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考初中文言文句式+文言文练习题

温柔似野鬼°
655次浏览
2021年01月20日 20:32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

2021年1月20日发(作者:孙觉)
中考初中文言文句式

初中阶段常见的文言文特殊句式有四种:判断句、倒装句、省略句、被动句。


一、判断句





对客观事物表示肯定或否定,构成判断与被判断关系的句子,叫判断句。


文言文中,判断句有以下八种形式:

(—)、用“……者,……也”来表示。

1
、陈胜者,阳城人也

《陈涉世家》

2
、诸葛孔明者,卧龙也

《隆中对》

3
、吾之妻美我者,私我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

(二)、用“……者……也”来表示,即主语后面不用“,”号。


1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马说》

2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醉翁亭记》

3
、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醉翁亭记》

4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知殊遇,欲报之于殿下也

《出师表》

(三)、用“……者也”表示判断,翻译时“者也”不译。

1
、二者不可兼得,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鱼我所欲也》

2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爱莲说》

3
、莲,花之君子者也

《爱莲说》

4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

(四)、用“……也”来表示。这有两种情况:


1
)主语后有“,”号,翻译时便去掉“,”号,再加“是”。

1
、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

《山市》

2
、夫战,勇气也

《曹刿论战》

3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论语
>
十则》

4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桃花源记》

5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观潮》

6
、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隆中对》


2
)主语后无“,”号,只在主语后加“是”,“也”字不译。

1
、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

2
、环滁皆山也

《醉翁亭记》

3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岳阳楼记》

4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出师表》

5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五柳先生传》

6
、此庸夫之怒也

《唐雎不辱使命》

(五)、用动词“为”作判断,把“为”直接翻译成“是”,语序不变。

1
、此为何若人

《公输》

2
、为与此同类

《公输》

3
、天下为公

《大道之行也》

4
、号为张楚

《陈涉世家》

5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核舟记》

6
、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两小儿辩日》

(六)、用副词表示判断,这个副词不代替判断词,所以翻译时副词 照样译,只在其后加
判断词“是”。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陈涉世家》

(七)、用“是”表示判断。

1
、斯是陋室

《陋室铭》


2
、是金陵人

《湖心亭看雪》

(八)、否定判断句,用“非……也”表示,“非”翻译成“不是”,“也”字不翻译。

1
、非若是也

《唐雎不辱使命》

2
、非士之怒也

《唐雎不辱使命》

3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初中文言文句式(二)

二、

倒装句

现代汉语中的倒装句是为了适应修辞表达的需要。但在古代,倒装句是正常的 句法,所以
在文言文翻译时有时要作适当的调整。古汉语中的倒装句通常有以

下几种形式:


(一)主谓倒装


甚矣,汝之不惠(甚矣)

《愚公移山》



(二)宾语前置

1
、何陋之有(有何陋)

《陋室铭》


2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所思何)《木兰诗》

3
、何苦(何)而不平

《愚公移山》

4
、会宾客大宴(大宴宾客)

《口技》

5
、菊之爱(菊),陶后鲜有人

《爱莲说》

6
、莲之爱(莲),同与者何人

《爱莲说》

7
、牡丹之爱(牡丹),宜乎众矣

《爱莲说》

8
、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之)

《送东阳马生序》

9
、微斯人,吾谁与(谁)归

《岳阳楼记》

10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之)也

《满井游记》

11
、时人莫之许(之)

《隆中对》

12
、宋何罪之有(何罪)

《公输》

13
、万钟于我何加(何)焉

《鱼我所欲也》

14
、何以(何)战

《曹刿论战》

15
、忌不自信(自)

《邹忌讽齐王纳谏》


(三)介词结构后置


它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状语,翻译时应放在谓语前。


1
、投以骨(以骨投)

《狼》


2
、战于长勺

《曹刿论战》


3
、祭以尉首(祭)

《陈涉世家》


4
、徐喷以烟

(以烟徐喷)

《童趣》

5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藏)

《大道之行也》

6
、相与步于中庭(步)

《记承天寺夜游》

7
、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

《观潮》

8
、不戚戚于贫贱(戚戚)

