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湖南省张家界市中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
湖南省张家界市
2019
年中考语文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
17
分)
1
.下列句子中加粗字的字
音或字形正确的一项是(
D
)
A
.我如
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也不止像泉源,长年送来清
凉的慰
藉
(jí)。
B
.旁人便又问道:“孔乙己,你当真认识字么?”孔乙己看着问他的人,显出不屑置
辨
的
神气。
C
.这时你会真心佩服昔人所造的两个字“麦浪”,若不是妙手
偶得,便确是经过锤
练
的语
言的精华。
D
.这是某种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
作,在不可名状的晨曦中依稀可见,宛如在欧洲文明的
地平线上
瞥
(piē)见的亚洲文明的剪影。
2
.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
p>
A
.像鲁迅先生的小说《孔乙己》这样的
鸿
篇巨制
,意蕴丰富,内涵深刻,我们要反复深入
地研读。
B
.六月的宝峰湖,山若翡翠,水如明镜,
山与水相映成趣,
相得益彰
,如梦如幻,宛若人
间仙境。
C
.
2019
年
4
月
15
日晚,法国巴黎圣母院发生火灾,塔尖坍塌,整座建筑毁损严重,令人
扼腕叹息
。
D
.如果我们任由网络谣言四处泛滥,或者我们自己也成为谣言的传播者,有一天我们自
己
也会成为网络谣言的受害者,这绝不是
危言耸听
。
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D
)
p>
A
.网购之所以让那么多网友着迷的重要原因,是因为他们在下单后
输入账号密码时基本没
有感觉到是在花钱。
< br>B
.
3
月
12
日植树节,
张家界某中学全体师生参与植树活动,
践行了习近平主席所倡导的“绿
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C
.举办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体现了中国对构建
人类命运共同体、探索解决世界和亚洲所面
临问题的务实行动和深邃思考。
D
.河北、辽宁、江苏、福建、湖北、湖南、广东
、重庆
8
个省市发布了本省份高考综合改
革方案,八省市都采用了“3+1+2”模式。
4
.下列书法作品,按照书体产生的时间先后,离现在最远和最近的两幅是(
B
)
A
.①④
B
.②④
5
.名著阅读。
这时,
他回头望去,陆地已从他的视线中消失。太阳西坠,繁星满天。他根据对星的
观察作出判
断:
那条大鱼整夜都没有改变方向,夜里天气冷了,他的汗水干了,他觉得浑身
C
.②③
D
.①③
冷冰冰的。
他把一个麻袋垫在肩膀上的钓丝下面减少摩擦,
再弯腰靠在船头上,
就感到舒服
多了。
为了能坚持下去,
他不断地和鱼、
鸟、
大海对话,
不断地回忆往事。
他想到了曼诺林,
大声地自言自语:“要
是孩子在这儿多好啊,好让他帮帮我,再瞧瞧这一切。”
(<
/p>
1
)这段文字出自《
》,作者是
(
2
)文学名著中的人物,往往具有多面性。从下面三个人物
中任选一个,结合相关情节进
行分析。
A
.祥子
B
.唐僧
C
.林冲
示例:周瑜
--
足智多谋,才华横溢,如在赤壁之战中,运筹帷幄,指挥若定,大胜曹操;
但
又心胸狭窄,嫉妒诸葛亮的才华,竟发出“既生瑜何生亮”的感慨。
< br>
(1
)
老
人
与
海
海
明
威
p>
(
2
)示
例
:林
冲
-
武
艺
高
强
,救
弱
济
贫
,如
在
东
京
为
< br>官
时
,同
情
百
姓
,具
有
正
义
感
,
免
将
李
小
二
p>
单
送
官
司
;
但
又
逆
来
顺
受
,
< br>一
味
的
委
曲
求
全
,
面
对
妻
子
被
p>
调
戏
,
只
是
忍
气
吞
声
,
最
终
< br>惨
遭
陷
害
6
.古诗文默写。
(
1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 br>
。(《<论语>十则》)
(
2
)
,浅草才能没马蹄。(《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
3
)浊酒一杯家万里,
。(《渔家傲•秋思》范仲淹)
(<
/p>
4
)
无论是
“先
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的大任担当,
还是
“
,
”
的赤胆忠诚,
都说明家国情怀早已沉
淀为中华儿女的
内在品格,滋养着我们每个人的心灵。(选用文天祥《过零丁洋》中的诗
句)
(
1
)
仁
在
其
中
p>
矣
(
2
)
最
爱
湖
东
行
不
足
< br>
(
3
)
燕
然
未
勒
归
无
计
(
p>
4
)
人
生
自
古
谁
无
死
留
< br>取
丹
心
照
汗
青
二、阅读(
< br>39
分)
7
.阅读古诗,完成下列各题。
画眉鸟
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
1
)本诗前两句写景,请展开想象,描绘诗句中所展现的画面
。
(
2
)本
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
p>
1
)
鸟
声
婉
转
,
鸟
儿
自
由
飞
< br>翔
;
山
花
绚
丽
,
树
阴
浓
密
。
p>
(
2
)
作
者
用
对
比
的
手
法
描
< br>写
画
眉
鸟
。
表
达
了
对
自
由
的
赞
p>
美
之
情
和
对
束
缚
个
性
、
窒
息
< br>性
灵
的
憎
恶
之
意
。
8
.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回答下列各题。
【甲】
太行、
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
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
“吾
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
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
“投诸渤海之尾,
隐土之北。”遂
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
遗男,始龀,跳往
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
何?”北山
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子又生孙
,
孙又生子;
子又有子,
子又有孙;<
/p>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而山不加增,
何苦而
不平?”
