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八大方法
-
背诵,是我国传统的读书方法之一。背诵的方法很多,下列方法哪种适用于你?不妨一试。
一、读熟法。古人说:
< br>“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
。
p>
“
凡读书
……
须要
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
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
是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
”
二、尝试背诵法。朗读三二遍后,就试着背。若背不出来,就
打开课本看一看,然后再背,直到完全会背为止。
三、分解背诵法。把文章分成若干部分,一部分一部分,一层次一层次地熟读、背记。被分解成几
部分或几个层
次的内容能背下来了,再连起来整体背诵。
四、摘关键词(提纲)法。把要背的课文中的关键词摘出,写
在本子上,按关键词的提示,时而俯首闭目,时而
张眼瞅书,自己考自己。
五、背默结合法。自己认为已能背诵了,就默写
一次;默毕,翻开书页自己校正。凡有错处或漏处,自己划上记
号,重新背记。再背再默
,再默再背,直到连标点符号也无误为止。
六、浮现形象法。适用于背诵情景交融,文字画面强的文章与诗词。运用此法,还可在纸上随意地画简笔
画,让
画助背。
< br>七、结对子背诵法。自主结成背诵对子,以
2-3
人为宜
。相互竞赛,遇到背记中遗忘处,可请朋友提示,直到全部
会背。
八、循环记忆法。当天背出来的内容,第二天再背一次,
隔
3-5
天再背一次,隔一周再背一次
……
这样循环三到
四次,就能形成终生记忆。
< br>
实用记忆十八法
记忆,是学习的童要
环节,是巩固知识的重要手段。
科学记忆
,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
,有利于加
速知识积累。因此,要提高学习效率,加速知识积累,就要学会科学地记忆。
1
、交替记忆法。
< br>又叫分布记忆法
式重视头尾记忆法。这是把不同性质的识记材料按时间分配、交替
进行记忆的方法。长时间单纯识记一门学科知识
的效果不好,
因
为具有相同性质的材料对脑神经的刺激过于单调,
时间一长,
大
脑的相应区域负担过重,
容易疲劳,
将会由兴奋状态转为保护性
抑制状态,表现为头晕脑胀,注意力不集中,这就不利于记忆。
心理学的研究告诉我
们,在记忆过程中,先记住的事物对后记忆的事物有抑制作用,叫
后遗抑制(我们用
表示)
;后记住的
事物对先记
住的事物也有抑制作用,叫
倒摄抑制
(我们用
表示)
;那么,记忆的序列则为:
A
B C D E F
可见开头
A
和结
尾
F
只受单向抑制,中间部分
B
、
C
、
D
、
E
则受双向抑制,越是中间的部分,受到的抑制
越强烈。为了降低这种抑制,
可以采用间隔法。也就是说把记忆的序列打断,插上非记忆
的活动,这样开头和结尾增多,中间部分减少,抑制就
大大削弱了。
有人做过一个实验,对某一长篇材料,一天要读六十八遍方可背诵;可是每天读几
段,三天内读了
三十八遍可全部背出。因此,背诵长课文、阶段复习,与其集中时间打突
击,不如分而治之,每天背一点,效果还
好些。也就是说,把不同学科的学习交替进行,
避免过多地接受单一刺激,可提高记忆功效。
课间操,就是把
上
午一个记忆序列打断,变成两个记忆序列。午睡,更使上下午之间的抑制降低到最低程
序,以恢复下午与晚间学习
的精力。
怎样利用记忆的这一特点呢?