《五柳先生传》

9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假借)

《送东阳马生序》

10
、受地于先王(受地)

《唐雎不辱使命》

11
、仓鹰击于殿上(击)

《唐雎不辱使命》

12
、信义著于四海(著)

《隆中对》

13
、躬耕于南阳(耕)

《出师表》

14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寄臣)

《出师表》

15
、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起)

《公输》

16
、胡不见我于王

《公输》

17
、所欲有甚于生者(甚)

《鱼我所欲也》

18
、欲有求于我(有求)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


(四)状语后置


介词短语作状语,为强调该状语而后置于动词后。

1
、又七年,(自)还自扬州

《伤仲永》

2
、蒙辞以军中多务(辞)

《孙权劝学》

3
、(于其上)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岳阳楼记》

4
、醒能述以文(述)者,太守也

《醉翁亭记》

5
、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泻出)者

《醉翁亭记》

6
、冷光之乍出于匣(出)也

《满井游记》

7
、舜发于畎亩之中(发)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五)定语后置


常用“者”作标志,翻译时放在名词前面。


1
、盖简桃核修狭者(桃核)为之

《核舟记》


2
、其两膝相比(两膝)者

《核舟记》

3
、遂率子孙荷担(子孙)者三夫

《愚公移山》


4
、马之千里(马)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马说》

5
、更有痴似相公(痴)者

《湖心亭看雪》

6
、鸢飞戾天(鸢)者,望峰息心

《与朱元思书》

7
、诸郡县苦秦吏者(郡县),皆刑其长吏

《陈涉世家》

8
、居庙堂之高(庙堂)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江湖)则忧其君


《岳阳楼记》

初中文言文句式(三)

三、省略句

有些句子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省略了句子的某些成分,这种句子叫省略句。

古汉语中省略句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形式:


(一)省略主语


1
、(村中人)见渔人,乃大惊

《桃花源记》

2
、(渔人)便舍船,从口入

《桃花源记》

3
、(小口)初极狭,才通人

《桃花源记》

4
、(佛印)卧右膝,诎右臂支船

《核舟记》

5
、(我)还自扬州

《伤仲永》

6
、(他们)见余,大喜曰

《湖心亭看雪》

7
、(高山)互相轩邈

《与朱元思书》

8
、(吾)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与朱元思书》

9
、(余)弗之怠

《送东阳马生序》

10
、(余)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送东阳马生序》

11
、(溪泉)斗折蛇行

《小石潭记》

12
、(滕子京)属予作文以记之

《岳阳楼记》

13
、守丞死,(起义军)乃入据陈

《陈涉世家》

14
、(殿下)诚宜开张圣听

《出师表》

15
、(吾)由是感激

《出师表》

16
、(子)胡不见我于王

《公输》

17
、(此人)必为有窃疾也

《公输》

18
、(二山)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愚公移山》

(二)省略谓语

1
、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曹刿论战》

2
、陈涉自立为将军,(立)吴广为都尉

《陈涉世家》


(三)省略宾语

1
、问(之)所从来

《桃花源记》

2
、便要(之)还家

《桃花源记》

3
、使(之,身子)与台齐

《童趣》

4
、可以(之)为师矣


<
论语
>
十则》

5
、愿为(此)市鞍马

《木兰诗》

6
、投(之)以骨

《狼》

7
、日光下澈(潭水)

《小石潭记》

8
、醒能述(之)以文者,太守也

《醉翁亭记》

9
、上使(之)外将兵

《陈涉世家》

10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之)用者

《陈涉世家》

11
、独守丞与(之)战谯门中

《陈涉世家》

12
、与(之)俱来

《隆中对》

13
、将以(之)攻宋

《公输》

14
、货恶其弃(之)于地也

《大道之行也》

(四)省略介词“于”

