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语文下册名著导读(16)《老人与海》复习素材(含答案)
-
名著阅读资料之《老人与海》
一:作者及作品简介
海明威(
1899--1961
年)<
/p>
,美国小说家,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海明威怀着要亲临战场领略
感受战争的热切愿望,加入美国红十字会战场服务队,投身意大利战场。
大战结束后,海明威被意大利政府
授予十字军功奖章、银质奖章和勇敢奖章,获得中尉军衔。
伴随荣誉的是他身上237处
的伤痕
(被炸弹弹片嵌入身体留下的)
和赶不走的恶魔般的战争
记忆。
1929年,海明威的长篇小说《太阳照样升起》和《
永别了,武器》是“迷惘的一代”文学
的最好作品。
1940年,海明威发表了以西班牙内战为背景的反法西斯主义的长篇小说《丧钟为谁而鸣》
p>
。
1952年,海明威发表了中篇小说《
老人与海》
,也是作者生前发表的最后一部小说。它一
经问世,
便在国际上应起了强烈的反响,在当时的文学界掀起了一阵“海明威热”
。它再次向人们
证
实了海明威作为
20
世纪美国杰出小
说家的不可动摇的地位和卓越的功绩。
这篇小说相继获得了
19
53
年美国普利策奖和
1954
年诺贝
尔文学奖。
这部小说是根据一位古巴渔夫的真实经历创作的,
以
摄像
机般的写实手法记录了桑提亚哥老人捕鱼的全过程,塑造了一个在重压下仍然保持优
雅风度、在精
神上永远不可战胜的老人形象。
这个骨头里留有几
百块弹片的硬汉作家,
恰当地写出了生命的强度,
告诉我们怎么
去面对生、老、病、死,告诉我们心该有多宽,如海一般。老人是孤独的,他是在理
想的
道路上前行的旅人,但他又是不孤独的,因为他的意志是那样的坚强。
海明威是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丰碑。
二:故事梗概及小说主题
老渔夫桑提
亚哥在海上连续84天没有捕到鱼。起初,有一个叫曼诺林的男孩跟他一道出海,
可是过
了40天还没有钓到鱼,孩子就被父母安排到另一条船上去了,因为他们认为孩子跟着老头
不会交好运。第85天,老头儿一清早就把船划出很远,他出乎意料地钓到了一条比船还大的马林
鱼。老头儿和这条鱼周旋了两天,终于叉中了它。但受伤的鱼在海上留下了一道腥踪,引来无数鲨
p>
鱼的争抢,老人奋力与鲨鱼搏斗,但回到海港时,马林鱼只剩下一副巨大的骨架,老人也精疲
力尽
地一头栽倒在陆地上。孩子来看老头儿,他认为桑提亚哥没有被打败,孩子准备和老
人再度出海。
那天下午,桑提亚哥在茅棚中睡着了,梦中他见到了狮子。
小说通过人与自然的斗争,
表达了人要勇敢地面对失
败的主题。
桑提亚哥在同象征厄运的鲨鱼的
斗争中虽然失败了,
但他并没有在厄运面前屈服,认为人虽可以暂时战败,但人的精神和意志是永
远也打不垮
的。
“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
。
这部小
说表现了一
种奋斗的人生观,即使面对的是不可征服的大自然,但人仍然可以得到精神上的胜利。
通过桑提亚哥的形象,作者热情地赞颂了人类面对艰难困苦时所显示的坚不可摧的精神力
量。
孩子准备和老人再度出海,他要学会老人的一切“本领”
,
这象征着人类这种“打不败”的精神将代
代相传。
三、人物形象:
1
、桑提亚哥
桑提亚哥是海明威所崇尚的完美的人的象征:坚强、宽厚、仁慈、充满爱心,即使在人生的角
< br>斗场上失败了,面对不可逆转的命运,他仍然是精神上的强者,是“硬汉子”
。<
/p>
“硬汉子”是海明威作品中经常表现的主题,也是作品中常有的
人物。他们在外界巨大的压力和
厄运打击时,仍然坚强不屈,勇往直前,甚至视死如归,
他们尽管失败了,却保持了人的尊严和勇
气,有着胜利者的风度。
2
、马洛林
小男孩马洛林是“硬汉子性格”的最佳补充,在《老人与海》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孩子是
