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日本中小学校学习指导要领
-
日本小学校学习指导要领
第七节
图画工作
第
1
目标
<
/p>
通过表现和鉴赏活动,
发挥感性,
在体验
创作的乐趣的同时,
培养造形创造活动的基础能力,
陶冶丰富的
情操。
第
2
个年级的目标和内容
1
年级和
2
年级
1
、目标
(1)
养成乐于表现和观察的态度,体验创作的乐趣。
(2)
享受造形活动的乐趣,发挥丰富的想象,并能运用
全身的感觉及技能。
(3)
能从身边
的作品感受到趣味和乐趣。
2
、内容
A
表现
(1
)
通过根据材料展开的造形游戏活动,进行以下事项的指导:
①根据身边的自然物或人工材料的
外形和色彩等进行构思并创作。
②调动感觉和情绪愉快地进行创作。
③用排列、连接或堆积等方式让全身活动起来进行创作。
p>
(2)
通过把所感或所想用绘画、立体、工作的方式进行表现的活动
,进行以下事项的指导:
①从所感或所想中发现要表达的主题并表现出来。
②选择自己喜欢的色彩,创造各种
各样的造形,边体验乐趣,边进行表现活动。
③动手使用身边
的材料和易于使用的工具的同时,思考表现的方法并进行表现。
B
鉴赏
(1
)
通过鉴赏身边作品的活动,进行以下事项的指导:
①愉快地观赏自己和同学的作品以及身边的材料。
②诉说自己所感受到的,倾听同学
的诉说,留意作品的形状、色彩、表现的趣味、材料的
感觉等。
[
共同事项
]
(1)
通过“
A
表现”以及“
B
鉴赏”的活动,进
行以下事项的指导:
①通过自己的感觉和活动,捕捉形状和色彩。
②基于形状和色彩,形成自己心中的印象。
< br>3
年级和
4
年级
1
、目标
(1)
养成乐于表现和鉴赏的态度的
同时,体验创作的乐趣。
(2)<
/p>
根据材料发挥丰富的想象,让手和全身充分活动起来,思考表现方法,发展造形能力。
p>
(3)
能感受身边作品的优点和趣味。
2
、内容
A
表现
(
1)
通过根据材料和场所而展开造形游戏活动,进行以下事项的指导:
< br>
①根据身边的材料和场所等进行发想并进行创作。
②在创作新的造形的同时,从其外
形出发进行发想,并和大家进行交流,一边
思考一边创作。
③灵活运用
1
、
2
年级所获得的有关材料和工具
的经验,采用组合、切割和连接、变形等
方式进行创作。
(2)
通过把所感、所想、所见的事
物用绘画、立体、工作的方式进行表现的活动,进行以下
事项的指导:
< br>
①从所感、所想、所见中发现表现的主题并表现出来。
②思考所要表现的主题、用途等,
灵活运用形状和色彩、材料等,制定计划并表.
现出来。
③根据表现主题,灵活发挥材料和工具的特征,在使用的同时
思考表现方法并
表现出来。
B
鉴赏
通过鉴赏身边作品的活动,进行以下事项的指导:
①鉴赏自己的作品和同学的作品、
周围的美术作品及其创作过程等,能感受出
其中的优点和趣味。
②诉说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和同学
进行交流,能区分由各种表现方法和材料引
起的不同感觉。
[
共同事项
]
(1)
通过“
A
表现’及“
B
鉴赏”的活动,进行
以下·事项的指导:
①通过自己的感觉和活动,捕捉形状、色彩、组合等的感觉。
②基:
f
形状和色彩等的感觉,形成自己心中的印象。
5
年级和
6
年级
1
、目标
(1)
在养成创造的表现和鉴赏的态
度的同时,体验创作的乐趣。
(2
)
能捕捉材料等的特征,发挥想象力进行发想,在思考表现主题的方法的同时,思考各种
各样的表现方法,提高造形能力。
(3
)能体会熟悉作品中的优点和美感,并加以珍重。
2
、内容
A
表现
(1)
基于材料和场所等特征进行造形游戏活动,注意以下·事
项的指导:
①基于材料和场所等特征展开发想,发挥想象力进行创作。
②进一步地根据材料和场所的情况
,
一边进行构成,
一边思考如何适应周围的环境,