河曲智叟亡以应。
【乙】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
则难者亦易
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
学之,则难者亦
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蜀之鄙
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
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
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
/p>
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
能也。子何恃而往
!”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
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
之僧哉!
注释:①鄙:边境。②钵:和尚用来盛饭食的器皿。
(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
①
惩
山北之塞
②
越
明年
惩
:
②
p>
①
越
:
(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②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
(
3
)对
[
甲<
/p>
][
乙
]
两文理
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甲文愚公之妻
“献疑”,智叟“笑而止之”,可见他们都坚决反对愚公移山。乙文富者
两次说“子何恃
而往”,说明富者也是坚决反对贫者去南海的。
B
.两文都强调人要立志并付诸行动,
但两文的表达方式不一样。甲文叙事为
主,理寓事中;
乙文叙议结合,说理为主。
< br>C
.甲文写太行、王屋二山高大,乙文写西蜀距离南海遥远,都突出了困难之艰巨
,从侧面
衬托了人物形象。
D
.愚公和贫僧勇于挑战,最终都实现了自己的愿望,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不怕困难、
改造自然、战胜自然的伟大气魄。
(
4
)成语故事《南辕北辙》中想去楚国的驾车人也像愚公和贫僧那样执
着,却没有达成所
愿。请仔细思考,结合生活实际说说对你有什么启示。
(
1
)
①
苦
于
;
②
到
了
。
<
/p>
(
2
)
①
于
是
愚
公
率
领
儿
孙
中
能
挑
担
子
的
三
个
人
②
一
个
人<
/p>
立
志
求
学
,
难
道
还
不
如
四
川
边
境
的
那
个
穷
和
尚
吗
?
(
3<
/p>
)
A
;
(
4
)
无
论
做
什
么
事
、
都
要
首
先
看
准
方
向
、
才
能<
/p>
充
分
发
挥
自
己
的
有
利
条
件
;
如
果
方
向
错
了
、
那
么
有
利
条
件<
/p>
只
会
起
到
相
反
的
作
用
。
9
.阅读下文,回答下列各题。
_____
①
4
p>
月
23
日已经过去了。“世界读书日”所唤
起的全民阅读热潮,依然令人感悟。
“世界读书日”
相关活动的
初衷,
以及这些活动所取得的成效,
都是值得肯定的。
不过,
读书毕竟不是一日之功,更应该是一种恒久的坚持和沉静的坚守。
②读书
未必在人前,
需要思考一个
“静”
字。
唐代书法家颜真卿
《劝学》
诗中说
p>
“三
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提到的就是一种远离喧嚣和
忍受孤独的读书方式。
实际上,
真正的读书生活,
除了
“奇文共欣赏、
疑文相与析”
< br>的切磋,
更需要静下心来,
耐住寂寞,历经艰苦的跋涉和
探索,最终获得丰稔的收获。
③读书不能死章句,需要思考一个“活”字。李白在《嘲鲁儒
》中说:“鲁叟谈
五经,白发死章句。问以经济策,茫如坠烟雾。”诗人对那些夸夸其谈
而没有真才实学
的“鲁叟”
进行了辛辣的嘲讽。
这些人谈起五经头头是道,问起经世济民之策却茫然无
知。他们拿腔拿调,架子
十足,却死于章句,不知时变。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中的
观点,则更加值得那些“鲁
叟”们深思。他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言词朴素,
< br>满含哲理,诗中提出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观点,
至今犹有现实意义。
只有
在实践中才能得真知、悟真谛,真正学有所获,学有所用。
④读书应重高格调,需要思考一个“高”字。书中的鲲鹏志向、报国情怀、浩然
正气、
丹心赤胆,对我们的精神是一种砥砺提升,
对我们的心灵
是一种洗涤净化,
对我
们的情操是一种美好陶冶……宋代抗金名
臣李纲在
《读书》诗中说:
“平生长作蠹书蟫
< br>(
y
í
n
,一种虫子),老去犹资慰我心。每到古人名节处,慨然掩卷一沉吟。”诗人老
年耽于
读书,
对于涉及名节操守的内容格外看重。
作者的襟怀情操,<
/p>
从其读书情趣可见。
读高格调的书,使人内心清明、目光澄澈、骨
骼清奇、脊梁挺直,从中可以识别得失成
败,可以感受廉耻是非,可以升华情志操守,也
可以友朋孝亲睦邻……
⑤读书切莫惰寸功,需要思考一个“勤”字。唐代诗人杜荀鹤
说:
“少年辛苦终
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宋代诗人朱熹说: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这些恳切真挚的教诲,
用意都是在劝人加紧学习,
勤奋精进,
不能放松自我,
懈怠光阴。
今天我们的阅读途径更加丰富多元。
电子出版物、
微信读书等等各种古人没有见过的阅
读方式,
p>
使我们的读书生活更加便捷。
想想孔夫子韦编三绝的劳苦,
想想范仲淹稠粥不
继的艰辛,我们有什么理由不更加勤奋努力地读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