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把约定俗成当病句

玛丽莲梦兔
775次浏览
2021年02月18日 19:32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

2021年2月18日发(作者:万圣节来历)



别把约定俗成当病句




湖南沅陵一中




瞿秀健









【作者按】



本文论述透辟,举例精当,用事典型,旨在给病句教学中存在的矫枉过正


现象提个警醒 :别把我们已经约定俗成的语言习惯都当做病句。


《荀子



正名》道:


“名无固


宜,约之以命,约定俗 成谓之宜,异于约则谓之不宜。名无固实,约之以命实,


约定俗成



谓之实名。名有固善,径易而不拂,谓之善名。





语病,是语文教学不可回避的话题,也是 常考的内容之一。其中“赘余”一类的语病,


若分出小类有“语义重复”


“成分赘余”



“虚词赘余”和“分句赘余”等。这里 单就“词中


含词语义重复”一项来略陈个见。如:


< p>
(


被人



让人

< p>
)


贻笑大方”




(


历来


)


古今中外”




(



)


应邀”




(


人民


)


生灵涂炭 ”




(


群众


)


民怨沸腾”




(


浑身


)


遍体鳞伤”等用语,毫无疑问,括


号里的赘余文字应该删掉。



可在实际教学中,


却又矫枉过正了。


比 如一些练习的设题,


就妄断



除夕之夜



是病句、



邂逅相遇


”是病句,



凯旋而归


(


或‘凯旋归来’



”也是病句。其实,翻开商务版《现代汉


语词典》第五版


P


203


有关“除夕”词条的解释是:



〈名〉一年最后一天的夜晚,也指一年


的最后一天。



并且举例还用到了


“~之夜”


的说法。


可见,


“除夕之夜”


这个短 语并无语病,


它和“除夕”这个概念各有所指,是约定俗成的。



再说“


邂逅相遇



“邂逅”是有“相遇”之意,而且指的就是


偶然相见



不期而遇


。但


“ 邂逅相遇”这一用法并非今天才有,它在《诗经》里早已存在。


《诗经•郑风•野有蔓草 》


篇:


“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 ,适我愿兮。野有蔓草,零露


瀼瀼。有美一人,婉如清扬。邂逅相遇,与子偕臧。


”显然,这是传统用法,已经约定俗成


了。可是,如今一些设题者,根 据所谓的语法结构和个人经验,钻牛角尖,把本没有语病的



邂 逅相遇


”也分析出了语病。


难道使用了几千年的语言,早先不是 病句,


到了今天就成病


句啦?岂不令人失笑?其实,语言的使用 合不合规范,不是所谓的“语法”就能规定的。今


天的语法,比起先民的《诗经》所产生 的年代,不知要后远到哪里去了,我们后人能以今律


古吗?任何民族的语言是约定俗成的 。


凡是已经约定俗成了,它就是规范的




再如“


凯旋而归


”和“


凯旋归来


”吧。


“凯旋”即胜利归来,有人就此 认为,已经有了


“归来”之意在其中,如果说成“凯旋而归”或“凯旋归来”就有语义重 复。殊不知,在实


际生活中,


这样的说法是行得通的,


人们使用时并不觉得它有什么不妥,


因为大家对它都已

< br>经习惯了。


习惯的东西就是约定俗成的。


记得胡锦涛主席 在为神舟七号三名航天员出征壮行


时说道:


“祖国和人民,等待 着你们凯旋归来!



一听这话,


多有分 量?多有鼓励性?倘若按


“语法学家”的标准裁剪掉“归来”二字,还会有那么


铿锵有力


的表达效果吗?


< br>又如,在欢送神舟六号航天员出征时,一幅国家级的标语也用到了类似短语:


“祖 国和


人民等待你们


胜利凯旋




查看时长为


3



46



的酷六视频,



2



31



处即可看到这幅标语



< p>
假如按


“语


法规则”来解释,这幅标语也就有语病 了,


“凯旋”就是“胜利归来”


,再用一个“胜利”来


修饰,


不就出现语义重复了吗?但是,


人们并不 觉得它有重复,


相反还觉得它很有表达力度。


因为把“胜利”二 字加在“凯旋”的头上,不但起着强调的作用,而且让人们对健儿的出征


更充满了自信、 鼓励和期待。这样的表达又有何不可呢?




1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