进行
创作。
③综合运用
1
—
4
年级所获得的有关材料、工具等的经验和技能进行创作。
(2)
在把所感、所想、所见和想传
达的事物用绘画、立体、
:工作的方式进行表现的活动中,
注意
以下事项的指导:
①从所感、所想、所见和想传达的事物中发现主题进行表现。
②思考形状,
色彩、材料的特征、
构成的美感等感觉以及用途等,构想表现方法并进行表
现。
③根据表现主题,
灵活发挥材料和:工具的特征,在使用的同时,配合适当
的方法进行表
现。
B
鉴赏
<
/p>
(1)
通过鉴赏熟悉的作品的活动,进行以下事项的指导:
①鉴赏自己和
同学的作品、
日本及外国的熟悉的美术作品、
生活中的作品等,
能感受优点
和美感。
②诉说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和同学进行交流,
能捕捉表现方法的变化、
表
现意图和特征等。
[
共同事项
]
(
1
)通过“
A
表现”及“
B
鉴赏’的活动,进行以下事项的指导:
①通过自己的
感觉和活动,捕捉形状和色彩、动感和深度等造形的特征。
②基于形状、色彩等造形特征,形成自己心中的印象。
第
3
指导计划的做成与内容的处理
1
p>
、关于指导计划的制定,应考虑以下事项:
(1)
第
2
的各年级内容的
“共同事项”
,
是指表现及鉴赏能力的培养方面
有相问且必要的要求,
应考虑在表现和鉴赏活动中进行充分指导的方法和手段。
(2)
有关第
2
p>
的各年级内容的“
A
表现”的
(2)
的指导的课时,在制定教学计划时,用工作的方式表现的内容的课时与
用绘画
和立体的方式表现的内容的课时应是基本相同的。
p>
(3)
有关第
2
的
各年级内容的“
B
鉴赏”
的指导,应考虑与“
A
表现”相关联。但是如果为
了提高指导效率,在必要的场合中,根据
儿童和学校的实际情况,也可以开展独立的鉴赏
活动。
(4)
有关第
2
的各年级的内容“
A
表
p>
现”的指导,适宜地导入共同创作的活动。
(5)
在低年级,积极地与生活科等学科相关联,
提高指导的
效率。特别在
1
年级,要考虑与幼儿园教育中的有关表现的内容
相关联。
(6)
根
< br>据第
1
章总则的第
l
的
2
及第
3
章道德的第
1
中所揭示的道德教育的目标,
要考虑与道德的
时间等的关联,同时有关第
3<
/p>
章道德的
2
所揭示的内容,应根据图画<
/p>
[
:作科的特点进行适
当的指导。
2
、关于第
2
p>
的内容的处理应考虑以下事项:
(1)<
/p>
能开展发挥每——位儿童个性的活动,使学习活动和表现方法等的范围更广泛。
(2)
有关各年级“
A
表现”的
(2)
,要适应儿童和学校的实际情况,使儿童能开动脑筋、愉快
地体验版画创作和陶器烧
制。
(3)
有关材料和工具,根据以下要点进行处理,根据需要,本年级应导入前年级中初步掌握
的使用材料和工具的技能,在之后的年级中反复练习:
①在
1
年级
及
2
年级中,儿童能够十分习惯地使用土、粘土、木、纸、蜡笔
、软蜡笔、剪
刀、胶水、简单的小刀等身边的易于使用的材料和工具。
< br>
②在
3
年级和第
4
年级中,儿童能恰当
地使用切木、板材、钉子、水彩颜料、小
刀、易于使用的锯子、铁锤等。
③在
5<
/p>
年级和第
6
年级中,儿童能根据表现方法
灵活采用金属丝、线锯等。
(4)
注意防止发生事故。
(5)
有关各年级的“
B
鉴赏”的指导,与儿童和学校的实际情况相适应,利用当地的美术馆
等,并考虑与美术馆连携。
3
、在校内的适当的场所展示作品,考虑在平常的学校生活中偏于鉴赏。
2008
年
3
月修订
日本中学校学习指导要领
第
6
节
美术
第
1
目标
<
/p>
通过广泛的表现和鉴赏活动,体验美术创造活动的喜悦,培育爱好美术的情感,与此同时,
丰富感性,发展美术的基本能力,加深对美术文化的理解,培养丰富的情操。
第
2
个年级的目标和内容
[1
年级
]
1
、目标