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9趣味科学教案(全)

余年寄山水
921次浏览
2021年02月19日 01:32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

2021年2月19日发(作者:当你)


“趣味科学”校本课程内容安排表(


2016.9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蒸汽船



水的浮力



水和大气压力



简易电扇



水果电池



万花筒



反冲小车



地震报警仪



下雨报警器



电磁铁



潜望镜



抢答器



自备材料






小剪刀、


2



5


号电池






小剪刀、


2



5


号电池



小剪刀、


2



5


号电池



小剪刀、

< br>2



5


号电池

< br>



小剪刀、


2



5


号电池



小剪刀、


2



5


号电池



小剪刀、


2



5


号电池



刷刷车



红绿灯



1、蒸汽船



实验准备:



塑料船体、玻璃瓶、蜡烛、塑料管底座、铁丝架、瓶盖



实验目的:



1


、观察能量转化过程;



2


、了解蒸汽机原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蒸汽机是将蒸汽的能量 转换为机械功的往复式动力机械。


蒸汽机的出现曾引起了


18< /p>


世纪


的工业革命。直到


20


世纪初,它仍然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动力,后来才逐渐让位于内燃机和


汽轮机 等。蒸汽机的发明,使得人类的生活与世界文明改观了。过去有人们用劳力所做的事


情, 或由牛马、水车、风车等的力量来转动的机器,全部由蒸汽机来代替。下面让我们通过


实 验来了解蒸汽的能量。



揭示课题——蒸汽船



二、组装蒸汽船



1


、认识实验材料



塑料船体、玻璃瓶、蜡烛、塑料管底座、铁丝架、瓶盖



2


、组装蒸汽船:


< br>1


)将底座的两个部分组装成一体,插上铁丝架;在小平内倒入适量的水(别超过 半瓶)



盖上瓶盖,插入塑料管(插入瓶内三分之一处即可)< /p>




2


)把小瓶 颈部按入铁丝架内夹住,拿蜡烛在底座调整蜡烛俞小瓶底部的距离位置,预想


蜡烛燃烧时 的火焰,与小瓶底部接触的最佳状态最后定位。



3

< p>
、把小船放入水中,在把以上装置放入小船内保持平衡。最后拿出蜡烛点燃放回原处,


微调让火焰与瓶底的接触最佳即可。稍过一会儿水开了,小船就能行动了


< /p>


提示:本实验玻璃小瓶易碎,请小心;同时涉及用火、蜡烛无比小心以免烫伤





三、了解实验原理



1


、了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总是相互的。这个物体对那个物体有力的作用,那个物体也一定同

< p>
时对这个物体有力的作用,这一对力互称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


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人推墙壁时,这个力是作用力,墙壁也会给你一个


相同大小的就是反作用力,用力拍桌子手会疼,往地板上用力摔乒乓球,会发现力气大乒乓


球就会跳得高,就是这个道理。




2


、了解本课实验原理



本课实验做得风力小车是通过车身上的扇叶旋转产生向后推动的风,风会给车身后方的


空气一个作用力,而车身后方会给小车一个向前的反作用力,从而使小车前进。



四、拓展延伸



在我们的生活中你知道还有哪些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现象吗?



2


、水的浮力



实验准备:



测力计、大塑料杯、螺母、小塑料杯、铜丝



实验目的:



1


、简单测量物体收到水的浮力;



2


、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与动手操作能力。< /p>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从前有个聪明的孩子叫 文彦博,有一天,他与小朋友在树下踢球,不知谁一脚把球踢进


树洞里,小伙伴们有的伸 进手去拿,有的用棍子拨,可树洞是曲里拐弯的又非常深,怎么也


拿不出来。好好的一个 球,白白扔掉多可惜呀!大家有什么好办法从树洞中取出球么?



揭示课题——水的浮力



二、实验步骤



1

、认识实验材料:测力计、大塑料杯、螺母、小塑料杯、铜丝



2


、实验步骤:


1


)用铜丝穿过小塑料杯的小孔两头拧住,做成一直小桶,把两个螺母放入(再找一 些配


重物)


,用测力计测量此时桶的重量并记录。另外再找其他 重物做测量也做好记录。



2


)再大塑 料杯内倒上水(约


7-8


成满)




3


、把小船放入水中,在把以上装置放入 小,把提有重物的测力器,移到水杯上,把重物


慢慢进入水中,仔细观察测力计指针发生 什么变化?



