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家庭教育
-
日本的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在儿童身心健康发展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日本当代著名的佛学思想
家、
政治家、教育家及中日友好使者池田大作先生认为,家庭教育是儿童
“
灵魂的教育
”
。
所谓家
庭生活环境的熏陶,
是指家长有意识地创造
一个和谐、良好、
优美的家庭生活环境,使子女
置身于其中,<
/p>
在日常生活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这种教育方法主要是为了培养
子女良好的
生活习惯和思想品德,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行为规范,使子女在德、智、体
、美诸方面都
得到发展。
《经篆下》
说:
“
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而家道正。正家而天下
定矣。
”
是说通过
家庭教育使家庭所有
成员都各自遵守自己的道德行为规范,
做到父慈子孝,
兄友弟恭
,
夫唱
妇随,
这样的祥和之家道才算是
端正。
道端正,
国家就自然安定了,
最
终达到
“
人人亲其亲,
长其长,而天下
平
”
。
一、家庭的概念
家庭是社会构成最基
本的细胞,
是由婚姻关系、
血缘关系或其它亲族关系所组成的社
会的最
基本的单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多方面地制约着家庭的性质、形式、结构、职
能,以及
伦理观念和价值倾向。
现在我国实行一夫一妻制,
p>
以父母和子女两代人同住的小家庭为主要
形式。家庭成员数目少、关
系简单。家庭的构成和形式,形成家庭特殊的环境和气氛。这就
是家风,
它给予孩子特殊的影响和教诲,
这就是家庭教育。
最近
日本的教育专家在呼吁家庭
教育的重要性时形象地诊释了什么是相配合什么是共同承担。
二、日本的家庭教育内容
1.
调教这是日本人对子女进行的一种有意识的教育。
“
< br>调教
”
的含义有两种汉字表示
:
一种是
“
身
”
旁加一个
“
美
”
字,写成
“
身美
”
,是自造的汉字,顾名思义,可能就是使孩子的身材变美
吧
;
另一种表示是
“
< br>仕付
”
,它的原意是做衣服时先用线大致绷一下,以便随
后细细缝制,用
在子女教育上,
意一思也是很清楚的。
调教的方法,
对于还不懂事的幼小孩子多采取奖惩结
合的
“
尼考澎
”
< br>原则。
“
尼考
”
是日语
“
尼考尼考
”
的简称,微笑的意思
;
澎是轻轻敲击的象声词,
就是当孩子做对了时,
父母就微笑相对以示赞许,
做错时父母就轻轻敲他一下手心以示做戒。
到孩子慢慢长大懂事了,再逐渐代
之以讲道理。
2.
身教日本人有句老
话:
“
孩子是看着父母的背影长大的。
”
在父母和成人之间常用这句话互
相提醒给孩子做好榜样。
p>
当自己孩子欺负了别家的孩子时,
或者做了损害别人利益的事情时,
父母知道了以后就立即带着自己当事的孩子到对方家去赔礼道歉。
特别是干个体经济的农户
商户,
总是把在家的孩子带在自己身
边,
让孩子到自己劳动经营的身姿,
或者让他们给予力
所能及的帮忙,更多的是让孩子分担家务,进行言传身教。
3.
情感教育日本人特别重视全家人一起举行传统节日活动和平日的家庭团
聚活动,
共享快乐,
培养丰富的情感,特别是热爱家庭、
热爱乡土、热爱民族文化的感情培养。
比如
3
月
3
日的
“<
/p>
偶人节
”
,被作为女儿的节日,为女孩陈
列象征高贵温柔的偶人。
5
月
5
日的
“
端午节
”
p>
作为
男孩的节日,为男孩陈列身披恺甲的威武偶人,在屋顶立起
p>
“
鲤鱼旗
”;
还有
11
月
5
日的
“
七
五三节
”
,当男孩
3
岁、
5
岁,女孩
5
岁、
< br>7
岁时,在这天把他们打扮一新,到神社祈愿健康
成长等
,对于孩子幸福快乐的成长都有促进作用。
总的说来,
日本的传统家庭教育重点在子女的社会化上,
系统功课的学习基本委托
给了学校,
父母只做督促和支援。对于孩子自发的游戏。如攀树爬墙、猎奇探险等,一般
也比较宽容。
他们有句谚语:
“
心爱的
孩子要让他出外闯荡。
”
这说明日本人是重视实际锻炼的。
p>
三、日本的家庭教育特点。
1
.
