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教案】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教学设计)
-
第
14
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教学设计
课题
【知识与能力】
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
域、丝绸之路的开辟、丝绸之路在中外交往中的作用、西汉
对西域的管理等基本史实。<
/p>
【过程与方法】
识读教材中的图片和地图,获取有效历史信息,并提出自己的问题和见解。
学习
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习张骞为报效祖国不畏艰险、勇于开拓的进取精神。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渗透:
时空观念:
西域地理位置、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秦朝和西汉形势图对比、丝绸之
路中西方物品和技术
的往来、两条丝路路线、一带一路。
史料实证:秦朝和西汉形
势图对比、西域都护府的设置、丝绸之路的意义。
历史解释:西域、丝绸之路、一带一路。
家国情怀: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班超经营西域、一带一路。
重点
张骞通西域和丝绸之路路线和意义
难点
启发学生思维
课时
1
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好奇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起学生好奇
心,
提升对新课
第
14
p>
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导入新课
用实物葡萄、核桃导入。
一、丝绸之路——开辟篇(张骞通
西
查看书本,
在地图中
的兴趣。
找出西域的位置。
培养学生识图
能力。
呈现历史发展
的脉络
讲授新课
域)
1.
西域的地理概念
2
、背景(教师讲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