提示:测力计是有一定的侧重范围,不能超过


50


克,以免影响实验效果





三、了解实验原理



1


、了解本课实验原理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当它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物体上浮;当它受到的浮力小于所受


的重力时,物体下沉;当它受到的浮力与所受的重力相等时,物体悬浮在液体中,或漂浮在


液体表面上。




四、知识拓展



公元前


245


年,赫农王命令阿基米德鉴定一个皇冠。赫农王给金匠一块金子让他做一 定


纯金的皇冠。做好的皇冠尽管与先前的金子一样重,但国王还是怀疑金匠掺假了。他命 令阿


基米德鉴定皇冠是不是纯金的,但是不许破坏皇冠。这似乎是件不可能的事。然而他 在一次


洗澡过程中突然发现其中的奥秘,然后他把差不多一样大的石块和木块同时放入浴 盆,进入


水中。石块下沉水里,但是他能感觉到石块变轻了。而且,他必须要向下按着木 块才能把它


完全浸到水中。这表明浮力与物体的排水量(物体体积)有关,而不与物体重 量有关。物体


在水中感觉有多重一定与它的密度(物体单位体积的质量)有关。阿基米德 因此找到了解决


国王问题的方法,问题关键在于密度。如果皇冠里面含有其他金属,它的 密度会不相同,在


重量相等的情况下,这个皇冠店



体积是不同的。





3


、水和大气压力



实验准备:



圆片、塑料杯、餐巾纸、乒乓球



实验目的:



1


、感知大气有压力来自四面八方;



2


、培养学生学会做大气压力的实验探究自然知识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概念导入



大气压力的概念:大气 压力是地球表面覆盖有一层厚厚的由空气组成的大气层。在大气


层中的物体,都要受空气 分子撞击产生的压力。也可以认为,大气压力是大气层中的物体收


大气层自身重力产生的 作用于物体上的压力。



揭示课题——水和大气压力



二、实验步骤



1

、认识实验材料:圆片、塑料杯、餐巾纸、乒乓球



2


、实验一:



*


实验步骤



1


)餐巾纸放入塑料杯底部倒置不掉;



2


)把塑料杯倒立放置,与水盆的水平面保持平行地把杯子用力 往水下压,直到杯口接触


盆底。



3< /p>


)观察现象后把杯子垂直向上提出水面。




4


)重复步骤


2


的方式,再次把塑料杯进入水中,当杯口接触到盆底时,稍微倾斜杯身。

< p>


*


交流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步骤


2


中水没有流进杯内,杯内几乎还是干燥状 态;步骤


3


杯内的纸几乎没有变湿,仍


然保持干燥;步骤


4


中一串串气泡从杯口中跑出来,上升冒出水 面,水陆续流进杯内,最后


纸巾浸湿了。



3


、实验二



*


实验步骤



1


)把乒乓球放置在盆内的水面上


< /p>


2


)把塑料杯倒立放置,并且使用塑料杯盖住乒乓球,然后用力往 下压,直到杯口接触到


盆底。



3


)把塑料杯垂直向上提出水面。


< /p>


4


)重复步骤


2


,再次把杯子进入水中,杯口接触到盆底时,稍微倾斜杯身。观察现象。



*


交流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步骤


2


中水没有流入塑料杯内,乒乓球持续维持 在盆底的位置;步骤


3


杯内几乎还是干


燥状态;步骤


4


中一串串气泡从杯口中跑出来,上升冒出水面, 水陆续流进杯内,


,乒乓球在


杯内向上漂浮。

< br>


4


、实验三:



*


实验步骤



1


)将塑料杯装满水,装至水溢出为止;


2


)小心地把原片光滑的一面放在杯口上不留空隙。



3


)一手拿住杯子,另一手用手指按住原片,快速地奖杯子倒过来。



4


)轻轻地把手从卡片上拿开,观察 现象。



*


交流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实验一和实验二塑料杯内的空气阻止了水流进杯内,所以杯内的纸(乒乓球)没有被弄