重视礼仪教育。
日本家庭教育非常重视对子
女的礼仪教育。
母亲做好了饭没告诉孩子吃,
孩子是不能自己先
吃的。
孩子在吃饭前,
必先说一声
“<
/p>
那就不客气了
”
。
孩子离家或归家都有
一套礼仪规矩。孩子每次出门都要和母亲、父亲说一声
“
我走了
”;
每次回家进
门都要说一声
“
我回来了
”
。日本孩子文明礼仪行为已成为他们的习惯。
2
.重视对孩子的自立教育。日本家庭从小就培养孩子自主、自立的精神。大部分家庭要求
孩子做家劳动,
包括吃饭前后的帮忙、烧饭;
< br>让孩子收拾整理自己的房间及身边的东西;让
孩子自己去买东西等等。
日本家长非常支持孩子在学校里学好烹饪、缝纫课等。在日本,孩
子自己处
理问题的能力,
适应生活、
环境的能为都比较强。日本的小孩走
路时摔跤,父母不
是主动扶他起来,
而是鼓励孩子自己起来。<
/p>
大一点的孩子受到挫折,
父母鼓励他们自己去克
< br>服困难。在日本,小学生在冬天都穿短裤,有的孩子腿冻得都发紫了,父母并不
“
心疼
”
,而
是
支持鼓励孩子那样做。
3
.重视创新
教育。日本家庭教育从小重视对孩子创新人格的培养,重视培养孩子的好奇心
和冒险精神
。孩子提出的各种问题,
父母都尽量解答。从小就鼓励孩子提问题,鼓励孩子有
独立的想法、看法。
家长经常带孩子到科技馆去参观,鼓励孩子到社区图
书馆去看书,
借阅
图书,
玩各种创造性
游戏,发展孩子的想像力。日本父母很重视对孩子动手能力的培养。给
孩子买来组装玩具
,
鼓励孩子从不同的角度组装各种各样的模型,
培养孩子的动手
能力和创
造性。
4
< br>.挫折教育。日本孩子受点委屈、挫折,家书不会马上去帮他们,而是鼓励他们睡己去克
< br>服。孩子两岁之前,家长会倒他们学会
“
等待
”
;两岁之后,就会韶他们学会
“
忍耐
”
。需要指
出的是,泛里
所说的忍耐不是消极的忍耐。在日本,人们信奉这样的信念:
只有让儿童经受
一定的以忍耐为内名的身心训练,
而不是满足他们的各利要求,
才能培养儿童克服困难的能
力,
形成坚韧和顽强的
品质。
成儿童坚韧和顽强的品质,
日本人非常重视对儿童进行忍
耐的
教育,
并且将其与社会生活结合赶来。在日本,人们经常可
以看到,一些孩子在没有成人带
领的情况下,面对艰苦的自然境,安营扎寨,寻觅野果,
检拾柴草,寻找水源,克服重重困
难,进行自救活动。
日本家长
让孩子冬季也穿短装,其外在原因是培养孩子的耐寒能力,而
其深层次的原因则是培养孩
子的另一素质
—
意志力。
他们把这看作
是一个人能否正确履行其
生活职责的必备条件。
日本家长对孩子
进行的冷水浴实际注重的也是意志力的磨练,
而并非
只是追求健
美。
冬天的短裙短裤、
统一样式的书包乃至过马路的整齐队形,
这些看上去的件
件小事实际上都是在塑造孩子的意志力。日本家
庭从小就注意培养孩子自主、自立的精神。
大部分家庭要求孩子做家务劳动。包括吃饭前
后的洗菜、烧饭、刷碗
;
让孩子收拾自己的房
< br>间及身边的东西
;
让孩子自己去买东西等等。他们认为孩
子常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事,能帮助
锻炼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自制能力、动手能力及养成
尊重他人劳动成果的品质。
所以,日
本孩子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
,
适应生活环境的能力都比较强。
家长不大干涉孩子的时装打扮
,
比如孩子染发,染成金色、茶色、红色、白色和银白色,各种各样都有化妆是每个学生
必不
可少的
“
课外作业
”
,家庭基本默许他们的这些时髦之举。
四、日本人的
p>
“
家庭宪法
”
<
/p>
日本的科技发达、
国力强盛在世界上是出了名的,
可大家不曾注意到让日本人直接获益了数
十年的教育方式也是出了奇的。这里谈
一谈曾经声名大噪的日本
“
家庭宪法
”
。这个
“
宪法
”
其实就是家庭教育的一些方法而已,
之所以称为
“
宪法
”
,
表明了此法在日本家庭教育中的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