从五岁起跟老人上船学习捕鱼的,
孩子的个性特征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老人的性
格,
孩子虽然很小,
但并不显很孩子气;从老人那里学到的不仅
是捕鱼的本领,还有自尊自强的精神,并学会懂得生活
的艰辛与男人的责任。稚嫩的肩膀
早已习惯了清早就得出门打鱼的生活的磨砺,纵然是“走路还打
瞌睡
”
,仍然说“这算什么,男子汉就得这样。
”铿锵有力,落地有声的言语充分的展示了“海明威
式”的硬汉子精神。
p>
四:艺术特色
海明威把自己的创作比做
“冰山”
,
并
用
“冰山原理”
来形象地概括自己的艺术创作风格和技巧。
p>
他曾说:
“我总是试图根据冰山原理去写它。关于显现出来的每一部
分,八分之七是在水面以下的,
你可省略去你所知道的任何东西,这只会使你的冰山深厚
起来。这是并不显现出来的部分”
。
在《老人与海》
中,
“冰山”风格首先表现为简约、
清新的文体,文字经过锤炼,句子结构简单,
出现的是常用词、日常用语,
而摒弃了空洞和浮泛的夸饰性文字
。其次,他采用了内心独白、象征
手法和意识流
等手法来表达复杂的思想感情。
这些含而不露的写法为读者留下了联想的空间,
从而
达到了厚积薄发的艺术神韵。最后,
“冰山”风格还体现在他的作品结构上。海明威在
谈到《老人与
海》的创作时指出:
“
《
老人与海》本来可以写一千多页那么长……”
,但结果小说却被浓缩到只有五
万多字,小说仅集中描写了老人在海上捕鱼的惊心动魄的三天。海明威小说的情节通常在较短的时< /p>
段中集中呈现,这与他“电报式”的文体风格交相辉映、互相补充。
(一)海明威的文风一向以简洁明快著称,俗称“电报式”
,具体体现在:
①结构上的单纯性,人物少到不能再少,情节
不枝不蔓,主人公性格单一而鲜明。
②避免使用过多的描写手
法,避免过多地使用形容词,特别是华丽的辞藻,尽量采用直截了当的叙
述和生动鲜明的
对话,因此,句子简短,语汇准确生动。
③鲜明生动的动作描写和简洁的对话。
④着力追求一种含蓄、凝练的意境。
(二)借助于象征的手法,使作品蕴涵深意
老人其实是人类的化身,是正义的使者。
马诺林象征着未来的希望,也是人类的希望;狮子是为百兽之王,是力量的象征。他们多次给老人
< p>以鼓励和勇气,成为老人汲取力量的源泉。
海是人类征服的一切困难和挫折的象征。
鲨鱼正是宇宙间一切破坏性力量的象征。
(三)完美的照应
《老人与海》非常
讲究照应的完美。老人独自一人住在海边一座简陋的茅棚里,第
85
天的黎明
他从这里扛着工具由孩子送他出海;两天后的黎明,他独自驾着小船又回到
了海边。扛着工具又进
了小茅屋,孩子第一个来看他,整个故事就是这样,在时间、地点
、人物及道具方面形成了照应关
系,有头有尾,产生一种完满的美感。这种首尾完全相呼
应的照应并不是简单的重复,他引导人们
去思考:一去一回都是黎明,地点依然是小茅棚
,人物依旧是老人和孩子,用具还是那些捕鱼的工
具,看起来似乎没有什么惊奇的变化,
但这里已经蕴藏了不同的内容:出海前老人精神抖擞,充满
信心;孩子为老人担心、祈祷
、祝福;老人的工具是完好的;小茅棚在老人的心目中并不是至关重
要的。归来后,老人
已经疲惫不堪,面临着精神和肉体上的全面崩溃;孩子为老人的受伤而哭泣,
为老人的归
来而欢乐,为将来能继续跟老人学习本领而庆幸;老人用作战斗武器的捕鱼工具已残缺
不
全;小茅屋此时成了老人衷心向往的处所。可见前后已发生了本质上的巨大变化。使用这样的照
< br>应头绪清晰,有助于对作品进行全面集中的把握,整体感很强。
(四)强烈的对比
老人的性格威力就
是在不懈地出海――捕大马林鱼――斗鲨等一系列冲突中逐渐显示出来的。
大马林鱼、凶
鲨它们强壮有力,是海中的无敌将领,毫无畏惧,为所欲为;而老人年老体弱,孤单
一人
而临这样的强大的敌手,展开交锋和冲突是非常激烈的,老人能在最后打退一切进攻者,这种
威力不能不让人赞叹。这种强弱对比,能够强化矛盾的冲突,更鲜明地突出老人性格的坚强。
