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孟子曰:君子有三乐
-
山西省灵石县第一职业高级中学备课纸(一)
课
题
授课类型
授课班级
材料作文:孟子曰:君子有
三
作文指导课
330
331
乐
总第
_________
课时
课
时
授课时间
知识与
技能
教学目标
过程与
方法
情感态度
1
、
训练学生学会审题立意。
2
、训练学生根据立意合理地选材,有条理地组材。
1
、作文指导
2
、写作训练
学生初步了解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
与价值观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孟子的君子三乐
第一乐可以提炼出观
点有:健康是福,身体健康比什么都重要。生命的重要性,要珍惜生命。
第二乐诣在告诉人们要凭良心做事,要诚信做事,要正直做事,做事要对得起天、对得起地。
第三乐是希望得到天下优秀的人才来教育。
能够准确的审题立意,写出符合材料的文章。
训练学生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
板
书
设
计
山西省灵石县第一职业高级中学备课纸(二)
教师活动
一、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孟子曰:“君子有三乐……父母俱存,兄弟无故(灾患),一
乐也;仰
不愧于天,
俯不怍
(惭愧)
于人,
二乐也;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三乐也。
”
(
《孟子•尽心下》)
孟子认为君子有“三乐”,其实,这也应当成为我们今天崇尚的人生之
乐。
请选择“三乐”中的一乐作文。
要求:(
1
)写议论文或记叙文。(<
/p>
2
)题目自拟。(
3
)不少于
700
字。
(
4
)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二、译文
孟子说:“君子有三大快乐,以德服天下不在其中。父母健在,
兄弟平
安,这是第一大快乐;上不愧对于天,下不愧对于人,这
是第二大快乐;得
到天下优秀的人才进行教育,这是第三大快乐。”(《孟子•尽心下》
)
学生活动
学生阅读材料,
< br>初
步感悟
师生共同翻译材料内
容。
p>
教
学
内
容
及
过
程
三、审题
< br>材料中说“这也应当成为我们今天崇尚的人生之乐”,“请选择‘三
乐’中的一乐
作文”。前一句话是说我们“应当”赋予三乐以时代的新意;
后一句的重点是“选择”,
即暗示我们作文不应该选择其他快乐来阐述。
四、解析
作文审题,关键就是能否看
懂材料的意思。看懂了,相对来说还是容易
提炼出观点的。
<
/p>
《孟子•尽心下》的这段话告诉我们,“君子三乐”指的是这样的三种人
< br>生乐趣:父母都健在,兄弟也都没有什么灾病事故,从而得以躬行孝悌,这
是第一
乐;为人处事合乎道义,上不愧对于天,下不羞对于人,对得起自己
的良心,因而获得内
心的安宁,这是第二乐;第三乐是君子传道、育人所获
得的快乐,即能得到天下的优秀人
才并对他们进行教育,从而使君子之道遍
传天下、造福社会。
君子的快乐,也是那么简单实在,与金钱地位的悬殊无
关,与治
理天下也没有关系。
“君子”是儒家的理想人格,孟子认为:“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
心也
。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也就是说,君子和常人根本不同的地方
在于他能够把道德
良知存放在自己心里,时刻不忘,而这是常人做不到的。
因此,孟子的“君子三乐”是一
种较高层次的道德境界上的主体内心体验,
也就是说,这是君子才能获得的快乐。
父母兄弟都健康平安、没有事故,从
而得以
享受天伦之乐,这是人普遍自然的期望。这也就是“君子三乐”的第
一乐。它的更深一层
涵意是:躬行孝悌会给人带来道德的满足和快乐。因为
山西省灵石县第一职业高级中学备课纸(三)
教师活动
这是人内心道德本性的需要。
孟子认为:“万物皆备于我,反身而诚,乐莫大焉。”也就是
说,
人天生就具备了各种道德本性,只要返回自身寻求,做到诚实无欺,就
能获得最大的快乐。因此,言行举止能合乎自己的良心本性要求,做到
问心无
愧,从而获得心灵的安宁,这便是一大快乐。这也就是君子的第
二乐。孟子把诚信看作做
人的根本,作为自然界和人事社会的最高道德
范畴。他指出,诚者,天地之道也;思诚者
,人之道也。人由求诚而达
到诚的境界,
便可以达到与天道合一
。
诚信本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但反观现实,诚信却是当今中国社会最为缺失的道德规范。在功利和利
益驱动之下,弄虚
作假成为社会的思想瘟疫,无处不被荼毒污染,民众
对政府官员失去信心,学生对学校及
老师失去信任;那些公众人物、明
星往往被斥为道德缺陷者,而陷入网络暴力的围殴之中
。总之,在这古
学生活动
教
老文明的泱泱大国里,有几个人能够真正做到上不愧对于天,下不羞对
学
于人的呢?
内
能得到
天下英才,启发他们的心智,解答他们心中的各种疑惑,传
容
授
给他们知识,看到他们茁壮成长,并通过他们把真理遍传天下,为社
学生小组讨论,分析
材料
内涵。
及
会所用,泽惠百姓,这对君子来说,无疑也是人生一大快乐。孟母三迁
过
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因此,孟子从自己成才之路,深深体会到教育
程
p>
的重要性。我仿佛看到这位伟大的智者,在对他的学生循循善诱、
指点
迷津;又仿佛看见他白发须髯,看着学生们代代才人辈出,而闭目颔首,
一脸的自得,这便是人间事业的最高境界。不过,孟子所指的教育,不
但是
针对青年学子,而更多的是对老百姓的教化,通过启蒙天下蒙昧之
心,而达到治理天下之
目的。孟子在哲学上主张性善论,他认为,故凡
同类者,举相似也,何独至于人而疑之?
圣人与我同类者。尽管各个社
会成员之间,有分工的不同和阶级的差别,但是他们的人性
却是同一的,
也就肯定了社会教化的重要作用。不管是圣人,还是群氓,教化是保持
p>
他们心智纯洁,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手段。
总之,一乐家庭平安,二乐心地坦
然,三乐教书育人。朱熹《集注》
引林氏的话说:‘此三乐者,一系于天,一系于人,其
可以自致者,惟
不愧不作而已。”也就是说,一乐取决于天意,三乐取决于他人,只有<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