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田园交响乐》习题1
-
《贝多芬田园交响乐》习题
积累与运用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
.焦躁(zào)
和煦(xù)
B
.投奔(bèn)
堵塞(sè)
(
)
聆听(línɡ)
蝙蝠(biǎn)
摇曳(yè)
嶙峋(lín)
C
.干劲
(jìn)
咆哮(xiào)
窒息(zhì)
破绽(zhàn)
D
.缥缈(piāo)
酝酿(niànɡ)
桎梏
(
ɡù)
发颤(chàn)
解析
A
项,
“蝙”读
biān。
答案
A
2
.下列各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
.我首先看到广阔的平原:空荡、平坦。我认为它是灌木叶腐
植土层,很干躁……我疲劳
不堪,躺在地上。
B
.然而,一种我不知是什么翅膀煽动的声音从空间深处飞快地向我靠近。我看
见从天空的
各个角度走过来许多如带羽翼的阴暗方队,最初只像一群飞鸟。
C
.我不得不随机在这些方队之中心慌意乱地飞来
飞去,它们和我一样失落、不安,它们发
出的悲哀或野蛮的声音充满了层层乌云。
D
.他才说过这些话,暴风雨变得俞加疯狂
,而与此同时精灵们勇气辈增,斗志更强。
解析
A
项植
—殖,躁—燥;
B
项煽—扇;
D
项俞—愈,辈—倍。
答案
C
3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
1)
空中发生了强烈的
________
,犹如军号的一声巨响撕裂了我所在的天地。
(2)
透过地平线那边的空间,我发现长长的金色光线划破
________
的厚厚乌云。
(3)
一切归于平静。我孤独无依,悄悄地融入云层的
________
之中。
A
.震动
阴郁
静穆
B
.振动
阴郁
肃穆
D
.震动
浓郁
肃穆
C
.振动
浓郁
静穆
解析
“震动”指力量从一个中心点向
四周冲击,
强调力度,
符合后文“一声巨响”的语境;
“振动”指物体在一个中心面反复运动,强调频率。“阴郁”意为阴沉,让人郁闷,
用来形
容乌云是恰当的;
“浓郁”多指色彩、
气氛浓重,
给人感受深。
“静穆”“肃穆”都
包含严
肃、
庄严的意思,
前者偏重“静
”,
用来写自然界的“云层”是可以的;
而后者强调“肃”,<
/p>
多指人的感受,不能说“云层肃穆”。
答案
A
4
.
下列句子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
.我头上的天空是阴沉的。
B
.我只知道,它们成群结队而来,就像沙漠商队一样。
C
.熊熊火焰从黑暗深处向我扑来,火山的红色浓
烟令我窒息,悬崖峭壁上流淌着滚烫的岩
浆。
D
.我孤独无依,悄悄地融入云层的静穆之中。
解析
其余三项是描述性语句。
答案
B
5
.下列叙述中有错误的一项是
(
)
(
)
A
.乔治·桑,法国女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康素爱萝》
《安吉堡的磨工》等。
B
.贝多芬
(1770
—
1
827)
,德国著名作曲家,他的作品,在欧洲音乐史上起到了继往开来的
作用,对近代西洋音乐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C
.
《田园交响乐》
是贝多芬的代表作之
一,
这部作品正表现了他在双耳已经完全失聪的情况
下对大自然
的依恋之情,是一部体现回忆的作品。
D
.本篇课文运用了通感的手法,作者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通过构建强大的意境把自己的
欣赏感受描写出来,借以反映乐曲的节奏和旋律的变化。这就是本文的主旨。
解析
“这就是本文的主旨”错,
p>
本文的主旨意在歌颂勇于与命运抗争,
并最终战胜命运之
神的强者形象。
答案
D
阅读与鉴赏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6
~
9
p>
题。
《在维也纳寻找贝多芬》
那是一个时
而晴朗、
时而飘着雪花的三月,
我在维也纳默默寻找着贝多芬。
即使在维也
纳,
贝多芬也是很难找到的
,
虽然他
1793
年
< br>11
月就到了“德意志音乐的首都”维也纳,
在
那里生活了
35
年,乔迁过
30
个寓所,而且,几乎他所有的重要作品都是在维也纳完成的。
< br>1827
年
3
月
26
日,“他在大风雨中,在大风雪中,在一声响雷中,咽了最后一口气,一只
陌生的手替他阖上了眼睛”(罗曼·罗兰
《贝多芬传》
)
。
那所宅第就坐落在黑色西班牙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