1
、场主集薪(于,在)其中

《狼》

2
、吾既已言之(于,对)王矣

《公输》

3
、驱之(于)别院

《童趣》

4
、与同人饮(于)楼上

《山市》

5
、彼其受之(于)天也

《伤仲永》

6
、予独爱莲之出(于,从)淤泥而不染,濯(于,在)清涟而不妖


《爱莲说》

7
、各隐(于,在)卷底衣褶中

《核舟记》

8
、饮食百物皆倍穹(于,比)常时《观潮》

9
、急湍甚(于,比)箭。

《与朱元思书》

10
、寓(于,在)逆旅

《送东阳马生序》

11
、坐(于,在)潭上

《小石潭记》

12
、得之(于,在)心而寓之(于,在)酒也

《醉翁亭记》

13
、独守丞与战(于,在)谯门中

《陈涉世家》

14
、然足下卜之(于,向)鬼乎

《陈涉世家》

15
、一厝(于,在)朔东,一厝(于,在)雍南

《愚公移山》

(五)省略量词

古汉语中,数词可直接修饰名词,表数量的多少,而省略量词。

1
、船头坐三(个)人

《核舟记》

2
、一(张)桌,一(把)椅,一(把)扇,一(块)抚尺而已

《口技》

3
、孔子东游,见两(个)小儿辩斗

《两小儿辩日》

4
、一(个)男附书至,二(个)男新战死

《石壕吏》

四、被动句


古汉语中,主语和谓语属于被动式关系的叙述句叫被动句。一般有以下几种形式:


(一)用“为……所……”、“为所”表示被动。


1
、仅有“敌船”为火所焚

《观潮》

2
、山峦为晴雪所洗

《满井游记》

3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童趣》


(二)用“为
+
动词”表示被动。


1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陈涉世家》


2
、贤能为之用

《隆中对》



二、初中文言文练习题

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
郁青青。而或长 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壁




渔歌互答,此乐何 极!登斯
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
忧其民,处江 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

先天下之忧
而忧,后 天下之乐而乐

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
)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至若春和景明
________


宠辱偕忘
________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________


微斯人
________


2
)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浮光跃金,静影沉壁。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3


古仁人

能做到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滕子京 也有这样的胸襟吗?请结合文章内容
说明理由。



4)有人认为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是伟人的事,与我们普 通人无关。对
此,你怎么看?


【答案】


1
)日光;一起;探求;如果没有


2

浮动的光像跳动的金子,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

在天下人忧之前先< br>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3
)有。

政通人和 ,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

,体现了滕子京虽遭遇贬谪,却没有因此
沉沦,而是积极 理政,政绩显著,所以他做到了

不以己悲




4
)我不同意这一观点。这句话寄托了作者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抱负,虽然现在处于和平
时期 ,但我们也要将国家放在第一位,以国家利益为重。在生活中,要身体力行,关心国
事,尽己所能做一些 对国家、人民有利的事。


【解析】
【分析】
(1)
、景:日光;偕:一起;求:探求;微:如果没有。



2
)文言 文句子的翻译要对重点词语正确翻译,句式上样正确认识。

句运用了比喻的
修辞;璧 :玉璧;忧:以
......
为忧;乐:以
.....
为乐,据此进行翻译。



3
)藤子京也有此胸怀,谪守巴陵郡后并没有沉沦,而是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
岳阳楼

以此证明。



4
)审查题干,联系生活,容易做出正确的判断,在阐述理由时,层次要清晰,语言 要
简洁,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回答。


故答案为:⑴日光;一起;探求;如果没有




浮动的 光像跳动的金子,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

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
在天下人乐 之后才乐。


⑶有。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

,体现了滕子京虽遭遇贬谪,却没有因此沉
沦,而是积极理政,政绩显著,所以他做到了< br>“
不以己悲




⑷我不同意这一观点。这句话寄 托了作者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抱负,虽然现在处于和平时
期,但我们也要将国家放在第一位,以国家利益 为重。在生活中,要身体力行,关心国
事,尽己所能做一些对国家、人民有利的事。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
进行理解,词语 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
言词语进行积累。


⑵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此题要遵循翻译的原则,掌握翻译的方法,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翻译时要注意重点词语和常见句式的正确
理解。

⑶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能力。考生要读懂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结合文意 进
行分析理解。


