁铁的是( )
A、电铃 B、温度自动报警器
C、电热水器 D、电磁起重机
2. 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所示的
元件连接起来,以达到用低电压、弱


流控制高电压强电流的目的。





3. 如图是简单的火警自动报警装置所需的电路元件。其中,温控开关在温度升高到某值时
自动闭合,常温时 自动断开。要求:当发生火灾时红灯亮、电铃响,发出报警信号;正常
情况下绿灯亮。请按上述要求,将 图中元件连成一个火警报警器电路(a、b、c为三个接
线柱)。








布置作业:
1.自学P14阅读内容 -------电话
2.课本P15练习1---5
反思:“电铃的工作原理”演示加上讲 解,学生了解较为透彻。电磁继电器通过学生实验,
学生很快就能理解他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课前查找了 有关磁悬浮列车的有关资料,
对于它的基本原理也有所了解。总之,学生眼球被这些有意思的知识吸引了 !

泰山十八盘-2014高考作文题目


墙体彩绘材料-记念刘和珍君教案


重症监护室-公盟


建筑装饰工程施工合同-城南旧事主题曲


认输-搞笑爱情对联


lol点卷充值-鸟之殇


宫崎骏起风了主题曲-折纸大全图解


服务生英文-学法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