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孩子我该不离婚吗?
-
摘要:
婚姻是两个人的事,
不要把孩子作为不离
婚的理由,
自己不快乐就不可能给孩子幸福,
与其给孩子委曲求
全的家庭,不如给孩子完整父母之爱,千万不要把孩子作为攻击对方的武器…
为了孩子我不离婚,是对是错?
“要
不是为了孩子,我肯定早就离婚了!”多少对夫妻吵架的时候会把这个理由搬出来,这
句
话看似有无奈,但细细追究起来,却看出其中的可笑:为了孩子,就该把痛苦的婚姻维持下去
吗?而当有这样的感觉或观点存在的时候,婚姻,也就名存实亡了,而在现实之中,这样状况的
家庭存在却不在少数。
笔者从事心理咨询多年,一
次次面对求助者反复给我表达这样的观点,这是无数“无法忍受
的婚姻”却依然存在的妻
子们最常用的“托词”,听起来很感动,为人父母的“责任感”体现无
遗,
可以让普通人感动不已。
但是这份责任太沉重、太痛苦、
也太艰难、
更不客气的说是太自私。
通过对个案系列具体分析以后发现:相当一部份的婚姻无法分离的真正原因并不是因为孩
子,而是自己对可能失去婚姻后的生活没有把握而感到恐惧下意识的给自己的理由,这在来访者
中占据
30-40%
的比例,
区分这一部份人群很简单,
当您犹豫纠结离还是不离的时候,就说明您也
是属于这一部份,从专业的角度给您的建议就是好好去经营婚姻、不要再去思考离婚还是不离婚
这样无意义的事情。这一部份不在本文分析之列。
< br>还有相当一部分母亲宁愿为自己的孩子的快乐、想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选择放弃自己的幸
福,而支撑着一个其实已支离破碎的婚姻,但结果到最后往往痛苦不堪而无法忍受、或者各自另
求安慰、或者人格异变、还有些人家庭巨变,最后痛苦一生、含恨离去。
为父母者割舍自己的幸福,忍受痛苦,巨大的个人牺牲真的会带给孩子幸福吗?为了孩子
,
离婚还是不离?这是一个哈姆雷特式的问题,无论如何选择都是痛苦矛盾的,但是问题
来了,我
们就得勇敢去面对与决策。基于经验与专业,本文将从孩子的发展与家庭两个发
展角度来分析,
也许对当事者带来一些参考建议。
一
.
离婚给孩子带来的影响
在我们传统的观点:“宁拆一座庙,不破一桩婚”,所有的离婚对孩子都是伤害性的
,根本
没有“良性”离婚这回事。
●离婚给孩子带来沉重的心理打击,易导致其性格缺陷,使孩
子的人际交往能力减弱。
<
/p>
●父母离异可能导致孩子缺乏管教和家庭温暖,离异家庭的子女犯罪的可能性更大。
●社会对离异
家庭的偏见和歧视,使离异家庭的孩子自卑感更强,比较敏感、早熟。
●单亲家庭的经济水平普遍会下降,影响孩子的生活质量。
●单亲家庭只由父亲或母亲一方教
育,导致孩子家庭教育的缺失。
●离异家庭的孩子长大后易在自身的婚恋问题上经受坎坷。
●孩子与继父母关系不良,会导致孩子与家庭的关系淡漠。
有关机构做了一个调查,
从相关调整结果来看:
70
后接近一半人认为“有必要为孩子维持婚
姻”,超
过四成的
70
后在对待离婚的问题上态度保守,他们认为应该为
了孩子维持婚姻,即使
这段婚姻苦不堪言,但为了孩子有一个看似完整的家,两人不要轻
易说离婚,这或许与
70
后这
个年龄段
的人经验之谈。
而深受其害的
80<
/p>
后接近七成的人认为没有必要,
80
后应
该可以算得上是第一代面临父母离
婚潮的孩子,他们中有一部分人深受“父母为了孩子不
离婚”所害,因为这样的家庭看似完整,
实际上名存实亡,大家相互折磨,这样的家庭,
80
后的人表示“受够了”,还不如两个人干脆离
婚了好。
从上述信息可以得出结论:对于孩子的感
受来说,勉强在一起而相互折磨的婚姻对孩子带来
的伤害更大。
二
.
