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_鹿角和鹿腿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
7
、鹿角和鹿腿
教学目标:
1
、
正确、
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知道课文讲
了一个什么故事。
2
、
读出鹿对角和腿的不同态度,从中体会鹿心情的变化。
3
、
了解故
事蕴含的道理,
能对与故事有关的说法发表自己的看法。
<
/p>
教学重点:读出鹿对角和腿的不同态度,从中体会鹿心情的变化。
教学难点:
了解故事蕴含的道理,
能对
与故事有关的说法发表自己的
看法。
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图片激趣,谈话导入
同学们,今天,
我们再来学习一篇寓言故事,看,主人公来了。
(出示
ppt<
/p>
图片)
图片中的动物是什么?他给你留
下了怎么样的印象?(美丽)你
觉得他哪里美呢?(角,皮毛……)是呢,故事中的主人
公也是这么
认为的,
让我们走进第七课
《鹿角和鹿腿》
,
一起来学习这个故事吧!
二、
初读感知
1
、接下来,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认准字形,
同时,想一想,课文讲了一
个什么故事呢?
2
、检查预习:看大
家都读好了,接下来,老师就要考考大家啦!
(出示字词)
鹿角
鹿腿
池塘
倒映
欣赏
匀称
传来
哎呀
抱怨
狮子
叹气
精美别致
没精打采
灰心丧气
3
、谁来读?同学们的热情很高呢,这样,我们开火车来读吧!
火车火车那边开?
4
、字音准确,声音响亮!为了加深印象,
让我们再齐读一遍,
看这次效果怎么样。
5
、读的真有气势!字词掌握了,那谁能告诉我,课文讲了一个
什么故事呢?看屏幕,谁能把它补充完整?
(
)在(
)欣赏(
)
,而抱怨(
)
;后来,当狮
子猛扑过来时,
(
)
使它差点丧命,
< br>而
(
)
使它狮口逃生。
6
p>
、说的真不错!看来大家对这个故事很熟悉了呢!真了不起,
果然是
最聪明的!
三、精读感悟
1
、请大家再次朗读课文,找一找,鹿是怎么欣赏自己的角,又是
怎么抱怨自己的腿的呢?请你在文中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标注出来。
2
、谁来说一说,鹿是怎么欣赏自己的角的呢?
(预设:有的同学会说“啊!我的身段多么匀称,我的角多么精美别
致,好像
两束美丽的珊瑚”—这句也很不错,你来说一说,鹿的对角
的态度如何?(欣赏)心情如
何呢?(开心,得意)
--
很准确,谁来
用得意地语气读一读?(请同学回答)是啊,开心,得意,让我们带
着这种心情再来读
一读:
鹿从来没有注意自己是这么漂亮,
他不着急
离开了,对着池水欣赏自己的美丽,他说……)
3
、假如你就是这只美丽的小鹿,你看到自己美丽的鹿角,你得意地
会说:
快看,
快看,
这就是我。
看我的身段多么
(
)
,
多么
(
)
!
我是多么的(
)
!
4
p>
、如此匀称的身段,如此美丽的鹿角,真是让小鹿得意啊!可它对
鹿
腿又是什么态度呢?你从哪里读出来的呢?
(预设:
唉,这四条腿太细了,怎么配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呢!
--
鹿此时对自己的鹿腿是什么态度呢?
(抱怨)
--<
/p>
是呢,
这只鹿不禁撅
起了嘴,皱起了眉,
抱怨着这又细又难看的腿,他会说……
)
5
、可是,同学们,美丽的东西真的就可以抵挡一切,难看的东西就
一点用处都没有吗?请同学们再去文中找一找,危险的事情发生后,
小鹿对鹿角
和鹿腿的态度吧!
6
、谁来把你找到的和大家分享一下?
两只美丽的角差点儿送了我的命,可四条难看的腿却让我狮口逃生!
(
在这里,鹿会以什么样的心情来说这句话呢?(感叹)
你能来读一
下嘛?如果说之前,鹿对角是一种欣赏,那现在呢?(抱怨)现在鹿
对腿的态度又有了怎样的改变?(抱怨变为欣赏)
)
7
、如果,你就是这只狮口逃生的小鹿,你会对你的角,
对你的腿说
些什么呢?
8
、嗯,大家各抒己见,都是很有主见的孩子呢!那是不是就意味着
“美丽的
鹿角无关紧要,实用的鹿腿才是最重要的。
”呢?鹿角的作
用你
了解吗?(鹿角对于鹿的作用:
决斗,防御一些其他野兽的攻
击,搏斗时的强大武器。
)
9
、大家
都是看问题很全面的孩子呢!是的,鹿角和鹿腿都很重要,
它们各有各的长处。所以,从
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道理呢?
(物各有所短,
各有所长。
不要因为它的长处而看不见它的短处,
也
不要因为它的短处而否定它的长处。
不要光图美丽,
更要讲实用和它
的存在价值。
)
四、小结作业
同学们,通
过这节课的学习,我相信,你们已经掌握了怎么去感
悟寓言中蕴含的道理。
课下请同学们根据下面的提示,
将这个故事变
成自己
的话写下来,题目是《我的惊险之旅》
。
角:美丽
欣赏
差点儿送命
腿:难看
抱怨
狮口逃生
板书设计
7
鹿角和鹿腿
角:美丽
欣赏
差点送命
各有所短,各有
所长
腿:难看
抱怨
狮口逃生
《鹿角和鹿腿》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
生已经初步具备了自主阅读的能力,
能够运用多种不
同的形式朗
读课文。
并且,
在三年级上学期已经初步接触了寓言故事,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