(
p>
1
)把重要的事情放在开头和结尾去记,若是讲话,应该把要紧事先
讲
给大家,结尾时候再强调一下。
(
2
)记忆大篇幅的材料,可采取分段记忆法,这样每段都是有开
头和结尾,就人
为地制造了增进记忆条件。
< br>(
3
)一次记忆若干名词或大题可改变其次序,每记一次
就换一个开头和结尾,平均分
配复习的力量。
(
4
)合理地组织识记材料,尽量使前后相邻的学习内
容截然不同,防止抑制作用的发生。例如,
刚学完历史,
不要去
学语文,
以减少材料之间的相互影响。
(
5
)
合理安排时间。
早晨起来,
不受
前摄抑制
的
影响,
晚上学习过后就睡觉,不受倒摄抑制的影响,这两个
“<
/p>
黄金时间
”
不能错过,可以利用它记那些
难度较大的材料。再
有,在长时间学习中,中间要休息休息,时间最好是
10
—
15
分钟,这样,又增
加了开头和结尾的次数。
总之,充
分
利用开头和结尾会使你在同样的时间内,用同样的精力取得显著的记忆效果。
有人曾介绍丰子恺先生的
“
二十二
遍读书法
”
。这二十二遍不是一气完成,而是分四天
进行的。第一天读十遍,第二、三天各读五遍,第四天读两遍。
这就是分布识记法。这种
方法比较省力,也比较科学。心理学家沙尔达科夫,曾做过这样的测试:分别让两组学生
识记同一诗篇,一组采用集中识记的方法(即集中在一个时间内,将识记的材料反复学习,直到记熟为止)
,另一
组采用分布识记的方法
(在三天内,<
/p>
每天只读一遍,
最后记熟)
。
测试的结果发现,
分布识记比集中识记的方法好。
在分布识记时,人的大脑神经细胞可以得到适当的休息;反之,老是重复同一材料,单调刺激容易引起大脑皮层的
保护性抑制。
分布识记也就是分散记忆。
所谓分散也有一个限度,
不能认为越分散越好。
过短的材料不
宜分散记忆。
同时还要掌握好间隔时间。间隔时间太长容易造成遗忘,间隔时间太短,又
容易受到干扰。
2
、自测记忆法。
< br>这
是通过自己测验自己来增强记忆的方法。
首先,它可以帮助我们确切了解自己的
“
底数。<
/p>
”
通过经常性的自测,我们
就能知道还有
哪些知识没有学好,
没记住,
哪些地方易混淆,
有误差,
也就能马上核实校正,
避免
< br>一误再误
。
其次,
它可以培养我
们随机应变的能力。在考试中,考题往往变换了角度,与原来学习时大不一样;在工作中,也常常会
碰到这样或那样棘手的问题。如果经常运用自测记忆法,对所学知识从多方面理解消化,那就能做到胸
有成竹,临
阵不慌,即使遇到出乎意料的问题,由于平时训练有素,也会得到很好的处理
。
具体来说,自测记忆方法如下几
种:
(
1
)定期测验。从时间上可分为当日
测、周日测两种。①当日测:晚上睡觉前,应该将当天所学的知识择其
要点复述一下或默
想一遍。②周日测:星期天休息,可将一周来所学课程的内容变换角度提出问题,写在一张纸上
< br>测验自己,
发现存在疑难或模糊之处,
马上解决,
决不拖欠。
从课程内容上可分为单元测、
全书
测两种。
①单元测:
一个单元学完后,
可问问自己这个单元学了些什么,
有哪些
主要内容
,
取得了什么收获。
②全书测:
一本书学完后,
可翻开目录,逐章回忆内容,并可挑选那些重要内容进行自测。
p>
(
2
)默写自测
。默写出文字符号比只看不写的记
忆效果显著。这是因为默写时注意力高度集中,大脑思
维积极活跃,必然使记忆的知识得到很好的巩固。
(
3
)设
问自答。
“
p>
假若
我是老师
,我希望学生掌握哪些问题呢
?
”
如果经常对自己这样提出问题,从多种角度设问自答,就<
/p>
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因为设问自答能使人进一步明确学习的目的,增强学习的兴趣,激
发学习的热情。而这些
都是增进记忆的有利因素。
3
、系统记忆法
系统记忆法,就是按照科学知识的系统性,把知识顺理成章,编织成
网,这样记住的
就是一串。零散的珠子,我们一手抓不了几粒,如果用一根线把珠子穿起来,提出线头就可以带起
一大串。记忆也是这样,分散的、片断的知识记得不多,也不能长久保持。把知识条理化,系统化了,就
会在脑子
里留下深刻的痕迹。例如:记忆圆形、扇形、弓形的面积公式时,可以这样记忆
:首先抓住这三种形状的关系:扇
形是圆形的一部分,弓形又是扇形的一部分,然后再把
几种图形面积的公式串起来。这样记忆起来,就不困难了。
把
知识系统化,往往还可以采用列表比较的方法。记忆是智慧的仓库,但这个仓库里不能杂乱无章,应该把各种知<
/p>
识分门别类地放在应放的位置上,这样记得清楚,提取也方便。在列表的过程中,也可以培
养比较和归纳的能力。
往往是一张表整理出来了,知识在脑子里也就清晰了,不需要专门