(五)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海明威在作品中很少直接抒情,常常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把老人内心感受全部倾注在不断变
< br>化的景物描写上。从总体方面来看:太阳的每次升落都与老人情绪的变化相谐调,与老人捕鱼之进
展相巧合。黎明,鱼蠢蠢欲动,老人充满信心等待着;正午,鱼开始剧烈挣扎,老人处于情绪十分
紧张的状况;傍晚,鱼稍稍安静,老人也得以歇息。这种描绘不露痕迹,情随景自然变化
。从具体
的细节来看,触景生情。如,
“风在不住地吹,稍微转
到东北方去,他知道这就是说风不会减退了。
老头儿朝前面望了一望,但是他看不见帆,
看不见船,也看不见船上冒出的烟。只有飞鱼从船头那
边
飞出来
,向两边仓皇地飞走,还有一簇簇黄色的马尾藻。他连一只鸟儿也看不见。
”这是一段否
定
式的景物描写,看似无景,实则有景,老人多么想看到这一切啊,他太孤独了,可他什
么也没有看
到,因而情中生景。
(六)故事叙述的多角度
小说在直叙
中有插叙,在插叙中交织着老人对往事的回忆和对眼前事物的感慨。老人出海不久
便梦见
孩提时见过的非洲海滩、海峡和大山;第二天又想起曾与一个码头上的大力士比手劲的胜利
情景;后来在同鲨鱼搏斗时记起垒球名将老狄吉奥勇战对手的一幕,这些都增添了他必胜的信心。
他常梦见狮子,思念曼诺林,在茫茫大海上自言自语,这也给他带来了力量和勇气。他有时也议论
p>
“杀鱼是不是罪过”
,
对受伤的左右手感慨
一番。
这些心理刻画和细节描写往往天衣无缝地结合在一
起。叙
述者的人称不断改变——第三人称和第一人称交错使用,使单调的捕鱼过程显得多姿多彩,
引人入胜。
五:精彩语句
1
、每一天都
是一个新的日子。走远当然是好
的,不过我情愿做到分毫不差。这样,运气来的时候,
你就有所准备了。
2
、不过话得说回来,没有一桩事是容易的。
3
、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
以的消灭他,可就是打不败他。
4
、
现在不是去想缺少什么的时候,该想一想凭现有的东西你能做什么。
5
、人不抱希望是很傻的。
6
、不过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
p>
7
、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
六:简答题
1
、简述《老人与海》中桑提亚哥追捕马林鱼的故事。
答:深
海上,一条大马林鱼上了钩,但它把桑提亚哥的小船拖得离海岸越来越远,一直拖了两天两
夜。在追捕大鱼过程中,桑提亚哥精疲力竭,头昏眼花,右手受了伤,左手直抽筋,又缺乏食品。
为了保持体力,他不得不用难以下咽的生鱼肉充饥。他冒着小船被颠覆的危险,始终对它穷追不舍;<
/p>
即使它跑到天涯海角,也准备奉陪到底。结果,大鱼没把他拖垮,他却把大鱼拖垮了;经过
一番激
烈的搏斗,他终于制服了大鱼。
2
、简述《老人与海》中桑提亚哥鲨鱼与搏斗的经过。
p>
答:制服大鱼后,桑提亚哥在返航途中又同鲨鱼进行惊险的搏斗。桑提亚哥与鲨鱼的搏斗共分
五个
回合。用鱼叉杀死一条灰鲭鲨,鱼叉被带走,大马林鱼被吃掉四十磅;用刀子杀死两
条星鲨,大马
林鱼被吃掉四分之一;用刀子杀死一条犁头鲨,刀子折断;用短棍击退两条
星鲨,大马林鱼半个身
子都被咬烂了;用短棍劈打成群结队的鲨鱼,短棍丢掉又用舵把,
大马林鱼再也没什么可吃的了,
只剩下残骸……五个回合的搏斗结果却
< br>是一无所有,
“他知道他终于给打败了,而且一点补救的办
法也没有。
3
、简析《老人与海》
中桑提亚哥的“硬汉”形象。
答:
《
老人与海》中主人公桑提亚哥是海明威塑造出的一条“硬汉”
。他孤独、背运、贫穷、年
老体
衰,但是他乐观、自信、勇敢、坚韧,他的“那双眼啊,跟海水一样蓝,是愉快的,
毫不沮丧的
”
。
他连续
84
天在海上打渔一无所获,但他既不唉声叹气,也
不怨天尤人。在与马林鱼、鲨鱼搏斗中,
他忍着饥饿、伤痛,竭尽全力,充分体现了他永
不气馁的精神。
4
、
《老人与海》运用了哪些象征手法?
