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北师大2011课标版四年级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三角形边的关系》教学设计(李陈心)

温柔似野鬼°
741次浏览
2021年01月02日 02:40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生日短信大全-古体诗词

2021年1月2日发(作者:乔石)




《探索与发现:三角形边的关系》

版本:
学科:
班级:
执教: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数 学
四年级
李陈心




《探索与发现:三角形边的关系》教学设计
第 1 课时
设计意图:
(一)理念设计
基于“生本课堂”的理念,在本课的教学中,组 织学生通过剪小
棒的操作,自由生成实验数据,并通过摆一摆的活动,自己提出猜想,
再引导讨 论能围成三角形的小棒数据和不能围成三角形的小棒数据,
从中发现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
(二)教材分析
教材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出示了四组小棒,让学生在摆一
摆的过程中,发现哪组小棒可以围成三角形,哪组小棒不能围成三角
形;第二部分是根据操作的结果提 出自己的猜想并小组交流:怎样的
3根小棒才能围成一个三角形?第三部分是通过算一算,比一比,验< br>证猜想,发现摆出三角形的3根小棒长度之间的关系,得出三角形三
条边之间的关系。教学时,教 师可以让学生通过直观操作来认识和体
验,经历对实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进而从中发现和 归
纳出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成果。

学习目标:
1.知识技能:通过实际操作,探索并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
第三边的规律。
2.数学思考和问题解决: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 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观察、思考、抽象概括
的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提高 学生动手操作、猜想、实验、验证及小组讨论等
活动,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勇于实践、敢于发现、合作交 流的良好品
质,在探究与发现中体验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探究和归纳三角形边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含义。

教具准备:基于课件 能提高操作准确性和帮助学生理解的功能,这节
课主要准备了课件进行教学。同时考虑到学生在用“两根 小棒的长度
之和等于第三根小棒长度”的这组小棒摆三角形时易出错,课件中特
意把小棒变细, 成为线段让学生观察,直面学生的认知冲突。

学具准备:小棒(共十组,其中四组拿到4厘 米和8厘米的小棒各一
根,4组拿到5厘米和8厘米的小棒各一根,还有两组拿到两根8厘
米的 小棒),活动记录单。 这样的准备可以保证学生生成的数据是随
机的,且因存在拿到相同长度小棒的小 组,无论从哪儿剪都不能摆成
三角形,可以让学生利用这两组的数据进行充分的讨论。

课时安排:总课时:一课时
本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 上节课,我们探究了三角形的内角和,这节课,我 们继续研究
三角形,探索三角形边的关系。(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一)操作尝试,初步感知
1、师:老师给每个小组准备了两根小棒,用两根小棒能围成三角
形吗?(不能)那怎么办?(把其中一根剪成两段)
学生活动:操作员剪其中一根小棒,并尝 试围三角形,记录员将能
否拼围成三角形的情况记录在学习单上。
2、师:都是用三根小棒去 围,有的组围成了,有的组围不成,你
觉得是什么原因呢?(长度不同)
学生活动:测量并记 录自己小组的三根小棒的长度,派代表将小棒
长度和能否围成三角形的情况输入电脑。
【设计 意图:引导学生在围三角形的操作过程中发现有的能围成,
有的却围不成,初步感知“任意三条线段不一 定能围成三角形”,为
进一步探究新知做准备。】
(二)展示交流,强化感知
1、 请一个围成三角形的小组上台展示,教师追问:你是怎么剪的?
为什么要剪长的而不能剪短的?
引导学生发现:要想围成三角形,不能剪短的小棒。(如:剪成三


根4厘米的小棒)
2、直观展现“有两根小棒没合拢,所以不能围成三角形”的情况。
(1)请剪短小棒的小组上台展示。(如:剪成2厘米、3厘米、8
厘米的三根小棒)
(2)师提问:是不是只要剪长的小棒,就一定能围成三角形呢?
请剪长小棒,但也没有围成 三角形的小组上台展示。(如:剪成4
厘米、1厘米、7厘米的三根小棒)
通过把两根短小棒 慢慢压平的过程,引导学生发现以上两组的共同
点:当两根小棒的长度小于第三根小棒的长度时,不能围 成三角形。
3、直观展现“小棒合拢了,但是是’平’的,所以不能围成三角形”
的情况。
师:其实老师给每组发的小棒暗藏玄机,其他组都是有一根长小棒
和一根短小棒,但有两组的两 根小棒是一样长的。拿到一样长的小棒
的那两组拼成了吗?
请认为可以围成三角形的小组上台展示。若意见不同,则组织讨论。
课件展示:将小棒变细, 成为线段,上面两根较短线段的端点只有
在“压平”时才能挨上,但此时已经不是三角形了。
师:我们用小棒想要代替的是线段,线段没有粗细,而小棒有一定
的宽度,且长度也有误差,所以有时我 们看着像是围成了,其实并没
有。学习数学不仅要用眼睛去看,更重要的是用心去思考和计算。
提问:为什么拿到两根相同长度小棒的小组,不管从哪儿剪,都不
能围成三角形呢?