去背,也能记得很牢。
4
、争论记忆法。
< br>这是
通过与别人对识记材料进行争论探讨以强化记忆的方法。
在进行争论的时候,争论双方都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一
方
面全神贯注地听取对方的意见,同时分析其中的正误;一方面积极思维,评论对方的见解,阐述自己的观点。这<
/p>
种情况下,信息输入大脑容易留下较深刻的印象。
争论可以帮助我们检查记忆的准确性。通过争论,错误的暴露
出来,得以纠正
,从而形成正确的记忆。而记忆正确的知识也得到了检验和应用,并得到巩固和强化。
争论还可
以使争论双方开阔视野,拓宽思路,互相受到启发。在
争论中,由于注意力高度集中,无论是听到一个新观点,还
是发现一个新论据;无论是自
己被驳得体无完肤,还是被对方佩服得五体投地,都是一种强刺激,都能留下深刻的
印象
。
运用争论记忆法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
1
)动机要正确。进行争论的目的是辨明知识的准确性,从而
加深
理解和记忆,而不是为了斗高低、出风头,更不能逞强好胜,中伤对方。
(
2
)态度要端正。进
行争论要保持善意
的、平等的态度,不应钻进牛角尖。既要允许对方有错误见解,也要承
认自己的不当之处。对别人的谬误要善意指
正,对自己的错处要勇于改过,决不能固执己
见。
(
3
)
方法要对头。争论中切忌跑题,如果离题太远,就很难得
出正确的结论。争论中要坚持独
立思考,不能人云亦云,不懂装懂。
5
、理解记忆法
心理学认为,理解是通过利
用现有的知识在事物与事物之间建立起一种逻辑联系。在
阅读比较容易的文章时,理解仅表现为感知,也就是说一
下子想到从前所掌握的知识,<
/p>
或者马上能够从现有的知识里抓住所需要的东西并把它同新的印象结合在一起。
但是,
在阅读学习不熟悉的和不易理解的知识时,就要利用知识建立新的逻
辑联系。理解记忆是以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为前
提的。这种理解,并非指一般的弄懂了,而
主要是指掌握了所要学习的内容,特别是各部分之间的逻辑联系,及它
与以前的知识经验
之间的联系。
理解记忆法,
理解是关
键,
是记忆的基础。
要理解,
就应对记
忆的内容进行分析、
判断。
掌握它们内在的逻辑联系和层次关系
,
抓住表现内容实质的关键处
(或重点词语,
< br>重点句、
段,
重点步骤等)
。<
/p>
这样,也就在理解中识记了。
6
、尝试回忆法
感知过的事物不在眼前,但能独立地再现出来的过程叫回忆。尝试
回忆法就是在背记
过程中,不断地自己考自己。考的方法很多,主要是采用自己复述、自己默写等方式。例如,在
< br>记忆外语单词时,可以背着默写,也可以看着英文默写中文,或者看中文口读英文。背诵课文时,可以不断 地尝试
着自己背。背得不对时,再看,再记。对学习过的识记的知识,及时进行尝试回忆
,效果好。
这种方法的好处是:
①可
以及时了解自己在学习中的记忆情况。每次尝试回忆后,就会知道自己记住了什么,还有什么没记住。在进一
p>
步阅读时便可有重点、有选择地记忆。②可以激发人的学习积极性。进行尝试回忆,目的是逐
字逐句地再现读物,
这能促使自己逐字逐句地读,把目标对准那些尚未记住的材料。
p>
有些学生在记忆的时候,总是闷着头一遍又一遍
< br>地读。这种枯燥无味地重复诵读,往往不能使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这样,就必然会降低记忆效果。尝试 回忆,
虽然比照本宣科费力气,特别是在回想不起来的时候,就要开动脑筋。因大脑皮层
的神经细胞一直处于兴奋状态,
也就容易记住所读的材料。
<
/p>
反复看过要记的材料后,
试着不看材料。
背诵一遍
(或回忆一遍)
,
若遇到困难
再看书,
这种利用反馈效应尝试背诵的记忆方法称为尝试背诵记忆法。
< br>
例如,
在熟记英语单词后,
可
以看着英文默写中文,
也可以看着中文默写英文,然后对照一下答案,把不对的更正后,
再记一下。又如,背诵课文,可以在熟记之后,
尝试回忆一下,也就是自己背一下,背不
下去时,再看,再记。又如,在识记一个比较复杂的数学定理证明时,在
理解的基础上熟
记后,也可以尝试用笔演背一遍,证不下去时,再看书,再记。
实验表明,让记忆者了解自己的
记忆效果,即给予信息的反馈,往往能够提高记忆效果
。下面这个心理学实验可以说明这个问题:
把被试者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