无爱的婚姻给孩子与家庭的伤害<
/p>
我们先从孩子的角度来谈谈这种婚姻模式的发展。
没有离婚,家庭就还是完整的,这是父母的理由。从表面上看,这多少是“幸福”的。在这
里有一个关键:面对不如意的婚姻,自己选择了保留,而有没有放弃婚姻的努力是关键,可能会<
/p>
导致两种不同的极端。如果有主动修复家庭意识、可以往幸福和谐的方向走,这是值得鼓励
的。
如果已对婚姻绝望而还在一起,这样的婚姻生活是残缺的,窟窿越来越大,口子越来
越深,痛苦
会越来越深。
作为婚姻中
的弱势方,现实中通常是妻子,有可能终日郁郁寡欢、以泪洗面在越来越痛苦的
婚姻生活
中绝不会有足够的爱与耐心去面对孩子。孩子只会从中感觉到害怕与恐惧,不会感到快
乐
、甚至妻子会无意识见把情绪和愤怒倾泻给孩子,孩子也会逐渐产生反抗意识,甚至与父母对
立直至形同仇人。
这样的家庭模式会让孩子对婚姻产生巨
大的恐惧,导致孩子的婚姻更加不正常,会自动复制
上一代婚姻的失败部分甚至更加严重
。于是,家庭悲剧就这样一代代延续。
心理研究还发现,有名
无实的婚姻可能是一种“隐性离婚”,孩子可能会缺乏父母其中一方
的情感而形成“假性
单亲”,也容易出现“恋父情结”或“恋母情结”,会地影响到成年后的婚
姻。
再从夫妻之间的感受来谈谈这种婚姻,两人如果没有了爱,每天相互看
着只会更痛苦。不过
是两个有血有肉而没有了思想和情感的骷髅,加上一个苦恼的孩子,
生活在一个屋檐下,除此以
外就是无穷无尽的烦恼和痛苦,更谈不上是一个家。
人生的目标是什么?是为了追求一生的痛苦吗?答案显然不是,
而让让自己寻找属于自己的
快乐与幸福。生苦短,几十年在一起不是相
得益彰,不是相映成趣,不是相互关心,那对全家人
会是怎样的一种煎熬。
一个悲情一生的人,
其人格已发生扭曲,
当这样的婚姻好不容易熬煎出头,
当孩子长大以后,
却会因为了孩子自己感觉付出了太多,而对孩子有更多的要求与希望,也会过多的去干预孩子的
生活与婚姻,往往会导致孩子与伴侣的反感而更加难过。连自己的都不关爱的人,能真正地去爱
孩子,去爱别人吗?
三
.
为孩子而保留无爱的婚姻是错误的
其实,说不离婚是为了孩子的夫妻,他们并不了解孩子们的真正想法,只是用自己的观点,
< br>成年人的思维去代孩子选择,非常主观的剥夺了孩子对家庭问题的思想和话语权。对于成长中的
< p>孩子来说,获得正常的爱才更加的重要,当然希望家庭是完整的,但是更不愿意完整的家庭里没 p>
有快乐。
夫妻如果真的没法共同生活,或
者分开才可以更好的生活,不如好说好散、家散了,但对孩
子的责任和关爱不要变更,只
要不把仇恨和愤怒传递给孩子,这样的伤害相对来说还好得多。让
孩子早一些承担责任,
不见得是件坏事,就象美国总统奥巴马,他在幼年时父母就已离异,而父
母正确的引导,
没有妨碍他出色健康的成长。就是父母离异后对起心理健康成长的关注,他的母
亲给了他
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他的亲身父亲离异后经常会书信中给他指引前进的方向,鼓励他
树
立自发图强,追求种族平等的理想。父母离异后,他一直跟母亲和外祖父母生活,除了母亲在
最困难时也不忘让他接受良好的教育外,他的父亲也一直在给予他不断进步的动力,成为他的精
神支柱。为此他写的第一本书就是《我的父亲》。可见,离异后的父母同样能让孩子健康成长。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其实,两个人的分
开并不是一种失败,只
是重新选择了一次生活,为了某种因素还僵持着婚姻状态,才是最
失败的。当然,对一段感情的
告别,终究是伤感的,但理智上告诉我们,对于不幸的婚姻
,
不管是谁对谁错
,
< br>分手,是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