< p>
湿,倾斜杯身,杯里的空气跑出来了,让水流进了杯内,占据了原本空气占有的空间;实验


三中由于水的重量作用,杯子底部和水面会产生一部分真空,原片下方收到大气压力大于杯


中的而水的重量,所以原片能承受水的重量且不让水外流。



三、知识拓展



我们平时挂物品的洗盘 挂钩就是利用大气压力这个原理,当吸盘用力地按住光滑的墙上


时,吸盘里的空气就会被 挤压出来,形成密封状态,吸盘外的空气压力就将吸盘紧紧地压在


墙上;当吸盘边缘稍稍 抬起时,空气就会进入吸盘,这时吸盘内外的空气压力就会一样大,


就不能被压在墙上了 。




4


、简易电扇



实验准备:



电池盒、风扇叶、小电机、双面胶



实验目的:



1


、认识简易电扇的结构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


电风扇是我们夏天不可缺少用于清凉解暑的家用电器。


但 是你知道为什么打开电扇就


会有一股凉风吹来让人感觉很凉爽吗?你知道风扇是根据什么 原理转动的吗?相信你学了本


届实验就知道其中的科学道理了。



二、实验探究



1


、认识实验材料



电池盒、风扇叶、小电机、双面胶



2


、实验步骤:


1


)电池装至电池盒内,电池盒上的正极导线连接电机的正极,凌一根导线连接电机 的负


极;



2


)用双面胶把电机固定在电池盒上。



3


)把扇叶装在电机上,打开电池盒上的开关,小风扇就转起来 了。



提示:电池盒导线的正负极不要直接接触,以免灼伤小孩 子的手。不能直接用家里、学


校插座中的二店做实验,以免引发触电事故,致人伤害。< /p>



三、了解实验原理



1


、电风扇的构造



电风扇的主要部件是交流电动机。



2


、电风扇的工作原理



通电线圈子啊磁场中手里而转动。能量的转化形式是电能转化成内能。



3


、拓展:电风扇工作起来能使温度降低吗?



电风扇工作时,温度不仅没有降低,反而升高。温度升高的原因是:电风扇工作时, 由


于有电流通过电风扇的线圈,导线是由电阻的,所以会不可避免的产生热量向外放热, 所以


温度会升高。但是人们为什么会觉得凉爽呢?因为人体的体表有大量的汗液,当电风 扇工作





时候,


室内空气流动起来,


所以能够促进汗液的激素蒸发,


结合蒸发需要吸收大量的热量,


所以人们会感觉凉爽。




5


、水果电池



实验准备:



电解盒、二极管、柠檬酸 、双面胶、锌丝、塑料板、杯子、导线、泡沫定位板



实验目的:



1


、利用日常生活容易取得的水果制成电池;



2


、加强化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

、激趣导入:


(幻灯片显示)水果和电池,这两样东西都认识吗?它们各有什么作用 ?如果我把电路


中的电池拿掉,用水果代替可以吗?这节课我们就试试!



2


、揭示课题——水果电池




二、实验探究



1


、认识实验材料


< br>电解盒、二极管、柠檬酸、双面胶、锌丝、塑料板、杯子、导线、泡沫定位板



2


、实验步骤:


1


)先把铜丝和锌丝弯曲成


U


型的 样式,取一根导线两端分别连接铜条和锌条。



2



用双面胶把泡沫定位块固定在塑料板上,


电解盒底 部全部粘上双面胶整体的固定在塑


料板的另一端。


< p>
3


)取一根红色导线一段连接二极管的正极(较长的一只脚)


,另一端连接弯成


U


型的铜


条另取一根导线,一端连接二极管的负极,一端连接


U


型定位块 (注意不要让两级的铜丝相


接触,以免发生短路现象。




把处理好的导线逐次放入电解盒里,连成一个回路,观察其电路的连 接。



4


)把柠檬酸用少许的水溶解后 ,分别倒入各个电解盒,观察二极管等亮不亮?



三、了解实验原理



水果中含有丰富的 水果汁,水果汁中含有丰富的本酸性物质,称为果酸。果酸是一种很好的电解质,


其解离 产生氢离子与金属反应发生置换作用,它在水溶液中能够电离出带正电荷的阳离子和带负电荷的阴


离子,它是电的良导体。当两种化学活泼性不一样的金属片(如锌片和铜片)插入水果中,就会发生置换


反应,带正电荷阳离子移向铜片、带负电荷的阴离子移向锌片,从而在水果中形成了电流 ,两篇金属件就


会产生电压。



6


、万花筒



实验准备: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