引导学生小结:当两根小棒的长度等于第三根小棒的长度时,也不
能围成三角形。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生成的数据进行研究,通过看其他小组的展
示强化感知、加深体验。利用课件 演示,目的是刺激学生多种感官,
发挥它提高操作准确性的功能,使学生更容易理解。】
(三)利用数据,探究规律
1、算一算,比一比
学生活动:比较自己组三根小棒的关系,完成学习单。
①+② ③ ①+③ ② ②+③ ①
2、对比观察,探究规律
师收集学习单,并用投影展示。 (能围成和围不成的各两组)
学生自由说发现了什么,有针对性地解决以下两个问题:
(1)能围成三角形的这两组小棒有 什么共同特点?(任意两根小
棒的长度之和大于第三根小棒)
师:“任意”是什么意思?
(2)剩下这两组,为什么围不成?(因为不满足“任意”)
(3)观察“小于”和“等于”的算式。
师:从每组的三根小棒中,选择怎样的两根,长度之和可能会小
于或等于最后一根小棒的长度?
3、利用规律,优化方法
师:给你三根小棒,怎样判断它们能否搭成三角形?
引导 学生小结:只需看较短的两根小棒的长度之和是否大于长小棒


的长度即可,若大于,就能 围成,若小于或等于,就围不成。
4、学中练
这三根小棒能否搭成三角形?
(1)3厘米,4厘米,6厘米
(2)1厘米,2厘米,3厘米
(3)5厘米,7厘米,11厘米
【设计意图:在学生独立对数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讨 论、交
流,得出“要围成三角形必须满足什么条件”,并加深了学生对“任
意”这一教学重点的 理解。】
(四)抽象提升,得出结论
1、师:我们刚才总结了“任意两根小棒的长度之和大 于第三根小
棒,就能搭成三角形”,其实我们说的小棒的长度,就是三角形的边
长,那谁能说说 三角形边的关系是什么?
板书: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2、板书出示:边长为a,b,c的三角形。
师:你能表示出这个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关系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a+b>c, a+c>b, b+c>a
三、联系实际,巩固应用
师过渡:学知识不只是纸上谈兵,更重要的是会用所学知识解决实
际问题。
1、课件出示“对角斑马线”图片。
师:请大家观察这张十字路口的图片,与我们平常看到的 十字路口


有什么区别?(多了“对角斑马线”)如果你要从A地到B地,会走
那 条路呢?为什么?
生自由发言后,师小结:设计师也正是考虑到了“三角形任意两边
之和大于 第三边”,才设计出了这么方便行人的斑马线。
2、课件出示课后第二题:从下面5根小棒中任意取出3根,摆出
不同的三角形。
生自由发言,并说一说摆成的是什么三角形。
3、课件出示题目:如果三角形的两条边的长分 别是5cm和8cm,
那么第三条边的长应该在什么范围内?
生自由发言,师适时引导:2、 5、8能搭成吗?把2厘米的边延长
到几厘米能搭成呢?3厘米行不行?大于3厘米都可以吗?
明确:随着小棒越来越长,它已经从最短的小棒变成了最长的小棒,
也就是说,这根小棒不仅要大于3 厘米,还要小于5+8,也就是13。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学到了那些知识? < br>生自由发言后,师总结:只要同学们敢于猜想,认真推理,积极验
证,相信你们会在数学世界里发 现更多的精彩,说不定,下一个数学
家就是你。


板书设计:
三角形边的关系
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a+b>c
a+c>b
b+c>a

那片海-恬静的反义词


党的先进性教育-我家的母老虎


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军旅情怀


我的教育小故事-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


瑞文-小小班舞蹈


一个人的情人节歌词-水资源保护


广州省汽车站-好像的近义词是什么


企业微博-形容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