⑷本题考查考生对某种观点的看法,考生要正确对待观点 ,表明态度,阐述要合理,论述
要清晰。


3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知之难乎哉!夫人之所以谓知者,非知其姓与名也,亦非知其声容之与笑貌也;读其
书,知其言,知其所 以为言而已矣。读其书者天下比比矣知其言者千不得百焉;知其所以
为言者,百不得一焉。然而天下皆曰 :

我能读其书,知其所以为言矣。

此知之难也。人
知《离骚》为 辞赋之祖矣,司马迁读之,而知悲其志,是贤人之知贤人也。夫不具司马迁
之志,而欲知屈原之志,则几 乎罔矣。

(选文有改动)

【注】本文节选自章学诚的《知难》。知难,即知音难,是说古代贤人在后世少有知音。


1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非知其姓与名也
/
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B.
百不得一焉
/
得不偿失

C.
夫不具司马迁之志
/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D.
则几乎罔矣
/
罔不因势象形


2
)请用三条
“/”
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3
)为什么司马迁能真正

知其所以为言

而成为屈原的知音?


【答案】


1

B


2
)读






/









/







/











3
)司马迁

知悲其志

。(或:司马迁具有与屈原同样的心志。)


【解析】
【分析】(1

A.
知道;通



,智慧。
B .
得到,
C.
具备;详细。
D.
可能;无,没
有。故选B



2
)这句话的大意是:读他的书的人,天下到处都是; 明白他的话的人,一千个人中不到
一百个据此可知这句话正确的断句方法为:








/









/







/













3



知其所以为言

意思是:知道 他为什么这么说。结合原文内容分析,司马迁读屈原
《离骚》,就知道感悲它(所表达)的志向,也就是 说知道为什么屈原要说这些话。

故答案为:⑴
B










/









/







/












司马迁

知悲其志

。(或:司马迁具有与屈原同样的心志。)

【点评 】⑴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理解的能力。文言词语的解释要放在具体的语句中识记更
事半功倍。另外,在积 累的基础上积累一些推断词义的方法,比如:字形推断法,语境推
断法,结构推断法等。另外还要注意通 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

⑵本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能力。解答时可以了解文 言断句的一些常识,还可以将其翻译成
现代汉语,然后再根据语感和结构进行划分。

⑶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分能力。答题时要结合语境并要结合关键句理解文章的内容,然
后可根据题意筛 选出合适的语句。

【附参考译文】


懂得(知道、明白) (一个人)真是难啊!人们说他知道的原因,不是知道他的姓和
名,也不是知道他的声容面貌;读他的书 ,明白他的话(思想),知道他为什么这么说罢
了。读他的书的人,天下到处都是;明白他的话的人,一 千个人中不到一百个;明白他为
什么这么说的人,一百个人中不到一个。然而世人都说:
我能读他的书,就知道他为什么
这么说。

这就是

懂得

的难处啊。人们知道《离骚》是辞赋的起源(鼻祖),司马迁读
《离骚》,就知道感悲它( 所表达)的志向,这是贤人懂得贤人啊。没有司马迁那样(高
远)的志向,而想明白屈原的志向,则几乎 不可能啊。


4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沙鸣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
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
楼也,则有心旷神怡



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
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 忧其君


(节选自《岳阳楼记》)

【乙】


来焦山有四快事:观返照吸江亭,青山落日,烟水苍茫中,居然米家父子

笔意;晚望
月孝然祠外,太虚一碧,长江万里,无复微云点缀;听晚梵声出松杪





悠然有遗世之
想;晓起观海门日出,始从远林微露红晕,倏然跃起数千丈




映射江水,悉成明霞,演
漾不定。


《瘗鹤铭》在雷轰石下,惊涛骇浪,朝夕喷激。予来游于冬月,江水方落,乃得踏危石
于潮汐汨没之中, 披剔尽致




实天幸也。

(王士祯《焦山题名记》)

【注】

米家父子:米带父子。


miǎo
):树梢。

《瘗(

)鹤铭》 :六朝摩崖石
刻。

披剔尽致:仔细而详尽地阅览、观赏。


1
)解释文中划线的词。



春和景明
________


心旷神怡
________


悉成明霞
________


得踏危石
________


2
)下列句子中划线字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


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


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


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


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


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


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


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