答:从表面上看
,
《老人与海》采用的是写实手法,写的是老渔夫桑提亚哥在海上的冒险经历;但实
p>
际上,作品中的形象却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寓意性。马林鱼、鲨鱼和狮子都是自然界中强者的
化身,
大海则是厄运的象征,桑提亚哥则是人类中的“硬汉子”代表,他那捕鱼的不幸遭
遇就是人类总是
失败的一幅缩影。
5
、海明威是如何运用内心独白的艺术手法来揭示桑地亚哥的心灵世界?有什么作用?
p>
答:桑地亚哥是孤身一人在海上捕鱼的,海明威主要是通过内心独
白这一艺术手法来揭示桑提亚哥
的心灵世界的。作品描写的内心独白分无声的和有声两种
。如在同马林鱼
决战的时刻,桑地亚哥在
心里命令自己的各部分
器官要密切配合、
协同作战:
“拽吧,手啊,
< br>我想。站稳啦,腿。替我撑下去,
头啊。替我撑下去。决不要昏过去。这一次我会
把它拽过来的。
”这段无声的内心独白,表现了老人
坚韧不拔、
斗争到底的非凡决心。老渔夫还常常喜欢自言自语,时而对鱼说话,时而对鸟说话,实
在
没有说话对象时,就自己对自己大声嚷嚷。这种有声的内心独白,更体现了老人的孤独。
人物的内心独白,忠实地记录了桑地亚哥的内心活动,真实地再现了老人的思想与感受,
不但
深刻揭示了主人公内心的自豪、坚毅以及寻求援助的孤独感,而且闪烁着深邃丰富的
哲理光彩,丰
富了小说的思想,构成小说的重要特色。
6
、简要分析海明威的代表作《老人与海》中老渔夫桑提亚哥的精神内
涵。
答:
《老人与海》浓墨重彩地塑
造了一个经典的精神不倒的“硬汉子”英雄形象:孤独无助而年老体
衰,饥寒交迫的老渔
夫桑提亚哥凭着自己的意志和智慧,在海上同马林鱼搏斗,同鲨鱼搏斗,虽然
最终的结果
仅仅是得到了一副马林鱼的骨架,但光秃秃的鱼骨架引起了好多打鱼人的观赏。更有人
卷
起裤脚管站在水里,用一根长绳子量死鱼的骨骼,嚷着说:
“这条鱼,从鼻子到尾巴足有
十八英尺
长呢?”这一切向人们昭示:人在物质上(世俗的)无论取得多大的成就,也许
不能赢得人们崇高
的敬意,可精神和气魄的(超越世俗的)胜利,却使人们为之感动,使
人们和追随老人的孩子一样,
为其悲壮落泪、感奋。
7
.
“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给打败。
p>
”这句话是最能够表现桑地亚哥坚毅刚强的名言。请举作品
中的一个
细节具体说明。
答:午夜时,鲨鱼成群袭来。老人又要搏斗了
。他不顾死活乱棍打去,棍子被鲨鱼咬走。他用舵把
又打又砍,可是鲨鱼一条一条蹿上来
,他又迎面劈去,一次又一次,舵把断了,他就用断下的把手
朝鲨鱼戳去。鲨鱼一松嘴,
一翻身游走了。这是最后一条鲨鱼,它们再也没什么东西可吃了。
(
第
2
题的答案也可用上
)
8
.桑地亚哥是位怎样的老人?在你看来,他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
/p>
答:桑地亚哥是位坚毅刚强的老人。在世俗的眼光看来,他也许
是一个失败者,但在作者笔下,他
却是一个不向命运低头的英雄,是一个无论在怎么艰苦
卓绝的环境里,都凭着自己的勇气、毅力和
智慧进行英勇抗争的勇士,是一个捍卫了“人
的灵魂的尊严”的人。所以我认为他是一个成功者,
一位真正的英雄。
< br>
9
.
“狮子”的意象贯穿于整
部小说的始终,对此如何理解?
答:①“狮子”意象在作品中
反复出现,有助于深化主题。②狮子为百兽之王,是勇敢、自信、坚
强的象征。孤独贫困
的老人屡遭厄运,从不灰心,总力图在狮子身上汲取力量,不断进取,与命运
做不懈的抗
争。
10
、请简述《老人与海》的主
要故事情节。
答:
《老人与海》写古
巴老渔夫圣地亚哥在连续八十四天没捕到鱼的情况下,终于独自钓上了一条大
马林鱼,但
这鱼实在大,把他的小船在海上拖了三天才筋疲力尽,被他杀死了绑在小船的一边,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