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汉字的知识

萌到你眼炸
900次浏览
2021年01月19日 03:29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泰然处之-古诗文鉴赏

2021年1月19日发(作者:吴作人)
关于汉字的知识


一:历史


甲骨文汉 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三大文字系统之一。其中,古埃及的圣书字、
两河流域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已经失传 ,仅有中国的汉字沿用至今。


传说中,
汉字起源于仓颉造字。黄帝的史官仓颉根据日月形状、
鸟兽足印创
造了汉字,造字时天地震惊——“而天雨粟,鬼 夜哭”。从历史角度来看,复杂
的汉字系统不可能由一个人发明,
仓颉更可能在汉字的搜集、< br>整理、
统一上做出
了突出贡献,
所以
《荀子·解蔽》
中记载“ 好书者众矣,
而仓颉独传者,
一也”。

有观点认为《周易》中的八卦对汉字形成有较大影响,但支持者甚少。

二:原始文字


文字发明前的口头知识在传播和积累中有明显缺点, 原始人类使用了结绳、
刻契、图画的方法辅助记事,后来用特征图形来简化、取代图画。当图形符号简< br>化到一定程度,并形成与语言的特定对应时,原始文字形成。

1994
年,湖北杨家湾大溪文化遗址出土了大量陶器,其上
170
多种符号中,
部分特征与 甲骨文有较大类似之处。
这一发现将原始汉字的形成过程推定到距今
6000
年以前。 此外,山东大汶口出土的陶器上的象形符号,西安半坡彩陶上的
几何符号等,都可能是原始文字形成中( 或形成前)不同阶段的表现。


但是,商朝以后的汉字和这些几何符号是否一 脉相承?这个问题还在争议
中。
许多学者提出,
这些符号不一定是汉字的前身,
甚至不能绝对肯定是文字符
号。

三:从象形到表意

< br>泰山封山刻石,
相传为李斯所书从甲骨文到小篆,
汉字经历了从象形文字到
表意 文字的发展过程,
字形逐步脱离事物的具体形象。
这一时期的汉字称为古文
字。


商周时期的甲骨文已经是一种比较完整的文字体系。在已发现的
4500
多甲
骨文单字中,目前已能认出近
2000
字。与甲骨文同期,青铜器上铸造 的文字称
为金文或钟鼎文,
西周时期的
《散氏盘》

《毛公鼎》具备很高的史料和艺术价值。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
李斯在大篆和六国古文的基础 上,
进行规范和整理,
制定出
了小篆作为秦朝的标准书写字体,
统一了中国的 文字。
小篆呈长方形,
笔画圆润
流畅。


小篆解决 了各国文字间出现大量异体字的情况,“书同文”的历史从此开
始。
文字的统一有力促进了民族 间文化传播,
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和中国的统一发
挥了重要作用,为世界文字史所罕见。


汉字的发展经历了许多不同的演变。
初期汉字系统的字数不足,
大量 事物以
通假字表示,
使文字表述存在较大歧义。
为完善表述的明确性,
汉字经 历了逐步
复杂、字数大量增加的阶段。但事物众多,不可能都用单一汉字表示,且汉字数
量的过 度增加又引发了汉字本身的学习困难,
汉语逐步从单字表意演变为词语表
意为主导。

四:造字及组成


在秦始皇统一汉字后,
汉字的数量也在不断地增加,
很多新造的字不断出现:


隋文帝杨坚原为随国公,但因“随”字的“辶”有不稳定之意,故去掉
“辶” ,而造“隋”字作为国号。


唐朝时,
武则天根据“日月当空”之意而造字“曌”
(同“照”字)
作为她

泰然处之-古诗文鉴赏


泰然处之-古诗文鉴赏


泰然处之-古诗文鉴赏


泰然处之-古诗文鉴赏


泰然处之-古诗文鉴赏


泰然处之-古诗文鉴赏


泰然处之-古诗文鉴赏


泰然处之-古诗文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